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管理软件

企业管理软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软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管理软件范文第1篇

对中国企业来说,转型创新的需求侧重虽有差异,信息化需求却是刚性的,在“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的讨论和期待中,客户只希望寻找到高品质的企业管理软件产品和方案、真诚的服务和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所以说,企业管理软件领域也需要推进“供给侧改革”,同样亟须提升产品品质,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好产品不愁没市场,管理软件产品和方案也一样。

高质量需求是

ERP创新的原动力

客户的高度决定了软件产品的高度,高端市场是中国ERP自主创新的重要阵地,只有深入高端市场,高起点、高投入,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真正提升ERP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20多年前的会计电算化催生了一个产业。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再到ERP;从中低端市场取得绝对优势,到高端市场不断突破,国产ERP逐渐在满足国内企业需求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ERP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源自与用户的协同创新,挖掘优质用户的深层需求是ERP创新的动力之源。这也是本土管理软件厂商在会计电算化方面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今天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与国外厂商相比,本土管理软件厂商的信息技术并不落后,而且最了解中国企业的管理需求,具备赶超国外的基本要素。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本土管理软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与一些跨国巨头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例如咨询规划、系统集成应用、管理会计的深度应用和软件管理思想等方面。在结构失衡、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更需要相关政策扶持,鼓励有能力的软件厂商积极参与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产学研用和资本合作,搭建生态圈,协同创新,快速提升本土管理软件的整体实力。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特征,是组织扁平化、企业平台化、员工移动化,客户对管理软件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土管理软件厂商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不仅赶超的愿望会变成“镜中花”,而且在财务核算市场上已经取得的领先地位也难以保全。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土管理软件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财务软件出身的管理软件厂商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和企业精益化管理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基于云服务和大数据的全员全过程的全面预算、价值创造型的财务共享服务、以司库和现金流动性管理为核心的营运资金管理、支撑绩效评价的责任中心会计、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人力资本会计、基于大数据的内部报告和决策分析,成为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热点。

与此同时,伴随信息化应用的深入,需要ERP与SRM、CRM、MES等集成应用,特别是大型企业亟须高质量的业务财务一体化产品。企业大数据、移动应用、管理会计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和信息化支撑平台,这为管理软件厂商的创新超越带来了战略机遇。

企业管理软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SaaS模式;企业管理软件;SaaS安全模型;SaaS平台框架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一、SaaS与企业管理软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利用管理软件来优化运营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SaaS做为新的软件模式,它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用户无需购买硬件及维护软件,SaaS这种投入少见效快的优势这让企业大为青睐,成为企业管理软件建设的主流。

二、基于SaaS的企业管理软件平台框架模型

(一)基本框架。基于SaaS的企业管理软件平台基本框架主要包括:服务接入层、服务接口、业务管理层、平台服务层、业务应用层、系统安全平台等。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SaaS模式的企业管理软件平台框架

(二)基于构件库的架构。企业管理软件从构件库的角度来看,一般情况下会包括3组内容:(1)企业信息门户,主要用于接入各种接入设备。接入设备主要包括各种离线应用、PC、平板电脑、手机等。(2)服务系统。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平台、数据交换服务、部件管理服务等。(3)构件库。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平台、各级企业级应用系统、OA系统等等。

其中,企业信息门户层负责各种终端接入设备接口的定义、接入、界面等等;构件库则负责各种业务应用服务管理;服务系统则负责诸如:数据的访问链接及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等。其中系统的安全保障包括安全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安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等,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三)平台逻辑架构。SaaS平台逻辑架构主要由用户层、隔离区、负载均衡区、多级防火墙、核心区和用户系统组成。平台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

三、SaaS安全模型

安全是SaaS模式下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何保证用户的数据的安全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SaaS中,所有的客户访问相同的云服务软件,其中网络安全的主要问题是用户信息的隔离。这意味着要保证在SaaS中,只允许由用户来访问自己的信息,其它人不能访问仅可由客户自己访问客户信息。可以由使用传统的加密技术来保证信息的安全。为此,我们设计了SaaS层安全模型,如图3所示。

