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范文第1篇

元宵节前夕,我们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传统节日的喜庆和特点,决定带领大家到幼儿园的生活馆里去学做元宵。活动前一天,我问幼儿:“你们在家搓过汤团吗?”幼儿的回答令我惊诧,学做过汤团的只有五六个人,而其他幼儿都声称吃过,却从来没做过。当问及为何没去学做时,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我们的爸爸妈妈不让做!我想:家长朋友可能低估孩子的能力了。

当我向大家宣布准备去生活馆制作元宵时,全班幼儿兴奋不已。在满心期待下,大家洗净双手,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温馨、舒适的生活馆。

首先,我们向幼儿展示的是白白的米粉,大家一看见米粉就纷纷猜测起来:这是面粉,这是……我告诉幼儿,这不是面粉,而是制作元宵需要用的米粉。孩子们惊奇地睁大眼睛,屏住呼吸,观看生活老师慢慢将白米粉搅和成黏黏的米粉团。

接着我向幼儿介绍了搓团的基本技巧。当请大家制作时,幼儿急不可耐地卷起了袖子,就连平日里胆小、动手能力较弱的小旭、小佳也跃跃欲试。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米团,放在鼻子下闻着,说着:“好香哦!这是米的香味!”然后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很仔细地将米团搓成长条形,再小心地将之折断,用小手搓着,捏着,不时地喊着:“老师看!我搓的团!”我立刻夸赞:“你们的小手真灵巧!好棒!”孩子的脸上像盛开的花儿,生活馆里到处弥漫着快乐的味道。

团搓好了,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团像小珍珠一样,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他们看着盘里自己的劳动成果爱不释手。我请大家先猜测一下:汤团煮熟后会是什么滋味?幼儿马上展开想像:是甜甜的,是香香的,是好吃的味道……

在幼儿的议论声中,伴随着开水的咕噜声,汤团在锅里沸腾了。我们用小碗盛上,端到大家的面前。看着热气腾腾的汤团,孩子们乐开了,有的说:碗里的汤很烫,大家要小心!有的说:吹一吹,冷一冷再吃!有的说:好香啊!我真想吃!有的孩子忍耐不住,还用小鼻子凑过去闻了又闻。看着大家能悄悄地互相提醒和耐心等待的模样,我想:我班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内在的秩序感都己得到相应发展了。

终于可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了,孩子们俯下身子,拿起勺子,一口一口慢慢咀嚼起来,有的眯着眼,有的哈着气……小嘴眨巴得好甜!

“老师,元宵软软的,真好吃啊!”

“老师,元宵是甜甜的,香香的,比奶奶搓的元宵还好吃呢!”

“老师,我下次还要来搓元宵……”

带着意犹未尽的愉悦,孩子们恋恋不舍地离开生活馆。

生活教育范文第2篇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将校园文化释义为: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达成共识的价值观、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是一所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学校文化包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不同层次: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内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近年来,我校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构建以“生命、生态、生活”为核心的特色文化,形成在核心文化引领下,由办学理念、校徽、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等构成的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体现学校特色、制度文化为规范确定主导性原则,以行为文化为标志外化精神内核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构建特色文化体系,以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特色文化体系是以学校精神为核心,反映学校本质要求的一系列价值观念。黄陂小学在近十余年的办学中,明确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念,形成以“生命、生态、生活”为核心的特色文化。

1.特色文化――“生命、生态、生活”

黄陂小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对众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并与上级领导和各级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将“生命、生态、生活”教育(以下简称“三生教育”)定位为学校特色文化的核心,并强调启智应贯穿于“三生教育”之全过程。

“生命”的内涵在于生命本身之伟大,足以让任何人产生敬畏之心。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类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启蒙阶段,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能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知,进而懂得人生的价值所在。

“生态”的内涵是指生态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地球上的全部生命体共同组成了这个生机盎然的世界。面对日渐恶化的生态环境,生态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知识,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让学生切身参与到保护生态的活动中去。通过物质影响、心理感受、精神引导等途径,对学生开展全面系统的生态体验教育。

