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程序化

程序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程序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程序化

程序化范文第1篇

一、提升程序化建设水平的重大意义

目前,有些工商干部由于尚未牢固树立现代法治理念,使得在实施行政管理中只注重实体法、忽视程序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由此造成侵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涉及违反法定程序的案件时有发生。增强程序意识。提升程序化建设水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既是目前亟须加强和改进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行政机关依法保障公民权利、约束公共权力,推进依法行政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更具必要性和迫切性。

1 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基本权利。在一般的行政执法实践中,执法管理相对人的地位、能力在行政机关面前是弱者,双方处于实际上的不平等地位。工商机关担负着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重任,在执法工作中使用处罚手段频率高,范围广,而我国法律对行政相对人的保护缺少比较明确的法律规定,一旦行政执法权被滥用,这种潜在的可能性就会转化为侵犯的后果。为了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对相对人的侵害,除赋予相对人一定的知情权、申辩权、质证权、要求回避权等等,更要预先设定公正的法律程序,使行政权力的行使具备公正的行政程序,以接受相对人的监督,以便使相对人能够及早主张权利,减少和消除不必要争议和摩擦。这些程序有时看起来甚至是太过于细致和琐碎,然而,正是通过看起来琐碎的程序细节。使行政执法的每一环节都受到程序的约束,在事前防止违法行政行为带来的损害,以充分保障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有利于协调复杂的管理关系。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工商部门在监管和执法中面临的矛盾比较多,本身就比较容易遭遇非议和误解,加之有些工商干部尤其是基层工商干部执法监管中还有诸多不规范的行政行为,使得工商部门基层执法得不到广大群众、企业的全面理解和支持,更有一些行政相对人对工商执法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进而四处上访、诉讼,直接导致了管理关系的恶化。而程序化建设的目的就是约束和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增强行政处罚的科学性。提高行政处罚的效率。合法的执法程序将有助于行政执法决定正当性的提高,从而降低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可能性;程序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将有助于行政管理相对人配合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缓和矛盾和消除纠纷,增加执法过程中的和谐因素,协调好、理顺好目前复杂的管理关系。

3 有利于减少职能和权力对执法公正的干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我国“人治”凌驾于“法治”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行政机关拥有并行使着大量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如果不能正确运用,有可能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侵害,也许会产生同一地区、同一种违法行为的处罚结果差异较大的现象,从而失去执法的公平、公正性。加强程序化建设;规范权力行使,能够有效缩小权力失控的空间,从而确保法律的公正性。此外,加强程序化建设,完善程序细则,一切按照程序办事,有利于减少工商干部在监管和执法中因对法律理解的局限性以及受一些外部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的一些非主观意愿的技术性失误。

4 有利于提高工商机关执法监管的公信力,加强程序化建设对于提高法治建设水平,促进廉政建设,提升执法机关公信力和政府形象具有重大而现实意义。行政机关如果不注重程序化建设,非常容易助长执法腐败和。如有的利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在执法中“要挟”相对人,对所谓“态度不好”的就重罚,有人说情的就从轻处罚,或轻或重全在执法人员的意志之中,从而引起群众怀疑、不信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不配合行政执法,行政违法行为增多,导致经济秩序的不稳定,进而助长了特权思想,滋生腐败,大大损害了行政机关的形象。因此,程序化建设有利于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提高行政效率和执法监管的公信力;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程序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工商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积极加强程序化建设,努力规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程序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 程序意识的缺失。程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当前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混乱与无序的现象。究其原因,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是客观存在的,但更主要是程序意识的缺失,重公权、轻私叔,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一直以来就大量存在着,“只要实体合法,程序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思维还有不小市场。有些工商干部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思想上重视还不到位,贯彻落实更不到位:有些干部认为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烦,将行政执法定位于维护行政秩序;有的为了完成任务,维护秩序,认为只要能够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维护行政机器的正常运转,手段则在所不问,程序法则沦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实体法的手段或工具。

