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毕业生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初中毕业生 升学 体育考试
1.引言
泉州市自2008年恢复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以来,各地、各校更加重视体育教育、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显著提高,身体素质明显提升。但是,从统计结果看,2012年全市还有10所学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及格率在90%以下。对此本文就近三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泉州市2010—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结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3.研究结果和分析
3.1泉州市2010-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总分成绩等级分析。从调查中得出,近三年来泉州市初中毕业生报考人数从2010年的100160人减少到2012年的68407人,逐年递减,到考率、A等率、B等率变化不大;C等率从2010年的7.95%降到2012年的6.56%,D等率从2010年的4.40%降到2012年的3.22%,双双下降。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提高。
3.2泉州市2010-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项目成绩等级分析。从调查中得出,跳绳及格率基本上变化不大,1000/800M跑及格率从2010年的95.37%上升到2011年的98.14%、2012年的98.07%,中长跑成绩显著提高;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及格率提高较为明显。说明大部分学校还是比较重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
3.3泉州市2010-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成绩及格率在90%以下的学校统计分析。从调查中得出,及格率在90%以下学校数量从2010年的34所降到2012年的10所,逐年递减,到考率从2010年的93.39%提高到2012年的98.54%,及格人数变化不大。说明大部分学校逐渐重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及格率在90%以下的学校逐年减少。
综上所述,我市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共有68407名考生报名参加体育考试,及格率由2008年的93.52%提高到96.78%,优秀率从2008年的33.91%提高到39.91%。
2012年考试成绩与2011年相比有较大的提高,各级学校都认识到中招体育考试的重要意义,通过中招体育考试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使学生运动素能不断提高,学校体育设施随着教育发展不断升级换代,交流不断加强,学科竞赛成绩优异。可以这样说,目前泉州市学校体育正处于健康发展时期。我市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还需要认真总结,以便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3.4存在问题
3.4.1部分学校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认识不到位。没有很好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
3.4.2学校体育课安排不合理,扎堆上课严重。学校安排功课表首先安排的是主科,体育一般是拿来填空的,造成体育场地器材不够用,扎堆一起上。长此以往体育课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能素质会受到影响。有些学校如果连排课的问题都解决不好,那么怎能谈到对体育工作的重视。
3.4.3淡化竞技体育,忽略技术的重要性。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对课改理念存在认识不到位问题,一些教师忽视体育课技术性动作教学,教学越来越简单化,稍微有点危险性的动作都回避。
3.4.4针对中招考试项目进行短时间突击练习,很多学校根据中考要考的项目进行训练,课堂缺乏生气,令人乏味。
4.建议
4.1认真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各地、各学校在实施《标准》时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要认真做好学生的体检工作,对生病学生实行缓测或免测,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
4.2改革中招体育考试,重视本地传统项目的开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考试项目、考试方法,体现地方特色。
4.3发挥中招体育考试的积极效应,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运动,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地制订学校活动方案,将学生冬季长跑活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让长跑活动覆盖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形成强身健体、阳光体育的校园冬季长跑活动氛围。
4.4加强学科管理,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
4.5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的测试和上报工作,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加强数据统计过程监管,确保检测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区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内容,引导学生自觉锻炼,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初中学校;加快接轨
一、推进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的接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客观上讲,初中毕业生选择上高中、考大学,最终成功的只有30%,受高中“三限政策”(限分数、限钱数、限人数)的影响,大部分初中毕业生不能踏进普通高中的门槛。这部分初中毕业生出路在哪儿?前途在何处?
