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名著阅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名著,也都想在中考语文中拿下名著试题得分,但由于平时没有掌握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因此不少同学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阅读名著的方法呢?
根据各地中考名著题的不同设计,笔者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上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五、写读后感巩固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初中阶段)学生提出的明确要求。相应地,在近年的中考语文考试中,也出现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名著试题。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名著,也都想在中考语文中拿下名著试题得分,但由于平时没有掌握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因此不少同学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阅读名著的方法呢? 根据各地中考名著题的不同设计,笔者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上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五、写读后感巩固 这里的读后感有两个含义:一是读完名著后,自己写出读后感;二是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观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品读名著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同学们也可以从阅读实践中自己摸索总结出经验。希望大家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名著里汲取更多的养料。
关注学生课外阅读方向:目前我国的中学生经典名著阅读令人着实堪忧。要让学生明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已经造就了许多优秀思想与艺术产品,虽然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意识形态背景之中,但是不同的背景下的人们对它们都有了相同的认识,都把它们奉为经典作品。特别重要的是,它们多数都经过了长时间的阅读史的检验,那才是我们的首选,那才是学生应该趋向的读书境界。因为:
一、阅读名著能养成心性
1.在人性的本性中,确实会藏着一些非良性的成分,这些成分如果得不到理性的制约和有益改变,就会影响到人的更为优质的成长,甚至在这些成分无阻碍地膨胀之后,形成对自身对他人的巨大伤害。那么将优秀书籍中包含的人类的良知、爱心、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作为心性的营养输入其中,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心灵戒约和精神企求,人才能更好的为人,才能更好地生存。
2.人渴望生存得更好,不是物欲的满足,而是精神企求的满足;不是挥霍财富所带来的,而是享受人生与自然时心灵所带来的美感。通过阅读名著你就可以对之形成真正清醒的认识,直接从书中获得,也可以通过书的开启、书的指引,从人生与自然中获得。正如《颜氏家训・勉学》:“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二、阅读名著能启迪智慧
莎翁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它能拓展视野,开启心灵。每一部伟大作品,都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们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输送滋润心灵的营养。
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却对文学特别是课外名著非常感兴趣。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是老师把语文课当成了应考的工具,使充满文学想象与情感内涵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了。语文教学仅仅变异为思想内容和语文知识的剖析概括传授过程,既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才能,又排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对文学课特别是课外名著阅读感兴趣的原因,客观方面是因为阅读时摆脱了老师的束缚和干预,减轻了课业上的压力和任务,这促使其主观方面心理放松,达到全身心投入,个性得到张扬,可以尽情地畅游在文学的海洋之中。他们思想的野马可以自由地在草原上驰骋,他们想象的翅膀能够随意地在天空中翱翔,他们强烈的情感伴随着作品的形象就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语文教师应该怎样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在阅读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以下方面。
1.要关注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2.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荡涤心中堆积的污秽,净化思想蒙受的尘埃,从中得到美学的享受,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学的熏陶,进而产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对文学的爱好。
3.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阅读心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方法主要有:(1)体验感受法,给学生讲解作家创作时的感受和自己阅读这篇著作时的感受,诱发激情。(2)讲述故事法,给学生讲述其中的一段故事,造成悬念。(3)语言描述法,描述原著中的人物或画面,引人入胜。
4.要关注学生对各种文体知识的把握。举小说为例。(1)感知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弄清开端、发展、、结局及其线索。(2)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明确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单元)(3)欣赏作品的语言及风格。“小说的表现力极强,三言两语便能写活人物,短短几百字便能折射一个时代。”(苏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
