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的由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腊八节的由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腊八节的由来范文第1篇

腊八节,又称法宝节、腊八祭等等,是一个典型的北方节日,对于腊八节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喝腊八粥了,那么人们过腊八节是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人们过腊八节有什么意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年人们过腊八节有什么意义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传说传说一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

传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小结: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节日习俗,也有这不同的纪念意义,对于节日文化,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并弘扬,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腊八节人们有什么习俗1、吃腊八粥

腊八节最大的习俗就是吃腊八粥了,因为传说的缘故,大家会用八种谷物混合在一起熬粥,比如大米、绿豆、红豆等等。而且熬好的粥,最好能在中午之前分给周围的邻居。在古代有些富裕人家,还会熬腊八粥施舍给周围的群人,以此来积德行善,期望将来能够有的好的回报。

2、吃冰块

腊八节的由来范文第2篇

腊八节吃什么传统食物你知道吗?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共同阅读腊八节吃什么传统食物,请您阅读!

腊八节的传统美食1、腊八粥

腊八节最为常见的传统美食就是腊八粥。古时,历代天子每年腊月初八都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人们就在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腊八糕

腊八糕,好陌生的名词。似乎以前只知道腊八粥,并不曾听说有腊八糕这东西。原来这腊八糕和粘糕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像窝窝头一般独立的,而是有些像米饭甜点式的东西。不过这枣儿、黏米之类的东西倒是一样不少。吃起来,和着米香、枣香,那种清醇馥郁、韵淡而甘的味道,不仅扑鼻,却也沁脾胃,当是难得的美味。

3、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地方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4、腊八醋

腊八节吃什么好呢?吃醋泡蒜。泡腊八蒜指在腊八这天用醋泡蒜,也叫腊八醋。浸泡二十几天后,正值春节,由于醋的浸泡,蒜整体呈碧绿,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节前后,就着腊八蒜和醋吃饺子,拌凉菜,味道不错。

5、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汉族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

6、腊八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7、麦仁饭

西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8、腊味

在我国的南方,腊味是过年必备的美味。绍兴古城,还有着吸引各路游人的“腊月风情节”。这里家家户户都要在年关到来之时制作腊味(腊肠、酱鱼等)。古时,浙江商贾众多,商人们在各处忙于生意,不能早早回家,于是便以腊味宽慰思乡之情。所以时至今日,这里还保留着腊月必做腊味的习俗。

腊八节饮食禁忌消化不良者的腊八粥可以考虑少放黄豆、黑豆等,因为它们消化起来的确有点辛苦。可以放点暖身的糯米,多加点养胃的糙米。淀粉豆子和养生食材在烹调之前要充分浸泡,煮后就会更加柔软,容易消化。

糖尿病人的腊八粥则相反,不要加入糯米和白米,更不要加糖。宜用燕麦、大麦来增加黏稠感,同时要放一半以上的豆子,以便帮助控制血糖上升速度。

减肥者的腊八粥重在咀嚼口感和饱腹感,也要少加糯米和白米这种太容易消化的配料,不加糖。要多加皮比较厚的淀粉豆类,比如各种芸豆、红小豆等,让粥的质地软而不烂。

至于孩子们的腊八粥,不妨加些切碎的坚果仁和水果干,增加香甜的气息,帮助他们高高兴兴地把这种健康食品吃下去。

我们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不要只在腊八这天和腊八粥见面。这样好的一种养生营养美食,为什么不可以经常登上我们的餐桌,为我们的健康多做贡献呢!

腊八节的养生食物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桂圆腊八粥

适合体质:气虚、血虚和阳虚

桂圆亦称龙眼,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因此,这一类型的腊八粥首选桂圆为原料。此外,像红枣、花生、红豆、红糖、白果、枸杞子都是补血、温阳的好食品,可以将它们与桂圆互相搭配,连同粳米一起煮腊八粥喝,是很好的驱寒保暖良方。

薏米腊八粥

适合体质:湿热

薏仁是五谷类中纤维质最高的,有利于帮助排除应酬时摄入的过多垃圾食物。薏仁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可以由吸附胆盐,使肠道对脂肪的吸收率变差,进而降低血液脂肪浓度。因此,以薏仁为主要辅料的腊八粥,适合经常喝酒、大鱼大肉应酬的人食用。

燕麦腊八粥

适合体质:平和

腊八节的由来范文第3篇

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宗旨,以培养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在品格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教学上下功夫,塑造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旺盛的队伍。提高中队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红旗中队”的评选机制,提高班队集体建设的水平。

2、提高少先队员思想素质。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龙头,继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抓紧、抓实行为养成教育,纪律法制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学校的德育常规教育,要倡导引导式教育,突出训练对象参与的主动性,变教师的单方灌输为师的双边互动,变规范教育重传授知识为重学生实践。具体抓好:

