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语引用

成语引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语引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语引用

成语引用范文第1篇

【标准发音】:yín huā yǒng liǔ

【繁体写法】:吟花詠柳

【吟花咏柳是什么意思】:犹言吟风弄月。

【吟花咏柳成语接龙】:口不绝吟 吟花咏柳 柳下借阴

【用法分析】: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

【yín huā yǒng liǔ】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成语引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英语委婉语 成因 应用

一、引言

委婉语在英文中叫作euphemism,它源自希腊语euphemismos,词缀eu-意为“好”(pleasant,good),而词干pheme的意思是“话”(speech),顾名思义,委婉语就是good speech(好听的话)。委婉语是一种语言修辞,就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文雅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的、不便直说的或所忌讳的词语。New Edition of the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中是这样阐释的:“use of pleasant,mild or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more accurate or direct ones(用温和的或模糊的或迂回的表达来替代刺耳的或直接的表达)”而Collins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1979)的注释更为具体:“an inoffensive word or phrase substituted for one considered offensive or hurtful,esp.one concerned with religion,sex,death or excreta。”从上述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有关harsh,blunt,indecent,unpleasant,offensive的事物或行为是不宜过于直率地表达出来的,换言之,人们认为有必要,甚至很明智地不去直言不讳(call a spade a spade),而换用一些“好听的名称”(better-sounding name),H.L.Mencken称之为golded word(镀金词)。

人处于在社会交往和语言交际中,有时又不可能不谈及这些忌讳,于是就必须寻找另一种表达方法来取而代之,这便是委婉产生的基础。比如,法官在判决犯人时只会直截了当地说:“I hereby sentence you to five years in prison.”而罪犯本人及亲朋好友出于面子的心理则不会说得如此明了,他们可能只会说某人“Be sent to the big house”或“He was now living at the government’s express.”。又如,医生对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会直言不讳,但是亲朋好友和老师则会说:The child is simply ‘a bit slow for his age’.”

二、委婉语在生活中的使用

1.疾病

人们一直以来都禁忌疾病,普遍存在着求吉避凶、求雅避俗的心理要求,在交际时尽量使用吉祥、受听的词语以代替粗俗不雅的词语。所以委婉语广泛地被运用于疾病,比如人们把cancer(癌症)叫做the big C或long illness;constipation为irregularity;mad(疯病)则被叫做“mental problem”;leprosy(麻风病)被叫作“Hansen’s disease”。这些委婉的说法可大大缓解疾病对于人类的心理压力。如“”则叫做totally dependent;“残疾人”则叫handicapped,等等。

2.分泌与排泄

古往今来,人们对内分泌的一些不净之物往往把持回避的态度,避俗求雅,实乃古已有之。如英语中把女性的月经称为“I’m having my period.”;“I am a woman for a week.”或“I’m having my friend with me.”。人们对人体排出的各种气味和污物往往是持厌恶避讳的态度。如表示“上厕所”,英语有:go to stool,pass water,go to the bathroom,wash one’s hands,do one’s business,get some fresh air等。

3.年龄与体态

西方人历来都怕老,故老的委婉语相当丰富。如:senior citizen;advantage in the age;the mature;seasoned man;golden ager。在提到人体的缺点时,人们时常用一些文雅的词。长相不好我们可以说plain,ordinary,而不说ugly(丑陋的),体型较胖的可以说overweight(超重),plumb(丰满),on the heavy side(身体发福)。如:She is a full-bodied woman who shows every one of her 33 years.(她体态丰盈,是个名副其实的33岁中年妇女。)这里用full-bodied(体态丰盈)来婉指肥胖的身材。身体瘦小则用slim(苗条),slender(纤细),而不用skinny(皮包骨头)来表示。

4.

自古以来,各民族对都用言谨慎,谈及时往往转弯抹角,回避或以其他间接方式婉称。如英语中谈及的委婉语有:make love,art of pleasure,to approach等。当谈及怀孕时,英语中很少直接用pregnancy,而说in the family way,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in a dedicate condition,she is expecting等。当谈到不检点、性自由时,英语中有:free love,trial marriage,love companion等。

5.死亡

人们认为人的最大不幸莫过于死亡,死是人们最忌讳的字眼,因此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总是回避死亡二字,都尽可能用委婉语代替,英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很多,如:go,depart,depart from the world,for ever,pass away,breathe one’s last,go to a better world,be in heaven,be with God,join one’s ancesters等。

