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赞美教师的诗歌

赞美教师的诗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赞美教师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赞美教师的诗歌

赞美教师的诗歌范文第1篇

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为世范,为人师表老师是我们的在生父母!爹娘生养我们老师教育了我们!老师是红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老师是春蚕,吐尽自己最后一根丝线。老师是母亲,是除地球之外的最伟大的母亲

“桃李满天下”,是老师的荣耀。——值此日丽风清、秋实累累的园丁佳节,祝敬老师康乐如意,青春永葆。

别后,漫长的岁月,您的声音,常在我耳畔响起;您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现;您的教诲,常驻在我的心田……

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

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唯有这光辉的名字,才有着像大海一样丰富、蓝天一样深湛的内涵!

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当我回眸看到您充满期望的眼神,我哭了。我知道我最大的成就,就是您最大的满足,我不会放弃的。

怀念您,亲爱的老师!在我心中珍藏着您明眸的凝视,它们像两眼清泉,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

好的环境可以激发人的潜能,造就一个人才,因为有了您——光荣的人民教师,混沌之中,才有了指路的明灯;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恒的北斗。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之旅都有您陪伴左右。幸福时,您叮咛:“孩子,别忘了奋进!”悲伤时,您安慰:“振作起来,同学们!”失败时,您鼓励:“失败乃成功之母……”多少个难忘的日子,每时每刻都可以听到您亲切的话语,每时每刻都可以感受到您的挚爱忠诚。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我们人类的衣食住行等都是从大自然中获得的,因此,我们应该感恩大自然。

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恩师永铭记,师恩久难弃。祝天下老师快乐开心!!!节日快乐!幸福永远!

老师,你用心点亮了我的心,以爱培育了我的爱,有你,我才感觉到世界的温暖……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你是平凡的,你是特别的,只愿平凡与特别伴随于你!平凡+特别=幸福,快乐!

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在这个神圣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

经历过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白昼和黑夜,敬爱的老师,您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啊!一批一批孩童在您的抚爱下健康成长,一代又一代少年在您的关怀下远航。您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您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您肩负着民族的昌盛,您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色,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

悦耳的铃声,妖艳的鲜花都受时间的限制只有我的祝福永恒永远永远祝福您给我智慧之泉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感恩的心,我们感谢您老师,为我们的无私无悔的付出,为我们染上岁月的白发,这是光荣的象征,我们借着您的光辉,肆意遨翔…

海水退潮的时候,把五彩的贝壳留在沙滩上。我们毕业的时候,把诚挚的祝愿献给老师。

服饰依旧,容光依旧。您那熟悉的板书、熟悉的声音,将我们的思绪牵向往昔的学生时代。哦,老师……

把精魂给了我,把柔情给了我,把母亲般的一腔爱给了我……老师,您只知道给予而从不想收取,我怎能不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

因为有了您,就有了一个特别节日——教师节。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您的伟大和平凡。您的伟大,在于所有的职业都在改造世界,只有您在创造世界,播种未来。您的平凡在于除了奉献别无所求。您从来在未在乎所失所得。因为您深深懂得自己在干什么,在收获什么,这是任何数字都无法计算的生命价值和幸福成果;因为您知道孩子亮晶晶眸子里映取的永远是您的身影。

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愿我的祝福像清茶滋润您干涸的喉咙,像蜡烛照亮您的办公室,像鲜花送给你一片清香!

老师,您们孜孜不倦的教诲,我们会一直记在心里,因为那是您们最真诚的语言。老师,您们对我们的鼓励,我们会一直温习着,我们不会将成功放弃老师,您们对我们的微笑,我们会一直爱恋着,我们知道要去做个好人。老师,您们教会了我们太多太多,同时,您们也付出了许多。老师,您们辛苦了一生,洁白的粉笔屑已将您们的黑发染成白发,想起您们站在讲台上的身影。我们的心中是感激,是感动,是敬佩。

老师的窗前,总有一种灿烂;老师的窗前,凝结着一个心愿。遥望老师的窗前,心存感激,学子永远把可敬的老师牵念。老师的窗前,寄托无限;老师的窗前,与大海相连。学子是海的浪花,老师就是浪的依恋。

感谢你,老师,你用你阳光般的爱,温暖我们;你用你海洋般的知识,提升我们;你用你清风班的执着,教诲我们。在这个你的节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用最淳朴又最深厚的一句话,表达我对你的感情:老师,您辛苦了,谢谢你

拨动真诚的心弦,铭记成长的辛酸,成功的道路上永远离不开您,亲爱的老师,祝您永远幸福!

