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发展

工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发展

工业发展范文第1篇

纺织工业是四川的传统工业,现已形成化纤业、棉纺织印染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针织业、丝绸业、缝纫制造业、纺织机械制造业等门类,建成了成都、遂宁、绵阳、内江、南充、达川等6个纺织工业基地。

四川省的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话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四川纺织工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由原来的44.5万锭增长到109万锭(不含重庆),基本形成了棉、毛、丝、麻、化纤、印染、针织、服装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综合竞争力有所提高,国际贸易逐步扩大。这期间纺织工业产值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15%,上缴利税占省财政收入的10%,并且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从总体上看,四川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全国基本同步,但在发展的水平、质量、效益等方面与东部有较大差距。

四川纺织经济总量占全国的份额在逐年减少,20年前排前10位,1996年排第12位。2004年总产值占全国纺织的1%,排第13位,占全省总产值4.87%。

在西部12省(市、区)中,四川纺织经济总量居西部第1位,占西部纺织经济总量的23.4%。化纤、印染布产量居西部首位,纱和坯布产量居西部第2位。出口创汇居西部第1位。

二、四川纺织工业存在问题分析

产品缺乏竞争力。四川纺织工业以棉纺织初加工为主,技术含量较低,深加工和加工增值较高的产品比重较小,技术、信息、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比较薄弱。东部发达省份的纺织工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与西部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四川省内多数纺织企业主要以加工出口型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贴牌、定牌生产,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

国有经济比例过高,民营经济发展较慢。2000年,全国纺织工业资本结构中,国有经济比例为26.88%,其中东部16.94%,西部60.92%,四川省接近50%。国有经济,较难适应现代纺织工业生产的小批量、多品种、高品位、快交货和售后服务等新特点。

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主要包括:能在生产第一线指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精通国际贸易惯例、商务谈判的人才,能运用WTO规则的综合型人才;拓展市场的营销人才;好的设计人才;熟练工人。

掌握信息落后。我们常说四川纺织的设计创新能力弱,没有独到的产品,这与信息掌握不全有很大联系。纺织信息网络的发展显然有利于缩小四川纺织业与外界的差别。现在省内许多纺织企业还未参与电子商务,想参与又对电子商务不太了解,只好进行观望,这样势必会坐失良机,在未来的市场竟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宏观环境不利。没有制定四川省纺织工业发展战略和修订现行产业政策,建立产业运行监测分析信息制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为了发展技术密集、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行业,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三、四川纺织工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加快了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步伐。四川纺织企业应集中现有优良资产、优势资本和优良技术装备,开发市场适销的特色产品,增加高附加值,提高产品毛利率,改善资产结构,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积极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大力开发国内潜在市场,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积极推进企业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和网络信息技术,在重点优势企业中建立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真正做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升级。

2.发挥民营企业市场开拓能力

由于民营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更快,控制成本能力更强,激励机制更完善,因此出口增速更快,对出口增长的贡献更大。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一是鼓励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形成企业产权多元化;二是制订国有企业退出规划,促进劣势企业退出市场;三是巩固成果,要求有毛纺企业的地方要进一步做好规划;四是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以及四川省的《实施意见》,继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纺织国有经济在全行业中所占的比重,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行产权改革,使民营经济成为我省纺织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3.培养纺织业高素质人才

引进与培育人才。四川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进与培育纺织服装人才,并配置到适合其发展的岗位中去,作到真正的人尽其才。对于人才的培育,应着力打造具备服装品牌创建、推广与国际营销能力的人才,为四川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人才激励。目前许多企业的领导将人才的流失仅仅归因于物质因素,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四川的纺织服装企业应在完善物质激励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首先,要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使得人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获得满足感;其次,对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要予以表彰;再者,对于能力突出者,要提供更多的职务晋升的机会;最后,要提供更多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4.发展电子商务

90年代初期,电子商务就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方式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兴起。而当今纺织服装工业也越来越向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发展,生产、管理、销售无不需要快节奏处理。目前,四川纺织服装企业在运用纺织电子商务上,都还停留在网上广告、查询、电子邮件往来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在销售与生产之间建立快速反应系统,难以做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为了使四川省纺织企业在未来的商战中处于有利地位,须制定相应的对策。要转变观念,积极引进和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建立企业管理网络系统,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网页,利用网络了解纺织市场供求信息,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把握生产与经营的先机。

5.政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宏观环境,针对目前纺织服装企业大量发展、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等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现象,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做好以下方面:构建公平竞争环境,严格监督制度,鼓励企业创新,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工业发展范文第2篇

