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趋向于规范化、制度化,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保障机制,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英、美国家中小学设立学科教学研究室、法国成立中小学教学研究委员会,学校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经费、人员等支持。日本在中小学成立单科性质的研究会,鼓励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学科开发、开展教学实验等等,探讨教学、学校发展的问题。此外,中小学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各种教育领域的研究组织,诸如成立学生生活指导研究委员会、现代化教学手段研究小组之类,教师分工研究课题,共同发表成果,日本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纳入教师考核和评价体系中,进一步刺激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前苏联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也颇具特色,前苏联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主要是校务委员会和教学方法委员会,《苏联普通教育学校暂行条例》强调中小学教育研究管理的规范化,“为了发展和完善教育过程,提高教师和指导者的职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学校应当成立教学法委员会,教学法委员会的职能之一是组织人员进修,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推广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校务委员会必须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责,“支持社会完善和发展青年教学和教育的主动精神、教师的创造性探索和实验性工作;确定学校与科研机构、生产单位、合作社组织、自愿协会、创造协会以及国家和社会其他机构的合作途径,以便为学生多方面发展和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制定2010年俄罗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构想,进一步加强普通教育系统中教育机构与团体的科研、实验、设计管理与协调的机制,“落实普通教育系统中教育与科研工作方面的国家干部政策。”
1994年由美国国会审议通过,克林顿总统签署和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其中第九条规定教育部设立“教育研究和改进办公室”,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管理、推广和资助,提供教育研究培训项目,提高大多数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使之达到全国教育目标。另外,美国许多州、学区和学校建立独立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以外的地方教育理事会,在学区和学校科研管理上,地方学校理事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学校理事会的职责是加强教师科研管理、—提高中小学教师参加课程开发、设计的能力。此外,还承担师资培训、教育经费预算和学校改革等重大问题。
欧美国家非常注重校长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和领导作用,德国认为校长必须是教育与教学专家。英国规定中学校长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引领教师参与课程编制、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美国教育学者珊娜·斯蒂格鲍尔将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职责归结为三条:一是确定学校目标;二是组织教学工作,“即对教学提出要求,制定目标、研究方法,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三是领导改革,校长要学习如何创新,吸取对改革的意见,与教师合作开展校改实验,预测教师需求,给予教师满足。在《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战略规划》中,教育部将通过ESEA的TileII项目,鼓励发展创造性培训模式,提高中学校长的教育科研管理能力,支持现任校长的专业发展。
校长在学校管理和改革发展中扮演关键的角色,中小学校长在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发挥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恰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兴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二、倡导教师参加科研
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教育科学化运动”(theMovementinEducationScience)促使教师开始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育问题,人们也逐渐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斯腾豪斯呼吁“教师成为研究者”以后,美国教育界对教师的职能重新加以确定,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搬运工”,更重要的是最伟大的理论家和研究者。1960年-1970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贺拉斯曼——林肯”研究所的勒温(lewin.k)、米勒(Mier.A)等人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帮助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引导教师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变化,及时获取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改善教学效果。这项研究取得很大的成功,发展成为“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再计划……”的教育行动模式,积极推动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研究,这种模式迅速在全美中小学流传开来。后来,欧美国家的教育管理者认识到,中小学教师应该在教育学术界的引领下从事研究,教育研究也应该从大学、实验室转移到中小教室和社区中去。
