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曲线运动习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地区;运输系统;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515.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3)03-0018-05
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地域辽阔,面积为621.59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领土面积的36.4%,由9个联邦主体组成。该地区远离俄罗斯欧洲发达地区,其经济开发和居民分布不均衡,交通运输系统将这一地区内部各主体之间以及与俄罗斯其他地区之间联系起来,是远东地区融入俄罗斯统一经济空间、“确保和国家统一”的必要硬件条件。俄罗斯借助西伯利亚大铁路、北方海上运输航线等,又使远东地区与亚太地区国家联系起来。
21世纪以来,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心,俄罗斯希望通过远东地区实现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由于亚太地区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迫使我们今天以新的视角来审视远东地区在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
为此,俄罗斯政府正在着手落实有关远东地区运输系统发展规划和战略,并采取有效措施对远东地区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这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了与俄开展物流合作的新机遇。我国有关企业和公司应抓住机遇,拓展与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合作空间。
一、俄远东地区运输系统状况
与俄罗斯其他地区相比,远东地区运输部门基础设施薄弱、欠发达。这已经成为远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硬路面公路密度比俄罗斯平均低85%,铁路密度低72%。楚科奇自治区、堪察加边疆区和马加丹州尚没有铁路。同时,作为远东地区运输大动脉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干线,尤其是通往港口、大型工业区和新矿区的路段已处于运输负荷临界状态。
从铁路发展现状来看,俄罗斯远东地区铁路运营总里程仅占全俄的13.8%,每1万平方公里的铁路密度比全俄低72%。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干线是远东地区的基础运输设施。目前,西伯利亚大铁路承担着俄罗斯出口和跨境运输的主要任务,其货运能力达到每年1亿吨。贝阿铁路干线的年货运能力为0.125亿吨,不过,遗憾的是,它再没有增加货运能力的空间了。
从公路现状来看,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公路状况非常差,基础设施薄弱,而且呈线状分布,主要集中在远东地区南部。该地区公路体系主要包括赤塔―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M―58号公路、哈巴罗夫斯克一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M―60号公路和科雷马M―56号公路。赤塔―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M―58号公路将滨海边疆区、犹太自治州和阿穆尔州联系起来;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M―60号公路将阿穆尔州、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和马加丹州联系起来;科雷马M―56号公路主要是滨海边疆区内的公路,与赤塔―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M―58号公路对接贯通。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其他联邦主体尚无公路。
从港口现状来看,俄罗斯远东地区港口状况较好。共有9个较大港口:滨海边疆区的东方港、纳霍德卡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波谢特港、扎鲁比诺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瓦尼诺港,堪察加边疆区的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萨哈林州的科尔萨科夫港、霍尔姆斯克港。东方港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最深的港口,也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终点站。按货运量,该港口居全俄罗斯第三位,仅次于新罗西斯克港和圣彼得堡港,装备了大功率装卸设备,有深水码头。东方港主要用于俄罗斯出口货物及西欧至亚太地区的过境货物运输(见表1)。
2009年,远东地区港口的吞吐量为9210万吨,同比增长14.6%;其中干货为5840万吨,同比增长5.4%;散货为3370万吨,同比增长35.1%。瓦尼诺港的吞吐量同比增长13.9%,达2350万吨;纳霍德卡港的吞吐量同比增长3.8%,达1580万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吞吐量同比增长4.7%,达1 560万吨。只有东方港的吞吐量下降了7.9%,下降了1890万吨。
2010年,远东地区港口的吞吐量为1.1798亿吨,同比增长28%;其中干货为6438万吨,同比增长10.2%;散货为5360万吨,同比增长0.6倍。瓦尼诺港口的吞吐量同比增长19.2%,达1730万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吞吐量同比增长12.8%,达1118万吨;波谢特港的吞吐量同比增长2.9%,达467万吨;奥丽加港的吞吐量同比增长24.1%,达137万吨;马加丹港的吞吐量同比增长14.1%,达113万吨;东方港的吞吐量增长0.9倍,达3568万吨;萨哈林港的吞吐量同比增长0.4倍,达2036万吨。
2011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港口的吞吐量为1.253亿吨,同比增长6.7%;其中干货为7090万吨,同比增长10.9%;散货为5440万吨,同比增长1.6%。东方港的吞吐量增长7.6%,达3840万吨;瓦尼诺港的吞吐量同比增长10.2%,达1910万吨;普里戈罗特诺耶港的吞吐量同比增长1.4%,达1630万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吞吐量同比增长5.8%,达1180万吨;德卡斯特里港的吞吐量同比增长9.3%,达810万吨;波谢特港的吞吐量同比增长14.4%,达530万吨。只有纳霍德卡港的货运量下降了2.5%,为1500万吨。
俄罗斯远东地区管道运输网建设初具规模。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运输管道是旨在将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原油出口到亚太市场的管道系统。该管道由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建造和经营,西起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东至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纳霍德卡港,全长4000多公里,设计年输油能力为8000万吨。该项目一期工程全长2694公里,连接泰舍特与阿穆尔州的斯科沃罗季诺,从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大庆的支线已经投入使用,每年供油1500万吨。该项目二期工程全长2100公里,从斯科沃罗季诺到纳霍德卡港。
