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写人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界定
“任务驱动作文”源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其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口语或书面语的表达。目前高考作文多采用其中的“解决问题式”和“做决定任务”两类。
2.多元性特点
任务驱动作文属于材料作文,但其在思维和写作多元性角度,仍然存在较多不同。此处的多元性主要指价值取向多元性。与常规材料作文相比,任务驱动作文从命题具有争议性,到审题、立意多向角度,再到思维、取材、写作等多重环节,决定了学生在价值取向中存在多元化思维,这种多元性极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也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阅读积累。
二、高中生写作现状与阅读现状
1.写作空洞、缺乏思维
任务驱动作文写作,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社会、生活,将其阅读所得合理地表达并分布于作文当中。但高中学习压力的阻碍和自身兴趣爱好之所在等原因的束缚,使高中生在作文写作中更多出现的是“套”,而非“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束缚于框架之内,教学生如何建构整体,但对理性思维、思辨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当然,思维和思辨能力也并非凭教师一己之力可养成。但养成过程始终不变,就是要求学生要通过大量的、合理的阅读积累来促进其自身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格。目前学生所陷入的缺乏思维、写作空洞的现象,以及将写作当做无厘头的情感宣泄方式等问题,归根结底是由缺乏阅读而造成的。
2.阅读形式单一、引导不利
由高中课程任务和进度等方面限制,诸多学校无法合理地安排阅读课比例及,部分学校从未开设过阅读课。即便部分教师有将阅读课提到课程中的想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无法得到支持,结果演变成为了隔三差五的活页印刷。从学生的接受角度来思考,此形式完全无法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阅读课荒废了。学校与教师对阅读重要性认知层面的单一和引导不利,决定了学生在阅读中的盲目无知。另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或者说从思想层面便没有认识到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其大多将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不论各种文体的教学,目的多为应对高考阅读题目,而对于各种文体的思想、技巧、文字的把握,无法上升到用于写作教学的认识中。
三、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1.以读促思,以思馈读
沃纳丁.塞弗林的《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认为“传播就是使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独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过程。”信息的传播主要是涉及信息的双向交流,而信息的传播可以通过易于携带的媒介,或者易于阅读的媒介等。所以说阅读是传播信息、培养思维的重要形式。阅读者并不应该是消极地观看,而是主动地寻求信息,通过对信息的辨别、思考,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促进人们抽象性和分析性的思考使阅读而来的各种信息,进而影响阅读者。当阅读者在对阅读而来的信息进行思考后,其自然地会阅读得来的信息反馈于下面他将阅读的信息中,从而更好地指导其阅读。所以读与思是一个双向循环过程。
2.以思读促写,以写馈思读
人们的社会交际方式除口头的和行为的方式之外,还有一种是极其重要的,那就是书面交际方式,它是现代社会人类交际的主体和主要方式。高中生的写作,包括高考作文,都属于此类方式。这种方式要求人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过程,其不仅要求作者有一定的文字能力,同时还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思维水平。写作要达到表述清楚、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又要求作者有极强的思维能力、材料处理能力等、还应言之有物,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生的生活是受到局限的,这也决定了其观察能力是有限的,那么要达到写作的多层次要求,非读、思不可。若高中生可通过大读和思促进其写作能力提升时,其自然会发现其写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从而其便会以更好的态度来进行思读。所以思读与写作仍是一个双向循环过程。
3.读写一体,促可持续性发展
夸美纽斯曾构想过一种完美的学校:“学校是一个真正锻炼人的地方,……使一切送进学校去吸取真正智慧的人都能受到教导。”从中国国情来看,此类学校就是能更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校,能使学生获得智慧、德行得以提升、促使学生的和谐发展。但目前我国在高中教育领域,虽提及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目的始终存在。且不论两种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那么,究竟何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使目标达成?我认为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能力,是达成这一目标的不可缺少因素。高中生可读史、文、理、人,可写史、人、看法、体悟……,当其真正地将读与写融汇于自我当中之时,其素养、能力便表于外而映于心。
四、任务驱动作文中阅读写作一体化实施策略
1.上升意识高度,认识阅读与写作一体化重要意义
阅读与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了哪一面,教学都会倾斜和失衡。所以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管理层以及一线教师,都应该提升意识高度,真正地认识到阅读和写作一体化的重要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阅读与写作两者的相互促进与提升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阅读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写作是精神创造的渊薮,将两者合二为一,并在课程当中体现出来,是重要的。因此应从思想、理念、形态等各方面积极落实,不能因为未有类似课程,而产生忌惮心理、畏畏缩缩、踌躇不前,而应大胆创新改革,进行尝试。
