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卷有益的例子

开卷有益的例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卷有益的例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开卷有益的例子范文第1篇

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历史上有许多血淋淋的例子,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熟读兵书,却不懂得变通,纸上谈兵,最终兵败被杀。还有三国时期的的马谡也是饱读兵法,可结果如何?言过其实,导致失街亭,失去性命!尽管开卷有益是一个成语,而且还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可是,我认为,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

开卷不一定有益,有时(如读了坏书)还会造成损害。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少年的犯罪事实就是被那些不良书刊污染了心灵,染上了不良恶习,导致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现在有些同学可能喜欢看武侠之类的小说。甚至痴迷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阶段,上课时想着小说中的内容,没心思学习。最终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模仿小说中的人物,可能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难道不是看无益之书害了自己吗?

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汉代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死地。不是吗?20世纪的德国,不少人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不良影响,论为希特勒的殉葬品。现在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小说,整天看那些怪诞的书籍,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下降,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卷”,能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

开卷有益的例子范文第2篇

郎氏“行业本质”并不存在

郎咸平先生说,“行业本质是个全新的理念,过去从没有人直接提出过。”(郎咸平咸平《本质Ⅲ:蓝海大溃败》,东方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导论P3。以下页码除特别注明外,均引自该书)“我在全世界第一个提出把握行业本质是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在我之前没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观念。”(P224)认为“你的想法要符合行业本质”(导论P1),“企业战略所以成功因为符合了行业本质,所以失败是因为违反了行业本质。”(P223)平心而论,郎咸平先生初抛出“行业本质”概念时,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对促进企业重视战略问题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什么是“行业本质”呢?郎咸平先生说是“企业基础性的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战略”。(《蓝海大溃败》“写在前面的话”)“本质就是行业的一种规律。” (P229)任何事物都有其演变的规律性,我原以为郎咸平先生的“行业本质”就是在这种哲学意义上说的。

然而不是。郎咸平先生说,“我谈的不是理论,而是具有高度操作性的方法论。”(导论P13)他对“每个行业本质都至少花费数个月的时间反复推敲辨析”(P225),然后就能指出企业要在这个行业取得成功必须遵循的具体“发展路径”。

可是问题来了。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唯一正确的“模式”,那么任何行业都不会再向前发展了。我们知道,发展是通过差异化而不是同一性来推动的。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指出,战略的本质就是差异化,即“创建一个独特、有利的定位”(见波特《什么是战略》)。郎咸平先生举例说,日产、索尼之所以请外国人来管理,是因为“日本的公司终于意识到,它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思维是和日本人不同的,这个不同才是解救日本企业的最终战略。”(导论P12)然而他提出的“行业本质”概念所倡导的,正是一种相同的思维——所谓“一个能够符合行业本质的战略思想。”

郎咸平先生提到他演讲时,每逢说到“只要(你)想到的都是错的,学到的都是表面的”这句“最经典的话”时,“现场观众一定哄堂大笑”(导论P1。为什么听众会哄堂大笑?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是在“忽悠”。如果真的像郎咸平先生所说,“只要是这些企业家想到的都是错的”(导论P1),那么何以解释中国企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品牌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击败跨国对手呢?

事实上,的确有人问过郎咸平先生这样的问题:“国内大多数企业应该还是很清楚行业本质的吧,否则他们如何生存呢?”,郎咸平先生肯定地说:“我的观察刚好相反,我认为我国大部分企业家是不知道行业本质的。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问企业家——你们做了一辈子的行业,你们能告诉我,你们的行业本质是什么吗?我想大部分企业家是答不上来的。”(导论P14)在此我告诉郎咸平先生,首先答不答得上来与知不知道是两回事;其次,为什么企业家会对你的问题答不上来?因为真实的商业世界里并不存在这种所谓的郎氏“行业本质”!

让我们假设存在“行业本质”。郎咸平先生告诉我们,“三星之所以能够在液晶电视稳占第一位,是因为能够抓住行业本质:科技驱动,达到技术突破,引导视听革命,从而提升顾客的视听享受。三星电视具备了消费者要求的所有基本功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同时也抓住了行业本质。”(P99)那么请郎咸平先生解释一下,既然三星电视符合“电视的行业本质就在于科技驱动”而成为全球第一,为什么三星平板电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却不敌海信、创维呢?

显然,郎咸平先生的“行业本质”概念并没有抓住决定商战胜负的关键。当然,郎咸平先生不这样认为,他说:“行业本质基本上是源于市场的需求和感觉而奠定的。所以要符合行业本质,就必须要满足市场需要。这也是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P106)这句话并不让我们感觉陌生,因为科特勒的传统营销学也是以需求为导向的。这种营销哲学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下已不足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应对挑战。在此我想强调一点,美国营销与战略大师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所创立的“定位论”,作为新一代营销学,建立在竞争导向与需求导向完美合一的基础上,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郎咸平先生似乎对此一无所知。郎咸平先生自以为别出心裁的“行业本质”说,实际上没有帮助我国企业提高营销与战略理论水平,反而是一种严重的大倒退!

请看,郎咸平先生告诉我们,“在洗衣粉行业,只有质优价廉才是成功占领市场的关键。”(郎咸平咸平《产业链阴谋Ⅱ》,东方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P123)“奥妙一直坚持高端的洗衣粉形象。除了偶尔的促销降价,奥妙一直坚持高价的战略。因为奥妙的市场策略不符合行业本质,所以奥妙无法进入三甲。” (《产业链阴谋Ⅱ》,P122)也就是说,由于奥妙定位于高端而落于雕牌、立白和奇强之后位居行业第四,所以奥妙是违反“质优价廉”的“行业本质”的。郎咸平先生又说:“手机的平民化使得消费者不再是买手机,而是买一种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做大牌子,争做行业的老大,才能维持优势。”(P112)由此可见,在郎咸平先生的“行业本质”说里,营销学中经典的市场细分理论都被否定掉了,这不是倒退又是什么?

