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一英语语法

高一英语语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一英语语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一英语语法

高一英语语法范文第1篇

2011年7月31日,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启动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国家督学、国家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民生作了题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与名师、教育家成长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张民生老师着重介绍了上海启新小学以“教材统整”为切入口,体现改革智慧的一些经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促进了我对新课程“用教材”理念的进一步思考。

启新小学的“教材统整指南”――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整体水平重新编排知识点,从单纯地“教”教材,到灵活地“用”教材。正是这个坚持了数年的“统整运动”,将本不起眼的启新小学带上了优质教育之路。

作为教师都知道没有哪一本教材可以适合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学生,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活用”教材。最重要的是使教材适合学生、适合教学、适合教师,其中适合学生是第一位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适合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1.初、高中英语学习差异

进入高中,在短暂的兴奋与好奇之后,学生普遍感觉到了不适应。特别是英语学科,和初中相比较,词汇量急剧上升,课文篇幅加长,语法难度加大,篇章结构不同等等,使学生的英语学习陷入了困境,单词记不住,文章不理解,练习不会做,辛辛苦苦,却感觉一无所获,慢慢地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因此,探究高一英语教材语法整合教学,使看似复杂的语法知识变得条理清楚,易于掌握,有利于促进高一英语的有效教学。

2.高中英语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英语教材共11册,即高中英语课程中的模块1-5的必修课程和模块6-11的选修课程。每个模块,即每一本书包含五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热身WarmingUp,阅读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语言学习Learningabout Language(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 expressions、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 Writing),小结Summing Up,学习建议Learning Tip和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

教材除了继承和发扬原有教材的许多优点外,博采众长,求实创新,许多“新”的特点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更加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更加有助于教师和学生 “用好”教材。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普遍感觉内容还是太多,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材要求的所有教学任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整合教材,使之适合学生、适合教学、适合教师。教师首先要思考应该教什么?其次才是怎样教?既要从宏观的层面整合教材,又要从微观的角度落实知识点的教学,具体而言就是教材应如何处理?每个单元各部分要达到什么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把握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应该说,整合教学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3.语法整合教学的意义

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离不开词汇和语法教学。尤其是中国学生没有像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那样习得英语的环境,他们很难在英语课内或在平时获得足够的语言刺激并内化其语言规则,很难靠纯模仿去自然习得英语,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正因为语法揭示了词型变化和遣词造句的规律,所以,必要、有效的基础英语语法规则学习对于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可以减少和防止语言实践中的错误,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由于英语与汉语语法的差异,时态、语态、从句等等,使得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雪上加霜”,学生感觉越学越难,越学越乱,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句型,主语、谓语都搞不清楚,写出类似“Wantto go people wait at the gate.”这样的句子。高中英语语法整合教学的实践和探究立足于归纳整合,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等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学生“化难为易”,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学会学习的目的。

二、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学习风格,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学的进度和深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⑵高一英语教材语法整合教学的实践和探究正是遵循这个原则,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适当重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最近发展区域”原则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⑶在整合教学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潜能,引导他们“会做的事自己做”,更重要的是要努力为他们设置一个个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快乐。

三、高一英语教材语法整合教学实践

1.归纳整合

高中英语教材容量大,知识面广,复现率高。高一1、2模块语法教学就包含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态、语态、和定语从句四个方面的内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分布在第一模块的1、2单元;时态、语态分布在第一模块的3单元和第二模块的2、3、4单元;定语从句则在第一模块的4、5单元和第二模块的1、5单元。

在教学中,如果按部就班,照本宣科,那么就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一个问题还没有掌握,又面临新的问题。也就是说定语从句刚刚接触,就要停下来学习被动语态,最后又是定语从句。如果能够将这些语法项目进行重新整合,明确阶段重点,有的放矢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语法教学具有完整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加系统地的学习知识。以定语从句教学为例,在第一模块第4单元就相对集中地进行定语从句的基本框架教学,可以将关系代词who\ whom\ whose\ which\ that最基础的用法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对定语从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第5单元,则围绕着这些内容反复操练巩固,达到掌握的目的;在这基础上,第二模块的第1单元,主要进行when\ where\ why以及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教学,这样学生就基本上完整地完成了定语从句学习;而第二模块第4、5单元的教学重点就可以放在运用与提高阶段,尤其是定语从句的一些难点。例如,如何通过判断先行词在从句中的作用,选择正确的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还有类似case\ situation等典型案例的教学,例如:Can you think of a situation where this word can be used?