一、安庆轻纺工业发展现状

1、经济运行情况

2009年安庆市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8.6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3%;实现工业增加值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工业品产销率2009全年累计98.2%,比上年增长0.9%。

2、重点行业情况(2009年工业前十名行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87.4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累计产大米138.6万吨,同比增长4.3%;饲料11.4万吨,同比增长4.7%;饮料酒1.3亿升,同比增长313.4%;饼干1.9万吨,同比增长7.7%。

纺织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83.2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累计产纱15.5万吨,同比增长23.4%;布14264万米,同比增长1.6%;棉被564万条,同比增长20.7%。

塑料制品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62.8亿元,同比增长47.4%。生产塑料制品12.9万吨,同比增长50.3%。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36.4亿元,同比增长73.6%。其中生产服装2143.2万件,同比增长36.2%;生产天然皮革制手提包、背包452.5万个,同比增长40.5%。

从总体看,安庆轻纺工业发展是可喜的,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一直位于安庆市工业前十名。当前,国内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移,都为安庆轻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机遇和挑战并存,发达国家依靠资金、技术和标准等优势,掌控着世界轻纺高端市场,国内居民消费连年呈现下降趋势,制约着安庆轻纺工业的发展空间。

二、安庆轻纺工业存在问题

1、产业集群程度不高,综合经济实力不强

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看,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有三种:一是由区位优势指向而形成的产业集群,二是由产业纵向关联而形成的产业集群,三是由产业横向关联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对于安庆市来说,目前轻纺产业的集群只是第三种情况的简单形态,还没有形成新型产业集群形态,也就是说,轻纺产业集群的程度较低,仅仅是一种横向集群、简单集群,相互间缺少联系,甚至出现恶性竞争。

从产业集群的类型看,产业集群包括两种类型: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低成本产业集群。目前的安庆轻纺产业集群没有使安庆表现出很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原因在于产业集群的质量问题。安庆轻纺产业集群是低成本的产业集群,质量较低,竞争的基础在于低成本,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向工业园区集群,生产的产品相似性高,可替代性强,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事件时有发生。

2、企业规模偏小,龙头带动力不强

安庆轻纺工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运行质量不高,距离“千亿元”、“百亿元”规模还有一定距离。如目前安庆最大的纺织企业年销售收入还不到50亿元,而且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更多的是以低成本方式运作,产品研发投入比重低。纺织产业中的大、中、小型企业数量和产值没有形成合理的比例,主要是没有形成产业龙头企业。像华茂、天柱啤酒、胡玉美等这样的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虽然实力已提升很多,规模较以前亦扩大很多,但是与竞争对手和整体经济环境相比,发展还不是很明显,企业自身的实力有限,存在企业“孤军作战”现象。

3、技术装备落后,产业链条过短

安庆轻纺产品档次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以纺织服装业为例,据调查,全市能纺60支以上纱支的棉纺企业较少,大多数为21支至42支之间;全市服装企业仅有几家有独创品牌,其他全部是代工生产。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除少数棉纺企业如华茂、互益等有“无卷、无结头、无梭”和“精梳”等先进设备外,大多属于落后甚至淘汰设备。

全市轻纺工业多数行业的产业链条过短,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上下游和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大多数企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节点,产品单一,结构重复,系列化产品不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安庆市纺织行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现有企业以棉纺为主,缺少织布、印染整理产业,服装产业未形成规模,基本处于出口加工为外贸“打工”的状态,全市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发展后劲不足。

4、营销网络缺乏,品牌建设落后

安庆轻纺企业管理创新意识不足,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小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相当部分企业采用家族主导型的治理结构,社会化生产程度不高,相当比例的企业只求稳健经营,不求创新创业,现代经营理念不强,重生产轻经营,忽视营销网络的开拓与自创品牌的培育。例如部分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其研发实力和制造能力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上游水平,但由于缺乏自己的品牌和营销网络,只能长期“贴牌”生产,面对品牌和研发创造的巨大利润空间望洋兴叹。

5、配套服务滞后,投资环境欠佳

近年来,安庆市各级政府机构服务经济主体的意识有所增强,但全社会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还不够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全市轻纺工业专业技术人才少,科技创新体系、产业政策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软环境建设仍较薄弱。

