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设计原则

网络设计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设计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设计原则

网络设计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室内覆盖系统 覆盖 容量 干扰

都市中建筑密度高,对无线信号干扰屏蔽大,使室内覆盖电平较差,同时宏站的覆盖特性引起高层信号混杂,导致信号质量严重下降。与此同时,移动数据业务迅猛发展,必须通过提高频谱效率、降低建设成本来提高单位比特业务量,增加网络竞争力。高数据业务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办公场所。建设室内覆盖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网络覆盖问题。改善建筑内部的信号质量,提高业务速率,改善高层干扰。同时建设室内覆盖系统可以解决网络容量问题,有利于实现频率复用,提高单位面积业务能力,分担室外宏站业务量。

一、室内覆盖系统特性

1、与宏蜂窝的协同特性。室内覆盖系统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宏蜂窝系统组成分层网络,需要考虑二者之间的频率规划、干扰规避、小区选择、小区切换和负荷分担等问题。室内外协同是室内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2、不连续覆盖特性。室内覆盖系统的物业点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只要考虑物业点内部的各小区间的互相影响。基于不连续覆盖特性,室内覆盖系统可以使用更紧密的频率覆盖复用方式,实现更多的容量需求。由于各物业点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对每个物业点做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

3、设备特性。室内覆盖系统的信源与宏蜂窝不同,有基站系统、直放站系统、分布式基站系统、微分布基站系统多种信源。对于LTE系统而言,智能天线无法应用在室内覆盖系统中。带来规划设计和优化的特殊性。

4、与物业内部结构紧密结合的特性。室内覆盖系统需要布放线缆和天线等设备,需要综合考虑物业点的功能、结构、装修、强弱电井分布等情况。

二、室内覆盖系统的规划设计思路

室内覆盖系统规格主要是考虑三个方面的需求:容量、覆盖、多系统间干扰。

容量是要确定规划的分区和频率规划。覆盖是要确定室分天线的点位。干扰分析是要确定多系统的合路形式。[1]

三、TD-LTE室内覆盖规划设计原则

1、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佳建设模式。应综合考虑网络性能、改造难度、资源情况、投资成本等选择最佳建设模式。应在不影响现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保证网络质量前提下,尽量发挥TD-LTE的性能特点;如需对已有室分系统进行改造时,应尽量减小改造量和对现网的影响。

2、室内外覆盖一体化原则。确保室内分布系统提供良好的室内覆盖,同时要避免室内信号对室外构成强干扰。

3、室内外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应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室内采用E频段(2320-2370MHz),室外采用D频段(2575-2635MHz )和F频段(1880-1900MHz)。

4、充分考虑干扰和电磁辐射要求。分布系统建设应考虑多系统间的干扰,应保证TD-LTE和其他通信系统间的隔离度要求,避免产生系统间强干扰。TD-LTE室内覆盖工程应按照“多天线、小功率”的原则进行建设,电磁辐射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2]

四、TD-LTE室内覆盖规划设计方法

4.1覆盖性能分析方法

1、LTE室内覆盖系统场强分析。链路预算是通过对照PDSCH信道SINR与数据速率的对应关系及其他信道的解调信噪比要求得出。双通道增益是通过双天馈系统的部署使用SFBC与空间复用相结合的自适应方式。在低信噪比时吞吐量单流高于双流;在高信噪比时双流性能高于单流。

2、室内外小区协同。室内外主选网络应与物理区域一致;室内有良好的小区选择/重选、小区切换;RS功率室内外平衡,与业务信道平衡;室内外泄的区域应狭小。

3、基于已有网络改造。LTE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与TD-SCDMA基本相当。可以参照TD-SCDMA覆盖半径规划。

4、电磁辐射标准室内填写发射功率不高于15dBm。

5、保证90%以上覆盖区域的信号强度RSRP不低于-105dBm,且信噪比SINR大于3dB;对基站信号重叠区,应保证90%以上覆盖区域的信号强度RSRP不低于-95dBm,且信噪比SINR要求大于等于3dB;手机应优先占用室分系统信号.泄露建筑周围10米外强度不应高于-110dBm。

