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险业投资现状

保险业投资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业投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险业投资现状

保险业投资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

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规定,环保产业是以防止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总的来说,广义的环保产业不仅包括直接环保产业,还包括其他产业中的环境友好型技术或产品。本文所提的环保产业即指广义的环保产业。

私募股权是公司非在公开交易市场挂牌交易的股权证券,私募股权基金是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方式。对环保产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属于环保投资中的间接投资范畴,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分类也适用于环保领域,因此可将环保产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分为:创业投资、成长投资和并购投资。

一、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现状

总体来看,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可以分为资金募集、投资和项目退出三个程序。

(一)可投资于环保产业的私募股权基金设立情况

根据笔者对公布的私募股权基金募集设立情况来看,随着近几年私募股权基金的蓬勃发展,除了少数一部分具有明确投资方向的私募股权基金一般不投资于环保产业以外,多数私募股权基金均可投资于环保产业。可投资于环保产业的私募股权基金又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全部或大部份资金投资于环保产业私募股权的专门性基金,二是将环保产业列为投资方向之一的综合性基金,三是只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即可投资的不局限于任何行业的无行业限制基金。

在这些基金中主要投资于环保产业的专门性基金特别引人关注,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突破式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基金数量和募资金额增长迅速。专门性基金数量从“十五”期间的少数几家发展到“十一五”期间的几十家;在募资金额方面,特别是2009-2010年涌现出一批募资总规模达到或超过50亿元的专门性基金,突破了以往国外基金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为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成功运作奠定了量的基础,为进一步壮大实力实现质的突破提供了必要条件。

数据来源: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笔者整理

近年来可投资于环保产业的私募股权基金募集与设立高速发展具有多方面原因。第一,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自身的迅猛发展。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我国2003-2009年每年完成募集的风险资本金额分别为37.02、43.3、195.71、240.58、893.38、1018.67和963.29亿元,鉴于风险资本在私募股权基金中的代表性,可见“十一五”期间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资本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第二,我国政府实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各项政策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环保行业提供了充足的需求保障,使其成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热门产业。“十一五”期间政府采用了法律、经济和行政等一系列手段来实施节能环保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有力地拉动了环保产业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第三,我国环保技术和环保企业的加速兴起与发展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标的。“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投资,有效地提升了我国整体环保技术水平,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数量也从2003年的2万多家增加到2009年的近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50万人,年产值达到9500万亿元。

(二)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情况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风险投资高速发展的时期,总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均较“十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总投资案例数量基本实现翻番,投资金额更是增长了十倍(见表1)。

近年来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存在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从投资者来看,尽管本土基金的投资案例数量发展势头较快,但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国外基金仍然保持优势地位。国外很多将环保产业作为投资领域之一的基金均瞄准了中国市场,而本土基金则主要集中于少数几家,且大多数基金投资经历和经验尚短,投资实力上总体弱于发达国家基金。本土投资者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1.大企业或其股东,如金风科技和李宁等,他们主要进行的是兼并收购和战略投资类的私募股权投资,这不仅是由于他们往往资金雄厚而希望投资于一些资金需求金额较大的项目,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希望借此实现产业链延伸和扩张。2.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或有较强政府背景的其他基金,该类基金占目前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多数,如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三大股东其中两个为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为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这些基金具有在带有很强政策导向性的环保产业把握和理解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特别优势,不仅有利于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也有利于引导民间资本积极投入该领域并实现良性发展。3.民间发起的或私营资本占股份大多数的基金,如青云创投和浙江天堂硅谷等,该类基金一般都有在国外投资领域从业经验的人才,其实力不可小觑,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也代表了我国民间资本投资环保产业私募股权的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类和第三类基金一般成立期限在十年左右,其实力和投资经验要弱于很多拥有几十年投资经验的发达国家股权投资基金。预计随着“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9-2010年新成立的本土基金逐渐成长为投资主力,我国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实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逐渐向发达国家老牌基金靠拢。