2 程序环节的简化。按照《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然而在执法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现象。特别是简化法定程序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有的将一般程序案件作简易程序案件来处理,简易程序只适用于罚款和警告两类,而且罚款幅度法律也有明确规定,但在执法实践中,有的将没收财物、停业整顿的案件也作为简易程序案件处理,有的将罚款几千元的案件也作为简易程序案件处理,还有的一味图省事,将罚款数额大的案件化作几个简易程序案件来处理,并以此规避一般程序。有的比较随意简化某个程序中的某个环节。如在简易程序案件中。有的执法人员只给当事人一张当场处罚决定书,而把亮证、告知等程序省略了,而亮证、告知等本应在当场处罚的笔录中反映出来。更有甚者,连当场处罚决定书都不出具给当事人,只是一张罚款收据给当事人。回来编造处罚决定书和其

他材料应付上级检查监督。有的当场收缴罚款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3 程序履行的随意性。在这一方面,主要表现为:一是因为客观原因而被动地变通处理案件,以规避法定程序。一些被处罚的当事人为了维护自身形象、利益和声誉,要求工商机关对其违法行为不要下达处罚决定,自己以变通的方法缴纳罚没款,有些执法人员碍于情面,加之程序意识的缺失,往往变通处理。二是为了迅速办理案件而规避法定程序。少数工商干部鉴于存在的执法环境,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为了尽快结案,息事宁人,有时主动和当事人协商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只要谈妥,不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对“先立案、后调查,先审批、后查扣,先告知、后处罚”等法律程序规定不够重视,仅凭当事人陈述进行处罚。但这种行政处罚,只要当事人提起复议或行政诉讼,工商机关就无疑会败诉。

4 程序规则的不熟知。执法监管是一项非常讲究细节和规则的工作,当前在执法过程中,有些工商干部犯执法程序错误并不是程序意识的缺失,更不是主观故意。而是他们对程序规则的不熟悉、不掌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法定规则履行程序。具体表现主要有:应立案不立案、有利害关系的不回避、进行检查或调查取证时不亮证、先调查后取证、复制材料没有交提供人签“经核对与原件无误”并签名盖章、勘验后不请签证人签名、处罚前不履行告知程序或符合听证条件的不告知听证权利、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或以无照经营为由扣押物品超时限、一人调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无事实依据或法定依据、扣押当事人财物不出具扣押手续或手续不全、扣押物资先行处理没有征得当事人同意、发还当事人物资没有经过审批或没有出具返还手续或无法定依据、抽样送检方法不符合规定、委托抽检没有委托手续、抽样取证没有开列财物清单、检测报告没有送达当事人或送错对象或没有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复检的权利、抽检商品时收取检验费、查到物品先做出强制收购行政处罚后调查取证、相关法律文书没有送达或后送达签以前日期等等。

三、增强程序意识,提升程序化建设水平的路径选择

工商机关承担着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职责,执法任务重,监管责任大,进一步加强程序化建设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提升程序化建设水平既要靠观念的更新、意识的增强,又要靠程序的公开、执法的公平、制度的保障、监督的约束、技术的促进。

1 努力增强全员程序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提升程序化建设水平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全员法治观念、程序意识。首先要促进全员观念转变。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政为民、依法行政的理念,牢固树立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要加强程序化建设,彻底纠正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上级与下级、命令与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从思想上和工作中摆正与群众的关系,不但在实体上而且在程序上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参与、维护人民权利、接受人民监督,贯彻和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精神。其次要增强全面的程序意识。过去在推进法治建设中,过多地强调对整个法律规则的宣传教育,而缺乏对具体操作细节也就是程序规则的教育、引导,从而导致有些执法人员程序意识的弱化、程序规则的不熟知。加强程序化建设,当前就是要增强各级工商干部的程序意识,加大对法律法规尤其是具体程序履行细节的普及培训力度。通过教育培训、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使工商干部切实认识到依法行政必须要依靠不可缺少的程序来维护和保障,认识到实体与程序却是不可分割和互为条件的,没有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就会毫无价值,而没有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就会成为泡影。通过程序意识的增强,使广大工商干部自觉学习程序,自觉履行程序、自觉遵守程序,将工商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纳入法治轨道,减少其执法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 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现代行政管理领域纷繁复杂,要提升程序化建设水平,没有相对人的参与和配合,行政执法很难做到规范有序,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应当是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大量实践证明,保证相对人的参与权,这既是取得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理解、配合和认同: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的客观需要,顺利实现行政目的,也是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防止暗箱操作,减少职务腐败,提升程序化建设水平的必然要求。各级工商机关应紧紧围绕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更多地引导行政相对人参与管理活动,尽可能为他们的参与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要努力增强行政相对人的自身参与意识,通过教育、宣传,使他们了解和掌握自己应有的权利,使他们知道行政执法中应当具备并履行的程序规则,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不仅促使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而且能反过来防止行政机关程序履行不到位,执法权力被滥用。要通过增强相对人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尊重他们的意愿和诉求,规范和约束行政执法的行为,确保各项程序能够履行到位。

