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怀的人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给予大学生人本关怀必要性的分析
(一)给予大学生人本关怀是历史的回归,是时代的呼唤孔子《论语•乡党》中有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意思是:马厩失火。孔子从朝廷回来后说:“伤人了吗?”没有,再问马。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上述这个例子是重视人的例子,这种重视人文因素的做法,放到教育中,正体现着一种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人本主义的教育。这种人本主义模式引用到教育中,可以简单地用两句话概括:教师是人,学生是人。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为师生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才能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学校要发展、要提升,必须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这样才能构建起科学的管理体制,而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二)给与大学生人本关怀是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需要“人本主义”的教育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倡导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鼓励学生多提建议,对于好的建议要给予肯定、奖励和合理的采纳,使学生真正体会和增强主光荣感和责任感。在科学教学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挖掘出人的内在潜能,确信每一位学生都有不断发展的动机和潜能,能主动性地学习和创造性地工作。“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崇尚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给予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
(一)以人为本,给与学生切身关怀,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学校宏观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是人对人的活动,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客体也是人。因此,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把眼光放到人的身上,察好人、管好人、用好人、培养好人。其次,还要从人的情感和情绪上下工夫。因此,辅导员和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依靠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将理性与情感有机结合的人文精神。只有健康的情感与向善的道德相通、与人格的魅力配合,学生才有天天向上的良好愿望,才有勤勉向前的健康心态。
(二)给与大学生人本关怀,要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群体作为社会心理的主体,具有社会促进效应、凝聚性、模仿和暗示性、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合作与竞争、个人在群体中的身份和地位对他的影响等作用。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对于主体意识较突出的教师,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学校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做到关心每一个人,关注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奉献,如学业上的需要、生活上的需要、情感上的需要等。管理学生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人性化。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学校在建立制度、规范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发挥,要坚持“人本主义”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制度本身不是为了束缚人,而是为了倡导人的发展,尊重人的权利需求。要主动与学生交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同时要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彼此沟通理解,成为知音。
(三)给与大学生人本关怀,要积淀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软教育,强调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注重对学校文化、心理氛围、人际关系的研究,强调对人的重视,强调管理的“感情投资”,信奉“教育要教人,教人要教人心”等。在现实中,一个经常令人们困惑的问题是,相同的教育方式在不同的地方会有明显不同的效果。要摒弃“一味让学生埋头苦读,用青春换分数”的管理思想,积极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包括拔河、跳绳、球赛、书画展、征文、读书、演讲等,力求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身才艺的机会和舞台。通过营造人性化的校园人际环境,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人文体验,感悟人文精神,真正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四)辅导员将角色定位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将教育方式由教育教导向影响引导转变,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思想上的楷模辅导员要言传,也要身教;从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相对完整的价值观,他们需要能理解、帮助他们,与他们说知心话,能为他们指明人生道路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学习上的导师。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的学习以自学为主,掌握良好的方法和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对于大学生更加重要。辅导员作为学生学习动向的宏观把握者,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讲座,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学风校风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提高兴趣。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人生态度、思维方式、性格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塑造出来的,仅仅凭借硬性的管理和刻板的规章制度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甚至容易起反作用。通过“动之以情,晓知以理”的言语指导,反复多次有针对性地深入交谈,严厉的约束,集体力量的影响等多种复杂的方式更容易走进学生,发挥作用。做学生思想上的楷模。古语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辅导员每天被无数双眼睛注视,效仿,“为人师表”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辅导员要善于用心、观察细心、把自己从单纯的管理者上升到复杂的人生教育高度,把自己不仅仅看成是教育者,而且是育人的艺术家,是学生“命运工程”的奠基人。
三、给予大学生人本关怀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高等院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72-01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的绝对数额在不断增长,日益成为了教育界和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多因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而无力或难以支付教育费用。近些年,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和学校方面的努力,基本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资助机制。依据党的十七大的报告表述中的启示,高校在贫困生资助中将人文关怀作为创新的方向,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贯穿了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全过程,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人本文化,本质上是对人以及对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在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人文关怀,则是尊重贫困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上,切实关怀他们的思想成长、心理和谐、道德提升、权益维护,以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要正确理解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人文关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必须客观对待,理性关怀,切实以促进其健康成长、成才为明确导向;必须充分尊重、关心和满足贫困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需要;必须切实提高贫困生的幸福感和人文素养。