近年来,安庆市生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量仍然偏低,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产业整体发展能力不强。从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进程和水平看,全市综合性网点较多,专业性网点较少;农贸市场较多,生产资料及工业品市场较少;综合性市场较多,功能完善的大型专业性市场较少。从现代物流业发展进程和水平看,多以运输、配送、货运为主,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从金融对轻纺产业资金支持程度来看,轻纺企业银行贷款较少,通过资本市场或者信托方式募集生产资金更是鲜见,轻纺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全市轻工业资金投入中大部分为企业自有资金。此外,轻纺工业用地供应紧张,企业招工难,全市用工缺口4.5万,其中纺织服装企业熟练工缺口在2.5万人左右,几乎所有服装生产企业都缺少熟练缝纫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已受到影响。

三、安庆轻纺工业发展对策

安庆轻纺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建设全国重要的轻纺产业基地。加强对轻工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推进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引导纺织服装、羽绒家纺、装饰材料、包装印刷、塑料制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轻工业集群化发展。力争将华泰纸业尽快培育成为百亿企业。依托石化腈纶和望江、宿松等县棉花资源优势,承接发展中高档纺织品、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做大做强桐城羽绒制品和岳西工艺被产业,推动形成以终端消费品为主,融棉纺、化纺、印染、面料、服装于一体的产业链。支持华茂集团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建设纺织服装工业城,推动棉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创新,早日形成百亿产值规模,尽快建成中国棉纺织精品生产基地。

1、发展产业集群,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安庆市委、市政府《关于的实施方案》指出,安庆轻纺工业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强化管理,高水平建设以园区为依托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努力实现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承接转移的产业集群要从安庆实际出发,通过高新技术嫁接传统轻纺产业,实现轻纺传统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按照“主导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链招商,紧紧围绕轻纺产业优势,重点引进、培育和壮大与之关联配套的东部产业项目,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加入到园区主导产业集群中来,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把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如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省级)加快建设枞阳县纺织服装工业园,望江经济开发区着力建设纺织服装业工业园、农产品深加工业园,已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为特色的产业集群,这些纺织服装工业集聚区的功能和承载能力不断得以拓展和扩大,并一举成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宿松县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竹木加工、机械电子、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纺织产业需要突出重点,从新型纤维、新型面料等方向入手,达到纺织产业升级的目的,形成原料(棉花、蚕丝、化学纤维)―布料织造―整理、印染―品牌服装加工的产业链,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2、培育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个产业必须有龙头企业支撑,才能聚合市场力量,华茂集团作为安庆轻纺工业的龙头老大,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作用,带动望江县、宿松县、枞阳县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轻纺大企业大集团,如香港互益集团宿松互益纺织品有限公司、望江申洲针织、越隆粘胶、亮亮纺织、京华纺织等。要鼓励市内大型轻纺企业在产业内部兼并重组,逐步在其主导产业内形成大的经济力量,如鼓励桐城羽绒制品、岳西工艺被、宿松互益纺织、“望江纺织”等龙头企业创办为华茂配套的专业集中区,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配套企业。帮助协作配套企业做好与华茂相衔接的质量、标淮、管理等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配件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内配套率,发挥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使之形成又一“千亿”规模集团。

3、开展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高端轻工产品的利润更高,但是其生产技术也更为复杂,往往综合采用了多个领域的尖端核心技术成果,通常为发达国家企业所掌握。为了逐步向这些产品市场升级,安庆轻纺集群需要构建包括国内外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和大专院校等在内的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整合国内外各种资源,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和集群的知识基础。同时,还应该在区域内部鼓励先进纺织服装、塑料制品、手工艺品、啤酒、日用化工、医药等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鼓励中小企业创新与创业,在集群内部形成向创新要市场,向科技要利润的良性竞争。

安庆轻纺工业承接产业转移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产品,继续高强度、高起点推进技术创新,加大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技术、质量、环保、安全、能耗等准入标准,运用准入标准指导企业技术进步,抑制低水平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为动力,加快建立多元化的自主创新投入体系,优先承接具有核心技术专利和知名自主品牌产业转移项目。力争3年内新建1―2家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加快产业升级,整合桐城县、怀宁县、望江县、宿松县、枞阳县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培育3―5家产值达百亿的产业集团,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4、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营销能力

安庆已形成的品牌有华茂、“乘风”牌纱线、“银波”牌坯布、“天柱”牌啤酒、“稼仙”米业、“奇强”牌洗衣粉、“胡玉美”、“一枝梅”、“鸿润”等,企业要用优良的产品质量巩固名牌地位,用强有力的营销方式扩大名牌影响。对现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要保持并继续提升产品知名度和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产品宣传和市场营销,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五金工具、轻纺产品、啤酒(白酒)、家具等全国性行业博览会(展销会)以及国际徽商大会、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等大型活动的作用,促进品牌产品展示交流,引导企业把握产品发展趋势,加强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竞争力。企业通过外设窗口、开展电子商务等形式加强与终端客户的联系沟通,加快“两个市场”营销网络建立。

