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生态养殖

高效生态养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生态养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效生态养殖

高效生态养殖范文第1篇

1.池塘改造及放养前准备

采取“清除淤泥、平整池底、修补坡边、加固池埂”的措施,形成池塘整齐连片、微孔管增氧设施配套、沟渠路电和养殖设施齐全的标准化青虾养殖池塘。虾苗放养前10~15天,进行池塘清整和药物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00~120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池塘清整消毒一周后,用60目以上的筛绢过滤进水,水深1.2米左右。

2.选优放种

种苗放养按池塘养虾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坚持适中规格、适当密度、适时放养。一般“太湖1号”青虾采取两季养殖。第一季为春季养殖:放养时间为上年的12月份至当年3月份,虾苗规格为1000~2000尾/公斤的青虾每亩放养10~20公斤,收获商品虾25~40公斤/亩。虾苗放养10天后,可搭养适量鲢、鳙鱼。第二季为秋季养殖:放养时间为7月上旬至8月初,虾苗规格为体长1.2~2.5厘米,放养量一般为每8万~10万尾/亩,收获商品虾75公斤/亩。虾苗放养15天后,可搭养适量鲢、鳙鱼。双季亩产商品虾100公斤。

3.环境营造

在掌握养殖水质参数情况下,向池塘中通过补充微量营养元素、有益微生物、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对池塘水体进行修复,增加水体溶氧量,建立微生物制剂―滤食性生物―植物混合处理系统,提高养殖水体的水质调节效率。根据青虾生态、生物学特性,人工模拟自然生态条件,以伊乐藻为主,搭配轮叶黑藻、苦草等,栽植复合型水草,并保持高温季节水草覆盖面积在30%左右。

4.饵料投喂

“太湖1号”青虾饲料要求优质新鲜,大小颗粒适口、幼虾期要求粗蛋白质含量为36%~45%,中后期(4厘米以上)喂成虾料,粗蛋白质含量为32%~34%。投料应遵循“四定”原则,具体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变化和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每日投喂两次,上午8时至9时投喂一次,占投喂总量的1/3;下午6时至7时投喂一次,占投喂总量的2/3。每次投喂量以投喂后2~3小时内吃完为宜。

5.生态生物防病

高效生态养殖范文第2篇

(1.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北 沧州0610051;2.沧州市运河区农业局,河北 沧州 061001;

3.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130;4.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 沧州061000)

摘要:利用模拟池塘水质实验和采集水处理实验来验证高效复合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为2∶1∶1)的脱氮效果。模拟实验中,亚硝酸盐的去除率达75%,氨氮的去除率在40%;采集水实验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34%、48%,除此之外,COD的去除率可达30%。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氨氮;亚硝酸盐;COD

目前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吹氮法、离子交换法、生物脱氮法。其中生物脱氮法因为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在水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中所用到的微生态制剂为河北工业大学海洋学院生物实验室所制备,该制剂中包括的菌株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制备过程中的接种比例为2∶1∶1。

1实验方法

1.1模拟池塘水质实验

选取一个调温养殖试验缸来模拟池塘微生态环境。实验缸长为1.5 m,宽为0.4 m,加入水深为0.5 m,即总体积为300 L。将养殖池塘内的底泥铺于实验缸中,厚度约为0.05 m,加入平均体重为100 g的鱼4只。水温控制为23 ℃左右,每天照光10 h,并且每天喂食2次。

实验缸内氮循环可表示为图1,图中模拟了简单的氮循环情况,只是考虑了主要的影响因素,未考虑次要的因素,比如水体中的杂质、浮游动植物的残骸以及其他微生物的影响等。

养殖一周后,每天采集水样测定一次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持续一周。然后进行一次实验缸的清理,重新还原上述实验缸的模拟情况,养殖一周后,按照4%的接种量加入7号菌组合制剂进行处理,同样每天采集水样测定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持续一周。

