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科技与管理

建筑科技与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科技与管理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可拓理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物元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与规模不断增大,建筑施工管理日益呈现动态复杂性与系统性,因建筑施工特点,施工过程当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易出现各类工程事故,为确保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提供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基于可拓理论,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定量分析,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结果的合理评价,对可能出现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可有效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

一、基于可拓论的模型分析

1.可拓理论

可拓学原称为物元分析,是由我国蔡文等学者所创的新学科,用形式模型,对事物的拓展可能性进行研究,并找出开拓创新的方法与规律,以处理问题矛盾,其可拓方法为可拓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方法,如分合链、发散树与优度评价等均是可拓方法,这些方法已经在检测控制、计算机、智能与管理等方面获得了应用,在施工安全管理上应用可拓理论,可对施工管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预警,以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可拓理论当中,需要对经典域、待评的物元矩阵与节域给予确定,以找出建筑施工中的安全因素,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及其安全。

2.经典域与节域确定

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个事物均有多个不同特征存在,每个特征所对应量值是不同的,因此,在事物评价等级N中,就会存在n个不同特征,即C1、C2…Cn等,其特征所对应量值可表示为ν1、ν2…νn等,有序组公式为:R=(N,C,ν),其中,N表示事物名称,C表示特征,ν表示量值,R表示事物基本元,也称为物元,而N、C、ν为基本元R的要素。物元模型需要确定节域、经典域与待评物元矩阵等,其中,经典域确定的表达式为:

在表达式中,Nj表示j个划分的效果等级,而Ci表示Nj效果等级特征,经典域为Xji表示效果等级有关特征量值的范围。其节域确定的表达式为:

在节域表达式中,P表示全体效果等级,Ci表示效果等级特征,而Xpi表示全体效果等级P有关Ci的量值范围,也就是节域。待评物元矩阵的表达式为:

在待评标的物中,所检测的数据以及分析结果,应该用物元进行表示。表达式中的P0表示标的物,Ci表示效果等级特征,Xi表示标的物有关效果等级特征的量值。在建筑施工当中,安全管理要以国家所规定的相关施工安全标准为参考依据,由安全管理员对每个工地的各项安全管理项目进行随时检查并打分,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其评分表只是量化指标,基于可拓理论,从各指标间的安全等级与关系制定方面,让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标准更为明确清晰,运用可拓理论对建筑项目进行评价,再通过结果对施工安全作出预防分析,给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提供标准的参考依据。建筑施工中的效果等级特征主要有文明施工、安全管理、施工用电、塔吊、脚手架、起重吊装、基坑支护和模板工程等,在建筑施工的某阶段中,这些特征并非同时存在,一旦基本特征出现变化,节域、经典域与待评物元等均随着发生变化。根据国家相关施工安全的检查标准与经验,应该对施工安全管理的等级进行划分,并应用可拓理论进行评价分析。

3.关联度与待评定等级的确立

当经典域与节域确立之后,具体安全施工评价方法需要确定,以判断物元等级,在物元评价时,基于可拓理论,适当引入必须满足的条件,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评价,不然不给予评价。在应用过程当中,需要先对初步安全进行评价,对于安全评分表里的所有内容,每项分数应达到总分的七成以上,不然该项目自动认为不安全,并停止后续评价,在这里,该条件成为待评物元所必须给予满足的条件。依据可拓理论,不同等级的关联函数可表示为:

而待评标的物等级关联度可表示为:

其中,Kj表示为评价标的物等级,其数值大小与相关性,能对评价单元等级进行定量反映,以供应用者做出合理的安全决策。

二、物元分析法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施工安全管理的预警模型构建

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为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成,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预警模型构建是必要的,与评价模型构建与分析方式大体相同,仅是在经典域、待评物元、等级与节域等规定有所不同,事故安全等级可分为无、轻微、中级与重度等四个等级,在建筑工程中,常出现的事故有物体打击、高空坠落与坍塌等三类,影响这三类事故的因素较多,按事故原因来看,对每种事故节域、经典域与待评物元等进行确定,以物体打击为例,等级效果特征包含设备器具、安全防护、挡脚板、安全教育与杂物清理,经过经典域与节域对物体打击情况进行表示,预警模型中的节域与经典域相比,预警模型与安全管理中的评价模型原因相似,依据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经验与打分状况,对建筑施工中存在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并确定事故安全发生类别。在建筑施工中,基于可拓理论,其安全管理预警与评价模型思路可归纳为下列方面,首先,要对安全评价的等级进行确定,然后,确定其影响因素、节域、经典域与待评物元,并对安全性进行初步判定,如果评价不合格,要求立即整改,若评价合格,应继续给予评价,对各特征的权重、关联函数与综合关联度等进行确定,以评价其安全等级,若安全评价不合格,应立即整改,安全评价合格的话,应对其他易发的安全事故进行预警,有效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2.物元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在某建筑工程项目中,依据国家有关施工安全检查规范,制定相关施工安全的检查评分表与汇总表,对工程施工中的某阶段进行检查,基于可拓理论,对该工程项目的安全进行评价,通过项目检查可知,物元基本特征主要有文明施工15.6、安全技术交底8.6、安全管理8.1、脚手架8.5、机具用电8.4、塔吊8.5与三宝四口防护8.3,在评分表中,每项指标发生问题,均会给项目安全带来巨大危害,在实际应用中,各物元特征权重是一致的,根据各指标量值信息以及节域、经典域信息的提供,对物元相关联函数与综合关联度的计算可知,此项目安全管理的等级评价是较为安全,也就是还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对常见事故给予安全评价,并加强预防。下一步是易发生事故的安全预警,在建筑施工当中,物体打击、高空坠落与机械伤害是常见事故,其发生概率较高,安全预警模型构建中,对这三种事故均给予安全评价,并对预警类型进行确定,通过待评物元、节域与经典域等分析,这三种常见事故均为轻微预警,在建筑施工中,容易出现这三种事故,需要对项目当中,容易造成这三类事故的项目给予检查与整改,以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是建筑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安全予以保障,才能高效高质量完成施工目的,为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控制,基于可拓理论,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对施工领域的各安全因素进行检查,并运用物元分析法给予评价与预警,编制可靠的量化安全管理程序,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过程控制,坚持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将施工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以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从而保护人员、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增民,吴冲.可拓学在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

[2]赵冉,顾伟红,李建民.基于可拓理论的铁路隧道施工风险因素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6)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任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256―04

一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个行业领域的经营管理活动迅速朝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迈进,社会对人才的信息文化和信息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介绍信息对企业和社会所带来的变革,探讨信息社会中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要求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具备在实践中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工作、生活、学习所必需的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有鉴于此,许多高校的管理、金融、财会等商科专业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纷纷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不同于传统学科,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汇集管理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等学科于一体的复合型学科,具有学科内容跨度大、覆盖面广、理论要求高、实践性强等特点,由此决定了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难点,教学方法也各有所侧重,经过文献分析和座谈调研,笔者了解到在商科类专业管信教学中普遍存在三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有的偏重系统的理论讲授,有的强调案例教学、有的重视实验教学。综合看来,这几种方法都有各自优点,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对于偏重理论讲授的方法而言,主要是教师按教材章节的顺序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使用过实际的信息系统,对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学生很难体会到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其对实践的重大指导作用,会觉得理论非常空洞抽象,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经实践证明效果最差。

强调案例教学的方法则主要以案例分析、讨论教学为主,力求以典型综合的案例反映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但已有的一些案例教材大部分是有关国外企业的案例,学生对企业的背景知识了解较少,对其经营管理流程不熟悉,并且缺乏与已有专业知识的联系,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交流讨论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

重视实验教学的方法则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为授课重点,容易偏离课程目标,仅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把管理信息系统看作是程序设计课程,而不能认识到更多的是从管理的角度去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无法从深层次去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实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有效地为管理服务。

针对上述三种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做了总结与思考,认为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都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但如何将三者结合起来,使理论不再抽象,案例切合实际,实验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需要在教学方法及手段上有所创新,因此进行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实践。

