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

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

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体育;拓展训练;体育教学

随着大学教育教学深入改革,大学教学活动发生不同变化。大学体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在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锻炼、塑造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大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旨在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尽快融入社会。笔者作为一名大学体育教师,认为应高度重视拓展训练,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教学,实施开放性大学体育教学政策,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

1.大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作用

大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大学生自我升华和完善,具体表现为:第一,拓展训练能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在大学生拓展训练体育教学中,以语言或非语言形式开展,让大学生入情入境,彼此感知对方意图,在体验过程中获得团队协作感悟,感受团队之间的帮助和信任,共同分享和分担;第二,拓展训练能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大学生拓展训练体育教学中,大学生需要在设定的训练情境下,克服困难、突破自我,积极调整心态,挑战拓展训练项目,沉着冷静面对训练,迎面困难并解决问题;第三,拓展训练能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在大学生拓展训练体育教学中,整合现有体育教学条件,设计丰富拓展训练项目,借助情境教学手段,培养大学生训练适应力,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2.大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实践分析

2.1制定大学体育拓展训练大纲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项目,首要任务就是制定大学体育拓展训练教学大纲,其中包括大学体育拓展训练项目介绍、拓展训练项目性质、拓展训练目的、拓展训练内容、拓展训练考核评价等内容。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拓展训练介绍、目的和内容,笔者认为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特定情境,让大学生体验后,获得感知和感悟,得出拓展训练项目理念,不断反思和共享后,获得体育知识,进而改变大学生行为,实现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拓展训练目的主要是为了:第一,贯彻现代教育方针,实施大学体育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发展;第二,帮助大学生了解体育原理和科学理论,指导大学生健康锻炼身体,实现锻炼身体目的;第三,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拓展训练,让大学生自我锻炼、自我体验、自我享受、自我感悟,获得体育知识;第四,培养大学生沉着冷静优秀品质,增强大学生体育运动系统,提高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2体育教师拓展训练指导方式

大学体育教师拓展训练指导方式主要采取体验、感受、分享和总结。其中,体验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拓展训练,通过自我完成项目实现拓展训练,获得拓展训练体验,激发大学生潜能;感受是指大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拓展训练,获得直接、真实感受,结合大学生内心感悟,自我加工和分析感受,进而增强大学生对体育自我认识;分享是指大学生在拓展训练参与中,自我体验和自我感受,体育教师指导引导下,大学生实现相互交流,分享体验经验和教训,获得大学生个人收获和集体收获;总结是指在大学体育教师指导下,大学生对拓展训练结果进行整合和总结,不断加强自我认知,实现体育认识理性升华,实现大学生自我完善。

2.3拓展训练计划实施的资源

大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在实施时需要具备必需的人力资源、场地资源和财力资源支撑。其中,人力资源是有效实施拓展训练的保障条件,大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我,满足体育拓展训练和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成为拓展训练主力军;场地资源是拓展训练实施的物力保障,包括大学体育场地、设施、器械等,结合不同的拓展训练项目,选择不同的设施设备,建设多样化丰富场地资源;财力资源,大学体育拓展训练应在有效资金范围内,最大化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拓展训练功效,促进拓展训练顺利开展。

2.4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注意事项

大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需要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加强拓展训练宣传工作,强化拓展训练安全意识。其中,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集体荣誉观、团队精神,锻炼大学生坚强意志,增强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助推大学生素质提高,对素质教育发展有积极作用;加强拓展训练宣传工作,大学给予体育拓展训练人力资源、场地资源、财力资源支持和保障,为大学生设立拓展训练交流平台,增强大学生对拓展训练的了解,丰富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整合大学体育教学资源;强化拓展训练安全意识,体育拓展训练受项目内容和场地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性,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定科学措施有效防范拓展训练风险,明确拓展训练安全操作程序,有效监督拓展训练过程,确保拓展训练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1]王霏.大学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交际,2015,11:244.