4.2容量分析方法

1、信源配置。通过承载业务量进行预测,按照场景,覆盖面积,覆盖区域移动用户使用人数等确定站点的容量,合理配置信源.LTE室分小区目前采用同频组网方式,小区配置载波带宽为20MHZ,根据室分站点RRU数量进行小区划分,在设备受限情况下,当RRU数目大于6个时需小区划分。

2、时隙配置。LTE室内覆盖系统需要具备时隙调整能力,便于进行不同时隙配置或交叉时隙干扰的验证.对于和TD-SCDMA共存的场景,通过上下行时隙对齐方式规避TDSCDMA的交叉时隙干扰.上行比下行子帧配比为3:1.特殊子帧配比为DWPTS:GP:UPPTS=3:9:2。特殊站点下行高速率平均吞吐量特殊子帧配比:10:2:2。

3、同步信号配置。LTE系统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时间同步以GPS卫星信号进行同步,对于已有GPS机房的,通过增加功分器引出信号用于LTE设备同步.对于无GPS站点,需新增GPS天线。[3]

4.3干扰分析方法

1、干扰分类。在进行系统间的干扰分析时,主要应考虑邻频干扰、杂散干扰、阻塞干扰和互调干扰情况。邻频干扰一种是与其他运营商室分系统的邻频干扰;一种是与TDSCDMA共系统上下行时隙同步时,可以实现共存、共址,否则会出现干扰等问题。异频段杂散、阻塞干扰是根据相关协议指标进行计算,并取杂散干扰和阻塞干扰的最大值(其中杂散干扰以底噪提高1dB为标准)。互调干扰是多系统合路时可能会产生的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主要依靠合路器进行抑制,目前较好的合路器三阶互调抑制指标在-120~-140dBc左右。对于TD-LTE使用2320-2370M频率的情况,不会与GSM、DCS系统产生互调干扰;但如TD-A(2010-2025M)合路可能会对DCS系统产生互调干扰。

2、干扰的解决措施。干扰的解决措施方法有:调整相互影响的频率;降低干扰源功率;发射机增加滤波器;接收机增加滤波器;对于接收机阻塞、交调干扰,可在扰系统端增加滤波器抑制带外强信号功率;不同系统耦合时,通过合路器的隔离度实现不同系统的隔离;天线的空间隔离增加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距离降低干扰。[4]

参 考 文 献

[1]蒋远 汤利民等 TD-LTE原理与网络规划设计[M]2012 (294~300)

[2]彭江龙 TD-LTE基础无线网络覆盖规划 2015 (21)

网络设计原则范文第2篇

网络营销策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属于思维活动,但它是以谋略、计策、计划等理性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运动,是直接用于指导企业的网络营销实践的。它包括对网站页面设计的修改和完善,以及搜索引擎优化,付费排名,与客户的互动等诸多方面的整合,是网络技术和市场营销经验的协调作用的结果。它也是一个相对长期的工程,期待网站的营销在一夜之间有巨大的转变是不现实的。一个成功的网络营销方案的实施需要通过细致的规划设计。

根据不同的网络营销活动以及要解决的问题,营销方案也会有很大区别。我们应根据目前国际流行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观念制定行之有效的以及符合企业自身的网络营销方案。但从网络营销策划活动的一般规律来看,有些基本内容和编制格式具有共同性或相似性。

网络营销策划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网络营销是以网络为工具的系统性的企业经营活动,它是在网络环境下对市场营销的信息流、商流、制造流、物流、资金流和服务流进行管理的。因此,网络营销方案的策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策划人员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对企业网络营销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整合和优化,使‘六流’皆备,相得益彰。

2.创新性原则

网络为顾客对不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效用和价值进行比较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个性化消费需求日益明显的网络营销环境中,通过创新,创造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相适应的产品特色和服务特色,是提高效用和价值的关键。特别的奉献才能换来特别的回报。创新带来特色,特色不仅意味着与众不同,而且意味着额外的价值。在网络营销方案的策划过程中,必须在深入了解网络营销环境尤其是顾客需求和竞争者动向的基础上,努力营造旨在增加顾客价值和效用、为顾客所欢迎的产品特色和服务特色。