(1)环境卫生。各中队要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每一天的清洁卫生工作。要着力清除卫生死角,要教育、并督促学生有条理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室内外一定要保持全天的干净、整洁。

(2)文明礼貌。各个班级都要教育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要讲文明,懂礼貌,行为规范、有教养。要加强对着装、个人卫生、红领巾、小黄帽佩戴情况的检查力度。

(3)课间纪律。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课间活动的各项规定,“有礼、守纪、保洁”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4)抓好每日检查评比工作,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要继续指导好每天的评比工作,认真做好检评结果统计,公平公正的把检评结果纳入到班级评估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深化“养成教育系列训练”活动。形式多样地开展“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自我保护的良好习惯、诚信守法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系列训练活动。

3、切实加强学校少先队组织建设。期初,进行大队委员改选。进一步巩固少先队大、中、小队建设,开展好队会、队日活动,积极发挥少先队在班集体建设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倡导建设快乐的少先队集体,引导少先队员在少先队组织中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板报的宣传教育作用,不断提高阵地建设的品位。

4、进一步强化星苑卡评比活动。引导队员从具体环节入手,分阶段为自己确立争创新目标,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得星苑卡。

5、班队工作。各中队辅导员要有责任心,并扎扎实实的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6、心理健康教育。我校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帮助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7、关注弱势群体。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孩等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建立学困生档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8、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主要以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以安全常识为内容,针对师生特点,有计划、多形式开展安全法规、安全常识教育。道路安全教育,以确保学生安全。

9、充分利用各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

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传统美德教育月

第一周

1.举行新学期升旗仪式和开学典礼。

2.召开中队辅导员会议,总结暑假工作,制定大、中队工作计划。

3.红领巾值勤岗、红领巾楼道督察员开始正常工作。

4.各类暑期征文评选、上送。

5、成立学校国旗队。

第二周

1.“庆祝教师节”尊师系列活动。(教师节的来历,尊师活动)

2.中队辅导员例会。

第三周

1. 法制教育活动。

2. 中队辅导员例会。

3. 星愿卡发放活动开始。

第四周

1. 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的传说及其节日故事,中秋节的由来与来历中秋节的习俗、民俗活动)

2.中队辅导员例会。

第五周

1. 安全教育。

2.中队辅导员例会。

3.准备少代会有关事宜。

4.国庆节手抄报评选活动。

十月份:爱国教育月

第六周

1.欢度国庆,国庆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中队辅导员例会。

第七周

1.中队辅导员例会。

2.建队日活动。举行文苑小学少代会,发展新队员。进行大队干部改选。

3.重阳节敬老活动。

第八周

1. 中队辅导员例会。

2.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第九周

1. 中队辅导员例会。

2. 法制教育。

十一月份:

第十周

1.中队辅导员例会。

2.安全教育活动。

第十一周

1.中队辅导员例会。

2. 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3.筹备大学生节庆祝活动。

第十二周

1. 中队辅导员例会。

2. 与山大学生共庆国际大学生节。

第十三周

1. 中队辅导员例会。

2. 感恩节。(感恩节的由来与习俗。)

十二月份:文明礼仪行动月

第十四周

1.中队辅导员例会。

2、法制宣传活动。

第十五周

1. 中队辅导员例会。

第十六周

1.中队辅导员例会。

2.安全教育。

第十七周

1. 中队辅导员例会。

2.圣诞节活动。

第十八周

1. 中队辅导员例会。

2.期末复习。

3.筹备迎元旦活动。

一月份:安全环保教育月

本月重要纪念日:1日,元旦。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腊八节的来历及其由来腊八节的来历及其节日故事

第十九周

1.中队辅导员例会。

2.庆祝元旦活动。倡导每一位队员向所碰到的每一个人送上新年祝福。

第二十周

1. 中队辅导员例会。

2. 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腊八节的来历及其由来腊八节的来历及其节日故事。

3.部署寒假少先队活动。

4.完善各项总结。

腊八节的由来范文第4篇

小寒的节气含义是什么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 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在北方有“小寒胜大寒”一说;但对于南方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小寒的来历 小寒是表示气温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这个节气过后,气温渐渐变得寒冷,因此被称作小寒。

在我国,小寒时民间也有许多传统习俗,一是探梅,梅花是品性高洁之花,此时的梅花开的正好,是欣赏梅花的好时候。二是冰戏,我国北方地区入冬之后,天气寒冷,特别适合溜冰玩,三是腊祭,小寒是腊月的节气,所以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除此之外还有吃黄芽菜,吃腊八粥等习俗。

小寒时由于天气寒冷,所以人们都很少出门,在农事方面,北方大部分地区进行歇冬,主要任务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积肥等工作,南方大部分地区则需要做好油菜清沟、小麦追肥等工作,但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做好保暖工作都是很重要的。