“生活”的内涵在于,它是一种参与活动,是与人们最贴近的一层社会意义,也是人们最容易接触但又难以悟到的一个理念。通过生活教育,我们要让学生们真正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中的和谐,学会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寻找生活中的幸福感。

在确立“三生教育”的同时,我校又提出“让启智贯穿于生命、生态、生活教育之全过程”。对小学启蒙阶段的孩子而言,应该将深刻的道理蕴藏在简朴的生命、生态、生活实践与思考过程之中,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学校文化氛围,使之成为促进孩子增长智慧的动力源泉。

2.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微笑走路”

“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出自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在书中他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这样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由核心文化引领,黄陂小学确立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微笑走路”,展现“自信、奋发、愉悦”的精神状态。

这一办学理念的具体内涵为:“每一个”――面向全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关注全面素质的发展;“抬起头来”――自信、坚毅,以校为荣,以己为荣,是内在能力的外在表现;“微笑”――谦和、友爱、开心、文明、有礼,充满阳光和希望;“走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迈步成长之路,是健康、生命、生活、学习、事业与智慧之路。

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微笑走路”(Let every child steps with a raising head and a warm smile)的办学理念,我校以童心培育童真,以成功体验成长,努力造就德义日新、学思日进的学子。

3.校训与校风、教风、学风

以“三生教育”为核心,学校秉持办学理念,延伸出相应的“一训三风”。学校校训为“立志树人、适应发展”;校风为“文明好学、团结进取”;教风为“爱生奉献、乐学善教”;学风为“诚实友爱、多思善问”。这种精神文化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人际关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建设校园环境,以物质文化凸显学校特色

物质文化建设既是推进特色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我校物质文化建设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打造,同时融入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充分体现“三生教育”的特色。

1.打造绿色生态校园环境

十多年前,我校还只是村级小学,学校环境脏乱差,运动场一度成为村民的放牛场,导致校园牛粪遍地,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此,学校领导下决心整治,争取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萝岗区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和配合,推进校园改扩建工程和卫生环境改造,对校园进行全面绿化,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如今的校园,干净整洁,绿荫环绕,成为标准化绿色生态校园。

2.校园环境渗透特色文化

在建设绿色生态校园的基础上,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面墙,展示伟人的成功事迹、名言警句等,经常举办学生优秀成果、学校优秀毕业生及学校各种荣誉展等,让师生感受到学校厚重的历史和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学校还加强教室文化、餐厅文化等的建设,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些充满了成功、自信,催人向上的文化气息,激发了师生的热情和朝气,促进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3.打造特色标志

以“三生教育”核心精神为指引,我校在校徽设计、建筑命名等方面融入精神文化,打造出我校特有的文化标志。

我校的校徽是以校名“黄陂”拼音首字母“B”“H”缩写为主体,用艺术手法变形构成流畅具有现代风格的图案,以橙色、红色、绿色为主要色调,给人们带来蓬勃向上的现代感。“B”为橙色,代表健康、阳光、胜利,形状酷似书本,代表了知识,寓意学校师生在知识的海洋翱翔,学习不断进步;红色圆代表兴旺发达,吉祥如意,代表初升的太阳,蒸蒸日上,寓意黄陂小学在祖国的阳光沐浴下茁壮成长;绿色流线代表积极向上,代表生命、环保、绿色、宁静、力量。

我校注重建筑物的命名的系统性和文化内涵,为建筑物赋予文化的灵感。如教学楼――至真楼、至善楼,综合楼――至美楼,行政楼――德馨楼,食堂――稻香楼。这些楼名的寓意,充分表达了我校“三生教育”中蕴含的对生命本真的追求、对生态的敬重、对生活的热爱等内在精神。

三、贯彻特色管理理念,以制度文化确定主导性原则

制度文化是推进“三生教育”特色文化的强大保障。黄陂小学的管理理念简称为“八字十发展”,是我校建立管理制度伊始便确立并始终贯彻的理念。“八字”是指:公平、和谐、激励、创新;十发展是指:让参与促自己发展、让制度促公平发展、让宽容促友情发展、让能干促事业发展、让成绩促学校发展、让自律促形象发展、让幸福促家庭发展、让和谐促大家发展、让赏识促个性发展、让学习促持续发展。

