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红楼梦薛宝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邢岫烟;安贫;傲骨
中图分类号:I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10-02
邢岫烟是《红楼梦》中贾赦之妻邢夫人的内侄女,其长相不是很出色,且家境比较清寒,但她从不因为自己的长相一般和贫穷而自卑,也不因为周围人的不重视、不爱惜而内心难受,她聪明理智,用自己的安贫乐道、宁静淡泊与一身的傲骨彰显着“气自华”,感动着身边的人,为自己在大观园赢得了一席之地,也赢来了还算得上相对幸福的婚姻。
一、清寒的家境,一般的相貌,不碍其清雅脱俗
邢岫烟随父母到京城投奔邢夫人,想靠着邢夫人为家里买房置地,路遇薛宝琴和李纨的两个妹妹李琦、李纹,凑到了一起来到贾府。当时,宝玉他们正在评论香菱梦中所做的七律诗,婆子丫头来报告,说来了好多的奶奶姑娘,叫他们去认亲,在她们的言谈之中,涉及了除岫烟以外的三个,仅仅没有介绍邢岫烟,可见岫烟一开始并没有入这些势利人的眼;接着,宝玉跑回怡红院跟袭人她们说起这几位亲戚,夸她们是超级“精华灵秀”,唯独没有谈到邢岫烟,可见宝玉这个大观园的护花使者一开始也没有注意到邢岫烟的美丽与脱俗;贾母欣赏美女可谓独具慧眼,她极爱薛宝琴,逼着王夫人认了干女儿,硬留下李氏姐妹住在李纨的稻香村,而对于岫烟,却只是客气地叫留下来住几天,“逛逛再去”,这就只是一种客气的说法了,其间固然是因为贾母不太喜欢她的大媳妇,厌乌及乌,同时也说明,在贾母眼中,岫烟的确不是很出色,至少说不是那种叫人一见就眼前一亮的少女;邢夫人可是个出名的吝啬鬼,尴尬人,并不真心喜欢自己的侄女,随意地把岫烟推给媳妇王熙凤安排了事,还让岫烟从每月二两银子的月例中省下一两给父母用,对岫烟的生活起居日用所需她可是从不过问;而王熙凤则为了撇清自己的责任,更是把岫烟的住处安排到了懦弱的二木头迎春那儿,让经济拮据的岫烟独自应付那些如狼似虎的奶奶丫头们。
可见,无论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还是掌握实权的总经理,无论是最有血缘之亲的姑母,还是善于护花的神瑛使者,更遑论那些势力的仆从们,没有人真正重视和关心邢岫烟,这完全是因为岫烟长得不出众,家族背景不牢靠,经济来源不充足所导致的结果。然而,岫烟并没有因此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相反,她很坦然地接受了一切,她敢于直面自己的一般和贫穷,用自己的超然脱俗淡定地对待这一切,用她那一双慧眼和随遇而安的性情有礼有节地体现着自己的傲骨。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岫烟就是一个敢于直面自己惨淡人生的“真的猛士”。
二、诗人的气质,聪慧的内心,彰显其宁静淡泊的品质
岫烟不秀外,但很慧中。由于探春等人的邀请,她也加入了大观园“诗人”的行列,她做的《咏红梅诗》之“红”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对仗工稳,粘对自然,起承转合中规中矩,化用典故毫无斧凿之痕,更让人击节赞赏的是最后两句“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这两句无疑是岫烟举止温柔安静、性情宁静淡泊的最好写照。岫烟很清楚自己的姑母并不喜欢自己;也清楚自己的贫贱之交、有半师之分的妙玉并不是真心对待自己,把宝玉上下一看就知道妙玉为什么给他送生日贴,为什么给他那么好看的梅花;她了解妙玉的性情,知道恰如其分投其所好地答复“槛内人”妙玉会开心,知道妙玉的高傲冷漠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善良热情的心,知道妙玉会为宝玉失去的护身符通灵宝玉而扶桢;她还清楚二姐姐是个老实人,干什么都不大留心,知道迎春的丫头奶妈子们没有一个省事的,没有一个嘴里不尖的,为了与这些人和睦相处,岫烟自己倒要出钱给他们打酒买点心吃,当王熙凤因为岫烟丢失衣服要处理这些人时,岫烟倒出面为他们求情;当她告诉宝钗衣服当在一个叫“恒舒典”的典当行里,宝钗的一句“这闹在一家去了。伙计们倘或知道了,好说‘人没过来,衣裳先过来’了。”岫烟就知道那是薛家所开设的典当行。由此可见岫烟是绝对聪慧的女子,难怪后来宝玉说她“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脂砚斋概括为“老鸦窝里出凤凰”,《红楼梦》著名评论家陈其泰也称邢岫烟为“书中第一流人物”。
