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地质勘查

工程地质勘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地质勘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地质勘查

工程地质勘查范文第1篇

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地质环境下,如果存在地下水,则其和普通的水资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等方面,通常也会表现出再生性和可调节性。可以通过对赋存环境进行系统勘查,划出不同的单元系统,水文地质类型在划分区域的时候,通常都是将赋存环境相类似的地下水地貌地质归为一类,这样做可以更好地进行系统性的管理。

1.1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定义

所谓水文地质类型区,就是根据岩层下面地下水的分布形态、地貌特点以及含水层的成因相似性即其附近的岩石结构条件等内容对地下水进行不同区域的划分,使其按照各自的特点形成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地下水分布区域。

1.2水文地质类型区的特征

在将地下水划分为不同水文地质类型区时,要使其形成一定的特色,即能够与其他水文地质类型区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征。一般来讲,每个水文地质类型区独特的特征应该从地下水的流域面积及水流流动特点开始分析,并对其周边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其在自身空间范围内的地下水存储与运动,以及其自我补给、径流和排泄的方式和过程。

1.3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划分原则

从上述对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定义域特征分析可以看出,其区域的划分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通过一定的原则、规律和标准而进行区分的。一般来讲应该遵循以下原则:¹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勘查要能够与地下水的评价进行密切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类型区勘查的实际作用。水文地质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与岩层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因此,在水文地质的勘查中也要能够密切注意地质成因的研究工作。»要能够将地下含水层的各种介质类型与地质的岩性、埋藏条件以及地下水化学类型等进行密切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扩大水文地质勘查的范围。水文地质勘查区的划分要能够达到分类命名简单、便于水政管理等目的。

2工程勘查中水文地质的勘查要求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中,对于水文地质的勘查各自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应该在明确了岩土工程对于水文地质勘查的要求以后再进行实地的地质勘查。继而通过勘查所得的资料,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一般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2.1自然地理条件

在水文地质勘查中,首先需要对自然地理条件情况进行勘查和研究。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地貌地形以及气象水文特征等内容。其中,气象水文特征主要指的是建筑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带的分布情况,热量以及湿润情况等。

2.2地质环境

在水文地质的勘查过程中,水文条件与地质是分不开的,因此,需要对地质情况进行熟悉和了解。地质环境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2.3地下水位情况

地下水位勘查是水文地质勘查的重点项目,其勘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近年来地下水位的最高水位以及最低水位以及水位的变化趋势,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以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等,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对于岩土工程的建设和后期使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地下水位的勘查工作。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等;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判定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3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内容分析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水文地质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及变动幅度、地下水的类型、土层或岩层渗透性的强弱及渗透系数以及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和分布及组合关系等。为了综合提高地质勘查水平,需要对地质勘查中涉及到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不仅能够对水文地质问题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能够对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做出明确的评价,进而能够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建筑工程建设的盲目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很少有针对实际的工程需要来分析地下水可能会产生的危害的报告,这是当前的地质勘查工作中的缺陷与问题,必须要进行改进与完善。为此,笔者提出,在未来的工程进行地质勘查时,至少需要从下述几点内容对水文地质进行评价:

3.1注重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水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的准备工作。

3.2水文地质对地基的影响

对于一项建筑工程来讲,地基是最重要的部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工程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要能够加强研究与地基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勘查中要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拙类型,查明与该地基基拙类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3加强对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的研究

在工程地质的勘查过程中,要能够对水文地质自身的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地下水勘查过程中,应该对地下水的天然存在形态和今后可能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的研究,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对地下水的存在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以及使用情况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能够避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地下水位的存在和变化情况对于每一种建筑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工程地质分析的时候,要能够对地下水位之上和地下水位之下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4地下水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膨胀性岩土如果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地下水位的升级所引起的,如果升降变化比较大就会导致严重的地裂灾害的发生,进而对建筑物产生较大的破坏,甚至会造成坍塌。所以在发现地下水位出现频繁升降变化的时候,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膨胀性岩土地区的勘查工作过程中,应着重对该地区的水文进行详尽的研究和数据分析,进而掌握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规律。只有通过对地基基拙深度的选择依据水文的地下水位变化这个原则的有效执行,就可以尽可能避免出现变形和受损。如果当水位压缩层的范围内变化,就可能会让地基发生软化现象,导致地基强度降低,就可能让建筑物发生沉降和变形,所以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对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给予高度重视,以避免对岩土工程产生破坏和影响。