1985年,由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制定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该计划希望从1985年哈雷彗星接近地球到2061年再次接近地球时,能使美国科技教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确保美国科技超级大国的地位,这项计划覆盖全美范围内的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改革,“它是美国进行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项目,也是一个最早由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和中小学家长共同参与的校改项目。”作为实施该计划的一个措施,美国科学家委员会编著了《科学普及资源》(ResourceforScienceLiteracy)、《科学普及设计》(DesignforScienceLiteracy)等教材,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和进行课程改革等等;2002年美国通过了35年来联邦政府教育政策最为重大的改革:《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与此相应;美国教育部公布2002-2007年的教育部战略目标(Objevtives),其中战略目标二规定,“支持教师在基于研究的教学工作中获得专业发展”、“关注于基于研究的教学实践”、“为新教师开展基于研究的引导和咨询项目”。20世纪70年代,日本教育界针对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死板,教师满足单纯的传授书本知识,忽视教育科研的弊病,呼吁中小学重视教育研究。为此,日本《教育公务员特别法》明确规定:“教育公务员为完成其职责,必须不断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提高修养”。200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在“教育改革国民会议”通过2l世纪教育新生计划,强调“加强对教育研究能力欠缺教师的严格管理(使之离开讲坛)”。英国在2002年教育法中,也对教师的教育研究提出要求,规定合格的教师必须“参与或完成制定的教学研究项目或培训课程。”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长M.N.康达科夫也认为,千百万中小学教师是补充教育家和学者队伍的重要源泉。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是整个教育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在《2000-2005年俄罗斯联邦教育发展纲要》,中,要求政府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鼓励和支持,提高俄罗斯国民教育系统的国际威望。
**三、中小学教育研究加强与大学或其他教育科研机构的合作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之一。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推动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蓬勃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1990年、1995年,霍姆斯小组发表了关于改革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新报告《明日之学校》(Tomorrow''''sSchool)和《明日之教育学院》(Tomorrow''''sSchoolEducation),将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小学联合起来;《建立类似于医学行业中教学医院的专业发展学校》(简称PDS学校,改变以往大学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与中小学教学互相脱节的状况,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中小学与大学教育,研究机构在课程设计、教材编制、师资培训等方面加强科研合作,整体提高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水平,提升教师素质,使新任教师和.成熟教师都能在教育研究方面得到进一步成长。PDS学校的创建,在中小学与大学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大学实习生、大学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的发展都带来了益处,是教师教育多方面“共赢的”好模式。目前,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EducationAssociation)正在建立PDS学校网络,并且为PDS学校制定了一些条例以规范其健康发展。2000年,美国几乎每一个州都有1000多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小学成为教师科研和工作的共同体,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大学教授形成伙伴关系,共同有效地改革教学。
2001年日本政府实施教育新生计划,将教育改革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为了实现“学校变好、教育变样”的目标,日本政府加强大学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合作,努力克服整齐划一的弊病,引进发展个性的教育体系,2002年日本通过修改的《学校教育法》,其中政府财政预算投入17亿日元,促进大学、学会、协会、研究机构与学校教学的合作,创造能使多样的个性和能力充分发展的教育体系。
20世纪70年代,英法等欧洲国家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的诟病,从学校需要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开展教研工作,强调大学、师范学院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伙伴关系(partnership)。20世纪80年代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不断发展,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广泛接受和实施“以学校为中心”的大学与中小学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
1989年,法国教育预测专家、巴黎诺儿马学派的著名教授费朗西斯科·瓦尼斯科博士在重要著作《七千万中小学生——学习的欧洲》一书中,设想未来五种教学模式,其中“学术型学校模式”倡导将大学学术型研究引进中小学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培养学者型的教师。目前英、法国家已经开始探索实验。
四、改革师资培训制度重视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师范教育改革的,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培养的开放性、多元化,更注重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是发达国家师资培训制度改革的重点。
美国国家教师职业委员会(NBPTS)是独立的、非赢利的组织,指导委员会包括州长、众议员、高级教育官员,以及社区组织和企业界代表,国家教师职业委员会提交五个核心建议,其中第四条是教师应系统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从经验中学习;第五条,教师应成为学习型组织成员。1995年,北卡罗莱那州州长吉姆·汉特和国家教师职业委员会发起了国家教师资格证制度,专门颁发证书给有委员会认可的优秀教师,借以鼓励教师参加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克林顿政府专门拨款奖励,并提出10年内全国10万名教师获此殊荣,达到平均每所学校都有1名获得国家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
