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结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艺性审查;生产;经济性

0.引言

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工艺工作涉及面较广泛,工作环节也很多,其中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是重要的一环,它对产品图纸设计在制造时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易操作性和维修和保养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同时生产工艺性的审查工作还对工艺工作的后续环节(如制定产品制作工艺方案、划分产品制作工艺路线等)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1.产品生产工艺性审查

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工艺人员通过对产品图纸设计结构的工艺性分析及审查,提出产品在制造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其总体审查原则为: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生产工艺性审查,同时对于外来产品图样,由于无法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生产工艺性审查,但由于地区之间存在设备、技术及工艺水平等的差异,所以必须在试生产前结合企业及国内实际情况进行工艺性审查。

2.产品生产工艺性审查的主要内容

产品生产工艺性审查分别在在产品初步设计阶段、产品技术设计阶段和产品工作图设计阶段进行审查,每个阶段审查的内容和重点有所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从制造观点分析产品结构方案的合理性。②分析结构的继承性。③分析结构的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④分析产品各组成部分的装配以及拆成平行装配零部件可行性、经济性。⑤分析主要材料选用是否合理。⑥分析主要参数的可检查性和主要装配精度的合理性。⑦分析主要件、高精度复杂零件、特殊零件加工的可能性。⑧审查零件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特种加工及装配等的工艺性。一般在产品初级设计阶段对整体设计方案、产品结构和重点材料、工序等进行审查,随着设计的深入,逐步细化至各个零件及工序,完成整个审查。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就产品工作图设计阶段生产工艺性审查部分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1)产品及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及形位公差等制作精度是否合理。要考虑各项制造精度要求应与产品结构及使用功能的一致性,否则会增加零部件的制造难度和成本,如某零件中6-∮26孔位置度设计要求为∮0.2mm,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此部位孔只是起紧固作用的螺栓孔,无定位作用,故提出修改意见将此部位孔位置度要求放宽至∮1mm,加工设备也由镗床调整为摇臂钻床,降低了制造成本。

(2)材料选用方面,在审查过程中经常遇到因材料选用不合理导致产品结构经济性比较差的情况,使制造成本增加,生产周期延长等。如:某产品设计时有一零件材质为Q235B,厚度20mm,内径∮1800mm,长度4800mm的圆筒,设计人员设计时考虑到4500mm宽板幅材料无法制作,故将此圆筒设计为由3段长度1600mm的圆筒进行焊接制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实际现有此种材料可以采购宽幅为2500mm材料,而且现有滚制设备也可以满足2400mm幅宽材料的滚制工序,故建议对此设计进行修改,设计修改后,不但大幅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同时减少了焊接量和焊缝接头数量,降低了零件制造成本的同时,还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证。由于现在大部分钢厂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定尺寸轧制钢板,虽然价格比常规尺寸的价格稍高,但是对于大批量产品制作的时候,根据产品的需要进行钢板定轧,或者根据钢板的尺寸要求设计进行修改,都可以大幅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这是审查时必须要考虑的事项。

(3)产品及零部件结构制作时各工序环节的工艺性,如铸造零件结构的壁厚应合适、均匀,不得有突然变化,加强筋的厚度和分布要合理,以避免冷却时铸件变形或产生裂纹;拔模斜度要合理,便于起模等;冲压零件结构应力求简单对称,外形和内孔应尽量避免尖角,圆角半径大小应利于成形等;需要进行热处理的零件热处理零件应尽量避免尖角、锐边、盲孔,截面要尽量均匀、对称,零件材料应与所要求的物理、力学性能相适应等;这些是非常细致且对专业经验要求较丰富的工作,如果这个环节做不好,很容易在实际制作时出现质量、效率低下的问题,影响到整个产品制作的周期和成本。

(4)产品及零部件加工制作所需的设备能力、技术及工艺水平是否满足需要。如某外来产品图样中需要材质为JFE780S(相当于国内标准Q690D),厚度为50mm,外径∮800mm,长度为1200mm圆筒,此零件在国外制作时,采用冷卷制工艺,在进行工艺性审查时发现,受当时我厂及周边设备能力限制,冷卷制工艺无法完成,若在国内可以制作的工厂进行外协,则运输成本太高,如果在国外采购,除成本较高外,手续也比较繁琐,经过论证,我司向客户提出图纸设计修改,将此零件冷卷制要求修改为热卷制完成后进行热处理恢复其性能的工艺,通过试制样件,得到客户的认可并对图纸进行了修改,使我厂顺利完成了此产品的制造。

