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效益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范文第1篇

通过上述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降损节能是当前供电企业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而寻找到能够降损节能的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降损节能也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所以无功补偿作为能够提高电压质量,增强电网稳定安全,从而达到降损节能的作用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功补偿之所以在降损效果中能够非常明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通过提高电压,减少线路上的无功流动来实现的,且对改善考核指标线损率效果明显。当然,对于无功补偿后线损率的改变进行精确的计算,这样也是存在着计算量大的问题的,而且也是没有必要的。本文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配电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特别选用简单的计算方式来进行分析。

2配网无功补偿的效益分析

配网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在节能降损方面的了解中发现当前这方面可以推行的空间和潜力也是非常大的。而如果要对于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那么当前也是不太现实的,因为这是涉及到非常多内容的,在计算量方面也是非常大而复杂。

2.110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效益分析

当前所进行的无功补偿中,对于10kV线路的补偿量一般按照变压器装接容量的10%来进行确定。如某地区公用变压器容量为94638kV•A,那么公用变压器容量所产生的无功补偿容量便可确定为9000kVar。无功经济当量取0.06,在电容设备使用方面,按照基本使用标准设定为每年运行3500h计,那么该标准下进行无功补偿便可以使得该地区每年减少电量损失189万kW•h,而按照电价0.4元/kW•h的标准来进行计算,那么每年通过无功补偿便可以产生75万元的收益,由此可知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2.2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经济效益分析

当前实施的配电无功补偿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在变压器低压侧出口装设无功补偿装置,这也是无功补偿中较为容易实行的方案。而配电变压器补偿的节能降损潜力经过测试发现也是非常的可观。如某地区按照当前补偿容量的测试标准进行观察发现,补偿容量按照变压器容量的25%来进行计算,低压侧补偿的无功当量值取0.12,该地区选择对容量100kV•A及以上变压器进行自动投切补偿方式,那么该地区如果需要进行补偿的容量为19500kV•A,电容设备按照每年运转4000h/a的标准进行计算,则该地区每年便可以节电936万kW•h,而因此所产生的经济收益则可达到375万元,这也反映出了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经济效益的潜力是非常之大的。

2.3无功补偿对降低电能损耗的经济效益分析

降损节能是当前进行无功补偿安装的意义所在,而这也是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根据输送的有功P为定值,把加装无功补偿设备后功率因数由cosφ提高到cosφ1,那么从P=UIcosφ可知负荷电流I和cosφ是存在反比例关系的,同时因为P=I2R,所以可以知道线路的有功损失与电流I的平方是存在正比例关系。因此当cosφ出现升高的情况时,负荷电流I则会出现降低,这也就会使得线路的有功损耗产生成倍降低。

2.4无功补偿对用户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无功补偿,不仅能够使得用户不用再为因功率因素低于规定值而受到相关的惩罚,而且在电力输送过程中,这种方式也能够减少用户内部因传输和分配无功功率造成的有功功率损耗。而最主要的经济效益是通过无功补偿可以减少电费的支出,带给民众更好的生活质量。

3配电网无功补偿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配电网无功补偿建设中静态补偿方式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开始向动态补偿方式进行转变,而有触点补偿向无触点补偿的转变也在近年来取得了的突破,从而总结和形成了丰富的搭建经验。然而在这些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以下几个方面。

3.1配电网量测问题

在配电网量测方面,由于当前对10kV配电网线路的负荷点仍然是无法通过全面的表计方式来进行量测,而且我国区域供电管理的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方面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这也使得即使有些区域可以进行表计,但是表计记录的数据都无法保证其准确性,从而给配电网进行潮流计算和无功优化计算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使得很多计算数据出现了错误。而这也是当前造成无功补偿难以进行全面广泛推广的根本原因。

