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卫填海翻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汉英成语对比; 翻译标准
成语在国内的汉语研究中一直都是热点,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二十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成语研究有了很大发展。语言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是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它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能忠实地反映民族特别的文化内涵,所以,通过汉英成语的全面对比分析,可以让语言学习者理解中西方的民族文化差异,达到语言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一、汉语成语
(一)汉语成语的概念
汉语“成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解释为:“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它具有极强的概括和表现能力,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锤炼,对人类历史经验和文化的高度概括。它简短精辟的文字,表达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一般人都认为汉语的成语仅仅是指四字词组,这只是狭义的理解。更有人认为成语必须是“以单音节构成成分为主”,“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如果这样看成语的范围就变得狭窄。综合关于成语定义的分析,我们加以总结和补充,认为:“成语是人们长期使用的、意义和结构完整稳固的,可以整体应用的定型词组。”
(二)汉语成语的格式
汉语成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比一般词语有着更强的表现力,是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精炼的语言材料。汉语成语结构稳定,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并且有许多事音节和谐、声调平仄。[1]同时,四字成语组合格式十分严格,主要有相加式:如“艰苦朴素”,“抑扬顿挫”,“青红皂白”;重叠式:如“侃侃而谈”为前重叠,“文质彬彬”为后重叠,“轰轰烈烈”为前后重叠;交错式:如“绘声绘色”为同字交错,“见多识广”为同义交错,“南征北战”为反义交错。
(三)汉语成语的修辞
1.比喻。比喻是成语构成中最常用的修辞方式,有人称比喻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它具有神奇的功能,可以变陌生为熟悉,化深奥为浅显,变抽象为形象,化寻常为奇特。如“口若悬河”比喻“口才很好而能言善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显得更加生动具体,通俗形象,具有表现力。
2.夸张。有些成语,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故意言过其实,从程度、性态、数量、质量等方面对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此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就是夸张。例如“泪如泉涌”,眼泪像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或害怕至极。又如“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3.对比。成语中经常用对比的修辞,对比修辞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两种对比:一是两种事物对比,另一个是一种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成语的对比由于受其结构的限制,一般都是一种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而且主要是利用反义词来体现的。例如:“有始无终”,“阳奉阴违”这两个成语是由两组反义词组成,前后两部分的意思恰恰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英语成语
(一)英语成语的概念
《英汉双解剑桥国际词典》对“idiom”的定义是:A group of words in a fixed order having a particular meaning,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each word understood on its own.(形式固定并且意义不能从组成的各单词推断出来的短语)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对“idiom”的定义是:Phrase or sentence whose meaning is not clear from the meaning of its individual words and which must be learnt as a whole unit.(意义不能从组成的各单词推断出来的并且必须作为整体单位来学习的词组或句子)
(二)英语成语的格式
英语成语的组合格式无严格的要求,有由两词组合而成的,如crocodile tears(假慈悲),white night(不眠之夜); 有三词组合而成的,如 “ get the sack”(炒鱿鱼), “ all at sea” (不知所措);有四词组合而成的,如 “ out of the blue” (猝不及防);也有五个词或五个词以上组合而成的,如 “ have an axe to grind”(别有用心)。每种数量都相当多,几乎说不出英语成语是以多少个词组合成为主。英语成语不仅具有表意功能,而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修辞资源,在语言实践中可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形象意义和修辞色彩。[2]
(三)英语成语的修辞
1.比喻。英语成语中运用数量最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明喻一般有比喻词as、like等,它的结构主要表现为as…as.相当于汉语的比喻词“像”。例如as proud as a peacock(不可一世),字面意思是“像孔雀一样骄傲”。隐喻成语的特点是用暗示的方法转嫁相似的意义,成语中不用like或as等比喻词,而用某种名称或描写性的词语去比喻人或事物,例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进退维谷)。
2.夸张。夸张是指夸大其词或言过其实,常用于日常口语或文学作品中,使人得到较为深刻的印象,产生丰富想象。在英语成语中也有这种修辞格,例如:to cry one’s heart out(伤心欲绝),这就是一个带有夸张色彩的成语,“把某人的心哭出来”,在这里就用来形容伤心到了极点。又如:scared to death(毛骨悚然),这里的death并不是真正的“死”,只是因为非常害怕,怕得要死,所以用“死”夸张地表现十分恐惧。
3.对比。成语的对比是为了突出或澄清一个事实,将两种想法或形象并列起来,形成两种选择,以进行比较。对比成语生动活拨,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例如:sink or swim(孤注一掷)字面意思是“不论沉浮”。这个成语用了sink(沉没)和swim(漂浮),swim一般都解释为游泳,但是在这个成语中要翻译成漂浮,用这两个反英语成语不仅具有表意功能,而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修辞资源,在语言实践中可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形象意义和修辞色彩。
三、汉语成语的来源
(一)神话故事
