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从模仿开始,掌握写话方法
小学写话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在刚接触写话内容时心中还充满了不解和迷茫,这个时候教师应当避免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希望学生写出多么优美的语句和文章,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写话方法。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续写,在小学课本中提供了很多可以进行模仿的教学素材,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在逐步模仿的过程中学生的写话水平也会有所提高。接下来,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对课本中的素材进行改写和扩写,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写话方法。比如,在学习了小学课本中的《假如》这篇文章后,笔者让学生通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________,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进行模仿和续写:“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那么我就会为校园里的小树画一个暖暖的大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乐地成长。不会因为惧怕冬日寒冷的风雪而忧愁。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一定为童话故事中双腿无法站立的朋友东东画一双能正常行走的好腿。这样,他就不会因为身体的原因而闷在家里,而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外面嬉戏、奔跑,快乐的玩耍。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样通过模仿开始,学生逐渐学会了如何用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开始掌握写话的方法。
二、发挥想象,深入挖掘写话话题
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想象力非常的丰富,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你会发现他们常常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在写话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翅膀,深入挖掘写话话题。在小学课本中也出现了很多有趣的话题,并且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在进行这样教学素材的教学时,老师要把握好时机,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能挖掘更多的写话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了交通工具这部分的内容后,笔者从一幅情境图入手,激发学生设计未来交通工具的想象,并按所思所想进行写话。
师:假如说有一天去太空旅行能变成现实,那么我们该怎么到达太空呢?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比较合适呢?老师和班上的同学合作完成一幅画,并出示图画。能够到达太空的交通工具一定是非常厉害的,大家想不想为自己设计一款能够到达太空的交通工具呢?
生:齐声说想。并且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师:请大家在讨论时和组内的同学说明三个问题:你的未来交通工具叫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本领?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踊跃的发言,接着笔者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为学生布置写话任务:请大家为自己的未来交通工具写一份介绍,内容要包括上面的三个问题。这样学生的写话话题不再拘泥于课本上的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
三、看图写话,丰富写话的形式
小学生的思维仍然是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更喜欢色彩鲜明、内容有趣的具象的事物,为了让学生有话可以写,在进行写话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看图写话的形式,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单纯地通过文字进行写话的现象。另外,为学生提供看图写话的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比如,笔者在写话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并要求学生以图片为中心进行写话练习。下图是一个雪景图,学生在遇到这样的画面时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下雪啦,下雪啦,鹅毛大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外面的世界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到处都是白雪,房子上、马路上、就连学校的窗台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原来冬天也可以这么漂亮。
下课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出去玩雪,打雪仗、团雪球......尤其是小伙伴们做的雪人,形态各异。瞧!这个雪人做得多有创意啊!我们找到了辣椒做雪人的嘴巴,又找到了胡萝卜来当雪人的鼻子,还有树枝当雪人的手臂。我们都觉得这是这个雪天里最快乐的事情。
四、借助口语交际,以说促写