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项目“艾森豪威尔专业发展计划”,对各州和地方实行绩效拨款,推动师范教育改革,建立专业发展的高标准,提高教师质量,使之具有独立的教育科研能力。《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战略规划》中要求提高教师和校长的素质,“我们将于各州、各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各认证机构通力合作,极大地提高教师职前培养项目的质量。我们将推动开展情景阅读教学培训以及其他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法”。
美国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和学历水平,美国中小学教师一般都具有学士学位。哥伦比亚特区规定高书教师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位,鼓励教师成为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和决策者。美国务州教育部门经常组织讲座和科研活动,不少学校对终身教师提供学术假期,促进教师参加进修活动。
2001年日本国会审议通过教育改革六项法案,其中以培养“教育专家”为目标,提高师资质量被列为教育改革的战略重点,日本文部科学省根据国会议案,进一步落实措施,改善教师资格制度,建立新的教师研修制度,加强教师的社会体验学习;实行优秀教师的表彰和加薪制度;加强对教育科研能力欠缺的教师的严格管理。从2001年起,日本教育研究生院实行教师休假研修制度,支持鼓励教师自发性的培训活动。日本教育科研机构遍布全国,都、道、府、县共建立近千个教育研究团体,中小学教师是这些团体的骨干。法国和意大利非常重视中学教师的教育学素养,法国要求中学教师获取教育学学士学位,意大利要求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一般是教育博士。
五、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科研成果必须物化生成实践,才能发挥应有效益。美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为80%-85%,日本为60%-70%,西欧为50%-60%。美国非常重视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的直接推广和应用,这深受美国实用主义传统影响。美国中小学强调教育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杜威、布鲁纳、布卢姆等世界级的教育改革家都注重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推广,事实上“美国行为科学本身就比较发达,一批专家学者就用教育理论、心理理论,在中小学搞调查,做实验,提出新理论,于是就有一批学校、教师去推广和实验。”2000年美国教育部专门成立“教育研究和改进办公室”,负责开展和支持有关教育研究的活动;推广教育研究成果,为解决学校具体问题提供技术援助;收集、分析和传播教育情报服务资料。
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实施面向21世纪彩虹计划,努力构建适应新肘代的新型学校,培养人格丰富且有创造性的日本人。为此,日本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育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改革实践,努力创造多样化和富有人性化的教育体系。此外,文部省积极鼓励教师将教育科研成果应用到相关学科进行教学实验和探索,日本当代数学教育家远山启所发明的“水道式数学教学实验模式”,在文部省的宣传和推广下,逐渐被日本中小学教育界接受,特别受到中小学数学教师的青睐。
教育科研成果是否运用到学校实践中去,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事实上,只有借助科学,学校才能改造教育与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以,在面向21世纪的世界教育改革热潮中,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教育转化成有科学证据支持的领域。”
内容提要: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在政府支持、制度创新、评价机制,师资培训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先进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思考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
我们明确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意义,其实也就给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即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应注重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小的课题研究为主,做到一个课题能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即可,切忌贪多求大。这是因为:
1。工作需要。
2。自己熟悉。
3。便于操作。
4。利于推广。
思考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种种不良现象
1.功利主义: 今天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功利主义造成的,严重违背了教育科研的实质。我们知道,教育科研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虽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起点低,学术性不是很强,但其科学性不容置疑。它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质就是通过教育科研的研究来达到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水平,使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眼下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如此,而是借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招来一块“金字招牌”,那些参加科研工作(特别是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也大多是出于评职晋级的需要,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至于所研究的内容(课题)是否对教学有益,对学生是否有切实的意义则不太关心。只要上级能肯定,给一个什么奖,那就万事大吉了。
造成科研工作功利严重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主管部门只浮于表面,而疏于管理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只要留心一点就不难看出,由于现在许多评定的项目和内容中,都有一条“科研情况”或“课题研究”情况。你想评职,没有参加课题研究,不行!你要获得诸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称号,对不起,未参加课题研究,不行!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的确太多、太普遍了,“功利主义”能不大行其道吗?
