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播音主持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通识教育
当前,通识教育不断得到教育界学者的认可,因此,我国的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应不断改变教学手段,逐渐引进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不具有专业性,但是应用广泛的基本能力、知识、价值和态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即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时展的人才。
1.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高职院校进行通识教育,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道德、意识和责任,从而帮助学生将职业和社会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在职业生活中展示和提高自身的技艺,而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精神面貌。从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的书中我们发现,若想开发新的课程和教学,应解决四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学校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什么?第二是为达到这些目标应提供哪些教育经验?然后是如何将这些教育经验有效合理的组织到一起?最后是怎样确定这些目标能否实现?通过这些问题,我国的教育学专家提出了四个阶段:首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选择教学经验;然后,将得到的教学经验合理的组织;最后,对结果进行评价。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主持与波音专业的基本要求包含以下几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要做到遵守法律,诚信守礼,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拥有良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素质等。
2.通识教育的适应性
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局面,首先是拼直播,目前我国的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媒体基本上完成了新闻节目的直播,像湖南金鹰和湖南经视基本上实现了全部新闻节目的直播,在新闻大事发生时,直播是观众的首要选择,因此,能够进行新闻节目直播的媒体能够对观众产生巨大的吸引。随着技术的发展,广播新闻直播逐渐普遍,像前几年的长沙的撞人事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事件发生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所有的新闻工作人员全部进入工作,主持人进行直播。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新闻广播节目中,直播已逐渐常态化,因此对新闻主播和记者都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立已迫在眉睫。
除了拼直播以外,另一个就是拼现场,新闻广播的目标是快、活、新,因此,观众更加喜欢的是在现场进行生动真实的现场报道。因此,在当前的新闻媒体中,现场连线越来越普遍。像在金鹰的955电台的午间新闻中,不到半小时的节目,仅现场连线就占到了一半以上,因此,在最近举办的一次记者招聘活动中,现场连线作为面试的第一步。这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一个新的挑战,使很多的应聘者感到不适应。
然后是拼讲述方式,在近年来的新闻节目中,逐渐将新闻故事化作为一种全新的讲述方式,这种讲述方式是将新闻事实以故事的方式讲述给观众,使观众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新闻故事化是新闻节目制作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它不仅仅需要新闻采编人员能够将新闻语言处理的更加生活化和口语化,另外,也对主持人的语言功力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随着新的新闻讲述方式的推广,传统的新闻播报已逐渐被取代,而新的讲述方式更具有亲和力和平和性。
3.新挑战下,应不断改革教学手段
对于通识教育,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分别是生活体验、课堂教学和环境熏陶。通识教育自开展以来取得的进展很小,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高校不能将通识教育的方法和通识教育的目标完美的结合,从而导致了两者之间的脱节。如果想要高职院校主持与波音专业通识课程教学实现预定的目标,就必须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将其多样化。为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以尝试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得到一个具有高度自由的学习空间,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反思和总结,能够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这样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但是教师应先确定好讨论的主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注意引导,不能让学生任意讨论,要保证讨论始终在教师的可控范围内,这就对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不断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4.总结
总之,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同时课程教育课程的设置能够帮助新闻媒体培养更加良好的专业人才,然而,在当前的很多高职院校,通识课程往往不能得到老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因此,导致通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微乎其微,因此,要不断提高通识教育的认可。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开展新的通识课程,通过通识课程教育,帮助高职主持和播音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吕炜,魏娜.播音主持专业日常教学评价研究[J].艺海,2012,(8):148-148.
[2]罗赛清.主持与播音专业“学岗直通”特色实践教学初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56-56.