四、SaaS安全控制机制

基于SaaS模式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中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云端,一但数据丢失或损坏,将造成巨大的损失。为此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好安全控制。

(一)建立硬件安全机制。建立硬件安全机制是系统保证数据安全的基本手段,控制机制包括:服务器的物理安全要从外界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为服务器的安全运行提供保证。如果需要将服务器托管,必须要保证交由可信的第三方托管。同时,所有程序的调试、测试等工作都在独立的研发服务器上进行,完成后再封装并分发到相应的服务器上。

(二)建立数据安全机制。为了发挥SaaS的优势,用户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自身数据的控制,这就增加了用户数据的安全风险,所以还需要在数据安全上保证安全。建立数据安全机制主要手段包括:构建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使用“云”防火墙、对数据加密存储等方式。

五、结束语

SaaS做为一种软件供应模式,能够为企业管理软件的建设提供一种方便、快捷、低成本的建设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用户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加丰富的服务,这必将大大加快企业管理软件的建设速度,成为企业实施信息化和迈向全面电子商务的一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玉江.基于SaaS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信息服务平台[J].工程质量,2011,09.

[2]王兴鹏.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新模式[J].管理科学文摘,2008,04.

[3]张伟洋.基于SaaS模式的电子政务架构研究[J].计算机与数学工程,2011,04.

企业管理软件范文第3篇

近年来,在稳定、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其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家,其工业总产值在全国经济中占60%以上。如何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课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落后、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管理”成为无数中小企业业主不可避免的挑战。管理需要人才,更需要手段与工具,从而引发了国内巨大的企业信息化管理需求。但是,一直以来,管理信息化始终是大企业的“游戏”,价格不菲的企业信息化投资,成为阻碍资金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业主的“铁门槛”!如今,越来越多的软件厂商开始将重心转向国内2000万中小企业。全球知名的管理软件供应商SAP对外宣布正式进军中小企业应用市场,同时,原先锁定管理软件高端市场的用友、金蝶和速达等也纷纷宣布抢滩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共同“逐鹿”庞大的中小企业软件市场……

市场前景广阔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更加强调快速反应、及时调整,没有一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是很难做到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管理软件应用水平的严重不足是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最大短板。国内只有10%左右的中小企业是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较高阶段,而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滞后成为了国内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最大瓶颈。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滞后”从而为管理软件厂商准备了一块“大蛋糕”。

两年前,某管理软件公司的负责人这样形容到:“中小企业的老板们正从学习键盘打字迅速向应用管理软件转变。因为这些企业迅速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就出现了矛盾,企业发展出现失衡,正迫切需要引入科学规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这样,中小企业管理软件肯定会有市场。况且,这个市场由于我国特有的财务制度的屏障,使得国外厂商鲜有涉足,而国内还没有一家成规模的同类型软件企业”。

据相关机构调查:2003年,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总量为18.6亿左右,未来五年内,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每年将以总体25%的平均增幅增长,2008年将达到55亿左右。中小企业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厂商是国内管理软件厂商,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种格局在3~5年内的时间里将持续存在。最近几年,市场上的各种企业管理软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冒了出来。

合适才是最好

在面对市场上各种各样管理软件的时候,企业的决策者往往也会不知所措。到底该如何选择?中小企业是成长中的企业,对管理手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水平要求。那种超越企业实际情况,试图“一步到位”的做法,不仅对提升管理水平没有效果,还会增加管理成本和企业风险。

