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非主流符号

非主流符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非主流符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非主流符号

非主流符号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心理因素

随着我国与国际交流的频繁,各种非主流文化现象已成为都市的一道显在文化景观。情人节、圣诞节等这些外来的节日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中国节日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下,也逐渐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掩盖,个别形式的亚文化滋生在非主流文化中,被视为离经叛道的思想,而正是这种思想却在青年群体中大受追捧。

一、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含义

主流文化,对外通常显稳定结构,是一种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社会意识形态上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比如,我们所说的传统道德观,民族意识等。

非主流文化与此相反,不属于主流的事物,它属于非大众的文化,换句时尚前卫的话说就是要张扬个性,并适合现在年轻人口味的另类文化[1]。非主流文化应该保持它的活力和创造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也是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向,也算是人类前进的活力源。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这种非主流文化逐渐的渗透入中国的各个阶层,但是由于民族文化、价值观及社会环境、经济背景的不同,使得这种非主流文化在传入的同时,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内的非主流最初表现为主流一词的否定式,后因外来文化的传入,逐渐有了深刻的含义。

二、非主流文化形成的社会心理层面研究

要探讨一种事物的心理层面的形成原因,必然先要找到形成其的外部层面的条件,比如社会、地域、教育及一系列的影响因素。非主流文化也一样,要探讨其心理层面因素,必先从外部原因入手。非主流文化样式的形成和传播与现时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有着必然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更与当时各个层面社会成员的社会心理状态有着必然的联系。

(1)外部条件变化所带来的心理的变化

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的变迁带来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评估、调整和个性独立意识的增强,使人们在社会变革中享受,张扬着前所未有的活力的同时,也充分感受着它的压力、无奈、冷峻甚至残酷。各个层面的社会心态需要一种能轻松宣泄、抚慰的文化氛围来调节减压,因而这种文化应运而生,这种文化由于自身的定位和利益原则,不可避免的衍生出于主流社会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文化。

(2)学生自身的社会心理因素

适应社会变化

在这里我们定义这个群体的主要成员为13到20岁的青年人,这个群体作为社会各阶层中最敏感,最活跃而又富有文化知识,较其他群体对社会变革有着更大的热情,这种热情使得他们容易成为理解、接纳甚至创造新文化的先锋。但必须注意的是正是由于以上所述社会处于转型、变迁,经济体制的变革和转换期,利益群体的分化和重组,思想文化领域的宽松和活跃,心理的多变和剧烈冲突,大众文化的大量生产,使新的社会现象、矛盾、价值观层出不穷,又使这个群体当中的一部分难以适应,以至于出现一定程度的行为反叛、无序、道德失落与思想混乱,于是就出现了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吸收趋弱,逐渐易于接纳非主流的表现。

满足情感

在学生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群体中,作为心理的情感需求,他们与非主流这个群体的其他群体一样,也需要情感的寄托、表达和宣泄。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和校园特定环境、校纪规章的的制约,使得沉积于他们内心的某些情感、情绪无处表达。于是,作为情感需求主体的学生便在传媒、网络等中找到与自身心态、情绪、情感相适应的某些场景、情节、文字、旋律,比如说火星文、奇异装扮,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极大满足。

追逐时尚,从众心理

社会上某一时尚流行,新奇原则是使非主流蔚然成风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以其新异入时,不同寻常等特点而引起社会成员的注意、向往和追求。青年学生因其生理与心理的固有特征,对时尚有着本能的敏感,先天的爱好和急切的追求,他们在接纳时尚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重组创造时尚元素。在这方面他们有着极其严重的模仿同龄群体的倾向。

一方面,学生作为发育不完全成熟的社会群体,特别易于模仿社会上那些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求社会认同,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从而获得社会肯定与接纳,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种试图获得社会认同的急于求成的心理,使得他们竞相创新和追求时尚。

另一方面,青年自我意识的急剧发展变化,产生了希望社会承认他们自我价值,接纳他们成为社会新成员的强烈愿望。这种心理驱使他们极力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及对时尚追逐的独特、新颖的奇异行为来引起社会其他成员的注意,即以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来表现和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社会身份。