教育科研是严肃的、科学的,它不能成为一个指标,也不需要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参与,因为它必定是理性的,学术性很强的东西。而我们今天的某些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其科学性和学术性,硬实要把它作为一项评定的指标,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把它推进了“功利主义”的死胡同。
2。两头热,中间冷:功利主义必然造成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两头热,中间冷”。这里所说的“两头热,中间冷”主要是指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课题研究方面,大家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课题的立项、开题和结题上。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是比较普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应为大家所关心的并不是课题本身,而是课题的影响力,课题在上级那儿能引起多大的注意。说穿了,也就是一个“功利主义”在作怪。
3.泡沫成果多: 功利主义、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必然产生“泡沫学术”,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热的背后,各种“泡沫”现象层出不穷,水分沙子越掺越多。在不少的科研项目中,老师为课题的名称的确化了不少心思,以取悦于领导,课题一旦获得通过,便在开题、结题方面大做文章,包装过度,大话空话不少,但对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却并不看重。更为甚者,对研究的过程凭空想象,造假数据,东摘西抄,胡乱拼凑,把课题越吹越大,但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些用巨资累起来的课题成果,不要说推广运用,就连本校教师甚至高课题研究的老师也不敢真正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谁敢拿教学质量开玩笑呢?转贴于
“功利主义”倾向是产生“泡沫学术”成果的温床,而“泡沫学术”成果的飞扬跋扈又直接刺激和助长了“功利主义”倾向盛行的势头。要纠正这些现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强调教育科研的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并强调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功能,淡化名利,弘扬科学精神。
思考四: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点意见
1. 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
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顺利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功利主义思想,因此,要使中小学教育科研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的关系,多做实事,少空谈,不为名利。这样,中小学教育科研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也才能起到指导教学的目的。
2. 切合实际,做小做实
中小学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作为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是为搞科研而科研,不是为开展课题研究而研究,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须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所谓“小”,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着眼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工作,研究一个方面,解决一个问题,决不能贪多误得。所谓“实”,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该做踏踏实实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为名、不为利。
3. 来源实践,指导实践
中小学教育科研有它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于一般的教育科研。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我一再强调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须要联系实际,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在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不少的教育科研工作都存在功利主义色彩,假大空现象很突出,教育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脱离实际的,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科研工作的作用,相反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容必须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理论,并用所形成的理论再去指导实践。这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数字革命;趋势和发展;翻转课堂;微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4-0016-03
一、数字革命的趋势和发展
数字革命是指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引发的信息处理、传播、利用等的革命性变革。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列一章,文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中小学教育要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遇,必须加强教育数字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五年过去了,中小学教育的数字革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数字革命对中小学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益显著。作为中小学教育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全身心地迎接数字革命的浪潮,缜密梳理、用心感受和实践各种新的数字化教育手段,适应和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数字革命将成为继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后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第三个重要里程碑。
二、数字革命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不同的大脑认知结构同人们的不同经历有关,数字技术将人们划分为数字土著和数字移民。
当今的中小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和手机等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数字化世界,思维模式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土著居民。数字土著们熟练地应用百度、雅虎及其它的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找自己需要的知识,大部分很少去图书馆,根本不去阅读传统的百科全书。他们习惯乃至创造了自己的数字化社交网络,包括短信速记式的语言。他们的大脑结构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已经和前人有所不同,大脑某些神经回路和脑区出现了退化[2]。对信息的阅读一般都是一过式的,对信息的重组和记忆的内容比过去少得多。
而我们这些作为数字移民的教育者,早期的技术通信和娱乐只是收音机、电话和电视,我们原来的休闲娱乐主要是读书、看报,我们也习惯了在教室里通过板书、语言的讲述把知识传播给受教育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价值观、习惯等方面的分歧曾被简单地认为是代沟,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已然变成了鸿沟,甚至衍生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当我们在为某个数字化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数字土著可能漫不经心地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或者他们一句“你不妨去问问度娘”也会使我们瞬间如梦初醒。