从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信息资源少、获得信息渠道狭窄;市场范围小、业务拓展能力低;管理规则不健全、管理流程不科学;人才缺乏、人员流动性大,造成企业资源流失严重;业务流程复杂、营销成本高、成本控制能力差等。因此适合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首先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他们在整个管理流程、业务流程上还大多处于混沌状态,市场运作经验相对匮乏,因此中小企业就更需要靠先进的管理思想、先进的管理系统来帮助企业逐步规范企业的运作行为,从而在整个市场竞争中降低运营风险。例如ERP中的很多思想同样是中小企业所需要的。

第二,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太多甚至根本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因此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类产品必须是便于使用的“瓜式”产品。

第三,从投资能力来看,中小企业的资金相对有限,因此他们在IT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上相对大中型企业较慢,所以一方面要求针对他们的产品要在价格上更具合理性,同时在技术上要更着重考虑选择标准化的方向 。

第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变化和速度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是所有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供应商需要考虑的。这就要求,产品在系统设计上必须具备很高的灵活性,同时具有快速实施的特点。

最近有个说法,“把管理软件当冰箱卖”。这说明了一种趋势,就是针对中小企业市场的客户,我们需要以“朴素对朴素”,去除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想当初做软件销售的时候,明明就是卖财务软件,非要说成“提供解决方案”,分明是一个软件产品销售商,非要说成是“解决方案提供商”。

那么,在中小企业市场,怎么才能“把管理软件当冰箱卖”?这一观念必然要求产品、渠道、营销等环节都发生相应的变化。首先是产品变得更加的标准化和简单化。我们知道,100人以下的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是缺钱、缺技术、缺人。对于这些企业的老板来说,“用最合理的成本办合理的事情”是最重要的。所以说针对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帐务、报表、往来核算、现金银行等功能模块就足够了,而这样的小型管理软件,在国内几乎已经模块化和标准化了,基本上可以做到“即装即用”。

本土软件优势

信息化浪潮已经揭开了中小企业市场的大幕,面对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规模并不是决定因素,只有那些最了解市场的软件厂商才能在这场掘金大战中取得更大的收获。

对于众多渴望占据国内中小企业市场的国外软件巨头来说,他们对中小型企业的市场了解尚有不足。虽然,《财富》500强中80%以上的跨国公司都已经使用了国际厂商的ERP管理软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够在中小企业市场所向无敌。相反,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中小企业首先在购买方式上就与大型企业不一样。大型企业以需求为引导,满足其需求就可以谈了;但是中小企业以开支为先导,就是我准备花多少钱,然后再去看我想买什么样的产品。中小企业不会在功能上有很多考虑,反正要买一个财务软件,金蝶、用友都差不多,就看谁便宜。

较之于国内软件厂商,特别是象金碟、用友这样长期投身于中小企业的本土企业,国外软件巨头对中小企业的了解显得十分有限。对于国内的小企业而言,他们有着鲜明的中国本土企业的运作特点,并且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很难找到相同的运行规律,仅仅从针对于大型企业的ERP软件延伸出的中小企业版本,这将严重影响到它们的软件产品在中小企业市场中的地位。

其次,在销售渠道上,众多刚刚涉入中小型企业市场的国外软件厂商们也要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低端产品靠渠道伙伴是不现实的,这种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市场并不适用。因为,中小企业范围广、数量多、地域特色明显,但软件单价低,因此,国外软件公司的渠道模式将无法承受成本上的压力,并且如何保证其忠诚度也是很大的问题。

国内的管理软件厂商综合优势非常明显,在产品易用性、价格、渠道等方面经验十分丰富。其主要缺点在于产品功能尚未做到在行业细分和标准化。此外,国内以生产为核心的集成管理软件厂商虽然有各自的专业优势和行业经验,但普遍来看行业面涉及比较狭窄。由于受到中小企业市场的吸引,过去强调大而全的国内管理软件开始走向“专”、“精”的全新轨道。