5结束语

工程地质勘查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不断的调整经济体制,使得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深入发展,促使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向现代化方向转变,社会各行业发展对资源的利用情况极为重视,尤其是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在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正式成立并作为学科发展的时间较晚,使得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在实际工作环节中,有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我国石油行业的正常发展。地质勘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会导致石油建设工程工期延误,影响石油工程方案实施等。鉴于此,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从事石油工程地质勘查相关工作经验,简单的对石油工程地质勘查的相关问题作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

石油工程;地质勘查;问题研究;对策实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力量,在生产力和技术的关系相互协调的过程中,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同样在新发展形势下遇到了全新的契机,但同时也获得了更加严苛的挑战。石油工程地质勘查作为一项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科学,对我国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质量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可以对石油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层以及地貌等等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满足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问题重重,地质勘查工作人员要重视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社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一、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原则以及方法

(一)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原则

我国在石油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地质勘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专业工作,可以更加深入的分析建设地区的地质层情况、地貌情况、地下水情况以及矿物质和岩石情况等,给石油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通常情况下,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要遵循实用性以及有用性的基础工作原则,并结合实地的地理建设环境以及周边沿线的地质地貌条件,在由深入浅以及点面结合的原则下,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水文地质勘测、原味测试以及石油工程地质勘查与测绘等多种方法,对该区域的地貌地质进行集中的观察,给后期的石油工程建设施工提供更加准确、详细的信息数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石油工程建设逐渐遇到更多复杂的问题,并遇到分为更加宽泛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查方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这些越来越多元化、多层次的问题,使得石油工程建设对地质勘查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工作标准。正是由于此,在社会建设要求以及石油工程建设要求的情况下,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给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并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使得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收集的信息数据都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研究和分析,在信息系统的高效管理下,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保障,给石油工程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石油工程设计方案能够在正式开工建设前,可以事先进行模拟施工,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这项石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合理性作出准确的评价,便于石油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人员技术的发现地质勘查工作中的盲区以及不足之处,有利于石油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人员及时纠正施工设计方案,使得石油工程建设企业的投入成本得到显著的降低,一方面保障了石油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后期维护以及检修的人力投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以及伤亡事故出现。

(二)石油工程地质勘查方法

通常情况,石油工程地质勘查主要使用的勘测技术有石油工程地质测试技术、石油工程地质勘测与测绘技术、石油工程地质观察技术以及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等。在多层次、多元化的勘查方法的帮助下,石油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对推动石油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石油工程地质勘查相关问题简析

(一)质量问题分析

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质量问题是其中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对石油工程建设的认识程度够深入,从而其没有构建石油工程相关建设概念,从而在实际石油工程地质勘查环节中,分不清重点勘查对象以及内容,造成勘查针对性不强,在落后的勘查方法的辅助下,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同时在对石油工程地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合适的计算公式以及研究理论,并且这些研究理论等都与实际工作开展不相符,从而造成定义混淆,无法给石油工程勘察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另外有些石油工程勘察工作人员存在报告填写失误现象,无法清晰的表达出该区域的地质条件,使得报告出现了结论性的巨大漏洞,造成后期石油工程建设质量问题。

(二)专业性问题

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着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强。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多数地区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较低,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的现象,一些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面较为狭窄,对延伸专业的技能掌握以及知识掌握较低,甚至存在不熟悉的陌生现象,这就给正常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带来影响。其次有些设计施工工作人员对地质勘查缺乏一定了解,使得设计内容以及设计范围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并在设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设计缺陷,给地质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一方面可能会给自然带来影响,另一方面也同样会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影响。