现在的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不一定非通过老师不可。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光盘在线或下载的视频、课件等学到自己想学的任何知识,老师在他们眼中已经不是万宝全书,也失去了原来应有的权威性,这就是数字时代的特征。因此,数字革命中的中小学教育者要改变原有的惯性思维,老师如果不理解这些就会打击学生,就会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数字时代的教育者还应适应时代和受教育者的特征,改革教育方法与内容,尽快学会用他们的语言和方式与之交流,并加强数字内容的教学,通过诸如“教育游戏”等方法与内容最佳的结合体吸引被教育者的兴趣和爱好。教育者还必须研究现在的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数字时代谁还在希望学校按照原来的模式向孩子灌输知识和技能谁就注定要失败。
三、教育工作者对数字教学的创新和尝试
“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一个是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另一个便是教育模式的重建。”[3]张卓玉先生在“聚焦教育变革――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这样说。我们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自组织行为”[4],那么教师和教学机构的作用便要重新定位,在教学重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
(一)颠倒的课堂
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课前通过网络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2007年,美国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两位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 和 Aaron Sams 把课堂实录放置到网站上,给那些因病无法出席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使用。后来发现自主学习后再来课上解决问题的学习效果很好。不久,这两位化学老师开始重新思考,提出了“颠倒教室”(The Flipped Classroom)的理念。八年来,这个新模式在包括北美在内的世界各地学校广受欢迎。
颠倒教室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过去是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学习新知识;课后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而颠倒教室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颠倒教室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理念, 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做到了“因材施教”。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变成指导者,而学生从被动的接收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颠倒教室的案例向人们证实了流程的变革也能带来巨大变革。
(二)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老师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比如通过PPT自带的录制功能就可以原创开发制作一节全新的“微课”作品;也可以通过手机、ipad等录制“微课”,或者将已有的优秀录像教学课例经过加工编辑,如视频的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并提供相应的辅助教学的教案、课件、反思、习题等,进行“微课”化处理。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能较快地掌握某个知识点,再通过课堂的讨论或实践的主动学习,比单纯的听课或阅读的被动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即两周后能记住多少内容)高出7~10倍,
学习金字塔
优秀的微课能调动数字土著们学习兴趣,在化解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成都市温江寿安学校罗春老师制作的小苹果版《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教学视频,将难记的省级行政区这个难点知识与《小苹果》混搭,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贯穿了繁杂的地理知识点,初次试用全班80%学生一下就记住了大部分的内容。课后学生偷偷上传到网上后,已达到了30余万次播放量,获得数千位网友点赞,在网上被亲切地称为“别人的地理老师”,可见对这种形式的赞同和认可。
微课的制作也可以应用在班级管理中,现在的班主任普遍反映学生越来越不好管理,实际上这正是数字时代学生怀疑老师权威的另一种表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尝试使用孩子们熟悉的数字技术,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生活中,在实践的同时乐在其中。江宁中等专业学校的陈斌老师在六年的班主任经历中,组织艺术专业的学生编辑40多万字的毕业文集,拍摄了20多部微电影。陈老师说:“拍微电影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认识自我,发现内心的东西。”就这样一个尝试改变了许多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渴望。很多人第一次感受到成就感,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伴随着数字革命的深入发展,未来的教育会更加个性化和更加普及。中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之所以不愿专心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与数字体验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单调而乏味。因此,未来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必将是:视频成为主要载体;教育资源极其丰富;翻转课堂;按需学习;教育在学校之外发生等等。教育者需要开拓和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去迎接数字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完成从教授知识到指导学习的角色蜕变。
参考文献:
1.转变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这些错误观念不转变,家庭教育将难以有大的发展。“成绩至上观”、“女子无才便是德”、“教育无用观”等观念的存在使得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必须使家庭教育者转变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2.适当增加家庭教育投资
农村经济相对于城市来说还处于较低水平,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很多农村家庭的收入甚至已经赶超了城市家庭,只是在思想上农村家庭教育者还没有家庭教育的投资意识。农村家庭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投资的意义,量力对家庭教育增加投资。
3.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多为严厉型或放纵型两个极端。在这样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下家庭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者应当积极改善教育方式,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家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积极引导但不可过于干预,包容其个性发展但不可过于放任,促使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4.建立一个有效的家庭教育长效机制