二 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以其巨大的张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也有了更多的应用。目前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等,这些流派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共同的观点:第一,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知识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第三,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针对建构主义理论的阐述,已有大量文献可供参考,本文不再赘述。下面仅对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及对管信课程教学的意义做简要分析。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提倡建立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即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由此,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综上所述,笔者总结得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教学情境的建构者,主要职责是案例设计、任务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模式的设计及教学评价。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诸如人机学习、人书学习、师生学习、生生学习等,通过立体式的交互学习网络,协助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商科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是该课程涉及的概念广,内容具有前沿性、发展快,反映信息社会的新情境、新问题较多,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该课程内容至今还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以反映不断出现的技术变革及所引起的管理上的创新,通过协作学习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深入探索知识的热情:三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更好的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三 管理信息系统建构主义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学习,因此问题情境的构建,学习环境的设计构成了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在具体的管信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这个核心,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十六字“案例引导、任务驱动、内外结合、评价反馈”,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分别阐述这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

1 案例引导

案例引导即情境建构阶段,案例设计分为三个环节,课前、课中和课后。在每章授课前由引导案例引出本章问题,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获取知识(概念、理论、解决方案);在课中结合基础知识点案例进行知识或思维拓展,课后借助综合案例题和复习题进行巩固;学生也可登录网络教学平台通

过案例分析题和网上自测检验学习过程,整个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反复不断的真实情境问题分析思考中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体系。

因此,在案例设计过程中一般包含有某些管理、决策或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对问题的充分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也要求学生自己去收集身边的信息化案例,如超市的收银系统、银行存取款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校园一卡通等,用课余时间搞社会调研,相互交流调研体会,开展小组讨论,通过教师引导、自学学习和协作学习建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完整的理论体系。

2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即实践体验阶段,主要目的是设立不同层次的上机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仅停留在理论层次是不够的,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上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技能)的转化。但以往的上机实验过于强调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经营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对于商科专业,上机实验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学会编程,而在于如何运用所学的信息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参与到信息化实践中,并借助于信息系统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此笔者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在上机实验中设置了四种不同层次的任务:常规任务、综合任务、专业任务和开发任务。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常规任务即按角色模拟操作使用典型的信息系统,通过操作建立起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在课程教学中配套购买和引进了一批教学用信息系统软件如ERP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物流与电子商务软件等,这些软件系统都具备模拟真实的商业数据,学生可以扮演经理、部门主管和业务员角色,体验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结合所学理论进行认知。

综合任务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分析的能力,了解系统开发的流程,具备一定的系统建模、需求分析和数据库设计的能力。在该项任务设计中为避免过于复杂的业务需求对学生认知造成障碍,教师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业务流程相对简单的系统为背景进行分析,如图书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超市管理系统等。实验任务主要包括:了解系统调查的基本方法、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图及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实体联系模型图的绘制、数据库的基础知识等。通过综合任务的上机实验使学生初步接触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掌握获得系统模型的方法步骤,能够进行需求分析、自主的数据库设计,具备一定的信息系统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

专业任务则需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专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设立相应的上机实验内容,使任务设计更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如对物流专业强调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人力资源专业突出绩效评估的分析、对会计专业加强财务决策分析,将相关实验任务的提交、分析、解决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专业有更紧密的对位关系,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围绕“真实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利用有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开发任务即组建项目团队,遵循软件生命周期理论和软件工程规范进行信息系统开发设计。该任务对商科类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考虑到学生精力和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可将该任务供有计算机专长的学生选择完成。

3 表达交流和评价反馈

内外结合即表达交流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案例分析、上机实验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这样的交流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层面。由于时间限制课堂内的交流较为有限,一般由教师引导,分组讨论为主,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课堂外的交流则通过网上教学平台,设立不同主题的论坛,学生根据兴趣参与其中,教师或助教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不断的互动与交流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其知识的建构,也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