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学校首先要求管理者率先示范,起带头作用。以前曾有村干部向校领导反映说:“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我从村委二楼时常看到学生还没有离校,有的教师却先走了,这哪能出成绩呀?” 校领导面对这些问题,积极进行整改,通过“以已律人,以彰导人”的模式,率先示范,早来迟走,每天早早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如今已成人人参与的制度),放学后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离校才走,同时表彰遵守考勤制度的教师。很快,迟来早走的现象消失了。

在这一点一滴的变化中,学校逐步完善了管理制度,形成了“八字十发展”的特色管理理念,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事事处处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现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四、抓好教育教学,以行为文化外化精神内核

校园行为文化是特色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特色文化是通过学校里的个体行为显现的,包括学生的文明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等多个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学风、教风、校风等。我校通过德育、特色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行为文化的养成。

1.积极开展德育工作

我校的德育理念为:“文明源于有礼,厚德修于常时。”这一理念体现了认真负责、积极修身的生活态度,最终升华为美好的生命体验,与我校“三生教育”的内在精神一致。

“文明源于有礼”出自《论语》:“不学礼,无以立。”是处事立身、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教育教学中的文明礼仪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素养和品格。“厚德修于常时”是指日积月累的善事就像滴水汇成江河湖海而升华为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拥戴,恪守道德准则的人就会与时俱进,健康地发展。

我校将德育理念落实到德育工作中,取得了成效。如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儿童很难把握对方的年龄,称呼长辈时常出错,或者会因不了解来访领导的职务,而不知如何称呼。为此,学校根据儿童的年龄认知特征,传承中国交往礼仪的生活化特点,倡导文明用语,结合现代人(特别是在改革前沿的广州)生活中的言行细节而进行规范,对本校教师可称呼为“老师好!”(当然对认识的教师可前置姓氏或职务),对不认识的来宾一律称呼为“客人好!”这样使儿童既没有年龄认识上的模糊不清,又表现了中国“过门都是客”的礼仪修养,让人感受到黄陂校园家的生活氛围。更值得肯定的是,通过学校的培养,学生将这一习惯迁移到家庭生活中,他们对家庭来访者也会自然地称呼“客人好!”将来也会将这种礼仪带到工作和生活之中。

2.开展安塞腰鼓特色项目

结合本校的实际,我校确定以安塞腰鼓为特色项目。这一特色活动的主题和口号是“鼓雄身健,舞动生命,鼓舞生活”,该项目既有益于学生茁壮成长,又体现了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生命精神,与学校“三生教育”特色文化的内涵和外显交相辉映。

生活教育范文第3篇

一、德育教育观生活化

传统的德育中,德育工作者往往居高临下,扮演着道德法官的角色,他们高高在上,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我校倡导德育工作者要放下“为师”的架子,摈弃专制,发扬民主,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力求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注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力求让教师每一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和研究,本着民主平等的原则,能俯下身子和学生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成为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的伙伴,真正达到教育的民主。

二、德育目标的生活化

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学校往往把上级的一些带有评估性质的任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而较少从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特点和社会要求看学校的德育工作。而我校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德育目标的拟订中努力做到“三个关注”,即:①关注并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进心理教育内容;③关注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交往生活。学生在当前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困惑与困难,决定着我们教育工作的方向。

三、德育制度生活化

1.完善班主任的考核制度

对班主任的考核来自几方面:除了德育处制定量化考核办法,旨在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的指标考核外,同时吸收学生参与对班主任的考核,使之更加全面、真实。而且还加入了班主任的自我考评和自我改进。并且每月把学校和学生对班主任的考核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以便其工作的反思和改进。