2.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中,语法是重点,也是难点。随着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深,学生愈发感觉英语语法“繁、难、杂”。因此,语法教学要尽可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感觉这些知识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相反地,只要用心去学,方法得当,在老师的指导下,是可以学得好的。

以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为例。对于人称、时态、句型等的变化,学生开始接触时很迷茫,不知所措。在教学中,可以从简单的陈述句开始,进行人称、时态等变化的教学。Tom said, “My mother is an English teacher.” Tom said that his mother was an English teacher.再把此句变为Tom said, “My mother was an English teacher ten years ago.” Tom said that his mother had been an English teacher ten years before. 然后再逐渐过渡到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变化。通过操练,层层深入,步步展开,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渐了解、掌握,并通过发现、整合、理解,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

3.有的放矢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态和语态,高一英语语法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放在定语从句。因此,在教学中,对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态和语态,主要是巩固与提高,可以通过操练、比较、归纳,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以被动语态为例,学生虽然学过被动语态,但对被动语态各种时态的基本结构很是困惑,尤其是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的被动语态。但是当他们通过归纳,发现只要记住被动语态的基本框架是:be+动词的过去分词,所有的时态都体现在be动词上变化,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知识要通过咀嚼、消化、吸收,最后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框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归纳,,使繁杂的知识清晰化、条理化、简单化,并不断整合,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材整合的教学过程中,同样也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整合知识,这将有助于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学习。

四、反思与提高

整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整合教学应该以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为前提。在整合的过程中要控制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与尺度,要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切都应以适合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整合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耗费大量的时间通读教材、研究教材,整合的内容,时间的安排,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并且还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进行修正。通过整合教学,教师将真正成为研究者,他们通过实践、探究、思考,再实践、再探究、再思考,循环反复,不断增强了自身的课程意识及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潜能得到了迅速开发,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高一英语语法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提高 语法 意识

一、前言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侧重对语法知识的讲解,教科书是以语法项目(grammar)进行编排,而老师则以枯燥的练习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忽略对学生整体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正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侧重功能交际型的教学法,新的教科书已以话题(topic)的形式进行编排,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灵活的操作性,其理念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对语言知识死记硬背的困扰,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但是,由于教学方法的转换(由字、词、句语法教学转变为侧重于侧重功能交际型的教学法)、教材编排的改变(由传统的按语法项目编排改为按话题编排)、高考试题的改革(由重语法转变为重语篇)和部分师生的一些错误的观点(如:以为记几个单词,套几个句型,就是侧重语言能力学习),语法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已有被淡化的趋势,许多教师, 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少提或不提语法, 学生对各种语法现象知之甚少, 有的干脆不懂语法, 在语用过程中语法错误五花八门。笔者认为,语法本身是对语言规律的总结与概括,是对功能和句型的进一步深化,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如果一个足球队员没有足球规则意识,那么即便他有再高的足球技术,也不可能是一个好的足球运动员。因此,在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中如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法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什么是语法意识

语法意识是语言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运用者凭着对语言职能、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对语言运用的浓厚兴趣而形成的在语言活动中一种理论自觉,是语法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