3 公开执法监管程序。行政机关与相对人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程序失衡的重要原因,而公开执法信息、增强执法的透明度是解决程序失衡问题有效的途径和手段,这样做既有利于防止执法人员的随意行为,又有利于防止和减少来自各方的说情风,为公正执法扫清障碍。要以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使群众对工商职能、注册登记、行政处罚等程序有所了解,使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增强工作的认可度。在执法信息公开中,要坚持公平的原则,所有行政相对人一律平等对待,该公开的要彻底全面公开,做到执法程序公开透明,运行规范,让权力始终处在阳光下运作。

4 强化监管执法程序监督。程序监督是指对权力行使的先后次序、步骤、方式、范围等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进行监督,它要求权力主体按照既定的行为方式行使权力,从而保证权力主体在规则的范围内活动。事实证明,许多滥用权力者就是通过减少甚至免除程序来达到目的的。首先要将程序监督关口前移。要从事后查处为主向事前监督为主的转变,从偏重监督结果向监督权力行使程序的转变,强化事前、事中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违反程序的现象发生。其次要建立健全程序监督责任制。要通过梳理执法依据,依法确定执法标准,明确执法程序,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界定和分解落实岗位职责,强化执法责任,使每项行政职权都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都公开其外部行政程序,健全内部工作流程,不得任意增加或减少程序,保证合法、公正、公平行使职权。要严肃程序监督的纪律和责任,必须要求权力主体行使权力时程序一步不缺、一步不错。在程序上不通融、不让步,做到该质询的质询,该检查的检查,该纠正的纠正,该惩处的惩处。使程序成为等行为不可逾越的屏障。再次是要建立内外联动监督网。内部要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核审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法定程序的问题:外部要通过人大监督、派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人民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使各项行政程序的履行规范透明。

5 增强监管执法程序的公平性。程序化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平等对待所有行政管理相对人,做到不偏私、不歧视,不搞特殊化,保证执法监管的公平性。首先,要从制度上完备具有公平性的程序规则。要按照程序化建设的要求,制定必要l的管理规则、制度体系,在行政执法中切实做到处理同样的问题按照同样的标准,同样的、程序进行,实现熟人与生人一个样,打招呼与不打招呼一个样,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一个样,小企业与大企业一个样。其次,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公平执法意识。在执法过程中不能有个人偏好,不能将个火的私怨和个人的倾向体现到执法活动中,将自己的推则强加于人,而是要遵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来办事。在做到公平执法的同时,还要讲求科学方式方法,努力改善与相对人的关系。通过感人教育、平等对话、情感监管、和谐执法,使相对人理解执法,主动配合工商部门监管执法。

程序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技成果 档案管理 程序化 思路构建

科技成果档案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技储备的一种形式,是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科技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科技成果档案的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档案程序化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发挥出信息资源对增加竞争筹码的积极作用,以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为科技事业单位的持续化发展创造条件。

1 科技成果档案管理要求及其程序化管理意义

1.1 科技成果档案管理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在对科技成果档案进行管理时应做到以下要求:其一真实,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将客观实践成果真实、详尽地记录下来,避免不尽、不实、不详内容进入信息数据库;其二价值,管理者必须确保记录在案的科技成果具备一定的价值性,能有效将生产资料转化为客观生产力,为科技事业单位乃至国家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其三应用,将静态的资料投入实际使用是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重视档案的应用工作,使其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发挥其价值最大化;其四扩充,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及时增加档案储备,扩充档案积累量,为科技事业单位增设无形的财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2 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的意义

在科技事业单位科技成果档案管理中使用程序化管理方法,能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与质量,减轻其工作量,缩短工作时间,为进一步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做好铺垫。不仅如此,程序化管理模式还能有效规范管理秩序,营造和谐、有序、科学、合理的管理氛围,为科技事业单位调动、查询、共享档案信息数据提供便利。