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构建内容;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09)12-0087-02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的研究背景及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的素质教育实践工作各具特色,没有真正形成一个标准化、普适性的模式体系。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召开后,素质教育正式上升为政府行为,此后全国各高校就素质教育方法都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02年3月,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下发文,在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工作,并于同年3月在云南大学召开了推进会,力图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框架下,探索出一种适用性广、实效性强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新模式。本文所述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正是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5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中总结构建出的一种较为科学、规范、系统的素质教育新模式,2009年该项目体系荣获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是强化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为广大学生创造更加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提供更为优质的素质拓展服务的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它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了各种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活动和工作项目,是把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德育智育与体育美育教育有机结合,并融入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益尝试。它是对原有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评价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是实践“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构建并实施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有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意识和能力提高,有利于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服务素质教育,最终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的构建内容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的基本内容是按照、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素质拓展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总体要求,根据当代大学生基本特点和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的内容模式。具体可归纳为:搞好“一项规划”、开设 “六个课目”、获取“两本证书”。

1、“搞好一项规划”。就是帮助大学生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组织大学生根据的自我个性、专业特长、价值追求和社会需求,设计自己的职业道路和事业方向,从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方式和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以满足自己未来职业能力的基本需求。它是素质拓展课程的第一步,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

2、开设 “六个课目”。就是以团中央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基础,把比较零散的“第二课堂”活动概括为“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和“技能培训及其它”等六个方面,根据这六个方面相应的素质拓展内容和目标,针对性的开设六个课程科目,并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分别明确每门课程科目的教学对象、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要求、时间分配、计划实施、组织保障等内容。对课程考核实行学分管理,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两个科目分别获得2个以上学分,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它”等4个科目分别获得1个以上学分,总共8个以上学分。

3、获取“ 两本证书”。就是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修够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中六个课程科目的要求学分,同时获得代表学力水平的毕业证书和代表综合能力水平的素质拓展证书。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的管理控制

为使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有效运转,应科学实施对该项目体系的系统管控。具体可概括为:建立“四级”机构、把握“五个环节”、提供各项保障等。

1、建立“四级”管控机构。

就是要按照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要求,组建学校素质拓展课程项目领导小组、学校素质拓展中心、分院素质拓展部、班级素质拓展小组“四级”项目管控机构团队(图1),并分别明确各级管控机构的人员和职责。

学校素质拓展课程项目领导小组应由主管校长任组长,由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处、学生处、基础部、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分院系负责人组成,负责研究学校素质拓展课程的指导方针,并适时提出指导意见;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由校团委书记任主任,成员由团委老师、校学生会主席、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长、分院素质拓展部部长组成,负责全校素质拓展课程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分院大学生素质拓展部由分院团委书记担任部长,成员由分院团委副书记、年级组长、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学生社团负责人,班级学生代表等组成,负责本单位素质拓展课程项目的具体组织与实施;班级素质拓展小组组长由辅导员担任,成员由团支书、班长以及其他团学干部和学生代表组成,具体负责组织本班级学生积极参加素质拓展活动项目。

2、把握“五个环节”。

就是在参照经济和建设领域中项目管理模式基本程序的基础上,将课程六个科目的组织实施过程划分为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申报、项目审定与公布、项目实施与督导、项目修正和学分认定与素质拓展证书颁发五个环节(图2),并对每个环节实行合理的控制,保证课程项目体系的规范运转。

(1)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申报。每学期初,学校素质拓展中心将本学期学校素质拓展计划的重点通知分院学生素质拓展部。分院学生素质拓展部结合本单位工作重点和专业培养需要,按照《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调研论证,提出本单位的学期学生素质拓展课程6个科目的活动项目规划,并将项目规划上报学校素质拓展中心。

(2)项目审定与公布。学校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对各分院申报的项目规划进行审核汇总,制定出全校学期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库,并报经学校指导小组审批。审批后的活动项目库向全校学生公布。

(3)项目实施与督导。各单位按照学期学生素质拓展6个科目的活动项目规划组织开展活动,学生可根据自身素质拓展的实际需要选择参加。为切实保证“项目”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实施,学校素质拓展中心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对没有按照要求实施或活动质量不达标的项目进行处理,并将所有项目的跟踪调查结果作为课程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

(4)项目修正。已列入学期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库确定实施的项目,由于主客观原因发生变更时,须及时上报学院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经学院素质拓展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查后,予以更改或取消。

(5)学分认定与素质拓展证书颁发。学生参加素质拓展课程6各科目活动,分别累计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后,经过个人申请――班级素质拓展小组审核――分院大学生素质拓展部认证――学院素质拓展中心认证、审批的程序确定其应获学分,并由学校素质拓展中心在毕业前颁发素质拓展证书。

