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请看以下几种拟题的方法:
一、巧妙化用,妙趣横生
把影视剧片名、歌曲名、诗词名句、俗语、谚语、歇后语、广告语、歌词等适当改动,进行套装借用作为文章的题目,不仅是考场作文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而且常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妙趣横生。如以“学习”为话题的题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都是考试惹的祸》《将学习进行到底》;以“环保”为话题的文题《我想有个家――一个小鸟的心声》;以“宽容”为话题的文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以“理解”为话题的文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妈妈,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以“情感”为话题的文题《世上只有妈妈好》、《还有多少悔可以重来》、《最近比较烦》、《怎一个“愁”字了得》;以“读书”为话题的文题《爱你没商量》;以“生活”为话题的题目《笑傲人生》、《我和磨难有个约会》、《我与磨难面对面》等。以上几例通过引用或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广告词等作为文题,使得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妙趣横生,产生了独特的魅力,阅卷老师看了之后,一定会一见钟情。
二、善用修辞,形象生动
这种方法,是指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可以增强文题的美感,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使文章锦上添花。如:以挫折为话题的题目《挫折是一种美丽的痛》;以创新为话题的题目《创新永不下岗》;以“关爱” 为话题的题目《母爱是一首歌》《老师是一把遮阳的伞》;以“生态” 为话题的题目《一只小鸟的自述》;以“故乡” 为话题的题目《故乡,我永远的天空》《千年月色万年情》;以“环保” 为话题的题目《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等。这些题目,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所以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又像一块块磁石,吸引读者的心。
三、精彩组合,风趣幽默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音译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英语单词或短语作为标题。这种标题,具有幽默色彩。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阅读的轻松感。如:以“学习”为话题的文题《知识改变命运Let’s go》;以“科技” 为话题的文题《How are you, E-mail》;以“电脑”为话题的文题《因特网,my love》;以“幸福”为话题的文题《Come on,给我感觉》;以“亲情”为话题的文题――《Modern,老妈》;以“校园”为话题的文题《女孩,Sorry》。
四、适当增补,以小见大
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是最简捷方便的拟题方法。如以“感受”为话题,可拟《感受幸福》《感受生活》《感受母爱》《感受文学》等;如以“倾听”为话题,可拟《倾听月色》《听雨》《倾听成长的声音》《听箫》《夜阑听风》等,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五、逆向思维,巧设悬念
在拟题时,我们可以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的好标题。可以违反常情,如《苦难也是一笔财富》《差生也美丽》等;也可展开想象,如《有梦才会有远方》《带上快乐上路》《当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我想再活五百年》《最后一只老虎》等这些文题就拟得很有穿透力,阅卷老师自然会“一见倾心”。设悬念就是制造疑团,在以往的评书中常常用到,其效果就是让人虚惊一场。让文题一反常规,从反差上制造悬念,如《愚公不愚》;可以以怪生悬,如《100分,我恨你》;可以借用数字设悬,如以《1、3、5》抒写音乐情怀;还可以添加标点符号或采用标点符号、数字拟题来设置悬念,如《我最需要……》《?――!》《1+1≠2》等。
在拟题时要注意,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拟题,都应做到文题精练、醒目、新奇、生动且在话题之中,还要与所写文章文体一致。我们不能单纯为了拟题而拟题,在拟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在这个文题下能不能写出文章来,不要一味地标新立异,结果却给自己出了难题。
2012江苏省徐州六县一市小学六年级测试卷作文试题: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时时刻刻地沐浴着一份“亲情”:那一个鼓励的眼神,那一个熟悉的动作,那一句淡淡的叮咛,那一份浓浓的牵挂……今天,请你以“亲情”为话题,认认真真地体验亲情,感悟亲情,抒写亲情,让这份人间真情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动人。
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题目自定。
每天早上妈妈都起得很早,她要到奶站去拿牛奶,回来后给订奶的人家送去,因此,我每天的早餐里也就有奶喝了。
今天早上吃饭时,我有些生气,为啥?没有喝到牛奶。心里抱怨到: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喝不到牛奶了。我进屋背起书包就气呼呼地上学去了。
晚上放学回家,在书房里写作业。厨房里妈妈在忙碌着。忽然,妈妈“啊”地叫了一声。我探头看了一下,妈妈正在对着手哈气,不时地用力搓一搓,我本想问一声,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不一会儿,妈妈从厨房里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对我说:“波波,牛奶热好了,快喝吧!暖暖手再写,你早上没有喝到,现在补上。”我望着妈妈那粗糙而又裂开了好几个口子的双手,忍不住问:“妈妈,你手怎么啦?”“冻的,没关系。”妈妈一边搓着手,一边轻描淡写地说。
吃罢晚饭,我看了一会儿书,便上床睡觉了。妈妈在客厅里做手工活,我刚一合眼,就听爸爸回来了,他在客厅里惊奇地问妈妈:“你的手怎么了?”