3.操作性原则

网络营销策划的第一个结果是形成网络营销方案。网络营销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否则毫无价值可言。这种可操作性,表现为在网络营销方案中,策划者根据企业网络营销的目标和环境条件,就企业在未来的网络营销活动中做什么、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如何做的问题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详细的阐述和具体的安排。也就是说,网络营销方案是一系列具体的、明确的、直接的、相互联系的行动计划的指令,一旦付诸实施,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责任以及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并懂得如何与其他部门或员工相互协作。

4.经济性原则

网络营销策划必须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网络营销策划不仅本身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且通过网络营销方案的实施,改变企业经营资源的配置状态和利用效率。网络营销策划的经济效益,是策划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与策划和方案实施成本之间的比率。成功的网络营销策划,应当是在策划和方案实施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或花费最小的策划和方案实施成本取得目标经济收益。

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基本步骤

网络营销方案的策划,首先是明确策划的出发点和依据,即明确企业的网络营销目标,以及在特定的网络营销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优势、机会和威胁(即SWOT分析)。然后在确定策划的出发点和依据的基础上,对网络时常进行细分,选择网络营销的目标市场,进行网络营销定位。最后对各种具体的网络营销策略进行设计和集成。

(一)明确组织任务和远景

要设计网络营销方案,首先就要明确或界定企业的任务和远景。任务和远景对企业的决策行为和经营活动起着鼓舞和指导作用。

企业的任务是企业所特有的,也包括了公司的总体目标、经营范围以及关于未来管理行动的总的指导方针。区别于其他公司的基本目的,它通常以任务报告书的形式确定下来。

(二)确定组织的网络营销目标

任务和远景界定了企业的基本目标,而网络营销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将以这些基本目标为指导。表述合理的企业网络营销目标,应当对具体的营销目的进行陈诉,如“利润比上年增长12%”,“品牌知名度达到50%”等等。网络营销目标还应详细说明达到这些成就的时间期限。

(三)SWOT分析

除了企业的任务、远景和目标之外,企业的资源和网络营销环境是影响网络营销策划的两大因素。作为一种战略策划工具,swot分析有助于公司经理以批评的眼光审时度势,正确评估公司完成其基本任务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而且有助于正确地设置网络营销目标并制定旨在充分利用网络营销机会、实现这些目标的网络营销计划。

(四)网络营销定位

为了更好地满足网上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企业在网上市场的竞争优势和获利机会,从事网络营销的企业必须做好网络营销定位。网络营销定位是网络营销策划的战略制高点,营销定位失误,必然全盘皆输。只有抓准定位才有利于网络营销总体战略的制定。

(五)网络营销平台的设计

所说的平台,是指由人、设备、程序和活动规则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能够完成的一定功能的系统。完整的网络营销活动需要五种基本的平台:信息平台、制造平台、交易平台、物流平台和服务平台。

(六)网络营销组合策略

这是网络营销策划中的主题部分他,它包括4P策略——网上产品策略的设计;网上价格策略的设计;网上价格渠道的设计;网上促销策略的设计。以及开展网络公共关系。

网络设计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字编排 网络课件 认知 界面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60-02

网络课件是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而日益得到重视。在网络课件界面中文字既是信息传达的重要媒介,也是直观的视觉传达要素,在界面中的组织、安排及其艺术处理也是界面设计好坏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虽然近几年开发出了大量的网络教学课件。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课件中文字编排设计原则进行研究的较少,而且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此外,本文对认知心理学在课件界面中文字编排设计中的应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使界面的设计更科学、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使课件制作人员有章可循,能够制作出高效的网络课件界面。

一 文字在网络课件界面中的作用

在网页界面中,众多构成要素中文字具有最佳的直观传达作用以及最高的明确性。通过设计与编排,文字的存在价值在界面中体现为提高信息的明确程度与可读性,从而获得较好的浏览学习效率。具体来说,文字在界面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适合性