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长效机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家庭教育服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多是处于自发的、比较随意的状态,还没有科学、规范化的教育引导机制,特别是实施这种教育的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无论是在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还是经济方面的保障上都还存在薄弱环节。长效机制能帮助家庭教育者了解家庭教育功能,指导家庭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及促进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为家庭教育者多途径获得教育信息和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使家庭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
二、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不仅来自于学校和社会,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又与家庭收入有关。例如,有资料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家庭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对低下。其结果就是城镇家庭有能力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随着城市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资的拉大,将会有更多的家庭因为缺乏购买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资认识而无法实现学生对教育的需求。
2.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1)“全面发展观”与“成绩至上观”
“全面发展观”即德、智、体、美、劳动技能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不仅要进行智育,而且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受教育者形成来那个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美育,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杜威曾言:“教育历程本身以外别无目的,它便是自己的目的。”也在他的教育著作中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份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而农村的一些家长不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对受教者的期望过高,把考上大学作为受教育者成才的衡量标准和唯一出路,将分数教育、比较教育、择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2)“教育无用观”与“教育有用观”
“教育无用观”是在大学扩招以后才逐渐流行,并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几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大批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困难状况确实存在,但也应该看到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民族素质和自身发展的深度影响,不能因噎废食。
(3)“女子无才便是德”与“教育平等观”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观念在中国存在了数百年,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更被封建家长奉为圣言。然而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在一些农村这一观念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教育者,许多家庭教育者仍然不愿意将太多的金钱投入到女性受教育者身上。引用龚继红,钟涨宝的“家庭子女性别结构对家庭教育直接投资的影响”调查资料就能清楚的看到家庭在各项事务投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家庭男孩的教育。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农村长期以来积淀的思想观念是不无关系的,以男为重、重男轻女的行为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发生的。“教育平等观”与之相对立,许多城市家庭是独生女,他们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接受了男女平等观,并且在教育中实践了教育平等观。
3.家庭教育者自身状况
家庭教育需要通过家庭教育者来实施。因此家庭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地位等因素也会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产生影响。家庭教育者自身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因素
家庭教育者的职业背景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上直接发生,而且职业习惯也影响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2)文化因素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者的教育经验不仅来源于前人的教育经验和自身的生活体验,还需要从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各类刊物中汲取经验教训,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而很多农村家庭教育者文化素养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就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进而影响教育质量。
(3)与学校合作态度
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合及合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合作态度。这种态度影响家庭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程度。家庭教育者与学校不合作,就不能得到反馈信息,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家庭教育,进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52-54.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10.
[3]高平叔.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4]龚继红,钟涨宝.农村家庭子女性别结构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J].亲年研究,2005,(3):19.
[5]关颖.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天津:天津社会科学,1994.(4):107-108.
[6]陈鹤琴.家庭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现状;对策
为了解广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配备、管理及使用的现状,广西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于2015年7月面向全区12个设区市发放问卷,以期了解广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现状。经统计分析回收问卷,发现了当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问卷对象及问卷数量
1.1问卷对象本次问卷对象为学校分管装备工作负责人、小学科学教师、初中理科实验教师、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员等。1.2问卷数量共发放问卷363份,回收问卷312份,有效问卷290份,问卷有效率为79.89%。
2对问卷结果的分析