汉语中有一些成语是来自古典文献中的神话传说概括而成的。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其中有些是反映人们想要征服自然的愿望,它们生动有趣,寓意深刻。例如:“精卫填海”源自《山海经校注》“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其顽强执著精神而叹服。后世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有些歌颂人们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英雄事迹。又如:“天衣无缝”,来自于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隙,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没有一点破绽。也比喻诗文浑然一体,没有雕琢的痕迹。[3]
(二)历史事件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源自历史事件的汉语成语也十分丰富。例如:“四面楚歌”源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3]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又如:“画龙点睛”,原形容南北朝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名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三)文学作品
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是来自文学作品的,其中来自诗文语句的有:“草长莺飞”源自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春风得意”源自唐朝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自名家名著中的有:“三顾茅庐”源自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乘虚而入”源自《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先秦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中的“举一反三”,表示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四)外来成语
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是外来语。例如:“天方夜谭”源自阿拉伯的民间故事,又称《一千零一夜》。讲述了古时候,萨桑王国的国王山努亚因妻子背叛了他而万分仇恨女人。因此,他每晚娶一个女人过夜后便杀掉。三年后,宰相的女儿大,并每晚给国王讲一个故事,在天亮时便停下来,第二天接着讲。经过1001个夜晚,国王终于打消了杀女人的心思,世界名著《天方夜谭》也由此诞生。现在用来比喻虚诞夸饰的议论或荒诞不经的说法。
四、英语成语的来源
(一)寓言故事
Nurse a viper in one’s bosom(姑息养奸,养虎为患)这句成语起源于《伊索寓言》“农夫与蛇”的故事。[4]有一年寒冬,农夫在路上发现了一条快被冻死的蛇,他起了怜悯之心,将蛇救起放入怀中。过了一会儿,蛇的身体渐渐温暖,也慢慢地苏醒。没想到,它竟反咬了农夫一口。中了蛇毒的农夫,就这样慢慢死去。后来,人们便用这句成语比喻施恩、同情坏人,终将不得好报,也用来比喻恩将仇报。
(二)圣经文化
Eye for eye and tooth for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个成语来自《圣经》的“出埃及记”中,摩西遵照上帝的旨意,将以色列人带到西奈半岛上。[4]上帝又颁布了十条诫令,要求人民确实遵守,若是有人违反了规定将给予严重的处罚。其中,在“杀人伤人赔偿法”的部分有这样的一段描述:And if any mischief follow, then thou shalt give life for life, eye for eye, tooth for tooth, hand for hand, foot for foot(如果妇人因而致死,则伤人者必赔命)。这些法律的原则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后来这句足以代表“旧约”中严厉准则的总结,便用来表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报复。
(三)风俗习惯
Come to the end of one’s tether(山穷水尽)。成语里的tether指的是拴住牛、马、狗等动物的绳子。为了防止家畜走失,或损害农作物,人们通常会用绳子将它们绑住,使动物们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绳子为半径的圆内。被拴住之后,牛“到绳子的末端”外是吃不到草的;而只要陌生人站在“绳子的末端”外,狗则无法伤害他。这些动物到了绳子的末端全都无计可施,而这句成语的意思便用来比喻到了极点,山穷水尽。
(四)古典文学
Babys in the wood(不谙世故)。这个成语出自英国早期一部相当有名的作品《古英诗拾趣》,这首民谣叙述诺福克郡的一位绅士,在去世之后,将自己的遗产分给了两个年幼的孩子,并托妻子的兄弟照顾他们。没想到,孩子的舅舅心怀不轨,想夺取孩子们的财产。他将孩子们带入树林中,并雇用了两个杀手,要他们解决孩子的性命。但是后来,其中一个坏人于心不忍,便将伙伴杀了,并欺骗孩子们不要乱跑,在那里等他回来。孩子们相信了他的话,在树林中一直等到饿死。后来人们便用“树林里的孩子”来形容天真无邪、没有经验,或是容易上当的人。
成语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惯的不同,导致其成语来源不同。汉英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汉英两国人民的联想、思维方式不同,致使汉英成语在来源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由于历史的进步以及语言发展的共性,又导致了汉英成语来源的相似性,
例如汉英成语都有来自有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事件的,只是在表现上略有不同,汉语神话故事主要强调对英雄人物的崇拜,而英语的神话故事主要是对人文自然的描述;汉语中来自历史事件的成语大都是描述国家之间争权夺利,以及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而英语成语则是更多地描述一些宗教事件和人物行为。
五、汉语成语的翻译标准
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于在线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而成语作为语言发展的结晶,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成语作为一个国家历史发展,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的语言载体,其翻译要达到四个标准:传达信息;传达原作的精神风貌;语言顺畅自然;读者反应类似,成语的翻译要能使接受者正确理解原文信息,易于理解,形式适当。
1.直译法
在不影响原文和译文读者理解,不违背译文表达习惯的前提下,很多的成语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这样有利于保留原文的民族形式,促进文化交流,又能丰富译文语言,是翻译有关文化内容时值得提倡的方法之一。如:
声东击西 to shout in the ease and strike in the west
井底之蛙 to be like a fro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
对牛弹琴 to play the lute in front of the cattle
2.意译法
有些成语的比喻形象是译文读者不能接受的。一些文化很浓的词汇,直译是不能准确地传达文化意义,而英语中又没有现成的同义词可以借用,这时可绕开其文化背景,译出其文化内涵即可。如:
暗送秋波 make secret overture to sb. (直译:make sheep eyes to sb.)