文字与具体文字内容以及界面主题相适应。根据主题内容、欲传达的信息含义和文字所处的环境来确定文字的字体、色彩、形态和表现形式是保证适合性的必要条件。

2.明确性

文字的主要功能在于传达外形特征以便浏览者识别,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文字的点划、横竖、圆弧等结构要素造成文字本身的不可变异,因而在选择时须格外注意,在特别强调信息严格准确的情况下应优先选取易于识别的文字,在进行字体创作时也应保证形态的明确性。

3.易读性

文字的形态及编排设计能够提高界面的易读程度。一般情况下,人的视觉对于过粗、过细的文字形态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识别,不易顺畅浏览。在版式布局中,合理的文字排列与分布会使浏览变得极为愉快,对视觉适宜的文字色彩配置也能够加强界面的易读性。

4.美观性

文字可以通过自身形象的个性与风格给人以美的感受,使界面更加美观。文字形态的变化与统一、文字编排的节奏与韵律、文字体量的对比与和谐,都是达成美观性的表现手法。

5.创新性

文字与界面信息主题需求相配合并进行形态变化,将文字进行创意发挥,产生创造的美感,进而加强界面整体设计效果的创新件,给浏览者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 网络课件界面设计中文字编排设计的原则

网络课件界面中使用的文字除具有信息传达这一基本功能外还应增加它的易读性、明确性,从而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浏览效率。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文字编排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遵循对比原则

通过对比可突出主要成分,使界面主要信息一目了然。主要的手法有以下几种:(1)大小对比。大字给人以强有力的视觉感觉,但缺乏纤细和精致感;小字精巧柔和,但力量感不足。(2)粗细对比。字体粗象征强壮、刚劲、沉默,字体细则感觉柔弱、纤细、活泼。粗字体用于表现主要的、核心的内容。(3)明暗对比。明暗对比也称黑白对比,表现为明度高的文字和明度低的文字之间的对比。(4)疏密对比。疏密对比指文字群体之间,以及文字与整体界面之间的对比关系。(5)主从对比。主从对比指文字中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以及标题性文字与说明性文字之间的对比。(6)综合对比。常见的对比手法还有随意与严谨、整齐与杂乱、曲线与直线、水平与垂直、尖锐与圆滑等。

2.统一与协调原则

为了使界面中各种元素协调起来,通常采用的手法是选取同类的造型因素。有相同形态特征的造型因素在界面中反复出现就会形成统一的调子,使整个界面具有整体感,从而达到协调的目的。如字体选用同一字族的不同字体,以相同的字距和行距,选用近似色彩和字号级数,控制近似面积等都是实现界面统一和协调的常用方法。

3.平衡原则

平衡指在界面中合理地安排各个文字群及视觉现象,使浏览者产生稳定可靠的感觉。对称的文字编排形式是获得平衡最基本的手段,但对称的形式显得平淡乏味,没有生命力和趣味感,通常不宜采用。

4.灵活运用视觉运动原则

在界面的文字编排中,依照安排好的结构形式顺序浏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线的引导:通过左右延伸的水干线、上下延伸的垂直线以及具有动感的斜线或弧线来诱导视线。(2)图形的引导:在不同文字群中穿插图形,可起到突出主体文字信息的作用,并引导视线转向说明性文字,视觉流程清楚自然。

三 案例分析

在前面,笔者对网络课件界面版式的原则进行了总结,本部分笔者依照提出的界面文字编排设计原则来分析一个有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方面的网络课件。

1.对比原则

从图1到图4中界面的文字使用了大小对比、粗细对比、疏密对比、主从对比及明暗对比等对比原则。

2.统一与协调原则

该网络课件界面中的文字编排遵循了统一与协调原则,如图1至图4标题文字都使用了大一级的字号并且加粗,说明性文字都使用了易于阅读的宋体,而且每个界面的标题性文字和说明性文字都保持了近似的色彩和字号级数,整个网络课件界面的文字编排比较协调。有相同形态特征的造型因素在界面中反复出现,形成了统一的调子,使整个界面具有整体感。

