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水的成语

描写水的成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水的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水的成语

描写水的成语范文第1篇

1、骇浪惊涛:骇:使惊怕;涛:大波浪。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2、汹涌淜湃:波浪翻腾,互相撞击。亦比喻声势浩大,不可阻挡。同“汹涌彭湃”。

3、海波不惊:海面平静,不起波浪。比喻平安无事。

4、无水兴波:没有水也要兴起波浪来。比喻无事生非。

5、力挽狂澜:挽: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6、随波逐浪:①颠沛的样子。②谓同行同止。③随着波浪飘荡。④犹言随波逐流,随大流。

7、萍踪靡定: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8、推波助澜,纵风止燎: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的声势,扩大影响。

9、海不扬波:扬:升起,翻腾。海上不起波浪。比喻天下太平无事。

10、骏波虎浪:形容迅猛汹涌的波浪。

11、波委云集:委:堆积。如波浪之相积,云层聚集。比喻众物聚集在一处。

12、汹涌彭湃:波浪翻腾,互相撞击。亦比喻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13、趁浪逐波:趁着波浪漂流。比喻没有一定的主意,随大流。

14、一尺水,百丈波:一尺深的水掀起百丈高的波浪。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15、海不波溢:海上风平浪静,没有波浪。比喻平安无事。

16、风平波息:风和波浪都没有。比喻平静无事。

17、淈泥扬波:搅浑泥水,激起波浪。比喻没有主意,随俗沉浮。

18、一波未成,一波已作:一个波浪还没形成,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

19、随波漂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20、滔滔不息:滔滔:波浪滚滚涌动,连续不断的样子。()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永不停息。指话很多,说个不停。

21、滔滔不穷:滔滔:波浪滚滚涌动,连续不断的样子。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个不停。

22、推波助澜: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23、水不扬波:扬:高举,往上升;波:波澜。水面很平静,没有波浪。

24、浪静风恬:波浪不兴。比喻十分平静。

25、滑泥扬波:滑:同“淈”,搅浑,搞乱;扬波:激起波涛。把泥水搅浑,激起波浪。比喻随波逐流,不知自洁。

26、无风不起浪:没有风不会起波浪。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27、萍踪浪影:像浮萍、波浪一样无定所。比喻到处漂泊,踪迹无定。

28、汹涌澎湃: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29、无风起浪:没有风却起了波浪。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30、波涛汹涌: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31、萍踪浪迹: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32、风起浪涌:涌:向上升起,冒出。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33、随波逐流: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描写水的成语范文第2篇

2、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神采奕奕、眉飞色舞、昂首挺胸、炯炯有神、心旷神怡。

3、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一身正气、临危不惧、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大智大勇。

4、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出水芙蓉、明眸皓齿、美如冠玉。

描写水的成语范文第3篇

一、描写春的成语:

春*满园 满园春*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如海 春深似海

春*迷人 春*撩人 春*弥望

春山如笑 春和景明 韶光淑气

春日阳和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万紫千红 万红千紫

春花怒放 花红柳绿 柳绿花红

柳媚花明 柳暗花明 花明柳暗

桃红柳绿 柳绿桃红 桃红李白

桃李争妍 桃李争辉 桃柳争妍

杏雨梨云 杏雨梨花 百花吐艳

百花争妍 百花齐放 百卉含英

百卉千葩 飞花点翠 草长莺飞

柳亸莺娇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红杏闹春 红杏出墙

二、描写夏的成语: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蝉声阵阵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汗流浃背 暴风骤雨

蝉不知雪 春风夏雨 沉李浮瓜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冬日夏云

簟纹如水 冬温夏凊 冬温夏清

浮瓜沉李 浮瓜沈李 寒耕暑耘

寒来暑往 火伞高张 夏雨雨人

皎阳似火 阑风伏雨 阑风长雨

秋行夏令 暑往寒来 暑雨祁寒

无冬无夏 夏炉冬扇 夏日可畏

三、描写秋的成语:

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一叶知秋 一丛金黄 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 秋兰飘香

春花秋月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金风送爽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秋意深浓 秋兰飘香 秋风过耳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意深浓 秋兰飘香 秋雨绵绵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秋高气爽 落叶纷飞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 秋色宜人 秋雨绵绵

四、描写冬的成语: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风号雪舞 风雪交加 寒气逼人 千里冰封 天寒地冻 寒花晚节

一寒如此 东寒抱冰 天寒地冻 日长一线 瑞雪纷飞 雪上加霜 冬日夏云 雪中送炭

漫天飞雪 林寒洞肃 日长一线 松柏后凋 天凝地闭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傲雪欺霜

碧海青天 冰天雪窑 春寒料峭 唇亡齿寒 滴水成冰 风刀霜剑 风雨凄凄 寒蝉凄切

寒花晚节 寒心酸鼻 号寒啼饥 林寒洞肃 凄风苦雨 十冬腊月 霜露之病 岁寒三友

描写水的成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分类摘抄;朗读背诵;听;说;积累

本人长期在壮族农村地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深知壮族学生学习语文比汉族学生难,因为壮语则与汉语相差甚远,不管是从语法上,还是语音上都少有相通之处。而这些壮族学生大多都是住在偏远的山区,从小操的是壮话,很少用普通话交流,到了上小学的时候,也就是五六岁时,才开始真正接触汉语,而这个时候,已过了学语言的最佳时机。没有很好的交流环境,所以往往学了数年都无法用普通话交流,即使交流了,也往往带有浓重的方言色彩,即俗话所说的“夹壮”。壮族学生不光是说不好普通话,据我校做的调查报告,他们在词语积累方面也比较薄弱。为此,为了提高壮族学生词语的积累,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分类摘抄中积累

壮族学生受母语的影响,汉语词语量贮存较少,再加上汉语的音、形、义比较复杂。而汉语词汇量多,壮族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词语分类,以便同学们进行分类积累。分类积累是学生知识的概括过程,既可提高脑库的容量,又便于学生记忆运用。这就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小册子,分门类别,收集资料,进行摘抄,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学习。

1.1 汉语读音和壮语读音的区别积累。壮族学生说不好普通话,只要是壮话没有送气音、平舌音和翘舌音等,我们可以制作表格,列出汉语拼音与壮语读音的区别表格,让学生从语文教材中分类出壮语没有的读音,如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等。让学生分类积累,分类区别,摘抄成册。

1.2 同格式的词语积累。汉语词语同格式比较多,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格式给分类,如:

【AABB】类型的词语:例如:忙忙碌碌、朝朝暮暮

【AABC】例如:喋喋不休、鼎鼎大名 滔滔不绝

【ABAC】例如:挨门挨户、碍手碍脚 慌里慌张

1.3 细节描写的词语积累。例如:描写人物外貌的词、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表示喜爱、高兴、悲愁、惊恐的词)、描写人物动作的词、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1.4 环境方面的词语积累。例如:描写春夏秋冬的词、描写风霜雨雪的词。

1.5 成语积累。积累有关学习的成语、有关人容貌体态的成语、寓言故事类的成语。

壮族学生在对词语的分类摘抄积累过程中,在大脑里就无形的积累了词语。我们可以分时间段进行,把它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老师跟随检查。只要抓住语文的特点与规律,方法得当,坚持积累,持之以恒,一段时间下来,相信无论是对于教还是学,都会有一定效果的。

2.在朗读和背诵进行词语积累

壮族学生由于说不好普通话,经常被别人嘲笑,所以有些学生就懒得朗读或者干脆不朗读,他们越是不朗读就越说不好普通话,所以教师必修要求学生放声的朗读,培养他们的胆量。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要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就是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

