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各得其所的解释

各得其所的解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各得其所的解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各得其所的解释

各得其所的解释范文第1篇

细节决定成败。

一些有着极大意义的细节,却常常因为十分“平常”正逐渐被我们的连锁企业所忽视。殊不知,这些细节正是连锁企业实力的真正体现。

1.开早会。

企业各种会议是贯彻企业文化的最好阵地,而早会则是体现企业文化的第一站。早会内容一般包括:

检查员工上岗时的形象――避免形象不好上岗,同时考察员工有没有心事、是否有不好的情绪;

总结昨天的销售和截止到今天月任务的完成情况一让大家都紧张起来,把月任务分解到每一天;

讨论制定今天的销售目标――全员讨论,全员动员,提高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传达企业精神或命令,传达店长要求――会议传达比较正式,避免领导随意口头传达含糊不清;

表扬或批评,分享成功经验――每天的批评表扬有助于随时调动积极性;

今天鼓励打气节目,游戏联欢节目――鼓励调节大家今天一天的工作心态,如果在店门外更是让顾客感觉到企业的正规,给路人表演一种人体广告,免费、方便;

会议结束时一致的口令和手势――用行为动作鼓励,制造团结奋进的氛围。

2.空调定时定温,下班轮换抄电表。

一家知名企业要求,早上10点后开空调,空调最低26度;晚上下班后立即关掉装饰灯等非必须开的灯,然后由员工每天轮换着抄电表。

这家单位很穷吗?当然不是。

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连锁店面积大,灯多,店面数量不少,如此每月可节省几万元的电费,二是由此能培养每个员工的节俭意识和成本意识。

该企业发现,这么做之后,员工给客户的赠品,折扣逐渐不再像从前那样随意了,同时员工出差的报销也越来越低了。

3.问候、倒水、让座。

这个再普遍不过的细节常识,却是衡量连锁企业管理能力最基本的指标。

看看你所在的企业有没有制定关于问候的基本言语和动作?有没有主动为顾客送水的习惯?有没有在恰当时机为顾客让座的意识?

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现在连最基本的指标都没达到。

某连锁企业总监曾经对一个省区的同行做了一次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几乎30%的店面里导购员没有热情主动地问候,超过50%的导购没有倒水让座的意识。这一结果就很好地说明了许多连锁企业问题的严重性。

4.秒制规定。

所谓秒制规定,就是指销售过程中对某些基本动作有最慢不低于多少秒的规定。

很多人都知道肯德基有接待一个顾客买单不超过多少秒,厕所多少分钟打扫检查一次的规定。国内许多企业也有着类似的规定。

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某业内人士曾这么说过:“要想让现在的顾客对你满意,你对他的提问要在2秒内反应,8秒内拿出他想要的产品。因为现在的顾客等待你的时间不会超过8秒,过了这个时间你就会让他觉得不耐烦。”

5.点数和盘点。

很多企业和单店都会经常点数和盘点,以珠宝行业的频率为最。

在众多行业里面,珠宝行业每天点数、每月盘点是雷打不动的规定,没有哪一家珠宝企业敢不每天点数、每月盘点的。可见点数和盘点对于货品安全的重要性。

然而还有很多企业经营的产品并不像珠宝那样珍贵,但它们也是实行珠宝企业一样的点数和盘点制度。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每日的盘点和点数除了安全因素外,它可以让员工最快速地熟悉货品的价格和种类,随时准确地回答出有没有团购客户所需要的足够货品和数量。

6.客户资料表。

现在都在讲维护老顾客,可许多企业连最基本的客户资料表都没有或不完善,遑论后期具体的客户维护了。

客户资源是连锁企业最大的财富,维护好已有客户并通过他们带来新客户,将为连锁企业节省大量的广告费用和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顾客资料登记,每天损失的是大把大把的黄金,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气。

比如,不少连锁企业在逢年过节时群发短信,问候所有的老顾客,如此简单的动作就能明显提升节日的销量;而更用心的企业,则会进一步了解那些未成交的顾客没有购买的具体原因,并登记备案,以便之后详细分析顾客不成交的原因,进而改善相关环节,同时也有利于口碑传播,变相地节省广告费。

假设调查未购买的原因后,这些顾客每人能带来5位新的顾客,以每个进店的顾客需要50元的广告费计算,一个优秀的导购用自己的服务和介绍,不出门就节省250元的广告费用,这还不包括这些新顾客在购买中所带来的利润。