由于“行业本质”概念是需求导向的,总结出来的“规律”事实上对企业帮助不大。如郎咸平先生提出运动服和运动鞋的本质就是给消费者一个“运动精神的感觉”,电脑行业的本质是“亲密伙伴”,日化行业的本质是“准确地把握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等等,这些论述纵使企业没有说出来过,一直以来企业奉行的营销原则与此并没有大的偏差,现在哪一家企业不知道要满足消费者需求呢?再如,郎咸平先生说,保健品行业的本质是“有里有外有联系”:有里,有实际功效作内核;有外,有外在的深入人心的概念;有联系,运用不同手法使里外相互关联,让消费者愿意尝试其功能——这不是适合于任何行业、任何产品吗?

抱着姑妄听之、开卷有益的态度,郎咸平先生对各个行业的研究分析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落到实际操作层面,“行业本质”概念就暴露出了“忽悠”的本质。事实上,郎咸平先生对食品、饮料、日化、保健品、服装等行业进行再分类的研究方法,充分显示出其“行业本质”概念的瓦解。因为,越细分,“行业本质”越贴近现实;而行业的范畴越广,总结出的“行业本质”越显空洞。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讲,研究“行业本质”这个大而无当的概念,远不如扎扎实实地搞懂一个细分市场的营销策略来得有实际意义。

郎氏方法论的缺陷

黑格尔说:“凡现象表现的,没有不在本质内的。凡在本质内没有的,也就不会表现于外。”不知道郎咸平咸平先生的哲学修养是有所欠缺,还是因为他对“成功”的定义比一般人要高,总之他在分析时,往往只拿“行业龙头企业”作为“标杆”,把行业前几名甚至只是前两名的做法视为符合行业本质,也就是说,其他企业一概是不成功的。

比如在手机行业,郎咸平先生以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和索爱为正面例子,以明基西门子、LG和TCL作为负面例子。研究范围如此狭窄,只能忽悠对手机行业不了解的人了。当然,郎咸平先生也说了:“君不见无数手机公司没有按照行业本质——‘势能’——行事照样在手机行业里生活得津津有味?那么‘势能’的揭示有什么作用?答案就看你想将公司做得有多成功了。”(P151)既然能“生活得津津有味”,用郎咸平先生的话说“成功的公司都抓住了行业的本质”(P109),当然是这些“无数手机公司”也抓住了“行业的本质”,而无关乎公司成功的程度。

对于国产手机,郎咸平先生只以TCL为例子说明违反“势能”本质而失败,可是郎咸平先生明明知道“在2005年TCL的排位一下从国产手机前三跌出前十”(P145),那么对前十名的国产手机品牌如天宇(2007年国内出货量1700万台,位居国产手机榜首)、金立(2007年国内出货量730万台,位居国产手机第三名)近几年的崛,起为何视而不见呢?

更奇怪的是,郎咸平先生对饮料行业是“在比较研究市场龙头品牌的销售策略、市场走势之后,总结概括出饮料行业的本质。”(《产业链阴谋Ⅱ》,前言P2)而通观全篇,郎咸平先生所谈的主要是百事可乐、统一鲜橙多、汇源、农夫果园、农夫山泉、王老吉、蒙牛酸酸乳和特仑苏的广告。同样,在分析洗发水行业的“本质”时,郎咸平先生也大谈起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伊卡璐和清扬的广告来,得出的结论是:“飘柔、海飞丝和潘婷的广告能够很好地提升产品的内涵和形象,非常符合行业本质,所以销量稳居洗发水前三甲。伊卡璐和沙宣的广告与功能有点脱节,略微偏离了行业本质,所以销量始终无法进入前十名。”(《产业链阴谋Ⅱ》,P140)莫非在这些行业,广告与“行业本质”是等同的?

郎咸平先生认为白色家电的行业本质就是“外溢效应”或“外溢效果”,也就是以专业化起步——建立高价质的品牌形象——利用品牌延伸渐进多元化的三步曲理论。他以海尔、美的、格兰仕为成功的例子,通篇只有一句话提到格力:威力“在1993年耗资3.9亿元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地引进原装生产线和检测设备,兴建了大型空调器厂。此举甚至早于美的、格力等品牌进入空调业务的时间。”(P219)而同一本书论述LG白电“蓝海溃败”时说“中国的空调市场,2006年依旧是格力领跑,市场占有率达15.6%”(P82)。既然郎咸平先生知道格力是中国空调行业的龙头,为何又将格力置于白色家电行业的研究范围之外呢?难道郎咸平先生认为格力不是成功的典范吗?恐怕郎咸平先生难以避开“选择性失明”之嫌。

郎咸平先生说美的是白色家电行业中“市场的迟来者”(P59)。事实上,美的“在1985年开始制造空调”(P188),是中国最早的空调生产企业之一,而格力空调诞生于1992年却后来居上。上文提到郎咸平先生说威力于1993年进入空调业务“甚至早于美的、格力进入空调业务的时间”。郎咸平先生对中国白色家电行业的了解不多并不让人感到奇怪,让人奇怪的是这不多的了解为何竟如此颠倒?

相关期刊更多

散文选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文联

有色金属加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安徽冶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冶金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