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典诵读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西刘桥实验学校八年级2班任凤宁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题记
人生,就是一节在铁路上飞驰的列车,而我,则是那个怀里抱着书本的乘客,瞳孔里纷飞着黑玫瑰般的铅字,望着窗外那飞舞的人生,不停地转动的时光,我陷入了深思……
经典,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开书本,一切的烦恼忧愁,都离我而去。在我的脑海中,只剩下那壮阔浩瀚的故事,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心房。
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幼时十分好学。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记日以还”到“从乡之先达持经叩问”,宋濂的一生的确如他所说“自少至老,未曾一日去书卷。生命就是范仲淹在岳阳楼里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生命就是李白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信念,生命就是龚自珍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生命就是坡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生命还是.......
恩父母,我最敬佩的人,小学生上网利与弊(辩论会),小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丽
夕阳那辉煌美丽的影子投在被晚风吹皱的江面上,撒下了一大片闪亮的、鲜艳的玫瑰红的细鳞片。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丽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我心中,《我有一个梦想》演讲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102―01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涵储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近年来,国学热方兴未艾,“让孩子读点国学经典”的观念渐入人心,有很多的教师、家长以及学校、社团等,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一方面能增加学生的国学涵养,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另一方面把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又能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助推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原则
1.鼓钚栽则和差异性原则。小学国学教育中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引导学生热爱经典诵读。差异性原则是要求国学教育中注重学生个体之间记忆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如《三字经》的学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学生对国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逐渐形成差距。因此,教师要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只要学生认真学习和熟读就给予表扬。
2.模糊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好读书不求甚解。”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国学经典内容不作精细地讲解,只要求学生知道句子的大概意思就行。主要是把握小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善加教育,引导学生坚持诵读国学经典,将优秀的经典语句植入学生的心灵,用经典中的思想精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逐渐提升其气质,陶冶其性情,开阔其心胸,端正其品行,以期收到终身受益的长远效果。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1.范读引导。范读是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古文的诵读不同于现代文的朗读,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范读,学生很难掌握诵读节奏。例如,很多学生这样诵读《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这句中的“非常”与我们日常说的“非常”意义不同,所以正确的读法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表示声音拉长,语气加重,先扬后抑,将文言文的韵味表达出来,句子的意思也就显得比较清楚。
2.花样诵读。诵读是学习国学经典的主要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各种形式,让课堂充满活力。如,课前诵、领诵、齐诵、小组诵、男女对诵、接龙诵等。动静结合,寓教于乐,把握诵读的节奏,读出韵味,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意蕴,自然会收到心领神会的效果。
3.故事激趣。例如,在《诗经・兔D》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将内容改编成“武夫与公侯”的故事,这样学生马上就会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并且在听了故事之后会主动诵读这篇文章。为此,教师在故事中应将人物和动作描述生动,让学生像是身临其境,这样就能记住文章的内容,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摘录运用。国学中有许多经典的名句,例如《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这些经典的句子在做文章时经常引用,能对学生的思想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诵读经典著作时要将这类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经常温习,并鼓励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能灵活运用。
5.诵行结合。小学国学教育必须做到诵读经典和躬行实践的紧密结合。比如,《弟子规》强调人生修养必须做到慈爱孝悌、勤奋守信、亲近仁义、努力学习。这些内容,在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一项项地落实,逐步内化成为优秀的精神品质,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国学经典诵读取得的成效
1.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对于小学生来说,诵读国学最为显著的效果就是能认识大量的字词。《三字经》《笠翁对韵》《弟子规》《大学》等经典是由几千个字词组成的著作,里面包含了大量的生字和生词。如果学生能够坚持两年的诵读时间,学生的识字量就可远远超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1600~1800个字词的数量。识字量的增加必定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2.提高了学生的朗诵能力。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使学生交流的艺术感增强,说话的语速和清晰度明显提高。例如,《笠翁对韵》句子骈偶相对,声调平仄交替,学生喜欢诵读,如果将《笠翁对韵》的诵读与舞蹈相伴,或者在知了狂叫的夏天,坐在大树下的摇椅上,一边乘凉一边诵读,那该是多么优雅的情境。
关键词:经典诵读;兴趣;重读轻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3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9.017
