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西湖的诗句

有关西湖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西湖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西湖的诗句

有关西湖的诗句范文第1篇

一、同一诗人作品的纵向拓展

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写出的诗歌的意境、思想各有不同,但前后的诗歌作品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拓展延伸同诗人的作品,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诗人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片段:

师:时间一天天过去,可是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仍然是那么的强烈。许多年后的一天,家乡的一位朋友来到长安,王维心中有千万句话想问这位朋友,但话到嘴边却只问了一句:我窗前的那株梅花开花了没有?这就是王维的另一首思乡诗《杂诗》。

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读出了王维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通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杂诗》的前后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不同,时间也不同,但心情是一样的,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学生通过比较学习,加深了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理解、感悟,实现了文本与超文本的有机结合。

二、同题材作品的横向拓展

面对同一自然景观、同样的边疆战事,诗人们有不同的感慨。面对离别,诗人也各有情怀。围绕同一题材而抒写的诗作,在诗的海洋中比比皆是,倘若能适当延伸,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片断:

师:你知道苏轼和西湖都有哪些不解之缘吗?

生1:苏轼在杭州做知州,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

师:不光是苏轼和西湖有缘分,我们的诗人白居易也和西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游了西湖后写下了《钱塘湖春行》。

师:为了纪念白居易,我们把白沙堤称作白堤。请大家背一背这一类的古诗。(生背有关西湖的古诗)

学生在品读交流中豁然开朗:同样是西湖,却承载着诗人不同的心境和情怀。这样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重组,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三、同主题作品的集约拓展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的“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片段:

师:《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以酒相送的送别诗。(出示《赠汪伦》)这首诗是以什么相送的送别诗?

生1:以歌相送。

师:(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以什么相送的?

生2:以目相送。

师:(出示《别董大》)这首诗又是以什么相送的?

生3:以话相送。

师:仔细读读这四首诗,你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

生4:都是以情相送。

师:对,诗由情生。这些送别诗都饱含着诗人的感情,对亲人,对故土,对朋友的真情。

这个环节巧妙地运用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方法,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诗,而且领悟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法,以诗带诗,举一反三。

《乡村四月》教学片段:

师:“绿遍山原白满川”这是一个怎样的绿色世界啊!许多诗人也写过这种绿,你们知道有哪些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师:在蒙蒙细雨中,除了子规的叫声,你还听见了哪些声音?(青蛙的鸣叫、白鹅的歌唱、虫鸣的声音……)

师:是啊,这些声音,诗人们也听到了。(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教师运用了“一句带多句”的迁移法进行延伸性阅读。用古诗中的“绿”、古诗中的声音的同主题进行集约式拓展,让学生领略古诗中同主题诗句的魅力,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诗文的意思,另一方面使学生的阅读有一种广阔感和纵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