对语法的理解最初可能是无意识的模仿,到一定阶段就会转化为有意义、有目的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有其特定的内在和外在的表现形式,内在的表现形式是在语言规则框架内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含义;而外在的形式则为运用语言规则,组织语言作出书面或口头的反应,也就是说语言的运用能力。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理解并运用语言,而理解语言组织规则是过程中最先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法意识,并不是指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法规则或用法上,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对新语法意识成功的体验上。不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语法知识,而是学生根据教师所精心设计的语法情景作出相应的语言反应,不是回复到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中去,而是要更多地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敏感性和语法运用。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语法知识得到体验,体验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教师就可以稍加点拨和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这个语言点深深地储存在大脑中,形成了自己的语法意识。

三、怎样培养和提高语法意识

1、借助母语语法,激活学生的语法知识

充分利用学生在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形成的对语言的普遍性规则的概念,发挥已有母语语法知识资源的优势;善于对母语与英语进行比较,对比分析,求异存同,找出两种语言在一些语法现象上的相同与不同点,把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作为教学的难点,予以重视;同时,也要防止学生将汉语语法规则作不恰当的移植。例如:在讲述句子结构时,完全可以借鉴汉语中的有关句子结构的语法知识,主谓宾定状补的概念基本上和英语中的句子成分大致相同,老师所要做的只是讲清中英文中的不同之处,我们语文中所谓的“谓前状语谓后补”(即谓语前是状语成分,而谓语后是补语),但汉语的补语却相当于英语中的状语成分;而英语中的补语成分是指主语或宾语的补足语。如:“我们生活得好。”在这个句子中,“好”是作生活的补语,而翻译成英语则成为:We live well.句中well则是状语。We made him our monitor. 句中our monitor是宾语him的补足语,而译成中文则是:“我们让他做我们的班长”其中“我们班长”在“他做我们班长”这个兼语式中做“让”的宾语,这种现象又类似于我们英语中的宾语从句。

2、运用语篇教学,发展学生的语法技能

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而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获取都是在一定的环境(语篇)中进行的。这种语言使用的环境(语篇)既包括语言方面的知识,也包括文化背景、语用、认知等方面的知识。单个的句子在不同的语篇中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What a day it is! 这是个感叹句,可这个感叹句在不同的语篇中有着不同的理解,如果说:What a day it is! I can’t go out and only stay at home. It’s really boring! 显而易见,这里What a day it is!是指“天气有多么地糟!”;可在下面的语篇中:What a day it is! The sun is shining; the birds are singing and the flowers are blooming. It’s really a good time for outing. 这时What a day it is! 是指“天气有多么地好!”。

同样,只有进行语篇教学,才能对语篇中的句子与句子之间,句中事与事或人与人的关系的分析,能使学生对复杂的句子结构、省略句和晦涩句的全面、正确理解。借助语法分析文章中,才能正确理解所阅读材料,获取作者所传递的信息,达到阅读目标的有效方法。反之,脱离句法分析的阅读往往是肤浅的,理解的偏差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例如:SEFC Book 3,Feed the world 一文中 20 个词以上的复合句共有 14 个,其中有一句“No one is sure how many people are hungry,but it’s thought that 500 m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 don’t have enough to eat, that is about one in ten.”这个句子包括一个宾语从句、一个主语从句、一个并列句和一个短语。如果学生重视掌握英语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SV、SVC、SVO、SVOO、SVOC),在此基础上掌握各种复合句的结构,那么他们就可以运用语法技能,分析理解这句话,学生的理解长句、复杂句,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会相应提高。

因此,语法技能的培养不能满足于单句训练,那只是语法技能的即席反应,我们还须将语法技能放在不同的语篇中加以运用,进一步得到体验。具体地说,即将该语法技能放在语篇中的诸多语法群中加以选择,流畅输出,得以证实。

3、创设语言情景,培育学生的语法体验

英语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输出,也就是进行交流(包括口头或书面的),教师只有创设适当的语言情景(学生感兴趣的、容易表述的、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才能让学生尝试着所学的进行有效的输出,让学生体验英语学习成功的兴奋,让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敢于学习,语法学习也是一样。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话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语法技能,或对课文中某一情景要求学生加以描述。这时候,新学的语法技能融合到众多已学到的语法能力中去并成为其要素之一,如此循环往复,使语法知识 、技能和能力螺旋上升,达到自动化的境地。如:我们在时态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这么一个情景:小明和小华在谈论他们的好朋友小林的事,小明告诉小华,小林生病住院了,而小华不知道,但他表示课后去医院看小林。我们可以让学生组成以下一段对话:

Xiao Ming: Hi, Xiao Hua. I hear that Xiao Lin is ill in hospital.