“小点声!”妈妈轻声说。“这些天,天太冷了,风特别尖,送奶时手冻得发麻,在家里做饭冷一把热一把的……”。
“要不明天和订奶的人家说说,等过了这几天咱再送。”
“那哪成,人家会说我做事半途而废的。你一个人在外也不容易,我多少也能挣些,够买油盐小菜的。波波现在正在长身体,需要营养,何况我每天也可以给他带回来新鲜的牛奶喝。今天早上到奶站又等了近半小时,回来晚了,儿子没有喝到牛奶,学习精神不好,我很难过。”
听着妈妈几句暖心的话,我心头一热,鼻子一酸,两眼湿润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涌了出来。我起床走到爸妈的身边,说:“爸妈,你们在外那么的辛苦,儿子不懂事,从明天起我不再喝牛奶了,妈妈你的手都裂了,让我端水给你泡泡吧。”妈妈一把把我搂在怀里,用她那爱的双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好孩子,别哭,你只要好好学习,别辜负了爸妈对你的期望,这就是对爸妈的最好的报答!哪怕爸妈再辛苦,为了你那也值得!”
(指导教师: 伏二岗)
关键词:作文;写作兴趣;赏识教育
一、话题开放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的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产生交流和写作的欲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启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说真话、抒真情,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写作激情。
话题开放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允许学生不用写教师规定的题目。也不局限于写一日一事,可以将昨日的事和今日的事连在一起写,甚至还可以想象遥远的古代。作文不单单要记事,还可以抒情、写景。如写家人间的浓浓亲情,同学之间的深厚友情,写大自然的美景等。初中孩子开始接触社会、网络,自然会对种种社会现象有了自己的看法,笔触虽稚嫩,但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如周宁同学写在超市看到一个母亲带着孩子偷东西,引起了她的思考: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带来怎样的影响?并由此联系到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这篇文章选材新颖,再巧用修辞,语言诚恳,观点可圈可点。
二、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可当前也有部分学生,语言贫乏、枯燥,一到作文课就无话可说,怎一个“憋”字了得。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写作氛围能开启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赏识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也是说赏识教育的独特魅力。特别是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无形中将会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土壤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发现有价值地赏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一改过去怕写作文竟变得盼写作文、爱写作文了,我想是因为在作文课上同学们收获的是喜悦、自信、成功。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作文在思想内容思维形式上富于创新和开放,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教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的方法,在话题作文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思维僵化,作文常依赖《中考满分作文》,上网查资料等拐杖,仿写范文,步人后尘。我在话题作文训练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敢于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一学生在以“春”为话题,运用逆向思维拟题《丑陋的春天》,在其他同学都写春天美景,象征希望,他却客观写到每到春天,各种虫子出来,细菌开始捣乱,危害人类社会,果然立意不凡,效果惊人。有一女生在以“草”为话题的作文《自信的小草》中讲到,许多小草都把参天大树作为自己的目标,拼命地生长,而这棵小草依然自在地摇摆着。它说:“大树是很伟岸,可我也有我的风采啊。”这样的立意新颖,独到,高人一筹。在古代被称为“反弹琵琶”,指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方式,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很好地打破常规非常奇特的思维方式。
三、作文批改的开放性
叶圣陶曾对学生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这样评价过:“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说,实在太少了;就教师改作业的辛劳来说,实在太重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把修改当成教师的事,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话题作文的批改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整个作文教学的主人。例如:以“保持”为话题,学生写好后,先自改,后互改,有位同学根据内容给同桌的文章“动了个大手术”,换了一个题目:《常喝心灵鸡汤》,这样的修改费了一番心思,令人刮目相看,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好评。学生的内在潜能远非我们所想象的,学生的独到见解有时我们是难以预测的。