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义务教育法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在绵阳周边非常有名。学校因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学生最多的班,有80多名学生。校长叶志平注重实干,强调安全。花费17万元盖的学实验教学楼,他维修固楼耗资40万元。而且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学生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演练时每个班级的疏散路线都是划定好的,在每个班级内,前四排学生走教室前门、后四排学生走后门也是规定好的。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5.12”地震那天,叶校长因公务不在校。可是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安然无恙,用时1分36秒。正因为如此,叶志平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校长”。
思考:
《义务教育法》第三章《学校》第十六条首次将校园安全写入法律:“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第二十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没有安全,没有了生命,谈何教育?每个学校一定要树立“安全第一”的办学理念,切实贯彻于办学的每个过程。
案例二:有关“教育经费”
《法制日报》2008年8月17日报道:有着两处校址、6500余名学生的“超级小学”中关村三小是北京市奥林匹克示范校,该校在举办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都发来了贺信。学校倡导的素质教育口号是“头顶艺术,脚踩文学,怀揣梦想”。2006年,中关村三小把高尔夫课列为三年级必修课,一时激起舆论哗然。由于学校成绩斐然,影响较大,校长王翠娟被评为海淀区模范校长,海淀区第八届政协委员。学校还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2008年8月5日,海淀法院中关村三小校长王翠娟等人贪污案一审开庭。在法庭上,王翠娟证实,中关村三小的账外资金超过了1亿元,而这部分账外资金,几乎全部来自于“片外”学生入学缴纳的赞助费(择校费)。大量的赞助费如何使用缺少监管,校长的权力过大。因此,这几年教育系统的腐败案件并不罕见。
思考:
我国《教育法》对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行为已经规定了法律责任,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乱收费问题反映强烈,为此,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五十六条规定:“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费制”的推行,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的收费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案例三:有关“均衡发展”
唐山市某中学有快班和普通班共6个班,300多名学生。中考前夕,该校将2/3的学生分流出校,基本上针对的是普通班学生。一名学生说,刚刚开学时,老师就不讲课了,而是利用上课时间向他们宣传分流的好处,并告诉学生说,转到接收学校同样能学到知识技能,毕业时一样能拿到接收学校的毕业证书,但不分流连毕业证都拿不到。如果不接受分流就要交一节课2元钱的补课费,这样一学期下来至少要花1000元的补课费。无奈之下,很多学生不得不接受了分流。而接收他们的学校,有一所竟然是一星期只上两天课的函授学校,许多同学后来干脆不去了。
思考:
《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受教育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权利,通过考试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同样是每个孩子的权利,没有人可以剥夺。一位教育专家说得好:上学,一个不能少;同样,考试一个也不能少。不编重点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保护了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自尊自信、合作互助),同时也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老师伴随学校的发展日臻成熟,学生也在平等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均衡促进和谐,和谐利于发展。
再思考:如何做好“依法治校”工作
1. 增强法律意识
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是,校长、教师是个矛盾体,即是不依法治教的受害者(工资问题、教师伤害等),又是不依法治教的肇事者(乱收费、歧视差生等等)。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中小学校长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经验办学,凭敬业精神办学,而应该是依法治校,按章办学。要将过去的敷衍、被动接受法律要求转换成为学法懂法的自觉行动(例如阳光体育、减负行动等,“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因为只有如此,校长才能很好的保障学校运转,保障师生权益。否则,有可能在敬业奉献的工作背景下,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不自觉的违规,甚至违法。
2. 更新教育观念
中小学教育的复杂性给校长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长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等的构建都应在国家法律要求的前提下,并给与教师正确引导和积极影响。如果死死抱着过去的一些陈腐观念和做法(办重点班、题海战术、分数至上、升学至上等),那学校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减负行动、阳光体育肯定是无从谈起。
3. 熟悉教育业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加大县级教育经费投入,落实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加大优秀教师奖励力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硬件标准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后勤保障优质化、学校教师安居化工程,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升管理水平,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年度任务。-2012年,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共需投入资金7455万元,其中年需加速建设,完成规划任务的三分之二,即投入资金4897.4万元,2012年投入资金2557.6万元。年,需投入经费4897.4万元,其中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69万元,美化校舍、绿化校园、修建校门、主干道、文化墙及停车棚等900万元,新建塑胶运动场1975万元,配备体音美劳、理科教学仪器和图书607万元,更换教师办公桌椅25.6万元,安装计算机教室、进行班班通建设、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603万元,添置学生宿舍物品柜、物品架、钢床、食堂餐桌椅154.8万元,更换学生课桌凳74万元,安装直饮水设备63万元,新建教师周转房150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交通费36万元,奖励优秀教师40万元。2012年,需投入经费2557.6万元,其中外国语学校和洋坪中学新建综合楼520万元,修建校门及主干道、绿化校园等330万元,新建塑胶运动场1185万元,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添置学生食堂设施设备和不锈钢餐具41万元,更换学生课桌凳285.6万元,维修教师周转房80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交通费36万元,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进行全面体检40万元,奖励优秀教师40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认真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重点保障教师待遇、学校公用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提高和教师培训。
关键词:义务教育;优质教育;优质均衡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5-0015-05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指出了“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的新思路。新世纪以来,在“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的战略指导下,江苏省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截至2009年底,全省60%的县区已经达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水平。江苏省政府提出了“以‘均衡’为目标,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以‘优质’为追求,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坚持“率先发展、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并确立了13个优质均衡发展改革示范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入学机会、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方面实现优质均衡,以此带动和引领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可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经不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各种实践探索,致力于不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进程。