1.2池塘采集水处理实验

实验地点为唐山市曹妃甸区百川工业园区,处理水质为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更换水。实验之前采集足量的水样,加入7号菌组合制剂,探究不同的接种量、温度以及处理时间对水样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变化的影响,并同时测定水质中COD的变化,持续五天。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模拟池塘水质实验

模拟池塘水质实验中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变化情况如图2、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曲线很均衡,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模拟池塘规模较小、生物种群单一、影响因素不显著,但是实验结果还是可以充分说明7号菌组合制剂处理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根据图2结果可知,模拟池塘中亚硝酸的含量是比较低的。当不加7号菌组合制剂时,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处于持续上升的状况;当加入制剂以后,水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会在一定的程度上下降,最高的去除率高达75%。

氨氮的变化情况与亚硝酸的趋势基本相同。不过在用制剂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幅度的回升现象,回升的原因很可能跟制剂中的菌株部分失活有关,不过回升的趋势不是很大,表明该制剂在维持水质中氨氮的含量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2.2池塘采集水处理实验结果

该组实验中处理的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池的更换水,更接近实际生产水处理,制剂处理的效果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从图4中可以得出跟阪崎肠杆菌实验一样的结论,接种量不是越大越好,当接种量超过一定值后,有害物质的含量反而会增加。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接种量是4%,COD、亚硝酸盐、氨氮的含量同时达到最低点。

温度对制剂处理效果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从实验结果中可知最适的温度为35 ℃,但是实际生产中养殖的温度往往到不了35 ℃,最多的应该为30 ℃。对比35 ℃和30 ℃两种条件下的处理情况,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处理差异不是很大,COD的差异相对较大,但是整体处理的效果还是可观的。

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在处理前三天变化比较大,处理四天后开始趋于平衡,处理的浓度均达到了养殖用水的标准。

3结论

实验中对高效复合微生态制剂进行脱氮能力测试。在模拟性能检测中,由于模拟的生态环境很简单,整个系统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很少。但即便是很低的浓度,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处理效果也是非常可观的,亚硝酸盐的去除率达75%,氨氮的去除率达40%。采集水性能检测实验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34%、48%,除此之外COD的去除率可达30%。

高效生态养殖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价值观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积极响应了党的十的强烈号召:“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然而,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和自然环境资源的浪费和短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却还处于瓶颈之中。由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是时展的客观要求。

一、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道德教育的辩证关系

(一)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对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具备社会文化的属性,但有着社会文化所不能的德育属性。高校是社会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也是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也是当下及亟可待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是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传播者,必须提高校校园师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将生态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弥漫整个校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

(二)加强校园生态道德教育又推动了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校园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也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势所趋。新形势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注重人文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就需要在全校渗入生态环境意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全校师生和职工的共同努力,其教育过程也是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渐进过程,因此,加强校园生态道德教育又推动了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两者在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培养大学生生态价值观

校园文化其特有的基本要素构成了一个以育人功能为标志的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文化系统。其中,德育功能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功能。本文主要从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娱悦功能和约束功能来探讨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培养。

(一)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高校校园生态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新最热的校园文化建设课题,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主思想的指导,而且,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也需借鉴校园文化的优秀成果和方法。由此,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也适用于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校园文化对校园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取向上的一种引导和规范功能,使其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取向更符合校园主流文化,并得以内化,付诸于行动。同样,借鉴于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校园生态文化对高校全体成员在生态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层面上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使其生态觉悟和生态价值观更符合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要求和运作。在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第一,规定体现阶级性和时代要求的校园生态文化内容,正确引导大学生提高生态环境意识。高校校园生态文化的内容必须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符合时代的要求,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譬如在高校校园内营造爱护环境、勤劳节俭的良好氛围。第二,及时对高校校园主体进行生态环境知识的充电,提升高校校园主体的环境素养。教师为人师表,且基于其责任和任务更要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态环境意识加以积极的引导和教导;而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又是自身的教育者,对校园生态环境意识更应积极消化吸收,外化于行动。第三,在高校校园内创造强有力的生态舆论环境。环境是塑造人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和改造人的重要手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整个校园都被积极向上的生态环境思想所感染,那么不符合要求的消极颓废的思想就会逐渐减少。