7.统一运用广告活动的优势。

很多加盟店对于总部近期有什么大的活动、有什么方面的广告宣传一无所知。由此我们也不难推出,该连锁总部在推广方面能有多大成效。须知,一个好的连锁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广告宣传载体。

某大型连锁企业内部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有新店开张的,所有门店悬挂横幅进行庆典。经过一家调研企业的专业调研发现,就是这么一个悬挂横幅的简单行为,就相当于一个三级市场至少2万元电视广告的效果。同时,很多顾客由于经常看到挂有庆贺新店开业的横幅,都一致认为该企业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知名企业,甚至连导购都认为自己的企业很有知名度。而在当时,这家企业规模却并不大,知名度也有限。

所以,店开多了,好事多了,不要让这些资源躺在总部的文件里,一个开业的横幅就抵2万元的广告费,何况其他活动的价值不止2万呢!

8.明确总部和加盟商间的分工。

许多加盟商在自己生意不好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总部的支持不到位,或者总部的广告投放力度不够,总之,就会不断地从总部方面找原因。如此,最后难免会发生扯皮、互相推诿等现象。而究其原因,其实更多的是由于加盟商自身的管理不到位。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明确加盟商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盟主自己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在明确了彼此的任务后,再互相要求对方要做到什么程度。只有互相有要求,才不会出现一方一味指责另一方的情况。

各得其所的解释范文第2篇

数学的解题教学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指导,且不能就题论题,更不能单纯追求数量,把学生推进“无边的题海”。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应当全面了解数学问题的意义、特点,以及数学问题的结构和类型,在指导学生解题时,既能高屋建瓴,又能投其所需,恰到好处,力求通过解答一个题,解决一大片题,从而起到“以一当十,以十胜百”的效果。

我努力做到掌控首要环节,监控主要步骤,调控重要解法,自控必要评价,使每个学生能明白做什么,明确怎么做,明晰咋做好,明了做对吗?真正让学生亲历解题的思维过程,体会到解题成功之喜悦,感悟到解题的无穷乐趣。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大的影响和反响,在具体设计和实施解题教学时我遵照波利亚的“四个解题步骤”,牢牢地把握“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反思”这四个解题步骤。

一、掌控选题审题是不可或缺的首要环节,明白选什么做什么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数学题的题型在不断翻新,题目的数量已经多得数不清了,“题库”、“题典”等层出不穷,大量的题海淹没了学生的解题兴趣。为改变现状,必须首先解决——选题和审题,要求每位学生一拿到题目,首先要考察“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1.选题

陈省身在上海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再次论述了一个18世纪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Lagrange)的标准:“好的数学问题应满足两个条件:①易懂,走在马路上向任何一个人都能讲清楚;②难攻,这种数学问题必须相当困难,但又不是无法攻克的。”

因此,在选择数学题目时要明确怎样的题目才是有质量的题目。一句话,就是“浅入深出”,即数学情景比较简单,但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我做了以下尝试。

如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教学中,我没有依照课本内容照本宣科,而是引用了一首儿歌:蝴蝶风筝多漂亮,八米高空随风扬,五分之三绳在手,风筝绳子有多长?

先让全体学生齐声读一遍,随即提示他们画图解答。

大部分学生都画出:

连解题能力较弱的学生A也画了以下图形:

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画时,他还胆怯地说:“老师,我这样画可以吗?因为2/5是在空中的,所以,我想把它放在上端。”我惊呆了!作为老师我总是按部就班地认为线段图就应该在水平线上显示,这位学生的创意是多么的值得学习。这个生动的事例使我明白,能让学生从审题中悟出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题目就是好题目。对教师来说,我认为在选题时至少应该做到:

(1)系统掌握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

(2)认真做好有代表性的热点、考点题;

(3)动手探索一些实践性的应用问题;

(4)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涉猎一些思考题、压轴题。

2.审题

对学生来说,审题时主要分清两类内容:

其一,为纯数学问题,所提出的问题来自数学的本身,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需要相关课本内容的思想方法。

其二,应用数学问题,问题来自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的需要,审题时要首先对问题的情景进行分析,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已掌握的若干基本问题,然后运用数学方法来解答。

二、监控解题过程是不能忽视的主要步骤,明确怎么做

经常在学生中听到这样的声音:“在听老师讲解时我好像都听懂了,但一到自己独立做题时我好像有‘恐惧感’,一见题目就心慌意乱,无从着手。”大部分学生怕解题的心理,实际上就是读题后没有办法“悟出题旨的意图”。因此,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在题目出示后,我分别用提示、暗示、揭示、显示的方法进行“点拨式监控”,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例如,把一个长方体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面截掉高的2cm后,这个长方体成为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求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