(三)周期不合理

石油地质勘查工作也具有着一定的周期性,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的环节中,一些石油地质勘查工作人员没有深入的研究石油工程建设基础心,在项目要求基本达到的情况下,就立刻完成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分析报告等。这种不负责任的工作表现,使得石油工程建设面对不够清楚的地质条件,对后期施工管理难以做到全面性的掌控,影响着设计方案的正常实施。甚至可能会在石油工程建设施工环节中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给石油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并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四)人才问题

正如笔者在前文所述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实践性以及专业性较强,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给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更加严苛的挑战,这就要求着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必须随着市场发展,及时更新人才专业技能,从而更好的适应地质勘查工作。因此,高素质的石油地质勘查工作人员成为当前我国地质勘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目前培养高质量的地质勘查人才面临着重重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地质学科较为冷门,使得生源来源范围比较狭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地质勘查工作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考察,才能够积累出大量的工作经验,这就给人才的培养带来影响。

三、石油工程地质勘查相关问题解决措施

首先,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要分清自己的工作责任,并逐步的划分工作职责,这样,将工作职责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头上以及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同时要提高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人员的认识程度,使得其自身能够分清重点勘查对象以及内容,将勘查结果的针对性提高,给石油工程建设提供更全面的地质信息。其次,要合理的明确勘测周期,通过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讨论,使得地质勘查工作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提高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再次要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以及延伸知识教育,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同时要与各大高校进行互助合作模式,培养出高素质、高标准的专业人才。

四、结果

总而言之,要积极分析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原则以及基本方法,并总结石油工程地质勘查相关问题,从而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我国石油工程地质勘查质量。

参考文献:

[1]齐翊如,吴少波,陶沙.石油工程地质勘查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5):125-126.

[2]田苗.石油工程地质勘查相关问题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215-00215.

工程地质勘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查;钻探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ased on his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building engineering geology exploration related problem is discussed, and the related problem is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comments, only supplies the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rilling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地基基础将直接决定整个工程的质量,地质工程勘查工程为重中之重。建筑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目运用坑深、触探、钻探等勘查手段和方法,对在建工程的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进程中,地质勘套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只有经过认真详尽的地质勘查,选择好经济合理的地基,我们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和质量。

1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

1.1地形地貌特征

在建设工程中地形特点对其影响非常大。例如,平坦、广阔的地形,适合于修建一般建筑物,因为这样能够减少或是完全不需要进行平整场地工作,大大减少了土方工程所需的费用,另外,还有利于交通运输。同时,在这种场地上进行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不会受到来自地形方面的约束和限制。根据地形地貌的不同可以将场地划分为河谷地上的场地、没有被切割的开阔平原场地、较宽阔的溶蚀洼地中的场地、地形起伏湿著的场地和山麓或河谷斜坡上的场地五种。场地不同,建筑条件也就不同,那么进行勘探的方法也就不同。例如,对于河谷场地,我们要垂直于阶地的延伸方向进行勘探线的布置;对于第三类场地我们首先需要进行地震法或是电法查明基岩的埋藏地形特征,之后再按照这种特种布孔;对于最后的两种场地,我们应该根据自然地质现象和微地形特征来进行坑孔的布置。

1.2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的条件在建设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了解和掌握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我们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或是完全的避丌地下水的危害。在进行建筑的水文地质勘查中要查咧的条件有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绝对标高和季节变化幅度,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以及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和埋深。

1.3地质结构

地质结构是指土石的成土特性、厚度变化、产状、各层士石的性质等。地质结构对基础结构、基础砌置深度,施工方法以及保证建筑物稳定的措施等方面有较大的影响。要想保证建筑物修的既经济又稳定,选样适宜的地质结构是关键,如果有不良的土层出现在建筑物影响所涉及的深度内,那么我们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来弥补这个缺陷。