3、建立制度保障。

为使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落实实施做到有规范、可持续,就必须建立与课程项目体系配套的完整制度体系。制度一般可根据课程项目的内容和操作环节的需要制定。如制定《素质拓展课程项目实施方案》、《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大纲》等以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制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以科学的引入学分制管理;制定《项目申报与认证办法》以保证操作环节的规范性;制定《项目实施奖励办法》以激发师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4、提供资源保障。

素质拓展课程项目的实施需要人力、网络、场地、物质及经费保障等,因此高校应合理的进行资源整合,给予有力的保障,确保课程项目体系的有效推动和实施。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加大项目研究经费的投入,以促进项目的科学性发展。

总之,“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是在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关于加强素质教育要求的背景下,根据高校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较为科学、系统的学生素质教育运作体系。因此,该课程体系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EB/OL] 省略,2002,3-25.

[2] 宋传银.纪红.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度,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社科版),2008, (7):38-40.

[3] 李唯.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几点思考[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9):91-92.

[4] 贾梅.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6):42-44.

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构建

从教育部、以及全国学联会共同颁布并实施《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到现在为止,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坚实后盾。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完备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自我改进,自我创新和自我开发精神,建设课外与课内相融合的知识教育体系、实践训练体系、素质拓展体系以及校园活动体系,提高大学生的紧张意识和进步意识。

1、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依托体系

1.1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依托体系

加大开展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力度,弘扬无私奉献、互帮互助和团结友爱的志愿者精神,培养大学的服务理念和奉献精神。尽量利用社会资源,将高校内的文化、体育等活动融入社会,使校园文化全面走入社会生活当中,促进大型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结合,使社会成为学生活动和培训的强有力支撑。把从社会获得的资源运用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调动社会与学校的积极性,为学生素质拓展提供后勤保障。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勤工助学体系,以合理性操作、信息化管理、加强大学生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能力为宗旨,通过帮助、指导转换理念、开放社会服务信息、创建大学生资源网等方式拓展勤工助学的途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提供资金保障。

1.2素质教育的阵地建设

创建文明高雅的育人环境是培养素质大学的先决条件,强化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理念、课外活动进行以及设立培训基地、增强服务能力是跟上高效教育改革步伐和满足大学生个性需求的根本保障,是高效完善服务质量和寻求创新的重要载体。

(1)创建校园文化活动基地。在校园里创建文化活动基地既能够营造良好的学校气氛,又能够防止大学生参加不良的社会活动,使大学生的安全得以保障,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建艺术文化、健康体育、科学历史等多功能综合教育基地,有效促进学生艺术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2)创建大学生科学技术创新创业基地。引进科技创新方面的人才,为创新人才提供更大的创新平台。例如,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交流机构、大学生电脑软件开发机构、大学生科技创新馆等创新创业基地。

(3)创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扩展眼界、锻炼意志、服务社会、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素质拓展成果的集中体现。创建社会实践基地有利于建立规范性强、服务性高的高校学生实践体系,增强社会实践的服务性和育人性。促使学生不断的进行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和理念。

1.3构建学生素质拓展的激励评价体系

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激励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素质拓展任务的作用,客观公平的记录下每一位学生在拓展期间素质拓展的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根据认证和记录两个环节,公平量化,合理做出评价,指导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加大素质教育理念和工作内容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对高效素质的认同。制定与大学生素质拓展有关文件的配套政策,给予政策性支持。在高校毕业学生的就业过程中,积极的向招聘单位推荐和宣传素质拓展证书的重要性,强化就业市场的认同感。完善激励体评价体系是加强教师育人意识和促进学生成才的关键措施。设立高校学生素质拓展专项基金,着力设置从个人到集体、从单项到全面的综合激励机制,把实际工作业务量加入到年度考核当中去,从而确保素质教育正常有序的进行。

2、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

2.1认证体系

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就是在大学生参加各项素质培训以后,对其培训组成和获取的成果进行综合评定。科学评价的方法有许多种,可以通过采用量化标准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描述方式进行评价。素质拓展的成效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必须采用一种以过程为主的方式,强调大学生参与拓展的过程记载,目的是为社会认同大学生素质训练过程提供参考凭证。

2.2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是大学生素质拓展是否的成功的社会评价标准,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成果的社会体现,社会认同可以分为社会宣传、市场认同和政策认同三个方面。社会宣传是社会认同的基准,其目的是让社会和招聘单位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核心价值有更深入的了解。