针对壮族学生说不好普通话的特点,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范读,初中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范读时语气语态,学生都很容易模仿,而且还可以纠正他们平时错误的读音。朗读分为多种形式,有领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分组读、个人读等等。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提高了壮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指导,对规定要背诵的课文和片段,都应不折不扣地进行训练。背诵是促使学生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的方法。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要任务是识记大量语言材料,这才能和词语的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教材范文中的精美文章,光有反复朗读是不够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背诵,典范文章、精美段落,如《春》、《济南的冬天》、《岳阳楼记》等精美的文章大量烂熟于心,做到“腹中贮书一万卷”,就会自然知道话怎样说,词怎样用,文章怎样写。

3.在听说中进行词语积累

学生的语言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听中积累起来的,听的水平高低对语言积累有很大影响,怎样通过听来积累语言呢?

3.1 广泛地听,在多渠道的听中积累语言。要求学生不但要在课堂上听,学校里听,还要在社会上听;不但要面对面听人讲话,还要听广播、电影、电视的语言;不但要利用条件听,还要创造条件听。变有声的语言的世界为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天地。

3.2 正确地听,在高质量的听中积累语言。①要认真听,这样才能听得清、记得牢;②要边听边记,不能听到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③要边听边想,将听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播放一段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在听完了之后,能说出其中的几个词语。或者是播放电视解说画面,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留意解说中使用了哪些词语和成语,在听完了之后,能说出其使用到的词语,并说说词语的使用是否得当。

4.在说中积累词语

一个人说话时,必须借助词句等语言材料和语法规则,将自己的思维成果快速转变成外部有声语言,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积累语言的目的。

壮族学生由于说不好普通话,在公共场合一般都不喜欢发言,上课也是沉默寡言的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与人交流也多是词不达意,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多创造机会给学生多说话,锻炼他们的胆量。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灵活新颖的方法,开展多彩的活动。如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我们可以降低学生说话的难度 ,采用他们比较感兴趣能完成得了在练习。如成语接龙、抢答词语、填词造句、 睹物说词等这些词语游戏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在说话中积累词语的目的。

比如:成语接龙文字游戏,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积累,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更乐于接受。如老师说出“常胜将军”,学生就往下接:军令如山--山穷水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 ,老师说出“一马当先”,学生就接出“一”字开头的成语:一干二净、一筹莫展、一箭双雕”。每堂课前3分钟的成语接龙,促使学生主动课下就聚在一起锻炼,这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多看成语词典,做到有备而来,战无不胜。看着同学们手中常备成语词典四处游走,心中感到莫大的高兴。

描写水的成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四字结构;目的论;《赎罪》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207-02

《赎罪》是麦克尤恩的著作,发行于2001年,并在2007年改编成电影,从此被广大的中国观众所熟知。这部小说被评为麦克尤恩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获奖书籍。郭国良将这部小说翻译成中文,不仅使中国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一著作,也使中国读者对麦克尤恩的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由于这部小说的深刻内涵以及电影的宣传,在中国有许多学者从各个方面研究这部小说,主要是针对作者独特的叙事手法。如杜维平和高一琼在《麦克尤恩的自由国度――论〈赎罪〉的陌生化叙事结构》中就认为小说先被建构后被瓦解的陌生化叙事模式,使得小说显现出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性,需要读者不时地将先前对事件和人物做出的判断进行新的审视和修正。通过置读者于不断自我和自我修正的实际体验中,小说得以在充分展现其陌生化美学意蕴的同时强化了读者对主人公及其自身的自我意识觉醒的认知力。而有的学者却认为被誉为“当代叙事信念经典”评论家多从小说的后经典叙事结构和小说阐发的叙事伦理来探询《赎罪》的深层意义,却忽视了文本内含的解构叙事技巧对于叙述者的叙事意图的削弱和颠覆。因此在《复杂人性的质询――论〈赎罪〉的解构叙事效应》中,黄一畅从美国解构主义叙事学代表人物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关于叙事作品中叙事线条复杂性以及反讽叙事的基本观点入手,揭示《赎罪》中叙事话语的解构功能,论证麦克尤恩运用解构叙事手法以实现其人性探讨的终极书写动机。而在《衔接与翻译――〈赎罪〉及其中译本对比研究》中,施秋蕾从韩礼德和哈桑合著的《英语的衔接》一书中的衔接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英汉衔接手段对比研究的大量成果,通过分析、比较郭国良译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各类衔接方式的处理,指出郭版翻译对高出句子层级的衔接手段敏感度不足,也未表现出重现原文衔接效果的强烈意识。