这道题是稍有点难度的几何综合题,对想象力较好的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困难,但对于一般学生及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却不容易理出解题思路。这时就完全需要教师监控解题过程,才能使每位学生明确怎么做了。

我对任教的两个班级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五(1)班教学时采用“放羊式,自练”,结果其正确率只有40﹪,而在五(2)班用“点拨式监控”,正确率为80﹪。

“点拨式监控”:

1.从字面上找关键词:2厘米,减少了,表面积,体积。

2.从图形变化关系暗示:如图1。

3.从思维的逻辑推理揭示:长方体减少正方体。

4.从疑点、难点处显示。(割开的地方有两个正方形的面)

经点拨后,全班学生都沉浸在热切希望解决问题的状态中,很快知道减少部分的表面积:设长方体底面边长为x,2x×4=48,x=6,即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16平方厘米,体积是216立方厘米。

三、调控多种解法是不难掌握的重要途径,明晰还能咋做

在解题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解答完一道数学题,就习惯地认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了,而对于解题是否正确,是否还有更适合自己的解法,根本不去思考。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解题教学的“四重境界”,即“一听就会做,一点就能透,一时忘不了,一生均管用”。

例如,某班学生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4,问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几分之几?

一重境界(一听就会做):由于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4,可假设女生人数为4份,那么男生为5份。所以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份。

以上“四重境界”的解法,解法1从分数意义出发加上图示直观易懂;解法2较解法1抽象,但算理清晰,列式简便;解法3思维独特,列式简捷;解法4把用字母表示数当作常规解法,一生管用。

四、自控环节的正误是不容置疑的必要评价,明了做对了吗

在日常测查或期中、期末测查中,常常有一个怪现象:成绩较好的学生都会大声惊呼:“我在做选择题时不小心给选错了,真可惜!”……而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则表现得很满意,或毫不在乎……究其原因,是以上大多数学生没有反思自己的解答是否合情合理。

为此在解题教学中我设置以下“四关”:

其一,过反思理解关。指自己有否看错、写错、想错,以及有否看清题旨,理清题意,联想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否有误。

其二,过反思计算关。注重在计算时严格遵照“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回头”,“落笔”反思。

其三,过反思步骤关。主要自主回顾解题步骤及格式是否规范,单位是否统一,图文是否匹配,答语是否合意。总之要求表述更加完整,解题圆满。

其四,过自我评价关,明白是否正确。答案是否正确是数学解题的第一保证,但是否有多解,巧解,最简解法,是否有适合自己现有水平的个性解法,要求自我考量,自我认定。

如计算题:

此题有三处不符合要求:1.错在分数化小数;2.近似数代替准确数;3.1/7错化成了0.7。

正解:

总而言之,数学解题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解题目,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要教导学生有耐心和决心,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可复制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且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设计题目和指导解题时一定要在不同层次的阶梯上“种植”不同价值的“果树”,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后摘取与学习能力相当的真正的学习“果实”。这正是孔子先生所教诲的“因材施教”,“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各得其所的解释范文第3篇

厕所:最好是戴顶盖的,防止外泄,还可以掩盖气味。旁边预备一把沙铲以便清除排泄物。别忘了买猫沙,不然厕所对猫咪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餐具:猫对自己的餐具非常敏感,猫咪的餐具最好在它的一生中都不要更换。有的猫在换了餐具的情况下发生拒食或消化不良,尤其是老年猫,突然更换餐具会使它感到非常紧张。所以要在一开始就选好坚固耐用,并且有足够容量的餐具。

航空箱:猫的一生中你总要带它出行,比如去医院,搬家。专用的航空箱会比布袋子和纸箱安全得多,携带方便,空运也可以用。

抓抓板:猫咪每天都要磨指甲,准备抓抓板,减少它抓沙发的机率。

指甲钳:小猫咪还能够用人用的指甲刀,等它大一些就会感觉力不从心。

各得其所的解释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古代文化传统:公正思想;和谐社会

从古希腊奴隶制社会开始的两千多年历史中,西方思想家一直前仆后继地追求一种正义的理想社会,并为实现这一理想社会不懈努力,创造出了丰富的公正思想。现以古希腊文化为视角,对公正思想的演进脉络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示。