俄罗斯国家东方天然气项目为萨哈林―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天然气管道运输系统工程,2009年开工建设,到2010年末这条1000多公里的天然气管道运输系统已经完成75%。该天然气运输管道设计总长度为1350公里,年天然气输送能力为60亿立方米。
二、俄政府加大对远东地区运输系统的现代化改造
为保障远东地区经济处于全俄统一的经济空间内,俄罗斯政府非常重视远东地区运输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在已经批准的《2025年前俄罗斯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对远东地区运输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改造和建设作出了规划。这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了与其开展运输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新机遇。我国有关企业和公司应抓住机遇,加强与俄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力度。
(一)对远东地区铁路的改造计划
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俄罗斯远东地区铁路只有约9000公里,每1万平方公里仅有14公里铁路,而全俄是50多公里。为改变远东地区铁路现状,2008年6月17日,俄罗斯政府批准了《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铁路运输发展战略》,其中对改善远东地区运输保障条件和推动其经济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2030年前,俄罗斯政府将对远东联邦区铁路运输项目和修筑新铁路线投资1.6万亿卢布,至少建设16017公里新铁路线,最多建设20730公里,从而使该地区的铁路密度增加84%。为了发展远东地区,该战略规定,对远东地区现有铁路设施进行彻底的现代化改造,大规模敷设新的铁路线,以此促进那里的经济发展,使向这一地区提供必需的商品得以保障,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合人居的地区,与萨哈林岛和该地区城市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运输联系。
首先,对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行改造。西伯利亚大铁路在远东地区商品向俄国内市场和亚太地区市场运输、进出口货物跨境运输以及国际货物跨境运输(尤其是集装箱运输)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了确保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客货运输能力,俄罗斯政府决定,将建设阿穆尔河(黑龙江)公路铁路两用桥,对哈巴罗夫斯克市附近的阿穆尔河隧道进行改造。这将提高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集装箱和客运的运输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对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的隧道和桥梁进行改造。
其次,贝阿干线也将获得改造。2010年3月23日,俄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В.И.伊沙耶夫与俄罗斯铁路开放型股份公司总裁В.И.亚库宁会谈,研究了贝阿干线地区的发展问题,决定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落实,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凭借国家扶持的投资项目发展运输、能源和社会基础设施,从而对该铁路进行大规模改造,以提高其向瓦尼诺港和苏维埃港的运输能力和重型火车的通行能力,到2015年达到0.8亿~1亿吨。
第三,对萨哈林州的铁路进行现代化改造。俄罗斯有关方面正制订在萨哈林岛与大陆之间修建大桥的方案,计划敷设从阿穆尔共青城至大桥的长达400公里的新铁路支线。同时,完成跨勒拿河的公路铁路两用桥、别尔卡基特―托莫特―雅库茨克铁路线及其他货运铁路线的建设,建成后将极大地推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发展。
从《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铁路运输发展战略》实际落实情况来看,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开通了外贝加尔边疆区东南部纳林―亚历山德罗夫工厂新建铁路,2011年11月开通了阿穆尔―雅库茨克铁路干线,2012年1月开通了乌拉克(贝阿铁路)―埃里加(雅库特东南部煤矿)新建铁路,2012年6月开始铺设库拉基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部)―基季尔(特瓦)铁路。
(二)对远东地区公路的改造计划
公路网将远东地区各联邦主体的经济社会中心连接起来,保证了该地区与海港及毗邻国家的运输联系。地方公路网的发展将有利于整个地区骨干公路网的形成,从而确保农村居民点和小城市运输的通畅、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使远东地区公路与全俄公路网实现对接,将修建阿穆尔公路(赤塔―哈巴罗夫斯克)和哈巴罗夫斯克附近通往瓦尼诺港的跨阿穆尔河公路铁路两用桥公路二期工程。而对乌苏里公路(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改造将促进与中国和朝鲜毗邻地区及韩国、日本等亚太地区国家经济贸易的发展。还计划修建长度为824公里的东方公路(哈巴罗夫斯克―纳霍德卡),该公路穿越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将解决纳霍德卡港和东方港与欧亚大陆桥(东―西运输走廊)的联系问题。
(三)对远东地区港口的改造计划
远东地区拥有28个海港(全俄有64个海港),75%的货物周转是通过位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的东方港、纳霍德卡港、瓦尼诺港等港口实现的。这4个港口位居俄罗斯十大港口之列,是俄罗斯铁路―海洋运输枢纽,承担着进出口、沿海航运和国际跨境运输任务。
经过机械化和自动化改造以后,远东地区的港口将提高大宗堆装货物和灌装货物,如煤炭、矿石和石油等的装货能力,可提高至2亿吨。
(四)对远东地区管道运输的改造计划
目前,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运输系统是远东地区管道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规划,该管道运输系统的年石油输送量为8000万吨(从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大庆的支线每年供油1500万吨),该管道全部建成后可以确保俄罗斯走向亚太地区的能源市场,同时,分阶段将亚太地区纳入俄罗斯能源统一供应体系。
在未来输气管道建设方面,俄罗斯决定开采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境内的塔拉坎和恰岩达两个油气田,并敷设雅库茨克―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输气管道。同时,敷设萨哈林―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输气管道系统,并与雅库茨克―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输气管道连接起来。为保证上述管道的运输能力,滨海边疆区正在修建油气运输和加工园区,园区内建有油气管道、石油加工厂、天然气化学厂、液化天然气厂和矿物肥料生产企业等。
三、俄政府加大对远东地区运输系统现代化改造的现实作用