[关键词]高职高专 主持与播音专业 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与冲击,国外媒体到国内来参与竞争,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办台观念、用人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电视一线的改革直接影响着教学,我们急需研究在新的形式下应该如何培养具有采、编、播合一的并具有个性化的广播、电视播音员与主持人。
从目前国内开设的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的现状看,尚没有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缺乏采访、编辑、即兴评述、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能力,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实践环节、教材等需要形成一个新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系统。从所了解到的教学现状、教育课题和相关科研项目上看,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较少且不能适应广播、电视的播音与主持发展的需要,而已有的观点多为练习有稿播音,对无稿、个性化主持及对采访、编辑制作节目的能力的培养鲜有研究,对高职高专如何培养具有采、编、播合一的并具有个性化的播音员、主持人更没有新的科学的研究。
一、我国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现状
1.课程结构、设置、课时分配不合理,很多新节目类型没有科学的理论阐述,而有一些现今少用或消失的节目类型却仍在课程中,如文艺播音、通讯播音等;而新兴的广播、电视主持形式在教学中少有体现,如服务类节目、娱乐类节目、广告影视配音、活动与会议主持等。课程里除了播音与主持有稿专业知识,少有采访、编辑、即兴评述、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知识结构,也少有无稿主持的训练。
2.实践环节设置课时较少,特别是小课教学课时较少,而理论课较多,造成学生缺乏主持节目、采访、编辑、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实践能力。
3.考试制度落后,没有实行项目考核,没有实行教考分离,没有实行“会诊”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缺乏一套适合适应现今传媒的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材。
5.没有完全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原则,使学生主持个性发展不足。
6.没有完全实行项目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7.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应做出修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趋增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数量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增加,社会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逐步加大,高职高专播音与主持人的培养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并且在教学质量上进一步提高。
二、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难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电视一线进行了改革,其越来越窄播化的发展,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有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即兴评述、节目主持、节目策划、对手配合、广播设备应用等综合能力,要求广播主持人应有个性化的魅力。
根据现今对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通过对我国电台、电视播音与主持现状、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的分析、调查、访问、交流,根据不断发展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需要,尝试调整课程规划与设计、培养目标、改进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改进考试方法等,制定相应的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方案、实践方案、教材建设方案、课程考核方案等,探讨高职高专的课程改革模式,培养适应现今电台、电视台所需要的播音员与主持人。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没有可以借鉴成熟的经验,没有改革成功的典范。
三、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切入点与创新点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改革的主要切入点是:研究改革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进考核办法、创新改进教学方法等。
创新之处是:将构建新的课程结构、新的课程设置、新的培养目标、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新的考核办法、新的教学方法。
新的课程结构:实行“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改革,新的课程设置分为新闻类课程、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文学类课程,增开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电视化妆、声乐训练、表演基础、形体训练、影视广告配音业务、活动与会议主持、市场营销、非线编辑、网络新闻等。
新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省、市、县级台的具有个性的采、编、播合一的播音员、主持人。
实践教学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时做出成品节目,除了小课实践,还有安徽省电台、各地市电台、院电台、系模拟台、小课辅导间等为学生提供平台,增加实践时间,培养具有个性的、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
新的教学方法是:实行项目教学法,教学完成各个项目,提高教学效果。
四、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思路
第一阶段:搜集信息,阅读文献,为课程教学改革做准备。
第二阶段:完成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教学双纲、实践教学训练方案、双项考核办法。
第三阶段:完成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中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的改革方案。
第四阶段: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五阶段: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修正、总结。
第六阶段:逐步编写高职高专专业教材。
五、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全面整理国内外现有的广播、电视主持与播音教育方面的文献和研究报告,形成研究的素材。
2.调查调研法:对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剖析广播电台的现状。对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了解教学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切入点。
3.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全面了解教学现状,为制订对应的主持与播音课堂教学规程和评价模式提供基础。
4.交流研讨法:研究并借鉴其他院校好的经验和做法。
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依据我国的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教学现状,通过对高职高专的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培养的质量,提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采、编、播的能力与个性发展的空间,推动我国主持与播音专业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秋燕.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M].科学出版社,2004,10.