二、人文关怀在贫困生资助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贫困生大部分来自弱势群体的家庭,家庭长时间的非正常化使这些学生在生活、心理健康、学习、人际交往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非常自卑、缺乏自信、自尊心强、缺乏宽容、性格内向等。大学本该是一个锻炼社会交际能力的良好场所,但贫困生由于自身的自卑心理,而无法获得真正的锻炼,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对高校贫困生进行人文关怀性的资助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一)经济资助体系较健全,但缺乏人文关怀。在《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对于构建我国新时期的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和规定,并制定了一系列新措施,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为一体的多元华、特色化资助体系,资助范围和资助额度是前所未有的。而当人们在普遍关心贫困生的学习经费的时候,对他们精神上的匮乏和缺失却少有提及,这不仅不利于贫困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得发展,也不利于培养贫困生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
(二)缺乏与贫困生的双向交流,忽视其特殊需要。当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追求精神需求,包括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但贫困大学生通常存在精神贫困的现象,这种现象是造成贫困生人格缺陷的原因与表现,也是他们精神诉求的主要方面。当前,高校的工作者对贫困生健康和谐的环境需求、自尊自强的心理需求、长效可靠的就业需求等特殊需要的重视度还不够,给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三、加强人文关怀,做好贫困生工作
为了解决高校贫困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资助、管理、服务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贫困生的经济扶贫和心理扶贫两个方面,多方面、多渠道给予贫困生人文关怀,构建高校贫困学生人文关怀体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做好贫困学生经济解困工作,构建完善的资助体系。关怀贫困生首先就要关心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帮助贫困生摆脱经济窘境。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由奖、贷、助、减免、勤和贫困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体系。让贫困生在自尊、自信而没有负担的环境下感受到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对他们的关爱,使他们阳光成长、轻装上阵。为此,我们需要对高校贫困生进行仔细的摸底和调查,特别是存在的一些隐性贫困的学生,就要给予这类贫困学生特别关注,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让这部分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是被忽视的一个群体,如果有其它社会资助或勤工助学机会应优先给予他们机会。在以上基础上,建立健全奖、贷、助、勤、减免、缓”为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二)加强心理疏导,给予人性的关怀。单纯的经济上的资助只能解决他们的物质贫困,却无法彻底解决他们的心理贫困。而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能为他们创设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奠定基础。事实上,心理疏导是另一种方式的人文关怀,是“通过疏导,消除人们的心理障碍,使人们在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健康和谐心理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多数贫困生由于家庭环境、强烈落差感而衍生出了无奈心理、自卑心理、封闭心理等不良心理状况,而且不会向同学、朋友或老师进行倾诉。
人文关怀给予我们做好贫困生的工作的启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贫困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充分尊重贫困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鼓励贫困学生们相信自己的潜力,以自律、自信、自强来激励自己,为贫困生创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充分享受大学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姜晓华.浅析如何开展好高校贫困生工作[J].中国冶金教育,2007,(05).
关键词:班主任;中职学生;心理关怀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所处的位置比较尴尬,中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中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在逐渐下降。而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也在下降,学生多数是中考的落榜者,这些学生在素质能力上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在心理上也非常不成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在中职教育管理的当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心理教育不可缺失的一环,要想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在工作当中要对学生多一分心理关怀和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一)半成熟性和半幼稚性。
中职生正处在身心的成长时期,有了“独立自主的观点,不愿盲从,自我意识逐步发展,半成熟、半幼稚与半独立、半依赖共存,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呈现波澜起伏状,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无法正确把握,看待问题容易固执己见、片面性和绝对化”,在认知方面也呈现出片面性的特点。而在人格特点上缺乏稳定性和控制力,缺乏成年人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在学习和生活上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现象,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差,缺乏客服困难的意志力。这些特点的存在,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当中承受着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各种心理矛盾让他们很难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如果不能顺利的解决这些矛盾,中职生就容易在心理感受、性格特征和活动当中出现种种问题。
(二)闭锁性的特点。
中职生与初中及以前的性格特征相比,在心理上呈现出一定的闭锁性的特点,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无论是对同学,还是对老师不会轻易的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即便是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在表面也看不出他们的异常。受到这一特征的影响,即便是他们有一些心里话,也不愿意和家长和老师进行交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特征将会越发的明显。这一点在中职生的生活当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比如说有的学生喜欢在抽屉、柜子里加锁,将自己的日记本藏得严严实实,希望自己什么秘密都不被人知道,什么心事都是自己承受。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现实生活和学习当中他们也愿意与人进行交流,希望同龄朋友分享自己的秘密,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与朋友进行接触和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将这些秘密藏在心底。