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老师应当结合口语交际这方面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整句以及整段的写话训练,以说促写,说写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话水平。比如,课本中有如下的口语交际内容:保护有益的动物――从每个人做起。说说你身边有哪些有益的小动物?讨论我们该如何保护它们?为学生设置写话的练习模式:我喜欢_______,因为_______,我要_________。
学生写话:我喜欢蜜蜂,飞来飞去的特别勤劳,每天都会去采蜜。还有青蛙,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还有两个大大的眼睛,它藏在田地里,专门吃害虫,保护庄家。小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要保护它。
新书签售和演讲的场面十分火爆。演讲现场一票难求;演讲场地的窗户栏杆上,挂着那些想听演讲却没有票的学生;签售现场,排起等待签售的长龙……他在外图厦门书城的签售,从下午四点多开始,一直持续到半夜两点多。这次签售一共签了1万2千多本书,用完了三十几根笔,约五千七百人得到签名。以作家签售的场面来说,算得上是少见的火爆。而这样的场面,并不仅限于厦门一座城市。
老友韩良忆看到新闻报道时感慨万分,“我知道他很红,但真不晓得在大陆可以红成那样!因为在台北时,他是不会受包围的,虽然在那儿他也是无人不知。这让我再次领悟到一件事:他真的是大明星了。”
如果不是《康熙来了》,如果不是早期BT网站上“狐狸们”(蔡康永的粉丝)的热情分享,蔡康永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也因为《康熙来了》,他有了“最受欢迎的娱乐主持人”的称号。
不过这样的结果,多少有点黑色幽默的效果。
娱乐圈很好玩
“其实呢,刚开始做节目的时候,不太习惯别人把我归入演艺圈。”蔡康永说,“可说实话,我也不是别的圈子里的人。”在美国加州大学攻读电影硕士的时候,蔡康永就开始负责电影制作的实际工作。因此他的愿望一度是站在摄影机之后。学成归台,他是电影《功夫皇帝方世玉》、《阿婴》的编剧;他主导《GQ》杂志台湾版的创刊;他做过台北之音电台的创意总监以及MTV频道的创意总监等等。好玩的是,他做得最久,被大众所熟知的,是幕前的身份。“站在摄影机的背后,像大导演李安、吴宇森,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是艺人,而是创作者。创作者这个身份,是我本来设计好要走的一条路,结果莫名其妙地从摄影机后面走到了摄影机前面。”说到这,蔡康永附上标准的蔡式微笑。这个微笑值得玩味。
蔡康永走向幕前的第一个节目,是传讯电视台的大地频道节目。当时,大地频道想找一位主持人,“风格介于沉默,活泼;不太年轻,又不太老;格调介乎通俗、知识分子之间。”(引自《我把读书变简单了》一书中的《勤于翻书,创造无限》一文,蔡康永口述,胡慧馨整理)蔡康永雀屏中选。此后,由于在节目中的表现,从事杂志业的刘炳森及著名电视人张小燕,分别找他做了介绍杂志的《一千零一页》与谈书的《翻书触电王》两档电视节目。后来,蔡康永主持《真情指数》、《两代电力公司》、《周二不读书》、《今天不读书》,再然后,是让他红遍两岸的《康熙来了》。
从幕后走向台前,虽然并非最初的愿望,可很快地,蔡康永便乐在其中。“我发现其实娱乐圈的工作很好玩,有好多人很热情地对你表达他们对你的喜爱,而且,有什么工作能够像我们一样,每天都跟这个地方最有趣的人、最漂亮的人打交道?一般人一个月见到一次大美女就高兴得要死,我们每天见到二三十位大美女。所以这个工作的乐趣是其他工作没有办法体会的。”
蔡康永喜欢并享受成为主持人的乐趣。他说,“人做事情,是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快乐,也可以让世界上其他人得到乐趣,或是一些力量。所以演艺圈的状态比起其他工作是比较幸福的,因为能直接感受到其他人对你的肯定。歌手站在台上,几万人在那边尖叫,那种被肯定的感觉非常的快乐。”
莫名其妙的人生转型,对蔡康永来说,好玩。
主持人vs畅销书作家
除了是著名娱乐主持人,蔡康永还拥有畅销书作家的头衔。他出版《痛快日记》、《有一天啊,宝宝……》、《那些男孩教我的事》、《LA流浪记》、《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等等,本本都是畅销书。
张爱玲过世的时候,蔡康永写过一些文章。在文章里他提到,有很多人喜欢张爱玲,她的作品里有很多感动人的东西,可是,这些喜欢张爱玲的人并没有人为她举办过一次聚会。在接受采访时,蔡康永说,“你想,即便是张爱玲这样的大作家,拥有无数的粉丝,却从来没有享受过万人拥戴的场景。从这点来讲,读者对作者的关心是比较冷静、私密的。”
做事情无规可循的蔡康永,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他的新书全国巡回签售,就好像大歌星的新歌签售会一样,每一场都非常火爆。他在作家的身份上,享受着娱乐圈才有的、粉丝直接的、喜爱的表达。“我向来觉得通俗的事物是很美好的。我觉得跟大众交流很重要。你写的书,只有两个人看,你拍的电影只有两千人看,跟你写的小说有两百万人看,是截然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一位创作者都知道,他的作品越畅销,心情就会越好。”不过蔡康永不太愿意被加上“畅销”这个头衔。他说,“因为书只要有一天畅销,也就会有一天不畅销;节目只要有一天火,也就会有一天不火。”
出名有着格外的乐趣,这种乐趣就好像谈恋爱一样,是一种存在,被认定的感受。但同时也带来烦恼,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一种压力。在出名这件事的处理上,蔡康永游刃有余。“出名之后,可以再回过头来感受一下跟自己相处的快乐。因为人生到了最后就剩下身边两三个人以及你自己,非常高密度地与自己相处。如果问我向往的一个状态,我会说,是在比较安心的地方专心写一些东西。《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写的是我已经明白的东西,是为了别人而写的,很明显是服务读者多于服务我自己。我比较希望可以挖掘自己的理念,写出好看的,而且给人家启发和力量的故事。”
故事。嗯,很重要……
故事。
蔡康永说到了一个重点。他是个喜欢故事的人。
在节目中、在访问中、在新书全国巡回签售和演讲中,他会讲很多有趣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比如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的时候,记者问他,为什么蔡康永没有成为李安?他说了一个故事。“如果有小鸟在森林里面唱了一段生命里面最好听的歌,可是当时没有半个人听见,然后这只小鸟死掉了,那它到底有没有唱过这段歌?这是哲学上的一个问题:没有人见证的情况下,这件事情到底存不存在?这个时代,小鸟的歌声更不容易被听见,因为森林里大象拉一坨屎,犀牛也拉一坨屎,屎味满天,没有人管小鸟在唱什么歌。”