三、委婉语在社会现象中的使用

1.贫穷和失业

没有人喜欢贫穷二字,穷人往往被人看不起。关于穷的委婉语有很多。下面是一个美国女孩的自我描述:I used to think I was poor.Then they told me I wasn’t poor;I was needy.Then they said it was self-defeating to think of myself as need,that I was culturally deprived.Then they told me deprived was a bad image,that I was underprivileged.Then they told me that underprivileged was overused,that I was disadvantaged.I still don’t have a dime.but I have a great vocabulary!这段自我描述很好地诠释了人们对贫穷二字的忌讳,而用间接的词来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给人留下了面子。同样,当有人债务缠身,我们不会直接说,而是这样说:He is in cash advance or in embarrassment.现在,我们社会上还是存在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因为穷,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我们叫他们“culturally deprived children”。

当人或者政府面对平穷、失业、经济衰退,他们用委婉语来自我安慰或者掩盖一些社会问题。有人叫这样的词为:cosmetic words。如:hire(解雇)叫做“get the walking ticket,give somebody the bag,give somebody the boot,give somebody the sake.”这样就能使人不那么尴尬地接受这个事实。

2.职业分工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某些职业的人群往往会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因此他们需要一些体面的尊重的委婉语来称呼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如将专门的技术工人冠以“工程师”之类的头衔。如:garbage collector(垃圾清运工)现称为sanitation engineer(公共卫生工程师),automobile mechanic(汽车修理工)则是automobile engineer(汽车工程师)。在《纽约时报》中有这么一段话“Sanitation worker Ronald Whatley has suggested a new title for workers in his profession――‘Garbologist’.(环卫工人罗兰・惠特利提议给他这个行业的工人起一个新称呼――垃圾学专家。)另外,tree trimmer(花木匠)称为tree surgeon(花木大夫),secretory(秘书)为administrative assistant(行政助理),servant(仆人)叫做gentleman’s gentleman(绅士家的先生),barber(理发师)变为beautician等。

四、委婉语在政治和战争中的使用

委婉语被广泛运用于政治和战争中,目的就在于掩盖事实和欺骗普通老百姓,缓和紧张关系。Gorge Orwell这样描述政治术语的:designed to make lies sound truthful and murders respectable(使谎言听上去更加真实和让犯人受人尊敬)。比如学生的游行被描述为“student unrest”。工人的罢工运动则是“industrial action”。贫穷落后国往往被称为“underdeveloped nations,developing countries,less-developed countries”。

因为很多特殊的目的,也有关于战争的委婉语,比如retreat(撤退)被叫做“redeployment or adjustment of the front”;军事失败是“incomplete success”,炸弹则是“defensive measure”。如:一位美国将军是这样责骂某位记者的:“You always write it is bombing,bombing,bombing.It is not bombing!It is air support.”在1973年,有许多关于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的政治委婉语:“containment refers to concealing information;inoperative refers to untrue”;“I misspoke myself refers to I lied.”。

五、委婉语在商业和广告中的使用

商品的名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它的看法和态度,因此,广告艺术产生了。比如我们叫second-hand furniture为antiques(古董)。在二战期间,有一种很好质量的钢笔,他的生产商把它的名字Mikado(天皇)改成Miroda。当时,美国人正处于反日战争,他不得不把其中的一个字母改掉,由此可知,名称的改变可以改变人们对他的态度。又如,在现代英语中,商人忌讳small这个词,而用compact来替代。如:compact cars,sub-compact cars。

许多敏感的东西也用委婉语来替代,如酒精,所以许多喝酒的地方就用别的名称来替代,如bar,cocktail lounge。许多服务部门,我们用好听的词来吸引顾客,飞机的头等舱由deluxe class(豪华舱)替代,二等舱由economy class(经济舱)来替代,三等舱则叫做tourist class(旅游舱)。旅馆的三等房间也变成standard(标准间)。现在是汽车时代,最普通配置的车,商家则称其为deluxe car(豪华版)。

六、结语

委婉语存在不同时期的每一种语言当中,它是社会性领域的一个自然部分,反映人性的敏感方面,告诉我们一种文化的价值。使用委婉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英语委婉语能淡化禁忌语、粗俗语,起着净化语言的作用,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们身边无时不刻都充满委婉语,正如美国学者Hugh Rawson所说:“委婉语如此广泛地被人们所使用,以至于几乎没有人可以在哪天不用到它,即使是那些自认为说话从来都不会拐弯抹角的人。”使用委婉语已成了对所涉及敏感话题进行交际的最佳方式之一。David Crystal认为:“委婉语虽然只是一种修辞,但是它的重要的社会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种或一个社会价值观和崇尚心理,作为一种语言变体的委婉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捕获人类思维和企图的阔辐与无与伦比的作用。”从社会发展趋势看,随着文明程度和人们品德修养的提高,使用委婉语的人将越来越多。英语委婉语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Bolinger,D.,and Sears,D.Aspects of Language,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New York,1981.