1.4动力地质作用

泥石流、水库坍岸、河流侵蚀、滑坡、岩溶、地面沉降、地震、多年冻结等地质作用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有垂要影响。首先,我们要查明这些作用的分布规律,在进行工程设计与施工时,尽可能地避开活动作用区。例如,在地震区进行建筑建设时,为了能够较小地震对建筑场地的影响,地震的场地效应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在岩溶地区往往有埋藏的淤泥层,由于地质的动力作用造成土层厚度变化强烈、基岩顶面不平等,因此,我们在进行地质勘查时要查明这些复杂的情况。

2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现状

2.1思想认识不够

众所周知,地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靠钻探勘查,建设场地是唯一性的,勘查成果也没有可比性,因此建设单位选择一家专业技术强,操作规范严谨,能准确提供成果的勘查单位相当重要,对建筑的安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节约投资都有重要的意义。

2.2地勘报告质量不高

地勘部门提出的地勘报告,质量不高,并不乏错误。现某些地勘报告其内容简化到不提供土工试验指标,不作评价,不作明确的结论和提出建议性工程处理意见等。

2.3勘探方法不对

一些勘查部门用所谓的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土层为准来确定承载力,其做法是一种误导,是不科学的。另外,压裂两侧土层又怎能替代或者说明该压力值就是竖直方向土层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

3加强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措施

3.1注意编制纲要

在开展现场地质勘查工作前,必须编制勘查纲要。其目的是让工作人员事先对需要勘查的地区进行必要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改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初步了解分析该区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对该区域内地质水文条件的了解,确定勘套的主要手段及勘查布置。在纲要中还要详细阐述对场地地质条件的认知程度、项目概况,着重提出本次建筑工程地质勘查的同的、方法、仪器设备、勘硷范围和技术要求。

3.2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

勘查主要有钻探、取样和试验三种方法,它们都拥有若非常强的针对性,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可能会浪费大量的工作时问和资金。因此,我们首先应当详细了解场地已有地质资料、沿线构造物情况、与工程建设设计人员充分交流、明确要解决的工程地质问题,然后开展勘查工作,特别是对未知区域的勘查,要分阶段的多次完成勘查工作。针对不同的材料与地质结构,采取的方法有:干钴取芯钻进、泥浆护壁回转钻进等。

3.3工程勘查质量控制

工程勘查对于确保建筑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只有保证了工程地质勘查的质量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地质勘查工作失误、失真,将会导致地基基础出现问题,一旦问题形成将会造成工程建设的极大浪费,甚至对社会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保证和提高勘查的质量,要严格落实质量目标考核责任制、质量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规范流程,明确责任,用过程质量保证总体质量。不断地引入新的勘查方法手段和仪器设备,加强勘查设计的质量控制。

3.4及时进行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在外作业时的勘查质量。项目负责人在外测量期间,应随时对完成的每个勘探点、测试点、物探点,线等资料进行检奇验收并做好记录。在完全保证每一个工点、每一个工段都按照方案保质保量的完成勘查工作,就可以转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要坚决避免因资料或数据采集不足而影响资料整理工作的进行,甚至二次进场,这样就会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严重浪费。

3.5做好勘察数据的分析

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是勘查工作的灵魂体现,报告的内容将直接成为项目施工建设的指导。文字报告是勘查成果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勘查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震、水文地质和物理地质现象等。根据勘查的工程地质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结构,提出在建设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或隐患及解决建议或加阎方案。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列出工程地质结构的性等的分布、储量和质量评价和开采条件、运输距离、运输方式等。附图、附表能够更直观地说明地质勘查出的问题,它能使人更直观地了解地质结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地质勘查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建筑工程地质勘查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地勘水平,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建生.工程勘察问题分析研究[J].建筑.2010(03)

工程地质勘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物探技术;工程地质;勘查

中图分类号P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7-0116-01

0 引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探技术已被引用到地质资源勘查工作中。物探技术是地质科学中新兴的、相对活跃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勘查方法,大大的提升了地质勘查的速度、质量,也提高了生产力,是地质勘查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1 地质物探现用勘查方法