2 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的“三同步”原则

科技事业单位的科技工作应与归档工作同时进行。要想落实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就必须遵循“三同步”原则,处理好科研与建档两者间的关系,为科技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确保科研任务与科研材料归档要求同时提出,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不仅如此,相关负责人还要对科技计划的开展情况与进展程度进行调查,观察其是否与科技文件的记录状态一致,若进度不同则需及时调整,做好记录工作,保障科技材料具备一定的时效性;除此之外,科技成果通过验收后,需立刻记录于科技档案中,配备验收合格报告,详细标注内容、时间及成果,为后续查阅、应用做好铺垫。

3 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思路的构建

3.1 收集阶段的档案程序化管理

收集阶段是科技事业单位科技成果档案程序化管理的初始阶段,也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环节中,管理人员要判断各科技成果数据信心的价值,选择有价值的档案收录于信息管理库中,确保档案的完整、真实、有效,为程序化管理的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3.1.1 建立相对健全的科技成果档案收集管理制度

在收集阶段,科技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起相对健全的科技成果档案收集管理制度,规范档案收集程序,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以此提高档案收集效率与质量,以便收集到更多有价值的科技材料。

3.1.2 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档案保存制度

各科技事业单位也要分工合作,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档案保存制度,各部门要从细节着手,做好本职工作,就方案设计、科技研发等环节进行探讨,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科技事业单位内有价值的科技创新、生产研发活动能通过项目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专业审评建议报告、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等形式完整、真实地记录在案,为后续档案程序化管理创造条件,为进一步减轻管理人员工作量、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奠定坚实的基础。

3.1.3 建立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

档案收集工作不仅离不开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还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科技事业单位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为科技成果档案管理人员资料收集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使各部门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积极投身于档案收集工作中,主动为科技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增加做出贡献。

3.2 整理阶段的档案程序化管理

科技成果档案管理人员在完成有价值的资料收集工作后,应即刻对其进行筛选、分类、整合,全面进入档案程序化管理的整理阶段。在此过程中,管理者需将原始资料按照内容、种类、特点进行详细分类,接着采用系统排列的方式,把分类完成后档案资料归入不同等级的数据库中,便于检索与查阅。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应当准确、真实地标注档案类型、录入时间、涉及内容与获取渠道等基本信息,将科技成果档案不断具体化、系统化、规范化,由传统的单一性分类法逐渐向先进的复合型分类法过渡。

程序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事管理程序;理性化;公务员管理程序

一、人事管理程序的概念

(一)何为程序。程序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大到一国的法律制定小到一种甜点的制作。在此为使读者更好的理解程序的定义,首先我们应区分一下过程与程序的区别,以及程序与制度的区别。“过程和程序词义存在着交集,程序可理解为“过程的秩序”,程序更强调内在的一种秩序,这就是两者的主要区别。过程是对发生的事情的事情以时间为顺序对事物的发展的叙述;程序视过程为研究的对象,是过程集合体的拓展,是对过程的一种人为规定,随着对程序的研究的深入,程序早已突破仅仅是一种工具的限制,为其赋予了价值理性,从而和仅仅作为一种事物进程的过程的区别越来越大。”

制度应是一定范围内的行为准则。“制度是个外延和内涵都很丰富的词汇,程序则是以科学的手段来实现制度。制度一旦确立,便具有了法律的效力和强制性。由于所涉及的领域有所不同,不同领域的学者对程序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本文将程序定义为具有目的性的行为主体,为了规范活动的参与者的行为,依照某种逻辑安排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方式、内容和步骤。”

(二)何为人事管理程序。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有关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信息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人事管理程序是指管理主体为作出有目的性的管理行为而有计划进行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过程,是任何内部或者外部管理活动方式所包含的具有强制性的事实过程。

二、我国公务员管理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公务员管理程序体系由很多细小的单一的管理程序构成,如考录程序、激励程序、退休程序等等。公务员的各个单一管理程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虽从多方面谨慎考虑构建,由于大部分考虑出于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分析,带有过多的主观因素,因而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本管理理念是公务员法的基本理念之一,公务员管理程序理应充分体现这一理念,但现有公务员管理体现以事为重心的定位,贯穿在整个管理中的思路都是谋求事得其人和人适其事。但过分强调人去适应工作,重事不重人,限制人的积极性、妨碍人的全面发展的弊端。例如现有的务员培训环节,培训方过于单调,简单的强调“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模式等。