[2]Hartwell,Patrick.Open to Languag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3]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商务出版社,2001.

[4]魏在江.英汉“生理现象”委婉语对比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5]杨怀恩.英语委婉语.英语学习,1999,(3).

[6]王银泉.禁忌语与委婉语关系之出探.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2).

[7]冯翠华.英语修辞格.商务印书馆,北京,1993.

[8]李国南.英语中的委婉语.外国语,1989,(3).

成语引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隐性课程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6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拉近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培养受社会认可、行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如何在英语课程中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一直是广大英语教育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虽然许多高校设计出了一些应用型教学课程,推进培养目标的实现,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这些课程仍然延续了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还不能完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菲利普・W・杰克逊的理论,这样的课程都属于有相对固定的授课计划、授课时间地点、授课内容、授课教师的正式课程,可以被称为“显性课程”。而事实上,相对于显性课程,还有一种“隐性课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隐性课程并不是实指具体某一门课程,它不是正式课程,而且是隐藏在学校教育的环境氛围当中,对学生学习构成潜在的影响因素,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影响。

1显性课程的困境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根据《课程要求》,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应该以充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有机地将各类课程结合到一起。

各个学校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时,也普遍考虑到了对大学生语言技能、文化认知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把它们写入了正式课程的教学大纲。但是,正式课程或者说显性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在许多高校仍然持续着这样的方式。@种模式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重视对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应用能力的提高。这样的培养模式优势在于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基本功,包括对语音、语调的正确使用,对词法、句法、章法的规范应用,及对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技能的掌握等等,但劣势却在于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由于显性课程受到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而且也受到固定的时间地点以及课时安排等等的限制,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

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他们的应用能力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本知识之上,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巩固基本的语言技能,拓展知识面和优化知识结构。也就是说,现行的显性课程有它自身的优势,需要进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不是完全舍弃现有的教学模式,而是探索如何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隐性课程,恰恰能够针对性地解决显性课程目前面临的困境。根据国内研究者史光孝的划分,隐性课程是在学校情景当中,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即由校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的隐性课程;第二是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即由学校的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构成的隐性课程:第三是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即由一些思想观点、校内人际关系和校风等形成的隐性课程。这三个层面的隐性课程不受固定时间地点的局限,而且也没有老师和学生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可见在更加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应性地解决了显性课程面临的困境。

2隐性课程的设计

要建立集理论性、知识性、应用性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并不是在原有的基础性课程中随机地增开几门应用性课程,而是要将基础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有机地优化组合,旨在既达到强化学生语言技能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方法和应用技能的目的。事实上,很多英语教学的研究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但是他们常常将视野聚焦于对显性课程的改革上,较少地从隐性课程的设计上去着手。

为了在训练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显性课程的常规做法是尽量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由的语言输入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吸纳语言点并积极地参与到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当中。从根本上而言,这仍然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课程设计,不涉及到对学生价值观念和精神动力等方面的影响。而显性课程所忽视的部分,正是隐性课程的重心。隐性课程主要是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引导学生的价值观,给予他们精神上的营养和动力。

隐性课程是以潜在的、内隐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它不是一门有着正式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课程。也就是说,它不同于大学英语教学的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不是以商务、旅游、水利水电等专业方向为依托的应用性英语教学课程培养。隐性课程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激发,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是潜在地形成能够积极促进学生训练应用能力的精神力量,与显性课程的语言技能教学形成互补,并与它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应用能力的训练。

隐性课程虽然没有明确的授课计划,没有固定的授课时间地点,但它并非散乱无序,而是与显性课程一样,以充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隐性课程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这一目标,与显性课程相配合,使大学英语课程集知识性和价值引导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除了有总体性的培养目标,隐性课程还有更加具体的设计和安排,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它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宣传,包括建立英语交流的工作室,开放英文资料室,开展英语角活动,播放外语广播,开放英语语言室,以及制作各种英语交流和比赛活动的横幅、海报、展板等等。也包括制度层面的激励,包括制定相关制度,奖励积极参加英语应用能力比赛的同学以及获奖的同学。另外,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引导,包括请名师开办专题讲座,请高年级学生及已毕业的优秀学生做报告,要求教授显性课程的教师多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增加他们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精神动力。