3.新型设备及能力、材料、技术、工艺的应用在产品结构经济性审查的作用

在进行产品生产工艺性审查的时候,掌握或了解新型设备及能力、材料、技术、工艺的应用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①上述(4)中提到的零件,现在我厂周边就已经具有能够进行冷卷制的设备了,改用冷卷制后,虽然卷制成本增加了一些,但是减少了热处理、检查的工序和运输的成本,总制作成本还是降低的。②早期接触的外来图纸由于设计材料要求较高,国内因没有对应材料或采购较困难、质量不稳定等因素,而国际采购又存在价格高、周期长、配额少等问题,影响到产品的制作,但随着近几年国内材料行业的发展,很多国外牌号材料已经可以使用国内材料进行替代,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周期。虽然国内很多行业水平已经步入世界先进水平,但仍然有很多行业处于落后阶段,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与科技水平的发展,各行各业都会不断的有新技术、材料、工艺等出现,这就需要工艺性审查人员,不断的学习、了解、掌握这些内容,并结合工厂、国内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才能更好的做好工艺性审查工作。

4.结束语

产品结构生产性工艺审查,是一项专业性、经验比较强的工作,既要求审查人员熟练掌握各方面设备、制造技术及工艺知识,又要了解产品的设计结构。传统的生产工艺性审查只注重怎样才能更好地将产品制造出来,即产品生产的可行性,而往往忽略产品制造的难易程度和经济性,这样就造成了产品制造成本的增加。而在如今产品市场和制造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尤其是近些年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及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忽略产品制造难易程度和经济性工艺性审查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这就需要工艺审查人员在进行审查时要重视并充分考虑经济性,并且要不断学习并及时掌握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合理利用,做到制造质量和成本科学合理,使制造工艺能恰到好处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制造成本,才能使企业适应市场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结构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动力煤矿井产品结构煤质管理经济效益

Abstract: Thermal coal mine coal product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ain products of raw coal and crude coal. The premise is the minimum processing fees, realize the coal products a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varieties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price, and ultimately achieve sales revenue maximization, increase enterprise benefit. So my company in the coal quality management, how to adjust the product structure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In 2013 the adjustment of product structure of our company makes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1情况介绍

1.1 煤种及煤质

开滦集团东欢坨矿业分公司煤种为气煤,高热量、低硫分,是优质的动力煤。煤种牌号为45号气煤,煤质指标中Vdaf略高(37~42%),接近1/3焦煤指标。其中8煤层干燥无灰基挥发份为37-39%,相比更接近1/3焦煤。

为提高销售收入,根据市场需求,依据煤种和相关指标情况,我公司原煤可以与其他煤种配煤入洗,以达到1/3焦煤指标,或我公司直接洗精煤,可直接与相应的精煤配煤。

8煤层为煤层最厚,构造最少,顶底板条件相对最好的工作面,煤的变质程度最高,硫分最低的煤层。为稳定煤质,煤层配采主要用8煤层搭配其他的9、11、12-1、12-2煤层进行开采。

下面就2013年产品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介绍

1.2 生产现状

1.2.1 井下工作面产量

日产原煤11000吨,热值3850大卡/千克(预计)。井下生产班次按照两采一准组织生产,为增加产量和将煤质较好的8煤层分出单洗,将一班生产的8槽煤分采分运分储,6点班:3093、20224、2088三个采面,产量5500吨;2点班:2088(单独入洗),产量1800吨;10点班:3093、20224,产量3700吨。

1.2.2 洗煤厂入洗

洗煤厂入洗分两种情况:第一是原混煤(三个工作面混合)4000吨,精煤回收率为17%,第二是入洗8槽煤(2点班2088,热值为4500大卡/千克),精煤回收率为37%。

1.2.3 产品单价

原煤、洗末单价按照热值计算0.07元/大卡・吨,精煤热值为6500大卡/千克,单价为752元/吨。

1.2.4 产品质量要求

入洗后所出产品为精煤、洗末。要求洗末配煤热值不小于3400大卡/千克。

2产品结构调整收入分析

根据生产现状,我们提出三种产品结构调整方案,一是销售原煤,二是洗煤厂入洗原煤,三是洗煤厂仅入洗8煤层煤。下面就三种方案进行收入分析。

2.1 销售原煤

日收入=日产量×3850大卡/千克×0.07元/大卡・吨

=11000吨×3850大卡/千克×0.07元/大卡・吨

=2964500元

2.2 入洗原煤

2.2.1 各品种产量计算

产品为精煤、洗末、原煤,各品种产量计算如下:

2.2.1.1 精煤产量=入洗量(最大入洗量)×回收率=4000吨×17%=680吨

2.2.1.2 洗末产量=入洗量-精煤产量=4000-680=3320吨

2.2.1.3 原煤量=11000-4000=7000吨

2.2.2 各品种热值计算

原煤热值=3850大卡/千克,精煤热值=6500大卡/千克,洗末热值如下计算:

令洗末热值为Q沫,则

入洗原煤量×3850大卡/千克=精煤量×6500大卡/千克+洗末量×Q沫

整理得出Q沫=(4000×3850-680×6500)/3320≈3300大卡/千克

2.2.3 各品种收入计算

2.2.3.1 精煤收入

精煤收入=精煤产量×752元/吨=680×752=511360元

2.2.3.2 洗末配煤收入

2.2.3.2.1 洗末煤量计算

由于洗末热值为3300大卡/千克<3400大卡/千克,需要配入原煤,下面求配入原煤量(Z配原)。按照热值加权计算,则

(Z配原+洗末量)×3400大卡/千克=洗末量×洗末热值+ Z配原×3850大卡/千克,整理该等式得:Z配原=(3320×3400-3320×3300)÷(3850-3400) ≈740吨

则热值为3400大卡的洗末量=3320+740=4060吨

2.2.3.2.2 洗末收入计算

洗末收入=洗末量×热值×0.07元/大卡・吨=4060×3400×0.07=966280元

2.2.4 剩余原煤收入

2.2.4.1 剩余原煤量=11000-精煤-洗末配煤=11000-680-4060=6260吨

2.2.4.2 剩余原煤收入=6260吨×3850大卡/千克×0.07元/大卡・吨=1687070元

2.2.5 方案二总收入

总收入=精煤收入+洗末配煤收入+剩余原煤收入

=511360+966280+1687070=3164710元

2.3 单独入洗8层煤

2.3.1 精煤量及收入

2.3.1.1 精煤量=入洗量(一班8槽煤)×37%=1800×37%=666吨

2.3.1.2 精煤收入=666吨×752元/吨=500832元

2.3.2 洗末量及热值

2.3.2.1 洗末量=入洗量-精煤量=1800-666=1134吨

2.3.2.2洗末热值=(入洗量×8槽热值-精煤量×精煤热值)÷洗末量=(1800×4500-666×6500)÷1134≈3325大卡/千克<3400大卡/千克

2.3.3 配洗末收入计算

由于洗末热值小于3400大卡/千克,需要配入原煤或10点班煤,考虑到10点班煤量较小,先考虑将10点班煤全部配入洗末,计算洗末配煤量及热值:

2.3.3.1 10点班原煤

产量=11000÷2-一班8槽煤=11000/2-1800=3700吨

热值=(一半日原煤量×3850大卡/千克-一班8槽煤量×热值)÷10点班原煤量

=(11000÷2×3850-1800×4500)÷3700≈3530大卡/千克>3400大卡/千克

2.3.3.2 洗末配煤量及热值

2.3.3.2.1 洗末配煤量=洗末量+10点班煤量=1134+3700=4834吨

2.3.3.2.2 洗末配煤热值=(洗末量×热值+10点班煤量×热值)÷洗末配煤量=(1134×3325+3700×3530)÷4834≈3480大卡/千克>3400大卡/千克

2.3.3.3 洗末配煤收入

收入=洗末配煤量×热值×0.07元/大卡・吨

=4834×3480×0.07=1177562元

2.3.4 6点班原煤收入

收入=原煤量×热值×0.07元/大卡・吨

=11000÷2×3850×0.07

=1482250元

2.3.5 方案三合计收入

收入合计=精煤收入+洗末配煤收入+6点班原煤收入

=500832+1177562+1482250

=3160644元

2.4 三种方案销售收入对比

2.4.1 方案二与方案一收入对比

方案二收入-方案一收入=3164710-2964500=200210元

2.4.2 方案三与方案一收入对比

方案三收入-方案一收入=3160644-2964500=196144元

2.4.3 方案二与方案三收入对比

方案二收入-方案三收入=3164710-3160644=4066元

3产品结构调整方案结论

产品结构范文第3篇

    一、中美贸易产品结构现状

    按联合国规定的“标准国际贸易产品分类”( SITC) 方法,将贸易品分为 10 大类: 0 类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1 类为饮料及烟类; 2 类为非食用原料( 燃料除外) ; 3 类为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 4 类为动、植物油脂及蜡; 5 类为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6 类为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7 类为机械及运输设备; 8 类为杂项制品; 9 类为未分类的商品。其中,0 ~ 4 类为初级产品,5 ~ 9 类为工业制品。为确定中美贸易品结构及发展趋势,本文选取 1992 ~2009 年的中美贸易按 SITC Rev. 3 四位码分 1 200 余种产品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美贸易产品结构。[1]( 见表 1)