三、磊落的胸怀,感人的傲骨,成就其满意的婚姻
岫烟最令人感动的是她的干净为人,朴素大方,一身傲骨,因此在大观园中赢得了大家的敬重,还获得了一份意外的姻缘。当初王熙凤把她安置在迎春那儿的时候,本想着“倘日后邢岫烟有些不遂意的事,纵然邢夫人知道了,与自己无干”, 没成想“冷眼敁敠岫烟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温厚可疼的人。因此凤姐儿又怜他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他些”。大雪天,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众小姐穿得是花枝招展,“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羽纱的,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雪好不齐整”,尤其是史湘云和薛宝琴都穿着贾母赐给的衣服,只有“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岫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寒酸而闭门不出,或是在黛玉她们面前羞羞答答,而是落落大方地与众姐妹一道玩耍。你看,我们通常教育我们的孩子,物质上的贫穷不是贫穷,穿着朴素大方、干净整洁就是美的表现,我们要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足,要表现的是心灵的美丽,岫烟不正在践行这点吗?这种美的德行往往是最能感动别人的。她的为人也感动了平儿,所以当袭人母亲病危,平儿就凑着给袭人找衣服的当儿,也给岫烟拿了一件。又有一次,岫烟丢了一件旧了的红小袄,丫头问了一声婆子们,没想到婆子们就发飙了,却恰巧被凤姐看到,要处罚那婆子,岫烟倒大度地替婆子求情,这时的凤姐,“把岫烟内外一瞧,看见虽有些皮绵衣服,已是半新不旧的,未必能暖和。他的被窝多半是薄的。至于房中桌上摆设的东西,就是老太太拿来的,却一些不动,收拾的干干净净。凤姐心上便很爱敬他”,回去就叫“平儿取了一件大红洋绉的小袄儿,一件松花色绫子一斗珠儿的小皮袄,一条宝蓝盘锦镶花绵裙,一件佛青银鼠褂子,包好叫人送去。”没料到岫烟却不接受,因为她认为“只是因我丢了衣服,他就拿来,我断不敢受”,“倒拿个荷包给了丰儿”,后来还是平儿来了,岫烟才收下了。岫烟为人比较雅重,寄居在迎春房中自然事事不便,“凡闺阁中家常一应需用之物,或有亏乏,无人照管,他又不与人张口”,因此,被大观园中的“和谐大使”薛宝钗理解并暗中多次帮助。
岫烟的沉静贞淑,磊落大方,被人精薛姨妈意识到她是个 “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想要她做儿媳妇,又害怕呆霸王薛蟠糟蹋了她,便通过贾母和王熙凤做保山说给了宝钗的堂兄弟薛蝌做了媳妇。对于这门亲事,岫烟自己虽然先取中宝钗,因为宝钗的圆润会做人,时常关心帮助于她,但她和薛蝌一路行来,“大约二人心中也皆如意”,竟然“出人意料之外奇缘作成这门亲事”。可以说,对于与薛蝌的婚姻,对于宝钗的家庭,岫烟是比较满意的,婚后对薛姨妈这个婆婆很是孝敬。她的婚姻,也可以说是《红楼梦》女儿中相对理想的了,至少从文本上我们可以认为岫烟的婚姻还是比较幸福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红楼梦》学会.话说《红楼梦》中人.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06年版.