第二,从投资对象也就是创业机构的情况来看,除了个别投资案例为投资于境外环保公司或外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外,大多数资金都投向了国内环保企业,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具备在全球环保产业领域进行布局的成熟优势,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环保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这些投资对象具备的主要共同的特征在于都拥有在国内环保产业比较领先或独特的技术优势,同时这些技术发展接近成熟并且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也与普通私募股权投资比较看重的投资对象相符。这些投资对象则覆盖了环保产业中的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噪声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节能和清洁技术以及新能源等细分产业,其中以水处理、新能源以及节能和清洁技术尤为受到青睐。

此外,投资阶段呈现多样化特征,主要集中于风险投资领域。“十一五”期间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主要集中于风险投资阶段,预计未来随着环保产业的不断壮大和成熟,产业内的私募投资、兼并收购和战略投资比例将会有所增加。从资金量的角度来看,单个风险投资的资金额相对较小,而私募投资和战略投资的资金额较大。

(三)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项目退出情况

2007年共有77个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实现了IPO,其中能源环保行业有6家,占7.79%;2008年共有40个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实现了IPO,其中能源环保行业有5家,占12.5%;2009年有173个风险投资项目实现退出。其中,披露退出金额的69个项目的累计退出金额为37.80亿元。特别是随着我国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日正式开板,我国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项目又多了一个重要的退出渠道。登陆创业板的企业一般都具备“两高六新”的特征,两高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六新即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环保产业内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较高的成长性,同时也属于新经济、新服务或新能源范围,创业板为其提供了优良的退出渠道。随着我国节能环保政策的进一步推进,环保产业将有更多企业上市,股权转让交易将更加丰富,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项目退出机制将更趋完善。

二、主要问题

(一)国外基金跑马圈地势头迅猛,本土基金奋起直追但仍显乏力

据美国能源基金会与国家发改委的联合预测,2005-2020年我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需要大约为7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显然不能全部由政府买单,同时清洁技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相关企业也将得到发展,环保产业蕴藏的这些巨大投资机会得到了中外各路资本的青睐。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私募股权基金凭借其强大的资金优势和经验优势频频投资于我国环保产业中的创业企业,国内方面则在政策和政府资金的直接推动下各类私募股权基金纷纷投资于环保产业。但国内基金总体实力与发达国家基金相比尚显不足,如资本实力相对较弱,优秀人才和投资经验不足,难以实现全球投资布局等。

(三)法律环境和政府支持有待完善

我国环保产业所处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政策市”阶段,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政策依赖性,当政府采用行政或经济手段推动和落实节能减排时,对我国环保企业所提供的技术、设备和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而当政府不采取强制措施时市场需求增长有限甚至部分倒退。这种不确定性不利于环保产业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同时私募股权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亟需完善,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规范私募股权投资的法律,因此,有必要完善环保产业和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法律法规,同时形成有效的、可预测的政府支持机制。

保险业投资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保险投资;投资收益率;资金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一、引言

所谓保险投资,是保险公司在扣除责任准备金以外的闲置资金用于投资于法律允许的渠道进行盈利的模式。 从保险业发展的历程看,保险投资与保险业的生存发展已经融为一体,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并驾齐驱,已成为保险收益的重要支柱。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扩大了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保险费率,减轻了保险客户的负担,提高了保险公司的竞争力。然而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完善,投资渠道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以及探讨的问题。其中我国的保险投资是否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投资比例,是个很重要的且急需确定的问题。

二、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图一 2001-2011年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

由图一可知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的变化波动很大,最大相差10%左右;并且投资收益率的波动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很显著,当经济形势好时,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也很高,反之,真很低。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投资渠道仍旧偏于单一,投资比例不合适

新保险法的通过为保险业的资金投资方向增加了多元化的选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投资渠道的丰富性上,仍旧有所欠缺。受到政策的限制,这种投资渠道的贫乏短期内尚无法得到根本的扭转。几种常规的投资方式仍旧是各保险公司投资比例份额巨大的主要方式。主观上,为了控制风险,各保险公司也会倾向于比较成熟的投资体系或渠道,特别是实力不是太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有充分的资金来源进行投资,并且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实现收益是保险公司经营的主要目标。尽管近几年投资于基金、金融债券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但整体还是以银行存款为主,占可用资金总额的将近1/3,而银行存款对资金并非一个有效的运用渠道。大量投放于国债,也是保险公司的主要选择之一。但过分依赖国债的投资则容易导致积累巨大的利率风险,一旦利率不稳或经常性变动,则后果十分严重。以2009年上半年全国保险公司的保投资渠道为例,债券投资和银行存款分别占到了总投资的50.2%和31%。而股票含股权投资以及证券投资基金仅仅占到了9.8%和6.8%。其他投资占到了2.2%。