二、班主任如何对中职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关怀和引导
班主任在中职生和心理成长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工作当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关怀和辅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坚持正面的心理引导,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身作则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引导的重要环节。
中职生的模仿能力依然比较强,但是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对于外界的示范作用还有很明显的模仿行为。而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如果存在言语适当且习以为常的现象,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负面的引导,久而久之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在学生管理中,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中职生的影响非常明显,比如说经常使用伤害性语言,会对学生心理造成错误的引导。班主任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意识到语言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在管理当中一些不经意的语言自己可能感觉不出来,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提醒和警示,比如说班主任在自习的时候看到学生将简单的题目做错经常会说:“这么简单的题目你怎么还做错?”这样话会让学生感觉班主任在嘲笑自己,或者说是对自己的智商和学习的一种嘲讽,如果老师经常说,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类似这样的言语对于学生的心理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讽刺、批评、嘲笑语言的运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挫伤学生的心理。
(二)注重正面引导的心理影响。
1.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当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 也包含着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然,对于中职生来说最好选择他们能够理解的文学作品,在这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阅读这些作品。比如说《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红岩》、《边城》、《家》等等,通过这些作品让学生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性,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为了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班主任可以带领班干部组织一些读书月、读书兴趣小组、读书会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畅谈对书中一些情节的感想,并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这些书籍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深化对这些书籍的理解,让他们从书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多关注学生的正向发展。关怀有正向关怀和负向关怀之分,班主任在工作当中对于中职生要坚持正向关怀,所谓的正向关怀是指要学会发现学生身上的价值和力量,帮助学生主动寻找这种价值和力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长处,谋求正确的个人发展方向。中职生虽然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很多毛病和不足,但是在品质等多方面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东西,如果班主任在工作当中只是让学生看到了负面的一面,没有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这对他们心理和思想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工作当中要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认识,也就形成“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来讲,学生的自我认识是人格形成的核心,它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特别是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这种“自我心像”直接决定着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工作当中班主任要让学生更多地认识自己积极的一面,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3.让学生形成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自我激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习惯,主要是指个体具有不需要外界奖励和惩罚作为激励手段,能为设定的目标自我努力工作的一种心理特征。 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也有一些自我激励,也有一定的自我激励的能力,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自我激励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进行自我激励,导致自我激励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班主任在工作当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激励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关心、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比如说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能一味的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形成的原因,在最后要鼓励学生通过自我约束改正错误的行为。比如说有的学生网瘾比较大,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网瘾的危害,另一方面就是要让学生自我激励、自我与网瘾做斗争,当然这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说可以让学生通过打篮球、学围棋等竞争性的运动,转移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形成战胜不良习惯的决心和毅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4.要对个别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引导。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不免会出现烦恼、焦虑、紧张的情绪,这些是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班主任在工作当中如果仅仅采用团体心理引导的方式,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工作当中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进行个性化的、认真的、耐心的交流和引导,掌握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增强心理辅导的效果。在谈心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和方法,要采用朋友式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和引导。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分析利害关系,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疏导、解决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参考文献:
[1]冯宝泉.谈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4) .