[2]李琦.红楼女儿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蒋勋说红楼梦.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
一、貌美
湘云因其姿容潇洒、高雅脱俗深得众人喜爱。《红楼梦》中并无对史湘云相貌的正面描摹,但是却从侧面写她和宝玉面貌仿佛。三十一回中宝钗提到:“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他站在那椅子后边,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宝玉的面貌书中是描写过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曹雪芹描写的宝玉的外貌,真可谓美极,湘云和他相像,女儿的俊秀之外,也兼有男儿的俊朗。
二、才情美
湘云才思敏捷,是个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她热衷于创办诗社,在诗歌评论中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群芳宴史湘云掣得海棠花签,签上的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这是苏轼咏海棠的名句。吟咏白海棠,史湘云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竟一连弄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被评为压卷之作。大观园的最后一次诗会,她的柳絮词,写得妩媚清鲜,黛玉看后笑道:“好得很,又新鲜,又有趣儿。”湘云诗兴到来时,热情洋溢,忘乎所以,被谑称为“诗疯子”。芦雪庵联诗,她一边是忙忙的吃菜,句如连珠,诗如泉涌,力战黛玉、宝钗、宝琴三杰。林黛玉是大观园中公认的最有诗人气度和才赋的少女了,作者写她多次赞赏湘云的诗,可见湘云的诗才的确是出众的。此外,第三十一回,湘云与丫环翠缕拾金麒麟论阴阳,与翠缕的一问一答中,可能看出:湘云较之宝钗,黛玉才华出众,学识渊博,懂得周易之理,阴阳学说,诸子百家无所不知。兼有宝钗的才思,又有着黛玉的聪慧、少女的活力。
三、率真美
第一、她的笑。读过《红楼梦》的人,恐怕都不会忘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的出场,无独有偶,湘云的出场也是先声夺人的,她是和着笑声出场的。湘云是大观园女儿国里笑得最多一个少女,她常是“大说大笑”,“拍手笑”,“拿手帕子捂着嘴呵呵的笑”,有时笑得“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甚至笑得“连人带椅子歪倒了”……,她走到哪里,哪里的空气就活跃起来,就有了欢声笑语。
第二、她的说。这不是赞她说的妙,而是讲她说的直,快人快语。而最能说明她心直口快的事,发生在薛宝钗生日看完戏后,当大家猜出戏中小旦活像黛玉,都不敢说时,湘云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脂砚斋评湘云“事无不可对人言”,可见口快口直是湘云豪爽性格的另一突出表现。史湘云的真率爽直,不只是说笑,在实际行动中也有不少表现。《红楼梦》前80回,写了史湘云两次酣眠,一次酣眠芍药茵,醉后睡姿优美动人;一次酣眠桃花被,睡得痴酣而无所顾忌。这些日常生活场景,看似平淡无奇,却把湘云豪放爽直的独特之美,通过生机盎然的意境,色彩协调的画面,动人心魄的人物仪态,表现得令人陶醉、神往。
第三、为人、为事。她很少或者说根本不会为自己打算什么,争取什么。即使后来劝说宝玉读书,遭到宝玉的责备之后,她以后再也没说过类似的话。并且对宝玉一如既往,毫无芥蒂。她就是这样一个胸无心机,不用心机的姑娘。湘云没有林黛玉的尖酸小性儿,也没有薛宝钗的世故精明。她是个直来直去,有话明讲,从不因口舌龃龉而耿耿于怀的爽快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史湘云与奴婢之间特别亲密的关系,无论对平儿、袭人或者香菱、翠缕,她都一视同仁,从来不“拿小姐的款”。湘云思想性格不与封建传统一致的一面,是她人品美的体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史湘云的身世是凄凄切切的,但她没有黛玉的自卑心理,也不像黛玉那样自怨自艾,悲天悯人,用眼泪和叹息来折磨自己,她总是以乐观、旷达、宽宏量忘却自己的不幸和不快,那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她那豪情率真的可爱性格,更没有扼杀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爱说爱笑,敢作敢为,率真和豪爽,这是史湘云性格难能可贵的一点。
关键词:《红楼梦》 体育活动 启示
一、 前言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先生以毕生精力创作的,以其美妙绝伦的艺术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中国小说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品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经济、政治、体育、文化等多方领域。从《红楼梦》问世不久,民间就有这样一种俗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可见这本书的影响力。而研究《红楼梦》的周汝昌,他对《红楼梦》的评价登峰造极:“《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小说;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曹雪芹是古今罕见的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民俗学家、大诗人、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文豪、大词曲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美学家、体育专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本文将针对《红楼梦》中的各种体育活动进行认识分析,更好地揭示一个时代社会体育活动的文化特征。
二、《红楼梦》中的体育活动“围棋”
《红楼梦》中全书百二十回总共有十九回中提到棋或者描写下棋,是全书中描写次数最多的休闲项目。而其中前八十回中,有十三回;后四十回中,有六回。曹雪芹为什么不厌其繁地对棋进行相关的描写呢?是因为棋作为一种竞技性游戏,在古代又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其中之棋,就是围棋。自汉班固 撰《弈旨》以来,就深深地扎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中国围棋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尤其在康乾盛世时期便出现了围棋“四大家”,并列于棋坛之巅。而这一时期,正是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围棋也就深深地影响了他,使得他对围棋的多次描写也就不足为奇。围棋作为高雅的脑体操运动,不仅能开发人的智力,还能更好地锻炼人的身心健康。