目前在进行勘察工作时应用在地球物理探查的方法有六种:他们分别是重力、电法、磁法、地震、地温、放射性。发展至今,物探技术已经在众多生产行业运用,例如: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考古等方面的勘查。物探技术不仅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用于勘查、寻找能源矿产、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及地下水等方面都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1)大地电磁测深。它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研究,1980年前后在矿产勘查方面开始应用的。它是以天然交变电磁场作为场源,被动场源电磁测深法。可探测至上地幔,探测的深度较大并不受高阻层的屏蔽,对于良导介质的分辨能力更强,工作成本相对较低,野外装备较为轻便。对地震预报、勘探油气、地热田的调查以及对地球的岩石圈深部结构研究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它对地下低阻层异常的敏感,所以能够在金属矿物勘探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航空及地面甚低频电磁法。这种物探勘查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应用于良导层的断裂破碎及腐蚀带圈定方面,找寻具备较低电阻率的岩脉和矿脉,对含矿构造进行追踪,圈定矿化范围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效果。这种物探方法使用的仪器设备十分轻便,在野外进行观测时方法简单,对资料的处理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必须注意对地形、电缆等人文干扰或是异常情况进行识别和改正。由于是将15kHz~30kHz频率的电磁波作为场源,进而测量陆、空、地下的电磁场空间分布状况,掌握浅层电性局部异常,所以探测深度一般在左右,深度较浅,对于深层地质异常体所发出的有效信息应用此种勘探方法接受到的反映相对较弱,因此,多用于浅覆盖区或者是剖面、扫面工作;

3)地震层析成像。这种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应用于金属矿的勘查工作中,利用X射线理论,将地下结构的物理属性采用地震波数据进行反演,依旧数据信息进行剖析并绘制图像的技术;

4)瞬变电磁法。它是以电磁感应理论作为勘测的基础,通过对目标物感生出的涡流场形成的二次电磁场变化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将空间形态准确的预测出来,达成探测目的。所以,应用于高导电性的较大矿体寻找方面,效能十分突出;

5)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它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以主动场源频率域为电磁勘测依据的技术。它的勘探深度可达2km以上,通过变频调整到各种探测深度,具备测量深度和进行剖面研究双重功能,对深层地质构造及隐伏矿的探寻均有显著效果。在测量的时候,可以只通过移动接收机即可进行面积性的测深工作,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了,成本也较低;

6)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系统。此系统是利用人工信号对天然信号进行不足频段的补充,获得分辨率相对较高的电阻,然后成像;

7)浅层地震技术。人工激发弹性波在岩石中进行传播,依据传播情况进行地下资质结构、岩性信息的研究分析。

2 综合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基本原理:激发地层表面产生振动信号,通过地层进行传播,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面波、体波相关信号。Rayleigh波和Love波属于面波信号;横波和纵波属于体波信号。

通过非均匀介质进行传播,面波信号就会发生频散现象。面波信号频散特性规律如下:1)(VR-f)曲线变化规律与层速关系:频率产生变化时,VR(面波速度)将会依据勘探深度变化的情况逐渐向该深度层层速度趋近;2)(VR-f )与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厚度产生变化的时候,频散曲线相应的拐点位置会依据厚度变化情况向低频方向移动,即证明:拐点的位置、层厚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处于特定的地层条件下,体波信号会发生明显的反射或是折射的现象产生。地震信号进行传播是通过分层的地层,如果上覆层的波速相较下伏层波速较小,地震信号在进行传播时将会发生明显的折射现象;如果上覆层的波阻抗比不上下伏层的波阻抗大时,地震信号传播时将发生反射波现象。折射波有两种:初至折射波、对比折射波。因为初至折射波只负责追踪初至区某个界面的折射波,相对容易辨认,识别率较高;对比折射波不仅对初至区进行追踪,对续至区折射波也要进行追踪。折射波相对于薄层的探测能力十分差,同样也不适用地质速度逆转层。

3 结论

各种物探技术的应用都依据了一定的物理前提,地质、地球的物理条件及边界特征都会对勘查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物探技术人员在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的时候,应该先对已有的勘查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行实地的勘测可以选择多种物探的方法,发挥物探技术的先进作用,使各种方法成果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才能提高物探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达到最佳的勘查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正常,孟利,王学文.浅谈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查中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6).