此轮俄罗斯对远东地区运输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完成后,将大幅度提升该地区的物流运输能力。一方面,这将促进远东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强远东地区与欧俄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间的经济往来;另一方面,为推动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创造了更为良好的客观基础条件。
(一)促进远东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强与欧俄地区经济社会联系
俄罗斯政府对远东地区运输系统进行新一轮的现代化改造,将提高该地区内部及其与外部的物流往来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促进远东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强该地区与欧俄地区的经济联系,使其融入俄罗斯统一经济空间,从而确保俄罗斯东部边疆的繁荣和稳定,保障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二)创造更为良好的客观基础条件,推动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领导作用。2012年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亚太地区,今天还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如果欧元区现在是出现零增长或者衰退,那么亚太地区毕竟还是增长,而且是大幅度增长。”
远东地区是俄罗斯与亚太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对该地区运输系统进行新一轮现代化改造会使俄罗斯参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更加便利,有利于促进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指出:“我们相信,参与地区一体化进程有助于更有效地完成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因此,我们很重视加强工业合作、先进技术领域的合作和落实运输项目方面的合作,其中包括建造在亚太地区与欧洲之间运输物资的大陆桥。”
[关键词] 田径 现状 调查
1.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长春市部分县市区田径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制定了调查对象分别为各体校田径专业学生、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三种调查问卷。本文采用重测法来估计问卷的可靠性程度,即将被调查者两次答案结果并联起来,其相关系数就为可靠性系数。数理统计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长春市田径后备人才基本情况分析
2.1.1 田径学生人数、性别比例和家长职业现状及分析。现对长春地区部分体校田径专业学生236人进行调查,男女比例约为3:1。这里不包括省体校,体工队等专业运动员。从以上可以看出,县市区级体校田径专业学生的人数和男女比例是比较合理的,但学生的运动成绩普遍不高。统计数字表明,体校学生父母职业几乎都分布在农民、工人、个体户、司机、干部和教师这6种职业中, 其中农民、工人和个体户占到总人数的75%。(图1)
这说明了体校田径运动队学生绝大部分来自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收入低下或经济收入较好、但父母没时间管教孩子的家庭。一般而言,农村的孩子能吃苦耐劳,许多教练往往挑选他们作为体能类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如我国学者钟秉枢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超过半数的体能类项目运动员来自工农家庭。在当代中国的城市,由于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导致我国体育后备人才资源量短缺,对于田径项目来说,更为如此。不难看出,为什么体校学生文化课成绩不好、较难管理但自立性较强的原因所在。
2.1.2 训练比赛的现状分析(见表1)
体校学生平均每天训练次数、时间统计表(表1)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得知,长春市各级体校几乎都为每周训练6—7天。从训练时间上看(见表1),长春市各级体校田径运动队学生每天训练在3或3.5h以上的人数为20%和74%。另外,每天训练2h的学生为15人,占6%。保守估计,长春市各级体校大部分学生每周训练时间在22h以上。相比之下,拥有36万大学生运动员的美国全国高校体育协会就明文规定,大学生运动员每周训练不得超过6天,周训练时间不得超过20h。由于我国青少年运动训练实践中片面地靠延长时间来追求大的总负荷的现象普遍,而且“ 青少年训练成人化”倾向严重,致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的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出现较高比率的运动伤病现象,这既不利于他们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育。同时,“ 时间战”和“消耗战”使得运动员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文化学习和其他活动,这也是为什么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很多家长不愿意让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从事竞技训练的主要原因。
从比赛次数来看,长春市各级体校田径运动队学生每年参加的比赛较少,只有3.2%的学生每年参加3次或3次以上的比赛,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年参加的比赛在2次,其中有100人每年只参加一次比赛,占到了42%,得不到在比赛中锻炼的机会。
2.1.3 文化课学习现状分析。其他职业教育背景或一定学历是进入其他职业的前提,而教育背景或一定学历对进入运动员职业则不那么重要,这就注定了运动员在其运动员生涯中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教育问题,否则退役后将面临重新就业问题。2011年11月5日体育总局、教育部第15号令《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规定,少体校应当保证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 训练时间和文化课学习有详细规定,运动员所在单位要认真执行文件精神,积极创造条件,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文化学习时间和较好的学习环境。县市区体校学生用于文化课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多,但如果与普通中学相比,部分体校运动员学习时间是普通中学学生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二。体校学生文化素质不高也就不难理解。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要寻找另一种培养方式,这种方式要能缩短学生的训练时间,提高训练效率,同时还不能降低训练的质量,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文化课学习。这就要求必须提高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优化学生的文化学习环境。
3.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方法
0.引言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拥有保守的教学观念,采取落后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所以,高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不大,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而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高中物理进行优化教学。那么,教师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呢?