    ( 一) 中国对美国的原材料进口依赖较大,而化石资源大量出口美国

    从中美1992 ~2009 年的贸易数据看,尽管中美贸易顺差逐年加大,但在初级产品上中国一直处于逆差地位,而逆差额主要来自1 类、2 类和4 类产品,即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 燃料除外) ,动、植物油脂及蜡。其中,最主要的进口产品是动物皮毛、棉麻、金属原料、植物、矿产材料、大豆、棉( 精梳及未精梳) 等非食用原料,仅大豆、棉麻、毛皮三种产品已占中美贸易初级产品逆差的四成多。在初级产品中,中美贸易只有第3 类产品连年顺差,从贸易结构看,该类产品中出口美国最多的是石油原油、焦炭半焦炭煤、煤炭等化石能源产品,仅石油原油、焦炭半焦炭煤两种产品顺差几乎占第3 类产品贸易顺差的全部。

    ( 二) 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大,主要来自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

    量化排比 SITC 十类产品的中美贸易,第 1 类、2 类、4 类、5 类、9 类均处于累积逆差,第 0 类、3 类、6类、7 类、8 类产品处于顺差,其中顺差最大的是第 7 类和第 8 类产品,分别为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这两类产品贸易顺差之和占中美贸易顺差累积总额的近 95%。其中,第 7 类产品集中在数字挖掘机、电子储存器、无线电传送器、录音机及配件,占该类产品中美贸易顺差的 60% 以上; 第 8 类产品集中在皮鞋、木制家具、运动鞋运动用品和玩具。制造业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仅 2009 年制造业中的加工贸易中国对美国顺差1 176亿美元,占中美贸易顺差的 82%。此外,涌入的外资大量进驻传统和新兴的制造业,仅 2000 ~2008 年,注入制造业的外资就达5 300多亿美元,占外商投资总额的近 60%。而高新技术产品( 无线电传送器、电子储存器、数字产品等) 企业出口中 80% 以上的是由外资企业主导的。可见,中美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工业制品,而工业制品出口贸易品大量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

    ( 三) 中国出口美国产品的稳定性较差,受国际环境影响较大

    1992 ~ 2009 年间,中美贸易较为明显的波动是 2007 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动最主要的体现是2009 年贸易额明显下降。从中美贸易中方进口的商品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种类较少,仅 SITC分类中第1 类、第5 类( 即化学品及其相关产品) 的进口明显下降,其余产品均没有明显的进口量减少,而第1 类产品贸易额在总贸易额中所占比重很少。但反观中美贸易中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几乎没有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其中,受影响而出口额下降幅度最大的为 SITC 分类第 6 类产品( 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 ,下降幅度达27%,其次为第 7 类和第 8 类产品,出口额下降 11%和 8%。可见,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多是需求弹性较小的非生产生活必需品,主要出口品的出口稳定性差。

    二、中美贸易产品结构不平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一) 化石资源、高污染行业产品出口有可能带来可持续发展危机

    在中美初级品贸易中较为明显的是中国连年向美国出口原油及焦炭半焦炭产品。化石资源产品的大量出口不但会给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带来能源危机隐患,还会带来环境破坏。焦炭产业是对原木等自然资源消耗巨大且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产业之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焦炭产品一直是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初期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中国并不是石油、煤炭等化石资源贮藏丰富的国家。相反,近年来东北、西北等地越来越多地出现因石油煤炭等化石资源枯竭而面临调整的产业。在没有出口创汇压力和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尚未找到能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新型可再生能源之前,连年有增无减地出口化石能源产品显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

    ( 二) 加工组装的工业制成品对美国出口增加迅速,使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单从中美贸易品结构看,在某些行业产品的生产上中方有比较优势,从中国对外贸易的领域看,对美国出口品多是加工贸易品。我国的技术水平相对于美国很多高技术产品的生产而言,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基本是承担了这类产品的加工和组装工作,而且很多产品是从美国进口半成品,加工成成品再出口美国。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越是增加,但从中获利却很小,而且加大对美国产品出口的依赖,还加大了对其半成品( 原材料) 进口的依赖程度,使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一方面,我国对美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意味着美国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美国的“次贷危机”带来中国沿海地区小企业的大规模破产就是有力的证明。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与外贸规模高度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围绕市场争夺而产生的贸易壁垒增加及贸易摩擦加剧、出口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时,经济增长的风险也相应增大。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 70% 左右,这对一个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企业和整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还不够强,越来越高的外贸依存度将不利于经济稳定。