2.3建立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

大量而丰富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培训,仅仅是依靠共青团组织开展,不论是组织力度上还是资源整合上都远远达不到标准,为此,本着共同的育人理念,高效团组织一定要设立合作机制,充分整合学校的各项资源,为学生素质拓展合作机制提供坚实的培训基础。

总而言之,建立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计划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本文知识大概的对素质拓展的几个方面行了初步的探讨,真正科学有效的建立管理体系和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还需要有关部门在实践生活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希望今后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发展能够蒸蒸日上,综合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总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加强.普通高校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素质拓展计划;创新学分;林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2-0069-03

、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着眼于引导和帮助每一个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的素质教育计划,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普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该计划实施以来,各高校纷纷制定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采取不同形式的拓展计划,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以素质拓展为着眼点,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途径。诸多高校将素质拓展计划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将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写进人才培养方案。一时间,创新学分成为在校大学生口中的热门词汇,成为人人追求的东西。纵观十多年来各高校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情况,绝大多数都已形成完整的计划体系,并在进一步深入而有序地向前推进。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多年来一直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着力点,坚持探索符合学校和学生特点的素质拓展学分制度,致力于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推进改革,拓展工作新思路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的职责所在。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南京林业大学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为实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宏伟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并结合自己的特色,努力创新工作、拓宽思路。

(一)根据林业类院校专业及课程体系特点,探索、创新素质拓展计划内容

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技能,更需要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这不仅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学分制下,大学生进校后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训练等的获得均以学分形式体现,这些都基本上靠第一课堂习得。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无论是从社会需求,还是个人发展来讲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我,在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方面不断地提高和加强。这些能力和素质的获得不仅来自课内,更多的来自课外,来自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2003年,南京林业大学实行奖励学分制度,这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学校的第一次尝试。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艺体育及各类社会实践等都可以按办法规定折算成学分,所得学分可以用来置换学生公共选修课中的任一课程学分。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奖励学分的实施也为进一步实行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

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考核而设定的一个新的量化形式,是高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又一新途径。各高校在调动各方面力量、整合多方面资源的前提下制定了各种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实施办法。施行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是各类创新计划办法得以实现的途径。2008年,南京林业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借此机会,学校制定了《本科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管理办法》,并将6个拓展学分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办法规定从2008级学生开始,学生必须修满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规定项目的6学分方可毕业。这一举措让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上一个新台阶。

二、创新管理,“五化”保运行

(一)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内容模块化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涉及德、智、体各方面素养。从目前各高校开展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采用模块化,主要分为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几大结构模块。这种模块化的分类将原本复杂繁多的内容做了归类和简化,不仅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后期数据的统计。

(二)学生素质拓展成绩数量化

大部分高校将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成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明确了学生素质拓展学分涵盖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中除专业课程学分之外的内容,作为大学生在校必修的内容和毕业必备的条件。在具体的分值要求上,各个高校有所不同,一般6―10分不等。几大模块中的各活动项目均以不同的分值表示,按照学校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参加不同的活动项目获得不同的学分,最终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量化素质拓展学分成绩一目了然,这种将参与活动项目量化的成绩统计方式非常便于后期的数据整理和毕业审核。

(三)活动项目形式多样化

学校以教学、讲座、竞赛、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大学生提供拓展活动的平台,菜单式的活动项目可以供学生任意选择。2010年经过修订后的《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中,每个模块提供给学生的活动项目均在10―20条左右。好些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是灌输某种知识或者单纯训练某种技巧,而是设定一个特殊的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在参与的同时完成一种体验,然后进行自我反思,获得某些感悟,充分体现出素质拓展计划培养大学生充分个性和丰富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这一本质。另外,全国高校普遍开展的“挑战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也均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载体。各种形式的比赛、社会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意识。

(四)学分认证和统计网络化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网络给人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工作是项繁琐的工作,当它成为高校的常规化工作之后,各个环节的数据量是相当大的。因为涉及的学生面广,每个学生的活动项目内容多且各不相同。传统的手工申报认证和纸质数据统计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学校已经逐步实现向网络化的转换。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认证管理系统是目前被采用较多的一种网络管理手段。它可以实现从学生的申报、院系级领导审核、校级素质拓展管理中心的审核认定、学分公示和统计等一系列信息化管理。打破了以往数据层层汇总上报的传统模式,减少统计信息加工、整理的中间环节,避免了过多的人为干扰和消除过多中间环节的累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各环节数据的精准性。