不会忘记您孜孜教诲,老师,谢谢您!世界因为有了你,突破了金钱物欲,在淡漠人情中起了一方真情挚信的风景……我们与春天同行,让我们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进课堂,走进春天,去播种期待,播种灵感,播种真情;你放飞的是爱的希望,收获的是灿烂的阳光;让我们神情的呐喊:“敬爱的老师,您辛苦啦!”

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你辛苦了!

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啊,我怎能把您遗忘!

一生平凡,一世艰辛,默默把知识奉献,您是文明的使者,您是辛勤的园丁,衷心感谢您,祝您健康快乐!

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文明,是您,亲爱的老师,您用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老师,您是祖国宏伟蓝图的设计者,从事着最光荣的事业。你是不流泪的蜡烛,是只吐丝不为自己做茧的春蚕!老师,您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没有你的指引,我只能继续在黑暗中摸索……

老师,您是我绘画时的画笔,您是我考试时的纸条,您是我毕业后的怀念,您是我生命中的明灯。老师,您是蜡烛,给我们带来光亮;您是园丁,浇灌祖国的花朵;您是米兰,默默地奉献自我!

老师,您满头青丝站成了苍茫的雪山,饱满前额站成了道道的山川,但您还是那样痴心地站着……老师,您满头青丝站成了苍茫的雪山,饱满的前额站成了道道的山川,但您还是那样赤心地站着……

老师不辞劳苦地教育我,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教师是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老师,您好!不是因为您老才叫您老师,而是跨古越今人们一直都认定“姜还是老的辣”.老师,您的形象表达了您对“太阳

老师,您的每根白发里都有一个顽皮孩子的故事。愿我们的祝福能让您的笑容多一丝欣慰。老师,您的关怀充满我的学生时代,与您在一起的日子如乘春风,如沐春雨!

老师,你用心点亮了我的心,以爱培育了我的爱,有你,我才感觉到世界的温暖……老师,你可还记得记得我--一个常惹您生气的学生,您那缕缕银发有一缕正是为我而白!

您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彩,您的每句话犹如久旱的树苗得到滋润,我们就是在您的滋润下,长成参天大树。

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崇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日,您的学生愿您永远年轻。

不管是华发满头,还是青春年少,让我们手牵起手,躬下身,向所有的老师虔恭地祝福,含泪说一声:”谢谢啦,谢谢你们,老师!“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深夜的窗口数你的灯光最亮,清晨的路上数你行的最早,三尺讲台上数你最风流。这就是你——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别无所求,只想把知识传授给可爱的学生,你别无所爱,只想把全部的身心扑到你心爱的事业当中。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几十年如一日,你怀着对党,你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踏出了人生亮丽的轨迹!

教室是你的家园,讲台是你的舞台,教科书是你领路的明灯,学生就是你可爱的孩子。每当新一年的学生来了,你会伸出双手欢迎,毕业了的学生会让你含泪相送。你把知识传授给了他们,才能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是你教给了他们怎样做人,才使他们对社会有更多的贡献。你是辛勤的园丁,盼望着鲜花满园,盼望着桃李芬芳!小小的教室里,是你教会了他们怎样写下自己的名字,是你把整个世界溶入他们的心灵。从零开始,从此出发,一批批的学生就是在你的搀扶下,挎上了奔驰的俊马!