5、发挥政府职能,打造承接转移平台

工业发展范文第3篇

民族工业的定义

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资本所办的企业。现在我国已是完全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已经加入了WTO,"民族工业"这一概念存在的历史条件已完全不同。联合利华对外事务董事曾锡文说,不能过于狭隘的理解"民族工业",在WTO背景下,"民族工业"不再是一个封闭概念,中国企业要以一个更广泛的视野和国际化规则来描摹它。"民族工业"的概念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我们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quot;民族工业"的内涵和外延重新定位。

世界经济一体化或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总趋势,在这一趋势的驱动下,各国的企业和产品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遇。许多产品都已成为全球性产品,许多支柱产业也成为国际性支柱产业,而不是某一国的产品或产业。

民族工业的内涵不仅包括由本地人出资发展的工业,而且包括整个炎黄子孙,如港澳台、海外华人等出资兴办的工业,它不再是单单以本国人的资本创办的盲目排外的企业,它是整个民族的整体工业能力和整体工业水平。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生产能力及国际综合竞争能力的工业,都应该属?quot;民族工业"的范畴。

民族工业的外延不仅包括在本国国内由本国居民经营(国有、集体、私营或个体)的工业,而且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工业。但外商独资,如果基本技术、品牌完全是外国公司的,资金的调用、调控都控制在外商手中,那么该工业不是"民族工业"。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并不一定要中方控股才能使其成为"民族工业",只要国家对企业拥有调控权,该企业就能称为"民族工业"。而国家的调控并不完全通过控股来实现,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价格、税收等宏观手段来管理这些项目;另一方面,中方可以通过谈判,经过协调,在原材料供应与采购权、产品定价权、产品销售权、人事安排权、重大问题决策权等方面,用非控股方式来取得对合营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民族工业的提法有助于鼓舞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和自信心,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企业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总而言之,"民族工业"是指吸收各国有利条件在本地进行生产,或单纯本地成份,或综合本地、外来成份,有利于提高整体工业能力、整体工业水平及综合国际竞争能力的工业。

对进入WTO的理解

当今世界,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支撑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世贸组织被认为"经济联合国",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加入WTO是保证国民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国家发展战略。根据对世贸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发展历史分析,许多国家都因积极参与这一多边贸易体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希腊,瑞典,芬兰,丹麦,意大利,德国于1950-1951年,日本于1955年,西班牙于1963年,韩国,阿根廷与1967年,新加坡于1973年,泰国于1982年,墨西哥于1986年加入关贸总协定后,各国的经济普遍的到了较快增长。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是仅23个缔约方,截止1999年5月31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有135个成员,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02个占成员国的75%。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占到了世界贸易总额的90%,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贸易额占我过对外贸易额的90%,我国的贸易地位列世界第10位,这样的贸易大国,却被世贸组织拒之门外。中国不仅不能享受世贸游戏规则的益处,而且经常遭到无端的报、制裁。美国每年一度的对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资格审查,严重影响了中美贸易的正常运行,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另外,近年来在我过外贸中,一些国家动辄以中国商品有倾销行为而立案调查,而我们又投诉无门,为此蒙受了沉重的损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证明了,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没有中国的加入,世贸组织的世界性是不完整的。同时,中国石油"入世",才能更好的与世界经济接轨,才能摆脱我国在外贸中的不利局面。前任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讲,中国已经是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的重要一员,中国越来越需要世贸组织体系的机遇和选择,以满足其增长和发展的巨大潜力,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不能没有有保证的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加入这个组织,不能期望立竿见影的得到看得见的眼前利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参与其活动,结合本国的经贸发展,积极作出战略调整,获得更大的长远利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双向过程,在我们对外国产品和企业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为中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品带来进入世界市场的商业机会。毋庸置疑,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

毋庸置疑,加入WTO将会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首先,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出口的商品将享受到缔约国的非歧视待遇,获得自由贸易的好处,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这样,我们只要一入关,将面临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利于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扩大出口和改变自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贸出口一直所处的低靡状态,走出国内过剩经济状态,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内,扩大出口导致生产的扩大,将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对解决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可以享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对我国具有发展潜力的工业,如汽车、电子、化工、计算机、生物制品等行业的保护,就可以使其成熟后走向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另外,入关后有利于我们吸引更多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进口急需的设备和原材料,加快企业技改。入关后,大幅度削减关税,将有利于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对打击走私,增强社会道德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