一、西方古代文化传统中蕴含的公正思想

公正((justice,或译为“正义”、“公道”)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典籍中,源于古希腊文“Orthos”一词,“表示置于直线上的东西”,后引申为“表示真实的、公平的和正义的东西”。正义观念实质上是人类对自己生存发展的社会秩序、条件和规则的意识,是一种社会化的理性、理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体现着人的发展水平、自我意识和理性的健全程度。

“德漠克利特认为正义有两层含义:一是‘正义要人尽自己的义务,反之,不(正)义则要人不尽自己的义务而背弃自己的义务’。二是‘正义的力量在于坚决和无畏,反之,不(正)义的结果则是对不幸的恐惧’。可见,德漠克利特的正义观揭示出正义即各尽其责,正义是善恶是非的评价标准。这两点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思想家,而且对今天都具有借鉴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正义不仅仅是利益的合理分配,更是义务与职责的正当履行,正义既是价值目标又是价值评价的标准。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正义作为一种美德也源于知识和智慧。“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由于苏格拉底把正义看成是美德之一,并把它归结为知识和智慧,也就使正义由宇宙的客观法则转化为人的主观知识和据于知识的行为。

柏拉图突破了美德的知识局限性,在《理想国》中把正义解释为“每个人作为一个人应当只做适合他本性的事情”,并把正义作为最高道德准则,成为古希腊著名的“四大德”(智慧、勇敢、正义、节制)之一。他在论及正义时坚持苏格拉底的论断,即一方面,他认为正义应被视作其自身和家庭“正当地享有自己的东西和做自己的事情”。这一论述涉及当时社会三个等级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将正义与其社会固定的等级秩序相联系;另一方面,柏拉图又将正义视为既具有个人性质,又具有行为和事物性质的统一体。而个人、行为和事物是否能够被判定为“正义”的,或者更确切地说被判定为“正当”的,这一问题只有具有认识形式或理念卓见的人才能够回答,因为只有他才知道所有具体的人、行为或事物在多大程度上带有理念的特质。

亚里士多德继承、发展了柏拉图的正义观,集古希腊正义思想之大成,系统、全面地分析、论证了有关正义理论的内容。认为正义就是适当的比例。他首先从正义的表现形式上,把正义分为普遍的正义和特殊的正义。又指出特殊的正义中存在着分配正义和纠正正义目,分配正义的实质就是各得其所应得,即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等情况不同等对待;纠正正义则指人与人之间经济上交往和制定契约所遵循的原则,它表现为一种平等的关系。

古希腊后期,斯多葛学派主张,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人,甚至包括奴隶和外邦人,而不仅是城邦中少数公民是平等的,平等的基础在于他们拥有理性。即使地位、天赋和财富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别,但人人至少都有维护人的尊严的起码权利,正义要求法律应当认可并保护这些权利。

二、西方古代文化传统中公正思想的特点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古希腊各流派的主要正义观点后,可以发现西方古代文化传统中的公正思想有如下特点:

首先,最为明显的是,对于公正思想源头的追溯使古希腊时期的正义理论映人眼帘。如前面解释的正义内涵所述,虽然在汉语中正义和公正有着些许差别,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述及源起时,二者都源于对于英语“justice”的理解和认识。在古希腊时期,正义主要是个道德和法学概念,是一种伦理学和价值观,是人们对美德的向往和理想社会的憧憬。但这种正义观为以后公正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次,西方古代文化传统中的正义论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是社会性与个体性的有机统一。正义表现为对安全、秩序、公正等社会层面的共同要求,也表现为对于个体发展中的自由与效率等的诉求。人类的一切制度以及对政治文化之理性设计和历史实践,都遵循着社会有序、个体自由思维进行。作为人们的价值目标和塑造理想社会的途径,正义是评价社会秩序好坏以及社会制度公正与否的价值标准,引领着社会的建构、发展与进步;同时,正义还属于应然的、观念的和道德的范畴,是具体的、客观的、现实的,规范着人们的言行和品格。可见,正义或公正是对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理性平衡。

再次,正义是相对的、发展变化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正义会有不同的理解:从德漠克利特的正义即各尽其责,正义是善恶是非的评价标准的抽象的思辨正义,到柏拉图的正义是理性之体现的理想主义正义观,发展到亚里土多德的对正义进行具体分类讲究“正义就是适当的比例”这种现实主义的正义观,使正义走过了一条从思辨到理性、从理想到现实的沧桑之路。总之,尽管西方先贤哲人们的观点各异,但对他们思想精华的把握使我们了解正义的一般内涵即为:各得其所。具体而言,正义是人们在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依归,合理分配社会权益和义务的道德理想和法治标准。