一、联合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协调发展的强抓手”
联合办学是一种新型的学校组织形式。简单地说,就是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合作办学,实现教育主管部门“权力下放”,采用结对帮扶、委托管理、撤并整合、共同协作等管理方式,旨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均衡,使合作学校获得较大的办学自。作为一种新型的、积极的义务教育管理途径的探索,联合办学不是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的单向输出,而是双方平等协作基础上的合作办学,彼此之间并无优劣等级之分,强调的是教育合作组织整体质量的优化和提升,充分利用“优质学校”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与共享,不断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缩小学校差距、提高办学质量。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教育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改变资源平均分配、甚至向优质学校倾斜的配置方式,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通过本部扩大、设立分部、组建教育集团、学校共同体、结对帮扶等多种途径,促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统一城乡学校办学标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仪器装备统一要求、统一配置。
江苏省很多地区尝试采取了多种类型的联合办学模式,例如“名校+弱校”、“名校+民校”、“名校+新校”、“教育联盟”、“教育集团”等,虽然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与不足,但依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一,优质资源合理配置,择校“热”日渐降温。在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之间,充分利用名校输出师资、管理、教学的优质资源,带动和帮助薄弱学校一起发展,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师资和管理,还包括优秀教学资料、科研成果资料、校园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第二,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联合办学模式实行师资的双向流动,名校与弱校的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发挥了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也为弱校的教师提供了借鉴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教学热情。同时,教育部门每年会向合作学校投入教育经费,专门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继续教育。第三,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名誉快速提升。自从实行联合办学政策之后,合作学校之间教师互相帮助、学校互相促进,随着教学、管理、文化、师资等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入,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直线上升,广获好评。合作学校便成为不可分割、紧密结合的“整体”,共同制订学校的长远规划,相互融合彼此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共同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保障教育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大大提升,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盐城市的“托管”和常州市组建教育集团的办法是在江苏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胆的、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实践期间也呈现出一些问题:托管后“名校”的含金量会不会下降,完全不同的两所学校如何实现全方位融合?优质学校会不会把薄弱学校引向一个统一的模式而丧失自身的特色?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联合办学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资源的扩充与共享,能否真正实现教育质量的优化?实际上,资源均衡只是低水平的均衡,并不能等同于义务教育质量的优质、高质。联合办学不仅指向教育资源的优化,更指向师资、生源、教学、文化等非物质层面的交流融合,后者才是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优质均衡的核心所在。
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动力源”
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新时期,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勇于探索,既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传统课堂之外,加强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套教法或换一本教材,而是教育观念与教育文化的创新,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形式多样,不仅表现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涉及到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教学人员的素质提升、平等和睦师生关系的建立、多元评价方式的制定等,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比如,江苏省如皋市在学习杜郎口等中学经验的基础上推行“活动单导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将教师讲授的课堂变成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求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成长。
江苏省各地积极探索实施教学与课程改革的新模式,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等多种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师生共同合作打造高效课堂,取得了显著成果,很多教师和家长对学校教学改革的作用和效益有着共同的感受和认识:(1)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发展。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活动中的交流、争辩、思考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释放了学生的个性,时时刻刻都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生一改往日被动接受知识的单一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再扮演主导者角色,只是从旁指导,学生被赋予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个性得到充分发挥。(2)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实现专业化成长。教学与课程改革,在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挑战和要求。(3)提供了教学实践研究的范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江苏省各地实施的教学改革是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自主创新,既不是个人的经验总结,也不是对其他教学模式的模仿复制,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实践研究的成功范例。而教学改革的成功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论是洋思经验、如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还是南通“学的课堂”,都是教学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共同的智慧结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同样也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理论研究尚未深入。各地探索实施的教学改革创新模式,虽已初步建立起自身的理论框架,但其科学性、可操作性等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一些学校和教师只是进行技术层面的操作,缺乏应有的深度,相关理论研究依然相对薄弱,缺少课改研究专家队伍。其次,适用范围有待考证。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探索实施的教学改革适用于所有学校吗?适用于所有学科吗?其他学校在借鉴学习该种模式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如何区别?此类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三,对教师的学生的挑战和难度较大。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适应从主导者向指导者的角色转变,教师的“导”该如何把握?对于学生来说,充分的自由和选择空间是否能起到应有效果?长期采用这一种教学方式,会不会产生“审美疲劳”让效果大打折扣?新型教学模式对师生有较高的要求,目前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三、教师发展:“推进师资均衡的助推器”