在厦门大学的演讲中,他讲了动物世界里鳄鱼吞食牛的故事。“一群牛过河,结果走在最前面的一只被水里的鳄鱼吞食了。当看到同伴被吞食,牛会有什么反应呢?他们不会跑去救自己的伙伴,反而会慢慢地安定下来,因为已经有一只牛去塞鳄鱼的肚子,对剩下的牛来说,至少可以过上一段好日子。可是如果这群牛中,有一只的基因忽然发疯了,对它说,你不要这么自私,你要大公无私,你要为己及人,这只牛会发生什么事呢?它会被立刻吃掉。如果任何一只动物的基因里埋藏的是爱别人,为别人的基因,它一定会被灭绝的。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这种神经病的基因就会灭绝。所以只有最自私的动物才会生存下去。”蔡康永到底想说什么?他想说明自己的新书《蔡康永说话之道》,不是一本关于说话的书,而是在做一件违背天性――人性的自私的事,因为要求说话者把自己放到别人的位置思考、发声。
“我的体会是,人是因为爱听故事而生存下去。为什么我们阅读那么多小说,看那么多故事,是因为我们人类需要别人的故事来帮我们勾勒出人生的面貌。这个说故事、听故事的愿望,是很多人做事情能动的力量。这一点所有中文世界的读者最感谢的是金庸。他写了很多人生的范本,角色成为类型,让我们可以参考。这些人生范本是写故事的人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可是在这方面,目前我是交白卷的。”
看那么多故事,讲那么多故事,蔡康永想自己写故事。“我心里一直抱着这样的希望,但是现在的生活状态让我没法专注在这个方面,这种缺乏自我约束的状态,其实是很不适合写作的。村上春树每天跑5000米,逼迫自己要写多少字,这个我做不到。”
不过,他会写出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我向来觉得通俗的事物是很美好的。
我觉得跟大众交流很重要。
你写的书,只有两个人看,你拍的电影只有两千人看,
跟你写的小说有两百万人看,
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所以每一位创作者都知道,
他的作品越畅销,心情就会越好。
读书节目,不能让你省掉阅读的过程
台湾出版界公推蔡康永为“台湾的欧普拉”。因为只要在蔡康永节目里介绍过的书,销量都有明显的拉动。
问起当年为何会主持读书节目,蔡康永说,“我做读书节目,一个是因为当时没有人愿意做这个事情,另一个是有人花钱请你看书,我想这应该是全天下爱读书的人最高兴的事情。主持节目的时候,我会逼着自己去读那些平时没空去读的书。我最早做的《翻书触电王》,是一档介绍漫画书的节目。漫画书一套下来都是六七十本,如果不是因为赶着要录影,背后背着一把剑,真的没有办法一下子看那么多,那个时候读书有点像学生时代背功课的感觉。不过不做读书节目以后,我少了很多通过自己阅读而得到的乐趣。”
当初做读书节目,蔡康永是想搭建一座桥梁,连接作者与读者。“书的作者常常花很多时间在他的专业领域上,虽然写的是自己的心声,但是大部分时候,他们忽略了书是要让其他更多的读者读懂。书评或是书的介绍就像是作者跟读者之间的一个翻译。把桥梁搭出来,让读者通向他们原本无法通向的地方,这一点我过去做读书节目的时候希望能够做到,但是过于乐观,读书节目都倒得很快,因为收视率不好。”说到这里,蔡康永附上了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表情背后的OS应该是:谁让你想在电视里寻找深度,这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人群。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去介绍书,阅读和看电视就是两回事,很多人看电视听你讲书,是想要省掉阅读的时间。可是其实阅读的过程就是它的结果。在阅读的过程里,跟自己的心对话,就是读那本书的原因。读书不像买一块牛排,要把牛排吃下去才是结果,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结果。很多读者读完之后说不清楚那本书到底写了什么,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透过作者的写作,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到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所有的小说或者是评论,到最后总是在帮你塑造出一个摸不到全貌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是盲人摸象,只摸到一个部分,而这个部分就是阅读的乐趣,它存在于自己阅读的过程中,而不是从电台、电视台看到的。”
不论接手读书节目带着怎样的初衷,蔡康永很快便认清了,要在电视里为读者和作者搭建桥梁是行不通的,也因此他并不把在节目中鼓励别人看书当成自己做读书节目的宗旨。在《勤于翻书,创造无限》一文中,蔡康永说,“我制作有关读书的节目,却非基于鼓励别人看书,因为根据观察,喜欢看电视的观众和喜欢读书的人,是不太有交集的,喜欢看电视的人,通常不太喜欢看书,所以若有人认为我谈书的节目是鼓励别人看书,是不正确的。我的节目主要是在营造一种氛围,让观众逐渐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广大、丰富,名为‘书’的资源,它可以在你遇到问题,求救的时候,随时提供你协助,我相信这种观念一旦确立,价值远超过推销或请观众阅读一本书。”
“如果还有机会,你会回头主持读书节目吗?”话到嘴边,但最终没有问出口。因为不用问也知道他的答案。借由自己的影响力提倡阅读,他其实早已经给了“为什么要阅读”最好的理由,也以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说明。
“不过我很乐意看到,有任何人愿意做一档读书的节目。”他似乎知道我心里那个想问,但始终没问出的问题,补充了这么一句话。
书的作者常常花很多时间在他的专业领域上,
虽然写的是自己的心声,
但是大部分时候,他们忽略了书是要让其他更多的读者读懂。
书评或是书的介绍就像是翻译,
它是作者跟读者之间的一个翻译。
把桥梁搭出来,让读者通向他们原本无法通向的地方。
阅读,是弥补缺乏
虽然不再做读书节目主持人,但是蔡康永仍常常出现在各类媒体的图书推荐栏目,或是书腰上。认真研究“狐狸们”整理的蔡康永读书单,试图从中研究出他的阅读类型,是完全徒劳的。因为没有类型可循。他的阅读类型十分广泛,如果非要形容,那就是都是些“怪书”。
“书本为什么只能传递善良和知识面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告诉读者如何制造一颗原子弹?为何不能变成一本武林秘籍,摄影专辑为什么只能拍摄美美的母亲和白嫩的婴儿,而不能把粪便当成拍摄对象?”典型的蔡康永逻辑。那些让你看到书名或是内容,不禁要问一句,怎么会有这种书的书,就好像他每每出现在大众眼前穿着的奇装异服,都是蔡康永人生中充满乐趣的重要补充。