(二)校园文化的娱悦功能。校园文化的娱悦功能是指校园文化使全体成员感到身心愉悦,在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中能够轻松学习快乐做人。通过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校园生态文化活动,使全体成员在这个有形的活动载体中培养自身的生态价值观。第一,开展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课内外生态文化活动。高校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受教育者的生态价值观,只有开展与学生相关的并且有益于其身心发展的生态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他们在受到教育的同时,身心方面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植树节组织大型的植树活动;园艺专业师生带动非专业师生规整校园绿地,修葺花草。第二,传授生态文化知识,积极践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校除了学习相关的生态环境专业知识外,还应锻炼他们的为人处事、独立自强的能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炙手可热的一项提升自身价值、增加社会阅历的活动,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生态文化实践活动和自发的生态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深入社会生活,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帮助正确定位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态价值观。比如:教师在大自然中传授专业知识,并实地练习;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实地研究学习。

(三)校园文化的约束功能。校园文化的约束功能是指产生正面影响的校园文化在精神上对学校主体思想和行为的约束和制约,使其远离不良校园文化的侵蚀,弘扬主流校园文化。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需要通过高校管理机构的严密规划和详尽落实,制定高校管理制度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开展是否顺利进行。第一,建立合理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才能使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有一个质的保证。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整体素质和风格特色的象征,受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不良的校园文化自然也渗漏到校园,高校在日新月异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新形势下更应努力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二,学校管理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只管不教是浪费财力物力,只教不管更是失去准则和方向。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强有力的奖惩罚制度,将是一盘散沙;只是机械管理,没有内化与外化,将是一台废器。只有两者相统一,才能取得较高的管理效益和教育效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制度要求消化内化,付诸于行动,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而推动了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

总之,高校作为社会有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以德育人的职责和任务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和导向型的作用。高校的蓬勃发展、绿色发展直接决定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功能,通过多种方式的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使他们确定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的大自然做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路琳.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2]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高效生态养殖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了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笔者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调查方法,获得相关材料,对材料所得结果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和分析,人文学科的教师们一直以来针对学校的具体人文状况,采取了系列可行的方法,当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去做,方法要去探索。

论文关键词:调查;人文素质;方法;探索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各类院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我国整个高职教育的形势呈迅速发展的态势。

总体看来,学校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具体过程中能够结合实际,注重学生学习机能过程实用性的学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技能并且注重实践环节,在如此培养目标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用好用上手快。

但是在强调技能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我们在实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齐头并进,使用好这个双刃剑。

人文素质是人诸多素质中的一种基础性素质,是指以人文精神为内核,由人文认知、人文情感、人文意志、人文行为等要素构成的主体品质。具体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纪观念,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知识和艺术修养,以及做人、处事的态度方法等。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种素质的基础,其并非天生的,而是人文知识内化的结果,是实施人文教育的结果。这里的人文教育主要指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基础学科的教育,其中包括课程教育、校园与社会的实践性人文教育活动,以及中国历史上优秀人文精神的教育。笔者在标题及文中所提到的素质就是人文素质。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条件,更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方面要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提高到了国家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目标中,可见推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完善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等专科层次的专门人才,这个人才就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学校的培养目标,过于强调技能,对人文素质有所忽视,从长远说,这种片面的培养模式不利于一个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评判一个学校是否完善,重要的不是硬件设施的好坏,而是培养模式是否健全,因此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完善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必要部分。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人类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完善进步的需要。1988年,世界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集会,联名写信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中深刻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确实,这些有识之士们都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魅力所在,当然最主要的是在一系列困惑疑虑中,他们明确了一点就是进行教育就必须传承人类文明教育,必须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当然,中国道德文化,尤其是它的道德规范,是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用来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可见,用它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二、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素质调查的现状问题及不足

笔者曾在自己所任教的学校做过此方面的调查,对所调查的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找到一些适合的方式方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学期即将结束时在学校做了一次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方面情况以及如何才能提高素质的问卷调查,选取了本校高职生200名,下发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7份,选取样本文科理科比例适当,男生与女生之比为123:74,通过本次调查结果即学校的人文素质总体情况调查的现状如下:

(一)我校学生人文素质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问卷显示,约有147人次表示对人文素质概念还是有所了解,人文素质方面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也较好;在关于人文素质重要性方面,认为人文素质在高职院校中十分重要的占了109人,可以看出学生们基本还是认同人文素质作用不可忽视;大多数同学对不文明的素质低下的行为也明确表示鄙视和反对。

具体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具体化的优势是:不打架,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注重个人卫生,其中小部分人对人文素质关注度较高,非常有素质。

(二)学生们大多数都想采用适当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尤其愿意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开设各种人文文化的课程提高自己的素质,比如有51名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课堂开设文学等人文素质课程来加强人文素质的提高;75名同学认为可以参加学校的如演讲、书画等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活动。

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团委能够组织大量提升学生素质的文娱活动及其各种讲座;各个系部也能结合自己系部的专业特点开展相应的活动,如11年全年,各个院系结合自己的院系特点开展了各种系统的技能大赛,如文秘办公自动化专业的文字输入大赛,旅游专业进行导游大赛、以会展牵头的陶研馆解说大赛,此外还开设了文化讲座、各种知识竞赛、知识讲座等活动。

(三)硬件设施方面:学生对学校的利于人文素质提高的各种大多硬件条件满意度尚可,如57名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基本能满足学生对人文资料书籍和资料的需要。学校总体环境幽雅、安静适合学生精心读书。

(四)大多同学认为学校还是比较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素质的普及提高。学校素质基本培养目标明确,能够经常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经常举办各种有利于提高素质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注重从师德方面、人格魅力方面来影响学生。

三、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学校人文素质总体情况尚可,但在问卷中也反映出了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首先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这些在校的高职学生大多对人文素质概念模糊,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人文素质,它的含义是什么。这种现象比较让人担忧。

(二)目前在校高职生人文素质情况不容乐观,根据问卷调查可知:自认素质一般的高达98人,经过访谈和观察可以知道,具体的表现是:随处吸烟、吐痰现象比较普遍,讲粗话、骂人较多,言行举止有时不太文明;不注重公共卫生的维护和保持,乱扔垃圾现象随处可见;对人文关注较少,知识面窄,缺乏自主能力,社会实践参与少;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不懂得互相关心关爱。  (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在普及职业教育的同时,对专业技能的关注过多,而对文学、艺术等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及相关方式方法关注度不够、强调不够,教学计划安排中强调专业过多,人文类课程主要是通过公选课来实现,在其他选修、必修课程设置中少得可怜。

(四)在具体的各种提高人文素质的活动中,开展的速度还是缓慢不够,缺乏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计划和具体的目标。即兴的多,长远规划的不够;还有具体实施中细节关注不够,有事疲于应付。

四、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相关问题的分析探讨

2010年12月份浙江省教育厅专业评估专家团曾来我校考察,对我校教学等各方面的满意度比较高,尤其是对老师的教学能力给予了很高评价。此期间在开教师座谈会时,专家提到了一个十分发人深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高职类学生就业情况较好,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上手较快,即毕业了后马上就能从事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来,但是几年过去,当初实践能力薄弱上手慢的普通高校的学生却充满了潜力,各方面表现后者居上,往往展示了更大的上升空间。

这是一个比较耐人思考的问题。这里就深藏着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原因应该比较很明显,这就落在了综合素质上,具体就是体现在了人文素质上,人文素质较高的学生往往意味着有更大的潜力和更大的发展前景。

我们的学生在录取中属于第五批次,有些甚至是单考单招进来的,学业排名极为考后,是不用质疑的,人文素质相应地也非常不容乐观,与其他前批次的学校无法相比较,所以在高职院校更应该关注人文素质教育,素质提高了,那么技能的提高就是事半功倍了。