2.1学校功能室用房分析“贵校已有的功能室用房情况”问题的选项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图书馆(室)、体育器材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依次排在前4位,说明大部分问卷对象所在学校都已建设上述功能室。排名后3位的功能用房类型为理科准备室、理科实验员室和文科专用教室。其中,文科专用教室最少,仅有11所学校建设有此类功能用房。2.2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经费投入及图书馆(室)经费投入来源分析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经费投入及图书馆(室)经费投入的主要来源为县级投入、学校自购和自制、自治区调拨和市级调拨;而社会捐助及其他来源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2.3学校图书馆(室)使用分析学校图书馆(室)开放时间见图2。由图2可以充分看出,学校图书馆(室)每周开放时间在10h及以内的学校数量占78.28%,只有21.72%的学校每周开放时间为10h以上。这一结果与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5年5月20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5〕2号)文件要求(中小学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小时)相距甚远。图3为学校图书馆(室)开放方式的调查结果,由结果可以看出,“开架(学生入库选书)”占了大多数学校,达到66.21%;剩余的33.79%的学校为“闭架(管理人员入库选书)”。2.4学校实验室使用及课外开放分析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使用课时较多;大多数学校无课外开放实验室机制。2.5学校实验室管理分析由学校实验室管理结果可知,65%的学校属于“一般管理”,20%的学校为“盘架式管理”,10%的学校为“计算机账目管理”。2.6学校实验室建设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资金、实验室的利用率及领导的重视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校实验室建设。其中,“缺少资金”和“不能充分利用”成为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瓶颈,分别占到问卷对象的56.2%和50.0%。2.7学校装备管理人员培训分析图4为学校装备管理人员的培训结果。由图4可知,没有固定培训学习时间的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室)管理人员为64.50%;每学期进行一次培训学习和每学年进行一次培训学习的管理人员分别为20.00%和12.06%。
3改善现状的对策
3.1以“全面改薄”为抓手,提高学校装备标准化水平以“全面改薄”工程为依托,加强学校校舍建设,健全各类实验室、功能室的设置,充分解决实验室、功能室用房不足的问题;按照国家及自治区有关标准配备基本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实现“保基本、补短板”的“全面改薄”目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实现“全面改薄”目标的基础上向标准化迈进,配足、配齐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努力做到“配备一所,达标一所”;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现代化教育装备(如建设创新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促其切实提高学校装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3.2出台管理规范,制定评估细则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全区实验室、图书室(馆)标准化建设评估办法及细则,为学校实验室、图书室(馆)建设,规范化管理,仪器设备及图书配备与应用,实验教学等工作提供标准和模式;认真研究制定实验教学评价标准。3.3增加实验操作考试的权重,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1)积极开展初中毕业升学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确保实验教学的开课率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发挥考试对仪器配备和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纠正实验是为了考试的错误认识;加强考试内容和方式的研究,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避免因机械式训练学生而忽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倾向;应把学生的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甚至纳入中考总成绩之中。(2)研究制定理化生实验考查评价体系,将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成绩、学校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室使用记录、对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等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促进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1]。3.4强化督导检查,完善装备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办学条件中装备部分的评估标准,全方位体现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大幅增加教育技术装备在整体评估体系中的权重,即通过制定科学、系统的装备指标评估体系达到以评促建、以评督建的目的;研究制定中小学实验室及功能教室评估细则,将各功能室的建配管用赋予不同权重的量化指标;表彰先进,以典型引领带动区域装备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3.5加强实验教师及装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1)加强实验教师及实验管理人员、图书馆人员的绩效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装备使用效果、实验活动效果、图书馆使用效果的评估机制与评估办法;完善主讲教师与实验辅助人员、图书馆人员的任务与职责,探索和推行评估实验准备工作量、利用图书馆开展主题活动工作量的方法;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结果、实验探究活动的评价结果纳入学科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年度绩效考核之中。(2)科学设置实验和图书管理岗位。明确学校实验和图书管理岗位编制、职称结构;尝试实验教师职称评定途径与办法;鼓励优秀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实验教学活动。(3)多途径提高实验教师业务水平。开展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的专业培训,特别是加强对薄弱学校实验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以提高任课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教学能力;在常规面授方式上创新培训模式,创建全区实验教学及管理网络培训平台,让全区所有实验教学及管理人员都有机会参与网络培训和业务考核;定期开展全区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全区实验教师操作竞赛等活动;激励广大教师热爱实验教学,善于从事实验教学,努力研究实验教学,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6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利用网络技术搜集、存储、加工、输入、输出实验管理和实验教学的信息,实现无纸化办公;全力推进全区统一的集信息采集、管理、应用、查询、统计、分析于一体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平台,以便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实时、动态地掌握辖区内的基础教育装备信息,并可实现实时监管全区的教育资产、装备及实验教学管理活动的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为各级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3.7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图书、仪器配备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确保部分实验室和图书馆(室)建设经费用于实验教师及图书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和仪器设备的日常运营、维修、更新;图书馆(室)定期开展剔旧工作;积极推进标准化、经费制度化;积极探索教学仪器设备产品监督检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装备经费使用监督与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何慧莹.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的能动作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