开门见山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直译:open the door and see the mountain)
3.套译法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原文的形象有时不符合译文读者的习惯,如直译出来就会费解,这时可采用套译。“破釜沉舟”,可译为to burn one’s boats.这两个成语都是毁船断后为主题,而且表示人们在做一件事情时,不惜牺牲一切的,孤注一掷的决心,他们背后的历史故事也很相似,这时候套译法是最佳的翻译策略。
4.多译法
将汉语成语翻译成一个完整的英文句子,尽量多用谚语句子。这样的翻译往往变“短”为“长”,但由于英文谚语有其通俗性和广泛性,读者会因为对他们的熟悉和亲切而顿感其简洁。如: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昙花一现 A wonder lasts but nine days.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Nothing venture, nothing get.
由于汉英成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承载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结晶,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只有通过文化的转换,,才能既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充分的表达出原文的意义,又能符合译语民族的语言习惯,使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这是我们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需要继续不断摸索和探讨的。
[参考文献]
[1]汉语成语编写组编 汉语成语词典[M].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
[2]刘贤彬 英语成语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2.
[3]徐传宏 成语中的大千世界[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4]陈文谦 英语成语背后的故事[M].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 2005.
[5]刘贤彬 英语成语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2.
[6]汉语成语编写组编 汉语成语词典[M].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
[7]侯广旭 汉英谚语结构与修辞比较[M].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0.
[8]孙海运 方如玉 英语成语来龙去脉[M].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1998.
关键词:归化理论;异化理论;典故成语
中英两种文化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汉语典故成语的翻译中,我们应注重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及习惯,使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能更加的真实。归化理论的应用,能让西方读者能在本国的文化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形象特征,更加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
一、归化理论
归化理论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来的。归化理论是指要把源语本土化,它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简言之,就是要求译者向译文读者靠拢,采取译文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传达原文的内容,如把“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译为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就属于归化译法。因为翻译的目的主要是文化的传递与交流,因此汉语典故成语的翻译应以归化策略为主,很多成语在译入语中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即使翻译出来了,也无法将成语本身的内涵表现地淋漓尽致,因此翻译时也需要结合异化的翻译策略。
二、汉语典故成语的定义及特点
汉语典故成语,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在长期的使用和锤炼中形成的,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既代表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有着丰富的比喻及引申意义。
(一)四字性
汉语典故成语的特点就是简短精辟,有些成语是从非四字的话语中提炼出来的,成语的结构多为四字短语,音律均衡,节奏感强。如“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篇)。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由此可见,汉语典故成语的四字性非常明显。
(二)来源的广泛性
汉语典故成语来源广泛,但其主要来源于:(1)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如“围魏救赵”、“负荆请罪”等(2)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3)寓言,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4)民间传说,如“水漫金山”、“断桥结缘”等。(5)文学作品,如“乐不思蜀”、“三顾茅庐”等。
(三)民族性
汉语典故成语还具有民族性,反映民族特色,典故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相关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或给人启发,或给人警示,含义深刻,内涵深远。如“卧薪尝胆”,出自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字面含义是“躺在草席上,尝苦胆”,在使用时形容人刻苦自立,立志雪耻图强,最后苦尽甘来。汉语典故成语感彩丰富,思想内涵十分深刻,反映中国文化特点,所以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三、归化法下汉语成语典故的翻译
归化法指导下通常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意译是指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做释义性解释,在转换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原文形式,但又忠实于原文意思。
下面笔者通过一些例子对比归化和异化理论指导下汉语成语典故的翻译。
(1)“剖腹藏珠”的意思是剖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了一点小利益而牺牲大利益”。
译文1:“cut open your stomach to hide a pearl”(异化)
译文2:“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归化)
译文1采用了异化的方法,直接按照汉语的习惯将其字面意思表达了出来,但是这种译法,虽然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但会使外国读者,不知所云。译文2采用了归化的方法,从英语中找出了对等语,这样的译法才能更精确的传文达意,使外国读者获得与本国读者相同的感受。
(2)“画蛇添足”的意思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钱歌川将其英译为“adding feet to a snake while drawing it”这种译法虽然也能外国读者明白其字面意思,但如果译为“paint the lily”这种地道的英语表达,就更能使外国读者心领神会。有些成语在外语当中很难找到对等语,但有些也能在外语中找到,所以,在能够找到对等语的前提下,翻译时最好能采用归化译法。
(3)“嗟来之食”意思是悯人饥饿,呼其来食。钱歌川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Holla, come and eat!”将其讽刺意味,直观的再现给了读者。K.L.Kiu 与钱歌川不同,它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A Matter Of Dignity”,将成语的引申意义译了出来。
汉语典故成语当中有许多是包含人物形象的,如“东施效颦“、 “毛遂自荐”、“程门立雪”等,在翻译这些成语时,该如何翻译才能让读者更加准确深刻的理解这些人物形象及成语的内在含义呢?