关键词:高职学生特点;人文关怀;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151-03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地,是办学支柱之一,也是为本院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与学术活动中心,更是广大学生读者的第二课堂。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一些特点,基于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要更加凸现人文关怀。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 高职生有自卑心理,对自身定位偏低。我国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在高考制度下考试失利的特定群体,由于长期国家教育政策导向以及普通民众的认识不足,高职院校相比本科院校而言社会认同度并不高,高职生对自身定位偏低。对自我价值和生活价值缺乏客观正确的判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我效能感低下。
2. 高职生在认知与价值取向上普遍存在偏差。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多元价值取向不断地冲击着高职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些学生面临双重甚至多重价值标准的选择,而社会舆论对高职生形成的刻板印象也影响着高职生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使他们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导致他们在价值追求和定位上陷入迷茫和困惑。
3. 高职生易产生情绪波动,易冲动,焦虑水平较高。高职生情绪变化容易外显出来,他们情绪波动比较大,自我调控能力不够,外界的一点小事就可能引起他们情绪的变化。由于高职生在进入学校时正处于身心成熟的关键期,而高职院校学制较短,高职生所面临的学业、人际关系和就业压力很大,焦虑感较强烈。
基于上述特点,笔者深深体会到,这些被称为“80后”、“90后”生的大学生,不论在阅读需求上、性格特点上还是心理状态上都与之前的大学生有大的差别。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凸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图书馆具有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1986年,M.F施蒂格强调:“人文价值观念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1987年,E.G.霍利说:“我们的职业基本上是一种人文职业。我们的目标实质上是人。”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绵延千年,亘古不断,其产生和发展自有其深刻基础和内在机理。这股支撑的力量就是图书馆鲜明而独特的图书馆精神,主要包括图书馆人自身的敬业精神和图书馆人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无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现代数字图书馆,都离不开人文建设,都需讲究人文精神。没有科学精神的图书馆,是一种没有生机的、落后的图书馆;而缺乏人文精神的图书馆,则是少了人情味的冰冷的图书馆。
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却日渐忽视这种人文精神。一方面,网络化浪潮扑面而来,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先进的信息存储技术也使图书馆的资源存储突破了空间的局限,与此同时图书馆的人文意识却被忽略。如计算机图书流通系统功能先进而藏书却没有向读者实行开架借阅;工作人员电脑操作娴熟,而对读者的服务态度却不热情,等等。著名学者C·H·戴维斯指出:“不管使用的设备和系统多么复杂,其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助人。”他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所以,不管图书馆怎样发展,人文关怀将永远是第一位的。
现今,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家庭条件优越,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他们有张扬的个性,独特的视角,不受约束,敢想、敢说、敢干。在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他们接受的社会信息多、反应快,并意识到要想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单靠课堂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很注重走向社会,面向未来;意识到只有把个人需要的满足与社会需要的满足紧紧结合起来,才是合乎潮流的兴趣取向。这些需求特点,引发出大学生多样化的求知需求,他们或对新科学、新技术、新思想感兴趣,或对文艺书刊、体育知识感兴趣,或对政治、经济、法律感兴趣。多样化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更多地走进学校图书馆,将图书馆变为获取更多知识的第二课堂。他们追求丰富的图书馆馆藏、良好的读书环境、优越的设备条件及优质高效的服务。
丰富的馆藏、良好的环境、优越的设备是硬件设施,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比较容易实现。而优质高效的服务是软件,单靠外部环境不一定能够达到。图书馆现代的服务理念不是单纯的简单的文献借阅服务,而是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备广泛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高效率处理加工、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快速把知识信息产品传递到用户手中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心灵沟通,分析高职大学生读者心理状态的能力,只有具备了上述能力方能为这群特殊的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构建人文关怀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1. 在图书馆管理中突出“人本管理理念”。人本管理理念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趋势。陈燮君的《以科学管理方法营造跨世纪的新图书馆——关于上海图书馆新馆建设思考》一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世纪之交图书馆管理的五大变化,其中提到从“书本位”管理到“人本位”管理的变化,即“书本位”是图书馆业务活动围绕着书展开,“人本位”是图书馆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展开。“人本位”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读者、方便读者和尊重读者。其责任是使文献、知识和信息与读者需求最恰当、最有序地结合起来,确保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从读者实际需求和信息需求出发,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此,要真正转变图书馆管理理念和方式,将工作重心从“藏”转移到“用”,合理地运用图书馆人力、物力、财力,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2. 营造图书馆良好的人文环境,开展人文关怀服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因此,图书馆在环境设计上应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气息。现代图书馆的设计要突显人文精神的设计理念,从建筑的造型、布局平面、功能分区、外观处理等方面去考虑;内部环境要安静、整洁、宽敞明亮、舒适、温馨,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环境。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过程中时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言行举止透露出对读者的尊重和关爱之情。