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充分培养学生作文素养,无论在立意、结构或者语言,甚至某个词语的恰当运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一、 注意抓住细节描写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对细节一定不陌生,一个不易察觉的小动作、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小眼神、嘴角的轻轻一撇、一句淡淡的话语……都流露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对文学作品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同学们一定记忆犹新,例如朱自清《冬天》中对“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豆腐的描写,父亲“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夹豆腐的情景。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以目传神”的艺术境界。我们应从感受最真切处选材。细细回想,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感染着我们、感动着我们,柳树枝头绽出的第一叶新绿让我们兴奋,中秋的那轮金黄的圆月让我们浮想联翩,突然发现奶奶脸上如盛开的皱纹是那么亲切……这些作为文章的材料是多么切实而又感人呀,有些同学写文章总是写不长,只好写一些空洞的语句凑字数,其实只要学会写细节,文章只愁写不短,而不愁写不长。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
在高一入学时的写作课上我指导同学在军训日记中如何抓细节:例如晒伤后用清凉的黄瓜为室友敷脸写友情;行李包里掉出的妈妈偷偷放进的饼干写亲情 ;狗尾草在阳光下快乐地与女孩子嬉戏,女生不理会草的骚扰,她们揪下这草穗,编结成兔子和小狗,兔子和小狗都摇晃着毛茸茸的耳朵和尾巴,她们把一大把狗尾草编成的小兔子悄悄放到黑脸教官的牙缸里,用它替代了鲜花,温馨而又神圣,因为这世上实在没有一种东西来替代草了。班上同学以前写亲情总是不感人,空洞,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同学们开始像艺术家一样观察生活,捕捉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精彩细节,大多数同学作文中能成功运用细节描写,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而且真切,细致,生动。
二、 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蕴
就是指学生在文章中透过一般的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学生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不少文章之所以得分很低,除了立意之外,大多是因为缺少文化的成分,犯了文化缺失或文化幼稚病,给人一种苍白无力,胡编乱造的感觉。而优秀作文则打上了鲜明的文化烙印。打开《高考满分考试作文》,李白,杜甫,坡,陆游,文天祥,项羽,屈原,范仲淹,伯牙,子期,李世民,,但丁,歌德,尼采,叔本华,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牛顿,比尔盖茨,马雅可夫斯基,鲁迅,钱钟书……《赤壁赋》,《前赤壁赋》,《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史记》,《韩非子》,《孟子》,《论语》,《生命论》,《乱世佳人》,《巴黎圣母院》……我们好像在好像在文化的河流中遨游,眼里看的,心中想的,口中读的,全是文化,有中有外,兼顾文史,包罗古今,并蓄科艺。高中学子,十年寒窗,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全方位地展示我们的学识和素养。当然,这需要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胸有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语自华。
为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同学文化知识的拓展,例如给高一同学介绍艺术文化方面的目录;在作文主题活动中加一点文化味精等。由于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以前写文章比较幼稚的同学也能文采飞扬了。
三、 思维要放开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给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灵感。“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于思路的正确”(叶圣陶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时,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注重学生的联想、想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和提高。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要注重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是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是思维深刻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是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四是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看到每一个作文话题我都会用接龙式回答在班上“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例如以“欣赏”为话题可建立多层链接点:以欣赏的对象分――欣赏自然,欣赏艺术,欣赏生活,欣赏自己;(实虚)从实立意:欣赏山水风物,欣赏楼台亭榭,欣赏诗词歌赋,欣赏渔歌村笛;从虚立意:欣赏激情,欣赏闲适,欣赏过去,欣赏未来,欣赏创造。如以“欣赏”为话题可有以下观点:
1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指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懂得生活,就看你对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耍”。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
2 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冲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面对现代传媒带给人们的声色之娱和潮水般的信息,人们的欣赏能力似乎萎缩了,人们已无暇或无心去独自地慢慢欣赏。
3 在欣赏的尽头,便是联想或感悟,而这种理性之光是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的,不仅有一种“理趣”,还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并易于接受,与那些纯粹由概念逻辑、演绎推理生成的所谓“道理”大异其趣。
针对这种现状,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强化积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看、多借鉴、多写作,同时教师应加强必要的技法指导。具体适用教学策略如下:
一、“以小见大”,突破瓶颈
初一学生的作文题材多以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交往、童年趣事等为主,学生以现在的经历只有写这些,因此只能教会学生学会转化,从而化腐朽为神奇。
具体做法有:结合课文及片段材料,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以小见大”;启发学生结合材料反思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思考可否如法炮制;钻研中心句、主旨句,尤其是学习结尾段如何画龙点睛,提升立意高度的写法;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如从展现同学、玩伴友谊的事中加入“理解、尊重、信任”等关键词;从童年趣事、难忘经历事件中加入“教训、收获、体验、启发、财富、珍惜”等关键词;从理想愿望题材中加入“实干、勤勉、做人”等关键词;从亲情、师爱等题材中加入“感恩、铭记”等关键词并予以突破等。
二、反弹琵琶,出奇制胜
多数学生由于基础积累不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不足,用惯用思维写作很难实现质的突破,因此,教给这些学生用逆向思维来作文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立意上先人一招,以立意的新奇来掩饰自己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的不足。如写“行”这类作文,可让学生尝试写作“感谢对手”、“感谢我还年轻”、“感谢挫折”等;对以“保护环境”为话题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尝试写“1+1=绿色”、“眼泪——最后的一滴水”等;当然,这样的构思和拟题往往不是一般学生能做到的,教师需要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怎样构思行文,最好是帮助学生修正好写作提纲,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不至于跑题、偏题。长久坚持下去,学生定能不断进步。
三、改变形式,优化结构
1.学写“总分”式写法。
文章采用“总分”、“分总”或“总分总”式,在构思时先拟好本文主体部分的几个基本点,然后在写作时将每个基本点以中心句的方式放在段首,这样可以做到思路清晰,一目了然。当然还应注意课文首尾的呼应和行文中的过渡。
2.尝试写“题记”“后记”式作文。
首先让学生认识题记语和后记语的特点:题记语或是全文“引子”,或是总领全文,文句优美,蕴含哲理,多引用名句;而后记往往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呼应文首或设置悬念。这其实就是常规作文结尾的写法,不过是语句更精炼、优美而已。
其次教给他们具体的方法:(1)坚持独立写题记和后记。学生刚开始写时会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但必须要迈出这一步。因此,平时可以多让学生练习仿写,多写暗喻句、排比句、排比段,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2)学会“借”和“引”。当独立写很难让自己满意或很难出彩时,建议学生恰当引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名言、格言、警句、诗词、歌曲等素材。如何才能引得准,用得当?这就要启发学生扬长避短,做到因人而异。如满腹诗书的可多引用古诗词及名篇名句;爱唱歌的可以恰当引用歌词;爱看小说、故事书的可以让其学会套用故事、创设情境、或是借鉴小说设悬念的方法等。
3.尝试写“小标题”式作文。
初一学生写作重叙事,往往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全文写几件事,但过于平均用墨,详略不当;二是只写一件事,故事讲完就结尾,犯了“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毛病。小标题式作文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叙事能力差的可以通过多写一两件事来解决,叙事单一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增设小标题式来增加“点”,做到“多点开花”。但教师应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教会学生处理好概写和详写的关系;二是教学生拟好小标题,并处理好各小标题的内在逻辑联系。
四、凸显亮点,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