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诗词三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范文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

2.诗词作者图片与文字资料课件;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图片课件;三首诗词意境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本课古诗。

教学过程

一、精彩回顾,激发兴趣

1.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3.释题: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晚上走在黄沙岭的山路上的所见所闻。

4.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子,叫做“词牌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5.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词牌名。(如:如梦令、清平乐等。)

6.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在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7.本课三首诗词都写了自然风光,那么辛弃疾的词是如何描写的呢?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到辛弃疾怎样的诗词风格?

设计意图:由诗及词,学生由自己的学习储备进入新的学习领域,把了解诗词风格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富有挑战性,能激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试着画出节奏。

2.照着老师的样子朗读这首词。

3.品读上阕:

(1)出示内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自读自悟:

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把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

(3)交流:

①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稻子。

闻到的:稻花香。

想象丰收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丰收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诗句意思。

②听到的:蝉鸣、蛙声。

(4)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夜?(清幽、静谧的夏夜。)

(5)配乐有感情朗读,前两句读出“幽”,后两句读出“喜”。

朗读时,前一句语气轻一些,后一句语调上扬,突出欣喜之情。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4.品读下阕。

(1)过渡: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如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2)出示内容: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4)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忽然,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5)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导学: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小客舍去哪里了呢?——路转溪桥忽见。(拐个弯转过小溪上的小桥,顿时发现它就在眼前。)

(7)想象作者看到熟悉的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心情。

(8)指名读,比赛读。

(9)配乐朗读。

5.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6.有感情朗读整首词。

设计意图: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三、诗词对比,感受不同

1.回顾《宿建德江》,读一读。

2.说说同样写的是月夜景色。这两首诗词中作者的情感一样吗?结合诗词说一说。

3.《宿建德江》表达的是旅人的寂寥之感,主要体现

“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面对美丽月夜,丰收之景的愉悦之情,对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

4.分别朗读这两首诗词,感受作者的不同情感。

5.交流其他描写月夜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对弟弟的思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对亲人的思念)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悲怆郁愤)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来感悟不同的诗词。即使写的是同样的意象,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心境。本环节以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其他具有相同意象的诗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朗读本首词并背诵默写。

2.搜集辛弃疾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设计意图:适时、适度拓展阅读课外相关古诗,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进行积累。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记事)

日暮客愁新(抒情)

(所见)

比喻

诗中有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夏夜 清幽 静谧

丰收景象的喜悦 峰回路转的惊喜

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

一、诗词的意境

诗词的意境,指的是诗词创造所达到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难以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诗词的意境是形神情理的有机统一和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画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的评价就说明王维在其作品中就达到了极高的意境运用的水平。在我国的古诗词中,创作者善于运用意境进行诗词创作,意境运用的水平往往能体现一首诗词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水平。

二、开展古诗词意境教学的方法

古诗词的意境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及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此,在开展意境教学时,要着重于意境的具体化,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把难以言传、难以把握的艺术境界具体化、直观化。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和思考,笔者认为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开展高中古诗词意境的教学:

1.了解作者经历,站在作者的视角

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诗词往往承载着作者个人的观点和情感,要透彻解读古诗词,就有必要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在诗词创作时的心理状态,站在作者的视角解读他们的作品。这样的方法,就是我们在语文教学所称的“知人论世”。

例如,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生坎坷,几经变故,命运多舛,她所写的词就与她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纵观她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人生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她的作品风格是不同的。第一个阶段是她的少女时代,此时她生活优越、意气风发,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如梦令》;第二阶段是她的时代,此时她与夫君琴瑟相合,专心治学,这一阶段写出了《一剪梅》等代表作;第三阶段是她的老年阶段,此时的她正经历国破家亡的变故,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声声慢》是她在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因此,在遇到鉴赏李清照的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该作品的创作时期属于作者哪一个人生阶段,让学生在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心理状态的情况下,这样学生自然就能了解该诗词的深刻内涵了。

2.模拟情境,体验古诗词的创作环境

模拟诗词情境的教学方式,指的是在课堂上通过模拟重现古诗词创作的环境,让学生“重返”诗人创作诗词的社会背景,从而进行古诗词的鉴赏和意境体验的教学方式。在采用这一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教学道具进行情景模拟,针对诗词的创作背景,通过情景剧、小品、影视视频和PPT等方式进行模拟呈现。这样的情景模拟,能让学生在脑中构建起诗词创作时的现实环境,以“局中人”的视角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以及诗词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授杜甫诗三首,即《秋兴八首》(其一)《登高》《咏怀古迹》三首诗时,因为这三首诗均是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举家旅居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的两年间所创作的,所以其创作的社会背景大致相同。针对这三首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模拟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杜甫的遭遇,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况更加直观地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和所寄托的情感。

3.仔细品味诗句,寻找句中的“线索”