三、非主流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影响

从正面来说,两种文化既是相对的,也是共存的,不存在单一文化独立存在的情况。所以这种主流与非主流文化也不会永远对抗,正如优胜劣汰理论,在某一时期,某一环境,强的一种会压制弱的一种而暂时呈现一种主流状态,它们之间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正如英国学者克拉克说:“大部分青年人并不以文献研究中所描述的精英形式参与亚文化,但相当多的年轻人确实吸收了一些非主流文化风格的特定因素并创造了他们自己的意义和自己对非主流文化的使用方法。”这恰恰解释了现在应用在装饰,建造,服装等设计行业所表现出来的非主流风格很受欢迎的原因。我们不失偏颇的说许多这种风格的设计还是很精彩的,这也表明,主流文化在吸收非主流的逆向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发展与壮大。

但是从负面影响来说,这种非主流文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还是作用于学生这个群体。。现如今,铺天盖地的消费信息,层出不穷的消费场所,充满诱惑的销售宣传,花样翻新的时尚都诱导甚至支配着大学生的心理。这些非主流文化主要是会使他们产生享乐意识。这是一种游离于主流意识之外的,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放纵感官快乐之中的非理性主义行为,是一种对一切都无所谓、不追求、不思索、消极涣散、自我消解的生存方式

据此来看,非主流文化还是一个需要我们多加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事物,我们应该有选择性的去接纳这种文化,同时去正确引导学生群体去适应这种变化。

参考文献:

[1]从文化角度看非主流.[EB/OL].天涯网,2008-1.

[2]苟志效,陈创生.从符号的观点看一种关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符号学阐释[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3]陈丽丽.浅谈“非主流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多重影响及对策思考[J].今日南国,2010,10.

非主流符号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介;播客

播客这个诞生于2004年下半年的新媒介,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主流。2005年被称为播客大众化元年。Podcasting(播客)成为了新牛津字典的年度的最热门词汇。2004年9月,在Google上有关播客的搜索结果还不到20个。到了2006年9月5日,Google上关于“Podcasting”的搜索达到一亿零八百万。播客是“Podcast”或“Podcasting”的音译,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制作的电台节目。Web2.0时代,播客是一项新技术和方法,也代表着一种新的广播传播理念——多元与自主。播客广播代表着网络广播发展的方向。虽然短期内播客不太可能威胁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但随着MP3的普及,以及具有MP3播放和网络功能手机的出现,播客未来的发展将对传统广播带来极大的挑战。

1.传播终端多样化,用户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性

播客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MP3音乐播放器最近两年的迅速普及。根据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下属的市场情报中心的一份报告,全球2003年MP3播放器需求量为1596万件,2004年为3492万件,而这个数字今年将达到5628万件,比去年增长61.2%。这样算来可以收听播客的用户今年就将过亿。另一项调查显示,除计算机外其他用来播放音视频内容的终端,MP3播放器的使用比例达到57.3%;手机达到24.6%;掌上电脑PDA有5.4%;除了这些终端外,还有35.3%的其他终端被用于互联网音视频内容的接收。由此可见,随着通信科技和影音技术的发展,播客的终端将会越来越多样化,从电脑扩展到MP3、MP4、手机、PDA等。传播终端多样化,用户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性。

2.传播主体多元化,广播发烧友DJ梦得以实现;同时传统广播和网络电台“内容集纳与分销商”角色逐渐突显和传统广播相比,播客一个最大的优点是进入门槛非常低。多数国家广播频谱被严格控制着,个人很难或者根本无法获得广播许可证。在播客时代,只需一个麦克风,一个电脑,联接网络即可,非常容易,人人都可为传者,人人都可将个人的想法、体会或其他做成播客节目,传到网上共享。

传统广播利用播客技术,开设播客频道,将传统媒体和网络电台的受众转化为播客受众,同时利用传统媒体品牌优势吸引众多广播发烧友上传原创节目,打造一个网上视音频节目资源库,供播客迷们分享。传统广播和网络电台可将适合的播客节目放在自己的节目播出表里。这种情况下,传统广播和网络电台成功地扮演了“内容集纳与分销商”的角色。

3.传播渠道软件化、智能化、虚拟化,传播过程由“一对多”到“多对一”

在我国,传统广播媒体和网络电台也开始向播客升级。如北京广播网的听吧频道和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四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在线音频联盟创建的音频门户站点——听世界网站。设想一下,只要一个耳麦,坐在电脑面前,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声音传到网络上,也可以让其他人听到自己的声音。这就是播客,网络互动娱乐的新方式。