由图二可以看出,与国外和其他地区相比,我国保险投资项目只能确实过多的集中于银行存款和债券两个项目上,比例往往在80%以上。这种投资组合抗风险能力较弱。

图二 我国保险投资途径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比较

2.投资收益率的偏低且不稳定

虽然近二十年我国保险公司保险资产、保费收入、以及保险投资资金的规模与日俱增,但是同时投资收益率呈现一直偏低的状态应值得引起注意,特别是近几年股市的不景气,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保险资金投资的收益率。由图一知,2001年为4.3%,2002年为3.14%,2003年为2.68%,2004年为2.86%,2005年为3.6%。2006年为4.86%,2007年为12.17% ,2008年大规模缩减,仅有1.91% 。2009年的收益率又回升至6.41% 。国外统计数据显示,只有当收益率大于7%的时候,保险投资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由图一可知,除了07年以外,其余年份均低于此数据。投资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投资的效益,决定了投资的质量,所以其是衡量一个投资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解决我国保险行业的整体收益率偏低问题,实乃刻不容缓。

3.抗风险能力较弱,风险性较高,安全性较低

首先,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组合由于过分集中于银行存款和国债,一旦利率发生较大浮动,就会造成资产收益以及自身价值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如2007—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保险投资收益率就发生了较大的波动。抗风险能力显然不足,投资资产的安全性得不到十分可靠的保证。

其次,金融衍生品开发及运用的缺乏,为投资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性,也限制了保险资金在其他渠道的运营。众所周知,金融衍生品为资产等提供了为数不少的手段规避风险。然而目前国内的衍生品发展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目前国内衍生品的运用仅仅包括最简单的债券远期、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外汇远期、人民币外汇掉期等业务,缺乏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外汇期权、信用违约互换等场外衍生产品以及期货、期权等场内衍生产品。金融衍生品的不普及和不足造成了在规避风险时,保险投资缺失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三、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解决对策

结合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经济发展以及保险业发展的水平,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解决方法。

1.丰富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渠道

要积极拓宽保险投资渠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丰富债券结构,进一步完善债券、股票和基金投资政策,逐步开展股权投资和不动产投资。放开该渠道能够发挥保险的资本融通功能,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优化保险业自身的产业结构有着相当大的帮助。贷款也是手段之一。因为寿险的周期长,保险公司因此会拥有较多的可投资资金。中小企业由于信用问题,往往无法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所以,在保证安全性和收益率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提供贷款,也是一种拓宽投资渠道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收益率,同时也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成长。

2.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规避投资风险

投资外国债券时,则使用货币远期合同套期保值,在最大的范围内减小损失的可能。衍生品的使用,可以相应的规避一些风险,使保险投资在安全性上得到更多的保证。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为保险产品创新提供了新的载体。保险衍生产品作为传统保险的补充,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应用,倍受国际保险市场的重视。近年来保险市场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发展迅速,保险风险证券化,依托于证券,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成为保险业新的风险管理工具。

3.借鉴西方先进投资经验,不断对保险投资创新

欧美国家的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普遍采用基金管理方式,将保险资金的来源加以划分,对不同性质的资金按照不同的方向、品种、期限、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投资管理,以便更好的对保险资金风险状况进行评估,这样既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也便于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经营风险进行了解控制,避免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 虽然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法律法规、金融环境等与国外不同,但是国外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保证资金的安全性、盈利性

我国保险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初期,监管仍旧比较薄弱,所以监管部门不得不着重强调安全性原则,严把投资渠道,以保证保险经营的安全、稳健。但是,随着保险业务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有些条件已经不再适用。且随着保险业内激烈的竞争,保险业投资方式及结构的弊端日益显现。因此,保险监管机构要重新权衡利弊,根据现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状态,一步步放宽投资渠道,提高收益性高的投资方式的比例及对盈利性的要求。保监会应做好这方面的调研,确定出可行的方案及措施。