关于这部著作的研究多是从文学或语言学的角度来着手,很少有学者将这部小说的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从翻译的角度来研究它。更没有人对于译文中大量出现的四字结构短语给予过多的关注。郭国良在翻译这部小说时运用了大量的四字结构,这些四字结构被广泛地运用在对人物、景物、动作以及心理特征的描写中。这是一种归化现象。本文将对这种本土化现象进行研究,探讨译者采用这样翻译方法的目的。

一、四字结构的表现

四字结构是现代汉语中最活跃、最具有表达力的精华。它不仅包括既定的四字成语,也指合理搭配、自然通顺的四字组合。其特点是结构严谨、言简意赅、节奏感强。在翻译中使用时可以使译文更加的形象生动、传神达意、风采倍增,也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内涵。

(一)四字结构在人物描写上的表现

麦克尤恩在人物的描写上大费笔墨。他描写人物的外貌,通过他们的外貌表现他们的性格。例如,我们可以透过塞西莉亚的心理来了解巧克力商这一人物。书中描写到“she contemplated how deliciously self-destructive it would be, almost erotic, to be married to a man so nearly handsome, so hugely rich, so unfathomably stupid.”郭国良翻译为“她想,如果嫁给一位如此英俊潇洒、如此富有阔绰、如此昏庸冥顽的人,简直是自我毁灭,甚至是荡检逾闲”。这里译者通过5个四字结构的短语形象地勾勒出巧克力商的形象,为之后他所犯下的罪行埋下了伏笔,并从侧面反应了塞西莉亚表妹的性格。而在描写塞西莉亚的表妹时,麦克尤恩写到“the girl was almost a young woman, poised and imperious, quite the little Pre-Raphaelite princess with her bangles and tresses, her painted nails and velvet choker”。译文为“ 那位女孩几乎已经像个小妇人了……她镇定自若,傲慢威风,带着手镯,卷着头发,染着指甲,……”这句翻译的四字结构中,前两个短语直接表现了表妹的性格,后3个并列短语的排比增强了句势,不仅让我们在脑海中大致勾勒表妹的形象,并从侧面向我们透露出表妹的性格。这类的例子还有许多。作者用“carved”和“still”来描写塞西莉亚的脸,译者将这两个词译为,“棱角分明”和“沉静木然”。作者形容利昂为“too handsome, too popular, no sting of unhappiness and ambition”,译者也保留了原文中的排比句势,翻译为“他英俊帅气,人见人爱,没有烦恼,没有雄心壮志”。

(二)四字结构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

作者对于景物的描写也丝毫不吝惜笔墨。小说带给我们浓重的英国田园式的风光就是来源于作者对于景物的描写。文中有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如“their motionless crowds of thick crested oaks, their greens softened by a milky heat haze. Then, nearer, the estate’s open parkland, which today had a dry and savage look, roasting like a savannah, where isolated trees threw harsh stumpy shadows and the long grass was already stalked by the leonine yellow of high summer.”相应的译文为“山上浓密高耸的橡树林一动不动,乳白色的热浪蒸腾氤氲,将片片草坪蒸得柔和起来。近处,宽敞的草木区今天看上去一片荒凉干燥,就像东非大草原一样热浪滚滚;残忍的盛夏已把长草烘焙得形容枯槁;直射的阳光下,几棵孤零零的树木和它们映在地上的粗短的影子形影相吊”。在上面这部分的翻译中几乎每一个短句中都运用了四字结构的短语,如“浓密高耸”、“荒凉干燥”、“形影相吊”等。