3.平衡原则

图1中教学目标四个字使用了醒目的黑体,可以有效地吸引学习者的视线,从而注意阅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使用了宋体,我们前面说过宋体刚柔相济,既典雅庄重,又不失韵味灵气,从视觉角度来说,宋体阅读最省目力,不易造成视觉疲劳,具有很好的易读性和识别性。

界面首页左侧的导航字体使用的是圆体,虽然识别性稍弱,但在视觉上给人明亮清新、轻松愉快的感觉,但其识别性弱,故适宜作标题性文字。整个首页界面被文字分为上下左右四个部分,界面上部仅有有限的几个文字,但它使用了粗体,故而并没有不平衡的感觉。整个界面中粗少细多,在平衡方面处理得很好。

图4中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采用的艺术字在这里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使学习者知道这一章的标题,并能活跃界面的气氛,并且艺术字放在右上角也起到了平衡作用,试想如果这几个字没有用大号艺术字体而是用了普通的宋体,界面是不是就会显得左上角很轻,而右下角又过分拥挤。“作业”这两个字也采用了艺术字体,在于提示学习者有作业的存在,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也为浅灰色的下方布局增添了色彩,使上下布局趋于平衡。

4.灵活运用视觉运动原则

在该界面的文字编排中,遵循视觉运动的法则,使一部分文字首先接触学习者的视线然后诱导视线依照课件设计者安排好的结构形式顺序浏览,如图1中通过左右延伸的水平线诱导学习者的视线,图2和图3中使用不同的文字级数来吸引学习者的视线从而达到诱导学习者实现的目的。图4中通过箭头的方向来诱导学习者的视线等。

四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对认知心理学在课件界面中文字编排设计中的应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使界面的设计更科学、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使课件制作人员有章可循,能够制作出高效的网络课件界面。另外,对于课件的评价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网络设计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认知学习理论;工程类;网络课程设计

《中国百科大辞典(第二版)》对“工程学”一词给出明确定义,即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所形成的各学科,如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建筑工程等。从此定义可以看出工程类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自然科学原理的应用,也就是掌握技术。所谓熟能生巧,巧就指技术,所以工程类学生需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来掌握技术。

网络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而由于远程教育师生在时间、地点上的分布式特点,使网络课程的设计模式不能等同于传统课程的设计模式。近年来网络教育的发展步伐日益稳定,并且涌现出一些不错的网络课程案例,比如目前评出的网络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及部分省市级精品课程等。但是,由于工程类课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计划性、技术性和复杂性它需要学生在意义建构与统筹运用知识、判断与分析处理问题以及沟通协作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能力,这对网络课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认为,技术与教学结合的过程至少涉及3个方面:学习理论、技术本身和教学实践而本文仅选择“学习理论”这一维度进行分析。任何的课程设计必须基于一定的学习理论,并以学习理论的思想作为设计原则贯穿始终。本文结合目前对网络教育影响较大的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实现工程类网络课程的培养目标,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适于工程类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

1工程类网络课程概述及培养目标

1.1网络课程及网络课程设计的特点

何克抗教授曾经在2005年提出过网络课程的定义:“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网络课程通过网络创设虚拟化的集成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自主化、个性化和协作化的学习来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网络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程,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需考虑师生分离的教学形式、远程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技术支持等因素,所以网络课程不能完全依照传统的课程设计理论,它应该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原则。

1.2工程类网络课程的设计目标

根据前文所述的工程学及网络课程的定义,本文对“工程类网络课程”也进行了界定:工程类网络课程是在现今的教育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基于互联网开展的以传递自然科学原理及如何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为目的的课程,课程的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自主性、开放性、协作性与实践性。

工程学是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所形成的各学科。根据此定义可分析出工程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即:(1)掌握自然科学原理;(2)学会如何运用自然科学原理;(3)准确应用于生产实践。

简单来讲,工程类网络课程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基于网络的工程类课程。因此,工程类网络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学习者通过学习网络课程,实现以下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程中的概念与原理;(2)已获得概念与原理的运用法则;(3)形成技能,可在生产实践中熟练运用。