(1)“东施效颦”
译文1:“Tung Shi imitating His Shi”(异化)
译文2:“Zhungzi’s story of the beautiful Xi-shi’s ugly neighbour, whose endeavours to imitate the hideous that people ran from her in terror.(归化)
译文1是杨宪益先生译的,采用了异化的翻译方法,把东施和西施两个中国的人物形象,采用了音译的形式将其译出,体现了本国文化特色,但是对于西方读者来说,他们不知道西施是谁,也不知道东施是谁,所以杨宪益先生的译文对于文化交流来说,毫无意义。译文2 是霍克斯译的,它采用了归化的译法,弥补了文化空缺,使西方读者能更形象生动的感受人物特点。由此可见,有些时候归化译法要优于异化译法。
(2)“班门弄斧”的意思是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译文1:“display one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异化)
译文2:“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Lu Ban, who is a master carpenter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归化)
由此可见,归化法在信息传播及文化交流中,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弥补外国读者的文化缺失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应抛弃异化的方法,我们应将二者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四、结语
h语典故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改革开放和中西方的交流变得频繁,文化传播也变得意义重大。正确翻译汉语成语典故,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但这并非一件易事,译者不仅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应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力求在翻译时能保留民族文化特色,归化理论的应用给译者提供了很大的理论指导,但译者在翻译时也应灵活应变,最好把异化和归化理论结合起来,使其二者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 Lonkon/ NewYork: Routledge,1995
[2]程思琪.从翻译理论看汉语成语的英译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邓维军.杜彦强.汉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特征及英译方法[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108-110.
[4]杜彬.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下的汉语习语英译研究[D].吉林大学,2010.
丁往道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力主在中国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专业课程。丁先生生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为学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来弥补英语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不足,从而为这些学生在做翻译实践打下良好的双语基础。丁先生身体力行翻译了《中国神话及只怪小说一百篇》、《孔子语录一百则》和《瑞云》等诸多中国古代文化的著作。另外,丁先生还有英文著作《攀登》和《中国文化掠影》两部著作来向外国读者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纵览丁往道先生的译文,可以发现丁先生的译文确切,通俗易懂,且行文简洁。本文以《女娲补天》的翻译个案为例来探讨丁往道先生的翻译风格。
一、《女娲补天》翻译的意义
上古神话是先秦民众智慧的产物,寄托了他们对远古时代的追忆。同时,神话也体现先秦民众的对于世界的丰富想象。诸如《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和《女娲补天》等都是先秦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表达了先秦民众对于世界丰富的想象,以及对追逐美好生活的向往。《女娲补天》作为上古神话的一个篇章,概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起源,它有别于《圣经》记载的“上帝造人”说。由此可见,东西方民族各有自己的历史起源的记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当下,《女娲补天》的翻译研究有助于传播有异于西方文化的声音,也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的正能量;也是对中国文化“外来说”的一种否定,更是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一个驳斥。
二、翻译策略的使用
“女娲”这个文化符号在中国文化世界里面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她“补天造人”、“止水救民”的“天地之德”与“万世之名”。本文分析的文本采用丁往道先生的《中国神话及只怪小说一百篇》中的译本。丁先生的译本综合运用了各种翻译策略,在遣词造句上也与中文相契合,译文读之通晓顺畅,节奏感很强,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从翻译策略上看,丁先生的翻译采用以下几种翻译策略:
(一)“异化”的翻译策略
所谓“异化”的翻译策略,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韦努蒂(Lawrence Venuit)在他著名的翻译学著作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中提出了“异化”(foreignizing translation)的翻译策略。根据韦努蒂的解释,鉴于双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异化”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译者不破坏原语作者的风格,努力保持原著的异域特色和原汁原味。丁往道先生在翻译《女娲补天》的标题时,把“女娲”这个文化意象直接翻译成Nuwa。首先这种翻译很简洁,但是这样翻译究竟能不能表达女娲这个文化意象的厚重内涵呢?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圈内,女娲是全人类的始祖,于中华民族又有很厚的文化意义。女娲作为上古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她的形象也很奇特:人首、蛇身,有补天造人之能。如果没有辅助的说明,这并不能说明“女娲”这一神话人物的形象。在《圣经》的《创世纪》篇章中,西方人认为是上帝造人,自己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人。这就等同于中华文化圈中的“女娲造人”,我们自己是炎黄子孙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女娲这个高超的人物形象就好像是《圣经》中的“上帝”一样。他(她)们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还创造了万事万物。关于“女娲”这个文化意象的处理,音译简洁明了,不拖冗长,但是笔者认为音译这种翻译策略无法穷尽其意。如果没有辅助说明,目的语文化语境中的人只会把Nuwa当成普通的人物进行关注。也只有了解中华文化背景的情况,才可以对“女娲”这一光辉高超的人物形象有所了解。
(二)“归化”的翻译策略
所谓“归化”的翻译策略,也是韦努蒂在他著名的翻译学著作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中提出的。“归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是指在翻译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目的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即“源语本土化”的表达方式,把译语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作为上古神话篇的《女娲补天》文字书写工整优美,句子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以第二段为例: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这四句话是很工整的排比修辞,可见女娲对于人类所做的丰功伟绩。当时的情形是“九州天崩地裂”、“大火燃烧”、“大水泛滥”、“猛禽食人”等等如此恶劣环境。女娲不忍人类遭此厄运,于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丁往道先生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采用的就是意译的翻译策略。“济冀州”中的“济”字有帮助、周济之意,“冀州”作为地名,却是指代冀州的黎民百姓。丁先生的译文翻译成“save the people of Jizhou”。“冀州”是中国古代所说的九州之一,似乎又暗示了文中第一句“四极废,九州裂”当中的“九州”。