工程地质勘查范文第5篇

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以研究影响工程建筑的地质条件为动因的工作。其中,工程地质条件的性质和特征在工程预测、项目开发、工程建筑等研究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工作顺利安全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对人身安全、工程安全、财物安全的有力保证。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道德要求。总结为十六个字,应用于社会人的工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目的在于规范社会人在职业工作中的行为。工程地质勘查工作需要严谨、认真,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多时候是对人身安全、工程安全、财物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一种重要保障。在工程队地质勘察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身,充分利用专业技能对地质条件进行认真勘察并详细记录总结是工作中体现职业道德的体现。

关键词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职业道德

引言

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以研究影响工程建筑的地质条件为动因的工作。工程建筑的地质条件,即与工程建筑相关的地质因素包括诸多方面,例如:地壳的成分和构造、土壤的形质、水文特征、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等。以上诸多方面是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对象。工程地质条件的性质和特征在工程预测、项目开发、工程建筑等研究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工作顺利安全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对人身安全、工程安全、财物安全的有力保证。

一、 工程地质勘察的的基本工作

工程地质勘察是勘察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的地质研究勘察工作。工程地质工程所要勘察的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物理地质现象等方面。在对工程地质条件认真有序地勘察后,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建筑设计的结构和建造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因素作用的方式、特质和影响范围等等,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应该施与何样的防护措施、如何正常使用提供依据。职业道德体现在工程勘察的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在二十多年的勘探工作经历中,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显露出的若干问题也成为丰富职业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地质工作是服务于全社会的基础性的工作,在全社会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下,规范职业操守,构建职业道德规范的框架并在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认真履行职业守则、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是今天工作中要秉承的理念,并要贯穿于整个工作的过程中。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有关工作

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地质,地质主要指地球岩层、地貌的性质和特征。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即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物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等。工程地质条件即指的是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以及水文地质等。工程地质勘查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主要集中于对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评估,包括地质测绘、勘探、进行室内烦人相关模拟实验、原位测试等工作。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为建筑建设、工程规划提供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提供必要建议意见和建筑的依据及参数。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流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研究人员搜集区域地质已有资料以及区域已有的勘察报告作为研究的基础材料;

第二,根据已有材料,凭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认真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

第三,工程地质勘探见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

第四,依据勘察结果,对区域地质进行重点的岩土测试和现场原型观测、岩体力学实验等相关的工作,研究区域地质条件;

第五,以上的过程中要详细进行记录,并在工作最后进行资料整理工作,撰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流程通常按工程建设设计阶段分阶段分步进行,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各区域各有其特点。因此,不同类别的工程,有不同的阶段划分方法。对于地质地貌条件简单的工程和有一定工程资料的中小型工程,勘察人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对勘察阶段进行适当的合并。工程勘察工作流程主要根据工程类别与规模、勘察阶段、场地工程地质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状况、工程经验、建筑物等级及其结构特点、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等六个方面而定。