    ( 三)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中国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者。在 1979 ~2007 年间,全球共有 38 个国家对我国发起各种贸易救济调查 897 起,涉案金额 188 亿美元。其中,反倾销是最主要的贸易救济手段,发生案件 780起,占全部贸易救济措施的 87%。我国连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经合组织成员。在对华反倾销的浪潮中,美国一直处于前锋,在 1998 年 7 月至 2010 年 5 月,世界各国对华发起 184 起反倾销案中,美国占 30 起。2010 年 3 月,美国更是提出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 四) 中美贸易顺差带来超额外汇储备及汇率压力

    中美贸易顺差使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一方面,在我国现行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下,外汇储备会与贸易顺差同方向增长,连年增长的中美贸易顺差带来我国外汇储备的激增。[2]另一方面,中美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给人民币汇率带来很大压力。尤其是 2008 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美国等国更是给我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2010 年 3 月 15 日,130 名美国国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财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要求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要求提高人民币汇率。而人民币汇率提高不仅会给我国外贸产品带来很大的冲击,更会使外汇储备严重缩水,造成财富的流失。[3]

    三、我国的对策

    ( 一) 积极扩大内需

    长期以来,我国廉价劳动力在大量生产对外加工品中赚得少量的报酬,加之中国人传统的储蓄习惯,难以消费大量的加工品,使许多企业只能依赖出口来维系再生产。近年来,我国通过引导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完善消费信贷品种等措施并没有实现扩大内需的目的。可见,倡导消费和从信贷角度刺激消费对扩大内需效果并不明显。扩大内需的关键是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和加快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要加大对社会发展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要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保障体系; 缩小劳动者报酬与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报酬的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使百姓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

    ( 二)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对美国大量出口的是化石类能源产品和加工贸易产品,我国经济靠这些产品出口拉动的主要原因在于本土企业的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差。因此,必须尽快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从而转化为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二是培育大型跨国公司。大型跨国企业的缺乏导致我国企业不能整合世界各国的优势资源,也制约了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产品结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入境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51-03

收稿日期:2013-08-19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人文社科课题“江西入境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的最终成果(KY2011SY19)

作者简介:李勇(1976-),男,江西新余人,讲师,从事旅游管理研究;涂沁(1974-),女,江西萍乡人,副教授,从事旅游经济研究。

江西入境旅游在近十年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入境旅游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增长在2012年均创历史新高。然而规模的扩大并不意味质量的提升,经济效益的相应提升才表明入境旅游处于整体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而随着特定区域旅游整体水平的发展,其旅游产品结构同样需要优化调整,才能适应并促进旅游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旅游产品结构是产品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和能力,它总是随着旅游产品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不断发生变化;相反,旅游产品内部结构的变化又能够影响着它适应外部的环境,满足旅游市场需求。通过对产品内部各种结构的最佳调控,使得产品系统在最佳状态下运行,是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的最终目的。

一、江西入境旅游产品结构分析

“旅游产品主要是指旅游产品的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大致可分为旅游产品要素结构和旅游产品组合结构”。旅游产品要素结构是指为满足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需要,旅游产业不同行业、部门所提供的旅游产品中各种服务要素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表现为同一旅游产品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而“旅游产品的组合结构是指按照一定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条件,把各种单项旅游产品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定区域内具有不同内容、不同档次和不同时间分配组合的旅游产品结构,表现为同一行业、部门所提供的旅游产品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

(一)旅游产品要素结构分析

1.要素结构较为稳定

六要素消费支出中位于前四的一直是行(包括长途交通和市内交通)、购、住、吃。而娱、游两项,除了2006年及2011年,娱乐消费支出都高于游览消费支出。六要素结构较为稳定,没有大的变化。尽管同期江西入境旅游规模快速增长,但产品要素结构依然维持现状。

2.六要素中仅购物出现明显增长

购物支出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六要素其他五项呈现波段起伏,唯有购物支出保持较大的增长幅度,总增长幅度达到13.2%,增长速度明显。

3.基本消费比例居高不下

六要素中,吃、住、行、游等四项的消费支出属于基本消费,而游、购两项的支出属于非基本消费,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基本性旅游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非基本性旅游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过去十年基本消费平均比例达到58.9%,非基本消费平均比例为41.1%,距离国际旅游发达国家的标准(非基本消费占60%以上)还有很大的距离,非基本消费仍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消费结构仍有很大的调整空间。非基本消费的比例上升的幅度不大,而2009—2011年,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倒退迹象。