2.认真实行班主任例会制度

加强了班主任每月两次的例会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例会都要根据当前的工作任务确定一个研究专题,如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定、学生家长会的主持、品德评语的撰写、心理咨询方法、阶段性工作的自查等,并选择经验丰富有理论修养的教师和学校领导担任主讲,从整体上提高班主任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3.建立班主任工作学习制度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德育行家。为此,我校聘请了校内外优秀班主任和教育专家来校讲学,还投入大量资金和提供学习机会供老师们外出学习、交流、听讲座。仅去年一年德育处共召开班主任会13次,班级工作交流6次,班级工作自评4次,班队活动课交流12节,养成教育主题班队3节,论文和方案的评选活动2次,外出学习人员达到28人次。为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同时,还要随时把班主任平时积累的教育案例、经验体会、讲话稿收集和整理起来,编写成册(目前我校的《今日教育》专版和《教育人生》以及《精彩课堂 美丽人生》三本教育成果,得到了泉州市教科院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4.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

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应该多一点自,更多的体现个性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德育的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活动方式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和生活接轨。

四、德育活动形式生活化

没有情感体验的德育课程,必将是空洞和缺乏生机活力的。我校注意寓教育于多姿多彩的课外生活中,活动力求尊重学校实情、把握时代脉搏、注重当前热门、紧抓教育弱点,让学生在乐中求知、求真、求善、求美。

五、德育工作评价生活化

我校对教师、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评价考核,着重看效率的评估而不是工作量的评估。对学生的评价着重看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只强调行为的约束,以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发展为着眼点,积极倡导始终加分、激励评价、爱心评价和发展评价等方法。

六、德育环境生活化

1.重视教育环境的熏陶

环境育人,学校的一草一木,精心布置的长廊,构思巧妙的板报,富有教育意义的宣传图片、资料等,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校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要着力优化校园环境,建立健康的舆论环境,建设积极向上、勤奋进取、热爱集体、团结友爱的学校生活环境,发挥环境的人文教育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校园环境进行自我教育。(学校的宣传标语、班级名片等)力求让学校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文化的气息。

2.注重教育空间的延伸

生活教育范文第4篇

教育是什么?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按照他的思想,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深深的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初为班主任,在暑期前的高一新生入学两周的教育期间,我曾带领着学生学习学校的校规校纪,仅仅停留在“立规矩,树章法”的层面上。暑假里读《陶行知教育文集》让我对校规校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于是在新学期伊始,利用班会时间,和同学们重新学习了校规校纪,带领同学们以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其意义与价值。从日常行为到学习,种种规定是为了什么?如果三年中我们能始终如一的坚持下来,我们将收获哪些?同学们热烈讨论,当然更多的是围绕三年后收获理想的高考成绩来讲的。从陶老的生活教育启示中,我给同学们做了如下的总结: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是的,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但校规校纪的更主要目的便是进行养成教育。于无形中培养我们内在的性格,坚韧、自信、执着。并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学会学习与创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这才是其意义所在,这才是一笔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

经过这次校规校纪的学习,学生明白了其深刻的用意,但毕竟,他们是一群十六七岁的孩子,好动与顽皮是其天性,他们缺乏的就是坚持,真正让遵守校规校纪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习惯就是我下一步努力的目标。我从宿舍内务入手,去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早晨学生起床后,我从女生宿舍开始,挨个宿舍示范叠被子。第二个周,我开始检查,不合格的,我再示范。同时,要求每位同学出操前,整理好自己的床铺,让舍长检查过关后方可离开。第三个周,第四周,一直坚持了六个周,每天早晨6:30我准时到宿舍。在第七个周,我们班长说:“老师,不用每天都来了,我们一定会做好的。”那一瞬间,我真的很感动,也许正是我的坚持教育了我的学生学会了坚持。现在同学们正在养成良好的习惯,宿舍内务整理的令宿舍管理员老师大加赞赏。早饭后,他们能早早地进入学习状态,每天晨读,教室都能如期响起朗朗读书声;自习课,他们能及时安静下来,进入忙碌的学习中;晚自习课间,也不见大声喧哗者。这就是生活教育的结果。感谢这本书,让我与教育的伟人对话,学习先哲的智慧,让我知道如何更好的面对班级中那57双眼睛,57颗心灵。