《红楼梦》中懂围棋、下围棋的姑娘很多,如:黛玉、迎春、探春、香菱、岫烟、宝钗,惜春、宝琴、妙玉……她们都是围棋的着迷者。如第一一一回“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中,“那妙玉自有茶具。道婆去了不多一时,又来了一个侍者,送下妙玉日用之物。惜春亲自烹茶。两人言语投机,说了半天。那时天有初更时候,彩屏放下棋枰,两人对弈。惜春连输两盘,妙玉又让了四个子儿,惜春方赢了半子。不觉已到四更,正是天空地阔,万籁无声。妙玉道:‘我到五更须得打坐,我自有人伏侍,你自去歇息。’惜春犹是不舍,见妙玉要自己养神,不便扭他。”
亦如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探春便和宝琴下棋,宝钗岫烟观局。林黛玉和宝玉在一簇花下唧唧哝哝不知说些什么。棋局中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便折了官着,两眼只瞅着棋枰,一只手却伸在盒内,只管抓弄棋子作想。”既然围棋是竞技游戏,就有分胜负,分输赢,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应做百分之百的努力。所以林之孝家的站了半天,因回头要茶时才看见,问:“什么事?”简短的处理事情后又继续下棋。以“棋如人生”来讲,其深刻含义在于:与其一心想赢棋,不如专心下好每一步棋。围棋在大观园里代表的是和睦、是青春、是快乐、是美好的时光、是培养临危不慎、顽强进取的良好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威震日东棋坛20年的围棋大师吴清源在其《自选百局》之《后记》中有首诗:“漫漫长途独自行,沧桑历尽到如今。回头百战感无量,棋局俱含人世情。”可见围棋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坚定意志是多么的有益。
三、《红楼梦》中的体育活动“放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000余年,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韩非子・外储说左匕》上记载:“墨子为木鸢三手而成,蜚(飞)一日而败。”“鸢”就指风筝《墨子》则记载了“公输子削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汉代风筝的工艺大幅提高。高骄在《风筝》诗中有这样的描述可以印证:“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至清代,风筝的制作工艺就更加丰富多样,并成为那个时代的民间广为盛行的一项传统娱乐体育活动。如《红楼梦》中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里关于贾环带着晴雯和彩凤放风筝,午后,吃过饭,贾环带着晴雯和彩凤拿着她们挑出的两个风筝去约宝钗,见到宝钗的时候,她正拿着一本书发呆,旁边的莺儿恹恹欲睡。贾环笑道:“今天怎么没精神?咱们到园子里放风筝吧。”莺儿一下子清醒过来,看到贾环他们拿着的风筝,十分兴奋,跳着道:“要去放风筝么?姑娘我们去不去?”虽是在问,但脸上分明写着渴望。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的放风筝中:宝玉打发小丫头去取大鱼风筝,小丫头回说:“晴雯姑娘昨日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黛玉的风筝放上了天,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放风筝作为一种户外运动,虽然是林黛玉他们那个时代的人寄托的美好愿望,“放晦气”、“放走病根儿”的想法,但他们通过放风筝,得到的是身心舒畅,精神愉悦,奔跑运动的锻炼。如风筝交织一起了,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它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都去了。众人拍手,哄然一笑,说:“倒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谁家的,忒促狭了些!”同时风筝作为在宽阔野外进行的运动,用手牵着线绳拉着风筝迎风跑,就可以将风筝放飞到高处,是清代社会那个时代少有的娱乐项目,人们通过奔跑,促进了新陈代谢,即使几个风筝交织在一起了,他们由于心情舒畅,清晰,淡雅,感觉也非常的快乐。既丰富了情节,同时也反映出放风筝活动是那个时代较为普遍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
四、《红楼梦》中的体育活动“荡秋千”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女子重要娱乐运动方式之一, 根据《古今艺术图》书中记载,古代的秋千是从生活在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山戎那里引进的,山戎族的特点就是很喜欢荡秋千,他们用秋千来培养人矫健、敏捷等这些重要的战斗素质。寒食、清明节前后,荡秋千在明、清两代的妇女中很流行,唐代诗人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中这样描写到“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反映出不能轻易出门的女子长年居住在深宫,秋千给过着寂寞生活的宫女们带去了非常多的欢乐。《天宝遗事》中也有记载:“宫中至寒食节,筑秋千嬉笑为乐,帝常呼为半仙之戏。”说荡秋千的女子衣袂飘飘于半空之上,就像乘风飞舞的仙子一般,就会给人空灵潇洒的淋漓之美。如《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尤氏带佩凤偕鸳二妾到大观园游玩一文。佩凤、偕鸳两个去打秋千顽耍,宝玉便说:“你她们两个上去,让我送。”慌的佩凤说:“罢了,别替我们闹乱子,倒是叫‘野驴子’来送送使得。”宝玉忙笑说:“好姐姐们别顽了,没的叫人跟着你们学着骂她。”偕鸳又说:“笑软了,怎么打呢。掉下来栽出你的黄子来。”佩凤便赶着她打,在彩云端、树枝头飘飘荡荡,忽上忽下的秋千运动使得这些深闺中的少女们的身心得到了愉悦。从字里行间中可看出,在狭小闭塞的环境下,荡秋千是平日里大观园中常有的事,是他们作为一种排解寂寞的体育活动方式。
五、结束语