在公务员录用、职位轮换、职务晋升等解决人与职位结合的管理程序中应包括对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全面考核,而且要用科学的程序规范公务员的业绩考核指标与方法,使考核指标既能充分反映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又能反映结果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公务员管理程序趋于封闭化。公务员管理程序封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在考录程序中,人员录用的要求上会存在着明文的年龄、学历等规定,非正式的相貌、疾病及其它个人喜好的限制。在录用范围上,各级政府机关通过公开方式录用的职务只是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难以激发全体尤其上层公务员的竞争意识。其次是在,“退出”环节中,自古以来,大家都以公务员捧的是“铁饭碗”为传统,认为公务员的工作是相当有报账单,除了退体、调出、辞职自愿离去,以及个别的违法违纪被开除,公务员可以说都是终身制,缺乏激发公务员工作效率的竞争机制。最后公务员的工资标准并不是以公务员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评定,操作的流程及结果仅仅是由政府单方参与。

(三)公务员管理程序不够规范化。由于公务员的考核、奖励、晋升没有足够科学的程序和这方面的程序一直没有严格的执行导致了与公务员相关的人事制度遵循了各种事务依旧是以上层意见为准的传统原则,由此一来民主程序逐步弱化,这严重地影响到了基层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动力,造成了行政效率每况愈下的局面。也由此,导致了大多数严格的管理程序未能建立起来,且管理程序的透明度较低,程序法监督不力等问题。

三、公务员管理程序不合理的负面影响

公务员管理程序的问题重重,除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这一不良后果之外,也会给社会带来极其不好的影响。笔者在为本文搜集材料时,曾观看了一个2013年由中央13台放映“当上公务员,你就幸福了吗?”的新闻采访节目。其中随机采访了许多社会公众对公务员的印象,大多数公众的回答,都是与我们一直所宣传的公务员是一支高效廉洁,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形象相反。采访节目中公众对于公务员印象的回答大多数是这样的:“认为公务员是一个旱涝保收的职业,而且上起班来非常悠闲,每天可以很缓慢的去上班,到达单位后可以准备好茶水,然后缓慢的打开报纸等。”可见从很早开始,我国的公务员管理程序就已经出现了问题,导致社会公众对公务员这一队伍的质疑重重。为何本该受人们爱戴拥护的队伍,如今却如此遭受人们的排斥呢?笔者分析,一定是公务员管理程序体系中的细小的管理程序出现了问题,例如其中的问责程序不够严厉,激励程序过于形式化,导致公务员工作起来无激情不负责,不为人民办实事。长此以往的工作风格,导致了社会公众对公务员这支队伍的厌烦。这一不良的工作风格也造成了社会中年轻人价值观的扭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报考公务员的目的不在是为了报效祖国服务于人民大众,而是因为公务员的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等。笔者在为本文章搜集材料时,了解了下面图标中统计数据(该图表来源于2012年10月24日的1.188人参与的新浪调查)。

四、论人事管理程序化的重要意义

管理程序化,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公务员管理程序合理化,指的是对公务员管理程序重新进行理性的思考与重设,从而进一步构建保障公务员管理理念与管理功能实现的公务员管理流程的实践过程。但在管理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管理程序的都是合理,不合理的管理程序会造成笔者上文中所提到的对行政效率以及社会公众的不良影响。

公务员的管理程序合理化有助于管理理念的实施每一种管理程序都是特定的管理理念,管理原则的载体。公务员管理程序的合理化的设计正是从体现管理理念管理原则出发,不仅从公务员管理不同环节的功能出发来设计相应的工作步骤以及相应的条件,而是应从当下公务员的职责出发来设计有利于贯彻公务员管理的理念与原则的管理程序。

公务员管理程序的合理化有助于管理程序的开放,能够与公民一起协作生产的、开放的政府才能称之为有效率的政府。对于公务员的管理而言,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借鉴私人部门的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和技术是未尝不可的。