[2]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
[3]陈雅丽.实用播音教程广播播音与主持[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
关键词:全媒体视角;播音主持;教学改革
媒体作为服务大众的行业,主要以播音主持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当前,全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挑战。它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以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能在手机、电脑、电视等多个终端上,不受时空限制获得信息。它的特点是:一是依托网络技术的发展。虽说有些地方与传统媒体不同,但它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传统媒体的继承和创新,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的形式和“自成格局”的发展状态。二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图形与文字整合。全媒体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信息,使人们以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获得信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三是具有可复制和易于保存的特性。全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冲击着传统的播音主持方式,而传统播音主持方式的改革依赖于其教学方式的更新,但当前的播音主持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播音主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守旧
在播音主持教学中一味守旧而不去创新,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当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配合实践演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当前的教学方式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影响到学生们的就业,人才供应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二)课程设置的局限
我国高等院校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此专业的设置“面”过窄,即局限于培养传统的播音和主持电视类的节目的人才,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和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存在过“细”的问题。把学生的学习方向局限于一个小的方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课程的重复性也是值得关注的方面。不仅浪费了时间和资源,也使得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和进行深层次研究和学习的想法。日常观看的播音主持类节目,主要是从其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中获取信息。良好的语言表达是一个节目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可见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各高校虽说已经开设了关于语言方面的课程,但由于课程理论的枯燥性和实操性不强,限制了这门课程的作用的发挥,使得此课程的开设成为“空壳”,没有实际意义。
(三)人才供求矛盾
从调查的数据显示,播音主持方面的人才存在着供与求的矛盾,社会急需这方面的人才,而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学生又找不到与其专业对口的工作。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同类、同等级的人才过多,而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严重紧缺所导致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应该找到播音主持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革。
二、全媒体视角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合理设置课程
播音主持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对专业课的讲解和训练上,其他课程的学习较少,缩小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针对此类问题,高校应开设除专业课之外的基础课程和公共课,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此外,课程的设置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设置一些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培养自己的个性化主持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播音主持道路奠定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
理论的学习终究得应用到实践中,课堂上的模拟演练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累实战经验。同时,教师还应适当在真实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让学生参加校园里或社会中的主持工作,积累实战经验;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一些分组比赛或者评比,模拟更多类型的真实场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学习名校的成功经验
高校应多开展讲座,聘请当地乃至全国有名望的播音主持工作者传授经验,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其积极性。院校内部、各院校之间也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准备比赛中积累经验。