(三)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并非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往往在翻译的过程中,这两种翻译策略会同时存在并行不悖,即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这样,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共同发展的空间。由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应该是相辅相成,并有互补的辩证统一关系,两种翻译策略的综合使用,能够达到具体动态的统一。
三、信息传播的缺失与补偿
由于中西方文化不同,句法、词语等在很多方面都不完全对称。因此,在翻译旅行的过程中,有些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会发生缺失,这样在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补偿。丁先生的译本也不例外。“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应当说汉语的这四句排比相当的工整、简炼,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想使得译文也工整简炼绝非易事。丁先生的这四句译文是:
Then Nuwa melted rocks of five colours and used them to mend the cracks in the sky. She supported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sky with the legs she has cut off from a giant turtle. She killed the black dragon to save the people of Jizhou,and blocked the flood with the ashes of reeds。(丁往道 译)
丁往道先生把“炼”五色石中的“炼”字翻译成melt。这个“炼”字,不完全等同于工业上所用的字“炼”。工业上所用的“炼”字是指用火烧或者用加热灯方法是物质纯净、坚韧、浓缩。诸如:炼钢、炼铁、炼油等。Melt这个单词翻译成汉语有“融化、溶解;逐渐融合”之意,这里丁先生用melt来翻译“炼”字算是较为恰当的。“以补苍天”中的“补”字,丁先生翻译成“mend”。关于“补”字的翻译,有三个词可以选择:mend、repair和fix。“mend”作为vt表示“修理、修补;改正、纠正;加强;使恢复健康。作为vi有”康复、痊愈;修理、矫正的意思。Repair vt表示“修理;纠正;恢复;弥补;等意思。Fix vt固定;准备;修理;使牢固;vi固着;变硬;安定。“女娲补天”中的“补”表示女娲通过炼五彩石把天补好,不再“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使天恢复正常的秩序。就这三个词而言,mend要比repair和fix好一些。“断鳌足以立四极”这句话的翻译丁先生采用的英语中的一个详尽的句子来翻译这个简炼文言,虽然内涵逻辑联系,但是稍感冗长。笔者把这句话翻译成“She cut off a giant turtle to support the four corners”。这样为了和第一句的翻译保持句式结构的一致性,而且较为简炼,从修辞上来说,也较为平衡。“积芦灰以止”这句话中的“”指的是“地下涌出的洪水”。就这句话,笔者翻译成“she used the ashes to blocke the flood”。这是为了和前面三句话保持平行一致。就这四句话的翻译笔者的译文如下:
Then Nuwa melted rocks of five colors to mend the sky. She cut off a giant turtle to support the four corners. She killed the balck dragon to save the people of jizhou.she used the ashes to blocke the flood.(笔者 译)
四、译文之美
在中国翻译史上,关于翻译美学阐释自佛经翻译之时就已有之。彦综提出的:“八备”、玄奘提出译文“既要求真,又要喻俗”,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著名“信达雅”,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乃至当下许渊冲提出的“三美三化”。由此可见,我国翻译史上这些著名的翻译大家都非常注重译文的美感,翻译不仅要简洁明白,忠实的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且还要注重译文的美感。可以坦言之,丁往道先生关于《中国神话及志怪小说一百篇的翻译》译文工整,表达贴切。就《女娲补天》中的译文为例进行分析。《女娲补天》中有以下几句:
“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这几句汉语相当工整,极具美感,读之朗朗上口。女娲通过炼五色石把天补好,天下四极也被直立起来,洪水也退去,冀州也恢复了平静;猛兽和鸷鸟也死掉,无辜的人们得以解救,天地也恢复如初。
丁往道先生的翻译如下:
Thus the sky was mended,its four corners lifted,the flood tamed,Jizhou pacified,and harmful birds and beasts killed, and the innocent people were able to live on the square earth under the dome of the sky.(丁往道 译)
丁先生的译文中使用“mended”、”lifted”、”tamed”、”pacified”和“killed”。从句法上来说,丁先生对“苍天补”的翻译使用了被动语态的主谓结构,而对于“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的处理上并没有使用被动语态的主谓结构,而是直接的使用了主语加过去分词的形式,省略了谓语动词be的过去时态。读者不会因为省略了be动词而会对译文产生误解,这样倒使得译文简洁通晓,形式上也工整,读起来很有美感。而丁先生对于“背方州,抱圆天”的翻译处理上则采用了长句翻译:the square earth under the dome of the sky。在古代中国人们对于天地的观念是“天圆地方”,在这里,实际上是指经过女娲补天,天地恢复如初。
五、结语
丁先生对于《女娲补天》的翻译译文确切,通俗易懂,且行为简洁,丁先生的翻译语言不仅传递了文化的精髓,而且保留了译文的美感。在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如何向外传达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如何让世界人民共同享有中国先人创造的文化结晶,同时又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本真,丁先生的译了这样一个范例。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依然保留较高的现代价值。
论文摘要:习语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与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各国文化的精髓,反映各国的风俗习惯。习语叉受文化的影响,反映其文化特征。中英两种文化孕育了各具民族特色的习语。试从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历史典故、宗教信仰、事物认知观等方面探讨英汉习语所折射的民族文化特征。
习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惯用语、典故等,是一种在结构上与意义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它是语言中的精华与瑰宝,含义深刻且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同时,习语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其文化特征。以下谈谈英汉习语与民族文化特征的关系。
一、 自然环境差异