3.2谐波治理与无功倒送问题

谐波问题是当前造成电容器出现损坏问题,使得系统出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实验发现,谐波使得电容器内的谐波作用被放大,从而出现系统的谐波干扰问题更加的严重,而且这种干扰也使得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无功补偿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对于谐波的治理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当前出现较大谐波干扰和需要进行无功补偿的区域,通过增加滤波装置的配置是有着很大的意义的,这也是能够使得无功补偿更好的发挥其经济效益的做法。另一方面,对于出现无功倒送的问题在当前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由于无功倒送不但会加重配电线路的负担,还会使得配电网的损耗更加的严重,导致电力系统出现无法高效运作的情况。所以部分在进行采用固定电容器补偿方式的时候,就要尽量考虑负荷低谷期间可能出现的无功倒送等问题,从而形成更加高效的运营。结合以上的资料,进行配电网的无功补偿工作之前要充分考虑配电系统的特点,要在保障充分考虑补偿设备对系统侧所带来的影响,要把握住电压等级低,无功补偿容量小等因素对于配电网无功补偿带来的影响。而根据相关的资料分析了解到,对于降损节能线路的进一步完善和形成良好的补偿方案来在进行相应改造,那么电力系统的收益明显会比分散的纯用户行为的补偿方式效益会明显得多。

经济效益分析范文第2篇

1生产成本分析

由表1可知,5种露地蔬菜中,生产成本最高的是马铃薯(31350元•hm-2),其他依次为洋葱、大蒜、甘蓝、大白菜;洋葱雇佣人工+租赁机械的费用最高,为10800元•hm-2,占生产成本的36.00%,其他依次为马铃薯、大蒜、大白菜和甘蓝。设施蔬菜中,黄瓜的生产成本最高,为109500元•hm-2。

2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2可知,5种露地蔬菜的总产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蒜61603.08万元、马铃薯48397.80万元、洋葱30803.85万元、甘蓝17676.60万元、大白菜9720.00万元;投入产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甘蓝931.51%、大白菜632.08%、大蒜440.00%、洋葱385.00%、马铃薯210.53%,表明种植甘蓝的优势最明显。设施蔬菜中,番茄总产值为64800.00万元,投入产出率为300.00%;黄瓜总产值为43989.00万元,投入产出率为301.37%。

3价格分析

2015年马铃薯的平均价格比2014年同期上涨0.28元•kg-1;蒜头的平均价格比2014年同期上涨0.80元•kg-1,同比增长17%;蒜薹的平均价格比2014年同期上涨0.40元•kg-1,仅此一项就增收4350元•hm-2;春大白菜平均价格0.90元•kg-1,净利润为51000元•hm-2;春甘蓝平均价格1.60元•kg-1,净利润为91050元•hm-2;出口洋葱产地收购价一度达到2.40元•kg-1;设施番茄、黄瓜的平均价格也比2014年同期上涨0.20~0.40元•kg-1。

4结论与建议

经济效益分析范文第3篇

1.1调查目的和方法为及时掌握坡耕地治理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成效,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配套水系路网,推广以农业高产和节水灌溉新技术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根据云南省水利厅的工作安排,省水文水资源局及下属10个水文分局在所辖试点工程项目区与治理工程同步开展了坡耕地治理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监测内容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方面,其中经济效益监测方法是在治理工程涉及小流域内选取典型农户按照施工前、施工后及投入使用1年后的人均耕地、产量、经济来源、经济总收入、纯收入等情况进行3次调查,对比分析工程实施给群众带来的经济效益,评价坡耕地综合治理的总体效果。

1.2典型农户调查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及下属10个分局在进行坡耕地治理的12个小流域项目区选取具有较好代表性的典型农户(不少于流域内农户的10%),从2010年12月开始到2013年11月结束,与治理工程同步开展了坡耕地改造项目实施前后经济状况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典型农户3次实地问卷调查工作。第一次于各项目区工程施工前开展各监测指标本底调查,第二次于各项目区竣工后第一次大春收割完成后开展各监测指标的对比调查,第三次于各项目区竣工后第二次大春收割完成后开展各监测指标的对比调查。经统计分析,典型农户调查的各项指标数据与项目区经济状况平均水平基本一致,说明选取的典型农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由于调查的指标较多,因此仅选取其中人均年收入、粮食单产两个指标进行代表性分析。各小流域3次典型农户经济状况调查统计结果详见表2。