(四)增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语言表达是播音主持工作的根本,学校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即兴口语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多听是提高学生主持能力必须训练的一项内容,在聆听过程中了解他人的主持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通过多听、多练使学生能脱稿主持工作,提高他们处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真人才。
三、结语
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旧事物的改革和创新,播音主持教学工作也是一样,应进行适当改革,适应全媒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3):82-83.
[2]闫国威.全媒体的三个特征初探[J].科教导刊,2009(4):189.
关键词:民生热潮;个性化;播音主持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245-02
民生的问题是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永恒话题,如今民生新闻①,各地早已是蓬勃发展不胜凡举。民生节目之多,民生节目竞争之激烈早已是行内皆知。各电视台为抢占市场占有率、提高收视都纷纷而为之,更有甚者同一频道就同时拥有两档民生类新闻节目。而在竞争的白热化阶段,资源的抢占更是无可避免的阵地。从报料到社会资源再到人才都是抢占的主要目标。主持人的选拔和任用更是重中之重。往往一档民生新闻类节目因为有了一位个性突出、点评犀利、语言幽默的主持人而倍受青睐。从而让主持人迅速成为节目的名片;社会公义的化身,得到无数观众的爱戴。
然而在民生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群体队伍当中,个性突出、风格自成一派的主持人并不只是小数,如之前《南京零距离》②的孟飞,《新闻日日睇》③的陈扬等等都是民生新闻业界当中的佼佼者。他们以自己独特个性和主持风格征服了观众,同时更冲击着大众对于传统播音员主持人固有的印象。在民生新闻类主持人都纷纷以“平民化”的形象出现在屏幕前的今天,作为民生类节目主持人应怎么样总结提升,让自己更有个性等等,这些问题在业界也引起了不少讨论。就此话题笔者谈谈几点粗略的见解。
一、个性,就要播音基本功不放松
播音基本功是播音主持创作的基础。作为以声音传播为主体的职业,语音的标准和清晰显得尤为重要。标准是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规范的最基本要求。清晰更是播音员主持人对职业和受众尊重。因此无论是新闻播音员、民生类节目的主持人、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等,但凡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都必须遵从语音标准、清晰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创作和提高传播效果。
正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曾经有人用“四乱”④来形容基本功不扎实、不过关。每个字音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发音不到位、停连用气不准确更势必会产生歧义,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因此在你拿起稿件进行创作、当你站在舞台上侃侃而谈、或者身处在新闻现场进行报道评述时,播音基本的作用就充分的展现出来了。在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译的《美国播音技艺教程》当中我们就能够清晰的看到,在美国本土基本上所有的新闻节目主持人都在有着良好新闻素养的同时,必须进行标准的语音训练,打下扎实的播音基本功。其实此等严格要求不但在美国,在英国、德国、日本都是行业守则。可见,标准和清晰的语音,扎实的播音基本功已经是国际社会业界的共识,更是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最基本要求。所以无论你是普语播音员主持人的还是说方言的播音员主持人只要从事这个岗位就必须的遵循有声语言传播的严格要求。其实只有在扎实的播音基本功辅助之下,你才会在播音创作当中得心应手,锦上添花;反之纵使你多有个性和思想在传播和创作的过程当中也未必能如愿以偿,还很可能事半功倍,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播音基本功万万不能放松。
二、个性,来源于阅历与深入一线接地气
民生新闻本身的定位、内容、结构、表达方式就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编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个性化的态势。当然这个性化的态势除了包含主持人个性化之外,节目的整体版面编排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因为这样民生新闻主持人要形成与节目风格统一相融合的个性化特征。笔者认为民生新闻的主持人彰显个性化特征有几个组成部分。这些部份又分为低中高三级。
稍微低级的是外形个性化。为了让观众耳目一新,多留观众一刻,有些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打起了“传统牌”。特意穿起唐装拿起折扇,操起惊堂木等等。这种外在形式的个性化在当今的电视界可以说屡见不鲜。当然这样的“传统牌”的包装手法的确可以起到一种吸引眼球的功效,一定程度上能够迅速提成节目的注意力和知名度。但是我们要永远记住受众总是贪新厌旧的,这次你穿了唐装拿了折扇打“传统牌”,难道下次为了继续吸引眼球又改成穿起盔甲拿起大刀?即使又可以达到目的,那在提升节目知名度的之外,节目的美誉度和观众的忠诚度又如何打造呢?
再者就是中级的个性化彰显是“是口语化大战”当中的产物。民生新闻要求低视角,用老百姓的话。在口语化大战当中有些民生新闻主持人为了体现出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韵味,过于刻意追求口语化,为了通俗而通俗,为了口语而口语。更有甚者为了让自己的语言更有个性化特意加入不咸不淡的港台腔、或者中洋文混杂、再或者运用性语言,夸大其词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播效果,更严重会影响到节目的客观与公信力。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最高层次个性的彰显与塑造就正式语言的个性和魅力。