古诗词的篇幅较小,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然而,即使是篇幅短小,但作者在字词的运用上极其严谨,其语言高度凝练,可谓字字珠玑。诗词中包含了丰富的“弦外之音”,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找出藏在字里行间的线索,才能准确地复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例如,杜牧的《过华清宫》这一首七言绝句,全文为“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作者在这一首诗中对字词的运用就十分绝妙,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诗句“长安回望绣成堆”中“长安回望”四字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实际上却道出了天子荒废朝政,与美人游乐骊山的所为。而后面三个字“绣成堆”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底,“绣成堆”描写的骊山峰峦秀丽、连绵不绝的壮丽景色,作者仅仅用“绣成堆”三字就传神地描写出这壮丽的山景。“山顶千门次第开”竟然为的只是博得“妃子笑”,深含了作者对统治者只顾自身穷奢极欲,置天下贫苦百姓于不顾的批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古诗词的鉴赏不仅着眼于诗句的表层意思,还要仔细品味每个字词的意境,通过字词里的“线索”深挖出作者的“弦外之音”,全面掌握诗词所要表达的真实内容,做到理解透彻。

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中的古诗词教学,意境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和总结,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方法的借鉴,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客观环境,采用合适的古诗词意境教学方法,令高中古诗词的教学更为有效,让学生更为深刻领会和传承我国辉煌灿烂的古诗词文化。

参考文献:

古诗词三首范文第3篇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四、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古诗词三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一、古代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情操

语文是与语言文化相关的学习课程,学生学习的知识涵盖面较为广泛,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当前人们所读到的不少诗词名作,不仅意境优美,也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人们开始注重学生多方面的语文需求,古诗词文化的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2.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

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它流传至今,被时代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学习古诗词除了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感受古诗词的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文化的传承。任何一种文化要想使其经久不衰,都必须要有人将其传承下去,古诗词文化也一样,如果不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在今天,人们是绝对见不到那些具有韵味的名作的。小学生是未来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学好了古诗词,才能将其更好地传播下去。

二、当前古诗词教学现状

1.教师过于注重诗词文字的翻译

古诗词文化与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一样,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解。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取得更高的分数,部分老师甚至觉得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注重对诗词文字的解释,而忽视了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导致学生无法感受诗词的意境,觉得诗词学习枯燥无比。

2.教学受考试的影响大

目前,在考试中古诗词的考试题型较为单一,主要有诗词默写和诗歌分析两种。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取得更高的分数,不管学生愿不愿意,理解诗歌没有,只一味要求学生将考试时可能会考到的篇目背诵下来。同时,在考试时诗歌分析也是考试的一个大类,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诗词教学时,也多是以逐句逐句的分析诗歌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感受诗歌的美,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

三、古代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

1.以文表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说到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寓情”,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是最为常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小学生真正地W到诗歌的精髓,就不能完全按照考试的考题来,而是应当以文表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三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正式的讲解之前,先讲一讲作者做诗的原因和作者的一些人生经历,如王安石为什么要泊船瓜洲,张籍又是为什么“欲作家书意万重”,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讲解人物经历融入感情,引发学生的共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适当联想,描绘诗歌美丽画卷

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没有高中生那样丰富的阅读量,缺乏深厚的文学积累,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最丰富的。流传至今的古诗词,都是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的呕心沥血之作,不少诗词里都含有十分优美的意境,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想象能力突出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联想,描绘出诗歌的美丽画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学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时候,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大气磅礴,富有想象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也想象一下,自己脑海中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通过联想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古诗词。

3.运用诗人故事,感染学生

在我国的许多著名诗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许多诗人的人生经历都十分丰富,如屡试不中的张继曾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下听了一夜的钟声,而壮志未酬的辛弃疾也曾在夜里挑灯看剑,感叹英雄气短。

诗歌的世界是一个无比宽广的世界,这些著名的诗人忧国忧民,怀抱着一个赤子之心。小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与诗人有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可以感染学生,而且还能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从更深层次理解诗歌,提升自己的品味,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总之,中国古代诗词作为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在小学阶段做好古诗词教学工作,并不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学好古诗词更多的是为了让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小学生是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肩负着复兴民族的伟大使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他们的一项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古诗词三首范文第5篇

那天早上,老师叫组长检查家庭作业,我这个“七品芝麻官”也开始“执行任务”了。先检查了几个同学的作业,都很不错。当走到戴晓宇面前时,他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说:“我没带,下午带给你看。你不要告诉老师好吗?”他边说边鬼鬼祟祟地从口袋里拿出一袋牛肉干,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塞给了我。我一见,心想:这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了,收下吧,可是让老师知道就死定了。我犹豫不决地说:“不行,我······不要。”戴晓宇在我耳边嘀咕道:“没事儿,别人不会知道的。”我心想,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再说老师又不是“挨家挨户”地“稽查”,而是抽查,不一定抽到我们。就这样,我第一次收下了“贿赂”,没有把他告上“法庭”。真是“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整个晨读课我都心神不定,总觉得有双眼睛老盯着我,提心吊胆的,真是活受罪。幸好老师检查的是黄洋那一组,我这才松了口气,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谁知下午老师竟突然检查器作业来,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我的心“怦怦”直跳,这回死定了,肯定有人“举报”了。俗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老师果真抽查了我们这组。我傻眼了,只好将作业本交给老师。老师见少了一本,便问:“怎么少了一本?”“戴晓宇没有做”。“那里上午怎么没有告诉我?”“我······”我只好如实交代,争取“宽大处理”。没想到老师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将我的“”“公布于众”,我的脸不知往哪儿搁才好,真想有个洞钻进去。最后,老师判我“”“包庇罪”两罪并罚----抄《古诗词三首》20遍;判戴晓宇“行贿罪”----抄《古诗词三首》10遍。

这桩“受贿案”了结了,刻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道疤痕。我恨透了受贿,也恨透了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