菠萝网blog公布了中国播客现状报告,报告声称,虽然目前中国播客数量还在稳定增长,但是没有出现热潮,与目前红的发紫的博客概念比起来,还是相当逊色。

就内容而言,真正好的持续内容太少,另一方面大众的关注度还是不够。内容,受众,形成了一个循环。越来越多打着播客标签的网站进入,让人有些眼花,但播客真正的发展的确似乎在一个暂时低谷期。

就像博客是通过许许多多的事件来推动一样,播客也需要一些具有传媒穿透力的新闻事件发生,从而把播客这个概念传达到千家万户。“在之后一段时间应该会有一些比较大的事件发生,希望这些力量能够共同推动整个产业更好的发展。这样,有更多的机会才会产生”。

从报告中很明确的阐明了我过播客发展虽然在稳定增长但是还没有到一个如同博客般发热的程度,在市场容量有限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对于国内数以万计的中小视频网站而言,学习国外PSP的先进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具体国情的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成为中国播客发展的一个迫切课题。

中国播客的现状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浏览注册者远高于上传节目者;转贴者远高于制作原创性音视频节目的播客;以娱乐、情感交流为目的的播客远高于其他播客。

虽然播客的入门门槛低,但是对网站的要求却比较高。就像小视频虽然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小视频的占用字节数也达到几个兆的,长一点的可以达到几十兆乃至上百兆。这样,播客网站实际上不仅需要较大的服务器空间,而且要配备相当数量的专业的视频、音频技术开发工程师、编辑人员,否则服务效率就明显跟不上。

目前中国播客的发展还是前景广泛。中国播客正在经历一个平淡期向兴旺期过渡的时期,总的来说,有以下三个特点。

1.播客的“使用与满足”

寻求口语表达或影像表达的乐趣,是播客获得的主要“满足”之一。文字博客所掀起的全民写作运动,是对个人书写能力的一种锤炼。以书写表达自我,获得社会报偿,这是文字博客的主要诉求。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擅长文字,也并非每个人都能享受书写的乐趣,有人更擅长口语的表达,这时播客也许更符合其口味。

素材的多元化,也是播客较文字博客的一种特长。除了自己的声音,播客也可以广泛地依赖他人的对话、环境音响、音乐等等其他素材,视频播客更是可以通过镜头去收集各种素材。播客不再仅仅是个人的内心独白,它成为广泛记录社会、再现社会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成为社会性的视觉、听觉资源的一种重新组装。每一种传播符号都有它自己的特长,这种特长是它产生聚集力量的内核。声音符号、影像符号的特长,满足了一些人的诉求,这也就成为了播客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

对于网民来说,播客平台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使个人化的表达有了一个公共性的出口,当然,在音乐、影视剧、语言学习等资源方面交流与共享的便利性,也是播客比文字博客更具魅力的地方,它使网络在娱乐与教育方面具有了更大的潜力。

2.播客的非主流与主流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非主流文化的空前繁荣。播客的发展,更是使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漫延到了一些新的领域。例如视频播客的发展,将由DV所带来的影像传播革命推向了深入。普通人不仅拥有了制作影像的能力,还拥有了自己的平台,他们的作品可以以一种低门槛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非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可以在一个更平等的舞台上同台竞技。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只是这样一场革命的前奏,无论是对胡戈自己,还是与他一样的人。他的《鸟笼山剿匪记》比起《馒头》来说,更意味深长。因为它不再需要借助主流文化的外壳,它是彻头彻尾的个人化的,是全过程自生产的。而这样的生产能量,因为有了播客这样的出口得以充分释放,甚至会大大超出生产者自身的预料。播客,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非主流文化的孵化器,成为非主流文化迂回包抄地狙击主流文化的一条途径。这种冲击也会在新闻领域展开。目前播客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不算普及,但也许它力量的迸发只是时间的早晚。有学者预言,2008年的奥运会报道中,最大的亮点不是专业媒体,而是博客,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播客。当成千上万的DV机、照相机、手机、MP3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角度,记录下奥运会的盛况,并将它们传送到网上,通过“播客”与人分享时,我们可能会体会到“全民皆记者”时代的真正到来。