1.加强提问、优化教学
1.1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之上,提问是教师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教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令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与教师互动并且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进度。比如说,当教师提问学生在《曲线运动》这一章中如何判断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一出,便有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那么教师便知道这些学生对曲线运动的知识已经掌握透彻。
1.2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由于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被称为物理概念,这一概念是必须被融入进物理教学之中的。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时时刻刻围绕着物理概念展开,然而掌握物理概念的行为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物理概念相关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比如说,教师向学生们提问:什么叫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有什么样的性质?平抛运动的速度计算方法是什么?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之后,便能够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学生们会有意识地思考这些问题:自己会做多少?又在什么地方存在欠缺?该从什么地方找到正确答案?这样一来,便容易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不足之处来更好地提升自己。
1.3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看出学生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的提问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契机。经过教师不断的提问训练,学生们的回答也会由一开始的生涩、磕绊转变为流畅、清晰。所以说,教师在日常的提问时需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其次,教师在提问时需要注意多样性,尽量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令学生乐于回答问题。比如说,教师提问线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如何确定时,一种方式可以直接提问;另外一种方式可以设置规定的情境,当学生进入情境以后再提问;又或者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形式,故意给出错误的答案令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学生通过提问形式的训练,在日后的学习之中也会不自觉地养成自我提问的习惯。
2.联系实际、重视实验
高中物理教学除了课本教材上的知识点传授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实验活动。 并且,高中物理又与生活密切相关。不仅是我们的生活,在工业生产中也处处体现着物理知识,充满着物理实验。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需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给学生多列举一些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案例,令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真实性。比如说,汽车通过拱形桥便是一个曲线\动,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地讲述整个原理。再比如说,教师可以令学生了解火车在转弯时工程师如何利用曲线运动减少对轨道的磨损。这些与实际相关的物理知识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实验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物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设计“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就是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这个实验,令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设计出实验的整个流程,锻炼自己。
3.培养气氛、增强互动
对高中生而言,枯燥的学习氛围是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只会给予他们强大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令他们对物理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和信心。而改变枯燥学习氛围的方法之一便是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令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时不时说几句幽默的话语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带领学生看一些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视频、动画等等。教师也可以虚心的向学生请教,令学生指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有选择性地改进。除了课上互动之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在课下交流。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在高中的关键时刻给予学生最强大的支持。通过一步步的交流与沟通,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任和依赖,在上课期间也会想好好表现,让教师认可自己。
4.观念更新、学以致用