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教师质量高低也是关系到教育质量优劣的的关键因素,师资的优质和均衡配置是提升教学效果、优化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新时期的师资均衡已不仅仅是通过流动机制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均衡化分配,而是不断鼓励和促进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通过知识、能力、师德、待遇等多方面提升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等制度,切实解决农村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各地要努力增加教师培训经费,加强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建立校本研修制度。2010年《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师资的需要,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加大对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江苏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健全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2010年《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进一步提出要推进师资队伍优质均衡。创新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教师主动发展机制,教师培训经费支出占教师工资总额的3%,教师完成规定的培训课时,轮岗交流形成制度,优先交流骨干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有多种模式,包括教师交流制度、校本培训、学历进修、教育科研等,当前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交流轮岗制度。教师交流制度主要是组织教师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进行交流,或组织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进行支教帮扶,或薄弱学校派出青年教师到结对学校交流学习。校本培训和学历进修是为教师提供学校内部或外部的培训进修机会,通过讲座、研讨、培训、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教育科研是指学校积极鼓励教师主动发现并分析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是推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近年来在很多地区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教师知识结构得到完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江苏省各地重视教师队伍的全面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设立专项经费,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培训、专题学习、名校进修等多种类型的培训,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提升中小学师资的职称和学历水平,例如2009年,苏州全市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96%和98.92%,近1000位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二是优化师资结构,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各地通过教师交流机制、引进名师人才、完善新教师招聘等措施,不断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结构,涌现出一大批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队伍。三是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和保障制度,激发教师教学热情。通过多元化途径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全方位测评,对教师考核程序和内容严格把关,任人唯才,充分提供发展和晋升空间。各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师队伍建设是江苏省推进师资均衡化教师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和难题。(1)功利主义取向。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和专业价值观不断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种整体素质的提升。当教师专业发展遭遇功利主义盛行时,形式化的“三课”(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成为教师追求职称和名声的“跳板”。此外,教师对教育教学科研项目和活动关注的是这个课题可以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完全违背了提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这一初衷。(2)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悖论。教师专业发展到底应该遵循实践逻辑还是理论逻辑,一直是教育教学研究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师发展中,大多注重教育本质规律的寻求和探索,并通过规律的探寻总结出实践性的建议。然而,这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逻辑割裂了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也消解了教师的主体性地位。至于教师发展的实践逻辑,虽然把重心转向了教师主体及其实践经验,实现了从物向人的转变,但是“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其思维很难超越多变多样、形形的直观、感性、具体的经验,只能在亲身的感受体验中习惯运作”[1],最终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沼。(3)强调自上而下的执行,忽视教师自主性。为了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各地的政府和教育部门都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等,从外部给教师施加“压力”,强调的是教师的义务。当前的相关政策大多是由专家学者设计并对教师进行培训,这种“外接式”的专业发展脱离了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有权利也有能力提出自己的专业发展意向和规划,制订自己的专业发展内容和程序,只有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与教师需求紧密结合的专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自我实现和能力提升。(4)注重整齐划一的要求,忽视教师差异性。教师是各不相同的个体,无论在需求、价值观、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教师间专业发展的差异性不仅客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和多样才成就了教育事业的“百花齐放”和“精彩纷呈”。当前政府部门和学校通过政策条文的制定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统一要求和目标,忽视了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间的差异性,实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与提高。
四、特色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指向标”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特色均衡、差异均衡的发展,是从硬件配备向内涵提升的转变,我国地域广阔,地区间、城乡间、校际间差别巨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完全的均衡化状态,同时也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要求各级各类的学校。唯有变差异为特色、以特色促内涵,才是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意见》指出要建设丰富多样的学校文化,形成学校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在德育、科学教育、创新教育、艺术教育、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逐渐形成学校特色。