搞好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接轨,对这些毕业进行合理引导,让这些学生从自身爱好、家庭经济情况和对前途的向往出发,选择学知求艺学校,既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又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而言,初中毕业后尽早考虑他们的未来,对考大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及时引导他们报考相关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既可使家长以最少的教育投资获得最满意的回报,又能使学生在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变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施展才华、发挥才能的领域和舞台。因此,实现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的接轨,引导并鼓励那些上大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积极报考适合自身发展的中职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是家长和学生理智而务实的选择。
就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而言,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既需要高层次、高学历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创新人才,又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社会有分工,不管多高水平的研究、创新和设计,最后还是要靠工人、农民去生产、去应用,在实践中把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对创新技术的扩展对社会形成的推动力远远大于技术创新产生的推动力。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主要是靠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完成的,从目前情况看,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劳动者素质低下;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村实际来看,通过让农民的孩子上普高、考大学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不仅不可能,反而不现实,唯一可行且积极有效的途径,是引导那些考大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走职业技术教育之路。
由此看来,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国情和区域经济实际,引导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加快中职学校和初中学校接轨的建议。
1.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
长期以来,人们由于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对职业教育产生鄙薄思想和认识误区,社会上许多人不知道何为中职,总觉得职业学校不是很“正规”的学校,甚至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劳动者的教育,学上两三年,最后还是回到家里,还得待业,因而不支持子女上中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使家长和学生走出认识误区,消除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是一个有效途径。例如,以职教就业学生杰出代表和先进典型为榜样,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宣传引导,使他们从国家政策、社会需要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所以,着眼社会需要,转变社会认识,职业教育发展将大有可为。
2.加强与初中学校的联系沟通。
“走出去”,深入中学,与学生、与教师开展面对面招生宣传,让农村初中教师、学生深入了解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就业安置、办学特色等,让学生对中职学校产生浓厚兴趣,愿意到中职学校学一两门技术,这对家长、社会消除对中职学校的偏见,减少学生初中毕业后盲目流向社会必将有益。中职学校“走出去”,到各农村中学也可获得初中毕业生各方面的信息,如学生学习素质、思想动态和毕业生升学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中等职业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的“断层”和“脱节”,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服务。
3.落实并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走出去”策略,是解决农村家长思想观的问题,而对农村贫困生的扶贫资助,是解决农村家长对子女高额教育投资负担的问题。不少家长想送子女读中职,却没有经济能力,他们更渴望能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扶贫优惠,让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后,继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所以中职学校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政策,积极落实并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
4.解决好学生就业问题是根本。
中等职业学校在抓好招生,解决“入口”的同时,应花大力气解决“出口”问题,这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源问题、增强职业学校吸引力的有效措施。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现实,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公正认识、评价自我,找到自身定位。另一方面积极与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联系,与他们建立长期、深层次上的合作关系,为他们培养所需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此拉动招生,推进中职教育和初中学校的接轨。
5.加强对初中学生分流工作的指导。
关键词:学业考试;初中;化学教学;问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78-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30
备考复习之于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其重要意义在于对教材梳理、提炼、去粗取精。复习的要旨就在于:将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零散知识系统化、课本内容考点化。化学复习之于学生,就是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简言之,初三复习的价值在于帮学生诊断、暴露、整合提升。
初三备考复习教学大体都是从三个重要环节着手:即备课、上课、讲练。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初三复习时间紧张,复习课很难上好,原因之一就是备课不精。复习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具体的教材。如果教师一味凭借主观判断,将臆想的问题强加给学生,无疑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只有实现“内容考点化”的初三化学复习备课,才能有效提高初三化学备考的复习效益。有鉴于学业考试试题的导向作用,本文拟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核心内容和高频考点进行剖析和总结,把脉学考最新动向,诊治化学教学的“病理现象”,提升复习课堂效益。
一、卷面分析:“望”学业考试之结构脉络
纵观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从题型、题量、内容等方面均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难度控制较好并且趋于稳定。客观题比较基础,有利于衡量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即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主观题中的填空题难度适中,综合能力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具有合理的区分度,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的择优选拔。
二、数据剖析:“闻”考试评价之反馈信息
试题的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难度系数越高,可认为试题总体的难度越小,反之,难度系数越小,则表示试题难度越大。
通过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难点分析发现,所谓难点,多存在于教学和考试关注角度的分歧之处。“考试大纲”中罗列的陈述性知识,而不是考试所考查的策略性知识,即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知识的策略。所以,单纯依靠押中或复习陈述性知识来应对学业考试,而不让学生学会在问题情境中运用和深化知识的策略,正是学生考试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例如:2011年广东学业考试的第16题,表面上看考查的内容有:“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分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在考试大纲中都属于基础知识,一线的教师也一致反映这些知识在平时教学和考前复习中都是十分重视和训练的知识点,但学生的考试结果(难度达0.5)却显示“这是一种难题!”根源在于试题中设置了新的情境――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而隐藏了“物质的微粒性”的考点,本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策略,而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调用熟悉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统计和分析对常年执教毕业班的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了值得冷静地思考几个问题:①对于一份25道化学试题的试卷,真正的难题有哪些?②为什么知识点貌似都讲过,为何学生考出来的成绩仍不如人意?③卷面上所谓没有考到的知识点真的没有考查吗?