(二)工程地质勘查工作

第一,工程地质测绘。

指的是对区域的地质进行调查研究,其对象是和工程建筑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各项工程地质条件,将其勘查结果绘制成按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依据地质图分析在工程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工程地质作用,并分析研究地质条件会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为接下来的的勘探。研究、实验、测试等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工程地质测绘是地质勘探工作的先行工作,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区域地质的测绘范围以及比例尺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即决定于建筑设计的质地、地貌,要依据先前勘测的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已有的测绘资料。不同的建筑设计类型、不同的规模、不同的设计阶段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在测绘的过程中实事求是,依据地貌使用不同的地质测绘方法。现代的工程地质测绘技术不断的发展,精确程度也越来越高,已经掌握了采用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和陆地摄像的相关技术,勘探人员可以在室内通过卫星传输的影像绘制成草图,到达勘测现场之后就可以依据前有的卫星图像进行有目的地复查,同时也要认真地进行下一步的反复验证,以求在精益求精的测绘要求下做出更精确的工程地质图。这样的工作方法能够大大地提高测绘的精确度和工作效率,减少地面地质勘测的工作量。

第二,工程地质勘探

包括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坑探工程等内容。

①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工程物探,其目的是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各类岩、土体或地质体的密度、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别,通过分析解释判断地面下的工程地质条件。它是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探测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间接勘探方法。

②钻探和坑探。为工程建筑提供准确的工程地质剖面,以求查明的建筑物的地质条件,包括岩层的完整性和破坏情况,为建筑物探测良好的持力层和查明影响建筑物稳定性有岩体结构,测查地下水的动态结构;测试的岩土试样;为现场的勘探测试和长期观测提供钻孔或坑道。

③实验室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

通过实验测试取得工程地质设计和施工参数,从而进行定量评测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组成。在设计建筑物规模小或大型建筑物早期设计阶段,鉴于具体情况,建议使用实验室试验。在为重要建筑物的初步设计提供参数时,必须对现场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结构进行反复测试。

④长期观测

长期观测指用观测仪器对建筑工程地质条件或对工程建筑中有重要影响的地质条件作用,进行长时期的反复测量工作。观测的主要对象是:岩、范围、速度、方向;长期观测主要是在施工建设的详细勘察阶段施行。将长期观测取得的资料整理分析,可以用于工程地质勘测的评价,检验地质预测的准确程度,对不良地质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二、工程地质勘察的若干问题

依据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可以发现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存在有若干问题。工程地质勘查是服务于国民经济各方面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其安全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①设备的老化和失修。勘察队必须配备合格的设备仪器,需要年检的仪器必须提供年检合格证书。国内的钻探设备基本上实现了私有化,但是设备仪器的配置和检修意识令人十分担忧。为了盈利的目的对一些本该淘汰的和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仍在继续使用,不安全隐患存在。

②现场作业。仅凭绘图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项精确的工作应该认真反复测量,争取提高工作的精确度。常见的问题有:有偏差而没有记录、不使用规定的取样器取样、不试验而编造数据、项目负责人在外业工作期间,应随时对完成的每个勘探点检查验收,确认工点、各段勘探工作量的完成,进而转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

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总结。要根据勘察设计书的要求,综合勘察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有关问题,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勘察报告准确无误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不合格的报告会给设计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 工程地质勘察的职业道德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意义。当前地质工作中还存在有诸多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在工作中要十分重视的方面。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秉承着认真的理念,工作讲求实效,反复测试验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要做到将安全意识深深植根心中,工程勘探工作中的安全因素是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的重要方面,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测量和图纸测绘,其深层的后续工作都要以前面总结的地质条件参数作为基础依据,在勘探工作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与工作的认真态度相关联,同时影响着整个工程建筑的安全和进程。因此,作为工程人员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就是确保勘探工作的准确度。

其次,明确勘查任务,认真做好勘测工作。加强矿产的勘查工作,矿产资源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明确勘查任务,做到有人物依据,有职业准则规范。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加强责任意识,认识到工作的紧迫感和安全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地质勘查的工作,做好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建筑物的设计以及安全程度已经颇受关注,作为工程地质勘探人员,测绘图纸、进行试验、撰写报告、提供参数这些仅仅是工作的一个方面,更多的应该利用自身专业所学,认真依据区域的地质地貌条件,提出可行性的建筑设计方案,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使得建筑的设计与区域的地质条件相互适应,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能够很好的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减少破坏程度,保障国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