特色是在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个性化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学校是特色发展的主体,学校特色的形成是学校主导的内在发展过程。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潜在的优势资源,从教学、管理、艺术、体育、科学等方面寻找着力点,以某一门优势学科或特色活动入手,探索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路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不断反思、总结、超越,最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以特色谋发展,是消除因地域、经济等因素导致的教育不公平,变差异为特色、变劣势为优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优化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
江苏省各地在尝试探索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各地学校积极构建校园文化,通过环境、制度、校风教风等多方面建设树立共同核心价值观,让校园里“一草一木”、“一言一行”都传递着文化气息,并将其落实为全体师生的自觉意识和习惯行为。二、创建丰富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和平台。省内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充分运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如昆曲、魔术、京剧等),促进学生特长和潜能的发挥。三、以特色谋发展,保障义务教育质量的优化和提升。事实证明,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原先的很多薄弱学校尽管并不具备优秀的硬件资源和生源,但是通过发展特色走上了强校之路,以优势弥补劣势,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特色发展是优质均衡的必由之路,学校特色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但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特色发展依然存在诸多认识和实践上的难题和误区:(1)特色发展会导致新的“千校一面”吗?特色之所以为特色,是学校区别与他校的独特之处,是不可复制也无法复制的。但由于各地政府和学校的“急功近利”,盲目地借鉴模仿他校的成功案例,完全忽视本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一味地照搬套用,结果导致“千校一面”、“特色不再”。(2)如何解决学校特色发展中的“形式主义”?为了追求良好的口碑和声誉以招揽生源,打出“特色学校”的名号吸引家长和学生的注意,但大多数学校又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把特色项目做好、做实,使得特色学校的创建空有特色之名而无特色之实。(3)特色发展等于特长培养吗?很多学校和家长都陷入这样一个误区,认为特色学校或特色发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特长。我们不能否认学生的特长培养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把特色发展狭隘地等同于特长培养的做法给孩子施加了额外的压力和重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4)特色发展在应试教育阴霾下能走多远?义务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其目标不在于培养精英,而在于为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打基础、做准备。但是义务教育阶段过后大多数学生依然要升入中学、大学,依然无法脱离应试教育这一主题,事实证明,一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发展、开展多元特色课程的学校由于升学率降低已经遭到家长的集体讨伐。(5)如何实现学校特色“由外向内”的转变?学校是特色发展的主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常常出现模仿他人、政府指导、流于表面的现象,这种“外接式”发展不是真正的特色办学,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内生式的”,是把被动的“要我做”变成主动的“我要做”,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只能是学校自身不断学习、反思、内化、积淀的过程,这是任何人和任何力量都无法取代的[2]。学校的内涵是文化、精神,无论任何形式的特色发展都不能离开文化氛围的支撑,否则就是缘木求鱼。
参考文献:
>> 让法制教育走进物理课堂 利用游戏活动渗透幼儿安全意识和自保能力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 培养安全意识 浅谈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培养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一点心得 浅议军事化管理在企业培养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行为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在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中开展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 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浅谈中专物理教学方法及在实验中的安全意识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浅谈小学体育中安全意识的培养 浅谈幼儿教学中的安全意识培养 生活中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略论 论启智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安全意识培养 化工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安全意识教育①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安全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体育教育中安全意识的培养 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EB/OL].http:///npc/xinwen/2011-04/23/content_1653570.htm.
[4] 中国消防在线.火查至尊――访公安部火灾事故调查专家、火灾痕迹专家田景章[EB/OL].http://.cn/xfym/txt/2005-07/25/content_70206.htm.
一、认真落实雨花教育精神,搞好提质、整合、扩容工作。
本学期,教育局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区的工作目标,以“提质、整合、扩容”为抓手,努力把握强化质量管理、提升队伍素质、改善办学条件三个关键,努力抓好发展重点,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全面推动雨花教育又快又好,率先发展。我们紧跟教育局步伐,努力实现教育局的目标。
二、切实抓好日常工作的管理。
1、按时督促老师上交各类计划总结,填写各种表格数据。
2、定期检查教师备课,作业批阅情况,教导处每月各一次,每次检查完毕,均作详细的点评分析,并及时地反馈意见。
3、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要求各教研组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情况。
4、随时检查早自习跟班及课堂情况,加大听课力度,总体调控、了解学校各学科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根据随机听课的情况做出评分记录,听课时将重点考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情况是否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上。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5节,而且要求听课要与评课相结合,在听课记录后面必须对所听的课进行评价,同时每听完一节课需要教务主任签字,促进了教学效果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不断转变教师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阵地,要求各科教师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都要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创建学生合作交流的信息平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提高。本学期我们把整顿学习纪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自主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掌握各科知识、各项技能。
四、加强学习,精心设计教案,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开学初我们认真学习了《雨花区中小学课堂教学工作指南》及《小学管理规范》,引导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根据上学期教案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向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
(1)备课文件包的设立方法,要注意一个课时备课必须写在一个文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