三、课标寻踪:“问”学考命题之思想立意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和要求,“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应根据《标准》要求,考查化学学科课程中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内容范围以5个(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形式给出。”根据这5个一级主题的评价目标以及具体内容对近年来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逐题进行统计(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广东化学试题在保持了题型、总题量、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学科内部5个一级主题的考查内容在题目数量、赋分值的分布上有所调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大知识板块在学业考试命题中的地位,对化学复习中核心主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1. 科学探究――课程核心、举足轻重,分值最重,难度最大
自2013年起,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明确说明: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落实在另外四个主题的考查中,试题内容比例:25%~30%。科学探究的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的气体制取、物质的性质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优化等等。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逐步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题型也推陈出新,在选择题、填空甚至计算题都屡有出现,实验题的形式也是多样化。
2. 身边的化学物质――核心部分、知识主干
有关本主题的命题,近年的化学试卷除了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外,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及过程的考查。主要考查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在科学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时,均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为载体进行考查。
3. 物质构成的奥秘――学好化学的关键
本主题聚集了大量的化学用语,这个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能够准确、简洁地记录和表达极为丰富的化学信息与思想,使之方便地交流,对于化学科学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内容抽象、易于混淆,学生对于这一主题的内容较难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属于教学中的难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比较侧重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干涩为丰润,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4. 物质的化学变化――理论基础、能力为本
这一主题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会初中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具备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5. 化学与社会发展――体现学科价值、渐受重视
此主题的命题数量和赋分值逐年递增,而且考查的难度不大,体现了学业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彰显学科价值。
四、章节权衡:“切”常态教学之“缺失”症结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试卷分析并不是单纯把试题肢解成单元知识块,把考试当成知识点的随意拼组,因为这样会破坏试题的整体构思和布局,对复习和教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以能力立意为命题宗旨的学考试题,在命题的过程中已不再过分关注各单元、各课题的比例,其考点是在于知识的单元组块之间的内部关联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上。因此,对于学业考试中的“章节权重”分析,并不是只停留在从考查知识的表面层次上去归类知识的所属单元课题,而是旨在关注试题的立意和构思,分析试题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凸显知识单元件的内在关联性和整合性。鲜活的考试题例和难度分析,可以呈现和切中平时教学的“缺失”和复习课堂的“症结”,为教师减负增效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五、核心聚焦:“诊”学考复习之有效良方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基本知识的“基本”涵义有二:一是“核心主干”,是知识内容的选择层面;二是“基础性”,是知识内容的性质层面。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并不都是“基本知识”,因为有些知识不属于“核心主干”范畴。学业考试的“基础性”强调的是“核心主干”的覆盖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实际上,考试没有教学那么广阔的发挥空间,受制约的因素很多,还要满足全省各地区的不同需求,所以一份试卷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学生一整年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所有思维结果面面俱到地呈现出来,只能选取基础、主干、核心的知识作为考试内容,并将化学特有的、重要的思维方式贯穿其中。对于基础、主干、核心的化学知识是年年必考的内容,只是每年考查的侧重点和试题形式会有所变化,突出知识灵活应用和学以致用的价值。这些在师生备考中必不可少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命题点,即是化学教师所应该剖析和归纳的核心考点。
基于以上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总题量高达75小题(问),年均考查7道化学方程式,年均分值高达16.2分(统计只是单纯的化学方程式的分值,不涉及含计算的分值),远远高于其它考点。除此之外,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肥、物质的分类、溶解度、环境保护、基本实验操作、装置组装与选择、pH、化学用语、化合价、微观示意图、反应类型的判断等核心热点几乎每一年的学业考试都出现。而诸如多功能瓶的使用、图形数据等考点,虽然不是每年必考,但往往是学生最怕的、最容易丢分的题目。
六、结语
学业考试不仅是学业评价的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读书教育指点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立足让每个学生收益和协调发展。高质量有水准的学业考试试题,会与义务教育新课程理念保持一致,促进学生发展;会与教学形成合力,着眼于学生未来,共同科学地、有目的地促进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对于学业考试试题,应关注命题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总之,化学学业考试是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过程,而教学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根据地。当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和考试的共同目标,教学和考试就会在同一标尺下关注试题的内涵和价值,就会互惠共赢,共同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明贵,徐泓. 2014年安徽省宣城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学科评价报告[J].化学教育,2015,(7):39-44