在清代社会中,《红楼梦》作为一部大百科全书,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很多故事情节是那么的风趣幽默,但是故事之中融入了很多的生活大百科知识,医学、经济、体育等等方面,很好地诠释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整体风貌。作品中的人物似乎正在和我们对话和我们交流,他们的体育活动寄情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围棋”运动,是为了消耗一天多余无聊的时间,其实是锻炼了心智和身心健康。而《红楼梦》中的贾母,因岁数大了,她的体育活动不同于年轻的女子,除了饮食喜欢清淡、少而精之外,还有她喜欢散步游玩。她认为散步是“疏散疏散筋骨”,每逢节日总是和儿孙媳妇们在大观园里走动、玩乐。从中医角度方面来看,贾母的散步,其实就是一种运动,可以锻炼四肢,从我国中医理论来讲,就是脾主四肢,所以加强散步,对于脾胃的运作有重要的反馈性作用,而《红楼梦》中的体育活动方式也成为当今很多人学习的榜样。真正从《红楼梦》中的体育百科知识来弘扬优良的传统锻炼方式,更好地促进现代女性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慰庐.“足本《浮生六记》”中之“后二记”伪续者是谁[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03) .
[2]崔宗祥,赵晚霞.从《红楼梦》看我国清代妇女体育活动项目及其特点[J].湖北体育科技,2004(03) .
[3]吴炎兵,姜泉花.《红楼梦》中体育活动的文化学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04).
《红楼梦》是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缩影。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打破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单线式结构方式,采取了多线式的结构方式。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衩为主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观看名著红楼梦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
观看名著红楼梦读后感600字1我读了《红楼梦》一书,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贾府的兴衰作为背景,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腐朽封建社会,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生来嘴衔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虽然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她诗情画意,聪慧灵秀。黛玉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居于首位。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唯一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在一个封建社会里,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称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也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是因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独守空房,误了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却嫁给孙绍祖,被丈夫折磨而死……
我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与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们心中,一边是封建社会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终不弃。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文学的真谛就在这里。
观看名著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初读《红楼梦》大约在小学四五年级,当时只为那纯纯的小儿女情怀。我素来不喜《水浒传》中的粗俗蛮横气息,而我又是个无神论者,对于牛鬼蛇神之流,向来敬而远之,故而对《西游记》一类的传说也无甚好感;至于《三国演义》,我害怕政治家之间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因此,我似乎只能寄情于闺阁儿女之事。与世无争、与人无害。
再读《红楼梦》的时候,已经上初一。到了这个时候,我渐渐发现《红楼梦》中写作的好处:王熙凤初次亮相时的描写,在巴金、茅盾,甚至是金庸笔下,都不难看到这样的模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已成了经典的写作手法!就在这个时候,我渐渐明白了小说里面很多的东西都是有意义的,例如名字:“原应叹息”是贾家四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
“琴棋书画”是她们丫鬟(抱琴、司棋、侍书、入画)的名字,也暗衬出她们小姐的特长……如果说,红楼梦是一座精美的宝库,那么,初读时的我仅仅欣赏到了它外观的美丽;再读时,我为从宝库的门缝里窥探到了里面如此众多的宝物而震惊不已,甚至是有些不知所措了。
那么现在呢?已经是“三看”了,我算是又有了些进步。暑假里,我是在“百家讲坛”上听了刘心武先生的讲座,意识到了高鹗的后40回续书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曹雪芹先生的本意,萌生了进一步了解红学家们对后40回的探索……
起初我只是希望知道雪芹先生笔下80回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抱着这样的信念,我开始阅读有关红学研究的书籍。从中我逐渐发现,《红楼梦》已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了,通过《红楼梦》可以了解到清朝当时的礼仪、习俗、饮食、服装筹许多方面的内容。我们甚至可以从《红楼梦》中发现一些关于“康熙朝胤扔太子三立三废”这段世人皆知的历史背后的故事,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诗词歌赋之间找到作者“草蛇灰线,伏于千里之外”的种种用意,每一首诗、词都蕴含着主人公的命运。探索80回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岂非犹如在看侦探小说一般?