5.要关注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文学作品具有朦胧的美,解读、审美个体和意义阐释都具有不确定性。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获得知觉领悟和心理体验需要借助形象思维。《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还需要关注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塑造人物形象,教会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一、创设阅读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在快餐文化、电视网络充斥中学生的生活,声光电的诱惑比比皆是,再加上中学生学习任务重、课余时间少,课外阅读名著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要想让学生挤出时间阅读名著,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有阅读的需要,那么教师首先要在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上动脑筋。如何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呢?可讲述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把学生引入其中。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听故事。我们不妨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时,笔者就讲述了汤姆被姨妈惩罚刷墙,但他用自己的聪明,不仅不用自己刷墙,而且还换得了许多小玩意的片段,来刺激学生好奇的神经,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阅读氛围,倡导学生自主阅读
由于中考的压力,初中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语文教师不妨采用集中阅读的办法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用课堂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良好的阅读氛围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个方面。首先要保证书籍的来源。可以让学生自备书籍,在空余时间里学习,安静阅读,营造一种课外阅读的氛围。在完成了必读篇目后,鼓励学生自主确定阅读内容,有选择性地阅读名著。《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学生明确了自己的阅读方向,就能安心阅读、静心思考,最终必定有所收获。名著的种类很多,古今中外,名目繁多。但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与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这对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阅读名著时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开展多向交流,营造快乐的阅读氛围
名著教学可以设置阅读指导课、阅读推荐课、阅读积累课、读写互动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等课型。形式有:自办阅读手抄报、制作名言书签、演课本剧、故事会等。如在导读《水浒》时,让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一组展示在读书的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水浒》的对联:如“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眉扫初春嫩柳,脸堆三月娇花”等,要求学生在展示对联的同时还能说出对联背后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感悟。这样就真正做到了从对联里面读故事,从故事里面读人生。二组讲的是有关《水浒》的笑话,一则是有关《好汉歌》,一则有关招安,纯为后人编撰。但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从这两则笑话里读出它的内涵。三组展示的是来自《水浒》的成语、歇后语。这些成语、歇后语让学生耳目一新,感受到这部名著的文化魅力。展示完毕后,接着又开展了《水浒》知识竞赛活动。题目设计得也很有趣味性,学生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四、开展多种活动,让名著阅读成为习惯
阅读下面的《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别人干了坏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我什么都没干却要受罪。”说这句话的人是谁?请简述一下“什么都没干却要受罪”的相关情节。
【技法指导】
要明确名著阅读题的解题策略,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做到下面几点:
1.要明确名著阅读题的命题范围,了解名著的梗概、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相关的情节(事件)等。我们要认真研究相关的命题原则与要求以及样卷、模拟考试的相关题目,明确考试的具体要求与导向,才能使复习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对文学名著的内容有所了解,包括作者、故事梗概、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有关情节(事件)等。
2.要明确名著阅读题的拟题角度和形式,了解这一题型的规律、特点。名著阅读题多从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阅读感受等角度拟题。从考试形式上看,2014年福建省高考试题中,文学名著阅读有三道题,一道为“五选二”式的客观选择题,两道为主观简述题:简述名著中的一个情节,分析具体语境中的人物观点。
3.要特别注意题干的表述要求。如“具体说说”“简要陈述”等。“具体”意味着过程完整,事实清晰;“简要”意味着概括,呈现主干即可。一般来说,要有总领性的文字,然后分项陈述要点,做到要言不烦,简练明白。
【同步训练】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赤壁之战前,黄盖和周瑜巧设苦肉计。黄盖倚老卖老,假装不愿投降而顶撞周瑜,周瑜大怒,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就此骗过曹操。(《三国演义》)
B.因为父亲早逝,觉新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虽然他深爱梅表妹,可因他祖父想抱重孙,家人就用抓阄儿的办法为他选定了李家的姑娘瑞珏。(《家》)
C.吴荪甫认为,范博文只会卖弄口舌,耍小聪明,逗女人开心,他吩咐林佩瑶不要让林佩珊和范博文交往。因为吴荪甫的反对,林佩珊没有接受范博文的爱意。(《子夜》)
D.涅赫留多夫决定跟随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后,回家将土地贱价租给农民,并进一步把农民交纳的资金当作公益金或税款供给农民自己使用。(《复活》)
E.葛朗台本是一个箍桶匠,他挖掘的第一桶金,是把父亲给他的400路易贿赂给监督官,花极少的钱买下了当地最好的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和几块分租田。(《欧也妮・葛朗台》)
2.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1)~(2)题。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孟子・公孙丑上》)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答: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答:
3.“谁不知道我是娘姨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谁给谁没脸?”这话是谁说的?针对什么事说的?结果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