然而民生新闻主持人语言个性魅力的打造,不可能一跃而就,这是需要长期在一线当中进行新闻实践,在生活动中观察和积累素材。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个性来源于阅历。反观我们现在有不少播音员主持人,每天到点准时上班。拿了稿件照版播报,提示器一关拿包走人。试问每天照本宣科,就算能用百分百的热情和用十足的腔调读完提示器上的内容,这样能形成个性化十足的语言吗?答案绝对是不可能。对于民生新闻主持人来说社会实践与一线的新闻实践太重要了。所以与其说民生节目主持人是贴近群众心里的朋友,倒不如说是一个社会观察家,一个洞察社会一切脉络的人。一个了解社会方方面面,能及时作出反应,作出判断,给予观众指引和影响的这样一类人。
关键词: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共性与个性科学性
节目主持人专业的形体训练方法要有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理论性,但目前在市场上找不到一套针对节目主持人或表演专业的形体训练教材和教学法。即使有一些学校开设了主持人专业,但形体课的授课内容也因教师自身学习经历的差异而各有不同。
在全国范围内,培养本专科学历舞蹈教育人才的院校只有北京舞蹈学院等几家,并且每年只有几十名舞蹈教育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在各级各类中等学校、青少年宫及艺术文化馆等机构有成千上万,再加上各级高等师范中的音乐系科等,社会对舞蹈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极为庞大的,而北京舞蹈学院的这几十名毕业生相对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虽然也有一些由专业团体“退役”下来的演员从事艺师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国家对从事教育工作人员学历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晋级与专业职称评定中容易遇到一些障碍。鉴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就不得不启用高师音乐专科毕业,且有些舞蹈特长的人员来“替补”,又由于音乐专业舞蹈课程的容量极为有限,这些人在上岗后就普遍地显露出如舞蹈基本功底不扎实、编导与教学水平偏低等缺陷,使正常的教学进程与质量无法保障。
另一方面,社会和媒介对节目主持人的需要日益增多,高等院校的主持人专业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有100多家高等院校设有主持人专业或专业方向,另有一些高校则在中文、新闻、大众传播和艺术类专业里开设主持人专业的课程。但是,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不仅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尚在摸索之中,而且教材的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规格。
因此,形体训练要借鉴舞蹈基本功科学系统训练中的“法”,形成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法,即形体基本功。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播出时首次打出“主持人”字幕,以庞啸为代表的5位出镜记者以“主持人”身份出现于荧屏;1981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空中之友》节目出台,推出主持人“徐曼小姐”。这两个节目的相继面世,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诞生。
从宽泛的意义上看,节目主持人与记者、编辑、播音员一样都是隶属于广播电视传媒机构,服务于观众的传播者,而播音员与主持人又是直接面向观众,以有声语言及体态语进行传播的职业传播者。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媒体中,集社会性与人际性于一身的最具亲和力的传播者。具体地说,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从根本属性说,主持人是党的宣传工作者,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广播电视媒体中以有声语言(含体态语)进行传播的人,此其社会性;另一方面,从特殊性说,主持人以观众信赖和喜爱的朋友身份,以与观众平等的关系,以“个性化”“人格化”及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是最具有亲和力的传播者,此其人际性。
据科学家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语言(只是字和词)的作用仅占7%,声音(语言、语调及其他声响)占38%,而占55%的信息是无声的。从人们获取信息的角度来看,来自听觉的信息占11%,80%以上的信息则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就告诉我们,在电视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受众的视觉需求,忽视了在言语播报中非言语信息传播的作用,就等于丢弃了应传递的大部分信息内容。这是不符合电视传媒基本特性和违背电视传播基本要求的。因此,要成为一名全才的电视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在提高播音水平与技巧的同时,必须努力掌握运用形体动作进行非言语传播的基本体能技巧,才能使电视传播达到应有的水平。
在视屏传播中,有声语言的播报和运用形体语言进行无声有形的信息传播,是完成具有视听特性的视屏传播工作的两大支柱。电视节目主持人传达信息、表达感情,不仅要运用口头语言,还要运用主持人的主体形象和体态语言。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从本质上说也是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审美对话。优美而富有个性的主持人形象和得体而富有表现力的体态语,能增强受众的信任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持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也给受众提供了一种审美的享受。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是一种以主持人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空间距离及服饰等为手段传播信息、交流感情并诉诸观众的无声语言,又称副语言。体态语是形体语言,它的基础训练是形体的训练。然而,主持人的形体基本功训练与舞蹈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既有着相同之处又有着不同之处。
