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第1篇

[摘 要]环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其次立足教材,让学生感受环保的必要性;最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环保理念。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26-0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前提,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大势所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和环保意识息息相关的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初中生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和兴趣使然,普遍对我国的国情缺乏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我国的国情和生态环境的现状有一个了解,这样他们才能意识到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而立足于国情基础上的环保意识,才是有意义的,也是能够付诸实践的。

例如,在学习《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通过书籍或者互联网等途径,了解我国的人口问题、资源分布和使用情况等,让学生对我国的国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运用文字资料、统计数据、相关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进一步系统认识我国国情,加深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了解。人口方面,我国是一个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且人口总量多、增长率快的国家。资源方面,目前我国资源缺乏现象比较严重,虽然在总量上相对可观,但人均占有率比较低。另外,我国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导致对某些资源的利用效率偏低,比如水能、风能等。环境方面,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食品污染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性。法制方面,虽然我国出台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执行力度不够,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二、立足教材,让学生感受环保的必要性

初中生正处在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因此有必须加强对初中生的引导,帮助初中生平稳地度过青春期,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青年。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导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其中,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就是重要的表现。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关于环保意识的内容主要有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观这两个方面,其向学生灌输这样一个思路:用环保的观念发展经济,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并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好的生态环境会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

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应让学生对国家的发展观和环境政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这些政策。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些相关的案例、图片或者是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给环境给人类所带来的不可弥补的伤害。这样的教学能给学生以感官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系统学习,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环保理念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保护环境的理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的现状、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找出环境保护的措施。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第2篇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

因此,教师应从实践活动着手,研究幼儿环保意识的养成,培养从小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以下,是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与大家共勉。

1.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师应利用集体教学活动,通过故事、游戏、实践活动等不同的方法,鼓励幼儿主动探知,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觉地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知道环境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如活动《垃圾的悄悄话》中,教师采用拟人化的方式,让幼儿明白垃圾的危害和垃圾的再利用,懂得垃圾不能乱扔,懂得要保护身边的环境,懂得只有干净整洁的环境才能让我们身体健康。又如在《鱼宝宝笑了》中,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小鱼的生活环境因为我们人类的原因变得越来越差,小鱼快没有生存的空间了。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当故事中的情节触动了孩子的爱心,孩子会自然地想到要去保护小鱼,谈论间也自然想到了小鱼赖以生存的小河。此时,教师提问:“怎样让小河的水保持干净?”通过讨论,幼儿说出了很多保护河水的方法。再如活动《大树妈妈》中,我们结合之前开展的音乐活动《小树叶》,活动中小树叶为了保护大树妈妈,在秋天的时候从树上掉下来,变成养料,使妈妈可以安稳地过冬。我们通过谈谈、说说、唱唱,激发幼儿热爱自然、保护大树妈妈的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可以让大部分的幼儿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所以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采取集体教育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我们在集体教育活动中,通过故事、表演、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体验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体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在幼儿的积极参与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开展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环保之路

我们通过对幼儿在园及在家的行为表现,作了调查和整理,发现很多幼儿并没有环保的意识,也不知道什么是环保。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概念几乎是空白的。而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家长本身的环保意识也很淡薄,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的想法几乎没有,他们认为孩子还这么小,没必要也不可能懂得什么是环保,环境保护是成人的事。

开展亲子活动是推动家园同步认识环保的很好途径。我们利用家长半日活动,请家长提前准备好一次性纸杯带到幼儿园,我们提供相关的材料如:糨糊、粘贴纸、彩纸、布等,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纸杯玩具。通过制作,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让幼儿知道了有些废旧物品是可以再利用的,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玩具也是很漂亮的,自己制作的小玩具或装饰品可以保存更久,从而了解保护环境是有很多的方法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资源是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活动,不仅能让家长与教师、孩子进一步地交流和沟通,更重要的是家长们的身体力行,让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意识到环保行为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人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点力量。

3.把良好的习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环保意识的养成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保教育;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346-01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自然环境也受现代工业的严重破坏,导致人与自然的失调,生态的不平衡。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心与重视。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责无旁贷。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问题,实现环境保护目标,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社会意义。现就我个人的教学体会,结合化学教材(人教版),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树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教育观念

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否具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教育观念,是环保教育能否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思想,积极探究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化学的结合点,研究环保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法,情境等,从而认识化学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在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绿色化学”的思想、意义及内容。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普及、宣传、研究“绿色化学”的责任。

二、挖掘教材内容,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书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立足课本,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环境保护的常识及环境保护的前景等内容,有目的地,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1、在单元二《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介绍了空气的组成及成份测定,O2的性质、制备及用途,以及大气污染的来源及防治;在单元六《碳和碳的氧化物》中介绍了碳的单质,CO2的制取,CO2和CO的性质以及CO2过多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单元七《燃料及其利用》中又提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对此,我并不是呆板性知识型传授,而是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合理地设置一系列的疑问。如“现代工业发达,烟窗林立,同时人类又对森林乱砍滥伐,大肆破坏植被,空气中哪些成份会增多”?“为什么在一些城市要禁止机动车入城”?“酸雨是如何形成的”?“什么叫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后果如何”?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课文,依据教材内容,展开讨论,从而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的一些成因及防治措施,知道环境关系与化学的密切关系,主观上重视环境问题。

2、单元三《自然界中的水》中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以及在课题4中又进一步强调“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而在此后又紧跟着介绍“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教材前面介绍水资源丰富而后面却提出水危机,这是采取强烈的对比手法,说明水资源的珍贵,也强调了我们要爱护水资源。此时,教师可以将知识拓展到日常生活中,适用讨论、质疑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了解水资源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做到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三、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灌输环保意识