用文字方式写新闻报道或评论,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在文字博客中绝大多数人最多可以充当新闻线索的提供者而不是新闻的报道者。而就录音、摄像而言,即使没有专门训练,也可以达到记录的目的。因此,近几年平民参与传统媒体的实践,很大程度上是从个人DV开始的。播客将使这种非主流的新闻活动变得更加强大、持续。

播客平台也将给那些有才能的个人更专业化的锤炼,这将为少数平民自己成长为新闻明星铺平道路。“反波”便是这样的例子。有则报道播客的新闻用了“播客杀死广播明星?”这样的标题,虽然标题中加上了一个代表不确定性的疑问号,但是将两种原本完全不在一个层面的对象相提并论,这本身就反映了非主流对主流的一种挑战。

但我们也不应将播客文化的丰富内涵简单化。就像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博客贴上“草根文化”的标签一样,播客也并非永远是平民的、非主流的。传统媒体或主流文化的“明星”们照样可以利用播客,只要合情合理。播客文化应该是文化多元化的助力器,孵化非主流文化只不过是造就这种多元化的一个方面。当播客所带来的多元性成为一种主流时,播客的文化意义便真正实现了。

3.播客的“钱程”与前程

搭建播客平台再伺机寻找赢利模式,成为国内外许多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在国内,经营播客的土豆网、播客天下、中国播客网及博客中国——动听播客,也在分别探索着自己的经营之路。

一些网站也在试图通过对播客收费来维持自己的运转。这种思路未必没有道理,但是就像以往的收费服务屡遭挫折一样,由于播客服务从一开始就实行免费策略,收费这一如意算盘将来也未必打得响。

可以预计,我国播客的前程是光明的,虽然道路可能还会有些曲折。除了营利问题,内容的管理、侵权等等在先前互联网上能看到的问题,在播客上也许都会有所体现,甚至有些更甚。但是这只意味着我国网络管理理念与手段的跟进,而不意味着简单的撤退或逃避。■

参考文献:

[1]ArieannaSchweber,编译:石头.PodcastingTrendsfor2007.

非主流符号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话”文化;主流文化;疏离;“无厘头”;戏仿

蕴涵着知识、典章、道德、智慧的主流文化曾一直是我国意识形态舞台上的主角。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我国的社会变革思潮和欧美后工业时代各种文化力量的强力影响,80年代后,人们一直推崇和秉持的主流文化日渐受到“大话”文化这种非主流文化(如,20世纪90年代的一部喜剧电影――《大话西游》)的冲击与挑战。时至今日,“大话”文化热潮吸引万千大众,并日益疏离于代表官方文化的主流文化,给当今社会带来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趋势。

一、主流文化的主导意识

国家意志的表达,构成了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1]主流文化,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整体表意形式,必然限定在国家意识形态的框架之内,去满足社会对文化的需求。

这里的“主流”二字,寓意着作为干流的文化必须承载中国文化发展一以贯之的主要线索与主要方面。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文化到“五四”新文化,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经世致用、美善相兼、爱国主义等是构成主流文化不可或缺的主导思想理念。这些理念多把持现实主义的审美原则,以正面宣传的英雄人物,历史性的红色革命作品,当代变革求新、时代先锋等精神产物作为创作的重要资源。主流文化从根本上说具有政治教化作用,以明确的意识形态导向表达着国家的意志。

主流文化一脉相承而又具广延性。文学作品叙事宏大、文人画册笔墨精妙、交响乐曲严肃高雅,它们在社会主导意识的标准下开掘事物的内涵神韵和外延意境,以这种较共同的伦理价值观和艺术情趣拨动人们的心弦。艺术的典型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典型,“润物细无声”地协助着稳定社会。

所谓“经典”文化,则是指经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主流文化精品。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至高地位早已无法动摇的文化经典,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确认为:“不但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以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存在的文本,更包含此类文本所或明或隐地体现的制约、规范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文化、道德与政治力量。”[2]与此同时,主流文化(包含经典文化)却毫不手软地将那些在价值取向上与自己相距甚远的非主流作品排除出自己行列。

但应看到,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日渐受到近乎无情的淡化甚至嘲弄,“经典”也成了被人们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而非主流更非经典的狂欢化的“大话”文化却扩张性地融入人们的意识与生话之中。

