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定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目前全厂的情况看,在劳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方面,人员比较紧张,直接影响或阻碍着企业发展,难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在伏雨季节,人员流失更加严重;另一方面,由于管理存在缺陷,致使工作效率较低。平时工作缺乏计划性,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职工没有紧迫感,常常是一个人的活几个人干,一天能干完的活几天干不完,工没少出,钱没少花,效率低下。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机制问题、管理问题,说到底就是人的问题,这与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不适应的。
实行劳动定额管理,既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定额管理抓得越细、标准越高、考核越严,越有利于加强管理,越有利于降低劳动消耗、缩短劳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越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年对我厂而言,是极具挑战性的一年。概括地说,就是困难很多,任务很重,形势严峻。要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在强化内部管理上狠下功夫。实践证明,实行劳动定额管理,就是最直网-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因此,全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对待,切实抓好,确保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实行劳动定额管理范围的界定及应掌握的原则
1、范围的界定
①凡生产单位或辅助生产单位,均推行劳动定额管理的办法;厂、公司,可从实际出发,参照执行。
②总厂机关及各分厂(厂、公司)后勤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对凡能量化、便于考核的岗位或工作,也可实行定额管理的办法,以增强职工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
2、应掌握的原则
①范围要广。实行劳动定额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实行定额管理的范围一定要广,要覆盖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到改造项目,小到结晶池的管理、坨台、沟道的整修等,都要实行定额管理,或定额到人,或小段包干,做到日清日结,日清日高,切忌平推平拥、老牛大赶山式的管理方法。
②标准要高。对实行定额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本着满负荷工作的原则,事先测算好工作量,以最少的人力投入,干更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浪费。每干一项事情,都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坚持高质量、严要求,干必干好。
③考核要严。要确保劳动定额管理的效果,必须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严格、细致的考核办法,并与岗效薪点工资挂钩。对于临时工,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定额的,全额发放日工资或高于日工资;对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定额或达不到质量要求的,除令其返工外,视情扣发日工资,不迁就,不照顾,坚决打破“大锅钣”、“铁饭碗”。
三、要切实加强对劳动定额管理的组织领导
实行劳动定额管理是一项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各个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抓好。
一是要健全组织。总厂成立以同志任组长,同志为副组长,同志为成员的劳动定额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各分厂都要成立人的劳动定额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有关制度、政策、定额的制定、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力求全面、科学、合理。要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关键词:企业管理 劳动定额 动态管理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条件下,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它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产量定额。即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产品数量。二是时间定额。即劳动者生产单位产品必须消耗的时间。劳动定额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生产计划、成本核算、定员定岗以及收入分配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定额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来说极其重要和极为关键。
一、当前劳动定额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不断发展,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对劳动定额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不少企业普遍对劳动定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仅凭劳动合同、责任制等办法能完成生产任务即可,很少去考虑人力、物力等资源配置和优化,没有很好地调动起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受到一定影响。
(二)劳动定额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有的设专职人员,有的则兼职,而许多基层单位,兼职也没有设置。另外,缺乏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和程序,影响了劳动定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劳动者的业务素质较低
劳动定额标准的贯彻执行受员工素质和行为的影响较大,目前企业劳动定额人员中,或者缺乏与现代定额管理有关的相应知识,或者未经过系统的劳动定额专业培训,或者缺乏劳动定额工作的实践经验,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四)分配和激励机制不配套
在企业内部分配中,可能会出现劳动定额完成了,但由于其他效益指标没完成而得不到超额工资,或者劳动定额没完成,而效益指标完成了反而多得工资。这种分配制度导致部分人产生“劳动定额不起作用”的观念,也就难以发挥劳动定额的激励作用。
二、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的对策措施
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当前,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导向和服务功能