2坡耕地治理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2.1直接经济效益分析直接经济效益包括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土地上生长的植物产品与未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地上的产品对比增加的产量和产值,以投资回收期直观反映。为投资总量,万元;V1为治理前年净产值,万元;V2为恢复期年净产值,万元;V3为预见期年净产值,万元。根据12个小流域坡耕地治理工程完成投资情况和各小流域3次典型农户调查统计获得的数据,在不考虑折现率的情况下,计算投资回收期,详见表3。根据典型农户问卷调查情况可知,吉科、麻栗树、小赤田、永乐4个小流域坡改梯后种植烤烟、马铃薯、甘蔗、甜脆豌豆、果蔬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恢复期短,经济效益见效快,经计算,若不考虑折现率,则4个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投资在4a内能完全收回;石佛山、张毕山、马桑林洼、秧洛河4个小流域逐步把种植澳洲坚果、咖啡、核桃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3~5a才能挂果,恢复期相对较长,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而拖潭沟小流域坡改梯后第一年种植烤烟,第二年没有种烤烟和经济作物,导致了年净产值总量大大减少,因此这5个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投资在不考虑折现率的情况下6~11a能收回成本;白革龙小流域坡耕地治理直接经济效益一般,需16a方可收回成本;曼版河和罗湾两个小流域坡耕地治理直接经济效益较差,需22~31a才能收回投资成本。

2.2间接经济效益分析间接经济效益是在直接经济效益基础上,经过加工转化,进一步产生的经济效益,其主要内容包括坡改梯后节约出的劳工数量和价值。根据GB/T15774—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节约的劳工计算式。根据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对各小流域治理前后的实地调查资料可知,治理前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耕作整地以人力和畜力为主,1hm2土地翻耕须投入60工日,坡改梯完成后可使用小农机翻耕,1hm2土地只需投入6~8工日,省时省力,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由表4可知,各小流域每年可以节约劳工总价值高达115万元以上,此时为恢复期,待进入预见期后,各小流域种植的经济林将开始发挥显著效益,且经济林耕作整地要求相对农作物种植更为宽松,可节省更多工时,项目实施间接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2.3土地生产率分析由表2典型农户调查结果可知,除永乐、张毕山、麻栗树小流域因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经济作物,粮食单产略有减少外,其余小流域粮食单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坡改梯后实现了水系路网配套,耕作条件改善,粮食增产增收,土地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2.4脱贫致富奔小康分析根据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3952元、2011年4722元、2012年5417元、2013年6141元的情况,用地方政府规定的脱贫与小康标准衡量,对比分析治理前后小流域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确定小流域贫、富、小康状况。由表1可知,各小流域3次典型农户调查表明:曼版河、罗湾、拖潭沟3个小流域农村经济比较薄弱,无明显的支柱产业,坡改梯后与治理前相比,农民人均收入无明显变化,远远低于全省农民人均水平,仍处于贫困状况;石佛山、白革龙、秧洛河3个小流域坡耕地治理后人均纯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处于恢复期,仍低于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417元,与小康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小赤田、永乐、张毕山、马桑林洼、吉科、麻栗树6个小流域治理后效益尤为明显,人均纯收入比治理前大幅提高,超越了201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6141元,已提前达到人均纯收入6000元的小康水平。

3结论与建议

经济效益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经济效益

0引言

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不良安全隐患也在增多,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经常有安全事故发生,造成了严重伤亡,对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也造成了一定阻碍,这一内容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目标不符。大多数安全事故产生都与安全管理有关,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可以抑制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强化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和经济效益并非是相互矛盾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与其它类型工程项目建设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有着以下特点:生产产品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建筑工程生产人员流动性较大,生产周期性较长,实际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内容广泛。工程样式有着多样化的特性,而且生产处于露天的环境中,生产工作开展会受到外界众多因素的干扰。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也会导致安全事故产生,所以导致建筑工程生产成为了高风险行业。高风险行业代表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不良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较大,所以必须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管理贯彻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去,对于规范建筑工程生产行为有着深刻意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是强化建筑工程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投入,扩展生产经济效益空间的主要措施。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详细阐述就是在实际生产活动开展中,对人、机械设备、材料以及生产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组织、规划、全面监督的一系列活动。对生产中存在的不良安全隐患进行控制,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对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护。消除生产环境、机械设备运行存在的危险因素,避免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建筑产品生产和应用阶段,始终都存在着安全与消耗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与建筑行业发展的关系,这些关系在转换过程中也会呈现出相应的经济规律。安全经济是建筑行业发展需要重点思考内容,对该内容进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仅能够提升建筑行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效益建设发展也有着较深影响。