二、“大话”文化的艺术旨趣

二战后西欧在后工业社会里兴起的所谓“后现代”文化,提倡无中心、无深度、零散化、多元化,极大地影响着变革中的中国现当代社会,形成了中国式的后现代现象。由此在后现代主义温床上培养出的“大话”文化,灵活大胆地运用后现代的修辞手法和审美观念,全面进攻影视、书籍、电脑游戏等各种文化领域,迎合了大众艺术旨趣,创造了另类艺术价值。

“大话”风在中国内地得以越刮越烈多半归功于电影《大话西游》。这部拍摄于1994年,由刘镇伟编导,周星驰主演的喜剧电影,被捧为“经典中的经典,时尚中的时尚”,足以称得上是世纪之交的典型文化事件。[3]在这之后,《情癫大圣》《嘻游记》,还有日本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等等,将《西游记》“大话”的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

“大话”文化有哪些基本的表意特征呢?

(一)主要表现手法是“无厘头”

“无厘头”为广东佛山的俗语,指一个人的言行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莫名其妙,但并非没有道理。它的精髓在于颠覆,移置、拼贴、镶嵌、夸张等不同手法策略,共同编织着“大话”的感性舒张。

1.拼贴连缀法

即把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符号、碎片,改头换面地加以连缀,让科学荒诞、哲学文学、新闻俗事、汉语英语等各种本互不相干的符号碎片联成一个似乎有内在关联的文本整体。

《大话西游》就是以面目全非的样式打碎拼接《西游记》。在语言上,典型莫过于唐僧翻唱Only You的这段说唱台词,将古今汉语糅合在Bobby Soul的英文金曲中。在场景上,纵横度较大的是至尊宝可通过月光宝盒看到500年前孙悟空和观音斗法的情景,其场面在蒙太奇式的跳跃中做了随意的剪拼。

2.颠覆篡改法

其是最能体现“大话”宗旨的表现手段,与维护传统针锋相对,通常将整个世界秩序进行重新改写。在《大话西游》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通过改变意旨主题,颠覆原有文本的意义情趣。如小说《西游记》从整体上说是一部“庄重的佛学神曲”。然而《大话西游》以爱情主题颠覆了原著的意旨,破天荒地给不近女色的孙悟空上演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故事,并始终围绕一“情”字展开纷扰繁复的情节。

二是通过改变人物形象,颠覆原有文本的阐释符码。原著里各道神妖的形象早已印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而《大话西游》中大胆地把经典形象性格的中心内核毁灭重塑。如机智果敢、骁勇善战的灵魂人物孙悟空,竟和牛魔王串通吃他师傅,转世的至尊宝风流好色、外强中干。

三是通过改变叙述方式,颠覆原有文本的逻辑结构。《西游记》的叙述主线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路上的除暴惩奸。而从《大话西游》的情节来看,爱情是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轴线,整个故事也由简单的因果化线性结构形态,变成了时空化圆形结构形态:转世和时空道具让至尊宝穿梭着实现不同时空的沟通,时空在没有起点与终点的循环圈子里自由转换。

3.夸张渲染法

夸张是从主观出发,采用艺术的手法,对客观事物故意夸大其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引起人们的联想,收到突出形象、渲染感情等艺术效果。

(二)叙事思维方式是戏仿

“戏仿”,顾名思义就是戏谑的模仿,《牛津英语大词典》做了两个解释:一是指导致了滑稽效果的模仿;二是指拙劣的模仿。戏仿首先在于“仿”,无论对前文本是转换还是扭曲,都是以超文本的方式构建和展现自己的内涵,其手法为:

1.以狂欢诗学解构文学经典

狂欢诗学包括对话性、不确定性、混杂性等。巴赫金认为戏仿文学本身就带有狂欢化色彩:它嘲弄现有制度和道德的死板僵化。当社会价值体系身处裂变与整合之时,戏仿之作便以喜剧态势拆卸经典文本的宏大叙事,填充雅与俗的鸿沟。进而,稀释原有的叙事内涵成全了不断有活力注入的狂欢。

戏仿了众多经典文段的《大话西游》,在戏文对原文的消解过程中呈现出无穷无尽的多样性,戏剧性解构作用带来的无限联想,体现了一种直观的狂欢化效果。

2.以荒诞美学呈现游戏姿态

荒诞美学特征表现为反权威、反时空、反形式等。反叛精神下有作者独立的自觉意识和对现实成规的玩弄。当代戏仿作品的荒诞中传达出奇趣的思想,崇尚自由的诉求很自然地有了些许游戏化的倾向。枷达默尔说“艺术作品就是游戏”。“大话”了的戏仿文学尤其让人们找到了一条通往游戏的阳关大道。