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使劳动定额由政府行为逐步转变为企业行为。政府应由过去的“管制”者变为“服务”者,并要借助政府的权威,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各种方式为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转换生产经营机制,推动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二)强化劳动定额管理意识
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直接为降低劳动消耗服务的,它对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作为劳动定额标准的直接实践者,如果缺乏积极性,定额管理工作就寸步难行。因此,必须要转变全体职工的观念,充分认识劳动定额管理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定额管理出效益”的意识,把定额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配备专职定额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额管理制度,实现劳动定额管理机制与公司内部分配机制有机结合。要根据各个工序的特点,全面把握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劳动用工的关系,确保管理制度科学严密,符合航空仪表制造企业的生产实际。
(四)提高定额管理人员的素质
定额管理涉及许多生产技术知识、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以及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又涉及职工的经济利益,政策性较强,其专业性和职能决定着定额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并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其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定额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定额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不同层次的定额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知识培训和考试,实行持证上岗制。对不合格的要及时更换,使定额管理人员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五)强化对定额管理的评价与分析
建立科学的定额水平统计分析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评价和分析,全面掌握生产计划、工段、工组、职工实际的定额水平,找出影响定额管理的因素,进一步采取技术和组织措施,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管理水平,提高劳动效率。
(六)实施动态管理,促使定额管理规范化
定额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建立覆盖各工序的统计系统,实现对定额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要对生产系统进行全面的定额水平研究,逐步建立与生产计划、劳动用工、定额计划、工资分配相联系的定额综合管理体系,实施动态管理,保证劳动定额在执行、考核、修改上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劳动定额真正起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
即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产品数量。二是时间定额。即劳动者生产单位产品必须消耗的时间。劳动定额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生产计划、成本核算、定员定岗以及收入分配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定额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来说极其重要和极为关键。
一、当前劳动定额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不断发展,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对劳动定额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不少企业普遍对劳动定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仅凭劳动合同、责任制等办法能完成生产任务即可,很少去考虑人力、物力等资源配置和优化,没有很好地调动起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受到一定影响。
(二)劳动定额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有的设专职人员,有的则兼职,而许多基层单位,兼职也没有设置。另外,缺乏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和程序,影响了劳动定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劳动者的业务素质较低
劳动定额标准的贯彻执行受员工素质和行为的影响较大,目前企业劳动定额人员中,或者缺乏与现代定额管理有关的相应知识,或者未经过系统的劳动定额专业培训,或者缺乏劳动定额工作的实践经验,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四)分配和激励机制不配套
在企业内部分配中,可能会出现劳动定额完成了,但由于其他效益指标没完成而得不到超额工资,或者劳动定额没完成,而效益指标完成了反而多得工资。这种分配制度导致部分人产生“劳动定额不起作用”的观念,也就难以发挥劳动定额的激励作用。
二、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的对策措施
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当前,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导向和服务功能
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使劳动定额由政府行为逐步转变为企业行为。政府应由过去的“管制”者变为“服务”者,并要借助政府的权威,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各种方式为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转换生产经营机制,推动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二)强化劳动定额管理意识
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直接为降低劳动消耗服务的,它对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作为劳动定额标准的直接实践者,如果缺乏积极性,定额管理工作就寸步难行。因此,必须要转变全体职工的观念,充分认识劳动定额管理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定额管理出效益”的意识,把定额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配备专职定额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额管理制度,实现劳动定额管理机制与公司内部分配机制有机结合。要根据各个工序的特点,全面把握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劳动用工的关系,确保管理制度科学严密,符合航空仪表制造企业的生产实际。
(四)提高定额管理人员的素质