(三)四字结构在动作描写上的表现

译者在翻译动作时也常使用四字结构短语。比如原文中形容罗拉争抢布里奥妮的角色时的状态都是形容词“the advance of Lora’s dominion was merciless and made self-pity irrelevant.”但译者在翻译时将这些形容词翻译成四字结构的动词,“罗拉顾盼自得,步步为营,毫无怜悯,使布里奥妮的自怜显得格格不入”。在另一个例子中“but, exhausted as he was, and maligned, he would not be turned away from his purpose, his vision.”译文为“然而,尽管他精疲力竭,尽管受到中伤诽谤,马歇尔依然固执己见,不改初衷”,译者依旧使用了一系列的四字结构表现马歇尔的动作。

(四)四字结构在心理特征描写上的表现

最后是四字结构在心理特征上的运用。当罗比应邀参加塔利斯家的晚会时,他的心理被描述成“excited and, strangely, free”。这里的3个形容词分别被翻译成“万分激动”、“莫名其妙”以及“自由自在”,表现了罗比此时轻松的心情,也是他此生最后的轻松心情,和他即将到来的厄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此外还有布里奥妮的母亲对她侄女的态度描写。她母亲认为她侄女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人,她认为她是“tranquil”和“triumphant”。这两个单词也被翻译成四字结构“心平气和”和“洋洋得意”。

二、归化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其中,汉斯・弗米尔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他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的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一)形式上的目的

四字结构是形式上的一种归化表现,因为中国人习惯用四字短语。无论是书目的标题还是街上的标语,四字结构总是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据统计,四字的电影片名占大多数。因此为了迎合中国人的习惯,译者在这篇小说的翻译中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结构短语。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人崇尚简约的本性。冰心曾说过“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有写短文的文学传统的”,她还拿包括上下数千年的《古文观止》、杜牧的《阿房宫赋》、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巴金的《随感录》来说明“短而充满真情实感的”。另一方面四字结构在音律上面非常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比如在描写塞西莉亚的房间时,译者翻译为“书本不合,衣服不叠,床铺不整”。或者在塞西莉亚下水捞花瓶碎片时,她“踢掉鞋子,解开扣子,脱了衣服,又解了裙子”。这些动作的翻译增强了动作的连贯性,也加强了全句的气势。

(二)文化上的目的

四字结构在文化上也是一种归化,因为文字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而文字中的成语更是一种显著的代表。成语是四字结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两种文化中千差万别的两种表达方式也许会有相同的意思。例如《赎罪》的翻译中“other needs”被翻译成“鸡毛蒜皮的事情”,“There was nothing that she could think of to say that would bring it back”被翻译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论是鸡毛蒜皮还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是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用法,翻译成这样的成语增加了文化的归属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小说。

(三)认知上的目的

四字结构还是认知上的一种归化,因为成语是文学素养和文化的象征。“在心理学,‘认知’是指个人心理过程,即心智具有内部心理状态(比如:信仰、意志和意愿)”。认知还指“心理过程或知识的能力,包括意识、知觉、推理和判断等”。成语的使用提升了译文的文采。比如说“黄钟大吕”这个成语的翻译。这个成语出自《周礼・春官・大司乐》,形容音乐、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如果读者不能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也就不能正确理解全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这种四字结构的运用提升了译文的层次,增加了译文的深度,增强了译文的文采。

《赎罪》是当代一部著名的小说。诚如其名,这不仅是布里奥妮对她姐姐和罗比的赎罪,也是整个时代关于战争的赎罪。为了扩大中国读者的视野,郭国良将这部小说翻译成中文。在翻译中,译者大量地使用四字结构短语。这是一种归化表现。这种归化现象主要出于3方面的目的――形式上的归化适应了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文化上的归化增强了译文的理解性,认知上的归化提升了译文的水平,因此四字结构的归化现象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参考文献:

〔1〕Ian, McEwan. Atonement[M]. Vintage, 2002.

〔2〕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0.

〔3〕郭国良.赎罪[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