结语

“2005年管理软件厂商关注中小企业”、“2005年成为中小企业ERP普及年”、“中低端市场即将迎来ERP热潮”等等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报道从去年年底到现在都未曾断过,无论是厂商还是媒体的眼睛都盯上了中小企业市场,而企业更是大搞一些普及活动,信誓旦旦地要在这块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厂商如此看重中低端市场自然有他们的道理,但面对日益趋于理智的中小企业决策者们对各厂商打出的概念牌是否奏效?不管怎么样,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成长将导致管理软件厂商新一轮厮杀,价格战背后,可能会象前几年的家电产业一样,带来管理软件产业的一次全面洗牌。

厂商需要明白的是,除了要有过硬的产品,谁最贴近用户谁就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区县一级市场,他们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对于信息化的了解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对于一群“白纸”一样的客户,谁最先接触到他们,给他们灌输信息化的理念,谁就最有可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在市场上抢得先机。

附:

2004年最受关注的管理软件厂商名单:

SAP

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安尔科技有限公司

优集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MAPICS

企业管理软件范文第4篇

第二条凡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认定的软件企业,均可享受“政策”规定的有关鼓励政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软件产品,是指向用户提供的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或设备中嵌入的软件或在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技术服务时提供的计算机软件。

第四条信息产业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方法,信息产业部对全国软件产业实行行业管理和监督,组织协调并管理全国软件企业认定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建议,确定各地省级软件企业认定机构,向其授权或撤销对其授权,并公布软件企业认定机构名单;

(二)指导并监督、检查全国软件企业认定工作;

(三)受理对认定结果和年审结果的复审申请。

第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软件企业认定工作,其职责是:

(一)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的软件企业认定工作,确定本行政区域地(市)级软件企业认定机构;

(二)会同同级税务部门审核批准本行政区域内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结果;

(三)公布本行政区域内软件企业认定名单,并颁发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四)受理本行政区域内对认定结果和年审结果的复审申请。

第六条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推荐,信息产业部授权的软件行业协会或相关协会为软件企业认定机构。

软件企业认定机构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经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地(市)级以上软件行业协会或相关协会;

(二)会员以企业为主,其中,软件企业在30家以上;

(三)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四)有不少于5名熟悉软件行业情况的专职工作人员,并可安排专人负责软件企业认定和年审的组织工作。

第七条不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设立软件企业认定机构基本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暂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有关认定工作。

第八条软件企业认定机构负责授权区域内软件企业的认定和年审的组织工作。其职责是:

(一)受理、授权区域内软件企业的认定申请;

(二)组织软件企业认定的评审与年审;

(三)提出授权区域内软件企业认定和年审的初选名单;

(四)将初选名单报当地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核;

(五)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认定工作。

第九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软件企业的认定和年审的组织工作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负责,初选名单报信息产业部审核:

(一)注册资本在1000万美元以上,且外资股份占50%以上的;

(二)年营业收入在3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分支机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

第十条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受信息产业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十一条软件企业认定机构必须坚持为软件企业服务、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宗旨,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履行所承担的软件企业认定职责。

软件企业认定的收费标准由信息产业部商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二条软件企业的认定标准是:

(一)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

(二)以计算机软件开发生产、系统集成、应用服务和其他相应技术服务为其经营业务和主要经营收入;

(三)具有一种以上由本企业开发或由本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或者提供通过资质等级认证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技术服务;

(四)从事软件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五)具有从事软件开发和相应技术服务等业务所需的技术装备和经营场所;

(六)具有软件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质量保证的手段与能力;

(七)软件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经费占企业年软件收入8%以上;

(八)年软件销售收入占企业年总收入的35%以上。其中,自产软件收入占软件销售收入的50%以上;

(九)企业产权明晰,管理规范,遵纪守法。

第十三条申请认定的企业应向软件企业认定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软件企业认定申请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人员配置及学历构成、软件开发环境和企业经营情况等有关内容;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三)企业开发、生产或经营的软件产品列表,包括本企业开发和销售的软件产品;

(四)本企业开发或拥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的证明材料,包括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或专利证书等

(五)系统集成企业须提交由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资质等级证明材料;