定额管理涉及许多生产技术知识、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以及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又涉及职工的经济利益,政策性较强,其专业性和职能决定着定额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并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其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定额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定额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不同层次的定额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知识培训和考试,实行持证上岗制。对不合格的要及时更换,使定额管理人员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五)强化对定额管理的评价与分析
建立科学的定额水平统计分析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评价和分析,全面掌握生产计划、工段、工组、职工实际的定额水平,找出影响定额管理的因素,进一步采取技术和组织措施,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管理水平,提高劳动效率。
(六)实施动态管理,促使定额管理规范化
定额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建立覆盖各工序的统计系统,实现对定额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要对生产系统进行全面的定额水平研究,逐步建立与生产计划、劳动用工、定额计划、工资分配相联系的定额综合管理体系,实施动态管理,保证劳动定额在执行、考核、修改上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劳动定额真正起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
关键词:劳动定额 工时消耗 劳动生产率
1 前言
劳动定额是煤炭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的特点之一是人们的劳动还是有定额、有报酬的劳动。因此,必须规定劳动量和劳动报酬。劳动定额就是规定劳动量的一种有效形式。实践证明,劳动定额不仅是计量劳动报酬的尺度,更为重要的,它是组织生产的重要手段,做好这项工作,对于组织生产、编制计划、实行经济核算、降低成本、考核工人劳动成果、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企业管理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定额标准的制定
2.1 定额的表现形式
劳动定额有两种表现形式,用时间表示的劳动定额叫时间定额;用产量表示的劳动定额叫产量定额。时间定额,“亦称工时定额,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限额”。产量定额,“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工作任务量的限额”。
2.2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2.2.1 经验估工法,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依照有关技术工艺文件或实物,并考虑所使用的设备工具、工艺装备、原材料等条件,分析估算定额的方法。
2.2.2 统计分析法,是根据以往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工序工时消耗统计资料,经过整理汇总和分析计算确定定额的方法。
2.2.3 类推比较法,是以典型零件、工序的工时定额数据为依据,经过对比分析推算出同类零件或工序定额的方法。
2.2.4 技术测定法就是运用工时消耗的研究方法,对制定定额工作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采取有效措施,剔除一切不正常的现象,提高工时的合理利用,并通过计算来确定新定额。运用技术测定法制定的定额称技术定额。技术测定法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A运用工时研究的方法,实地观察被制定工序的工时消耗和工作地点的生产能力;
B整理分析观察资料;
C设计出合理的工序结构,合理的工作地点组织,合理工时消耗,并计算出被制定工序的新定额。
D运用工时研究的方法以及现场观察,很容易发现工序结构是否可行,工作地的劳动组织、技术组织等是否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为贯彻执行新定额奠定基础。
3 制定标准定额的方法、步骤
3.1 分析影响因素,确定定额项目,划分定额阶段
3.1.1 标准定额要正确反映工时消耗的变化规律。因此,在制定标准定额时,必须首先对影响工时消耗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清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哪些因素是次要的。分析的目的在于根据其影响程度确定定额项目和划分阶段。为了避免定额项目过多、过细,对一些次要因素一般不予考虑。通常在制定标准定额时,主要考虑自然地质因素和技术因素,对于组织因素一般不予考虑。因为组织因素多是由于组织管理方面的欠缺造成的工时损失,可以通过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加以消除。只有当某些影响劳动生产的组织因素,由于客观原因难以消除时,才给予考虑。
3.1.2 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又分为经常性的影响因素和偶然性的影响因素两种。经常性的影响因素即主要影响因素,如采煤工作面的面长、采高、硬度、倾角等属于主要影响因素。顶板破碎、淋水、积水等则为次要因素。制定标准定额是以经常性的影响因素为依据,确定定额项目,对次要因素则以定额的修正系数来考虑。
3.2 根据统计资料、技术测定资料确定定额的初步方案
通过对统计资料和技术测定资料的分析研究和计算,确定各种时间标准和产量定额,提出标准定额的初步方案。
①确定工作日的正常工作时间;
②确定工作日的准备与结束时间;
③确定作业宽放时间;
④确定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
⑤确定工作日的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
⑥计算单件产品的作业时间。
3.3 充实修改定额方案
定额水平的初步方案,经群众讨论后,将会对新定额的制定工作和定额水平等提出宝贵意见。专业人员要把群众意见集中、归纳整理,对群众意见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本着积极、慎重、负责的精神,把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反映到新定额中去,对定额方案进行充实、修改,形成新定额水平。新定额水平确定以后,应当进一步进行计算、平衡,提出制定定额的工作报告,报请主管部门批准。
例,某综采工作面长150米,煤厚2.2米。根据技术测定资料确定工作班制度时间480分钟,工作班作业时间355分钟,准备结束时间50分钟,作业宽放时间46分钟,个人需要与休息时间29分钟,割煤工序一个循环2名司机、1名电缆管理工耗时共计3*150=450分钟,即割煤一循环单件作业时间为450分钟,工作量150米,折工450/355=1.27工,产量定额初步标准为150/1.27=118.11米/工。经过讨论分析、征求意见和根据标准平衡原则最终确定综机割煤定额标准为101米/工。其它标准依此类推。
4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措施
4.1 改善组织机构
目前,我矿实施“大工区制”、精简组织机构、分流富余人员,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
4.2 改善生产组织
优化采掘工作面设计、作业线衔接、三机配套,施工工艺尽量布置平行作业、交叉作业等,缩短准备与结束时间、作业宽放时间,增加作业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4.3 改善劳动组织