比如,为了方便读者的学习,阅览室可根据读者需要,允许他们携带自己所需的书籍,用适当的经费购置文史哲和艺术方面的文献,使大学生有丰富的人文社科文献资源可利用,还可以延长开馆时间,为读者查找所需的文献资料,推荐一些具有很高审美情趣的能陶冶他们情操的图书,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免费办理借阅证、免费代查、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免费提供复印等服务。
3. 增设多功能服务空间并开展自助服务。为了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现代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在承担原有功能外,应向多功能方向发展,需要为读者提供一个开阔、舒展的空间。比如,设立视听室、报告厅、展览厅、学术研究室、演讲厅等。同时,积极提供自助服务。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自助服务,是指获取服务资格的读者借助信息服务设施,在一定服务流程的指引下,自己独立操作,自我利用图书馆各种资源,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服务模式。图书馆自助服务的模式主要有馆内自助服务和网络自助服务两种。馆内自助主要有自助查找书刊、自助借还图书、自助复印资料、自助刻录随书光盘等。网络自助主要是书刊检索,网上预约、网上续借、网上互借、网上咨询、网上推荐购买图书等。
4.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积极关注高职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人们的热切愿望。关爱现实生活中的弱势群体,给予文化的扶持和帮助,传播人文精神,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有公民都有平等地享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要尊重残疾学生,对有残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特殊要求,为他们创造公平获取知识的机会。比如,主动为残疾学生办理借阅证,简化借阅程序,为他们提供专题服务,为他们提供预约服务、电话解答、送书上门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通过各种形式的服务与活动,让残疾学生忘掉自卑感和孤独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图书馆环境,为残疾读者提供全方位、多点式的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5. 针对高职学生身心及职业特点,开展个性化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而不可代替的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将大大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益。
(1)展各项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素质活动。组织开展一些爱国爱校等有益活动,将校风建设慢慢植入学生心里,帮助学生培养优良校风。
(2)开展图书馆讲座。图书馆可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开展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讲座,像宣传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的讲座、邀请各领域知名学者进行的学术讲座、丰富学生生活的热点讲座,具有人文性的系列讲座等,这一服务能使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走出对职业教育的误区,激励学生开展学术创新,在学好专业中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进而让学生获得知识享受,提高其综合素质。
(3)利用博客,深化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可以在网上创建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博客,构筑起图书馆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建立网上图书馆。图书馆可利用网络开设网上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学生一次性登录可享受多种服务。在网上图书馆,学生可以查询图书馆的馆藏书目信息,预约想要借阅的书,了解图书新到情况,也可以浏览馆际互借协作馆的馆藏信息并申请馆际互借,可以查询联合目录数据库,等等。这种服务打破了时空界限,能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途径。
6. 馆员要当好读者的“书童”和“公仆”,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图书馆员的工作态度直接体现出图书馆的人文精神。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面对的读者主要是学生群体,他们中的大部分属于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成熟难免出现各种不合理的举动,有时甚至会和馆员产生冲突。
馆员应以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助人为乐的精神状态做好学生读者服务工作,在服务中以微笑的面容、热情的态度和礼貌的语言与学生读者交流,帮助他们利用好图书馆。图书馆的第一线工作具有繁杂性、重复性等特点,因而图书馆人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不同层次的读者以及读者不同的需求,都应当给予耐心的解答,帮助其查找所需资料,不厌其烦地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馆员积极的工作态度不仅体现了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的热爱,还体现了馆员对学生读者的关心与帮助,给学生读者以人文关怀,即把学生读者视为朋友,使学生读者在图书馆的大环境中,体味人文关怀。人文关怀需要想学生读者所想、急学生读者所急,充分为学生读者提供更优质服务,当好学生读者的“书童”和“公仆”。这样在服务过程中就可以实现与学生读者的沟通,缩短与学生读者的距离,给学生读者一个美好的印象。
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要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使人文关怀渗透到读者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技术能提高服务效率,但更多的应该是心灵的交流,这其中包含着理解、尊重、信任等人性化的因素,一定要把人文关怀倾注到读者服务工作中,创造以读者为核心,充满爱心、充满温馨的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世文.论图书馆与人文关怀[J].图书馆工作,2000,(1).
[2]任燕燕.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J].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2006,(1).