在过去的九年中,主要由购物一项支出的增长带动江西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良性调整,整个消费结构合理化进程比较缓慢,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基本旅游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居高不下,非基本旅游消费比重上升幅度有限,其中“娱乐”一项,九年中消费支出上升缓慢,在旅游六要素中支出最少。

六要素中,交通支出在整体消费支出中占有很大比例,平均比例达33.2%;购物支出达到23.5%;住宿消费支出平均值为12.5%;餐饮在8.9%左右;娱乐为5.2%;游览为4.3%。从整体结构而言,除购物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外,其他五项都并没有明显的增幅或衰减。

总体而言,各项基本旅游消费支出中没有大幅的变动,基本旅游消费支出依然占据比较大的比例。在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中,购物支出占第一位,并且自2006年来,在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26.5%,相对前三年有着较为明显的增长;邮电通讯则相对前五年有着较为明显的下降,而娱乐支出则降到了九年来的最低值。

(二)要素结构优化途径

旅游六要素中,娱乐消费占消费总额的比重小,支出比例过低,增长速度缓慢,对江西入境旅游产品结构的良性调整构成了最大障碍。2011年旅游调查资料显示,入境游客对江西景区娱乐服务的满意度最低,因此在旅游业今后的发展中,要优先对娱乐设施的建设加以改善和提高,加大对娱乐业的投入,结合地方特色,努力开拓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高层次文化娱乐活动,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娱乐文化品牌。在这一点上,可以结合江西民俗旅游的开发。因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本身就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资源。有针对性地提炼民俗文化精华,合理开发,完全可以打造出展现江西民俗文化的娱乐品牌。例如,上海世博江西馆表演的“赣风鄱韵”,近期举办的鄱阳湖生态文化节上展现大量江西民歌、民舞、民俗的大型歌舞“赣风”等,都是对江西民俗旅游的高品位、多角度的精品展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优势,扩大影响,推出类似于云南的“云南印象”、广西的“印象刘三姐”等高质量的娱乐节目,对促进江西入境旅游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旅游产品组合结构分析

江西的入境旅游产品,以观光游览型为主,产品结构单一,已经成为江西入境旅游业发展继续突破的一个瓶颈。

江西已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三。但就开发的旅游产品而言,依然主要为山岳湖泊类型为主。14个国家风景名胜区以山水风光为主题的就有13个。

类型单一的旅游产品,不仅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而且旅游消费支出较低。2011年针对江西入境游客的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以观光旅游为目的的入境游客人均天花费低于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宗教朝拜以及文体科技交流为目的人均天花费。与周边省份入境旅游消费水平的比较可进一步看出各省旅游产品对消费水平的刺激度。以2012年为例:2012年江西入境旅游收入48 473万美元,接待入境游客1 561 793人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分别为24及21,而每人次平均消费仅为310.4美元,在全国排名为28,仅高于宁夏、贵州和甘肃三个内陆偏远省份。与周边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六省份比较,人均消费最低的湖南省也达到了413.4美元,高出江西103美元。2003—2011年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览”一项在六要素中支出最少,且波动幅度也不大,一直保持平稳状态。

分析表明,江西旅游产品结构以山水观光为主,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整体经济质量并没有相应增加。也就是说,收入的增加主要在于产品销售数量的增加,单个旅游产品的销售利润相对其他省份而言,较为微薄,仍处于低端产品“薄利多销”的阶段,高端旅游产品匮乏。

2组合结构优化途径

江西应该针对旅游需求市场的新趋势,多元开发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在进一步深化观光游览产品的内涵的情况下,还应该增强加快推进商务会议产品、休闲度假产品、体验性旅游产品、绿色生态游产品和高端产品的开发。

针对入境旅游,结合江西的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可以重点开发两种旅游产品:(1)针对亚洲市场,重点打造宗教文化旅游。江西具有丰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且在亚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禅宗支派临济宗、曹洞宗形成了日本禅宗的两大流派,逐成为日本佛教的主流,在日本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临济宗也以曹溪宗的名义在韩国流传,形成了韩国佛教的主流;而道教在港澳台三地、日本、韩国、东南亚一些国家也都有流传,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宗教旅游有稳定的客源,游客重游率高,同时旅游吸引物具有不可替代性。江西应该充分发挥其独有、丰厚的宗教文化资源,针对亚洲尤其是港澳台、日本、韩国市场,重点打造宗教文化旅游。(2)针对欧美市场,重点打造观鸟旅游。观鸟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资源制约型旅游项目。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观鸟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竞争力。观鸟旅游对游客的经济能力要求较高,开发鄱阳湖观鸟入境旅游对促进游客消费水平的提升具有实际意义。