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和谐是一个系统概念,指各事物之间协调、均衡有序的存在状况。用来描述人类社会,指的是社会秩序稳定,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相互关系融洽,各种社会矛盾不断趋向缓和,社会各成员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聪明才智、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掘,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精神生活不断充实,人类文明不断推向前进的状况。这与西方古代思想家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不谋而合。因此,对西方古代社会公正思想的梳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形成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1.西方古代文化传统中的公正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维方式的启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统一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哲学的思维基础。西方古代公正思想的演进以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注重思辨,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再加以综合,走过了一条从思辨到理性、从理想到现实的发展历程。我国传统文化注重直观整体经验,通常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整体分析、判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要保留传统的从整体上观察分析事物的长处,同时吸收西方思想家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式,汲取西方实证分析、层面分析和归纳综合的科学方法,把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把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用制度、理性、社会公正等思想来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的关系。

各得其所的解释范文第5篇

一、 积累和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树杈(chā) 脸颊(jiá) 羚羊(líng) 意见分歧(qí)

B.不禁(jìn) 撒谎(sā) 沉寂(jī) 絮絮叨叨(dāo)

C.憔悴(cuì) 匿笑(nì) 祷告(dǎo) 侍弄花草(shì)

D.蹲下(zūn) 霎时(chà) 攥着(zuàn) 尊君在否(fǒu)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祷告 并蒂 各得其所 翻来复去 B.脸颊 决别 爆怒无常 絮絮叨叨

C.捶打 荫蔽 形影不离 水波粼粼 D分岐 委曲 满不在乎 喜出忘外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4分)

A 景物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

(1)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 )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

(3)“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 )

(4)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

4.下列加点字的成语运用不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

B.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受到社会的关注。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成为有用的人才。

6.默写题。(9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刘义庆《咏雪》)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在《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与鉴赏。(46分)

(一)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6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

(3)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4)尊君在否___________________

(5)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元芳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说陈太丘的朋友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属于不礼貌的行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散步》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①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1.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关系。(2分)

14.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蚂蚁唱歌

依成人的经验,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见蚂蚁唱歌,而且常常听得如醉如痴。这个人是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毛豆。

毛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她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毛豆。她爸老大不乐意,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就给我女儿起名叫毛豆?还嫌不土呀,干脆叫地瓜得了。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在街坊邻居之间,大家都不太喜欢她,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么认为。大家喜欢把毛豆和我女儿作对比,我女儿永远文静、听话,每天早晨她早早起床自觉地背英语单词,然后吃饭上学。出门给她两元零花钱,到晚上她不知怎么用就又还给我。黄昏降临的时候,她会自动打开乐谱架夹上乐谱,练上一小时的小提琴。我有时候也觉得她生活太单调沉闷了,就带她上公园,希望她放开手脚像毛豆那样疯野一下,可她只是斯斯文文地站着,不肯坐在泥巴地上。

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毛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毛豆盛了一碗饭,毛豆妈看见了,喝斥道:到一边吃去。她跟毛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口气。毛豆觉得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我捧着饭碗慢慢凑近她,她见了我立马笑了起来,吃了一大口饭。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秘地冲我说:昨晚,我下了一个,一个天蓝色的蛋。我故意一惊,说:哎,蛋在哪儿?她把我带到她家鸡窝边,一指,说:在这儿。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她哪儿是在撒谎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我追问:蛋呢?她想了一下说:让蚂蚁搬走了。我忙说:我昨晚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她一怔,她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用这种口气和她说话;怔过之后她大笑起来,一直笑出了鼻涕。她说你的蛋有多大?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她激动万分地跑去报告说,陶书天爸爸也下了一个蛋,比我的蛋还大。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可是却没人附和她,她稍稍显得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一下午她就缠着我。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了她,我问她在干什么?她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说: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唱得可好听了,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脆。还有那个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嘎气的——她不住地点头,呃,呃,我天天都要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她仰起小脸冲我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羡慕毛豆的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我女儿不会拥有,她长大了多半会成为一个白领吧,机械、冷漠,这与不完整的童年肯定有关。毛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干什么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浪漫主义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该有多么快乐。

16.作者主要讲述关于毛豆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毛豆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毛豆这个孩子有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毛豆会把我当成“同行”“知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毛豆“快乐”“幸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以反问和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

B.“蚂蚁唱歌”“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纯属自然现象,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C.街坊邻居对“我的女儿”和毛豆的不同态度,反映出“大人们”的教育观念。

D.全文的主旨在呼吁: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完整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