“三看”《红楼梦》使我更深地领会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隐含的种种深刻含义,进一步理解到作家在写作时的意图、目的。当然,这“三看”另一大收获就是终于买到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对“脂评”有了新的了解,也便于我进一步的探索。现在的我,尚不能算作一个红学研究者,我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多地了解,尽量多地阅读一下研究者们的心得,多看,多听,多思考。
观看名著红楼梦读后感600字3从初中开始到现在,我读过了很多遍红楼梦,感触颇深。
其实,我之前也读过周汝昌、刘心武等红学研究家和红楼宣传家的作品。接受了他们“程本不如脂本好、后四不如前八好”的思想。他们都认为。程本中后四十回的文字是程、高二人捏造的,硬生生粘在曹雪芹的大作之后的,与原文意趣志向大相径庭,而程本中的前八十回文字则早已被程、高暗箱操作,删改添补得大不如前。甚至有些地方是程高在恶意地掩盖原作者想要体现的一些家族历史和政治背景,抹煞了雪芹的良苦用心。
这些观点我非常认同,至少说我自己读这本书的感觉也是支持“后不如前论”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语言,是幽燕语式和满语口语的结合,是地道的原始的北京地区白话。因为姥姥是满族人的缘故。我们家里说的北京话就带有个别满语演化来的词汇。而且儿化音特别多。所以我初读(红楼梦》时,并不像很多同学那样觉得其中的语言即陌生又奇怪,甚至读不通顺。相反,我觉得书中的句子很口语化,很有北京味儿。但读到后四十回,我就发现,这部分的语言与前面很不一样,怎么读都别扭,不如前面的文字有感觉。
但是我不赞同有些红学家发誓要“把伪四十回赶快从红楼梦里割下来扔进字纸篓里去,不许他附骥流传”的做法。他们总说,红楼梦是东方的维纳斯,后面的文字丢了,就应该单晾着前面八十回,谁去填补那后面的文字。就如同硬要给美丽婀娜的维纳斯装上胳膊一样愚蠢。然而事实是。维纳斯与红楼梦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世—个是残缺地接受过了亿万西方人民的审阅,被评定为美的化身的雕塑;而另一个则是本来也残缺但早已被修补完整的(尽管修补手段拙劣,效果不佳)传世名著。我们之所以不去给维纳斯加上双臂,是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看到她残缺的样子。而早已被大家习惯了的程乙本《红楼梦》,就算不近真本,也应该流传下去。
也就是说,红楼梦“完整版”(程乙本)的形象早已经根深蒂固地留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中,黛玉焚稿断痴情、鸳鸯殉主登太虚、贾家沐恩延世泽等情节也已经无数次被改写为影视剧、歌舞剧作品,一次次地走上银幕和舞台。尽管根据红学家们的考证和推断,雪芹原本的后文,应该有仙绛珠沉湖归天、王熙凤扫雪拾玉、云哥儿仗义探庵等更精彩得多,也更体现小说大悲剧主题的情节,但我认为,在新的续木还没有作出,旧的真本又没有找到的
观看名著红楼梦读后感600字4《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观看名著红楼梦读后感600字5我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还是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在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很感谢续者高鹗,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让她别了宝玉,我觉得很好。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不过不是有句话说:赛翁失马,焉之非福吗?对于黛玉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的悲剧结局,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地沉睡时,看着宝石仍在凡是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是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也是不赞成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地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颚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地指天愤恨,气极至亡。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到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甚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地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的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问题。
关键词:迎春;沉默;乏爱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009-02