Xiao Hua: Oh I am sorry. I didn’t know. I will see him after school.

在这段对话中,小华所说的涉及到了二种时态,一种是一般过去时(I didn’t know),是指在小明告诉小华前他不知道,所以应是过去时;而另一个时态则是一般将来时(I will see him),是指小华在放学后将要去看他,在这种情景下,我们不用be going to,因为be going to 表示“计划好的、打算好的”,而在这里,显而晚见,小华事先并没有计划好,这纯粹是一个一般将来时。

通过创设适当的情景,强调通过情景操练语言点、语法点,使学生掌握在一定场合下常用的生活用语,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的语言自然,表达准确,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成功。

4、注重语言输出,内化学生的语法意识

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活(activate)学生的元认知(meta-cognitive),教师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法规则或用法上,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对新语法意识成功的体验上。通过日常对话,谈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话题必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教师循循引导,积极鼓励,多加表扬,拉近师生距离,形成一种浓浓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将学生的原有知识活跃出来,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识、构成新认知结构的活力。这种有意义的语言反应,因为有该语法概念作为内核,因此可以使学生的语法意识(不是语法知识)得到体验。这种精心设计的问题越多,学生语法意识 (awarenss)的成功体验便越深刻。等到这种成功的体验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教师或优秀学生对语法规则或用法(usage)上的稍加点拨便会使这种体验升华到理性高度,深层地储存在大脑的记忆库中,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法意识,并在具体的运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四、结束语

当然,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并非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死抠语法作为知识点,教师根本无须对语法概念纠缠不休,而作为学习者,从外部的语言输入中,分析、理解并掌握这种语言规则是第一位的,而且在初始阶段,这个过程可能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然后才是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实际这个观点可以用个体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来佐证。不管是先天习得论还是相对应的后天学得论,两者都认为个体在语言环境中具有对输入语言进行分析、理解并从中发现语言规则,运用语言规则进行语言活动,最终固化为语言的能力,形成了自己的语法意识。教师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有必要去反思和探索语法教学,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解决语法概念抽象难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和创造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书目:

1、马福康,关于当前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外语界,1998 (1)

2、黄和斌,认知式英语语法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3、邓萍萍,浅谈加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高一英语语法范文第3篇

一、教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学英语。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生往往是死记单词,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学习方法单一,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越学越困难,以致最终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怎样听、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语言的弦外之音,去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做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

笔记是听课的辅助手段。教师应及时对学生提出笔记的要求并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方法和策略,以便学习教师的示范项目并注意模仿;要求学生课后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圈注,以提高悟性;要求学生将作业中的疑问、反思、心得进行记录,以便于总结与提高。同时,教师要坚持检查与督促,使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1、做好每节课的前奏工作。一节课的开头如同给一首歌定调一样,它可以决定课堂节奏的快慢及教学效果。我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做值日报告,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内容是关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由自己任意选定。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都会认真构思、别出心裁,课前反复练习,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一种学英语的氛围,学生可以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学习。

2、读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法。每一单元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各单元的特点,勤于思考,用心设计,尽力使各课的教学方法各异,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调动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如每一单元的 warming up 这一环节的话题,大多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如 friendship,music等,可以让学生先谈他们各自的观点与看法,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最后老师来小结。