小小的粉笔就是你的双手,描绘出了你心中的蓝图。上课的铃声就是你征程上的冲锋号角,一路走来把汗水抛在身后。你会为学生优异的成绩感到高兴,你也会为差等的学生耐心的讲解,这全都是你的孩子,你舍不得把哪一个拉下。为了孩子你废寝忘食,为了孩子你鞠躬尽瘁,为了孩子你把心都给了他们。就是这样,你把自己燃烧起来,就是这样你把光明留给大家,你无怨无悔,你甘心付出!

多少个日日夜夜你无眠,多少回风风雨雨你闯过。把知识留下来,把精彩送别人。这就是你,我敬爱的人民教师!你会为一个呀呀学语的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你会把顽皮的学生教育成材,一路的酸甜苦辣,一路的欢声笑语,一声的感激,会让你甜蜜永久。

您是严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浓荫洒湍流中的踏脚石,是雾海中的航标灯――老师啊,您言传身教,育人有方,甘为人梯,令人难忘!

赞美教师的诗歌范文第2篇

1.听读,创设氛围,初步感知。学习一首新诗时,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因此,创设良好的教诗氛围是诗歌教学的前提。教师可根据诗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听读方法,引导学生感知新诗,如播放影片、歌曲,听录音范读等都是很好的“导入”方法,这让学生在新课伊始就能初步感受到诗的整体感情基调。例如,学习胡宏伟的《长江之歌》就可以先安排学生观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段,并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长江的诗、词、歌、文、图、音像等资料,课上交流,使学意的理解,修改前面所划分的节奏。因为节奏是诗人根据内容的需要对语言所作的精心组合,也是诗人思想感情发展变化在诗中的体现。因此,把握好诗的节奏,便是把握住了诗人的情感。只要明确了本诗的节奏,就容易读出诗情。指名读后,大家一起讨论:为何重读在这个词里而不在生对长江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就能初步感受到诗的感情基调,初步感知新诗的内容。

2.自由读,个性感悟,体验情感。学生对诗的内容、基调有了大概了解后,让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划分的节奏朗读,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结合对诗那个词中?为何停顿应划分到此?这样读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了诗人的感情,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因此,不必强求一致。

3.大声诵读,抒感,完成审美创造。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读已对诗歌有了完整粗浅的把握,多少有了些共鸣,这时再要求学生大声地读,读出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自己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读出自己的理想追求,实现审美再创造。学生通过反复自读,基本能理解诗歌大意,了解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并能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二、品悟新诗,走近诗人,让学生乐说

1.“悟”是感悟诗歌。感悟诗歌的形象,感悟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诗歌的特点——凝练性、跳跃性、模糊性,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产生障碍。诗歌“往往是跳跃式的,要由读者凭想象去联系起来。”教师怎样引导学生领悟新诗所抒发的感情是学习诗歌的关键。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反复感悟琢磨,激发学生自己去想象,去发挥,通过想象领悟新诗形象,猜测新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走进新诗的情境,去感悟、去体验,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2.“品”是领悟诗歌的神韵,品味语言。诗歌教学应引导学生去“品”,在“品”中去发现、去把握、去挖掘、去想象、去发挥,从而领悟到诗歌的神韵,领悟到诗歌的美。“品”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品味诗歌的语言,教师可示范性地讲一些精妙的语句,让学生学会“品”的方法;更要让学生自己去“品”,以提升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3.“述”是强化形象描述,感受诗的形象。“述”要贯穿于新诗学习的整个阶段。教师在“述”的指导上,可以是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形象描述,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更应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师要根据诗的不同基调变换不同的情绪、语言和语调,把握描述的节奏,绘声绘色地展示诗的情境。对学生的“述”,教师应教给方法,如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叙述入手,抓住具体的形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再如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头脑中那一幅幅画面描绘出来。

三、仿写新诗,彰显个性,教学生会写

1.从仿写入手,让诗心在个性中跃动。新诗语言新颖、凝练,又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在新诗教学中,伴以仿句训练,既能使学生充分感悟新诗语言的奥妙,又能提升其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而与诗情感想碰撞,充分理解教材。如我在教学新诗《四季的脚步》第一段“春天的脚步”时,先指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遣词造句的妙处;其次指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再次指导学生仿写“春天的脚步”片段,抒发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朗诵自己仿写的诗歌,他们把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喜爱完全融入诗中,仿写出了不同的诗句,审美、理解、联想和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而后,我又指导学生把仿写的句子整理成了一首赞美春天的组诗。