程序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程序化控制;设计及实现

中图分类号:TM769

0. 引言

随着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其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和应用,加上电力系统在人们的工作及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性作用,因此对电力系统实现程序化控制尤为重要。在对电力系统程序化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变电站常见异常问题进行相关应急处理设定,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保证电力的正常、安全供应,还能使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实现全面自动化。这种控制手段作为全球电力系统的新技术,代表着本世纪电力系统人工智能化科技发展的前进方向与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变电站程序化控制系统功能的不断增强与扩大,对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为了完善对电力系统的程序化控制,本文将结合变电站的异常情况,对程序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1. 变电异常情况分析

在当前的变电运行过程中,常出现的故障类型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非跳闸的故障和跳闸的故障。变电运行的设备设施出现故障一般受到影响的范围是部分性的,故障是局部性的,而变电运行中电力方面的系统出现了故障,影响的范围就是电力方面的全部系统。

1.1非跳闸式的故障

非跳闸式的故障最常出现的故障现象有很多,例如:保险丝突然断开、系统的接地、相关的保险丝被烧断等。当相关系统中的消弧线圈与地面相连接,或者没有直接的接触到地面的小型电流与地面相连接的系统当中出现了保险丝突然断开、系统的接地以及出现共振现象、相关的保险丝被烧断四种现象,中央的信号就会发出相关的信息,这样子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小型的电流在接触到地面的系统时,与总线上的辅助线圈中存在的三角开口电压的继电器相互连接在了一起,使得三角开口的电压值无限接近于零。一个有着极高电压量的保险丝与地面的系统相互连接到一起的时候,就会造成三角开口的电压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当三角开口的电压到一定的值时,继电器就与地面信号相连接并且开始进行工作运转。

1.2跳闸式的故障

跳闸式的故障是诸多故障中最为常见的故障问题,一般跳闸式的故障出现的故障情况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主变三侧开关跳的故障、线路跳闸的故障和主变三侧跳闸的故障。

线路中的开关出现的故障主要包括电磁结构方面的开关、液体压强方面的开关、弹簧结构方面的开关等[1]。线路跳闸的故障是三种跳闸故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故障问题,跳闸一般是对电路的整体系统进行保护时出现的状况。主变三侧跳闸的故障其实存在着多种的情况,这种故障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故障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变三侧的开关在差动区域出现了故障或者是内部的系统出现了故障,最终导致主变三侧出现跳闸的故障。

2. 电力系统程序化控制的设计方案

通过对上述变电异常情况的分析,当实现变电站程序化控制时,所有的工作指令都是机器操控且工作人员可以不在现场,由此可见对其的设计必须精密、可靠及安全。

2.1 设计要求

第一,变电站程序化控制系统中,为保证系统中个单元之间的安全、经济、有效的进行运行,将每一项设备都组成了变配电间隔,并对每一个间隔进行实施的保护,从而使程序化控制的安全性得到了提升。

第二,程序化控制中每一项装置都是相互独立的且又相互联系的,在其中一个功能设置损坏后,另一项功能可继续进行运作,保证了程序化控制系统运行的精密性。

第三,组成程序化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微机装置,其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分布均为正常的服从指数分布时,在偶然失效的阶段中,可进行自我修复[2]。

2.2 设计对象

第一,对站内程序化控制的设计。该项内容的设计主要包含了对所有数据进行逻辑定义、分析预警、操作与设备监控等方面的设定。

第二,对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设计。为了保障在远方遥控指令能够准确、可靠执行,排除程序化操控的安全隐患,在设计时应增加逻辑定义确认机制,在操控人员确认无误后,再对控制进行启动,提升了程序化控制的可靠性。

3. 电力系统程序化控制的功能实现

3.1 对数据进行逻辑定义

借助一体化信息平台,可以对所有数据进行逻辑定义,以支持变电安全运行。其主要功能有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以及协同互动等。

3.2 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

该功能可以实现分类告警、信息过滤、在线实时分析和推理变电站运行状态、自动报告变电站异常并提出处理指导等功能。

3.3 智能视频

正常遥控时,操作人员点击主接线图面上的设备进行遥控时,视频系统能够通过调度编号等信息定位显示设备现场画面,并且在监控机上显示现场的视频。而事故异常时,当发生事故导致站内设备动作时,视频系统能够通过事故总和告警信息主动推出动作设备的现场视频。