人类认识过程都必须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这一规律,没有丰富的感知素材,难以较深入认识事物本质。初中学生认识事物还比较肤浅,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很好利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问题,就能引起学生兴趣,激活思维。也只有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达到教育目的。

化学老师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经常收集有关环保问题的资讯和素材。如九六年的湛江12级台风,九七年的黄河断流,九八年的长江洪水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特别是2006年湛江市世界优质地质公园――湖光岩水面下降,和2007年湛江市区附近一些海洋出现的赤潮现象更让学生亲历其境,感受污染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环境问题谁都无法逃避。也密切了生活与课本知识的联系。

四、在化学实验中潜移默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更具有直观性。国家环保总局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因此,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本地雨水的PH值,用SO2形成硫酸等。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保教育。通过课堂演示的示范作用,和学生实验中的严格要求,使学生在认识行动上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环保习惯,并且学会处理环保问题的技能和思维判断能力。

五、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真知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化学 教学 环保 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重大的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三大污染。防止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化学的方法。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不少化学污染物,而中学化学课堂是一个很好、很直接的环保教育基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事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止的措施。例如:1、初中教材讲到空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本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 ,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学习到,这对环保教育做了铺垫。 2、初中教材在介绍 CO 的毒性时,向学生介绍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自然过渡讲解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中毒原因是它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3、在教学《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教师要关注课文前面介绍水资源如何丰富,后面提出水危机的用意何在,然后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如“面对水危机,我们能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哪些做法会造成水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呢?”等,从而将课本知识扩展到日常生活,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确课文内涵,从中加强环保意识,自觉节约用水。在化学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成果的不恰当应用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帮助学生树立化学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我们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为保护环境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化学实验与化学知识的结合,而没有注意环保知识的教育。要利用化学实验研讨实际生产中的三废防治,配合环境教育的实验,多以环境样品为分析对象,如测定大气成分、测定雨水的ph、检测水中某些离子、净化水的实验等。例如,取雨水检测ph,如果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其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属于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区域性或随风漂移形成对土壤肥力、森林、水生动物和建筑物等大范围危害。通过雨水ph的测定,联系其危害性,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认识。在实验教学中,要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对有些有毒气体(SO2、CO等)放出的实验,应采取一定措施,用碱溶液吸收或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实验后,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仍,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指定地点,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留物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或用于花、草的化肥,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三、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向学生传输环保知识

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环境题材,教师应及时搜集与化学和环境有关的资料,结合到日常教学中。例如,学生以“室内装修与家庭环保为专题调查报告”。学生自编小组,分别询问市场材料的性质,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获取家庭环境污染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面漆的使用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许多减少污染方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方式,做菜过程始终开动抽油烟机 ,减少燃烧过程产生的CO2、CO、NO2等有害物质在空气的含量;室内禁止吸烟;注意家电的电磁波污染等;为什么要用无铅汽油;为什么要禁用含磷洗衣粉。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自觉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灌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57-01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双重性质。”因此,身为一位地理教师,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让我们的国民特别是年青一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境内容,从理论上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虽然中学以前学生都或多或少接触过有关环保的教育,但这些教育课都是零散、薄弱的,并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而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则比较系统地涉及了众多环境问题,既有陆地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等,这些有关环境的教学内容为环保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教师可以挖掘相关的教材内容,从理论上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水资源的有关水污染的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到水资源污染的严重性,我引用《1996 年中国环境状公报》数据:78%城市河段不适宜饮作用水源,50 %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1997年深圳市年鉴》数据:宝安、龙岗后备水源污染严重,深圳市水库有机污染有所加重,河流严重污染,1997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数据:1997 年深圳市污水排放量约56155吨,而其中城市污水处理率却只有25.1%,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水污染状况的了解,改变了以往误认为水资源很多,且自认为随着科技文化水平高,水资源可循环使用,故而对水资源利用保护不重视,存在着对水浪费的态度和行为。通过挖掘这些环境内容,从理论上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环境意识,做个爱护环境的好公民。

二、结合生活中的环境现象,从事实上警醒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质,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但是对中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对环境的关注,往往使他们忽略了基本的环保意识。因此,地理老师除了从课本上相关内容入手,还必须从身边活生生的环境现象入手,用铁的事实警醒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大气运动这一教学内容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可以引出近几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范围不断扩大,危害也越来越大的雾霾天气的环境现象。为了能警醒学生,还要特别指出:就连总理都专门出席空气污染治理会议时都指出:“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环保执法和其他相关工作方面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让学生明白,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一部门的事,更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所存在的环境污染现象。例如,室内装修材料引起的家居环境污染:地面装修若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面漆的使用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有害有机物等问题,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淮河水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让学生了解事实,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关爱地球、保护环境。

三、通过实践中的环境探究,从原理上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更能燃起学生对环境现象的探究,所以,我们还应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以及对环境污染应采取的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为了使学生从原理上明白环境恶化的原因,可以专门提出课外实践主题学生对这种别开生面的探究题目自然充满兴趣,于是有到污水处理厂的、有到工厂的、有到公路上考察的等。通过他们的实践探究,他们得出生活中环境污染主要有如下: (1)作坊和工厂排出的废气、废烟、废水、废渣和噪音;(2)人们生活排出的烟、气、噪音、脏水垃圾;(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流出的水;(5)矿山的废水和废渣。

根据坏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得出结论,环境污染是可防可控的。对以上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

(1)节约能源,调节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2)加强环境管理,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的生产和使用。

(3)回收可利用的旧物品,制造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如可光解的或微生物降解的塑料。

(4)寻找新材料,提高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催化效率等。

(5)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