若论《红楼梦》中最值得人同情的人物,笔者认为非二小姐贾迎春莫属,她乏爱的人生经历,温柔与沉默懦弱的性格直接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这无疑是对封建礼教、道家无为思想的有力批判。
迎春是贾府中荣国府大老爷贾赦与其妾所生,贾琏的妹妹,她是贾府小姐中最为懦弱的一个,是个老好人,也是四姐妹中最没主见的一个,作者对她“沉默”懦弱性格的描述贯穿始终。
迎春最初出现在读者面前,是在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透过黛玉的眼睛展示出来的,书中描写迎春“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之后便无一言,看来雪芹先生从书之伊始,就要告诉读者,迎春的性格是“温柔沉默”。
迎春第二次出现是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见到的画(一恶狼追一美女)、册子上的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听到的《红楼梦》曲子《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贪欢媾。窥着那,侯门艳质如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 一载荡悠悠。)这是对迎春的婚姻和命运做了预示,暗示迎春将嫁给一个中山狼一样的丈夫,且婚后一年就被折磨虐待而死。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对迎春的描述只有一句话,“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之后的章节中也有不少次提到迎春下棋。我们知道,在《红楼梦》中,雪芹先生常用丫鬟的名字来暗示小姐的才艺,贾府四个小姐的丫鬟名字:抱琴、司棋、侍书、入画,正对应着我国古代才女的衡量标准“琴棋书画”,迎春的大丫鬟名叫司棋,看来,迎春的最大爱好就是下围棋,而下棋之人总不会咋咋呼呼,相反却是沉默思考,这个爱好就再一次强调了迎春的“沉默”的性格特征。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曾命诸人作诗,当时迎春做了一首“旷性怡情”的诗:“园成景物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此诗写得平淡无奇,丝毫没有文采,足以说明迎春的诗才平平,但从她的诗里面,我们也不难看出,她的生活理想是十分单纯的,她只要求踏踏实实、安安静静地过日子,能“畅神思”就非常满足了。
第二十二回写元春偶发兴致,做了灯谜传出给大家猜,结果只有迎春和贾环猜得不对,迎春也不在意,她也做了一首灯谜(天运无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因为阴阳数不通),谜底为算盘,我们知道,算珠一动,满盘皆乱,暗示她的生活将出现乖讹,隐示迎春夫妻生活的不安宁。
第三十七回探春发帖创建海棠诗社,每个人的诗号都很有讲究,可是迎春的呢?只因她住在紫菱洲,宝钗就随意给她起了个“菱洲”的雅号,她也无可无不可,默然接受。同一章节我们也知道,虽然她不善作诗,还是被李纨赋予副社长的职务,负责限韵,而她限韵的过程,也是很随意的――用抓阄的方式来完成。这就告诉我们,迎春是个很随遇而安,缺乏主见的女性,她居然把一切交付给“抓阄”式的偶然性、或然率,碰上什么算什么,完全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
第六十五回中兴儿向尤二姐和尤三姐介绍贾府小姐时,说二姑娘的诨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道哎哟一声”,虽是说她生性本分、老实,更说明了迎春的沉默、懦弱与忍耐力非常人可比。
第七十三回中贾母听说园中有人斗牌赌博,十分震怒,查出了三个大聚头,其中一个就是迎春的乳母。贾母命令将她们打“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在座的林黛玉、薛宝钗、探春等都求贾母“看二姐姐面上,饶他这次”,可贾母并没有答应;当时迎春也在座,可她只是“觉没意思”,却一言不发。乳母获罪,迎春自然“心中不自在”,而当邢夫人责备她“你也不说说他”时,迎春听了半晌回答说:“我说他两次,他不听也无法。况且他是妈妈,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他的。”可见迎春之懦弱。之后丫鬟绣橘又发现小姐的珍贵发饰“攒珠累丝金凤”被乳母偷出去换钱赌博,玉柱媳妇以迎春求凤姐放回婆婆为要挟,还说自从邢岫烟来后,她们倒贴了迎春不少钱,绣橘要追究讨要,迎春却立刻制止说:“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要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金凤了,便是太太们问时,我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你什么的,出去歇息歇息倒好。”看来,迎春是抱定息事宁人的主张,不置可否。倒是探春机灵,请来了平儿,问明原委,当平儿向迎春讨主意发落时,她却只顾看《太上感应篇》,毫无主见,黛玉笑她“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迎春懦弱与息事宁人的性格由此一览无余。而这一回的章目为“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不知雪芹是怀着怎样复杂的心态冠以她这一“懦”字的。