二、结语

调整旅游产品要素结构,提升娱乐项目消费水平,并有针对性的多元旅游产品,是江西入境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旅游产品的结构优化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工程,任何措施的提出,都应该注意到整体旅游发展水平及本身旅游资源特点,不可违背旅游发展规律硬性调整或者盲目调整。

参考文献:

[1] 杨阿莉.基于生态理念的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结构优化与升级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版),2010,(1):97-101.

[2] 邹秀清,等.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的途径及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2,(9):160-161.

[3] 陈佳平.河南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10):102-106.

[4] 盛学峰.基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黄山市旅游产品结构优化[J].特区经济,2009,(4):48-51.

[5] 黄继元.优化云南旅游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J].昆明大学学报,2007,(3):60-64.

[6] 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12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10.

[7] 李亚兵,等.区域旅游产品开发及其影响机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7):108-111.

[8] 李俊菊,等.中国旅游产品现状及其优化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87-92.

[9] 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73.

Analysis and Optimizing Measures on the Products Mix of Jiangxi’s Inbound Tourism

LI Yong,TU Qin

(Tourism School,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8,China)

产品结构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品结构;非寿险;指标;绿色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2-0054-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2.13

在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推动下,“转方式、调结构”已成为近些年的工作重点。但这里强调的“调结构”主要是针对寿险业务结构的调整,即控制传统寿险与非传统寿险的比例关系,更加注重以价值和效益为核心的内涵式增长,防范和控制寿险业风险[1]。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薄弱,不仅经营效益状况令人堪忧,险种结构也不尽合理。因此,在另一个层面上,“调结构”还应重视寿险业务与非寿险业务比例结构的合理性,提高社会风险的总体保障水平。

一、保险产品结构合理性的衡量

(一)非寿险产品的保障功能更强

按业务类型划分,保险产品通常分为非寿险与寿险。非寿险主要包括保障功能较强的财产保险、意外险和健康险产品;寿险主要是兼具保障功能和储蓄功能的长期保险保障产品。从精算学原理来看,由于风险的发生通常属于小概率事件,因此保障功能较强的保险品种往往具有较高的杠杆率,即保险保障额度通常为保险费的上千倍。

(二)过度关注寿险业务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业务发展不均的情况,业内过度关注寿险业务。一方面,相对于保障功能较强的非寿险产品,寿险具有较强的储蓄性,与银行存款产生替代功能。加之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相对保守、储蓄倾向偏高,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消费者将更加偏好于具有储蓄功能的长期寿险产品。因此,在展业过程中,寿险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另一方面,由于非寿险业务的保障功能较强,因而在保额相同的情况下,经营寿险业务可以获得更高的保费收入。在“以保费论英雄”的经营思想指引下,保险公司也会通过增加寿险业务占比的方式提升保费规模。但过度关注寿险业务,可能导致保险业对社会风险的保障程度降低,转而成为银行储蓄的替代品,偏离行业正常运行轨道。

(三)衡量保障程度的指标

由于非寿险产品保障功能更强,因此非寿险保费占全部保费收入的比重在国际上也是衡量保险业发展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保险业对社会财产的保障状况[2]。另外,非寿险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较小,调整后的2009年保费收入(扣除通胀影响)仅较2008年减少0.1%,而同期寿险保费收入减少两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直接影响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储蓄率下降使储蓄功能较强的寿险品种受到影响;相反,非寿险产品更加注重保障,只要消费者为应对风险而购买保险产品的实际需求不发生变化,非寿险业务规模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因此,以非寿险占比作为衡量一国保险业对社会财富的保障情况的标准是比较合理的,从这个角度也能表明非寿险保障功能较强。

二、世界主要国家非寿险占比情况

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SIGMA》中披露的2009年全球保险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非寿险保费收入占全部保费收入比重的33%,世界排名第69位。这表明我国保险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保险保障功能并未得到充分重视。

(一)非寿险业务占比很大的国家

卡塔尔、俄罗斯、委内瑞拉、乌克兰等以石油天然气工业为经济支柱产业的国家,基本占据了非寿险业务占比排名的前十位,其非寿险占比高达90%以上。这些国家凭借着发达的资源开采、加工工业,推动了非寿险市场的发展。可见,一国非寿险的发展程度不仅与重视程度有关,还与资源的多寡有着直接的联系。