[2] 刘雅莉.化学高考试题的内涵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J].化学教育,2015,(5):51-55
根据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江苏省技工院校*招生计划的通知》(苏劳社培[*]26号)(以下简称“招生计划”)以及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我市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意见》(锡政办发[2007]7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年我市技工院校招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紧紧围绕“学有所教”,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结合无锡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市场化办学方向,为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能熟练掌握本职业(工种)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
二、招生计划和对象
根据“招生计划”,*年我市19所技工院校计划招生总数为17200人,其中无锡市区计划招生1900人,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和技师班计划招生6195人。招生对象必须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身体健康的应、往届初中、高中、中职、大专和本科毕业生。
三、教育学制和年限
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技工院校教育学制和年限基本确定为:中级技工班(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的教育学制和年限一般为初中毕业生起点3年,高中毕业生起点为2年,其中服装、餐饮、宾馆服务、电子等技术含量较低的部分专业,可适当缩短学制;高级技工班(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教育学制和年限一般为初中毕业生起点5年,中职(含中技、中专)、高中起点为2—3年;预备技师班、技师班(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的教育学制和年限一般为初中毕业生起点7年,中职(含中技、中专)、高中起点为4年,高级工起点为2年。
四、报名时间和办法
应届初中毕业生由所在学校集体办理报名手续;往届初中毕业生、在外地借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技(职)校、高中、大专和本科毕业生可直接到招生院校报名。未能继续升学的应、往届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可于8月中旬起到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登记、报名(地址:无锡市塘南一支路4号—1,联系电话:85017847)。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须写明学校代码及专业代码。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技工院校,考生所在学校和地区阻止学生报考或截留时,学生和家长可直接向市劳动保障局培训处反映和报名(电话:85024124、85016432)。
五、考查和体检
报考技工院校的考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查,由考生报考的技工院校负责。市区考生体检由市招办统一安排进行,外地考生体检由当地统一安排进行。色弱考生不能录取化工、铁路行业、运输驾驶、轮机、印刷、工艺美术等专业(工种);色盲考生不能录取的专业除色弱外,还有烹饪、纺织化纤、电工、电子、热加工等专业(工种)。各专业(工种)的考查、体检等具体要求见招生计划表备注栏。
六、录取和登记注册
1.根据考生德、智、体全面考核情况,按考生所填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对填报第一志愿的考生优先录取。
2.技工院校技师班、预备技师班、高级工班进入下一学习阶段时,须先登记毕业再重新登记注册入学。
七、毕业、就业和待遇
1.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根据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由学校推荐就业或毕业生自主择业。定向委培的毕业生原则上到定向委培的单位就业。
2.技工院校毕业生被推荐录用后,与录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免除其试用期。
3.技工院校学生毕业时实行“双证制度”,即技工院校学生毕业时须取得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后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
八、户籍管理
根据省政府《批转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苏政发[*]142号)和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批转市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无锡市区中等职业学校外地生源户口迁移及就业有关问题的意见》(锡政发[2006]202号)文件精神,新生在入学时可将户口迁入录取学校所在地,新生户口迁移全部采用计算机管理,具体操作办法按无锡市公安局户政信息处的规定办理。
九、收费标准
技工学校的招生收费按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技工学校收费标准的通知》(苏劳社[2000]21号、苏价费[2000]237号、苏财综[2000]133号)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衔接同类高职院校收费标准的复函》(苏价费函[2005]136号、苏财综[2005]47号)的文件规定执行。学校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可采取减免学费、勤工助学等方式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十、技校招生工作要求
1.加强招生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领导,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培训处设立办公室,负责招生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各技工院校要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录取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自觉遵守招生纪律,坚决抵制各种违规招生的不正之风。凡违反规定招收的学生,一律无效,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合理编报招生计划。各技工院校要根据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部门定期的全市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加强对毕业生需求的预测分析,要以国家技工学校专业目录为依据,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设置,规范专业名称,合理设置专业(工种)和编报招生计划。各技工院校应按全市统一部署和规定程序实施招生工作。未经市劳动保障局同意,各校不得擅自变更招生方式和招生规模。
3.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各技工院校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工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市场需求预测。切实加强专业建设,科学确定相关专业(职业)的招生数量和培养规模。对毕业生供大于求或学非所用的专业,市劳动保障局将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限制直至停止招生;已进行职教资源整合的学校要通过论证,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