3、坚持阅读课的整体教学,阅读材料是语言的载体,集语音、词汇、语法与文化内容于一体。可采用关键词、提纲、问答题、图表、听录音等多种方法。在学阅读材料之前,进行限时阅读,老师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大意的能力,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串讲课文时,通常挑选出能表示课文主体的关键词和短语,巧妙地设计板书,使板书能勾画出课文概要。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的重要环节。英语阅读是一种辨认文字、理解语篇、进行思考、了解其中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心智技能,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全过程的初级阶段。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不仅是提高获取信息的“量”的手段,更是提高“质”的重要途径。由于高中英语落后生读不懂课本、读不懂题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教师除注意规范自身的课堂教学(教学用语准确、规范,课堂表述干净利落)外,在高一引入新的知识点时,就应注重阅读的要求和训练。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通读内容,了解概要,准确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产生疑问(或教师设置了疑问),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再仔细阅读有关内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疑问得以解决。

三、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一英语语法范文第4篇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要求掌握的日常交际功能项目共41个,这些交际用语分别在初、高中教材各个单元的对话中陆续出现。教材在对日常用语的安排上,由已学的交际用语引出新的对话,如怎样介绍新朋友、结束谈话告别时的用语以及如何委托他人转达问候的几种表达方法等。这些句子都是英美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用语,也是考查的热点。

近年来的英语高考试题在命题指导思想上转变了传统的以考查知识为主题,确立“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从而改变了过去重语法轻交际的倾向,加强了对外语交际能力的考查。教学大纲明文规定考查交际用语的形式包括笔试、口试及听力测试,这就预示着今后将在听力测试题型中增强对交际能力的考查,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情景交际用语的掌握与使用。

而要提高听说能力,正确的态度是,尽可能设法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抓住一切机会多听多说,并持之以恒。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同学们必须具有自觉实践的意识,抓住一切机会多听多说,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错误,并持之以恒,水平才能提高。机会在哪里?不仅在课内,而且在课外。课内是基础,课外天地更宽广。同学们要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听说活动,不但要仔细听英语录音带和老师说的英语,而且还要仔细听其他同学说的英语。听懂之后必有反应,要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定不要怕说错而闭口不言。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尽可能设法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决不要未开口而先担忧。

再来看课外英语听说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如广播、电视、互联网、录音带、录像带、CD、VCD、原版电影、各类英语演讲比赛和夏令营等活动,英语学习的素材不一而足。同学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强化自身周围的听说氛围。建议你去书店选购适合自己水平的简易读物。那么,怎样才算适合自己的水平呢?一般说来,自己粗看几页能知大意的书,便称得上适合自己的水平,其中当然有生词和新的结构,但这不要紧,这反而能激发好奇心,提高兴趣,增强理解能力。阅读之后做些摘记,留下一些新词汇、新句型和信息作为自己实践的足迹,供日后再学习。自己动了手,记忆会更牢固。

顺便说一下词汇难记的老大难问题。记不住词汇,其实是词汇的复现率不够,而光死背单词又太枯燥,费时多却效果差。记忆词汇有许多方法,但多阅读,在阅读中巩固词汇的识记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书面表达的基础是口头表达,其实质是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其中词汇和句型是必要条件,语法知识是重要条件,这些条件的积累靠的是长期听、说和阅读实践的运作。

总的说来,学好英语有以下几点诀窍。

1. 认真听教科书规定的内容,大略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单词。

2. 课下完成作业后,要选择一套英语录音带来听。它应该是让你在随意中就能轻松听下去的录音带,不会给你增加太大的压力,但却能让你把教科书上学过的句子、单词、语法得到快速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这就是快速学习法中的“存储、记忆、激活”三过程中的关键过程“激活。

高一英语语法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浸入式”教学法作为一种第二语言习得教学方法在国外语言教学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并得以推广和普及。本文通过对加拿大语言浸入式教学法的介绍,结合目前高校教学的困难,对浸入式教学模式在中国高校中的发展进行讨论。在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些专业学科的双语教学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浸入式”教学法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应用于高级英语教学的改革当中。