投资收益率不高或者不稳定,主要问题还是来源于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不足。导致投资过于集中,没有达到分散的效果。如2008年为金融危机开始蔓延,我国固定的投资方式受到波及,未能有效的降低其影响。2009年上半年,保监会实行了控制风险的措施,使得资金运用收益率有所提高。

四、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保险业经历了一个快速的成长期。各方面的数据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保险投资作为保险盈利的中流砥柱之一,不论从投资数量上还是投资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大的飞跃。然而,从当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险业的发展,是我国保险业下一阶段发展所必须面对以及亟待解决的。

因此,我们要从国情现状出发,改善我国的保险业的投资困境。

参考文献:

[1]李明哲.我国保险资金最优投资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

[2]王文放.浅议我国保险投资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

[3]李云.我国保险投资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9.

[4]张志伟.崔刚.关于我国2010年保险投资的思考[N].中国保险报,2010.

保险业投资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风险管理;投资绩效

近年来,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与资金运用收益偏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运用资金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投资回报,又将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也关系到整个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日本日产生命、美国通用人寿等公司的破产倒闭就是因为巨额利差损失和资金运用不当等原因造成。因此,在深刻把握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现状的基础上,加强保险资金运用工作,不断拓宽资金运用渠道,不仅是我国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目前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1. 历史沿革。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1987年,为无投资或忽视投资阶段,保险公司的资金基本上进入了银行,形成银行存款。

第二阶段从1987~1995年,为无序投资阶段,房地产、有价证券、信托,甚至借贷,无所不及,从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第三阶段始于1995年10月,为逐步规范阶段。1995年以来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有关金融法律法规。

2. 存在问题。(1)资金运用渠道偏于狭窄。西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法定渠道则较为广泛,比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放款、不动产、保单放贷等业务。1998年以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有4个方面的法定渠道: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近两年我国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有了新规定,如认购定向国债、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等,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的局面仍然存在。(2)资金运用回报率过低,存在较大的支付风险。由于缺乏其他投资渠道,国内保险业的投资基本上都依法转入存款和国债等固定性投资工具上,因此银行存款、债券的利率以及国债的发行量决定着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近年来,伴随着多次银行利率下调,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每况愈下,规模收益持续递减。如果不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益,我国保险将会出现未来支付缺口较大的潜在风险。(3)投资环境不成熟,资产负债不匹配。保险公司的投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市场的发育程度。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不成熟、不完善严重地影响了保险公司选择各种投资工具,参与投资市场的运作。另外,保险资金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行为严重。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4)专业投资管理人才匮乏。保险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保险企业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这种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保险投资的决策和经营管理,也加剧了监管部门对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担忧。(5)不公平竞争问题。在资金运用上外资保险公司有明显优势,如《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外资保险资金除可以人民币和外币存款、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外,还可购买企业债券、境内外汇委托放款以及股权投资。显然,外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明显比内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广,导致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

二、保险资金运用现有渠道分析

根据我国《保险法》及有关规定,保险资金运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是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存款具有安全性好,流通性强的特点,但其收益较差。特别是我国在经历了1996年以来连续8次降息后,银行存款利率已低于保单预定利率,距离寿险公司的实际平均资金成本则有较大差距。

2. 国债。国债作为安全性最好的债券,具有流通性强,收益稳定的特点,是保险公司投资的主渠道。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逐渐扩大,尤其是近几年,更呈几何级数增长。在发行规模明显增加的同时,我国国债的发行品种也逐渐丰富,期限设计日趋合理。

3. 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是指银行或其他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机构一般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信用度较高,其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发行后可上市转让。目前金融债券主要有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发行的债券。企业债券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借债凭证。2003年6月,新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我国保险业投资范围,由原来只允许投资铁路、电力、三峡、电信、广东核电、中信等aa 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扩大到自主选择购买经监管部门批准发行,且经监管部门认可的信用等级在aa以上的企业债券,投资比例也由原来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提高到20% 。

4. 证券投资基金。1999年10月,中国保监会批准保险公司向证券投资基金投资,投资比例上限为上年末总资产的15%,具体比例由保监会核定。与其他投资者不同,保险公司购买单只封闭式基金的比例可以占到该基金总规模的10%。