英汉民族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生活方式有异而形成各具特点的习语。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因而英语中产生了大量的来自航海用语的习语。如:to go with the stream随波逐流,to take the ropes了如指掌,to trim one’sails to the wind随机应变,nail one’S colors to the ma坚持到底等等。英语 中有不少用鱼来比喻人的习语:a poor fish可怜的家伙,a cold fish冷淡的人,queer fish怪人,a shy fish羞答答的家伙等…。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土地、山水对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汉语中有许多与土地、农业有关的习语,如:山崩地裂、东山再起、水到渠成、土生土长、卷土重来、揠苗助长、顺藤摸瓜等。比喻花钱大手大脚,英语是 spend monelike water,汉语是挥金如土。又如,中国盛产竹,竹子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习语如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罄竹难书、节外生枝等。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咏竹之高洁与坚贞。英美民族生活地区不产竹,bambo是舶来品、借用语,所以英语中与竹子相关的习语寥寥无几,更无联想意义。形容事物迅速发展,汉语用雨后春笋般 、如雨后春笋,英语用 like mLlshrooms。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夏天常常是骄阳似火,赤 日炎炎似火烧。英国夏季气候凉爽宜人,英国人形容夏天是如“爱人”般可爱、温柔、美好。在汉语中东风是春天的使者,在英语中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著名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二、风俗习惯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民俗是习语赖以生长并获得顽强生命力的深厚土壤,许多习语就出自民俗。要表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汉语有习语“小菜一碟”英语有习语 a piece of cake。汉语的“小菜”与英语的“蛋糕”都有“容易(或轻松愉快)的事情”之义,这与两国的饮食习惯有关系。蛋糕是英国人在 13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一种食品,所以他们就用piece ocake表示一件容易做的事情。在中国,小菜在中国人的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吃一碟小菜对中国人来说易如反掌,因此常用“小菜一碟”来形容一件事情很容易。这两个习语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饮食风俗习惯。在性格方面,中国人质朴凝重,谦虚宽容;英美人性格外向开朗,看重自我,从不贬低自己。汉语习语如“不为祸死,不为福先”、“知足常乐”、“安贫乐道”、“枪打出头鸟”、“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命中无者莫强求”…等表现了中国人以自苦、中庸、明哲保身为特点的为人处世哲学。而英美人则强调人要不断创新,不满足现状,标新立异,寻找新的机会。如“No money,no honey.没有钱就休想得到称心如意的女人为伴侣 ;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在爱情和战争中,采取任何手段都是正当的”等习语就是这种形象的反映,这些对于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是接受不了的。
三、历史文化差异
中英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皆来源于此。由于古代中国长年战争,许多习语如围魏救赵、临阵磨枪、毛遂自荐、四面楚歌、卧薪尝胆、负荆请罪、三顾茅庐等出自国家间的征战故事,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古代文化。古代的英国,磨坊和铁匠铺是农村的主要手工业生产地,许多习语如 arut!of the mill job没有多大变化的普通工作,to go tosomething at hammer and tongs全力以赴地,call a spadea spade实话实说 ,to come under the harmer被拍卖”等与此紧密相联 。
四、典故和神话故事
大量英汉习语源于典故。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守株待兔、刻舟求剑、黔驴技穷”等是源于寓言故事,“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画龙点睛、愚公移山”等出自神话传说。英语习语如“cat’S paw受人愚弄的人,the bear and thetwo travelers患难见人心,the dog and the cook吃一堑,长一智”等出自《伊索寓言》,“Aladdin’S lame能满足人的一切愿望 的东西,old nqan of sea难以摆脱的人或物”等出自神话故事。神话故事以其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丰富了习语 ,成为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对事物认知的差异
汉英民族对客观事物各持己见,赋予事物不同的内涵。如“龙”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习语有“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有时也用“腾飞的巨龙”来形容我们的国家,称自己为“龙的传人”。然而在英语 中 aragon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凶残狰狞的怪兽。撒旦被称为d~gon,凶暴的女人称为dragon,“亚洲四小龙”是“Four tigers”,而不是“Four如 ns”。又如在中国北方,猫头鹰出现就是一种凶兆,和吉祥全然无缘。英语中却有 aswise as an owl,表明西方人把 owl象征“狡猾、机警、聪明”。两个民族都养狗,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丧家之犬、狼心狗肺、狐群狗党、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腿子、狗头军师”等口j。由此可见中国人对狗讨厌之至,对狗没有任何赞美之意。然而,对西方人而言,狗既可以看门或打猎,也可以做人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多数有褒义。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top dog优胜者;a gay dog快活人;a water dog水性好的人;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运。”又如中国人用“花花公子”表示“只追求享受、过纸醉金迷生活的轻浮阔少爷”,用“拈花惹草”表示作风不正派的男人。而英语的 flower却无汉语中提到的含义。再如daffodil汉语中是“黄水仙”,仅仅是一种花而已,但在英语中它是春天、欢乐的象征。在色彩方面,英语中的白色象征着快乐、纯洁。例如习语“days markedwith a white stone幸福的日子,a white lie无恶意 的谎言,white elephant大、笨而无用之物”…。但在汉语中,白色蕴涵悲怆贫寒,衰败死亡之意。如“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一穷二白”,都勾勒出苍凉寂凄、衰败哀愁的意境。
六、宗教差异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人中国已一千多年,人们相信佛主和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很多习语如“一尘不染、万事皆空、现身说法、借花献佛、在劫难逃”等与此有关。在英美,人们多信奉基督教,习语“God helps those wh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 自助的人,Go to hell下地狱,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the sword ofDamocle即将临头的危险,at the eleventh hour最后时刻”等来自“圣经”。
总之,英汉习语结构凝练、意义深远、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含蓄幽默,富于表现力和生命力,并都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是民族文化在语言里的结晶,闪烁着民族文化的光芒。通过英汉习语来源的比较,我们看到了英汉两个民族文化的不同特征,能更好地理解和灵活运用英汉习语。
参考文献
[1]刘艳芹.从英汉习语看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J].平原大学学报,2O06,(4):87—89.