我们结合专业建设对各大企业进行调研时,被调查者也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技能好学,素质难提。在普遍对学生招聘时,同等情况下,往往选择的就是各方面素质较高的,这个素质体现出来就是言谈举止等这些小小的细节及文化知识面等具体的素养的积累。

五、如何解决学生人文素质不足的方法的提出

鉴于此种局面,我们从事文科教育的全体教师深深感受到了这份责任,我们认为党务之急就是应该充分利用我们文科这样一个教学大平台,进行本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实践践行工作:

(一)我们利用教学计划中所开设的各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授课在课堂上积极灌输人文理念,如从开设公选课至今,我们学院已经开设了近20门公选课,仅我们本课题组的老师开设的就有《中国文学名作欣赏》《书法技艺》《影视鉴赏》《跟我学——游在浙江》《社交礼仪》等5门课程,这些课程在课程章节文章选编上力求从意识形态上影响塑造学生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讲述,每次每门课,老师们都做了精心的课程设计,使学生首先通过文科课堂来培养人文素质理念。学校也十分重视这一部分的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动员教师们多开设此类文学艺术课程,并且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部分此类课程,方准毕业。

(二)课程设置的方式力求打破传统面向成人、满堂灌的行为方式,力求新颖、有创意。《中国文学名作欣赏》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们传播中国文学知识,还采用小组讨论及请学生上讲台的方式,让同学们真正地来关注和学习。《影视鉴赏》利用一些网络传播手段,让同学们自己来制作,自己当导演,真实体会,然后让大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探索交流。

《跟我学——游在浙江》力图把课堂搬到社会大环境中去领悟学习,如结合课程内容在学习把郁达夫的文章时,直接带领同学们去郁大夫故居学习参观。

(三)文科教师历来重视以身作则,教书育人,注重利用课堂进行素质教育,如:《社交礼仪》《与你说法》等课程力求在课堂上直接进行人文素质的探讨学习;《书法技艺》类课程重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等精髓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他文学类的课程力求用经典的内容熏陶学生,如《中国文学名作欣赏》选择了大量能反应我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古代文学的内容。

(四)全体老师能利用文科平台拓展开展相关的人文素质活动,如为新生推荐100本文学类必读书目,大多是经典名著,有助于素质培养的书籍;参与组织各种演讲比赛,关注学生各种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业余辅导。

(五)大型专题活动的开展。每学期,我们旅游学院承担校人文素质教育类的人文课程和开展了大量相应的人文素质活动。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中心的学生技能大赛等。大赛一共分为几个阶段。我们从事文科教学的老师都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其他学院暂不举例,仅就我们一个学院的来展开。

高效生态养殖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专业英语 识读能力

一. 目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困境

一)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困境。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尽管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很明确,要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教学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也许是受到培养目标的影响,或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排斥,大部分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上,结果发现,许多学生水平越学越低,甚至达不到刚入学时水平,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由于听不懂,说不出,因此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这样的英语教学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把在大学里学到的英语知识用来服务自己职业发展?值得怀疑。

二)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真正目标。我们培养的高职高专学生一定要都能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吗?一定听说读写译各种技能都具备吗?其实,除了贸易类和服务类的专业,其他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培养目标不必如此,也不可能达到。要进行贸易和服务方面的英语人才各高校都有那方面的专业人才,是不需要所有的高职高专学生都要具有这个能力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的岗位是属于生产第一线上的各类高级技术人才,对他们来说,英语学习主要是用来读懂各种生产设备说明,进行网络和报刊相关专业英文资料收集,了解自己相关领域的国际技术和前沿知识信息,然后拿来为我所用,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这是21世纪每个高级技术人才必须拥有的素质和能力,并且通过努力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这个能力的。这样看来,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英语识读能力的培养才是是整个英语教学的核心和最终的目标。那怎样进行高职院校学生识读能力的培养呢?显然,过去那种传统的机械练习是很难实现其目标的,其实就目前的那种为听说而听说的授课方式也见效甚微。因此,一种融视觉,听觉,文字等为一体的多模态教学方法值得关注和探讨。