2安全生产管理中潜在的经济效益分析

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安全第一指的就是当安全管理与生产出现矛盾后,生产活动开展需要服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但是也需要明确安全管理是依附于生产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产生的,并不会像其它投资一样可以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产品质量提升上,而是会反映在建筑生产过程之中。如果没有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忽略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那么企业就不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某种层面上讲述,安全就是效益,而且是生产过程中较大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创造的经济效益是不能应用数字来呈现的。积极落实安全管理工作,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那么企业生产活动就可以顺利开展,企业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任务,消除了安全事故带来的额外支出,可以帮助企业应对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名誉。通过安全生产管理为企业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可以消除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被良好的激发出来,加强企业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安全事故会威胁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最终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只有对安全生产管理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充分认知,将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企业潜在的效益,像追求经济效益目标一样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升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经济效益的有效策略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也需要投入相应的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对安全生产管理成本投入进行严格控制。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了有效的施工安全措施,就可以防患于未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未来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对安全的管理”而不是“对事故的调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识别和评估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了解风险隐患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此基础上对优化组合安全风险管理技术,适当的对安全生产管理投入相应资金,做好安全事故紧急预案。避免过高的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成本投入较大,最终降低了生产经济效益。对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健全和完善,利用完善化的制度对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开展进行约束、对员工生产活动进行规范。生产前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得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自主的对岗位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并且主动的识别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将安全生产与业绩考核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激发企业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跟随时展对安全生产管理理念进行转变,从而微观角度进行安全生产动态管理系统建设。

4结语

正确的认识安全生产管理与生产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将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消除不良安全风险隐患的威胁,通过安全生产管理保证生产工作稳定进行,扩展企业的经济效益空间。自由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平.浅谈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J].建筑安全.2014(02)

[2]焦建国.简析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建筑安全.2014(01)

[3]李昕轶.建筑安全事故及对策的分析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5(02)

经济效益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山地丘陵;经济效益;分析探究

在过去,鲜有山地种植泡桐林成功的例子。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南方丘陵山地种植泡桐林大获成功,还相继成立江南泡桐研究所,为泡桐造林的不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对泡桐独有特性的分析

因为泡桐具有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使用途径较多、木质非常好、适应能力特别强、生长速度较快等优点,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1.1 我国的泡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

我国至少有二十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等都种植泡桐。尤其是近几年,很多地区大量进行泡桐种植,搞农田林网种植,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1.2 泡桐的使用途径较多

泡桐的花和叶都能作为肥料、饲料,还能够诱捕害虫;花、果、树皮、叶等都可以作为药材;树叶可以净化空气,花朵可作观赏。它不仅仅是良好的用材树种,更是优良的药用树种、工矿区绿化以及观赏树种,同时也能够在植物保护方面发挥一些作用和影响。

1.3 泡桐的自然适应能力很好

它不仅适合用于“四旁”绿化,还可以作为华南、中原、华北地区农田林网的保护树种,实施农桐间作的生态模式。尤其是近几年,一些山地丘陵进行泡桐的种植也是卓有成效。

1.4 泡桐的生长速度十分迅速

若能够精心管理泡桐,那么五、六年便可成才。对于生长十年的泡桐而言,其材积可以达到0.5~0.6立方米,胸径可以达到平均30~40厘米。

1.5 泡桐的材质极其优良

它有很多的优点,例如,容易加工、不易变形和翘裂、导音和绝缘性能好、木质较轻、不容易燃烧、易干燥、耐腐蚀、防潮湿、纹理较为美观鲜明等等。

2 在南方丘陵山地进行泡桐林的种植,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泡桐林的种植不仅仅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同时,对于种植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

2.1 必须选用适合的土地进行泡桐林的种植

世界上的泡桐自然分布海拔可高达到两千米,然而近年来一些南方的丘陵山地种植泡桐也卓有成效。泡桐树是较为喜爱阳光的树种,主根系深、叶大枝疏、树冠扩展。同时它也是喜爱土层较为深厚且透气性好的土地,但它怕水淹、怕盐碱。通常情况下,只要土壤深厚疏松且没有积水,土层厚度超过80厘米就可种植泡桐,切记一定要避免在风口种植。

2.2 必须要挑选较为茁壮的树苗进行种植

要想造林,必须要选用深埋根培育一年的壮苗,标准是:地径和干高的数值比例在1:60~70;要苗干通直、根量大、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根系幅度超过30厘米;苗干要节间短、节数少、组织充实、髓心小、皮色深、尖削度大。如果是大面积的种植,一定要选择一、二级树苗,地径必须超过4厘米且苗高要超过3米。