蔡康永自己也说了,他喜欢看自己不熟悉的世界的书。“对书籍的范围要广大涉猎,因为多方涉猎书籍的人,才有能力辨别好书与坏书,也才能提升读书的品味。我相信,读书一旦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即使无聊或低品位的书,也绝不会对他构成威胁;我相信一个不断看书的人,才能掌握人生的本质,知道人生有无限的可能、知道如何确认自己的价值观,否则人容易迷失在人云亦云的茫然中。此外,在选书的时候,千万不要排斥挑战自己价值观的书籍。如果书的内容会触怒你,往往也可能启发你。如果永远只看合乎你想法的书,你永远只会知道已经知道的事。”(引自《勤于翻书,创造无限》一文)
从爱看书开始,蔡康永就关注书店的排行榜。不过他觉得排行榜上的书,都是些很容易看完的书。“我跟你聊天聊半小时就能讲完的一件事情,哪值得写成书啊。所以对于排行榜的书我是不相信的。但是,现在发现自己的书也在排行榜上,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蔡康永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
“之前我一直觉得对于真正爱看书的人来说,应该要去书店里亲自过目一遍,查一下都有哪些书上市,有没有自己爱看的那一种。这样才叫爱看书。可是后来渐渐地就发现所谓的畅销书,一定有一些读者是需要它们的,并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看这些书,觉得我不需要这样的书。比方说我并不搞电脑,可是正好有一本关于电脑的畅销书;又或者恰巧有一本炒股的书在里面,但是我又不炒股,炒股的书上榜对我也没用。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人就会有各式各样的缺乏。看书就是弥补这些缺乏。就好像我会写《蔡康永说话之道》这本书。”
终于绕到他的新书了。新书封面是被雨伞挡住嘴巴的蔡康永。他要表达的是,说话不是靠嘴巴而是靠心。“对我们主持人来说,说话是一种工作,而且我们每个人每天也都要说很多的话,既然它这么重要,那就好好研究好了。我写书的时候,心里并没有想说要多畅销,虽然它现在在排行榜上,你完全可以捧着它说,嗯,没有用的书,烂书。”
如同所有有所建树的人一样,蔡康永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也很清楚别人要什么。他写这本书,是想要给那些需要学习怎么说话的人看的。而你,或许并不是他设想中的读者。
对书籍的范围要广大涉猎,因为多方涉猎书籍的人,
才有能力辨别好书与坏书,也才能提升读书的品味。
我相信,读书一旦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即使无聊或低品位的书,也绝不会对他构成威胁;
我相信一个不断看书的人,才能掌握人生的本质,
知道人生有无限的可能、知道如何确认自己的价值观,
否则人容易迷失在人云亦云的茫然中。
此外,在选书的时候,千万不要排斥挑战自己价值观的书籍。
如果书的内容会触怒你,往往也可能启发你。
如果永远只看合乎你想法的书,你永远只会知道已经知道的事。
好奇,另一个关键词
“如果今天我有三个小时逛书店,一定会走到平常最少去的角落。去看看到底这些角落放什么书。然后发现原来公务员考试的书有人写,关于计算机的书也有人写,这样的书有人写,那样的书也有人写。在这些书中,有时候会碰到对我来说陌生但是又觉得有趣,令我好奇的书。好奇的原因呢,有的时候是因为书里说的故事,有的时候是因为别的。”
好奇。
蔡康永又说到了另一个重点。这是他人生的另外一个关键词。
“我在做节目的时候,曾经访问过非常杰出的物理学家,他跟我讲太空物理学的超弦理论。他跟我讲这个理论的时候,我心里想,他讲的东西我都听不懂,我的观众百分之八十也肯定听不懂。那这样的话,我要问的问题就不是关于太空物理学的,而是他从中得到了什么乐趣。”听完故事,对于蔡康永的回答还是一头雾水对不对?这是典型的蔡康永回答问题的方式。他不会马上给出答案。
“我们作为节目主持人,可以很容易地跟人家沟通我们今天工作的范围是什么。比如我今天看到了林志玲,这个工作内容身边的男生听到都会觉得很高兴,因为是比较有趣的事情。可是如果今天我发明了一个数学公式,身边的人绝对不会高兴,他会觉得说,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钓条鱼来给他吃。因此我对人的机能,尤其是创作者的机能非常好奇,这会让我愿意走得更深入,去看到里面的东西,如果从里面看到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我会格外有乐趣。”
所以从读书节目主持人到娱乐节目主持人,是因为都可以探寻创作者、表演者背后的机能?蔡康永迟疑了一下,然后很认真地说,“它的最大的共同之处是好奇。任何人如果问我,做一个主持人最需要具备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好奇心,作家也一样。作为一个歌手你可以不好奇,作为一个演员你可以不好奇,可是作为主持人一定要有。那样子当你每天面对很多很多访问的时候,你依然会对人的事情好想要发问,好想知道答案。”
“所以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是什么呢?”冷不丁问出这个问题。
“啊!”蔡康永小小声地发出了一个感叹,然后马上用带着标准微笑的表情讲述这本正在读的,显然让他非常享受的书。“我最近读的书很有趣,是我在亚马逊网购的,一本讲所有迷宫游戏的书。读这本书其实是因为一个古老的迷宫游戏。这个游戏以天鹅为图案,天鹅的身上就像迷宫一样,走到每一个点都会发生一些事情。我觉得很好奇:人的一生被画成一只天鹅会是什么样的,后来就购买了讲述所有古老迷宫游戏的书,我也想看看迷宫到底可以做成什么样子。”
的确很蔡康永的一本书。
如果今天我有三个小时逛书店,
一定会走到平常最少去的角落。
去看看到底这些角落放什么书。
然后发现原来公务员考试的书有人写,
关于计算机的书也有人写,这样的书有人写,
那样的书也有人写。
在这些书中,有时候会碰到对我来说陌生但是又觉得有趣,
令我好奇的书。
好奇的原因呢,有的时候是因为书里说的故事,
有的时候是因为别的。
2010年10月18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演讲暨签书之北京站
中央美术学院
演讲会场800余人
在校签书1000本
2010年10月19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演讲暨签书之北京站
中国传媒大学
演讲会场1800多人
在校签书2000余本
2010年10月22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演讲暨签书之南京站
南京艺术学院
演讲会场800人