4.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各技工院校要坚持按需招生、按需办学的原则,积极扩大定向培养、委托培养面,促进招生就业的紧密结合,畅通就业渠道。要结合年度技工院校十项目标管理考核、申报重点技工院校评估以及有关项目考核等专项工作,对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和专业教学条件的达标、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计划的规范制定和实施、正常教学活动和培训措施的落实、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畅通等方面进行检查和整改,提高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教育基础教育无缝深入
一、中职教育现状:障碍多,成效大。
中职教育虽然困难重重,障碍很多,但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中职教育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撑起了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半边天,使众多的失落青少年重新燃起希望之光。
2011年2月28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公布的报告中公布的《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就业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学生2205.33万人,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报告除了总结中职教育的各项改革外,还显示,在接受中等中职教育学生中,贫寒家庭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他们不但撑起了中职教育,而且撑起了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半边天,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产业大军中的技能人才队伍的有生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
很多初中生被迫选择中职后,情绪低落,失败感、挫败感强烈,丧失对于未来和梦想追求的信心。在职业学校老师通过各种正确的就业择业理念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重拾梦想,并教他们如何为梦想一步步努力。中职教育为基础教育的掉队者重新燃起希望之光,使学生变无奈茫然为自尊自信。
中职教育成为这些学生再造的“熔炉”。经过学校专业教学、职业指导、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和环节的教育活动,大多数学生从“学习的失利者”逐渐转变为职业专长的拥有者,自主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强烈的自尊需要逐渐转变为不断增强的职业自信,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对自己的人生更有信心,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职业人。
二、中职教育与基础教育理应无缝深入对接,对接好后的中职应作出更大的社会贡献。
(一)中职教育是消除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一剂良方
近年来,多个地方的报告显示中职教育与高中教育招生平分秋色。教育界一直都反思和不断革新,以培养真正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基础教育失败的后果不仅是部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立能力差,更多的是对于这些高中阶段教育“半壁江山”的全体而言,对于这些相对学习能力弱势的群体家庭贫困群体而言,成为承担基础教育失败的直接产品。
在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通过接受养成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以及“文明风采”竞赛等特色活动的激励,中职学生在学习掌握技能的同时,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逐步提高。在家长的眼中,孩子上学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好像变了一个人——有礼貌了,懂得感恩了,做事情有章法了。通过职业教育能把这种材料、这种基础的孩子教化成人,从有业立业到乐业,有较好的人生发展规划,甚至为自己贫寒的家庭家族带来希望,这就是中职教育最大的功德,是避免中国教育失败的有效途径,是消除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一剂良方。
(二)中职教育能让“教育公平”使大众教育的价值诉求得到更好体现
教育公平以“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为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是进一步要求。目前基础教育在实践教育公平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受教育的机会方面相差甚大,农村和城市之间教育机会的差距之大达到让人惊讶的地步,更为明显的体现是农村孩子初中就辍学或者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孩子不在少数,即使有幸进入中职学习的孩子,得到的教育资源也是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享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比拟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重阻力都让大众教育的“教育公平”理念显得有些遥不可及。
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和各级主管部门对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扶持也越来越多。有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认识到中职的重大意义,也有更多的家长接纳了中职教育。目前实施的面向所有农村生逐步推出中职免费政策,就体现了国家发展中职教育的决心,也让教育公平的大众教育的价值诉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中职教育作为社会稳定器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指出当前社会需要的是不同类型的人才。初中毕业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和形成品格的人生黄金时期,走到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上高中不是唯一的选择,刚刚初中毕业的孩子,他们年龄尚小,心智还很不成熟,因无一技之长,缺少社会经验,若过早步入社会,则极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部分应届初中毕业生不是选择升入高中继续学习,而是就此进入社会,他们以何种形式走入社会?是否得到了就业指导,接受了职业培训?几年之后,他们又能干什么?
历年来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因成绩问题会结合自身选择职业中专或艺校,使学生毕业后有一技在身,立足于社会,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多元化的当代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不同的选择为现代社会增添不一样的景色。一个从事中职教育大半辈子的校长在开导那些对所谓的问题学生辛苦付出的老师们时说,中职教育是弱者教育,是拯救灵魂的教育。在我看来,中职教育是为弥补小学和初中教育的缺失。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初中毕业就流连于街头被各种诱惑走上歧途甚至犯罪道路的学生相当多。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跟他们没人教育无人管理有很大关系,如果职业教育能从这个层面帮到更多学生,那么对于社会的稳定就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要正确指导他们对待前途、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努力学习,指导他们正确选择升学、参军和就业等问题,对他们走好人生道路有很大的影响,其意义非常重大。
三、对接的设想。
首先,小学甚至初中就设置职业教育理念课程。在小学甚至初中就导入职业教育的理念,鼓励成为对社会和对家庭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定成为出人头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