2.3 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扶苗培土过程

对于新种植的泡桐而言,其根系不是很发达,土壤沉实,极容易受雨水和风的影响形成倒伏和侧翻的现象,所以,在多雨风大的季节,一定要及时进行扶苗培土。同时,还要进行人工接干、防治病虫、及时追肥等等。

2.4 必须要选择优良品种种进行种植

之所以南方丘陵山地的泡桐林能够种植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选用优良品种,特别是国家泡桐研究所的一个新优良品种“9501”,它属于杂交种。它的亲本是来自于我国两个不同泡桐分布区的不同种类,所以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生长能力。

2.5 种植前必须要将土地进行细致整理

进行机械化平整土地,质量高且成本低,普遍都是用挖掘机进行开垦。在造林前的一个月要清除掉地表上的杂灌、树木等,开垦时深度要达到50厘米,再按照5厘米×3厘米或4厘米*4厘米的行株间距开挖大坑,树坑的基本规格是1米×1米×1米,在挖坑时,应该先把底层土、中层土、表层土分开堆放,待到进行回填工作时,先将表层土回填,相继施复合肥0.25~0.3公斤,腐熟农家肥更好,然后再把中、底层土回填,深度大约是30~50厘米。

2.6 必须要认真细心的进行泡桐的种植

泡桐不能够种植的太深,普遍的种植深度在树苗根茎处比地表低约20厘米最为适宜,潮湿条件或土质黏重一定要浅栽,深度约为10-15厘米。将树苗入穴埋土之前,先把根系理顺,再按照自然方向将其放入穴内,不能够窝根、卷根。将树苗放入穴中后,需要一人扶植树苗,一人将细土慢慢填入根系之中,等到根系填满虚土,再用脚将虚土轻轻踩实,从而防止根系的架空,再向根系上面和周围填土,待穴中土满之后,用脚踏实,切不可用锄头捶打和用力猛踩,防止伤及根部从而影响成活率。泡桐种植一至二个月后,伴随着风吹雨淋,会有倒伏现象发生,种植穴已沉实,可以结合着第一次施肥,把倒伏的树苗扶正,进行培土。

3 分析泡桐造林产生的经济效益

下面是对于泡桐林的成本分析以及利润效益的分析。

(1)对树苗的成本费用进行分析:如果按照每667平方米种植30株,其中包含两株的死亡损耗,每株的价格是5元,合计是每667平方米要175元,其中包含25元的调运费。

(2)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费用大约是每667平米花费800元。

(3)种植过程中工具费的合计费用是每667平米花费50元。

(4)荒山租金费用是每667平米花费15元。

(5)种植过程中的种植费大约是每667平米花费350元。

(6)种植过程中的人工费大约是每667平米花费400元。

由计算可得,每667平米的成本费用总计要花费1895元。

结束第一个轮伐期后的二、三、四轮伐周期可以将培育期缩短一年,每667平米可以节省出种苗费175元,节省种植费350元。

若是山地集约种植的泡桐,到第八年的主伐期,可达到10米以上的树高,其胸径也可以超过30厘米,单株材积就可超过0.459立方米,若按照每667平米种植28株计算,那么每667平米的蓄积量就可以达到12.85立方米,产出木材大约是9立方米,每立方米的木材若按照平均1000元算的话,667平米的总产值可以高达9000元。因此,在南方丘陵山地种植泡桐林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由此可以得出的净利润是每667平米可获利888元,第二轮伐期过后的利润更加客观。若选择适合的地区种植,盈利和山地相比更加可观。

4 结语

南方丘陵山地的泡桐造林工程不仅对土壤、树种、种植技术等要求较高,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很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后,南方丘陵山地进行种植泡桐林大获成功。泡桐林的种植成功不仅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影响,同时还影响着当地的经济。泡桐林给当地人民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上升,同时,通过种植泡桐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贵龙.南方丘陵山地泡桐造林经济效益分析[J].农村百事通,2009(19).

[2]王春英.泡桐造林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科技,2011(20).

[3]鲁月巧.泡桐造林技术[J].河北林业,2012(5).

[4]詹大欢,段金平.广东泡桐造林技术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