3隐性课程的应用

隐性课程看似杂糅无序,实则具有系统性,这需要课程设计者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它还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得到管理层的支持,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将隐性课程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部署都落到实处。使其与显性课程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即隐性课程为显性课程提供精神动力,显性课程为隐性课程提供语言技能的基础保障。二者通过价值影响和知识传授,全面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共同激发学生训练英语应用能力的积极性,向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迈进。

隐性课程的应用首先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兴趣,有的高校虽然也建立了大学英语隐性课程,比如建立了英语交流工作室,但却因为没有学生感兴趣,最终无人问津,不能发挥预期的功能。其次,隐性课程的应用应该是非强制性的,有的高校开放英语语言室,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视听的次数,使很多学生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参与这样的隐性课程,并不能真正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还会引起一些学生的抵触情绪。另外,隐性课程应该是贴近生活的,能够融入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还能切实地给予学生帮助。有的高校虽然重视以比赛为形式的隐性课程,但是只是由任课教师挑选极少数的优秀学生参加,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获得这些比赛信息,从而错过了锻炼英语应用能力的机会。

本文以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比赛为例,讨论这种以比赛为形式的隐性课程如何应用,可能达到比较好的预期效果。就目前而言,这两种英语比赛在全国的高校中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大多数高校都会动员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来说,这种隐性课程也能够为平时的显性课程增加动力。如果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对这种隐性课程进行更加细致的设计,并组织各方力量,确保它能够按照设计进行应用,就可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训练英语应用能力。

成语引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二语习得 语言重建 小环境 大环境

1、二语习得者习得语言时正在从事的工作或曾经的职业经历/经验

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笔者发现,从事语言工作的比从事其他行业的二语习得者对于获得目的语更有经验,自然,他们学习的效率也更高,成绩提高明显。这一点,在从事外语教学的二语习得者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当时正在从事外语教学的瑞士人,她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时常给老师提出良好的教学建议,由此,教和学取得了双赢的可喜效果。

2、掌握目的语的动力/压力

大量实例证明,二语习得者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学好外语。笔者曾经教过一个韩国学生,他是韩国一家小有名气公司经理的长子,他的父亲在他大学毕业后让他到中国来学习汉语,因为父亲认为他的公司将来只有跟中国合作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在此之前,这个学生对语言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或者说,他语感不好。但是,迫于压力,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学习汉语。老师们了解到他的具体情况以后耐心地帮助他,激发他的语言潜质。慢慢地,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不再有畏难情绪,相反,他以前的学习压力变成了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了,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3、获得知识/语言的方法(途径)

这一点对习得者很重要。首先,他得有好的语言指导者;其次,他也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了这两个因素,他得学习应该是事半功倍的。

4、获得语言/知识的目的

二语习得者的学习目的决定其学习内容。最常见的问题是“听说”与“读写”的分开问题。有的人只想学习听说,能够运用目的语与人进行口头交际就可以了,一般“生存语言”的获得都是这种表现;有的人只想看懂文字材料,可以通过书面文字与人交际,不需要与人进行口头交流,那么,他便会只侧重文字读写能力的提高。事实上,这种“听说”和“读写”能力完全分开的二语习得现象普遍存在。比如,有的人可以流利地说一种语言,同时他/她也可能是文盲――不识字;有的人具有文字能力,会读能写能翻译,但是不能说,也听不懂――哑巴语言。既然“语”和“文”可以分开,习得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侧重某个方面的学习,从而更快地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

5、对语言重新建构的能力

认知建构主义主张,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我们不可能靠将已有知识简单提取出来去解决实际问题,只能根据具体情境,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建构用于指导问题解决的图式。而且,往往不是单以某一个概念原理为基础,需要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这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有个良好的目的语环境显得至关重要。

6、小环境

这里所谓的小环境包括二语习得者跟什么人学习、用什么教材、是否用教材、教者的语言能力及教学水平――如发音是否清晰等、教者的态度如是否和蔼耐心等,这些都会影响二语习得者的学习心境和学习质量。