2.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参与教研教学当中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将阅读和写作一体化理念提出之时,便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但到准备实施之时,便发现了困难重重。困难不仅体现在管理阶层无法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或措施,更体现在于专业技能的参差不齐、遇到困难时教师的保守心理。所以我建议,教研部门应该组织有能力、有经验、有决心的教师,对高中生任务驱动作文及语文教学进行研讨,组织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对一线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真正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是可以促进教学、提升能力的,进而使一线教师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这项教研当中,使语文的教与学得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3.加强思维训练,将阅读写作融为一体
培养思维能力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核心和关键,阅读与写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可以从思维方式上找到原因,所以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增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前提。阅读需要思维整合,文章是作者经过思维,再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阅读就是“再现”作者思维的过程,它关系众多。所以将思维训练放在阅读与写作训练的首位,是极其重要的,也是能够与写作融合的关键步骤。写作需要思维创造,当掌握了语言和逻辑的内在联系后,学生不仅进行了语言训练,还进行了思维训练,从而把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紧密联系到了一起。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能够将阅读而得到的思路有条理的通过文字表_出来,一般都合乎规律和逻辑。所以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然有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直接影响着语文水平。
总之,随着高考作文向任务驱动方向的发展,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对语文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并努力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美)沃纳丁.塞弗林.《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陈韵昭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2].《为什么要读书》,见《读书美谈》重庆出版社,1998.
“还是留着给你自己享受吧!”我愤愤地关掉电视机。唉,贪婪的人们,你们什么时候才能从金钱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去关心一下周围的环境呢?在这个曾经充满生机的蔚蓝色的星球上,现只有在新型密封材料所封闭的狭小的人工生物圈里才能找到生命。
一阵困意袭来,用完晚餐后,我便入睡了。“醒醒,醒醒。”不知谁在叫我。迷迷糊糊中,我跟着他出了家门,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大白菜,我揉了揉眼睛,确定没看花眼。它的确是一棵白菜,足足有一棵树那么大。只是淡绿色的叶子上深深的叶脉里流动的好象是什么红红的东西。“它该够多少人吃呀!”我惊讶道。
接着看下去,是一只巨大的南瓜,足足有两层小楼那么高。它的皮红红的,红的特别艳,仿佛一刀子切下去就能流出血来!它的瓜蒂已经枯了,足有森林里枯萎的老树桩那么粗。好大的南瓜,够多少人吃呀?!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 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转贴于
2.3 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 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 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教育 高中语文 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
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地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
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要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关键词:当前 高中 作文教学 问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具体要求是:“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为达到此要求,高中作文教学必须改变以往观念,方法上力求创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必须始终把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重读轻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普遍现象,仅有的一点写作,也是为考试而写,与自然真实的写作基本不搭界。学生在高中阶段获取的那一点写作能力,除了在考场上有用外,于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几无用处。因此,高中写作教学必须实现由应试写作向真实写作的转型。所谓真实写作能力,就是对学生当下有用且终生受益的言语表现能力。高中学生已进入成人期,我们完全可以把学生从以往的练习性写作、应试性写作带入真实写作的境界。如申论、新闻评论、网络帖子等题型,就十分值得高中写作教学借鉴。引入这类题型,在仿真情境下要求学生分析归纳材料、确定立意、选择合宜的体式、自拟标题以自主完成写作任务。倘若学生具备这样的写作能力,也就不惧怕高考的应试写作。如能自拟标题写作,又何惧高考作文的审题?因为能自拟标题写作的人一定能审题,会审题的人未必能拟题。写作并不局限于专题写作训练,而是贯穿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渗透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阅读教学完全可以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为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表达,而且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学生如果能通过写作展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力、理解力、鉴赏力、评论力,且能完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表达,那还会惧怕语文高考试卷的阅读理解题、鉴赏题吗?