1吸纳了大量国外资本,弥补了国有企业资本金的不足。

2引进了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3促进了产业与产品结构的重整和优化,使供给较快地适应消费者的选择性需求。

4在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训练了我国产业大军。

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大量优质价廉的进口品种冲斥我国市场,无疑会对我国民族工业是个很大的挑战。入关后,按照国际惯列,沿海等地按规定必须外销的三资企业有可能扩大向内地销售,国有企业将面临更严竣的考验,中国企业面对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而面临生存危机:在失去关税和非关税保护的条件下,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环境恶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中国的新兴产业发展可能受到挫折;中国企业将面临经营人才和技术人才流失,中国企业成为外资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民族企业的就业会受到冲击,下岗压力会更严重等。我们现在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资金及信息等方面,总体上处于劣势。如果重视不够,或政策失当,处置不力,这些不确定因素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迎接挑战

上:国家政策保护篇

保护的必要性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民族工业还很脆弱。面对国外的极富战斗力的企业和优良的产品,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保护措施,那么中国的民族工业就会被扼杀在摇篮,国内的广阔的市场将大部分被外国的企业所占领,我们的工业化梦想也就无法实现。

保护的具体措施

保护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关税方面的控制;二是对某个具体的产业有关数量、许可等方面的控制制定相关的制度。关税下调以后,国外的产品走进中国,那么势必对我国的工业,尤其是生产机电类产品等较国际水平相对落后的工业部门形成很大的冲击。适当的提高关税,给予这些站在WTO浪尖上的企业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上升空间,使其有足够的时间适应WTO带来的挑战,发展自身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同时,考虑到某些行业的特殊性,实行必要的制度,有利于相关行业的发展,并且逐步纳入国际轨道。与此同时,世贸组织原则所允许使用的手段,特别是给?quot;世内"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措施,中国都要充分利用。

对保护的界定

首先,保护是在WTO所允许的范围内的保护。WTO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进入WTO就意味着中国着将接受贸易自由化原则,放弃已往的保护贸易政策。在这一前提下,保护就不再像从前那样,而只能在世贸组织条款规定中允许的范围内。事实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接受世贸组织条款的同时,采取各种各样的保护政策来扶持本国的工业。因此,完全没有保护的绝对贸易自由化是不存在的。

其次,保护的范围有了变化。进入WTO以后,保护显然不能带有民族情绪的"怜香惜玉",保护要有选择性,这是世贸组织本身决定的。因为市场经济和贸易自由化不可能让你把所有的行业都保护起来,所以对于保护的范围要有很清醒的认识和很敏锐的判断力。保护就要保护那些目前有一定实力同时又有很大上升空间的行业,例如机电类。虽然相对于国际一流标准,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有差距,但是在很多方面,我们还是处于很有利的地位的。同时在技术方面,我国有不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未来几年或十几年内将很有希望成为极富竞争力的行业。但是如果现在没有适当的保护,从一开始就面对来自国际的巨大冲击,举步维艰,更严重的被挤跨,无疑将是我们的巨大损失。同时,一些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无疑是我国的拳头行业就不需要保护了。比如我国的服装、食品和玩具行业。这些行业已经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王牌,进入WTO就等于放开了手脚,需要保护的似乎是其他国家了。另外,对于一些目前可能还没有什么竞争力,但是有相当潜力的行业,也要有一定的关注和投入。

最后,保护具有了时效性。过去的保护并无具体的时间限制,但是"入世"以后的保护多数都有时间限制。一些保护是暂时的,一些保护是过渡性的,一些保护是有阶段性的。例如,如果中国利用保护幼稚产业条款对某个行业进行保护,按规定一般是3-4年的时间。如果中国援引保护国际收支条款采取保护措施,时间也不会太长;一旦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为此而采取的保护措施就必须停止。

对保护的正确理解

国家对某个行业的保护,事实上是为了更加有利于该行业的发展,而不是把它包起来,不让风吹不让雨打。俗话说:救急不救穷。我们所说的保护,是具有很明确的目的性的保护,是为其发展提供的暂时的、局部的有利条件。对于有的行业的有些企业,内部运营机制腐朽、产品质量低劣、资源分配不合理。这样的企业,即使保护起来也是没有用的,总有一天"保护罩"会被拿掉,问题暴露出来,毫无竞争力,很快就会被淘汰。所以,作为企业来讲,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利用我们现有的国家和世贸组织的优惠政策,如何提高自身的实力,看清形势,认识问题,居安思危,放眼未来,而不是去争取一时的安乐,没有了以后的大好前景。