3.4 设备在线监测

采集主要一次设备(变压器、断路器等)的状态信息,进行状态可视化展示并发送到上级系统,为实现优化变电运行和设备运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3.5 程序化顺控

可接收和执行调度、集控中心和本地后台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经安全校核正确后,自动完成相关运行方式变化要求的设备控制,具备投退保护软压板功能,具备急停功能,可在站内和远端实现可视化操作。此外,在顺控控制过程中,变电站可以及时向调度、集控中心反馈执行过程的信息[3],如当前执行步骤、遥控超时、逻辑闭锁等,以便远端系统能更全面的掌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结合对变电异常情况的阐述,对电力系统的程序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运行的角度出发,对该控制系统的特点进行解析,并提出了程序化控制系统可靠性的设计方案。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程序化控制系统在设计和应用方面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程序化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也会随着历史的潮流逐一解决,为我国电气化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江慧,蒋衍君,丁泉,朱杰媛. 电力系统程序化控制的设计与实现[J]. 电气应用. 2010(10)

程序化范文第5篇

关键字:PCD,植物凋亡,程序化,研究展望

【分类号】Q942

细胞程序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也常常被称为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是一个由基因决定的细胞主主动的有序的死亡方式。具体指细胞遇到内、外环境因子刺激时,受基因调控启动的自杀保护措施,包括一些分子机制的诱导激活和基因编程,通过这种方式去除体内非必需细胞或即将发生特化的细胞。而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时,就像树叶或花的自然凋落一样,凋亡的细胞散在于正常组织细胞中,无炎症反应,不遗留瘢痕。死亡的细胞碎片很快被巨噬细胞或邻近细胞清除,不影响其他细胞的正常功能。

1、PCD的概念

1972年,Kerr等提出了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用来描述多细胞有机体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细胞自然死亡现象。由于PCD和凋亡时细胞表现相同的形态特征,因此人们认为细胞凋亡就是PCD。其实凋亡是PCD过程中伴随着出现的特定的形态、生化特征,也有一些细胞在PCD过程中并不表现凋亡的特征,这一类细胞死亡被称为非程序化细胞死亡。由此可见,凋亡是PCD在形态学上的表现,两者不完全等同。

PCD是细胞正常发育过程中采取的一种自身基因调控的主动死亡方式,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衰老、坏死不同,有其固有的特点。PCD发生时细胞和染色质浓缩,细胞膜突出,有PCD小体形成;同时核酸内切酶失活,DNA非随机性断裂成180-200bp的片段,在含溴化乙锭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出现典型的“梯状”条带。而坏死则表现为细胞肿胀,质膜丧失完整性,细胞器损伤等特点。

2、PCD的检测方法

2. 1 细胞形态学观察法

(1)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凋亡细胞染色质固缩,常聚集于核膜上呈境界分明的块状或新月形小体, 初期细胞可见完整的细胞器, 细胞膜完整, 凋亡小体形成。

(2) 荧光显微镜。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经荧光色素处理, 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常用荧光色素有吖啶橙、碘化丙啶(P I)、溴乙锭(EB)。

2. 2染料排斥法

除了电镜能反映细胞膜完整性外, 还可用染料排斥法, 如台盼蓝、P I 等。坏死细胞膜破损, 被染料着染。在正常细胞膜上, 磷脂酰丝氨酸基团(PS) 位于胞内侧, 而在细胞凋亡早期膜上此基团则转向胞外侧, 以利于被吞噬。因此, 磷脂酰丝氨酸基团位置的改变, 可作为凋亡细胞的一个标志。

2. 3 反映脱氧核糖核酸有规律断裂的方法

(1)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细胞悬液经裂解消化按常规法提取DNA后, 于含EB 的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正常细胞DNA呈单一条带。

(2) 原位末端标记法。通过DNA 多聚酶I 把已标记的核苷酸结合到DNA 的单链断裂处, 以寻找有无Ap 发生。标记的方法有同位素标记、荧光素标记、地高辛或生物素标记等。

(3) 原位切口平移法。利用DNA 多聚酶将核苷酸整合到Ap 细胞内断裂的DNA 3′羟基末端, 同时水解5′末端,以修复DNA。若用已标记的核苷酸, 即可显示出有断裂DNA 的细胞。该法同样也可用于细胞悬液中Ap 的观察。