高中学生学习物理当前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学好物理通过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时需要以高考物理中的知识点为重点。而高考物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不仅要考察学生基础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时需要重视知识的总结与梳理,带给学生系统化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需要从整体出发,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先对学生进行大量物理基础性知识的练习。比如说,曲线运动的概念,圆周运动的概念,向心力的大小等等。其次,教师需要将讲授知识与做练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讲授的时候要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同样,教师给学生出的练习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水平,能够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效果。并且练习题最好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比如说,教师刚讲解完曲线运动的条件之后,可以接着令学生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D.物体在变力作用下有可能做曲线运动”这种与其相关的题目进行巩固。此外,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令学生对自己能够有客观的认识。
1 生态化教育视角的课堂特点
课堂生态与自然生态相似,又有一些不同,在生态化课堂中,师、生双方均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学生个体存在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动态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难以预测的.生态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范式,与传统课堂有其独特的地方,总体而言强调:共生性、开放性、协变性和整体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和谐自然
这与自然生态是一样的,强调课堂环境(氛围)的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生态化教学的基础条件,只有身心和谐,环境宽松,学生才能放飞思维,大胆表达,最终实现对生命本体的超越.
1.2 生命灵动
生态课堂是关注人的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生态课堂是以人为主体,不仅仅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更关注人的成长,即师生共生共长,伴随着生态课堂人的生命价值获得提升,生命潜能得以充分挖掘.
1.3 整体、发展、开放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都是系统化的,生态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应该系统化,知识与知识间应该有所联系,先学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即知识教学呈现出整体性和发展性.同时知识的获得过程又不拘一格,应该具有开放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此外,教学的对象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应注重班级群体的发展.
2 高中物理生态化课堂实施策略
2.1 注重教案、学案设计
教案是“生态课堂”实施的保证,教案设计要明晰课堂建构思路,设计指导学生自学质疑、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和互动探究的问题与方法,通过“设问”“疑问”“追问”等问题串,突出教学策略的构建;预设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案中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法,准备精讲点拨的内容和矫正反馈的练习.学案是“生态课堂”实施的关键,通过教师预设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学、建构、质疑,为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话题、主题、解决方案等.学案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符合教学流程,注重“问题串”设计的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
2.2 充分营造课堂生态环境
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然与和谐课堂环境,营造自主与合作学习氛围,营造多元评价与个性发展的空间,营造课堂生态环境的基点在于关注学生,注重学情分析.
学生是生态课堂的主体,课堂环境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出发,从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学生学情来重组教材,尽可能地提升教学的直观性,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与优化,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社会价值,真正理解教材,饶有兴趣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才能避免将教学内容的难度制定的过高或过低,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学生.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的已有知识,我们教师不但要关注,还要将学生的已有知识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在教学环境的创设上,对于教材的处理不是一味地删减,有时也可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增添一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实现认识的拓展和提升.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除了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设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情境、内容和问题外,本研究认为还必须走进学生多听听学生的心声,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全过程中的地位,学生不仅仅是教材的学习者,还应注意吸收他的建议,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3 重视“生态课堂”中的“问题设计”
(1) 确立核心问题.教师对照课程标准和学情在课前精心备课提炼重要问题,分解成有价值的问题、探究活动或习题,以阶梯的形式呈现.即课程标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阶梯化.
(2) 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运用生态课堂练学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上课前自学上课时展示、讨论,教师通过激励学生、通过检查展示指导学生自学、思考、质疑、暴露问题.即问题导学、检查导做、展示导思.
(3)以“问题”引领课堂灵动展开.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主线,设计阶梯性的思考问题,通过“设问,疑问,追问”等连续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达成学习目标.把有价值的的问题抛给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给学生,把动态课堂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形散而神不散的进行展示、交流、查阅、研讨等活动,可以以个人,小组,或全班为单位落实双核课堂.即以学生为核心、以问题为核心,实施课堂的双核驱动.