在校签书1000本以上
2010年11月13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演讲暨签书之武汉站
华中图书交易市场
签售现场排队有1500多人
签书3000余本
2010年11月14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演讲暨签书之成都站
西南交通大学
演讲会场有1500多人
签书2000余本
2010年12月2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演讲暨签书之天津站
南开大学
演讲会场1000多人
蔡康永天津图书大厦签售会
签书4000余本
创下天津签书记录
2010年12月11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巡讲之上海站
同济大学
演讲会场1200人
2010年12月11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签售会之上海站
上海书城
签售现场排队有4000多人
签书5000多本,创下上海签书新记录
2011年3月4日
重庆西西弗书店签售
时间长达9个小时 只签售
创下1万本的签书记录
2011年3月6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巡讲之西安站
西北工业大学
演讲会场2000人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签售会之西安站
2011年3月6日
西安新华书店
签书6000本
刷新西安当地的销售记录
2011年4月24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厦门外图签书会
排队人数6000余人
签书12000册
2011年5月15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签书会
广州万菱汇
排队人数上万人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总结1
20xx——20xx学年度,本人担任一(3)班和一(4)班语文教学工作。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4、积极参与科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
二、取得的成绩: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所任教班级成绩都名列全级前茅。总之,在本学年的各科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总结2
一年来,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本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上级和学校的分配的任务。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教学中,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
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对该科也比较有兴趣。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少数几个学生,因为怕老师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不感兴趣的,我就跟他们讲我们生活和数学有密不可分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关生活中用数学的趣事,和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动脑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爱动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八、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更上一层楼。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道远任重,我仍需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总结3
时光流逝,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五年级五班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教导处的正确领导下,加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完每课后,我都要对学生进行生字词的检查,每次检查全班全对的人数达百分之九十,有个别学生写错一两个字。学完每一单元我还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总测验,来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通过这样的反复学习,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
二、学生阅读短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大多数学生看到阅读分析题就头疼,有个别学生阅读分析题甚至不写,问其原因不好写,因此我就找资料为学生找来了许多有趣的小短文改编阅读分析题发给学生们做,然后讲评,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三、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环境伦理;教育;环境伦理意识
收稿日期:2006―03―03
作者简介: 1.王德成(1972―),男,汉族,山东蒙阴人,曲阜师范大学学院讲师,孔子文化学院,2004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2.王汉苗(1976―),女,山东日照人,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2004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伦理学。