2认知学习理论及其对工程类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

以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为代表的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根据个人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陈述性知识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往往起到基础的作用,各种一般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和运用都要受到策略性知识的指导和支配。

工程类网络课程的三项培养目标分别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相互映射。本文将从工程类网络课程的培养目标入手,结合认知学习理论进行分析,试图寻找更宜于各培养目标实现的理论依据与设计策略。

陈述性知识是对定义、原理、规律等的描述性知识,而这恰好映射了工程类网络课程的第一个培养目标,加涅指出这些定义、规律等陈述性知识在整个知识系统中起着基础的作用,并且还是思维的工具,所以学生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或动作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无不需要其掌握广泛和精确的陈述性知识。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环境知识提供潜在的刺激,至于这些刺激能否引起以及引起何种反应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由一系列过程组成,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应注意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而这些知识结构的小元素,就是我们所说的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对定义、原理、规律等的描述性知识,而这恰好又映射了工程类网络课程“理解并掌握概念与原理”的培养目标。

为了有效的将外界客观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的内在认知结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课程设计应坚持一些基本原则,而这些原则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也就是对实现工程类网络课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逐步分化原则,要求课程内容的呈现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根据具体细节逐步分化。并且认为概念和原理越是基本,在解决问题和学习新内容时应用性越大。(2)分类处理原则,要求课程设计者根据所阐述事理的属性和关键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处理,便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系统的选择和抽象概括,并且这种分类处理既符合人类认知事物的基本规律,也容易使学习者形成概念。(3)积极参与原则,是指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然后给予反应,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并内化知识。

3工程类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探究

笔者从上文对工程类网络课程的培养目标及认知学习理论的深入分析的过程中,结合学习理论的课程设计原则,总结出了几条工程类网络课程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在此一一列出,供大家探讨。

3.1以学习者为中心,支持学习者自定步调、自主学习

工程类网络课程的设计应该更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及学习者与学习课程的关系,网络课程不是用来规范和约束人的工具,而是学习者自我实现的阶梯。因此,学习者应该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占绝对的主体地位,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有目标的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自主管理学习步调与学习方式。

所以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应该思考四个问题:(1)课程内容能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2)课程设计是否适合远程学习者的学习特征?(3)课程设计是否有成熟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供学习者自主学习?(4)课程设计是否给学习者留下了自我思考与自主建构的空间?

3.2课程内容分层分类设计

工程类网络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技术的统筹掌握与应用,此处的技术一般是指程序性知识。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各个阶段对应着网络课稗中不同稗度与不同类犁的知识,为了便于学习者意义建构和程序性知识的形成,应该根据学习者特点和知识特点分层分类的进行设计。

建议在设计课程时,应根据知识的属性和内容关键特征,将其进行分类处理,并且知识呈现的序列应由最一般的基础性概念开始,再根据具体细节逐步进行知识分化。

3.3积极参与与主动建构

认知主义思想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在网络课程设计中我们应注意课程的交互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保证在进行每一个小单元的学习时,学习者都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比如:通过选择、填空、书写答案或游戏等方式,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网络课程应该给学习者的信息加工活动提供条件和空间,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意义建构中,最终真正的获取知识。

3.4即时强化与反馈

即时强化与反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少负迁移,加快概念原理性知识向技能操作转化,使技能达到自动化并保持在较高水平等。比如,设计网络课程时,设置实时在线交互与答疑、评价机制、错误记录机制、鼓励与惩罚机制等。

3.5创设学习情境与实践环境

应该给学习者提供与其现实生活相似的或真实的情境,以利于激发学习者内部的动机,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学习者能否有效学习并熟练运用操作技能是衡量工程类网络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几何与物理建模方法、高性能计算、新型传感和感知机理、高速图形图像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网络试验系统和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应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笔者在此不多阐述。但认为在网络课程中应用这些技术的时候需考虑2个问题:(1)应用此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2)应用此技术的初衷是什么?

