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施工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转贴于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职 建筑施工技术 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78-02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对学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支撑作用。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学、工程测量、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组织、建筑结构等基础及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
二、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存在以上特点,教学中普遍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重形式轻内容
多数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能够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和其他多媒体资料,使教学难点和复杂的施工工艺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使学生得到直接、生动的感性认识。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缺乏对学生主动思考的引导。
(二)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与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分开教学,中间间隔几周甚至一学期,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施工单位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愿意接收学生去施工现场实习,即使联系到实习单位,也只限于认知层面,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无法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仍需要花费时间重新学习。而且实训时间一般是一至两周,而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学生一门实习实训课程往往只能接触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分部分项工程,无法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施工现场主要是负责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目前本专业的学生施工动手能力不足,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更有待提高,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更难以对施工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高级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岗位分析入手,参照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等岗位要求,归纳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施工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设计的实践性与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主设计开发了多媒体教学材料,将多媒体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布置任务、提出问题―施工工艺工程录像、动画展示―讨论问题―分析总结。比如在了解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基本流程之后,在播放视频前提出问题:该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存在哪些不规范操作?存在哪些质量和安全隐患?接着给学生播放某工地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启发式提问:人工挖孔桩的直径不得小于多少?为什么?人工挖孔桩的钢筋笼如何放入挖好的桩孔中?等等。在看完视频后,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再作分析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今后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建立了丰富的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和复习提供便利,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
(二)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学,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
1.师资培训。要进行一体化教学,就要建立一支能一体化教学的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理论功底扎实,更要有纯熟的施工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此我们组织本课程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一起,利用寒暑期到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知识更新,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以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
2.教学场地一体化。打破教室和实训室的隔阂,直接将教室与实训基地融合,实现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做边学,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3.教学计划一体化。把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将独立开设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设计实训、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融入相应的理论教学中,避免理论教学几周甚至几月后才能进行实践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脱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对基本的知识作讲解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由学生参照相关规范和施工手册自主完成施工任务。任务完成后,再由不同的实训小组交叉检查施工质量和存在问题,最后老师再作点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施工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严谨作风。例如在教授“轻型动力触探试验”一节,我们的课程设计包含以下环节:布置任务―方案讨论―操作示范―进行试验―数据处理―评价总结。具体过程如下:
(1)布置任务。某基坑开挖后需要利用轻型动力触探仪器测试地基承载力,提出问题:怎样利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测定地基承载力?然后根据测试过程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5人一组。
(2)方案讨论。根据教材和《施工手册》,各小组自行讨论试验方案和分工。
(3)操作示范。教师用多媒体讲解,实际操作示范。学生观察提问,改进试验方案。
(4)进行试验。学生分组试验,记录试验数据,教师答疑,指导学生试验。
(5)数据处理。学生根据规范处理相应表格数据,完成试验报告。教师答疑,检查学生试验完成情况。