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作为老师,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识,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生活教育应该是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作的与人无关的教育。在这个教育过程中,爱的教育搭建了一座桥梁,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

在班级中,通过班会,通过那些哲理小故事,不断地讨论应该如何营建班集体,营建怎样的班集体。班级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让我深深折服,那些坦诚甚至连我们大人都做不到。杨丽在自己的生日上,对全班同学说:“我是班上的大姐姐了,却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很内疚。”然后是哽咽。我明白她的意思,接上她的话:“杨丽还想说,以后,她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大家看,她还是我们同学的大姐姐。”全班掌声不断。姜亚卉生日晚会上,王新同学站起来,诚恳地说:“无论以前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有过矛盾或看法,我希望都成为过去。对不起了。”全班都很安静。我说:“亚卉,这是你今天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王新的橄榄枝。”姜亚卉极其幽默地回答:“那我就送王新和平鸽。我希望咱们11班永远是团结的集体。”我班团支书跟我说,自己觉得离班干部还有一段距离,他向我推荐王钰翔,说等他觉得自己合格了,会通过竞争再夺回这一职位。这也是我们班这群十六七岁的孩子们的胸怀,从他们身上,我学习了很多,反思了很多。

生活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生命科学;生活教育理论

本文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主线研究幼儿生命科学教育,呼吁重视生命科学教育,用科学的方式来唤起幼儿热爱生活。

一、生命科学教育的内容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是指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命科学教育是向幼儿介绍动物、植物、人体的形态和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使幼儿获取感性的有关动物、植物、人体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初步激发幼儿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理解生物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小班为例,人体方面开展的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有“小鼻子真灵”“亮眼睛”“可爱的小脸”等;动物方面开展的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有“燕子”“毛毛虫和蝴蝶”“泥土下的蚯蚓”“小鸡和小鸭”“我们的国宝熊猫”等;植物方面开展的生命科学教育活动有“报春的花”“秋天的”“种蚕豆”“竹子和竹制品”“一串红”等。

人体、动物、植物都来自于我们美丽的自然界、我们和谐的生活环境,即我们伸手即触的生活。在生命科学的教育中,幼儿感受生命的律动,了解生命的奥秘,认识生命的生存环境和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此外,在对幼儿进行生命科学教育时,还应包括科学的道德和责任教育,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宝贵,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价值。这方面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知态度。

二、生命科学教育的方法

幼儿生命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种植与饲养法、分类法、测量法、信息交流法、科学游戏法、早期科学阅读法等。陶行知从“教学做合一”出发,认为幼儿生命科学教育的方法要“以做为中心”,以行求知,手脑并用。生命的伟大与珍贵更加需要教师踏踏实实地去教,去学,去感受。生命科学教育的方法离不开“教学做合一”。那么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教育呢?

1.兴趣导入,发现问题

最生活的,也是最能引起兴趣的。人体、动物、植物都是幼儿周围的事物,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图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从兴趣导入学习生命,激发学习的欲望。

2.以做为中心,探索问题

科学不能有半点猜想、虚假。在进行生命科学教育中,要以做为中心。做,可以是观察、实验、测量等。比如,开展种植园饲养角,在幼儿照顾小动物和培育植物的过程中,教幼儿学会关心生命,学会创造美好生活,真真实实地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如,带领幼儿去大自然郊游,去植物园、动物园参观,这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生命,真真切切地了解自然,感受生命的和谐与生生不息。

3.解放头脑、手脚,解决问题

科学地看,科学地说,科学地听,科学地动,发现了科学的奥妙,科学的价值在于创造,将幼儿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解决问题。比如,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植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都可以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去想“怎样从我做起”,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来源于生活的生命感叹,才是真正的生命科学教育,这也是教学做合一的真正目的!

三、生命科学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教育对生活具有反作用,即能改造生活。教育既源于生活,便会对生活产生反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学习生命科学,有助于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形成客观求实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