5.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其他资金运用方式主要有股票投资、公司债券、不动产投资、抵押贷款、资金拆出、境外投资等,对这部分项目的投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目前,除国务院批准个别保险公司个别不动产项目投资外,尚未批准保险公司向这些方面投资。

三、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

1. 完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即保险资金运用的政治经济环境的总称。证券、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构成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环境。一些保险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其保险资金的运用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具有适宜的保险投资环境。因此,首先,我国急需完善涉及保险投资的法规。投资法规的完善,在于建立保证投资市场公平、有效交易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例如不动产交易法、证券交易法等,保证市场交易有据可依;其次,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国债市场应努力发展中长期国债或向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发行特种国债,扩大和增加中央企业债券品种、数量,要使债券成为保险资金的最主要的投资工具;再次,规范股票市场,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培养机构投资者;最后,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模式、投资渠道的创新。

 

2. 控制投资比例。保险投资必须绝对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这不仅关系到保险企业经营成果,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稳定乃至政治稳定。所以,既要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又要防范各种外部市场风险,世界各国在保险法中根据本国实际,在规定投资方式的同时,严格规定投资比例。针对我国保险投资结构的现状,建议今后应重点投资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投资比例由目前的不到30%,增加到50%左右;证券投资基金控制在10%以内(目前为5%左右);基础设施等不动产投资比例在10%左右;保持20%~30%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备赔款或给付。

3. 对产险、寿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区别对待。产险公司通常都是短期的保险业务,保险基金在运用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基于这一特点,产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应主要坚持回避风险型的风险选择,主要选择那些短期性的投资项目,以保证其对流动性的要求。同时,产险公司应坚持投资分散的原则,投资分散的重点在投资项目时间的分散上。需要强调,在保持投资项目整体流动性基础上,也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流动性相对较弱,即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寿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期限一般都比较长,这部分资金对流动性的要求就较低,而对盈利性要求则比较高。同时,由于风险与投资收益、时间与风险一般呈正相关关系,要获取较高的收益,就必须冒较大的风险或选择期限较长的投资项目。同时,寿险公司在投资风险管理中也应坚持投资的分散性原则。另外,在保持投资项目整体具有一定盈利性的时提下,也应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期限短,风险小、收益低的投资项目,以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4. 建立内部风险投资监控体系。建立科学投资决策制度,一方面是使投资决策程序化和规范化,投资决策一般应由投资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按程序进行;另一方面是投资决策的工作范围,投资决策应当建立在专家和专业机构确定的投资风险评估和现金流量的基础之上,同时对资金调度、投资策略、资产分配、资产管理采取专业化管理。比如,对投保保单,可分为一般帐户和特别帐户分类管理。根据保险给付情况决定的投资期限长短、公司偿付能力和风险的承受力的不同,安排相应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并根据市场状况适时调整资本结构。

5. 加强保险投资行为监管。外部风险管理主要是行业监管部门,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管制度,加强对保险投资行为的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保监会最重要的监管目标。从国外情况来看,保险监管层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的监管也主要从定期检查其偿付能力来间接控制,通常不具体规定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因此,根据险种偿付风险大小的不同,科学规定不同的偿付能力标准,增强监管标准的可操作性,是风险控制最基础的工作。

除实施保监会定期和临时性检查制度外,英国保险业实施的指定精算师监管方式,发挥精算师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作用,对风险控制也很有意义。另外还可通过独立的保险公司资产评估机构,对保险公司的资产状况给出评价。这一方面能够使信息更加公开化,便于监管层精简职能,更公正地监管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也方便消费者对保险公司进行选择,客观上对保险公司形成方面的第三方约束。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发中心.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002-08-07.