下:企业内部运营机制篇

(一)打好"民族牌"。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十分浓烈,对民族工业的产品有一种出自本能的亲近感。这就是内生于国人心灵深处的民族情结,也正是民族工业可以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前几年,长虹电器"以产业报国,以民族昌盛为己任"的广告宣传,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创维电视"创维情,中国心"的广告导语很快被人们所识记。这些贴近国人的民族情感且具时代特征的宣传,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二)实施"品牌战略"。良好的品牌总是过硬的质量和完善的服务的同义语。创立品牌,首先必须狠抓产品的质量和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其次要善于利用多种媒体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和宣传。事实证明,具有民族性、人民性、人情味的广告宣传能够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再次要对拟创立的品牌及时予以注册,对其使用的新科技实施知识产权保护。

(三)实施企业创新工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产品的竞争力,也将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为此,民族工业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

1.建立精良的科研和开发机构。企业应独立建立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组建科研和开发机构。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

2.加大科研和开发投入,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

3.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这是创新体系的核心。只有好的机制,才能吸引天下良才,并做到才尽其用。

4.重点引进外国先进的关键技术,并把引进与配套,引进与学习、改造、创新结合起来。好的机制的标志是:科技与经济的直接结合,科研成果的产出率高而且快,科研和开发人员的劳动成果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充分的肯定。5.对外国的同类产品,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发符合我国消费特点的品牌,并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这是企业创新工程的目的所在。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则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企业的制度创新,就是要根据企业的生存环境的变化,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机制和新体制。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高效的企业制度,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和资本营运制度、公司的治理结构、企业的分配制度等等。企业的文化创新包括企业的形象战略、品牌战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理念、领导艺术、员工的素质与追求等等。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形象好、品牌精、领导有力、凝聚力强的文化。

(四)主动出击,积极防御。立足国内市场保护自己的市场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必须要主动进入国际市场,这是一种积极的保护自己的战略。民族工业应该有这份自信,一旦自己的产品成为国际名牌,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就不是问题了。

工业发展范文第4篇

加强人才培育。引导企业家走出去,开阔眼界,提高素质,大力培育诚信务实、敢为人先、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新型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我县雄厚的职业教育基础优势,整合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转变职业教育方向。着力培育一支有知识、熟技能、符合县域主导产业需求的优秀技工队伍。同时选拔优秀党政领导干部到沿海地区机关和企业挂职锻炼,各级党校脱产培训,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发展工业、管理市场、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吸纳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型人才进入领导干部队伍,执掌县域工业发展主舵。二是强化自主创新。发挥各级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大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工作力度,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培育,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力争在矿产品加工、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上有新的突破,促进技术创新从依赖型向自主型转变。三是树立品牌意识。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品牌企业、产品和质量经营理念,进一步扩大我县名茶和优质鱼品牌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提升品牌张力,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品牌,支持品牌和爱护品牌的良好氛围。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品牌声誉,不断优化品牌,发展公平、公正的市场空间。要建立和完善品牌经济发展规划和品牌奖励制度,对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全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品牌产品的工业企业、获省质量管理奖的工业企业、获中国免检产品的工业企业,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分别给予奖励。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推动企业争创名牌。

近年来。致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县工业,特别是五大支柱工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增长质量稳步提高。截止年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58家,其中,中央、省、市属企业3家,县属规模企业55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8.2亿元,同比增长11.9%县属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92%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县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业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较低、工业发展不平衡、企业规模偏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缺乏、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开放发展意识不强等方面。如何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步伐,实现工业有新的突破,笔者认为要以新型工业化发展理念为指导,紧紧抓住以下三个着力点:

一、扶植优势企业。把资源深度开发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攻方向,做大支柱产业,发展新型产业。突出发展矿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黄金、铅锌、硫铁、磷、锑等矿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抓好辰州矿业高纯金、含金尾矿综合回收和金石公司高纯度电解锌等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努力提高矿产加工业的综合效益。力争五年内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5家。突出发展电力及电化学工业。加强对电解锌和超细锌粉生产的技术改造,发展循环产品,把金属镉回收和氧化锌回收项目做大做强,开发新的科技工业项目和产品。对电厂、电厂实施扩机增容,对电厂老机组进行扩能改造。抓好鸟儿巢电站建设和怡溪等流域水电站梯级开发,使水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突出发展林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和医药及医药化工业。着重抓好五强溪特种造纸厂机制纸生产项目,扩大县木材加工厂高强纤维板年生产能力,积极发展楠竹深加工项目。整合茶叶加工业,扩大茶叶生产基地和加工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粮油、肉类、鱼类、果蔬等加工业,增强七优米业和薯类深加工能力。继续推动中药材产品的初级加工和部分深加工,扩大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提高以草药王药公司为代表的医药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突出发展新型产业,重点支持铁酸锌纳米晶体材料、金属纤维、金属镉、铝银浆等项目的建设,争取“十二五”期间培育出2至3家年产值过亿元的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生产企业。二是大力培育产业集群。突出矿产、电力及电化学、食品、竹木、医药及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以板块运作推进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实现产业发展由“天女散花”向工业园区和板块经济的转变,从抓单个企业、单个项目向抓产业链、产业群的转变,培育成以矿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矿产品、电力及电化学、食品等3个年产值过5亿元产业“航母”稳定发展竹木、医药及医药化工等2个年产值过亿元的产业集群,致力打造矿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生产基地。尽快形成“纵向延伸成链,横向积聚成群”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大力扶植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扶植优势规模企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促使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五年期间县属规模企业达到80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8家,年产值过5亿元的2家,全面形成龙头企业率先领跑,中小企业竞相发力的局面。