简而言之,受后现代思潮影响的“大话”文化,主要以凡俗平民为接受对象,讲求自由洒脱的艺术精神;以无厘头的表现手法和戏仿的叙事思维方式,率真地对传统文本进行调侃式的拆组和戏说。它是一种与主流文化脱轨的支脉性文化,一种中国当代社会前卫另类的精神文化。

三、“大话”文化对主流文化的疏离

“大话”文化对传统与经典的种种规范的有意颠覆决定着它对主流文化的疏离。这种疏离就在于:

(一)将文化中心话语转向大众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代表着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要求的大众文化开始崛起。在“利润最大化”的市场效应衡量标准面前,大众群体已由被动反转成了主动。大众文化作为后现代的现实文化层面,以快速繁衍的巨大创作数量逐步抢占市场,削弱着主流文化固有的创作力量。

在社会变革下应运而生的“大话”文化,迎合了大众轻松欢快的话语流行趋势,产生巨大反响的《大话西游》也可谓是偶然中的必然成果了。

(二)让大众心理有意颠覆传统

社会不断转变,人们发现很多问题的答案随着新的行动准则、伦理规范的改写在不断地进行多维定向。“大话”吹散着主流文艺神坛上令人顶礼膜拜的光环,让不再盲信的人们在急速的心理反差中享受刺激。

约翰•斯道雷认为,“文本要获得大众的认可就必须给大众带来,而途径是必须给大众提供冒犯与抵制宰制性意识形态的机会。”[4]“大话”的编作者攻破传统政治或道德说教那道不可逾越的壁垒,着力让大众体验对主流话语秩序、美学秩序、道德秩序冒犯的。

(三)为文艺创造者寻求文化新路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发展周期,文化也不例外。面对着饱和度较高的主流文化,文艺创作者需要化解创作危机,重大的使命感也召唤着人们迈向求新之路。考维尔蒂曾指出:“通过在幻想中对不可避免的挫折和紧张状态的暂时解决来达到自我增强。”[5]他所言的“幻想”即是对现实常规的一种超越精神。中国当代的文化先锋往往尝试瓦解传统创作体系,非主流的“大话”这股新鲜血液也就随之被源源不断地注入文化机理。

四、结 语

“大话”文化是把双刃剑,在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的过程中,即创造出积极的一面,也滋生出消极的隐患。“大话”的益处是:它贴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满足着加速度节奏下人们对娱乐休闲的需求,激发了文化的创新;“大话”的弊端是:它篡改名著致使“拔自己文化之根”,粗俗随意的话语辱没了语言的纯净性,“恶搞”甚至是“犬儒主义”倾向唆使着人们落入心灵的颓废虚无。因此,从民族文化视野看,得以引导扶植的“大话”文化方能大放异彩,不然将难免走向堕落的悲剧。

[参考文献]

[1]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377.

[2] 毓卉.电子媒介时代的“大话”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 周茂丽.中国后现代文化症候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8(03).

[4] 吴泽泉.的诞生――对“戏说经典”现象的文化学分析[J].中州学刊,2005(04).

非主流符号范文第4篇

“虚荣心,强烈的虚荣心”,一位学者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何会取得如此成就时狂傲的吐出了这九字箴言。对!没错!“90后”的我们就是在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战斗。我们追求时尚,那是因为我们是走在前列的天之骄子,是我们在引导潮流的方向。我们“哈日哈韩哈潮流”是因为我们是当代的弄潮儿。“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这是邓爷爷说的,当然是要付诸与实践的。“90后”的我们有自己的信仰,既不信上帝,也不信安拉。我们自信“我的世界我做主,我的地盘我说话”。

张美玲在《精神的拾荒者》中说“我们90后就是披着羊皮的野兽,也是穿着虎皮的小猫。我们就是帮人不需要道谢,揍人不需要道歉的90后”。是的,我们心中的颓唐,让父母朋友大开眼界。整日游戏人生、网络世界的熊猫眼,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既惊呼他们心肝的恶搞与忤逆,又折服于我们的不屈与执着。他们不懂“你狂我更狂,你横我更横,你弱我还强”的生活作风与学习习惯。我们不是不刻苦,我们也赶夜车赶到了凌晨,但是我们被别人不屑的理由是我们在啃爱情数字密码和可爱淘的符号。所以,“90后”发怒了,火星文自此诞生,张扬个性化学习与生活。