(6)评价总结。对试验和试验报告中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记录、整改,思考并讨论,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三)现场教学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受季节性、周期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工程让学生从头至尾地参与其中。而“建筑施工技术”是专业实践课,我们借助学院的发展机遇,参与到学校建设的施工建设项目。简单介绍基本理论知识后,先让学生识读施工图,再到现场实地参观。对于重点内容,借助施工工地条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操作。我们将建筑施工技术和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课程进行整合,让建筑施工课程学习时间跨度可以达到一年,让学生基本能够接触到施工项目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通过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跟进,对施工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使学生将施工工艺知识系统化,切实提高学生的施工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通过认识施工现场的组织方法,了解施工现场的人员组成和施工布置,也对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
该课程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实践操作完成过程和成果先由学生小组相互评分,再由老师统一总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对参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考核成绩进行加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校企联合提高教学效果
我院与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建筑类企业签订了协议,作为本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实训基地,并建立了订单式联合培养冠名班,共同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进方法。同时邀请这些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到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来,进行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模拟制作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示范操作,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新更规范的施工实际操作。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成功,是否符合企业或者社会的要求,企业最有发言权。与企业联合办学,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按照实际需求与任课教师一起进行课程改革,学生爱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爱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教学改革,我们将被动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成学生主动参与的多媒体教学,将分离的理论教学课程与相应实训课程整合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一周的认识实习调整成跨度可达一年的课程实践,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与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掌握建筑施工技能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秀红,步文萍,王静.关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
究,2011(S1)
[2]李燕燕,张鹏,钟静.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
关键词: 建筑结构构造模型制作实训建设校企合作
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可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可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院2009年参加这一实践活动的学生,项目来源于建筑工程系建筑结构构造实训室建设内容的一部分。凭着对建筑结构构造模型的热爱与执着,07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6名学生自发组织,通过对建筑结构构造实体模型的制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为系部的示范性专业建设作出了贡献。我们在此把实践创新训练过程作一总结。
一、调研学习
入校以来我们已完成了《建筑结构》、《房屋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平法识图》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们参加过假期工地生产实习,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建筑结构构造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对于制作建筑结构构造实体模型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制作建筑结构构造实体模型对我们来说,既是兴趣也是特长。在课余时间,我们和指导老师一起到施工现场、相关院校实训室、教学模型生产厂家参观学习,经常在图书馆查阅建筑结构构造模型的有关介绍,加深了对制作建筑结构构造模型的认识,提高了自身对专业的理解和水平,调研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组员间的沟通协作能力。
二、方案设计
建筑结构构造实训室是建筑工程系重点建设实训室之一,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中结构构造实践教学。钢筋工程对上述专业非常重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施工员而言,钢筋图纸识读、钢筋制作安装和钢筋质量检验是其典型工作任务之一;对工程造价专业核心岗位――造价员而言,钢筋图纸识读和钢筋工程计量是其典型工作任务之一;对工程监理专业核心岗位――监理员而言,钢筋图纸识读和钢筋质量检验是其典型工作任务之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独立基础。独立基础一般只坐落在一个十字轴线交点上,有时也跟其它条形基础相连,但截面尺寸和配筋不尽相同,独立基础如果坐落在几个轴线交点上承载几个独立柱,叫做共用独立基础。基础之内的纵横两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钢筋,且长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
单层轻型门式刚架结构是指以轻型焊接H形钢、热轧H形钢或冷弯薄壁型钢等构成的实腹式门式刚架或格构式门式刚架作为主要承重骨架,用冷弯薄壁型钢做檩条、墙梁;以压型金属板做屋面、墙面;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岩棉、矿棉、玻璃棉等作为保温隔热材料并适当设置支撑的一种轻型房屋结构体系。
单层轻型门式刚架结构具有质量轻、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综合经济效益高和柱网布置比较灵活等特点,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在目前的工程实践中,门式刚架的梁、柱多采用焊接H形变截面构件,单跨刚架的梁柱节点采用刚接,多跨者大多刚接和铰接并用;柱脚可与基础刚接或铰接;围护结构多采用压型钢板;保温隔热材料多采用玻璃棉。
建成后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有利于基于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以项目为导向组织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构建“学做结合,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图1锥形独立基础钢筋模型图
图2门式刚架梁柱节点模型
三、模型制作
我们依据设计好的施工图,计算工程量,购买钢材等原材料,在实训室制作独立基础钢筋模型,在钢构公司制作门式刚架梁柱节点模型。
1.独立基础钢筋模型
独立基础钢筋模型的制作工艺为:抄平放线垫层施工钢筋工程展牌制作。
(1)抄平放线
实际工程施工前,为了使基础底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基础前应在基面上定出基础底面标高,模型基底标高即为实训室地坪标高。
(2)垫层施工
为了保护基础的钢筋,施工基础前在基面上浇筑细石砼垫层。