从太空中俯视漂浮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的淡蓝色、美丽的小小星球,不禁会让人感到,在茫茫宇宙中, 地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多么的没有防御能力和多么容易受到打击。然而,对于人类来说,它却是我们的生命之舟。它给人类提供了存身之所和栖身之地,人类在此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可是,当人类高举文明的利剑一路凯歌行进时,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的生命之船已是千疮百孔。
中国同许多欧美国家一样,在受益于工业发展的同时,付出了极大的环境代价,招致了大自然无情而残酷地报复。随着工业化的继续进展,森林的滥伐、草原的滥垦、矿藏的滥采,引发了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造成了大量的沙漠化、洪水肆虐、江河湖泊断水枯竭以及大气污染等自然灾害。其实,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曾提醒和告诫过人们,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遗憾的是,这位老人的话并没有引起后人足够的重视。
面对这一严重危机,不少学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种种办法,然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改变几百年来形成的占有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落后的价值观念,树立新型的人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和谐共荣的自然观。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是掠夺与被掠夺,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只有每个人心中都这样想了,并且在实际中真正地这样做了,能真正地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样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
一、环境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环境伦理教育是对公民进行有关环境的德行、人格、良心养成的教育①,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环境伦理观出发,借助于各种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掌握丰富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我们都知道,学生作为现代科学文明的传播者,是否具备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境伦理道德素质的高低,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学生环境伦理教育就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共识,是时展的必然。环境伦理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全民道德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全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人们认识、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保护环境。
我国还是比较重视环境保护这方面的教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5条规定“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对学生的环境伦理教育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令人担忧的就是环境伦理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尚未渗透在整个教育理念之中。有的地方虽然在教育体系中开始引入环境伦理,但是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容比较狭隘,手段比较单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太差,环境伦理教育效果欠佳,全国总体上来说,学生环境伦理道德素质不高。这不由得使人想到了1992年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在内蒙古举行了的那个草原探险夏令营中中国孩子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表现。在咱们自己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我们给予孩子的是过多地呵护,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避免受苦,费尽一切时间包办孩子的事情,殊不知过多地呵护只能使他们丧失生存能力。
当然,我们也注重环境保护要从娃娃们抓起,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幼儿园里,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们一边欢快地摆弄着玩具动物,一边念念有词:狐狸姐姐、松树妹妹、虎哥哥、狗弟弟、大象叔叔、熊大妈、花姐姐,大树爷爷、太阳公公……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成了与人一样,有着生机和活力的灵者,是他们的好朋友,他们一起分享着美好的一切。可是当他们长大后,也许要穿姐姐的妹妹的皮,吃哥哥弟弟肉,让叔叔贡献牙,让大妈贡献手掌,把花折了去讨情人的欢心,砍倒爷爷做家具盖房子……我们的教育体制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从小接受的教育长大之后就忘记了?难道人一长大就变了吗?我们能不能不变了?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环境教育?又要让公众形成怎
样的环境伦理?