(六)信息产业部要求出具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软件企业认定机构依据第十二条的标准组织对软件企业的认定申请材料进行评审。评审以形式审查为主,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审查合格的软件企业,由认定机构提出初选名单,报同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核。

第十五条软件企业认定名单由认定机构的同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核并会签税务部门批准公布,并颁发软件企业认定证书,报上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软件企业认定实行年审制度。各地认定机构应按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标准对授权区域内的软件企业进行年审,年审结果由认定机构的同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核并会签同级税务部门批准,并报上级信息产业部门备案。年审合格的软件企业,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公布,并在软件企业认定证书上加盖年审合格章;年审不合格的企业,当年不再享受“政策”规定的有关鼓励政策。

第十七条经认定的软件企业可凭本年度有效的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并享受“政策”规定的有关鼓励政策。

第十八条企业对认定结果或年审结果有异议时,可在公告后一个月内,向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信息产业部提出复审申请。

提请复审的软件企业应当提交复审申请书及有关证明材料;受理机关应在收到复审申请后十五日内答复是否受理该申请。受理机关应对复审申请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并在受理后三个月内作出复审决定。

第十九条经认定的软件企业因调整、分立、合并、重组等原因发生变更的,应在变更事实发生后三个月内,向其所在地认定机构办理变更手续或重新办理认定申请。

第二十条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视同软件企业。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认定除要求其生产过程应符合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和管理规范外,比照本办法规定的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和程序执行。

第二十一条软件企业从事制作、生产、销售盗版软件活动,或者使用未经授权许可的软件产品的,除由有关机关依法处理外,认定机构应报请同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取消其软件企业认定资格,并报上级信息产业部门备案。

认定机构对本条前款所列的软件企业可视其情节轻重。在一至三年内不受理其认定申请。

第二十二条企业在申请软件企业认定或年审时,应当如实提供本办法所要求的材料和内容。如提供虚假材料或虚假内容,一经查实,认定机构应停止受理其认定申请,或报请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撤销该企业当年享受鼓励“政策”的资格,并报上级信息产业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认定机构,由授权的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不改正的,撤销其认定机构的资格。

第二十四条软件企业认定机构工作人员在认定工作中,,,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软件企业认定申请表、年审申请表等表格及软件企业认定证书由信息产业部统一印制。

企业管理软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过程改进

一、引言

CMM是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简称,它主要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与软件开发能力的评估与改进,CMM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在很多国家与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衡量软件公司软件开发管理水平的重要参考因素和软件过程改进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二、CMM的主要用途有

1.软件过程评估。软件过程评估主要用于软件企业自身内部的软件过程的改进问题,目的在于发现缺陷与不足,提出软件过程改进的方向。在评估过程中,由经过CMM系统培训的专业人员调查,评估与鉴别软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出企业软件过程的现状,从中分析出企业最急于解决或者最重要的与软件过程相关的问题,将问题汇报给企业管理层,以便取得企业管理层对软件过程改进的支持。

2.软件能力评价。对接受评价的企业或软件开发小姐,评价出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即资金与时间的约束条件下能否按时按质完成软件开发项目的能力。分析出其能够承受风险的系数大小。通过利用CMM确定评价结果后,可以利用这些结果确定选择软件外包企业的风险,也可以判断相关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工作进程,指导他们改进相关的软件过程。3.软件过程改进。CMM可以用于指导软件开发企业优化软件过程,对软件过程进行计划,制定与过程定义。CMM指出了软件企业如何摆脱无序与不成熟的软件过程,形成一个成熟的有规律的软件过程所必经的优化与提高的途径。同时CMM也列出了达到每一个成熟度等级所必须关注的软件过程的关键内容,即软件过程域,以及完成每一个软件过程域所必须要做的关键实践。随着软件企业CMM级别的提高,软件企业的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不断地增长。