二、拓宽投资渠道。要重点抓好沅陵县生态工业园和工商综合产业园及5大工业重镇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园区规划,实现连片统征土地,建立园区土地储备库,科学调度工业项目用地。优化园区布局,提高园区土地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加大公共事业投入,不断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热、电信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园区对项目的吸纳和承载力。准确定位园区发展方向,把园区规模做大做强。加速园区内部现代企业化管理进程,逐步由政府主管推向高度市场化运作转变,稳步推进园区上市,通过市场手段解决园区资源需求和配套等问题,实现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园区管委会,理顺管理体制,坚持统筹协调园区的发展,适时对园区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园区建设中,始终突出“生态园区”主题,将现代工业与优美的自然环境有机统一,使之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及产业转移的前沿窗口和平台。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县始终坚持走投入兴工的路子,积极推动各类资金投向工业。突出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能带来雄厚的资金,更重要的能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推动强势企业和优势产业的形成,采取“龙舟搭台,经贸唱戏”招商形式,扩大节会影响,放大龙舟品牌效应。积极组织或参加各种招商活动,以敏锐的眼光和完善的网络捕捉投资信息,以灵活的方式和执著的追求争取项目落户。大力激活民间资金,推动企业扩张升级。县有着丰富的民间资金,目前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1亿元,成功撬动民资既能有效破工业发展的投入瓶颈,全面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又能激发全民创业热情,进一步挖掘民资潜力。大力撬动银行资金,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县级金融安全区。积极加强银行与地方、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联络协调,搭建长效对接平台,制定激励措施,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工业发展,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双活双赢局面的形成。

工业发展范文第5篇

略,加速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全力推进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项设立

工业崛起奖励,共设立五类奖项:年度贡献奖、园区发展专项奖、“优强企业”专项奖、三年翻番奖、“十百千亿工程”专项奖。

(一)年度贡献奖

1.评选对象:分别以省工业集团公司(行业办、中央在赣工业企业)、设区市市直工业、县(市、区)工业为评选单位。考评范围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评选条件(入选单位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二是企业职工收入有所增长,所属企业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收入不得低于上年水平;

三是企业发展后劲增强,所属企业重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四是企业安全生产有保证,所属企业当年不得发生一起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五是参加了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社会保险,当年不发生新的拖欠;

六是财税贡献增加额大。省工业集团公司(行业办、中央在赣工业企业)当年上交税金总额须比上年增长10%且增加4000万元以上;设区市市直工业企业当年上交税金总额须比上年增长10%且增加2000万元以上;县(市、区)工业企业当年上交税金总额须比上年增长10%且增加1600万元以上;若当年消费税占上交税金总额60%以上时,当年上交税金总额须比上年增长8%。

3.奖励标准:

省工业集团公司(行业办、中央在赣工业企业)以上交税金比上年增长10%且增加4000万元的最高值为基数,每超额增加100万元,奖励2万元,其中消费税每增加100万元,奖励1万元;设区市市直工业企业以上交税金比上年增长10%且增加2000万元的最高值为基数,每超额增加100万元,奖励2万元,其中消费税每增加100万元,奖励1万元;县(市、区)工业企业以上交税金比上年增长10%且增加1600万元的最高值为基数,每超额增加100万元,奖励2万元,其中消费税每增加100万元,奖励1万元;若当年消费税占上交税金总额60%以上时,上交税金增幅按8%计算;奖金额低于5万元的不予奖励。

4.奖金来源:

省工业集团公司(行业办、中央在赣工业企业)的奖金由省财政拨付;设区市、县(市、区)的奖金50%由省财政直接拨付,50%由同级财政拨付。

5.奖金分配:

奖金总额的55%用于奖励有贡献的纳税企业法人代表;45%用于奖励纳税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其他有功人员。奖金的具体分配由各获奖单位自行确定。

实行年薪制的企业只予表彰,不发奖金。

(二)园区发展专项奖

1.评选范围:全省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

2.评选条件(入选单位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公共服务基本完善;

二是有一定产业特色,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三是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积极推行环保各项制度和措施,注重环境保护,注重资源综合利用,注重发展循环经济;

四是园区布局合理,有较为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园区内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3.奖励原则:

(1)设立“工业园区单项第一名”奖项

对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主营业务收入、上交税金、出口创汇、安置就业、工业增加值六个指标,按照当年总值和每平方公里值各占50%进行排序,分别评出六个指标单项第一名,授予“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第一名”、“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第一名”、“工业园区上交税金第一名”、“工业园区出口创汇第一名”、“工业园区安置就业第一名”、“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第一名”称号。

(2)设立“工业园区六大指标综合先进单位”奖项

在上述六个指标分别排序的基础上,再按照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主营业务收入、上交税金各占20%,出口创汇、安置就业各占15%,工业增加值占10%进行综合排序,评出前15名,其中设在设区市的工业园区取前3名,设在县(市、区)的工业园区取前12名,授予“工业园区六大指标综合先进单位”称号。

(三)“优强企业”专项奖

1.评选对象:全省所有工业生产企业。

2.评选条件(入选单位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当年实现盈利;

二是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三是企业职工收入有所增长,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收入不得低于上年水平;

四是企业发展后劲增强,重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五是企业安全生产有保证,当年不得发生死亡事故;

六是参加了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社会保险,当年不发生新的拖欠;

七是当年被省政府评选为优秀企业家所在的企业优先评选。

3.奖励原则:

按主营业务收入和上交税金各占50%综合排序,位于前列的企业授予“江西工业优强企业”称号,予以通报表彰奖励。

(四)三年翻番奖

1.评选对象:省工业集团公司(行业办、中央在赣工业企业);设区市;县(市、区)。

2.评选条件:

以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为评选指标,以*年为指标计算基期,以*年为指标计算末期,指标增长超过100%的即可入选。

3.奖励原则:

对三年翻番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奖励,对于3项指标全面翻番的将授予“工业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单位”称号,单项指标翻番的将授予“工业三年翻番单项先进单位”称号。

(五)“十百千亿工程”专项奖

1.评选对象:列入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的企业、集团公司、工业园区、优势产业行业主管部门。

2.奖励原则:

(1)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旅游、商贸物流企业,由省政府授予“江西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突出贡献奖”,予以通报表彰,并一次性奖励20万元。

(2)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旅游、商贸物流企业或工业企业、集团公司、工业园区,由省政府授予“江西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突出贡献奖”,予以通报表彰,并一次性奖励30万元。

(3)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的工业企业、集团公司或工业园区,由省政府授予“江西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突出贡献奖”,予以通报表彰,并一次性奖励40万元。

(4)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的工业企业、集团公司、工业园区或优势产业,由省政府授予“江西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突出贡献奖”(其中优势产业获奖对象为该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予以通报表彰,并一次性奖励50万元。

3.奖金来源:

由获奖单位自行解决。

4.奖金分配:

企业、集团公司、工业园区奖金总额的55%用于奖励企业法人代表、集团公司党政主要领导或工业园区管委会党政主要领导;45%用于奖励其他班子成员和有功人员。优势产业奖金的具体分配由该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确定。

二、评奖程序

1.年度贡献奖、园区发展专项奖、“优强企业”专项奖、三年翻番奖评奖程序:

(1)由省工业集团公司(行业办、中央在赣工业企业)、设区市人民政府、县(市、区)人民政府将符合本办法评选条件的参评单位和奖项,在次年3月底以前向省经贸委申报。

(2)由省经贸委牵头,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统计局、省审计厅、省安监局、省环保局、省劳动保障厅、省合作办、省中小企业局、南昌海关等部门对申报单位和奖项组织评审。

(3)经评审符合受奖条件的单位,报省政府批准后,按照本办法兑现奖励。

2.“十百千亿工程”专项奖评奖程序:

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年度考核结果提出评奖意见,经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领导小组审定,报省政府批准后,按照本办法兑现奖励。

三、其它事项

1.各奖项的申报和考评必须实事求是。如发现弄虚作假,将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并通报全省。

2.本办法自2008年度开始实施,原《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加速工业崛起奖励办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