二、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环境伦理教育可以分为三方面的内容:
1.环境权教育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权是指公民的环境权。美国在1969年颁布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中规定:“每个人都应当享受健康的环境,同时每个人也有责任对维护和改善环境作出贡献。”这是在一国的环境基本法中最早承认公民在环境方面的权利。同一年,日本在《东京都公害防止条例》中规定:“所有市民都有过健康、安全以及舒适的生活的权利,这种权利不能因公害而滥受侵害。”1973年的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中规定:“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的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环境权得到了世界的公认。②
然而,时间过去20多年了,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多少人根本不知道有环境权这一说,更不知道如何来行使自己的权利了。因此,在环境伦理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环境权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人人都有在健康的并逐步改善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公民有权参与管理国家环境事务;公民有权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提出控告和检举;环境为全体公民的共有财产,任何人不得任意污染或破坏。同时要结合环境法治教育使公众了解我国环境法和相关法律的主要规定,了解自己依法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如何通过合法的途径行使这些权利。
当然,光有教育是不行的,前面已经谈了,我们不是没有进行环境伦理教育,并且在孩子们心中,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神圣的,为什么长大后就不再遵守了?这里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种环境伦理的文化氛围的支撑。可以这样说,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人人关心环境质量,人人有义务去维护生态健康发展的观念,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生态,在许多地方得到了认可,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破坏基础上的做法没有得到根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环境立法,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这种强制性服从到内化为人们的自律,同时,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强化道德意识,把维护生态平衡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教育人们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把它看作是一项社会公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环境知识教育
要使公众掌握基本的环境知识,例如:地球是一个环境的复合体,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资源过度利用导致环境日益恶化;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要防止人口增长过快;工业污染会造成生物的生存危机;生态系统是提供人类及各种生物共存的基础;环境是属于大家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只有人们普遍地具有了越来越多的环境保护知识,才能真正地实现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目标。
3.环境伦理意识教育
生态意识是一种现代文明意识,它的产生建立在人类实践活动真理性追求的基础之上,是指“人与自然正确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感情、意志、知觉等的总和。”③它是反映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结合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它来源于对以往人类活动中违反生态规律带来严重不良后果的反省;来源于人对现实生态危机的觉醒;来源于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再认识;来源于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关注以及对后代的责任感。
环境伦理意识教育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关键一环,是达到保护环境这一目的的一张王牌。因为作为一个受思想意识支配的有血有肉的人来说,人的一切行为都不可能不受自身意识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人是环境保护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最大的潜在的环境破坏者。我们知道,环境破坏活动都是由一个个有生命的人进行的,人的日常消费活动中的偏好对环境保护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有一个有趣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欧洲妇女曾经盛行用美丽的鸟毛装饰帽子,这给生有美丽羽毛的鸟类带来一场浩劫,尽管政府严令禁止捕杀这些鸟类,但禁令的效果是使鸟毛变得更加珍贵,偷猎者为了追逐诱人的利润更加频繁地将枪口对准鸟类。最后,是报界挽救了鸟类,报纸连篇累牍地抨击用鸟毛装饰帽子的做法,最终使人们认识到这样做是非常庸俗的,追求高贵气质的妇女自然不甘堕落,纷纷从帽子上取下鸟毛。失去了市场,猎鸟的风潮终于被制止了。这个例子非常有力地说明了环境保护意识在环境保护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这种意识的教育呢?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这一铁的自然规律。认识到人不是地球的主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相反,人只是大自然中一部分,其他生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天”,即自然的产物,是生而平等的。我们人类并非万物之灵,只是碰巧进化得快了一些而已。如果有人对你说“我长得比你高,比你壮,而且比你聪明,因此你必须服从我的命令,按照我指定的方式生活,我有权随时剥夺你的一切权利包括生命”,你可能会勃然大怒骂他是个疯子。可是,你是否知道在自然界看来,人类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疯子,只不过举国皆疯,大家才觉得彼此都很正常。