(二)国土面积大国的非寿险占比情况

通常情况下,国土面积大国在资源储量和产业多样性等方面存在优势,从而对具有较强保障功能的非寿险产品需求量较大。据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非寿险占比平均值为42.7%,国土面积前七位的国家中,只有中国和印度低于这一平均值(见图1)。

由于俄罗斯的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加之受其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影响,保险市场的业务主要为非寿险产品。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三个具有成熟保险市场的国家中,非寿险产品保费收入占比都达到了50%左右,保险品种丰富,呈多元化发展,始终保持着较好的保险行业特性[3]。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保险产品结构也比较合理,非寿险保费收入同样占了很大比重,对日益增长的社会物质财富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GDP大国的非寿险占比情况

2009年GDP排名前八位的国家中,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四个国家的非寿险保费收入占比不及我国(见图2)。究其原因,由于土地面积有限,这些国家相对缺乏资源,人均资源占有率极低。产业发展结构不均,以旅游业、金融业等服务业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工业占比相对较低,因此对物质财富保障的需求量有限,进而影响了保险产品的总体结构。

相对应的,由于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是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虽然自然资源贫乏,但发达的汽车、机械、电气、运输设备工业以及占国土面积的一半的农业使其产业结构多样化,对于保障型保险产品的需求量相应较大,非寿险产品占有较大比重。

三、我国保险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一)保险保障程度偏低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第一、第二产业发达程度是一国非寿险业高度发展的重要前提,而较大的国土面积则可能为产业多样发展提供便利。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情况,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保持农业大国称谓的同时,工业仍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与此不相匹配的是我国非寿险业务占比较低,远远不能为日益增长的社会物质财富提供充足的保险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灾害发生后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越来越大。据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因洪涝、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多亿元,而保险在应对巨灾中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4]。从1998年的洪水,到近两年的汶川地震、雪灾、玉树地震等巨灾事故中,保险赔付占总损失的比例均未达到5%,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36%,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保险赔付水平更是相去甚远①。

(二)我国非寿险业务占比情况

近年来,我国非寿险业务占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见图3),十年间非寿险业务,占比下降了近25%。其中,财险和意外险业务占比下降明显,健康险业务占比出现了小幅上升。

分红险、万能险等非传统型寿险产品在近年来受到热捧是非寿险产品占比持续下降的关键原因。相对于传统型寿险产品,非传统寿险不仅可以提供保障,被保险人还能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内,这些保单的“收益率”甚至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对于热衷储蓄的中国民众而言,这无疑是更好的“理财产品”。保险公司也寻求捷径,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多的保费收入。长此以往,非寿险产品的尴尬局面可想而知。

事实上,非寿险业务情况存在的问题比表面上看来更加严重。十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从1999至2008年车险保费收入占非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从48.1%提高至54.5%②。由此看来,车险业务与保险行业发展速度大致相当,而非车险业务占比下降则更加明显,保险产品结构现状不容乐观。

四、调整保险产品结构,倡导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概念的提出要求保险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业务质量和业务结构的合理性,促进社会的和谐统一[5]。当前,保险行业应当尽快从传统保险向“绿色保险”转变,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全局,提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6]。

调整产品结构,不仅需要降低投连险及银保业务等非传统型寿险的比例,提高非寿险业务比重也同等重要。保障型业务应始终作为保险发展的主业,非保障型业务过多会超过保险行业风险承受能力,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财产保险可以在灾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充分发挥社会管理职能。责任险的充分发展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另外,由于非寿险业务保费相对较低,且产品更不容易被消费者认可,因此保险公司开展此类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为了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非寿险业务,应当把“保险金额”重新作为衡量保险公司业务重要指标,全面反映经营情况,使产品结构逐步合理化,促进保险行业回归主业。

参考文献:

[1]吴定富.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促进保险市场又好又快发展[J].保险研究,2009(8):3-10.

[2]郝演苏.要关注保险行业的边缘化倾向[J].经济,2010 (9):44-45.

[3]刘建英.略谈美国的责任保险[J].中国保险,2000(3):22-23.

[4]皮曙初.雪灾震灾疾呼巨灾险[N].经济参考报,2008-05-27.

[5]杨超.从传统保险转向“绿色保险”的战略新思维[N].上海证券报,2010-09-16.

[6]仝春建.绿色保险: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N].中国保险报,2010-09-30.

Analysis on Reasonable Insurance Product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XU Xu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e,Beijing 10008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