二.多模态教学理论概述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学者(Halliday;Halli—day&Hasan;O’Toole;Kress&van?Leeuwen;Van?Leeuwenl等都尝试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多模态语篇,探索和构建描述各种符号模态(如语言、图像、声音、色彩、印刷版式等)的“语法”,以解释各种符号模态如何在多模态语篇中和谐并存以及人们如何在特定的情景语境和社会实践中有效利用多种符号模态构建意义、传达信息、达到交际目的。尤其是Kress&vail?Leeuwen在《多模式教学——科学课课堂的修辞》(2001)一书中探讨了在科学课堂中如何构建多模态意义,认为图像等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内部分学者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进行了一些介绍还有部分学者运用这一理论对广告、诗歌、PPT语篇等进行分析,也有学者意识到了这一理论将对教学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将其应用于教学方面的论文极少。如李站子在他的著作中提出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引起人们关注图像意义与语言的关系,对英语教学有者积极的指导意义。胡壮麟(2006,2007)则讨论了多模态符号学和多媒体符号学的异同,介绍了具有媒体和模态双重特性的计算符号学,讨论了多模态语篇在课堂中的应用。

三.多模态教学理论对高职高专学生专业英语识读能力培养的运用

专业英语基本识读能力首先主要指专业英语教材的识读能力,中级的识读能力主要指在网络环境下怎样在英文网站收集、阅读本专业的国际前沿信息的能力,较高的专业英语识读能力指在特定的英语职业环境下对各种英文信息的识读获取能力和沟通能力。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对专业英语识读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中级水平上。那怎么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识读能力呢?从文章的前部分分析可知,要靠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似地教学方法恐怕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网站,不是象教材这样死板和机械,而是图文并茂,并有相关的视频和音频等资料。多模态教学理论主张利用网络、图片、角色扮演等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因此它是实现专业英语识读能力目标的较理想的教学方式。

一) 多模态教学理论在专业英语课文导入环节的运用,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识读学习的兴趣

在专业英语课堂的导入环节中首先用教师自制的PPT课件展示相应单元的背景知识,并在课件中插入与该单元相应的图片和影音文件,让学生借助图片和影音,对本单元一些专业英语内容和运用有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意识到对本单元专业英语的识读学习的意义所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动漫专业英语识读能力培养的课程中,就迪斯尼公司的发展历史识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迪斯尼公司的一些喜闻乐见的影片进行剪辑,然后让学生边看影片边展示英语介绍,进而提问:Who founded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And when was the company founded? 通过展现WALT DISNEY的相片,然后按时间顺序展示不同阶段的关键作品和句子结构。

二) 多模态教学理论在专业词汇记忆的运用

专业英语词汇量的局限性是阻碍专业英识读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大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识读能力是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识读能力的基础。按照多模态教学理论,把干瘪深奥的单词拆成联想记忆中的符号和意义,加上发音和解释,做成课件。使单词变成生动多彩的形式,有音有色有义有趣。当然,这个工作需要任课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和备课。所以建议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挑选出每课的专业词汇量不要太多,建议尽量找到核心词,这样十个左右足矣 。其他单词作为泛读处理。

三) 多模态教学理论在课文理解和解释中的运用。

在专业英语识读能力的培养中,最终的培养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在英语环境下对专业学科信息的收集和到最后的使用。因此,各种文献和相关文章的理解是个关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相应的专业英语知识,在识读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不得不对专业知识的某些方面做些解释和补充。对于句子结构的解释,传统的方法是老师做口头的解释,或者做相应的机械练习。因此,这部分也是学生最容易走神,最容易听得云里雾里的课堂时间段。怎样使枯燥的语法讲解部分转换成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接受的方式,多模态教学理论可以引进。对于语法概念,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的外国语系基础部教研室就总结出了很多有益的教学方法,比如幽默法,动漫法,讲故事法,形象思维法等。而对于课文框架的理解,可以采用大脑思维导图的方式,一层层拨开,既有抽象思维训练又有形象思维训练,从而到达学生对文章的深度理解。而对于专业知识方面的补充,则可以通过案例法,对照或对比的授课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