儿童经典诵读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突破口。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在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国学教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而经典诵读是国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成为了广大教师开展较多的教学活动。国学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对健康心理理论、情感教育理论的补益。有关专家谈到经典作品对人格的塑造时,提出了“以经典孕育智慧人格”“以经典孕育道德人格”“以经典孕育审美人格”的理论,认为经典教育过程是一个使学生触摸智慧、发现智慧、启迪智慧、生成智慧的过程。小学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有关小学生情感教育的心理学理论还不十分完善,国学教育对健康心理学理论和情感教育理论能起到补益作用,有利于完善小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拓展其心灵空间。经典诵读教育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儒、释、道三家的精华,不仅仅能提高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还对人格的健全、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使经典诵读真正发挥其作用,产生其应有的影响,在低年级经典诵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突出一个“趣”字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经典诵读中,教师要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忌硬性要求布置任务让孩子死记硬背古代的经典。低年级经典诵读贵在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贵在对孩子进行国学经典的熏陶。诸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这些经典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低年级的孩子虽然不理解其含义,但是若为他们创设语境,他们会在不经意之间背诵。而这种语境的创设可以分为在家和在校两个部分。在家可以让家长通过音像媒体设备播放经典,让孩子听、看音像媒体,接触、感悟经典,可以由家长给孩子朗读经典让孩子了解经典,也可让家长陪同孩子共同诵读经典,学习经典。在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经典,使学生受到经典熏陶,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也可以在课间或早午读时间讲经典故事,让学生学习经典。这种有意无意的诵读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经典,受到经典的熏陶,还可以不断地积累经典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爱上经典。若是教师强行要求背诵,摊派诵读任务,不仅会使学生失去诵读的乐趣,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低年级经典诵读中教师要时刻把“趣”字放在首位,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经典的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中朗读,读出兴趣。
二、要突出一个“易”字
低年级经典诵读选择内容要浅显,朗读起来要朗朗上口,切忌诵读内容过难、拗口。人在看书和学习中甚至是休闲时可以背诵一些名篇、成语、佳句、诗歌短文……这是锻炼记忆力的好办法。而经常进行经典诵读可以使小学生的记忆力大大提升。研究显示,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强的时期,诵读经典,记忆经典,可以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强化。他们不仅可以在诵读中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还可以积累大量的经典作品,拓宽语文学习的容量。小学语文教学以无与伦比的优势承担着人文素养教育的重任,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诵读是将这一重任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内容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诵读兴趣的浓淡。因此,低年级经典诵读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不易过难,所选内容朗读上还要注意朗朗上口。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三部经典就十分适合一、二年级学生诵读。故而在经典诵读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多方考证、把关,真正把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易于学生接受的且对学生学习、成长有益的,能够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经典内容筛选出来供学生诵读。
三、要注意诵读时间和诵读内容安排的合理性
低年级经典诵读要注意合理安排诵读时间和诵读的容量,切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都要注意容量和时间的控制。学习容量不易过大,时间不易过长,要在学生乐于接受的范围。低年级经典诵读可以安排在早读、午读或课前时间,以集体诵读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到校后有事可做,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种诵读的氛围。学生在长期的诵读中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还可以积累大量的经典知识,且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若诵读时间安排不当,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反而起不到良好的作用。
四、要注意重读轻讲
课程;兴趣;策略;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2—0063—01
璀璨的中华古经典诗文,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结晶。近年来,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开展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学校以“精耕传统沃土,让校园诗飘词舞”的校本活动为依托,扎实开展了“诵古经典诗文,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主要做法是:
一、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首先,激发学生诵读古经典诗文的兴趣,以能吟诵千古诗文为荣。为此,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古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有所了解。如,通过师生吟诵清朝著名禁烟英雄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险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进而激发学生诵读古经典诗文的兴趣。
其次,在诵读活动过程中,为保持学生持久的诵读兴趣,要重诵读,轻理解。在诵读古诗文时,不硬性要求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而是先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古诗词,按照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最终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二、开展古经典诗文诵读的策略
1.以学校、教室为基地,营造诵读氛围。为了给学生营造吟诵古经典诗文的良好氛围,学校在走廊布置了传统典故的牌幅,在楼梯边悬挂了学生书写的古经典诗文的书法作品,在各个教室开辟了古经典诗文诵读专栏,安排早读和课前5分钟的诵读,还有课间操后的5分钟吟诵,每天放学路队的诵读,让学生时刻感受古经典诗文的魅力,沐浴在古经典诗文的春风里。
2.以语文课堂为阵地,加强课内外整合。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拓展和延伸,用一课引出一串,以校本教材为突破口,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拓宽学习和运用古经典诗文的领域。
3.与家长密切联系,创建家庭学习机制。为了有效地实施古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学校向家长发出倡议书,让家长明白诵读古经典诗文是学生学好语文、提高文化素养的最佳途径。同时还给家长介绍诵读古经典诗文的好方法,让家长鼓励和引导学生茶余饭后诵诗,睡前诵诗,起床后诵诗。
4.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及时评价诵读成果。学校开展了如古经典诗词名句填空比赛、古诗文词书写比赛、古诗词诵读竞赛等。对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特别是“古经典诗文诵读之星”评比活动,使学生吟诗成果得到了进一步交流、展示、评比,强化了学生诵读经典古诗的兴趣。
三、开展诵读古经典诗文的精彩活动
1.身临其境,吟诵名诗。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嘉峪关、赞美嘉峪关,使其产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学校结合课外实践活动,积极营造古诗词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古经典诗文。例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学校组织学生到野外春游。看着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教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吟诵描写此地的古经典诗文。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欣赏了家乡的美景,又诵读了古经典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