小寒有什么风俗

探梅孤雅幽香,清爽振奋冬至后十五日,斗柄指癸为小寒,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二百八十五度,此时天气渐寒,却尚未大冷,因此叫作小寒。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腊祭祭祀百神,祈求五谷丰登腊祭,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祭祀文化。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宗。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狎 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就是打猎,用打来的野兽或自己养的家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

冰献冰吃冰忙腊月在青海,腊八节时有献冰、吃冰的习俗。腊月初八,正当三九,天寒地冻,河床坚冰如铁,天亮前人们便到河床取来如白玉水晶似的冰块,供献在粪堆、地头、庭院中心、槽头棚圈中、果树枝杈上,以示来年雨水充足,风调雨顺。

黄芽菜煮则汤若奶汁,炒则嫩脆鲜美黄芽菜是大白菜的一个类群,是北方大棚、南方露地秋种冬收的珍稀名贵新菜种。黄芽菜著名品种有“六十日”、“心”、“瓦盖头”、“大包头”、“小包头”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白皮包心,顶叶对抱,包心坚实,黄化程度高。煮则汤若奶汁,炒则嫩脆鲜美,且耐贮藏,为冬令常备蔬菜。

腊八节的由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培养;传统节日文化;兴趣;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11-02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俗和道德风尚,寄托着整个民族的美好憧憬。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我们的传统节日备受冷落,一些传统节日的内涵正在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在年轻人看来,过节就是休息,就是吃喝玩乐;在孩子们看来,过就是收压岁钱,过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过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他们不知道,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风俗民情,更彰显了我国灿烂文化中所蕴含的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节日所受到的冷落,其实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美德的逐渐流失。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让下一代重新认识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2011年笔者申报并承担了本校校课程《中国节》的教学任务,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索、感悟传统节日文化,感受颇多。在不断地“教与学”的互动中,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调动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传统节日文化,逐步探索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调动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积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之前一定要先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在最初开展传统节日教学活动时,缺乏适合教学对象的专业教材,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决定立足实际,没有条件也要为教学创造条件。首先制定教材内容,根据时令顺序,捋顺出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其次确定传统节日文化内容,如: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民俗及民俗的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文学作品、民谣谚语等;最后利用网络、图书、影像等资料,多方面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春节后的第一堂课,笔者充分利用学生们依然沉浸在春节氛围的机会,以学生熟悉的春节为例,把表现春节热闹场景的影像、音乐、图片、文字等资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而后把动画片“年的传说故事”播放给学生们观看,面对熟悉的场景和充满趣味性的传说故事,学生们的反应很强烈,生动的图片、影像信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接着笔者因势利导,号召学生们积极参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并教给学生怎样利用网络、影视、书籍、访问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第二节课的学习内容安排的是“元宵节”,笔者布置了搜集“元宵节”有关资料的作业,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很多学生也通过这种学习和参与的方式开始喜爱上这门课。随后,我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根据学生居住区域、家庭状况、学习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学生选定组长并完成下面四个题目:(1)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2)元宵节习俗;(3)元宵节诗词文化;(4)元宵节的地方特色。然后分发表格,让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完成。由于准备比较充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特别积极,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次教学活动让我深切认识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多种途径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做好计划、准备何等重要。

二、优美的传说故事,激发学生探究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活动更是如此。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怀有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但也很浮躁,做事情缺乏耐心。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节日的兴趣呢?怎样让学生乐意并主动地去了解传统节日呢?我发现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蕴藏着生动、美丽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大人喜欢,孩子们更喜欢。所以每一个传统节日来临之前,笔者首先启发学生搜集关于该节日的相关故事。例如:端午节来临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故事,其实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有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还有源于纪念屈原的。很多学生告诉我,没想到过端午节也有那么多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拓展学习“聊聊曲阜的端午节风俗”,学生通过口头访问、阅读书报、上网查询等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到曲阜人过端午节有凌晨门口插艾、挂香荷包和用艾叶煮鸡蛋的风俗,还有吃粽子、饮雄黄酒的习惯。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还了解到曲阜旧民俗与新民俗的不同,以及旧时的孔府里过端午节的习俗。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对端午节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更喜欢了。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热情

为提高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及学习热情,笔者力求做到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授课方式既要符合实际,又要带有新鲜感,还能开阔孩子的眼界。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形式如下。

1.多媒体教学。观看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的图像、视频等,这种展示方式能更直观、生动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2.双向互动。如学习重阳节,带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与老人共度重阳节,使学生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游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正月十五猜灯谜,清明节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踏青等。这些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更能抓住孩子的心,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亲子互动。邀请学生家长加入活动,协助学生在家完成学习任务。如:端午节包粽子,腊八节熬制腊八粥,春节包饺子等,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美德,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的了解。

5.知识竞赛。节日来临之际,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资料,并且通过必答、抢答等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6.远足活动。如清明节来临之际,带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让学生通过扫墓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7.诗词朗诵。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许多优美的诗词美文,让学生积累与节日有关的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开展一个节日诗词朗诵会,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