(五)各环节信息公开化

与第一课堂不同,第二课堂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在这种开放性的环境中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活动获取的素质拓展学分可能无法像专业课程学分那样可观、严谨。因此,在活动项目的设置、学生前期的个人申请、院系级及校级的审核与认定、学分的公示与反馈、成绩的记录等环节上必须要保证信息的绝对公开化。学校在每一环节上都设置了至少7天的公示期。只有信息的公开化,才能实现最大的公平化,赢得学生对整个计划的信赖与支持,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得整个素质拓展活动向良性循环发展。

三、完善机制,确保工作扎实高效

(一)加强领导,协调行动,形成合力,确保规范

协调好各执行部门及活动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促进素质拓展计划创新发展的前提,而良好的管理机制是素质拓展计划有效实施的保证。最初实行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时,学校执行的是统一管理。具体操作模式是:学生申报学院初步审核教务处再次审核认定。执行几年之后,随着学生人数和活动项目越来越多,这种模式的不足也越来越明显。学校各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职能部门认真组织了研讨,并在教务处的牵头下召开师生座谈会,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在参考其他院校一些好的做法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改进,形成了集中管理之下的分级管理制度。教务处作为办法的制定者、计划实施的监督者和最终信息的集中和反馈者,对整个活动进行宏观管理。具体的学分认定工作由各学院的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认定工作小组负责。该小组是由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或副书记任组长,教学秘书、辅导员等任组员构成的,因此,完全可以保证本院创新学分认定工作的有序、规范进行。另外,教务处、团委、学工处、体育部等学分认定部门(同时也是活动项目举办部门)各司其职并相互监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分认定的公平公正和真实有效。

(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激励相结合

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术科技与创新活动、社团活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及其他各个学院的特色活动。通过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记录卡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评价体系,客观记录每位学生在校期间素质培养和发展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成绩。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认定小组根据学校素质拓展管理办法的规定合理量化、科学评价,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拓展活动。

有了规范的实施办法之后,还要有正确的评价机制和适当的激励措施。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获得了不同的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这些学分的获得不仅体现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每年的学生综合测评中,该分数也被作为一项客观的依据。另外,在奖学金的评定上均参考了一定比例的素拓分。这些均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因校、因时制宜,保证特色,坚持创新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从最初在63所试点高校开展到现在,已经历了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里,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基本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素质拓展计划体系。由于高校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实施和评价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时也要兼顾地区、学校、专业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南京林业大学虽然从2008年才正式实施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但多年奖励学分的探索和实践作为素质拓展计划形式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8年制定暂行办法,2009年正式办法执行,2010和2012年两次对办法进行修订。与时俱进,保证特色、坚持创新是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大胆探索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的原则要求。

在学校各个相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下,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的活动项目做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学校提供的活动平台中,学生可以很容易获得6学分,而且6分里有2分是下放给学院的自主分数,也称为特色分数。这是各个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根据本院专业特点给学生提供一些特色的活动加分项目。比如,人文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证、艺术院的手绘大赛,经管院的会计资格证等。

四、实践意义

从四年的实践结果分析来看,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实行极大地推动了校素质拓展计划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

林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决定了学生在人文素养、创新能力方面需要不断地加强。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实的实施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从2008级学生的素质拓展学分数据中分析,98%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毕业前顺利拿满6分,其中60%超过了规定的分数,有些学院部分学生该项分数高达十四五分。

(二)发挥大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的主体作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自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来,各级各类赛事活动的参与人数以及获奖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也都在逐年提高。

(三)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实施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如今已经离校,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从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去向来看,四年的素质拓展与创新训练为学生的成长和就业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五、新阶段、新目标

“素质拓展计划”不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而是一项具有长期规划并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经过多年的实践,已成为素质教育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和征求广大师生的建议,在各个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现已形成一个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工作新思路。

(一)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学生的不同成才需求,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他有益于学生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

将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工作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相结合起来,弱化学生对拓展分数的要求,为学生搭建自我发展的平台,从而真正使大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高。