第二、高中作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文体感、语境感和语感
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后,从理论上说,一般的文章,他们不用老师教,自己都能读;一般简单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只要老师教学得法,他们应该都会写。进入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学生读写的文体感、语境感、语感的迅速有效的达成。如果不能达成,或者说是通过课外的自发学习、暗中摸索达成的,那就是语文教学的严重失职。文体感,是指对(某一种)文章体式的敏感,是进入语境感之门的通行证。语境感是指对特定时空具体文本的特定内容、形式和意图的敏感,是对“语篇”的综合整体的感受、理解和判断。语境感上承文体感,下通语感,是文体感的具体化,语感的情境化。文体感制约着语境感,语境感制约着语感。语感是文体感、语境感的外化。文体感、语境感决定语感,文体、语境的规定性,决定了言语感悟或运用的恰当与否,一个人的文体感、语境感水平决定语感质量。文体感、语境感、语感关注的始终是语篇,离开语篇,孤立零碎地考查字、词、句的理解或运用,并不能体现人的真正言语理解力和创造力。其实,稍有语用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某个句子能否视为病句,某个词语是否运用得当,只有置于语篇之中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如果语文读写教学始终关注语篇,着力培养学生的文体感、语境感、语感,当语文高考试卷提供 的是比较完整的语篇,旨在考查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的话,那么具有基本文体感、语境感、语感的考生,就能很快排除错误选项的干扰,迅即作出准确的判断。如果提供的是语句,那么考生就可以把语句置于文体、语境之中,通过补足语篇,作出合宜的选择。
第三、必须切实加强写作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表达的训练
以观点或疑似观点命题的作文,多数考生是不敢否定命题者的观点的,按照线性因果思维逻辑简单轻易肯定命题者的观点成了高考作文的普遍现象。其实,这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训练的缺失。譬如说话题作文“诚信”,多数考生绝不敢冒风险说拒绝或反对诚信,常常会简单肯定命题者的观点或情意,但这样是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的。究其原因,就是考生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倘若考生能通过深入具体的分析,认为诚信固然可贵,但不能不看实际情况、不问是非。譬如对重症病人,善意的谎言就比诚信更可取;而对不仁不义之人,就不能傻乎乎地讲诚信。这样的认识和表现就体现了思维的缜密和思想的深度。由此看来,高中语文教学如果通过日常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即使学生遭遇以观点或疑似以观点命题的作文,也不致于捉襟见肘、无话可说或人云亦云。
第四、写作教学应有意识地向发展学生的异能倾斜
主要原因如下:一、能写一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既是过去历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中学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也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写作能力;二、现在中学毕业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已呈普遍下降的趋势,面向全体中学生的语文教育,今后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三、在现今高考作文命题还不能照顾所有学生异能的情况下,加强基本写作能力的训练,有利于保护考生的切身利益。
另外,高中写作教学之所以要向发展学生的异能倾斜,是因为学生在具备一般写作能力后,不可能成为擅长所有文体写作的全能,更多的是在某一两种文体的写作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专长,正如曹丕所言“文非一体,鲜能备善”、“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加之,如果学生擅长一两种文体的写作,因为“文本同而末异”,若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需要,是可以触类旁通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激发和发现每个学生的言语个性,促进他们充分显示异能。我们还必须明白,尽管现在高考作文命题在检测学生言语异能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发展学生言语异能仍将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大趋势。体现语文课程改革的标志性成果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就是针对此前写作教学和测评整齐划一的弊端的反拨,其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言语异能。
第五、要重视方法指导
掌握写作方法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保证,会写才爱写,爱写才想写。作文教学原则应是:重指导,轻批改;重内容,轻形式;重灵活,轻呆板。写作指导有以下几个程序:第一,讲授知识。在训练一种文体之前,明确地将写作特点、格式告诉学生,加深印象,避免文体不清。第二,明确要求。每次作文,都有具体的要求,如写记叙文,要做到选材新,写人记事有细节描写,写出生活中的真实,以精巧引人,以真实感人。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用事例证明时,多用现实中的例子,避免撞车。第三,讲评点化。在批改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归纳,对习作作出总体评价,每次讲评确定一个中心,抓住一个问题讲深评透,让学生真正做到一作一得,不走弯路。
为此,小作文训练要有序:开学初定好计划,列出“场面”“景物”“人物”等片断描写序列,分步实施。大作文训练要有路:所谓“路”,就是教者要有明确的指导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写作要领,明确写作要求、范围,懂得写作程序、方法等。周记训练要有趣。为使学生不因多写而感到枯燥,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随感、杂谈,记下个人的琐事、班级的趣事、国家的大事。
总之,只要我们始终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探究创新,高中作文教学就一定能够百花争艳,风光无限。
参考文献:
[1]田英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