7、大环境

这里所谓的大环境是指二语习得者听说读写目的语的时间多少、机会场合怎样(实践)。在语言习得研究中,研究者们从知识是否被语言等形式表述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语言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也就是“尚未被言明的”、“难以言传的”、尚处于“缄默”状态的知识。在语言学习(习得)方面,隐性知识是指语言规则的心理表征,是学习者内化了的语法,这种语法存在于人们对语言特性的本能的感悟中。我们也可以说隐性知识是二语学习者自己构建的相对稳定的语言系统,可以帮助他们自动生成言语,进行交际。

在语言习得上,显性知识是指人们储存的语言规则,它们可以有意识地对人们生成的语言形成监控。值得注意的是,能够完成正常的、持续的语言交际活动,需要的主要是隐性的语言知识。隐性语言知识的获得与隐性语言知识的增长是通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获得的,主要还是依赖可理解的大量的语言接触(sufficient language exposure)与输入。因此,语言习得者最大限度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强化语言的功能性练习,能促进其隐性语言知识的提高。因为这种交际是一种认知的体验,能催化新旧信息的重组与融合。

由此,为了提高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二语习得者们应该主动为自己寻找、创造更多学习和运用目的语的机会,练习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这一点对身处目的语环境的二语习得者来说尤其重要。恰如其分地利用这种语言大环境,可以使自己的目的语水平成倍提高,高效率地实现二语习得的最终目的。大量的事实已经并且正在为这种理论提供证据。比如,在韩国读了一年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到中国来一句汉语也不会说,写出来的句子语法规则也是混乱的,在中国经过不到七个月的学习,其汉语说得几乎跟中国人一样流利,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考试有四个部分: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和综合填空,主要考查应试者的汉语听、读、写能力)获得了八级证书。目的语水平提高得如此之快,重要的原因是充分利用了汉语(其目的语)这个大环境,上课跟老师说汉语,课后跟中国朋友用汉语交际。还有一位美国学生,课余时间总是跟他的说四川话的中国朋友在一起吃饭、聊天、游玩,不到半年,他的四川话也说得非常地道。

余论

笔者以上列举的影响二语习得者习得成绩的因素是就大体情况而言,并不否认有例外、存在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伍世文“二语习得与语言哲学”,《惠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2]张莉“试比较普遍语法与联结论对二语习得的解释力”,《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6月30日

[3]李俏“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1月

[4]刘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5]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

[6]周小兵《第二语言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成语引用范文第5篇

江西省中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该区域丘陵地带分布众多的山塘水库,具有蓄水面积小、水质清新、水位深的特点,拥有养殖鱼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由于山塘水库水位较深或不规则,往往造成渔民泼洒渔药时计算不准而死鱼,蒙受巨大经济损失。2012年4月中旬泰和县一山塘水库因深水位用药不当造成死鱼,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该山塘水库位于泰和县苏溪镇偏远山区,呈规则梯形分布,水域占地面积31亩,库底坡面呈35°,坝底水最深达到6.8米,坝对岸最浅处水深只有2.5米,水体较清瘦,以养殖鳙、鲢鱼为主,另搭配有少量草、鲫鱼。4月15日下午,养殖户称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用量用氯氰菊酯进行了一次常规预防性杀虫,结果一夜之间山塘水库内出现大量死鱼,疑是人为投毒。笔者赶赴现场后发现,鳙、鲢鱼苗种大量漂浮在大坝附近,未见草、鲫鱼苗种和其他小野杂鱼死亡,基本排除人为投毒的可能。

 

二、山塘水库死鱼的原因分析

该养殖户在计算水体容积时,简单地用水面面积乘以平均水深,导致水体容积计算不准,这是因为随着山塘水库水位的下降,水的温度不断降低、水体压力不断增加、水的密度不断加大(4℃时水的密度达到最大)。氯氰菊酯药液随着水位下降扩散溶解速度越来越慢,势必造成其短时间内在水体中上层大量蓄积而致药液浓度偏高,加上鳙、鲢鱼对菊酯类渔药比较敏感,结果大量出现中毒死亡。

 

三、山塘水库外用渔药防止死鱼的对策

1. 建议计算山塘水库水体容积时,超过3米以上的区域最多按3米测算,低于3米的区域按实际水位测算,两区域合计后即为山塘水库外用渔药泼洒的水体容积。

2. 若要对山塘水库的整个水体灭菌杀虫,在测算整个水体容积用药量后应分多次泼洒,间隔时间以2~5个小时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