“80后”要得是效率,“90后”要得是速率。那一点就爆的化学剂被“80后”随手扔掉,导致“90后”在不小心时被追认为中纵火犯。其实,这一切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作料而已。其实我们崇尚——非主流。我们与时代背道而驰,是因为我们坚信地球是圆的。谁说“80后”的愤世嫉俗让他们在张扬之后便消失了。在听到有人谈论自己喜欢的明星时,我们在自我安慰:“你们就是一群庸俗者,我们喜欢的是他们的精神魅力,你们只追求他们的外表。”

非主流符号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字母词;社会语言学;社会身份认同;批评性话语分析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进程的加速,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以及现代科学的进步,外来事物源源不断地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现代文化载体之一的符号记录也越来越多地进入汉语,打破了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单一的汉字书写体系,不断丰富了汉语的书写形式。字母词可以被看做是新世纪的代表物之一。对于字母词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归结起来字母词是由拉丁字母、汉语拼音、希腊字母构成,或由数字和字母、汉字和字母混合构成。例如由数字、字母、汉字混合构成的字母词有3K党,MP3等;由字母、汉字构成的字母词有X光,维生素A,阿Q等。在第八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蓝生教授所做的主题报告(2012,9)“汉语词语书写形式的革新——谈谈字母词的身份与规范”中指出“中西合璧式字母词可以看作汉语词汇系统殊的一类,而纯由西文字母缩略而成的字母词目前还不能算作汉语词。” 例如:WTO,E-mail, OK等词就不能算作汉语词。针对字母词的出现和流行,很多人质疑字母词会对汉语的音节结构、语音特征等产生很大影响,担心其通用后会降低汉语的纯洁性。对此,本文认为字母词不但是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世界文化融合的标志,而且也是时尚的代言人和社会身份认同的符号。本文从语言学专业的角度论证这一结论的科学性,认为不应该把它绝对化甚至极端化而阻碍社会语言的和谐发展。

1. 字母词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对新概念的表达尽量“经济”,用最少的力气传达最多的信息,这为字母词代替冗长的纯汉字表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再加上改革开放对社会经济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欲求与国际化接轨,这就为字母词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有效吸取国外先进文化,加快信息交流与合作,汉语尽量保留原语言的形式(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句法和书写形式)。例如X-ray曾译为“爱克斯光”,纯汉字的语音和书写较之原来的四个西文字母使用和传播起来都不方便。新科技的出现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普遍接受,CPU代表“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如果用三个简单的字母就能代替一个复杂的专业术语,那么非要用纯汉字来表达就显得有点累赘。医学用语CT是“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大部分人知道去医院做的CT是关于哪方面的检查,但医生如果告诉病人做个“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检查就不见得能达到有效的沟通效果。血型鉴定的结果用A型、B型、AB型等来表示,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约定俗成的表达,而这些血型从医学的角度讲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于非医学专业的普通大众来说并不重要。从这个角度上说,字母词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产物。由此可见,字母词不但简于表达,拥有有效的记录功能,而且有很强的形象描述效果,例如T型台、V型领、S钩等,对于没见过这些事物的人来说,看到这些字母词就能对该事物的形象有一比较明确的了解。

综上所述,基于字母词经济、快捷、有效、形象等的特点,又因其是多元文化的融合,能够代表现代社会新兴成员的价值取向而成为公众畅所欲言和展现言论自由的新符号场所,这为字母词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其今后向着积极发展的道路确立了明确目标。

2. 字母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时常听到现代年轻人口头语之一的词“OK”虽然不属于江教授定义的“字母词”范围,但是这个词的意义已经被普遍接受,也大量运用于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生活中。例如在餐厅就餐时,听到点餐人对餐厅服务人员说“一份汤,热的就OK!”服装店里服务人员对为顾客介绍服装洗涤方法时说:“只要放在冷水里一泡就OK!”只要留意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不难发现“OK”这个词的出现频率是非常之高的。很多人其实不是很清楚“OK”到底是什么意思,完整写法或者这个词的来源是什么,但是使用的人多了,这个词的意义也就被固定在一定语境的范围之内。如上例中指出的,“OK”只是出现在表示“没问题”的语境里才能有效表达其含义,放在其他语境里就失去原来的意义。事实上,这个词的本意非常复杂,有形容词、副词、名词和动词这四种词类。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的解释(1196页),“OK”有“好了、行了、不错、可以、准许、同意”等意思,不仅仅是用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示特定的“没问题”这个含义。