三、中小型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特征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情况,例如不同的规模,企业文化,技术水平,不同的优劣势,所以在实施软件过程改进时,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有所裁减,要在软件过程改善时,有针对性的发挥优势,减少劣势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小软件企业相对于大型软件企业有以下鲜明特征:第一,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导致中小软件企业大多数从事的是系统集成软件的开发,即特性软件的开发,人员规模与资金规模相对于大型软件开发企业的有限,使中小软件企业很难花费大量时间对开发员工进行彻底的软件过程改善的培训,且在软件发行过程中很难进行良好的商业宣传与运作,这些都是由于规模有限产生的负面效应。第二,在企业文化上,中小软件企业的员工可能参与到软件开发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与方面,例如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或测试。在开发过程中的职责划分上,以员工为中心而不是以角色为中心。软件开发层次不明晰,不利于保障软件开发质量,因为不能做到像大型软件企业那样,设立不同的专业软件过程组来进行软件过程改善,比如划分了专门的软件工程组与软件过程组等。第三,中小企软件企业的项目成功主要依赖于核心开发人员的技术与管理能力,企业缺乏明确定义的软件过程,虽然这种开发模式能确保开发过程中的灵活性与自由化,但同时造成少部分人的工作量超负荷,也使得成功的开发模式与经验得不到有效的继承,限制了软件开发能力的提高,中小型软件企业的人员变更相对频繁,这使得软件过程改善必须以软件过程及其活动为中心,而不能以某个员工为中心。第四,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沟通比较容易,这造成各项工作的文档化程度不高,主要是通过交流来达到监控项目的目的,几乎没有或者很少有库存的过往开发项目的文档资料。

四、CMM在中小型软件企业中实施的步骤

1.需求管理。从客户处获取原始需求,经分析后形成需求说明书,获得客户授权与认可,软件开发项目组评审需求说明书,加入配置管理,创建需求基线,对需求的开发状况进行跟踪,要及时了解需求的变化与实现情况,一旦需求变更,需要按配置管理变更流程的执行。

2.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计划是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的基础,项目经理根据需求说明书进行估算,拟定软件项目计划,交上交软件开发计划给上级部门评审与审批。审批通过后,加入配置管理。

3.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项目经理使用进度表进行监控,根据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拟定进度报告,并得到项目组相关成员的确认,一旦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有偏差,项目经理要发现差距,并形成问题报告。高层经理审查项目报告,监督项目经理修正计划和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4.软件质量保证。如有专人负责软件质量保证,可拟定专门的质量保证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审查,记录下不一致的问题,将问题记录到项目问题日志,了解问题的解决情况,并定期向高层经理汇报。

5.软件配置管理。如有专人负责软件配置管理,可以拟定专门的配置管理计划。创建开发域和基线域,开发人员在各自的开发域上工作,软件配置管理则标识配置项并加入基线域。在各个阶段结束时创建基线,对配置项和基线进行审计。质量保证人员定期审计配置管理活动。

6.同行评审。项目经理确定评审的人员、时间与地点,将相关材料发给评审人员,评审人员评审材料,记录发现的问题,如果时间充足,以会议方式进行交流,否则由项目组成员各自提交发现的问题,最后汇总发现的问题,由项目经理指定相关人员跟踪解决问题。

五、CMM在中小型软件企业中实施的策略

对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CMM的培训,对软件企业当前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整理及文档化,制定一个适合本企业的软件过程。合并管理任务,没有必要重复设置经理职位,可以把相关工作交给有关人员实施,个人可以执行项目或者组织中的多个角色。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成立软件工程过程组,同时软件质量保证部门要独立于研发及测试部门。可以合并的文档就合并,可以消除的文档就消除,从而减少生成文档的负担,保持文档的简单性。适当合并评审实践,把评审实践非正式化,充分利用其他会议或者碰头机会解决评审需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将CMM与个体软件过程PSP和小组软件过程TSP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帮助提高软件企业的开发管理能力。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