(二)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大学生素质管理系统的优势作用

减化学生申报创新学分的流程,同时加强各创新学分职能部门的相互合作与监督。系统面向各系各班级全体学生,实现对学生素质拓展学分成绩情况、个人情况等的智能化管理。

(三)加强对学生技能训练、创新方向和职业设计的指导

以非业务素质为重点,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爱好和能力,对他们进行设计指导,并就学生完善素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目标,避免盲目行事,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相应的素质拓展与创新活动。

(四)完善管理办法,加强制度落实,积极探索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工作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强化内涵建设

及时处理好个别学生的消极怠慢思想和学分申请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保证创新学分工作的健康发展,实现创新学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俊彦,姚念隆.最新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南[M].北京:中

国人事出版社,2007.

[2]王国辉等.双嵌入素质拓展学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卓慧,郑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实测调研

报告――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

2010,(2).

[4]章德胜,李海东,杜鹏举.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

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30).

[5]庄立臣.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发

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6]刘丰林,徐伟民,孟三爱,袁文.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拓

大学生素质拓展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发展教育;生涯规划;综合素质教育

职业发展教育是大学生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职业发展跟以前的就业指导是完全不一样的。就业指导就像应试教育,是非个性化的,它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职业发展教育是长期性的,成体系的,是对学生整个人生课程的辅导,因而我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

一、加强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背景

系统理论研究的缺乏,专业辅导教师的不足,人员资金投入的有限,使得高校职业教育尚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同时,在一些针对学生择业的调研结果中也显示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敬业奉献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与诚信观念淡薄、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艰苦奋斗意志薄弱的现象。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工作体制和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高校、学院可以成立专门的职业发展教育协调和指导机构,能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职业发展老师。培养一支掌握全面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具备个体、团体的辅导与咨询技能,具备心理测评的知识与技能,了解行业和职业信息,通晓职业道德要素与相关法律知识的专职职业发展队伍。要为学生提供个别和团体辅导,开设职业发展课程或讲座;开展学生职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制订学生生涯发展计划和培训方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为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2.在院系可以成立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办公室,配备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职业发展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专职辅导员有必要定期地出外参加一些培训,最好持有资格证书,并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善于开展个别辅导,并尽可能地及时反映院系学生的特征动向和问题,开展适合本院系特点和学生需要的职业发展教育。

三、在职业发展教育中辅导员工作的探索

第一,要J识到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上海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构筑人才高地的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要求,是高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普遍希望以职业为平台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所以要充分发掘个人发展潜能,提高其职业能力。

第二,要分阶段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具有序列性、发展性的要求,作为职业发展专职辅导员,可以从三个阶段引导学生:

1.初期阶段:帮助学生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性质、专业能力要求、专业学习的价值和专业前景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专业准备。

2.中期阶段:帮助学生自我拓展,培养学生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事业观。通过开展职业测评、组织职业咨询、职业信息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职业,根据自身条件、职业志向和未来职业的发展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3.后期阶段:帮助学生自我发展,树立开拓务实的职业观、创业观和择业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决策的修正,帮助学生形成现实而正确的个人职业发展评价,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

第三,充分挖掘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途径和形式

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载体的作用,注意多种形式互相配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形式开展职业发展教育活动。

1.课程体系。

职业发展专职辅导员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在授课中可以人生导航为目标,有意识、成系统地讲授职业发展教育内容,使课堂成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主渠道。

2.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结合大学生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内通过主题研讨与论坛、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角色扮演等模拟训练、团体辅导、职业测评等多种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教育的课外活动。

3.社会实践体系。

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用人单位、参加社会实践,邀请校外有关专家指导学生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信息和社会需求,树立职业精神,拓展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个别辅导体系。

专职辅导员可为学生提供个别职业咨询、测评和辅导。要不断扩大职业发展指导的覆盖面,提高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的服务水平。要了解学生有关就业的具体动向和存在问题,开展亦师亦友式的个别辅导工作。

第四,辅导员可对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建立一定的评估机制。

尽可能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评估体系,对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进行测评。每学年可以测评一下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以及生涯发展所要求的重要素质和能力,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整理,以此鉴定职业发展教育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将用人单位在学生实习和正式工作期间对其本人的最终评估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初期的职业选择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第五,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并加强研究。

要对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不断摸索和总结,结合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不同阶段,深入研究职业发展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素质拓展形式。总之,在职业发展教育过程中,既要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化引导,更要注重综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