评价反馈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将学习效果同步反馈。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协作学习,关注学生对知识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在考核评定中,我们更多的采取形成性评价和参与度评价,在每个阶段设立详细的评分点,了解学生学习成效,督促其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补充和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总结性评价如期末笔试所占比较少,为40%左右,并在题型设置上以问题解决、综合应用的主观题为主如判断辨析、图表分析、案例分析等,重视对学习能力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经常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理论融入案例,实验突出专业,不断的激发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的知识进行建构,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同时在教学中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将新的技术、方法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全方位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试图通过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实践,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理论、案例和实验三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为解决单一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解决思路。在实践中,要使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还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教师需具备复合型知识。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要求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具备系统的经济管理知识、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定的信息化实践经验,并能时刻关注信息管理的前沿,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把从实践中得来的真知和鲜活的案例充实到教学中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 前导课程要扎实。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要求的前导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程序设计等。如果学生对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准备不足,缺乏相应的认知,则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3 教材选择要合适。根据建构主义的要求,建立以情境构造、思考讨论为中心的教材体系是建构主义是否顺利达成的另一个要点,因此选用的教材既要有丰富的案例设计,又能在课后设置大量思考题、讨论题可供教师组织教学选用或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拓展,教材应尽量避免纯粹理论上的演绎。

4 注重引入网络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知识的建构课堂外和课堂内同等重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提供涵盖教学各环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网络课件和学习资料,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也为及时的评价反馈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范大学,2000,(4):90―91.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1998,(3):21―24.

[3]李宗卉.建构主义理论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4):93―95.

[4]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l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赵岩,吕军.应用建构主义构建新型教学模式[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1):82―83.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牧区寄宿生 课余时间 自主管理 有效性

我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十二年一贯制的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都住校,最小的寄宿生才6岁,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余闲暇时间不知如何处理。基于此,我们对寄宿生课余时间的管理进行了探索,以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和人格,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进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为学生在闲暇时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

为了让牧区寄宿生在闲暇时有一个良好的活动条件与环境,学校通过努力,改善学生寝室的生活条件,实现了寝室公寓化、布置家庭化,让学生回到寝室后有回家的温馨感。同时,学校还对体育场进行改造,增加了体育健身器械,保障寄宿生在课余闲暇时间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和活动器械;学校还积极创建校园绿色网吧,开放图书阅览室和微笑书屋,满足了学生汲取精神文化营养的需要。

二、用活动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

1.依托延伸体育艺术活动活跃闲暇生活。每逢佳节,学校发挥有艺术专长教师的才能,请他们精心指导排练文艺节目,举行文艺表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牧区学校寄宿生们每天利用晚饭后的闲暇时光聚集在一起,读书、画画、下棋、练字、唱原生态歌曲、打球……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体育艺术活动大大活跃了他们的闲暇生活。

2. 依托寝室文化评比丰富闲暇生活。寝室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牧区寄宿生的情绪和活动。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寝室文化评比活动,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家”取一个温馨而有意义的名字,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班主任和生活德育导师提供一定的导向服务。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让学生在闲暇时间不再感到无聊和空虚,在他们看来,校园生活不再是单调、乏味、机械的了。

3.依托集体竞赛充实闲暇生活。我们利用闲暇时间,组织牧区寄宿生参加如抓九点、拉爬牛、打毛枪、拔棍、围老虎等富有意义的比赛活动,尽量让不回家的所有成员都参与进来。集体竞赛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培养了寝室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4.依托文化载体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我们通过黑板报、文化橱窗等定期表彰文明寝室,报道校园新闻,张贴学生优秀作品;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和科技展览,引导他们撰写观后感,制作科技创新作品;校园广播站招聘吸收有专长的学生为主持人,播放藏语、英语学习资料,为寄宿生们设计了喜闻乐见的栏目。

三、让德育导师指导学生的闲暇生活

我们尝试推行德育导师制的管理模式,让寄宿生管理由原来的班主任一人具体负责,完善为政教处总负责下的各班主任、值周领导、教师协同负责的模式。此活动强化了生活指导教师的责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指导寄宿生合理安排课余闲暇时间:

1. 培养自律能力。寄宿生有相当长的课余闲暇时间是没有教师直接约束的,这就需要培养他们在就寝纪律、卫生习惯、与同学和睦相处等方面的自律能力。教师们可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观摩先进寝室、做好有关学生的思想工作等途径,引导学生遵守就寝纪律,保证寝室成员睡眠充足。