2.教学生创作诗,让诗心在笔尖流动。学生学会了仿写并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学新诗的真正目的,学习新诗真正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充满诗意的语言环境里熏陶诗情、发展诗思、积淀诗语,从而亲近母语,乐于创作。再如,我在教完学生仿写“春天的脚步”这一段后,便让学生仿写“夏”“秋”“冬”的诗句,此时的指导由扶到放,学生写出不少富有童趣的诗。例如:冬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北风唱起了歌儿/呼呼,呼呼/大地披上白色的外套……

赞美教师的诗歌范文第3篇

一、融入诗境,感悟情境美

古典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展现出了优美的画面。因此,古诗教学必须首先要让学生融入诗歌所塑造的情境里,在美感的获得中更好地理解内容。

1.展示画面,再现诗境。在教学中,通过画面、音乐等再现诗歌描写的内容,让学生直接感知教材里蕴含的美的因素,充分激发起学生对古诗的求知欲望,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学期《古诗两首》之《宿新市徐公店》一课时,我通过PPT播放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像,图像上有稀疏的篱笆,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天的尽头,几株新芽初长的绿树枝头隐约还能见到几朵粉红的花朵;最令人注目无疑是大片的菜花地,几只翩翩起舞的黄蝶正与小孩子在嬉戏。鲜亮的画面配以轻快的《牧童短笛》,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2.绘就画面,自创诗境。古人讲究“诗书画乐”四位一体,那么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爱“涂鸦”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来创作诗歌的意境,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例如,在四年级《江南春》一诗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围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去自己创作。抓住“四百八十”这一数词表现出的“多”来自己设计。结果有的学生仿照书上的图画进行了描摹,有的学生想到画好多的和尚,还有的干脆给寺庙标上序号。虽然绘画不尽美观,但自创的诗境同样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3.联想画面,感悟诗境。诗歌的精妙之处无异于以少胜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通过语言的描绘和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在脑海里自我勾画诗歌的画面,达成“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文学欣赏之功效。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朗读一遍诗歌,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围绕我按次序报出的几个词语去想象一下诗中的画面。接着,我慢慢地报出下列词语“浓绿的青苔上一行深深的屐印,一扇柴门,隐约可见满园的花朵,哦!一个惊喜;一枝红杏”。在慢慢的叙述里,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意境,同样能达到创设意境的功效。

二、多样吟诵,感受音韵美

借用诗词的韵律美来吟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增强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诵形式变换中感受诗歌的含义,体验诗歌的内在美。

1.变换形式读。古诗词的朗读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从朗读的主体上就可以分为指名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等;从朗读的方式上又可以分为轻读、默读、大声读、感情读等等。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不同的朗读形式,避免学生对朗读产生厌倦感。

2.带着目的读。在学生自我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应适时引导,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去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比如《游园不值》中读“小扣柴扉久不开”时可这样引导,“咦,人呢?我都敲几次了,再敲一回吧。”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找到阅读的基调,朗读出的效果也会出乎意料的精彩。

三、深层探析,感知人格美

诗如其人,古人在写诗歌的过程别注意将自己的人生感慨、人生追求渗透到诗歌里。所以,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透过诗歌表象的内容描写,对诗歌的深层内涵进行探析,并借诗知人,感知诗人的人格之美。

1.归并同主题。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某一首古诗的过程中,有意将同一种主题的诗歌进行归并,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同类诗歌集中的意识。比如写景诗里的写春景,苏教版三、四、五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中,就先后出现了《绝句》《江南春》《春日偶成》《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五首。教师可将其一一列出,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古诗题材的归类印象,并因此理解古人踏春赏景赞美大自然的主题。

2.对比同主题。在同类主题的诗歌中进行对比,将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比如上述的《江南春》与《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虽然同样写春天的景色,但《江南春》里却带着些许的讽刺和无奈,而《宿新市徐公店》里则满含着作者对那些可爱的孩子的赞美之情。两相对比,一目了然。