由此可见,对于现代社会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关注时政、注重生活质量和自身权利的主力军,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字母词的产生迎合了他们标新立异、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在使用这种标志流行文化元素的“洋化”语言后取得了语言所赋予的相对应的身份认同、年龄认同、文化认同、社会地位认同、地域认同。暗示着谁掌握了流行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谁就已经挣脱了传统的羁绊、挑战规范而不去循规蹈矩,显示其追求多远、彰显个性的心里。总之,字母词所带有的流行元素为使用者在社会生活中建构了新的身份意义。

3. 字母词的批评话语分析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如果还是按照老传统对待一切事物,那么社会发展将会停滞甚至倒退。字母词的出现丰富了传统汉语的单一形式,以形象生动、直接具体、简洁明快的特点解构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它的出现和使用必将是未来汉语发展的新趋势。在字母词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种替代的过程是两种语言——主流语言与非主流语言——相互争夺权力的过程。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语篇是意识形态和语言交汇的场所,有语言就有权力,所以语篇也是权力斗争的场所。这就意味着哪种语言占据绝对权力,哪种语言就有被广泛使用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代表着一定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传播。拿引言中提到“X光”、“维生素A”、“阿Q”等字母词的使用为例,结合批评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结构字母词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建构。

中国在漫长的五千年发展历史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包括中医上的进步。传统上大多使用中医方法看病,为了体现医术高超引进西医,以体现就医的有效性。医学在社会中的变革首先体现在语篇(discourse)中,重点是通过赋予其一个专有名词显示其专业性和技术性以及价值功能。“X光”就是采用西方放射诊断的方法被中文吸收过来当做字母词使用。医学中不用汉字“放射诊断”,而用字母词“X光”充分体现了医学技术向西方靠拢的意识形态,于此同时也体现了与传统诊治法不同的疗法而表示诊断结果的精确性。“维生素A”这个字母词的出现于“X光”异曲同工,从专业术语的命名上给患者技术性、有效性、复杂性等暗示,从而在心理上为该术语营造神秘感。因其属于西方新生事物,只为少数有该技术潜力的专业人员所掌握,所以这类术语在谁的语言中出现就体现出谁的知识(knowledge),从而也就体现了一定的权力(power)。

字母词在文学领域里,尤其是出现在文学作品标题里,更能反映出作者赋予主人公的身份意义。文学巨匠鲁迅的著作《阿Q正传》这个题目里字母词的出现也体现了一定的意识形态意义和身份意义的建构。作者本可以为主人公起个纯汉语名字,如阿七、阿奇等,可偏偏使用字母Q,这说明作者想把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传统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分开以做出显著对比。事实上,读者完全可以从作品中读出主人公与众不同的性格,这也正验证了“阿Q”名字的来源是作者在特定的写作背景下有意为主人公建构文学身份的事实。所有的字母词如“MP3”、“B超”、“IP卡”、“AA制”等都含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体现着社会在医学、文学、法学、商学、人文学、艺术学、哲学等不同方面的变革和进步。

4. 结论

字母词的出现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汉语的包容和开放性,创新了汉语单一的书写形式。字母词是文化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新时代文化的载体,是大众文化潮流的“亚文化”,是时代非主流文化的主流语言。所以,它的出现并没有阻碍汉语发展的步伐,相反,它将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并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语言在微观层面上体现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所带来的意识形态上的变化和认识观念上的混合。因为字母词不但是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世界文化融合的标志,而且也是时尚的代言人和社会身份认同的符号,所以语言使用者应该积极而正确地看待非主流语言——字母词——在主流语言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1978.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London: Edward Arnold.

[2]Hodge, R. &G. Kress. 1988. Language as Ideolog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3]Kress,G &T. Van Leeuwen. 1996. Reading Image: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London: Routledge.

[4]江蓝生,2012,汉语词语书写形式的革新——谈谈字母词的身份与规范。第八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5]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2004,北京:商务印书馆。

[6]田海龙,2009,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相关期刊更多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变压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沈阳变压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