(3)钢筋工程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在垫层表面上弹出钢筋位置线,铺放钢筋网片,连接柱的插筋,在绑扎的平面钢筋上,不准踩踏行走,严格控制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交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成八字开。钢筋安装完毕后应检查验收。
(4)展牌制作
制作模型实训的项目、功能,钢筋模型名称等标牌
2.门式刚架梁柱节点
门式刚架梁柱节点制作的主要工艺为:加工制作图的绘制放样与号料切割坡口加工制孔边缘加工矫正和成形组装焊接涂装与编号展牌制作。
门式刚架梁与柱的连接,可采用端板竖放,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连接的螺栓应成对称布置。在受拉冀缘和受压冀缘的内外两侧均应设置,并宜使每个翼缘的螺栓群中心与冀缘的中心重合或接近,为此我们采用将端板伸出截面高度范围以外的外伸式连接。
在两个模型制作前,要进行安全教育,经过培训,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分阶段由项目负责人和导师共同检查项目的进展,定期召开总结会议,以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指导老师协助策划项目和制定实施方案,对整个训练过程做好指导工作,及时帮助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运用专业知识,结合系部示范性专业建设,制作出用于实践教学的独立基础钢筋和门式刚架梁柱节点模型两个建筑结构构造模型,有利于组织实施项目化教学。
通过实践训练,我们进一步提高了专业动手能力,提高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杜绍堂.钢结构施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马宁.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只要是相关建筑工程方面,就避免不了和它接触。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和管理能力。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如何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这门课程,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现阶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模式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以“知识为本位”,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学上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识记,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2.很多教师由于没有从事过建筑施工的任务,也缺少与建筑企业保持长期有效地沟通,始终保持在原有的课本知识。
3.教学方法手段相对单一,教法上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由教向学生灌输教材的内容,而且偏重于理论部分的讲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淹没在深奥的理论和枯燥的原理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动手能力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鉴于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在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对该课程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结合目前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构想。
1.应用项目教学法
施工技术是在企业发生的实际由工人进行操作的一项具体工作,学校教学只能是在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为此,在这门课程开始前就需设计套较全面的模拟工作任务,由学生完成整个项目的工作任务,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完成活动报告。由于实际工作中是分岗位、由分工不同的若干个人员共同完成的,所以教学安排中,在明确总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又按不同岗位设计各子项目,分阶段逐个完成各子项目的工作任务。
本课程可设置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等六个项目,再由学生自主选取其中若干小项目,完成各小项目。学生分组讨论制定项目计划。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再进行调整,指定项目组长,然后给每个组分配任务,教师应将事先准备好的书面项目指导书发给每个小组检查核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小组的项目行动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分工合作,以便于更好地进行项目工作。
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每个人主动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合作等关键能力。
2. 引用工程施工案例
通过对一个已建工程的实例进行综合性的讲解,对工程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从质量要求、精品策划、过程控制到质量验收检验标准这四个方面对工程的每个施工环节进行解读。让学生系统的了解并完成一个工程的各个细小环节的准备、检验及处理方法。
再通过对一个实际在建工程的参观及其现场施工负责人的介绍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安全、材料、资料、质量、施工等几大负责人的工作任务及其在现场日常中的工作。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这一门实践性、专业性极强的课程来说,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场施工实践经验。老师除了要改进授课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外,加强实践方面的锻炼显得尤为重要。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为期一年半的锻炼,参与实际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以此来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另外,在施工现场还可聘请一些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定期到学校举办大中型工程项目施工方面的专题讲座,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认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巩固学习效果。
3.充分利用实训室
按照“营造真实环境,进行生产实训”的原则进行实际操作,如在砌筑砖墙施工操作中,普通砖的砌筑形式(三顺一丁、一顺一丁、二平一侧等)和砌筑方法(三一砌砖法、铺浆法、挤浆法、刮浆法)等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训室完成实际操作。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增强学习兴趣。
结语
课堂、实训室、施工现场是学生学习的立足点。三点链接在一起为一条主线,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这条主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可以在这条主线中让各个构件链接在一起。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学生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上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动手能力进一步加强,并能熟悉各个环节的质量验收标准。根据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有些逐渐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1]董伟;“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2期
[2]江玲.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述评――兼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滁州学院学报,2010,(3).