2.李秀芳.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保险业投资现状范文第4篇

【摘要】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保险市场状况及其走势,对规范中国保险市场、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挖掘中国保险市场潜力的对策。

【关键词】保险市场发展现状未来发展对策分析

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制化的建设,使外资公司进入市场更加有法可依,保监会也努力提高保险市场的专业化监管水平,也按照世贸组织透明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保险法的制订和监管工作透明度,加强了监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模化的建设。这两年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明显快速化,大批外资机构人员和资金的介入让中国的保险业更加快地走向国际化。市场是很大的,当我们在成长的时候,同样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也同样在迅速成长,国内的保险公司现在水准也很迅速地在提高。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对策

1.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继续深化保险业的企业改革,继续落实各项改变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入深化,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保险企业。继续培育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继续培育和发展国际的大型保险集团,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地位和业务发展需要整合内部资源,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完善保险市场的准入机制,增加市场主体,为保险市场注入活力。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支持保险公司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参股设立保险公司,增强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整体承保能力。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鼓励和促进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发挥专业经营优势,逐步建立同意、开放、有序竞争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体系。

2.提高监管水平,防范风险

要提高保险业监管水平,加强国际保险监督合作。一是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二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积极探索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手段,及建立动态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控模式。三是加强与国际保险监督管理协会的合作。继续深入、广泛地学习国际保险业监管的先进经验,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逐步实现保险业监管的国际化。中国保险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是世界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保险业必将在开放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

保险业投资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资产负债匹配;金融创新;人才培养

一、保险资金运用现存问题

(一)收益率较低,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为债券投资和银行存款,虽然债券投资所占比例大于银行存款占比,但8年来银行存款的比重平均在29.81%。较高的银行存款占比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安全性,但也影响了收益性。资金运营结构还可以向调低银行存款占比、调高债券占比方向优化。

(二)保险投资行为短期化,期限匹配问题较为严重

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同时带来了较大的利率风险。

(三)面临改革,缺乏人才,无法把握机遇

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基本上已经不存在早期诸如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有限等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缺乏与新环境、新背景相适应的投资人才、风险管理人才。这无疑对保险业是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艰巨的挑战。想要抓住机遇,提高投资收益率;完成挑战,较低资金运营风险,就必须吸收、培养大量相关人才。

二、相关建议

(一)完善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机制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我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存在险投资行为短期化,期限匹配问题较为严重的问题。寿险业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在进行相应的寿险资金运用的过程中,应当拓宽渠道、放开眼界。将资金更多地从短期的银行存款和短期债券的短期投资方式,向以债权形式投资交通、通讯、资源等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医疗机构和养老实体等长期投资上来。这样一方面能够优化保险业的资金配置体系,使资金配置更加顺畅合理,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

(二)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合理进行金融创新

保险公司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人才储备,从而能够用好新型的金融工具、并且结合自身情况与相关金融企业合作进行金融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合理分散规避风险、稳妥的提高收益率的作用。

(三)不断完善保险人才的培养机制

在2014年的“新国十条”中提到: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稳步推进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探索保险机构投资、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存问题,归根结底是缺乏相关人才的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保证收益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收益率、优化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无一例外的都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因此政策建议部分的第三点主要基于人才培养的角度展开。

1.鼓励促进保险业与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保险公司应重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设法增加保险专业的吸引力,为自己吸收、培养、留住人才。一方面,保险企业可以设立金额较高的奖学金(至少超过在校期间学费),用于奖励保险专业优秀的学生,并与学生签订就业合同或协议规定受奖励的学生毕业后必须到该企业工作一定的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保险专业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保险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留住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保险企业内部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可以通过担任保险专业校外导师的身份,给予保险专业学生实际操作、社会实践方面的指导。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更能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贴近保险公司的实际要求。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提高学生与岗位的契合度,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

2.注重社会宣传、规范展业行为、扭转保险形象

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与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保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体现在保险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然而由于我国保险业在发展初期招收了大量低素质、执业不规范的人员,他们在展业过程中为了完成业务对客户进行隐瞒甚至欺骗,对保险业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使得整个保险业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很差,保险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下。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保险行业吸收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因此,要想扭转这种企业应加大社会宣传,改变、提升保险业的社会形象,使民众走出对保险业的误解。另外同样重要的是规范保险从业人员的展业行为,务必将保险合同存在的风险向客户事先解释清楚,力争纠正部分民众对保险就是“骗人、坑人”的错误观念。只有改变了社会民众对保险的偏见误解,提高了保险业的社会地位,才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保险专业、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保险事业、才会有更多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涌现出来。只有这样,保险公司才能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在我国保险资金运营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完成挑战。

参考文献:

[1]郭金龙,胡宏兵.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J].保险研究,2009(09):16-27.

[2]段善雨.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及其风险管理[J].经济经纬,2008(04):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