3.拓展同作者。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增加一定数量的同一作者的同类诗歌。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诗人语言风格的感受,还可以增加学生对诗人生平及人格的感知。比如,学习《如梦令》一词的时候,教师先可以列举出李清照另外两类有代表性的作品,一是《夏日绝句》,体验她的豪气,一是《声声慢》,体验她的孤独与失落,再对学生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学生会很自然地感受到人生际遇与诗词内容的关系。

赞美教师的诗歌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71-01

高中现代诗如何教学?怎样提高高中现代诗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笔者对高中现代诗赏析教学进行探索的一点经验之谈。

一、动态观看,感悟诗歌的深刻内涵

在现代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静态变动态,使抽象变具体,使无声变有声。在赏析中把诗歌的情感、景物、声音和形态,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形成情感与景物有机融合。学生在这样一种集情、景、声、形于一体的动态画面中,视觉感官所接受到的是形象的认知材料和感知材料。诗歌的重点和难点,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思考、鉴赏现代诗,从而感悟和理解诗的深刻内涵。例如,对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舒婷的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教学,如果教师对这首诗只做分析,侃侃而谈,尽管能让学生了解诗的主旨和写作特点,却很难使学生理解诗的深刻内涵,想象诗的深远意境。于是,我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过去祖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况:“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接着又向学生展示了现在祖国生机勃发的新貌:“簇新的理念”“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几组不同的镜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观看后无不感到震撼,也感受到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在学习现代诗的过程中结合图像和声音,会让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对诗的把握更加准确,从而使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二、用心聆听,徜徉在诗歌的诗情画意里

让学生聆听诗歌朗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现代诗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给学生播放朗诵家朗诵诗歌的录音,要求学生模仿学习。声调上的抑扬顿挫,节奏上的轻重缓急,都是学生模仿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能用纯正的普通话、变化的声调、恰当的节奏把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感人的艺术魅力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教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一课,我要求学生仔细体会和感悟纪云梅在课文朗诵中的情感流露,随着朗诵声色、声调、节奏的变化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充分感受诗人对林肯的赞美和崇敬,对林肯去世的悲痛和哀悼,感受整首诗歌运用象征手法所表现出的悲壮感人的格调。在聆听中欣赏,在聆听中想象,这样的诗歌欣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很大的震撼力,因此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印象会更加深刻。

三、激情诵读,沉浸在诗歌的美妙意境里

精炼与含蓄是诗歌的特点。要进入诗歌的意境就必须反复地诵读和涵咏,这样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和深刻的内涵。“涵咏”就是对诗文的摄取、消化和积累。学生反复地诵读吟咏,沉浸于诗文之中,细细感悟诗中的优美意境,享受审美情趣,从而加深记忆。例如,教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艾青的《北方》一课,我让学生多次朗读,要求他们朗读时感情充沛、神色凝重,读得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在朗读中,学生仿佛置身于诗的意境中,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在诵读中,一种沉重感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这种沉重感来自于对遭受苦难的民族和贫瘠苍茫的土地的深刻惊醒。因此,这样的朗读是触及灵魂的、是刻骨铭心的,极大地升华了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四、想象画面,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诗情画意,并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当诗歌的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自然地呈现在学生脑海之中时,学生对诗歌的把握就更深刻了。例如,教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把“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意象“画”出来,学生“画”的过程就是对诗理解的过程。学生会很自然地徜徉在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中,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也会有更形象深刻的理解。

五、仿写诗歌,提升感悟诗歌的能力

以情感人、语言凝练是现代诗的一大写作特点。在诵读、学习、赏析了现代诗之后,学生对现代诗会有一种独特的体验,并因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学习写诗的欲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教授学生掌握现代诗的一些基本特点和规律,鼓励和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素材,仿写和创作诗歌。这样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和写作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赞美教师的诗歌范文第5篇