2. 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真诚祝福。祝新年快乐!
3. 难忘的是你我纯洁的友情;可贵的是永远不变的真情;高兴的是今生与你有缘;献上的是我最温馨的祝福。祝你新年愉快!
4. 送你一份春节美食,主要成分:真心思念快乐;特别营养:温馨幸福;制造商:你的朋友;有效期:一生。祝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5. 岁月如风车,把一种情谊,绵延成虹成云,成令人深深怀念的往昔。祝你的生命在新的岁月中,更强健,更丰硕。
6. 感谢一年来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团结开拓,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祝新年快乐!
7. 岁末甫至,福气东来,鸿运通天。否极泰来时重伸鲲鹏之志,惜时勤业中展君无限风采。祝鼠年吉祥,财运两旺!
8. 白云远逝,在我心中永恒的是友情,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请你把这最诚挚的祝福带在身边,让幸福永远伴随你。
9. 被惦记是温暖的;被祝福是快乐的;被祈祷是神圣的;被保佑是安全的。你是被我惦记着祝福着祈祷着保佑着的朋友,愿你新年快乐!
10. 放响的是鞭炮;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来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到的是祝福:祝您及家人春节平安幸福健康和快乐!
11. 新年拜年短信里,平安说他很爱你!幸福说他追求你!健康说他拥抱你!财富说他亲吻你!长寿说他属于你!我说我要祝福你!新年快乐!
12. 日光从指间流走,雪花随铃声飘落。春节的礼炮声声响起,祝福的心如跳动的烛光融化每点落在你身上的飘雪,让友情温暖这个寒冷但不一样的春节!
13. 十面埋伏是雄心,破釜沉舟是决心,完璧归赵是忠心,程门立雪是虚心,卧薪尝胆是苦心,愚公移山是信心,绳锯木断是专心,精卫填海是恒心,大展宏图需八心,朋友您可别花心。祝新年快乐!
14. 鞭炮声声渐离去,朋友分别各东西。新年长假已结束,新的篇章等你著。振作精神立大志,朝气蓬勃挣前程。工作努力不落后,事业有成人人羡。祝你新年新气象,理想早日实现!
15. 我想用阳光温暖你,用星光装点你,用美酒陶醉你,用美食满足你,用幸福淹没你。可我不做上帝很久了,只能用短信祝福你。祝新年快乐!
16. 大年三十,欢声不断;电话打搅,多有不便;短信拜年,了我心愿;祝你全家,身体康健;生活幸福,来年多赚;提早拜年,免得占线!
17. 春节到,拜年早: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难少;三拜烦恼消;四拜不变老;五拜儿女孝;六拜幸福绕;七拜忧愁抛;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乐逍遥。
18. 锣鼓敲,欢声笑,福星照,舞狮闹,祝福速速来报到。新的一年,希望你财富贼多,事业贼火,身体贼棒,家庭贼旺,一切贼顺,鼠年贼牛!
19. 春天的鲜花簇拥你,祝你新年事业顺;夏日的彩虹照亮你,祝你前途更光明;秋天的果实滋润你,祝你新年最健康;冬日的雪花陪伴你,祝你新年步步高!
20. 烟花的一瞬是快乐;流星的一瞬是祈愿;思念的一瞬是感动。而我只想让你在看到短信的一瞬能够明白: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我都会深深祝福你春节快乐!
21. 岁月的意象渐渐绿了,嫩叶和新叶的歌,沿着年轮旋转。新年快乐!
22. 春风送暖万物苏,节庆鞭鸣旧岁除。快语揖揖遥相祝,乐事连连全家福。
23. 人世间一切荣华富贵不如一个知心朋友。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祝你一切都好!
24. 岁月可以褪去记忆,却褪不去我们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祝你新春快乐,岁岁安怡!
25. 很荣幸过去的一年里能在您的领导下工作和学习,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如意,马到成功!
26. 高山上的人总能最先看到新一年的日出,有了您的高瞻远瞩,您的事业必然前景辉煌。祝您鹏程万里!
27. 岁月如诗,句句悠扬。友谊如歌,余音绕梁。温馨季节,思念满怀。亲爱的朋友,新年快乐!