[3]王健;张哲;张伟;;《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改革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工程开工前,踏勘施工现场,根据施工合同、各种工程施工图纸、规范等,认真审查图纸,编制施工测量方案,进行施工区域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将有关控制点及资料向作业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进行基础开挖前的原始地面高程测量,以便在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建筑物定位测量、轴线和高程放样及传递、基础施工测量、墙体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同时在各测量工序间及时进行班组验收及监理报验,并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及时进行工程测量资料归档,确保安全、文明、环保施工。为此,课程考核应该紧紧围绕完成上述典型工作任务所须的测量技能,以技能培养为目标,将技能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以考促学,以考促练,充分发挥考试在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导向作用。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严格考试管理,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充分调动测量教研室十余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学生刻苦认真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本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职业岗位平台课程,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采用我院自编教材,96学时,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内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其中理论讲授一般安排56学时左右,按顺序讲授初识测量工作、场区控制测量、施工场区测量、定位测量、施工测量、变形测量、竣工测量等7个单元。课内实践紧随理论教学,主要安排了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闭合路线水准测量、场地原始地表标高测量及土方量计算、微倾式水准仪检验与校正、DJ6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DJ6经纬仪闭合路线角度测量、DJ2测回法观测竖直角、DJ6经纬仪检验与校正、直线定线及钢尺量距、光电测距仪量距、全站仪闭合路线导线测量、使用经纬仪、钢尺进行点位放样、使用全站仪进行点位放样、建筑物定位与轴线放样、点位高程放样等项目,课时在40学时左右。测绘技能的培养,应贯穿于上述课程教学活动中。理论讲授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编教材、工作单和教学资源库实施教学,课内实践项目应充分利用学校内的测量实训室、风雨实训室、测绘工学结合电教室和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室、工程实际现场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真实的任务及作业现场进行测量施工方案编制以及工序质量验收检查,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课程考核改革也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结合近两年来在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理论+技能”,日常仪器技能与期末结业技能考核相结合,理论统一命题、集体流水评卷的教考分离模式。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分为以下两部分。
2.1理论考核
理论统考试卷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统一命题。理论试卷的命题前三题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注重对测量基本概念的考查,后面三题简答、计算、实践操作题则注重对测量原理及方法的理解,测量数据的内业处理、测量仪器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测量仪器的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理论考核安排在学期末统一进行,统考分数占总成绩40%。试卷由教研室老师集体流水评卷,共六大题,每位教师只负责一个大题的批卷。
2.2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实行日常考核和课程结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2.1日常技能考核
日常考核的项目结合平时课内实践项目进行,考核项目及分值见表1。日常技能考核占总成绩15%,主要以平时学生工作单完成的质量和对自己成果的答辩结果作为考核依据,结合学生日常出勤、学习态度和主动性给出日常考核成绩。日常考核的真正目的是以考促学,以考促练。实行日常考核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业余时间结合课程进度随时向测量实训室借取仪器进行练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日常考核还结合学校、学院每年的测量技能大赛,“鲁班杯”技能比武等活动展开,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有大赛的生动局面,在竞赛中不断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
2.2.2期末结业技能考核
期末结业技能考核是对学生一学期以来课内实践及平时练习的检验,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两周内进行。期末技能考核共分三项:DS3微倾式水准仪闭合路线水准测量;DJ6光学经纬仪闭合路线角度测量;拓普康全站仪平面点位放样。技能统考分数占总成绩45%。
(1)技能考核组织及考场、时间轮次安排。
水准仪场地、经纬仪场地、全站仪场地各由测量教研室3名教师负责组织考试,共9人,编号为T1、T2、T3等。同时对建工学院13级应参加考试的700多名学生按班级抽签顺序重新分组编号,以字母A、B、C等分为考试大组,每个场地由一组36名学生同时考试,又分为3个小组(例如A组学生又按小图1考场布置组编号为A1、A2、A3等),对应三位监考老师。每位老师每一轮负责本场地本组内12名学生的监考,其中学生按3人一组。每项比赛时间均按30分钟计,到时应立即停止考试,换下一个人进行操作。每位老师所监考的12名学生本项目的考试应控制在2小时能完成,之后再进行转场进行下一项目的考试。每位考生按小组号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找自己的监考老师进行三个项目的考试,三个科目均考完之后方可离场。
(2)技能考试题目。
由教研室专门编写“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能考试大纲”,电子稿提前一个月发给各个班级,并督促学生提前向测量实训室借仪器,严格按照考试标准练习仪器操作。学生平时练习时按照考试科目内容每三人一组领取所需仪器及记录表格。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按小组可分别领取:水准仪(及1架腿、2水准尺)一套;经纬仪(及1架腿、2测钎)一套;全站仪(及1架腿、1带尖棱镜头、4木桩、1手锤、另带1单棱镜组及架腿)一套。平时练习为不影响正常教学鼓励学生周末借,下周一提前向实训室还仪器。
(3)技能考试阅卷及评分标准。
技能考试作业内容及限差的规定由“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能考试大纲”给出。监考老师依据标准答案及限差要求现场阅卷给出分数,具体量化打分按下述标准执行:①水准仪科目。双仪高法共3段线路,每测段观测方法正确,测段高差符合限差规定得3分,求得线路闭合差符合限差规定,各测段闭合差平差分配改正正确得1分,求出各待定点平差后高程得1分。即3测段每段按5分计,总分15分。②经纬仪科目。一测回闭合路线角度观测,共三个测站,每测站所测角度观测方法正确,测站角度值符合限差规定得4分,角度闭合差符合限差规定,平差计算结果正确得3分,共计15分。③全站仪科目。极坐标法平面点位放样,放样方法正确,点位精度符合限差规定,在规定时间内放出4个点得15分、3个点得12分、2个点得9分,1个点及以下得0分。最终成绩按班级统计成《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成绩统计表。成绩表中分项给出日常技能成绩、期末三项技能成绩、理论成绩五部分。除日常技能成绩外,其余四个分项哪项成绩不超过及格分,均必须进行补考,补考可以进行多次,直至每项均及格为止。最终给出每位同学的综合成绩评定。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课程考核改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