舞蹈是一门科学,它对人体有着科学的训练方法。每一个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舞蹈时,都要接受正规的训练,从地面训练到把上训练再到中间训练。这个训练过程是在基本功课上完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正确的用力方法,并充分地训练到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形态、基本的舞姿,各种技术技巧及舞蹈专业人才所需的协调性、表现力、节奏感及对音乐的理解。
主持人形体的基础训练要借鉴舞蹈科学的训练方法,这样才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大学本科主持人专业的学生在入校以前基本上都是高中生,他们是一张“白纸”,可能什么都不会,既没有学过舞蹈也没有学过表演受过语言训练。有接触过的也是少数人,他们在小时候上过训练班,或者中专在某个艺校就读。但大部分学生因文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在生活中形成了他们的自然体态。如扣胸驼背、斜肩脖歪、胯部松懈等毛病。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的把正确的用力方法和舞姿教给学生,如何肌肉用力,怎样让线条更长一些,怎样才有延伸感,怎样才能更加挺拔不松懈等。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严谨和规范化,要有阶段性地进行训练,要遵循从地面训练到把上训练再到中间训练这样一个螺旋式提升的规律。一、主持人和舞蹈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训练的时间是不同的
1.舞蹈专业有中专五年制或六年制的,大学是四年制,因为舞蹈的特殊性,所以舞蹈演员都要从小(11—13岁)开始培养,在这9到10年当中基本功几乎每天都在学都在练。
2.在大学4年当中,主持人形体课有一年或有两年的。在实践教学中,形体基本功应占一年,每周两次课,每次90分钟比较适合。特别对于17—22岁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形体发展成熟、日趋定型的阶段,这正是形体塑造的关键时期——形体可塑性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接受训练的愿望强烈。如能抓住这一特定时期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形体训练,并开掘、发展出他们对于形体美的自我意识,将正确的形体意识、形体状态和身体发展结合起来,对于今后从事播音主持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在借鉴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是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舞蹈演员所需要的技巧、旋转、大跳及软开度等,不适合主持人的训练。所以,形体在基础训练中做动作的要求上也要和舞蹈专业学生做动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区别。
1.舞蹈中站一位脚,尤其芭蕾要求胯跟一定要开。主持人则可以站小八字步,胯跟自然。
2.舞蹈中擦地的要求,向前擦出去时脚后跟带动,胯跟要求打开;主持人训练擦地的要求,向前擦出去时用力点在脚掌,胯跟自然,或者在平行步上进行擦地。这样肌肉的线条、弹性、延伸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走路时也不会像芭蕾舞蹈演员一样外八字脚。
二、主持人形体基本功的训练在音乐伴奏上与舞蹈的区别
1.舞蹈基本功在课堂上,有钢伴教师,是现场钢琴伴奏,好的钢伴还能根据动作的需要。
而弹性音乐,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动作。
2.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一般没有钢伴教师,音乐也不是现场伴奏,因此,音乐大部分
是教师自己找的,且这些自己找的音乐很多都是学生们熟悉的,因此,学生会很有兴趣,在做动作时也会更加用心。这样在熟悉的音乐中做动作,可以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三、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与舞蹈基础训练的相同之处
1.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的物质载体都是人体。
2.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在没学本专业以前,都是一张“白纸”。
3.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在刚开始学习本专业时,都要进行基础的训练。
4.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肌肉要有延伸感和挺拔感。
5.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学生要有协调性和松弛感。
6.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学生要有节奏感,要理解音乐。
7.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遵循螺旋式提升的规律。
8.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形体美的自我意识。
9.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注重内涵外雅的气质。
总的来说,一个节目主持人如果缺乏良好的形体就等同于是缺少了表现体态语的“本钱”。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必须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借鉴舞蹈基本功中的动作和方法,科学地进行训练,才能将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与协调性、内心节奏得到提高,使身体更加协调统一,达到形体挺拔、动作和谐的境界,并充分展示出人体内在与外形的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美感。
参考文献:
[1]王鸿昀.对高师音乐专科舞蹈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舞蹈研究,1996年4月.
[2]吴郁,侯寄南著.广播电视新闻语言与形体传播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