3.植物PCD的研究进展

在植物细胞学研究中,尤瑞麟首次报道了正常小麦珠心细胞衰退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引入了PCD的概念。随后Eleftherion研究了小麦原生韧皮部细胞核解体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但没有提及PCD。王雅清、崔克明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了杜仲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PCD,并对其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电子显微观察。李大辉等人在银杏胚珠贮粉室的早期发育中发现参与形成贮粉室的珠心细胞死亡是PCD过程.有资料表明,植物体内导管分子的发育形成过程也是典型的PCD反应。

在生理条件下,生物体内细胞存活与死亡由植物自身发育阶段提供的遗传信息,或由临近细胞和其微环境提供的信号决定的。其中包括细胞相互接触提供的信号以及周围环境中的活性物质、激素等。Orzaez和Granell发现乙烯处理豌豆可促使其心皮衰老及DNA降解,Morgan等发现乙烯介入玉米根中缺氧和机械障碍诱导的通气组织形成过程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尽管乙烯在控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早为人知,但乙烯信号传导途径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还不清楚。

尽管PCD参与植物发育的许多过程,但植物体中发生PCD的细胞比率小,相对过程短,不利于PCD的检测和机制的深入研究,因此进展缓慢。许多实验表明,植物细胞PCD可以被一定的外界条件诱导产生。Wang等用真菌毒素三羧酸丙烯酸单酯(AAL)诱导番茄原生质体及小叶凋亡,观察到典型的DNA梯状条带和类似PCD小体的结构。周军等研究表明,在适当浓度的乙烯利处理下,胡萝卜原生质体产生了典型的凋亡特征,包括DNA梯状条带,核DNA的断裂,以及类凋亡小体的形成等,因而可以确定,乙烯能诱导胡萝卜原生质体凋亡。另外的研究也表明,乙烯能在不同类型的植物中(豌豆、玉米和胡萝卜)诱导细胞凋亡。孙英丽等也发现细胞色素C可以诱导植物细胞产生典型的PCD。

过敏反应(the 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也是一种PCD。植物被病原菌侵染后,感染点周围细胞快速死亡以防止病原菌的传播。通过分离突变体,调节过敏性细胞死亡反应的相关组成已被检测到,但具体是哪些执行了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还没有结论,且植物中这种形式的PCD是否和其他方式的PCD以及动物中的细胞凋亡相同,还需要进一步的遗传和生化分析。

植物细胞中与PCD有关的基因研究还远没有动物深入,尽管许多实验表明植物PCD与动物是相似的,但分子水平共同特征少。目前仅发现少数几个基因参与植物PCD。

在植物PCD方面已开展了不少研究,但目前的工作远没有弄清楚植物PCD较详细的细胞学特征,而与其相关的分子机制信息则更缺乏,这方面的工作将是今后的主攻方向。

4.PCD研究的意义

植物PCD是一种通过细胞的主动死亡来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PCD不但是保证细胞正常发育所必须,而且是植物的一种重要防卫反应。细胞死亡后被其它细胞吸收利用或构成利于自身发展的特殊结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起重要作用。皮层细胞死亡形成的通气组织;筛管细胞死后形成的输导组织;植物表面覆盖的一层死亡细胞,具有保护机体,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还有器官老化后其养分的回收再利用等,这些都是细胞自身调控的结果。了解PCD发生的机制,通过调节其过程,对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农作物品种选优、粮食生产及贮藏技术的改良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尤瑞麟.小麦珠心细胞衰退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J ] . 植物学报,1985 , 27 : 345 353

[2]郭小丁. 植物细胞的编程性死亡[J ] . 1998 年,植物学通报,15 (5) :40 43

[3]孙英丽,赵允,刘春香等. 细胞色素c 能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 植物学报,1999 ,41 :379~383.

[4]林久生, 王根轩. 渗透胁迫诱导的小麦时片细胞程序性死亡. 植物生理学报 , 2001, 27(3): 221~225

[5]孙英丽,赵允,翟中和. Cytochrome C 能诱导植物编程性死亡[J ] . 植物学报,1999 ,41 :379 -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