一、懂与不懂的问题

这是个老问题。对古典诗歌,相信每位中学语文教师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对新诗,许多教师可能就发憷――其实是正常的。我们举卞之琳的短诗《第一盏灯》为例――

鸟吞小石子可以磨食品。

兽畏火。人养火,乃有文明。

与太阳同起同睡的有福了,

可是我赞美人间第一盏灯。

这首短诗,元非是赞美“人间第一盏灯”――人间第一盏灯,细想想是来之不易的。“与太阳同起同睡”是说“日出而作,日人而息”,这样的作息这样的人固然是“有福了”,但对人类文明的推进其实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第一盏灯的出现非常了不起。“兽畏火”,注定“兽”永远是“兽”;只有人,“人养火,乃有文明”。某种意义上,“第一盏灯”象征着人类进化史上勇敢的创造和开拓精神。因此《第一盏灯》可以看作诗人卞之琳对文明的一种礼赞。但这首短诗,在1937年却曾引起轩然大波。1937年6月13日,在主编的《独立评论》238号上,梁实秋化名“絮如”,以一个中学教师的口气,发表了一封题为《看不懂的新文艺》来信,指责“现在竞有一部分作家,走入了魔道,故意做出那种只有极少数人,也许竟会没有人能懂的诗与小品文”。在编者后记中,也对“絮如”的观点表示了支持。此后有周作人、沈从文撰文为“看不懂的新文艺”辩护,就连“像老衲似的废名(冯文炳),激于义愤,亲找,当面提出了强烈质问”(事实上废名的诗是最难懂的)。堂堂大学问家梁实秋,都说自己不懂类似卞之琳的短诗,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不懂新诗确实也没什么好羞愧的。

不过,笔者感兴趣的是在那场争论中所提出的有关懂与不懂的一系列问题――对一首诗而言,如果没有读懂,是哪里没有读懂?为什么会读不懂?是作品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进一步,如何定义“懂”?怎么才叫“读懂”了?对于文学欣赏来说,“懂”是否就意味着“欣赏”?不懂是否也可以欣赏?……

讨论的结果:“不懂”的情况有三种。

1.作者方面的不懂,主要指作者表达不清。刘禹锡曾感慨:“常恨言语浅,不及人意深。”诚然,人的内心世界深不可测,有时由于作者文字方面的准备不足,经常有“辞不达意”之憾。新诗史上也不乏这种例子,比如象征派的李金发,比较关注自我的内心表达。但文字上有些“隔”,可能跟他从小习染文言文有关(新诗中多有文言句式)。

2.作品方面的不懂,主要是指作品本身意义的模糊、意义的跳跃,意义上和艺术上都可以作多种解读,具有不确定性,形成“不懂”或所谓的“晦涩”。这种“不懂”,其实是丰富,新诗的多义性倒是现代新诗的特质。像鲁迅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李商隐的无题诗、卞之琳的一部分诗歌也可做如是观。

3.读者方面的不懂,主要是指读者由于知识结构和文学修养上的不足和偏差,有时还加上人生阅历不够从而导致感受力的欠缺,进而不能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所表现的艺术性。举例来说,一个人十六七岁的时候,有时可能会很难理解40、50、60岁时候的想法,反之亦然。因此,学生或教师看不懂某位诗人的诗作,确实不是特别让人惊讶的事情。我们要注意的是,面对一首看不太清楚或看不懂的诗歌,千万不要轻易下一个否定的结论。 要之:懂与不懂不是诗歌好坏的标准。同一首诗同一个读者,时过境迁,假以时日,不懂会转化为懂的。作为教师,不要轻易下判断,“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二、诗人、诗歌与读者的关系

如何定义“懂”?怎么才叫“读懂”了?为了便于说明问题,笔者想先梳理一下诗人诗歌创作和读者欣赏的过程,看看诗人、诗歌与读者的关系。

示意图如下:

说明:①诗人在生活中情动于衷,有感而发,将思想感情发为文字,比如诗歌。②读者面对的是一堆文字,文字的疏通理解是基础。③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想象、联想,在头脑中出现一系列有感彩的意象。(经过再思考、再体验,读者揣摩出文字的深层意蕴。如果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吻合,那么我们说,读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读懂了。但是读者的构成是多样的,他或她面对诗歌的语言文字产生的想象和联想是受制于读者各自的生活经验的,因此在诗歌欣赏的过程中,每位读者产生的想法就可能有所区别,这个想法甚至可能与诗人原先的想法迥然不同,但你不能说他或她的想法是错误的。基于此,我们在新诗的教学中要注意三点。一是教师和学生在一首诗面前是平等的,如图所示,他们都归属于读者。教师手头无非比学生多一本教学参考书,而教参也无非是另一个读者的观点而已。因此作为教师切忌把自己看得过高,自以为比学生高出一截,尤其不能用教参的观点诱导或强行灌输。二是教师和学生在一首诗面前,都应该有自己原初的体悟,而且要高度重视这个原初体厝。特别是学生,因为没有教参可看,也不受其他意见影响,因而这种原初体悟尤其难能可贵,需要得到教师充分的肯定和保护。可以这样说,一首诗的教学,应该建筑于学生的这种原初体悟的基础上。三是允许作品的被误读,朱光潜在《谈美》中说过,“读诗就是再做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也认为,读者有误读的权利,作品有被歪解的必然,而且有时歪解不比正解差。所谓“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举意大利诗人萨瓦多尔・夸西莫多的《瞬息间便是夜晚》为例――

每个人都独自站在大地的0脏

被罩在一束阳光下

瞬息间便是夜晚

这首短诗,笔者让学生说,结果有多种理解。主要的分歧在于“独自站在……”的理解,“独自站在”,可以理解为“孤独地站着”,也可以理解为“独立、自

立甚至有点自强地站着”。同时,这首诗歌,从不同的视角看,比如自己看人家,自己看自己,或者理解成上帝俯视芸芸众生等等,就会带有不同的意味(嘲讽、悲悯、自怜自叹等)。不过,笔者也曾经看过钱鸿嘉翻译的版本――《瞬息间夜晚降临》――

每个人都孤独地站在

地球的中心

一线阳光,

透过他的全身

瞬息间

夜晚降临

两种版本对比,钱鸿嘉翻译的版本明了是明了了,但给人的想象空间却不大了。你能说,钱版是正的,人家是歪的吗?究竟谁的版本是原作者的意思?这重要吗?相信读者会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文学欣赏来说,“懂”是否就意味着“欣赏”?不懂是否也可以欣赏?这个问题,朱自清曾表述过,不过他主要针对古典诗歌的欣赏。他在《论百读不厌》中说:“吟诵诗文是为了欣赏,甚至于只是为了消遣,浏览或阅读小说更只是为了消遣,他们要求的是趣味,是。这跟诵读经典不一样,诵读经典是为了知识,为了教训,得认真,严肃,正襟危坐地读:“‘在笔者看来,诗文主要是靠了声调-…・过去一般读者大概都会吟诵,他们吟诵诗文,从那吟诵的声调或吟诵的音乐得到趣味或,意义的关系很少;只要懂得字面儿,全篇的意义弄不清楚也不要紧的?’朱自清把读书分为两种:求知与求乐。从求乐角度看古诗词,不懂也没什么关系,只要得到吟诵的快乐就行。但新诗教学可能出问题,因为新诗的音乐性已经大大削弱了,虽然有些诗歌朗诵起来很有气势或者很有味道,但读者只想在新诗的吟诵中得到乐趣的想法恐怕是很少的。新诗的意义的传递很重要,没有人会认为“只要懂得字面儿,全篇的意义弄不清楚也不要紧的”。

那么“全篇的意义”怎样算弄清楚呢?