一、“浸入式”教学法及其原则

“浸入式”教学法(Immersion)是加拿大法语区首先开创的一种全新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不仅在教学课堂中使用,而且在平时活动中也要得到很好的应用。而浸入式教学法实现了向自觉自主学习的转变,使得学生能在更为地道的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同时在运用浸入式教学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原则:

(一)全英语教学原则

由于母语的正负迁移的作用,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总会将自己的语言习惯、意义、方法及形式应用到英语学习当中,对英语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全英语浸泡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目的语输入频率和机会。而目的语的输入是把第二语言尽可能地转化为内在输出的过程,这一转化的完成标志着学生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以英语作为载体进行教学。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全英语氛围,其中涉及一些常见的课堂活动,如英语演讲等等,让学生能够养成一定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久而久之,英语就会和母语一样运用自如。

(二)互动原则

正如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S.Vygotsky)所说,人的学习需要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成长为其中一员。实践证明,教师参与学生活动,能更有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效果要比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而老师只作为一个旁观者或审判者要好的多。在整个互动过程中,老师讲解和学生提问交叉进行。除了教师的参与性,还应当注意教师此过程中的鼓励作用,经常鼓励学生能极大地克服学生的羞怯心理和紧张情绪,完全转变教学模式,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那么学生们就会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并在学习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中国到底适不适用呢?进一步讲,这种模式可不可以应用于高年级的专业英语学习中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出探讨。

二、高级英语教学现状

(一)受教材制约

高级英语的特色在于题材经典,用词地道,文化背景充实。但目前本教材存在的问题是所选择的版本仍然是老版的(张汉熙,1995年出版,迄今已经重复印刷了30多次),并无与时俱进的东西,这就让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不能真正体会高级英语中的奥妙。可是,目前又很难找到和国内学生水平相匹配的教材。

(二)受语境环境制约

语言是一种工具,是基于环境变化和交流需要的产物。和新加坡、印度等国不同,我国是非英语国家,官方语言只有汉语,即便是在我国最发达的城市,课堂上也很难做到用目的语交流,课堂之外使用频率更是不多。换言之,除了在高级英语课堂短短的45分钟之外,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英语环境。  (三)受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能力制约

即使是对高年级学生也很难为其提供全英语语境。由于受到之前学习理论的影响,还是注重语法讲解和语句分析,往往学生无法读懂一个长句子,再谈理解或交流就毫无意义了。目前的高级英语课堂往往是汉英交替使用,教学媒体主要是英语板书和PPT课件。以全英语授课,即“全部浸入”(total immersion) 教学方法的实现,将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浸入式教学对高级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级英语教学模式基本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讲解为重点的传统守旧教学法阶段;从本世纪80年代后开始出现以交际法理论原则为基础的互动教学模式阶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与交际法原则提出的合作教学理论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学模式以及在由上而下的阅读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语篇分析教学法阶段(丁小蕾,2008)。综合高级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每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设计都是基于不同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针对以上讨论的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困难,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浸入式教学法的成功经验提高对教学的认识,把高级英语教学开展得更好更扎实。

(一)保证良好的师资

首先是拥有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教学队伍。应该组织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适时举办一些研讨会,及时分享教学体验,处理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通过引进教师和鼓励有过出国经历并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人员担任高级英语教学工作。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自学和在浸入式教学实践中提高英语授课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辅材料

高级英语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范围。目前不适合在一些诗歌散文课程开展浸入式教学,应考虑一些通用性、可比性强的课文,如高级英语第一册lesson 5 Inaugural Address。此外,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选择难度适中、语言规范的教辅材料,上课时再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馈在教学上做出调整。对于教辅材料的选择也要有一定的规定,可以给出课文的翻译、句型分析、解释和课后答案等等,用于课下预习和复习,这样可以进一步杜绝学生懒惰的现象,进一步提高高级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In G.Cook&B.Seidlhofer(eds.),Principles &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OUP,1995,125-144.

[2]熊寅谷.加拿大的法语浸入式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