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周瑞家的从司棋箱中搜出男人的物件、情书,司棋将要被重处,她也曾“求了迎春,实指望迎春能死保赦下的”, 而可她侍奉多年的二小姐迎春,一则“语言迟慢,耳软心活,不能做主”,二则“事关风化,无可如何”,终于不发一言,眼看着司棋被强逐出大观园,终与情郎潘又安双双赴死。可见迎春既不敢站在正义的立场反抗强权,又不敢挺直腰杆维护下属的利益,只是一味的胆小怕事,只知退让躲避。
第七十九回“贾迎春误嫁中山狼”中,尽管贾政看不上孙绍祖,迎春还是被她的父亲贾赦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直接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第一百零九回“还孽债迎女返真元”,做新嫁娘不到一年的迎春,忍耐了丈夫的种种不堪,虽偶有反抗,终至沉默,被虐待而死,而她死时,偏又正值贾母病重,竟被孙家草草下葬。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迎春在《红楼梦》中默默无闻,甘居人后的表现就验证了这一点。那么,迎春为什么会如此沉默呢?笔者认为其懦弱的性格固然是导致沉默的本因,而乏爱的人生历程也是造成她沉默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个人的童年生活往往会影响她的一生。一个健康的人在生活中是不会缺少爱和被爱的。然而迎春的人生却是乏爱的人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缺少父母的疼爱
1、缺少母爱。迎春的生母在书中并没有出现,我们只能从邢夫人的嘴里知道,她的母亲应该是贾赦的一个姨娘,后来曾经被扶正了,但又过早去世了。因此,迎春并没有享受到亲生母亲的爱怜。迎春的继母邢夫人,性格怪癖,平时对迎春是不闻不问,等到有事的时候,只知道责备迎春心软,说迎春不争气。可见,迎春也没有从继母身上享受到真正的母爱。
2、缺少父爱。迎春的父亲贾赦,是个好色贪财之徒,对亲生女儿的生活从没有关心过,整本书中,没有记载一次贾赦跟迎春的谈话,甚至是问候,迎春从小跟着她的婶娘王夫人一起生活,更有甚者,在迎春的终身大事上,他为了五千两银子,不顾贾政等人的劝阻,竟将唯一的女儿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导致迎春因受虐待,婚后仅一年就被折磨而死的悲惨结局。迎春也就成为大观园中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的一个典型代表。
二、缺少兄弟姐妹的关爱
迎春有个同胞哥哥,就是贾琏,这也是一个好色之徒,用贾母的话说,不管香的、臭的都往自己身边拉,书中也看不出他对这个妹妹有一丝一毫的关心,而长嫂王熙凤更是抱着从不在意的态度,在抄检大观园时,发现司棋偷藏男人的物品,她也不考虑迎春的感受,反而有些幸灾乐祸。就是最多情的宝玉,看到宝琴等人到来后,就急着要开诗社,把迎春在病中忘了个一干二净,甚至说“二姐姐又不作诗的,”少了她也无所谓。在成立诗社的时候,个人的名号都有个讲究,而迎春的别号则是薛宝钗因她住在紫菱洲,就胡乱给她起了菱洲的称号,迎春也没说二话就用了这个号。如果说贾琏夫妇是个见风使舵的,那宝玉和宝钗则是人人都说能体下情的,可偏偏这俩人对迎春的感觉都是可有可无的,你说迎春能享受到兄弟姐妹的友情吗?那是不可能的。
三、缺少丈夫的怜爱
迎春到了婚配年龄,由父亲贾赦做主许给了孙绍祖。《红楼梦》并没有正面描写此人,但通过迎春新婚数月后向王夫人的哭诉和跟嫁婆婆们回到贾府时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孙绍祖“中山狼”的面目。他混淆视听,公然歪曲贾孙两家的关系基础。还在提亲的时候,“为人端方正直”的贾政就说“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宁荣之势,有不能解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因此不同意与之结亲,但到了孙绍祖嘴里,却变成贾家当日“希翼”孙家“富贵”,“赶着相与的”,全然一副流氓无赖嘴脸。他已然做了贾赦的女婿,却硬说自己本来与岳父“同辈”,说迎春“压着”了他的“头”,以此迎春。再者,孙绍祖生活糜烂,作风暴虐,“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遍”,迎春略劝,便被指骂:“你老子使了我五千两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好不好,打你一顿,撵到下房里睡去!”大家看看,跟这样的禽兽相处有什么道理可讲,他连起码的道德都不懂,何况“怜香惜玉”?娇滴滴的迎春只跟他过了一年,就被虐待致死了。
回想迎春的一生,尽管她运途多舛,缺乏他人的怜爱,但她还是遵从封建礼教和道家思想的教育,总是想着息事宁人,大家相安无事,从不与人争锋,她尊敬自己的长辈,从不反抗僭越长辈,她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诲,本着道家无为的思想而生活,这是多么善良的姑娘呀,封建社会不是说善有善报吗?那么,迎春善得恶报的悲惨结局又算是什么呢?封建礼教、道家思想又怎样去自圆其说呢?
参考文献:
[1]闽虹.百年红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中国《红楼梦》学会.话说《红楼梦》中人[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06.
[3]丰鸿慈.红楼探幽[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