[3]柳小望.图书馆个人关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
1.1 提高专科护生的人文关怀素养是时展的需求
21世纪的护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专业,它集生物科学、心理和社会科学于一体并且最终为人民服务,与人类的健康、社会的进步等等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现代的护理理念越来越以人为本,对护理人员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今的护理教育对护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职业道德高尚、高度负责和人文素养较高,这样在即将从事的护理工作中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关心帮助病人,安慰病人,为患者减轻痛苦,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加快身体恢复健康的速度。
1.2 提高专科护生的人文素养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护生专业由传统的生物模式转变为集生物、心理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病人和疾病症状,甚至医学的概念也需要重新审视和看待。20世纪末至今,世界医学的革新推动了护理学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我国的医学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护理教育的发展一度徘徊不前,至今任然处于起步时期。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理念的转变,加强专科护生的人文教育至关重要,这是护理专业发展的急切需求。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两者的发展有机统一,相辅相成。而现代护理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进步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因此,提高专科护生的人文素养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动力。
1.3 提高专科护生的人文素养是护生成才必不可少的条件
人文素养是专科护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不仅包括人文知识还包括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质是高尚的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护理学界的楷模南丁格尔就是一个最好的典型例子,她无私奉献、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扎实的护理知识,都是后来能够闻名世界的基础。再看看现代护理学界的拔尖人物,也无一不是德才兼备,既具有良好的医德,同时护理知识扎实、护理技术精湛。作为护理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专科护生肩上被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越来越重。21世纪的专科护生应具有扎实的护理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高尚的医德、高度的责任心,更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成为护理业的人才而非档次很高的护理器材。
2 护理实践教学中专科护生的人文关怀现状
现代护理专业不仅需要技术,而且综合了新时代的护理理念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的整体性,本文就护理实践教学中专科护生的人文关怀现状做了相关研究并加以阐述。
2.1 专科护生本身的人文素质不高
考虑到我国专科护生的主要来源是高中毕业的理科学生,几乎没有社会经验,缺乏社会生活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加上大多数的专科护生年龄较小、而且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宝贝、皇帝或者公主,从小养成的性格往往就是比较自我、任性,在人际交往、理解和尊重他们方面的素养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受现代经济社会的影响,专科护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多多少少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金钱意识较重。
2.2 高校和不够重视专科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的传输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人文关怀教育在实践和时间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研究发现,高校护理学专业人文课的课时还不到总课时的5%,而欧洲发达国家人文课的课时占到总课时的将近30%,高校医学院在人文教材、教学评价系统、人文素质建设方面有待提高。
2.3 专科护生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
护理专业的教育包括护理科学与人文科学两个方面,要求护理课程的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精湛的护理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了解病人和患者的心理,具有良好的心理学素养,做到既懂医学又懂护理还懂患者的心理。专科护生的护理人文课程教师大多数是人文科学的教师或者是护理专业的老师兼任,他们或者缺乏医学和护理临床专业经验,或者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的底蕴,专科护生的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
2.4 专科护生的教育和实际的临床实践之间存在差距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医院病人多,医生和护士比较少,护士的工作负担严重超荷。每一个护士都有家庭,在社会中生存,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家庭负担。综合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护生与病人之间的心理沟通不够,缺乏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部分医院虽然大力倡导人文关怀,但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专科护生的教育和实际的临床实践之间存在差距,护生的心里多多少少会存在困惑和迷茫。
3 护理实践教学中加强专科护生人文关怀教育的对策
3.1 提高专科护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专科护生人文素质的基础和导向,对专科护生的教育应着重贯穿社会主义文化、爱国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素质,帮助专科护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摒弃公主病和皇帝病,学会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精湛的护理专业技能、温暖的心理安慰帮助病人减轻痛苦,使身体尽快恢复健康正常。
3.2 完善专科护理专业教学体系,增强师资力量,营造校园气氛
21世纪的护理专业已由传统的生物模式转变为集生物、心理、社会三者于一体的模式,注重从不同的角度比如病症、心理、社会等不同方面看待病人和病人的病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人是护理的对象和核心。但是目前我国护理专业的人文课程只占护生总课程的不到5%,基于这一现状,我国的医学院校需要完善护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同时,由于专科护生的护理人文课程教师大多数是人文科学的教师或者是护理专业的老师兼任,他们或者缺乏医学和护理临床专业经验,或者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的底蕴,因此需要增强专科护生的师资力量。纵观培养出优秀护生人才的院校,无一不具有浓厚的学习气氛。对于专科护生来说,大学是培养专科护生从家庭生活逐步进入社会的场所,校园文化对护生思想和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影响非常大,对专科护生的教育应该有效利用好校园文化对专科护生的影响与塑造,医学护理专业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适当的活动,以丰富护生的生活和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