三、“解读”与“感悟”的提法问题

解读的提法,由来已久,对散文、小说、话剧剧本等等,教师动辄“文本解读”云云。但如果把它移用到诗歌教学上,笔者总觉得不太妥当。何谓解读?新版现汉词典说:①阅读解释。②分析;研究。③理解、体会。这三种解释,似乎都不完全适用于诗歌教学。在笔者看来,解读似乎是手持解剖刀在解剖什么,过于冷静,过于冷血,理智有余,感受不足。诗歌教学,依笔者愚见,还是要尊重诗歌这种文体的特点。而诗歌的特点有主情的和主知(智)的两类,前者如浪漫抒情的诗歌,后者如里尔克注重经验,而放逐情感,(“诗并不像一般人所说的是情感,诗是经验。”)以及受其影响的冯至、卞之琳以及九叶派诗人中的穆旦、郑敏、杜运燮等诗作――将感情升华为人生的经验(克制、淡化感情),这一种知性的诗,常常是多解的。为此,笔者提出“感悟”的说法。何谓感悟?感悟是有所感触而体悟。读者的感触点以及角度可以不同,所体悟到的内容也就可以不一样,加以每人的体悟能力有区别,因此,“人读人异,人言人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就顺理成章了。而解读,总觉得把读者(有时是自己)放置于作者的威压之下,战战兢兢,惟恐读不出或读错了作者的意图。读者读诗,好像在还原作者的意图,唯作者马首是瞻,读者呢?他的主观能动性没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为受教参上各种观点的影响,有时会把自己的原初体悟丢失了,这样的教师,在诗歌的备课、教学中,解读多于感悟;而学生,他们的感悟会很充分(解读的比例很小)。教师如果想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地交流,那么备课的时候最好先把教参远远地撇开,要多角度地感悟诗歌文本。因为只要一打开教参,教师的感悟成分就减少,解读的成分就增加了。

四、教材处理和课型结构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有现代诗歌和现代散文两部分,教材容量大,但课时有限(总共36课时,给新诗的不会超过18课时)。就新诗而言,本模块就收录了25首诗歌,外加“思考与探究”的五篇文章。如果按部就班,一诗一课时,那就根本没有办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对所选诗歌进行取舍增删、重新组合,同时在课型结构上也要灵活机动,毕竟这是选修课。笔者把我们的做法简单介绍如下:

1.专题讲座式。这种方式适用于宏观把握,就是把所有选修了该模块的学生集中到多功能报告厅,对新诗的历史、流派的演变以及各自的诗歌美学等做一个讲座。也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做专题讲座,比如新世纪以来的诗歌:诗歌网站、新流派、华文青年诗人奖(入选教材的诗人江非即为其中之一)和柔刚诗歌奖获奖诗人诗作等等。

2.多重对比方式。在一堂课中,可以就主题、手法等方面,选取课内外诗作进行对比阅读教学。比如把《老马》《半棵树》《井》三首诗合并在一起,因为它们都用了象征手法;比如把纪弦《你的名字》和保尔・艾吕雅《自由》做一对比阅读,内容上都是有关“自由与爱情”的。你会发现纪弦《你的名字》写法上还取法于保尔・艾吕雅《自由》,后者卒章显志的结尾尤其具有震撼性,由于该诗太长,笔者就援引末几段,以窥全豹。

在并非自愿的别离中,

在裸的寂寞中,

在死亡的阶梯上,

我写你的名字;

在重新恢复的健康上。

在已经消除的危险上,

在没有记忆的希望上,

我写你的名字;

由于一个字的力量,

我重新开始生活,

我活在世上是为了认识你,

为了叫你的名字:

自由。

3.活动体验式。这是把课内外打通的一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提前一周时间布置任务,让学生阅读某一单元的所有诗歌(一般是五首诗歌),然后挑出最喜欢的一首,写出3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上课时,按相同的喜好,自由组合,由临时组长组织每个组员依次朗诵自己最喜欢的那首诗歌,然后根据自己写的赏析文字谈谈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每组推出1至2名学生在班级范围内交流――朗诵诗歌或分享自己的赏析文字。

这种方式的好处很多,对于课时紧张的选修课尤其管用,有时一课时就能解决一个单元的诗歌教学。当然,在课后,教师的备课是大面积的,需要投入很多,要能应对学生不同的喜好,而课堂,则真正成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参考文献:

①②姜涛著《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课堂与新诗的历史讲述》,《学术月刊》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