28. 您是经霜的枫树,愈老愈红。虽历尽悲欢,却愈显得襟怀坦荡。衷心祝愿您生命之树常青。祝新年快乐!
29.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三羊开泰送吉祥,五福临门财源茂。恭祝新春快乐,幸福安康!!
30. 喜气洋洋新年到,赶紧起床吃水饺亲戚朋友多跑跑,一年还比一年高!祝您吃好喝好,玩好睡好,赢得多,睡得好!
31. 新春到,剪一束春光相赠送,祝你:春风得意,心情好;春安夏泰,身体好;春华秋实,工作好;春*满园,运气好。愿你:心想事成,万事顺意!
32. 鼠年到,好运到。幸福围你绕,健康对你把手招,平安对你露微笑,吉星把你照,财神牵着你跑,所有好事都来到,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幸福乐逍遥!
33. 除夕之夜来守岁,大年三十来贺岁,岁岁平安吉星照,年年福寿又安康。你点灯我放炮,一起开心多热闹。祝福心情赛蜜糖,祈福今世乐逍遥。
34. 一句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常如纸的祝福,很真;摘一颗星,采一朵云,装入平安快乐的信封里送给你,祝你和全家人新年快乐!
35. 敲响的是钟声,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来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来的是祝福。愿我的朋友一生平安快乐,永远幸福!祝鼠年好运!
36. 起风了,是我想你的声音;下雪了,是我思念你的表情;回家了,是我离不开你的表现,睡醒了,是我祝福你的开始!朋友,新的一年,一切都好!
37. 锣鼓烟花响咚咚,鼠年红包第一封,美好祝福藏其中。鼠年好运猛于虎,新春财运不胜数,快乐幸福你做主,健康平安伴你舞。新春大吉,全家安康!
38. 传一条信息,让人安然好久;接一个电话,让人温暖好久;品一壶好茶,让人回味好久;忆一段往事,让人牵挂好久。而我,只想让你幸福好久好久!
39.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让真情常在;无论工作如何繁忙,让联络常在;无论电话还是短信,让问候常在;无论天涯还是咫尺,让祝福常在!新春快乐!
40. 新春到,在抢票,急回家,看爹娘。亲兄弟好姐妹,过年早点回家看爸妈;常陪父母多联系,大家都是好儿女;朋友话最知心,心里常记孝为本。新春佳节预祝天下父母健康长寿,朋友您万事如意!
41. 新的一年要到来,努力奋斗创未来。大家一起来努力,公司会有好业绩。同事难得在一起,开开心心生福气。旧的一年已过去,新年更美丽。
42. 过去的辉煌不容忘记,美好的明天需要奋斗,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们依然面临很多的挑战。愿同志们再接再厉,努力向前,再创新的辉煌。
43. 匆匆,太匆匆,时间如水无影踪。花开花谢又一年,转眼白雪飘飘覆万物。新年佳节倍思亲,愿你吉星高照幸福临。祝你健康快乐永相随!
44. 辞岁迎新同欢乐,欢庆时刻送祝福。快乐好运全涌来,财源滚滚挡不住。平安健康把你绕,幸福美满把你罩。短短信息深祝福,浓浓情意把你围。祝你新年快乐!
45. 层层往事在岁月沉淀,留下无尽回忆,亲情让我感到 幸福 无限。谢谢爸妈给我生命,给我快乐,给了我又一个崭新的一年。
46. 这一季,有我最深的思念。就让风捎去满心的祝福,缀满你甜蜜的梦境,祝你拥有一个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鼠年。
47. 祝你:工作清闲自在,打牌从不输钱,存款位数递增,口袋装满美元,美女挤满床前,精力充沛源源,永远得意洋洋。
48. 寒潮涌动,抵挡不住快乐的心情。雨雪交加,冰冻不住生活的温馨。岁月变迁,改变不了诚挚的友情。步履匆匆,带走不了默默的牵挂。春节天冷,多保重。
49. 新年到,福星照,送你一个大红包,不装金来不装银,字字句句表真情。好运罩着你,财运迷恋你,健康平安缠着你,幸福吉祥伴随你。祝春节愉快!
50.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新年来到,新春伊始,祝愿朋友:燃希望之火,保一腔热情树远大目标,增一股动力立坚定信念,创一番 事业持平和心态,守一生幸福!
51. 把星辰打成一枚勋章,挂在时间的胸膛,生命的足迹将无比辉煌。拾起每一片阳光,镶嵌在岁月的额上,人生的路标将更加闪亮。我愿带着新年祝福,祝你:万事如意,事事顺心。官运亨通,财运旺旺!
52. 走过了山山水水,脚下是高高低低;经历了风风雨雨,还是要寻寻觅觅;获得了多多少少,失去了点点滴滴,重要是开开心心!祝新春万事顺意!
53. 春的祝福是温柔的风,夏的祝福是清凉的雨,秋的祝福是晶莹的露,冬的祝福是洁白的雪,我的祝福是和,穿越时空的钢筋水泥,伴你一生一世。
54. 花开的声音,春知道;温暖的感觉,心知道;新年的祝福,你知道;而手机此时轻轻的鸣叫,那是我用健康快乐捎给你的一个甜蜜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