2.指导内务整理。每学期开校两周内,生活德育导师都要亲手教孩子们洗衣服、叠被子、整理床铺寝室、使用公寓楼的设施和遵守寄宿生规章制度等,提高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3. 疏导心理。寝室德育导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建立良好的寝室氛围和人际关系。学校通过座谈交流、班队会、收看电视节目,以及邀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兼职校医做专题辅导讲座等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4.辅导学习。寄宿生的学习问题一直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寝室德育导师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了解每一位寄宿生的学习情况,辅导寄宿生利用闲暇时间有效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4篇

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又称免煎中药饮片,它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必煎煮,旨在作为传统中药饮片的代替品供临床配方使用。定喘汤为临床治疗哮喘的代表方之一,出自明代张时彻《摄生众妙方》一书。方由白果(炒黄)、麻黄、款冬花、半夏、桑白皮、杏仁、紫苏子、黄芩、甘草9味中药组成,具有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之功效,常用于痰热壅肺、肺失肃降而肺气上逆所致的呼吸急促、喉中哮鸣、胸高气粗、痰多色黄、粘稠难咳等肺系疾病。现就笔者运用中药配方颗粒组方定喘汤与煎煮剂定喘汤治疗咳嗽、哮喘等病症的临床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近3年来所治病例共107例,其中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组(治疗组)57例,煎煮剂治疗组(对照组)50例。年龄30~65岁,病程3~40年。临床表现:咳嗽气喘,呼吸急促,胸高气粗,痰黄粘稠,不易咳出,面色晦黯或唇黯,汗出,纳食差,舌质红或黯,苔白腻或薄黄,脉滑数或细数;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湿啰音。现代医学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药方组成:白果15 g(3包),麻黄12 g(2包),款冬花10 g(1包),半夏12 g(2包),紫苏子10 g(1包),杏仁10 g(1包),桑白皮10 g(1包),黄芩10 g(1包),甘草3 g(1包)。以上中药配方颗粒混合均匀后等分6份,1日3次,每次服1份,兑开水50~100 mL服用。

对照组采用传统煎煮剂治疗。药方组成:白果(炒黄)15 g,麻黄12 g,款冬花10 g,半夏12 g,紫苏子10 g,杏仁10 g,桑白皮10 g,黄芩10 g,甘草3 g。以上药物加水500 mL,浸泡1 h,文火煎煮20 min,过滤取汁200 mL,再加水,再煎煮取汁,每日3次,每次服用150~200 mL。

2组均用药7 d,期间无合并用药。

3 临床疗效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疗效标准判定。治愈:咳嗽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皆消失;好转:咳嗽或气喘、胸闷好转,痰量减少,体征相对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

转贴于

3.2 结果

(见表1)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2组比较,P>0.05

4 体会

定喘汤具有清肺降气、清热化痰之功效,是治疗风寒外袭、痰热内壅之哮喘代表方。笔者临床分别采用中药配方颗粒配方与传统煎煮配方对哮喘进行治疗,结果均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中药配方颗粒既保持了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又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药性强,药效高;同时又具有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安全卫生、携带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等优点,较传统饮片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17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发生少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降低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24

循证护理是20世纪末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护理理念,即以文献检索为方法,以科学的研究结果为证据,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提出问题,寻求实证,在实证的基础上制订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1,2]。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脊柱外科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70例,男95例,女75例。年龄42~80岁。疾病类型:胸椎25例,腰椎115例,颈椎30例。卧床时间:胸椎手术12~20 d,平均18.5 d;腰椎手术14~22 d,平均20.2 d;颈椎手术3~7 d,平均4.6 d。将两组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卧床时间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其内容包括:(1)术前护理。对入院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CT、心电图、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检查,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对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及其流程,并对患者开通静脉通道。(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要全程陪护患者进行治疗,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根据手术方式与部位选择科学的麻醉方法,并备好抢救药物与仪器。(3)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麻醉苏醒返回病房之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心率、心电图等变化,一旦出现变化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循证护理,针对脊柱外科围术期并发症压疮、便秘、小腿肌肉硬化、泌尿系感染进行系统的文献查询,据此提出问题,循证支持,并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2.1问题的提出(1)多数脊柱外科围术期患者,因身体某部位固定而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便秘,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患者因病情不同,卧床时间不同,其发生便秘的程度也不同[3]。(2)制动使患者活动受限,致使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导致压疮的发生[4]。(3)年老是小腿肌肉硬化形成的高危因素,而老年人是脊柱外科的主要群体[5],因此,小腿肌肉硬化也是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4)泌尿系统感染为脊柱外科围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1.2.2.2循证支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等,了解脊柱外科围术期患者住院期间易导致便秘、压疮、小腿肌肉硬化及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方法,从而确定与其相关的因素,为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