(4) 以“问题”促进课堂点拨与评价.点拨与评价是教师贯穿课堂的重要活动和任务.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切忌灌输.教师通过评价抓住教学之纲,在评价的过程中了解学情发现新问题,用问题检验学生是否达标,用问题促使学生巩固与成长.即用问题评价促学习、评价促互动、评价促生长.评价要有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对迁移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及时进行变式练习.
3 生态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曲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方向教学片段
3.1 从学生的学情和生活情景出发设置问题导入
(1)提出问题:我们所学过的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哪些呢?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
(2)追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点呢?(运动轨迹都是直线)
(3)播放视频:过山车是一种刺激的娱乐设施,从生活到课堂: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模型,看小车的运动.思考:小车的运动与我们所学过的物体运动形式有何区别?
运动轨迹是曲线……
3.2 设置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规律
(1)曲线运动的位移
情境1:描述直线运动时,我们往往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提出问题:曲线运动特点是运动轨迹为曲线,直线坐标系能否满足要求?
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
在建立了坐标系后,位移自然也就可以表征和测量了.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情境2:提供多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炽热的微粒与飞出的链球,分别沿什么方向运动?
学生会猜想:可能沿切线方向.
便有了验证的需要.
实验探究:利用玩具小车,取一根细绳,系在小车的中间位置,在一个车轮下涂上红色的印泥,细绳一端用图钉定在较大的白纸上,开动小车,小车围绕圆心做曲线运动,运动时烧断绳子,小车离开,在白纸上留下运动轨迹.
学生观察讨论:烧断绳以后小车留下的印迹与圆弧的位置关系?(切线)
新课标功能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在课堂上把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亲密合作者和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具体而言主要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全局
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要注重从全局的高度上去把握知识点,落到实处就是在备课时不能就课备课,应从全局的高度去考虑:“这一章主要讲了些什么,节与节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做好节与节之间的铺垫”。比如在教授“曲线运动”一章时,在第一节课上我这样对我的学生说:“这一章主要研究了二种典型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曲线运动对于同学们来说可能有点复杂,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运动都是曲线运动,这样我们就有研究它的必要。那么怎么研究曲线运动呢,必须借助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掌握了它以后,我们接着就会去研究两种典型的曲线运动,这就是这一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教师的这样一个交代,就会使学生明白这一章里的重点,及学习中会碰到的问题。
二、教学中要处理好细节
当学生从整体上对知识点有个把握后,接下来教师的教学就要落实到每一节上去。在讲述每一节的知识点时,教师首先要对这一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理出哪些知识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哪些知识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接受,需要教师的指导,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做到具有针对性。
不要什么都由教师包办,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很可能使时间的分配上出现不合理性,导致学生分不清哪些是重点,对重点的把握不透彻,直接影响到学生最后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总存在着这样一种担心:这个知识点我没详细地给学生讲过,学生可能没掌握好,万一在考试中碰到怎么办啊,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把该讲的重点给学生讲透了,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担心的,我们的学生是有能力进行知识的迁移的。
三、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样一种学习中更好地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探究式教学的意识。
但我们也不应走极端:即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都是探究式;物理实验也都是探究性实验;习题也都牵强附会地编成探究试题,无论上什么样的课都是探究式的。物理学习就是要在短时期内把前人通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迅速承接过来,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新的创新与发展,而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只是探究实验一种方式,介绍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四、注重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媒体的多样化,教学媒体的多样化最终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只要是效果好的,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就应该拿过来用。
1.电教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上,其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结合的表现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我们要有自己的把握,如有的老师喜欢把课堂上要讲的所有内容都以幻灯片的形式一条一条地显示出来,然后我们在课堂上看到的就是老师一边在屏幕上显示,学生一边在下面忙着抄写,我觉得这是对时间的一种极大的浪费,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2.实验教学的运用
实验能使学生更直接地去认识物理现象,如在电容器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很难理解电容器的充电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完成,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两根导线连着电容器的两个极,接着把导线的另外两端往电池的两端一搭立马就移开,然后跟学生讲电容器已经充好电了,好多学生不相信,接着我就把导线两端连到一个二极管上,立马看到二极管闪了一下,学生就能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电容器充电时间很短。因此恰到好处的实验将有助于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五、注重教与练的同步进行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关键,但学生的练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针对本堂课的知识点,选择4~5题让学生精练,然后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节课花几分钟时间加以评讲,然后再布置几道类似题目让学生再去练,这样学生就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及时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