3.6课程的开放性

网络设计原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方法;提高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水平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都与计算机息息相关,换言之,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计算机网络越来越居于一个重要的地位[1]。因此,人们也就越来越关注网络是否足够可靠。基于这种需要,相关工作者就应该进行深入探讨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并找出提高其可靠性的可行措施。

1保证可靠性的三大原则

计算机网络在设计时需要遵循许多原则,尽管这些设计原则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有三大原则是必须坚持的,即开放性原则、先进性原则、通用性原则。在进行网络设计时,只有做到坚持这几个原则,再结合科学合理的方法,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才有可能保障。

1.1开放性原则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在不断进步,面对日新月异的趋势,更应该做到坚持开放性原则。毕竟,当今社会是开放型的,我们只有通过利用周围开放的资源,并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不断的更新,才能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1.2先进性原则

当今社会,计算机水平发展的速度十分惊人,更新换代速度也随之加快。一旦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不足以支持其发展速度,不仅可能出现网络环境差、运行速度慢等不利计算机进一步的状况,甚至很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对用户进行恶意攻击,造成隐私泄露或者财产损失等不好的结果[2]。

1.3通用性原则

计算机网络的兼容性一般被称为通用性,通用性不但可以允许人们借助不同的通信协议而完成网络连接,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存取信息功能。实际上,基于通用性,所有的兼容设备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保证其任务的运行。

2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在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过程中存在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点,即设备质量、运用技术以及拓扑机构,下面就针对这三个影响因素做出详细阐述。

2.1设备质量

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第一个因素就是设备质量。用户在使用终端进行网络连接时,其设备性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计算机的可靠性造成影响。一般来说,连接网络的时候,设备信息交互比较高,难免给可靠性带来不利影响。另外,计算机网络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线路也可以促进可靠性的有效提升。

2.2运用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网络一般都拥有比较大的规模。另外,因为计算机网络来自于不尽相同的开发商以及各厂家,所以其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3]。出于这种情况的考虑,技术先进与否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相关网络工作者素质也有强化的必要,毕竟,计算机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行业从业人员专业与否,技术水平如何直接影响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与运行。

2.3拓扑机构

通过分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计算机拓扑结构大致分为线型、星型以及混合型。一般来说两台计算机之间连接线路只需要一个,而且大部分都是点对点传输信息以及接收信息。其中,线型结构是计算机通过网卡连接到总线,这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所有的传输只通过一条总线,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一些冲突就难以避免,造成传输失败,严重者更可能引起计算机系统瘫痪[4]。总之,拓扑结构也是影响网络可靠性的因素之一,在进行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时候,必须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3可靠性的提高措施

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其可靠性的提高并不单单只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其更有着巨大的实际应用意义。上文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下面就以此为基础,谈谈可靠性的提高措施。

3.1设计容错性

设计容错性是为了让用户终端在两个网络点进行连接,这样的话,连接模式就会变成双网络形式,能够大大提供网络的可靠性。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位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网络存在一定的故障导致不能正常使用,对其他用户无影响。

3.2设计双网络

设计双网络也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一层网络。采用这样的设计,当主网络发生故障造成死机的时候,甚至整个网络因为不明原因不能使用的时候,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运用备用的网络来替代原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计算机数据的正常传输。

3.3设计网络体系

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设计时,网络体系的设计往往是十分关键的。客观来说,设备如果比较先进,网络结构比较科学,这些因素都会相应的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其中,网络结构如果采用了分散形式,比起以往的集中形式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更符合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标准,更好的满足用户对网络的需要[5]。

4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至关重要,不仅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还关系到人们的隐私问题。因此,对与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不仅要对其可靠性规定出定性指标,还要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分析具体的提高可靠性的方法,这是当前计算机相关设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任务。而要想真正提升其可靠性,必须借助一定的重要原则和以及改进措施。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网络设计时,要注意专业的对计算机容错性、冗余性等进行合理安排。只有做到了这些,才有可能保证其可靠性达到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张晓杰,姜同敏,王晓峰.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6):52-53.

[2]田文英.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硅谷,2012,6(23):103-104.

[3]唐镜雯.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通讯世界,2013,2(12):95-97.

[4]朱云娜.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探讨.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5(2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