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人对自然取舍有度的环境道德观念,不有意破坏环境,不随意倾倒可能会造成严重污染的垃圾,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存家园,从而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再次,培养正确的自然价值观。 可以说,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行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价值观的歪曲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我们都知道,随着人类活动对大自然干预的日益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无以数计的生灵在哭泣,为了挽救它们,各国都制定了严酷的法律,但是,有些人就是为了高额的利润而不顾一切。曾有记者采访偷猎者,问他们是否知道猎杀大熊猫是违反法律的犯罪行为,他们都回答说当然知道,而且在他们的眼中,大熊猫对于他们就是诱人的一叠叠钞票。可是,对人类来说,尤其是对于动物保护专家来说,则是贵逾黄金的珍宝。可见观念的改变十分重要。“环境危机的教训证明,一个缺乏环境道德支撑的社会在物欲横流的刺激下出现的繁荣是不能持久的,而且人们终将为这种繁荣付出惨重的代价。”④而环境伦理的效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念来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通过提高和升华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得环境保护获得足够的人文动力,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伦理思维的框架中,借助于道德调控的手段来帮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
目前,灾难性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致命威胁,迫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传统的自然价值观的缺陷,开始认识到人类只是自然之子,对自然没有占有宰割的权利,而只有享用的权利,亦即只有在自然中栖息,利用自然的价值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权利,人与生态环境是共存亡的。因而,必须从伦理角度重建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秩序。人类应该消除人与世界之间的任何坚固的界限,不应该以牺牲别的动物为代价来获得自己的幸福,而应加深“移情作用”,对生物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通过这种价值观的转化,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其成为人们的活动方式和行为评价标准。
最后,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定道德关系的反映和概括。生态道德规范是一定时期人们在同自然的相互“交往”中形成,并通过某种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方式固定下来的“应当”与“不应当”的规范;同时,它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准则,又是一定时期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实践的认识,由某些代表人物或先觉者们概括出来,见之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形成人们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
在目前的生态道德规范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信念。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唯一家园,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是全体公民责无旁贷的义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广大青少年从小缺少热爱自然、爱护生命、保护环境的教育,缺乏那种具有宗教情怀的深沉的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命的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一原则好像是中国人的一大爱好。而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却早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应该借鉴。记得看过这样一个事例,哥伦比亚一名妇女,她养了一百二十几株名贵花草树木,可是她常不给它们浇水,以致有些植物有的枯萎,邻居发现后就对她,她被警方拘捕,并以虐待植物罪被判六个月监禁。如果用这样一种环保理念去武装人们的头脑,那么环境保护就不会再是空中楼阁,水中之月。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就是维护人类共同的利益,维护每个人自身的利益。因为保护环境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管理者的职责,它也是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只有人人参与,众志成城,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维护。我们干预不了某些人的行为,但是我们最少可以做到独善其身。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能做到维护公共场所的安静和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物吧;我们可以以自己的手去美化美化祖国大地,在3月12日为植树节到来之际去栽几棵树吧;我们可以手下留情不采摘美丽的花儿,脚下温柔不践踏草坪吧。
当我们真正地投入到大自然中,走在乡野和森林中的时候,看到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在水中无拘无束地游泳的鱼儿,地上蓬勃生长的野草和芳香的花儿,嗅一嗅令人陶醉的清新空气,听一听欢快流淌的溪水唱出动听的歌的时候,才真正体验着自然的美好,才能从内心底处向往清洁美丽的环境,才能真正地领悟到与大自然中非人类居民和谐共生的真谛。当然,这需要整个社会努力去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人们的动机,使之产生神圣的心理需要和情感共鸣,力求完成内化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与转化。
三、结语
每个人都有在美好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然而,目前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失去这种权利,如果生活在这全地球上有人类再不去做点什么的话,可能恐龙灭绝的悲剧就要重演。为了保护人类的家园,不管是制度方面的改进也好,环境法制的强化也罢,最实际的就是人的生态价值观的转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大环境伦理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使保护环境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公德的一部分,使破坏环境的人无地自容。只有人人都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大军中,人类才会前程似锦。因为,不论我们之间有多大的不同,有一点我们是共同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共同的全球问题使我们面临一个共同的未来。只有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人都行动起来,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才能使地球这条“生命之船”免于颠覆。
注释:
①刘湘溶.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10.
②汪劲,田秦.绿色正义:环境的法律保护[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71-72.
③转引自周笑冰.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标[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