1.2.2.3护理干预(1)便秘。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逐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经常开窗通风必要时使用芳香剂除臭,为患者创造轻松、舒适的环境。指导患者自我按摩,让患者双手交叉放于腹部,以脐为中心按摩,先顺时针方向按摩30圈,然后逆时针按摩30圈为1组,每日做3组。早餐前让患者空腹饮用白开水、蜂蜜水或淡盐水,饮食以高纤维素的食物为主,以肠道并刺激肠蠕动。(2)压疮。首先要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帮助患者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其次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每隔2 h做1次轴线翻身,采取左右45°侧卧姿势。(3)小腿肌肉硬化。由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术后小腿肌肉硬化的原因及后果,引起患者的重视,指导患者主动活动踝关节,间断性地进行背伸运动,2 h 20次,并帮助患者按摩下肢,同时指导患者每天进行小腿肌肉与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15 min 25次,每天4次[5]。(4)泌尿系统感染。护理人员要做到每日帮患者更换尿袋,定时倾倒尿液,并用活力碘消毒尿道口。同时还要指导患者多食用含水分的蔬菜和水果,多饮水。

1.3观察指标(1)并发症及焦虑、抑郁情绪的观察。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压疮、小腿肌肉硬化、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情况。焦虑和抑郁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按照汉密尔顿的评测指标,总分超过7分以上可能存在焦虑、抑郁,小于7分,则没有焦虑、抑郁症状。(2)患者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由医护人员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或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主要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维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或χ2c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焦虑、抑郁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表2)

3讨论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思维和新观点在护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是临床护理的基础,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阅文献,制定措施等一系列步骤丰富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确保了整体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了护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6,7]。既往研究报道了循证护理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和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中,并取得满意的效果[8,9]。循证护理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表明,实施循证护理的脊柱外科围术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常规护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降低了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可见循证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信任。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的结果类似[10,11]。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循证护理为患者提供了科学的、专业的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循证决策的过程中首先要求护理人员把患者医护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清晰、通过研究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个问题去搜索文献、查找资料,获取临床研究文章,接着再对资料的真实性和可用性进行评估,评估之后就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患者的需求和意愿以及护士的知识和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形成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循证护理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降低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Health Quality Ontario.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of depression for adul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n evidence-based analysis[J].Ont Health Technol Assess Ser,2013,13(8):1-45.

[2]McCrae N.Whither nursing models? The value of nursing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nd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 care[J].J Adv Nurs,2012,68(1):222-229.

[3]李彦.循证护理对预防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重要性[J].中国保健营养,2013,3:1313.

[4]何赞良.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637-638.

[5]王立凤,李子英,刘新新.围术期循证护理对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194-196.

[6]Porter S.Fundamental patterns of knowing in nursing:the challenge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J].ANS Adv Nurs Sci,2010,33(1):3-14.

[7]Mody L,Saint S,Galecki A,et al.Knowledge of evidence-based urinary catheter care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nursing homes[J].J Am Geriatr Soc,2010,58(8):1532-1537.

[8]祁金梅,张秀军.循证护理模式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2,16(8):1199-1201.

[9]钱美英.28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循证护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179-1182.

[10]杨静.循证护理在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2,16(8):1207-1208.

[11]刘爱红.循证护理在普外科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7):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