强化现场管理,合理配置职工的岗位、工种、等级,根据工序间的衔接布置任务,避免造成非生产时间损失,提高劳动生产率。
4.4 强化管理、提升员工素质
加强劳动纪律,杜绝职工迟到、早退、窝工现象;加强制度考核,减少车皮、动力、材料供应等不足影响生产,造成工时损失。
4.5 注重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
通过技术培训、岗位练兵、以师带徒、技术比武等形式,提高职工技术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实现更多岗位、工种的“兼、并、代”,提高劳动生产率。
4.6 加大功效学研究,提高职工劳动积极性
从“人性化”和职工职业健康入手,改善施工环境,尊重和关心职工学习、工作、生活,让职工以精神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5 职工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1)以劳动定额为基础,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2)树立“安全效益观”,加强自主保安,干安全活、吃安全饭,使安全工资最大化。
(3)成本项目电费、维修费、租赁费、材料费、运费、内部结算等节超100%进工资,树立节约意识,节能降耗,提高工资收入。
(4)树立精品意识,工程上档次、上水平,争取各种嘉奖,提高收入。
劳动定额有两大类:产量定额和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的数量或工作量的标准;工时定额指的是完成单位工作所需要的劳动消耗量。它们都是人们利用机器和生产工具,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劳动量。
1.2 合理劳动定额的意义
第一,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合理的劳动定额可推动企业生产的发展。企业在安排工作计划时,依据劳动定额就可把企业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使工人的劳动能力与企业的生产能力相一致,共同进步和发展。
第二,合理的劳动定额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企业的劳动定额都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企业生产适度力而制作出来的,每个工人都可完成自身的工作定额,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劳动素质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
第三,企业的劳动定额是评估劳动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只有确定劳动定额才能清楚的明白企业是否盈利,劳动者能力是否提高。
2 国有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不重视劳动定额管理,可变性大
我国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一时还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劳动定额。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生产量任务大,为提前完成任务,而一味追赶进度。把提前制定的劳动定额当做摆设,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遵循。对员工而言,为了个人利益往往只是看重工时,而不重视制定的劳动定额。劳动定额随着企业和员工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定额管理得不到维护,在某种程度上增大了定额管理的工作难度。当前很多企业出现一个月工作量大一个月工作量小的情况,劳动定额制定困难重重,尤其是老企业设备陈旧,管理跟不上,制定劳动定额机动性很大。
2.2 劳动定额制度不完善,工作基础薄弱
第一,目前企业劳动定额的制定大部分依靠自身经验,并没有考虑到生产机器、员工工作环境、生产材料以及其他的科学技术,这种定额制度受定额人员经验水平和劳动素质高低的限制,制定出来的定额往往不准确。第二,劳动定额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的劳动定额滞后,在劳动定额出现问题时就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制定新的劳动定额,管理层的不重视使得新的劳动定额制定时间长,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制定的不合理和领导的随意变动,使劳动定额失去了其权威性和严肃性。
2.3 对劳动定额工作的认识存在不足
劳动定额是一种研究人机工程的学科,其主要通过一些方法研究、时间研究、身心研究使得整个企业在用人上做到科学合理,从而科学生产,提高劳动效率,优化资源,减少人工成本,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足够重视劳动定额工作,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消耗,通过劳动定额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另外,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产量波动较大,对国有企业冲击很大,这给劳动定额的制定带来一定困难。产品结构的不均衡、客户要求的个性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定额的制定。
3 改造企业定额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定额管理制度
在完善定额管理制度方面,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应重视定额管理,发挥好其服务和导向的功能。我国已不再是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新的经济形式对企业和政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定额是企业的事情而不再是政府的事情,政府是服务者不再是管理制者。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优势,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引导企业,为其提供最新的信息,加快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平衡发展。第二,不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都应增强劳动定额管理意识,明确劳动定额管理对提高企业生产劳动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定额管理意识,牢牢抓好定额管理工作。第三,政府和企业要提倡定额管理人员学习有关生产知识、统计学知识等来提高员工素质。定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从事定额管理工作的员工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基础知识。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一定要对员工实行持证上岗,落实“优胜劣汰”。
3.2 劳动定额工作和工资分配相结合
对企业来说,劳动工资的总量主要是按企业的效益而定的,但每个劳动者的工资分配是按其贡献制定的。要将定额工作、员工工资以及企业效益相结合,使劳动定额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从而准确衡量每个员工的工作量,按劳分配,调动员工积极性。
3.3 合理结合公司内外部机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公司内部机制包括员工实际工作能力、领导期望完成的生产量、企业生产设备的工作效率、原材料成本的高低等。要及时更换新设备,并加强管理。在制定劳动定额时不仅要考虑到企业的内部机制还要考虑到企业的外部机制。企业外部机制包括政府需求、整个市场的工作量需求、市场供需要求等。只有结合好这两种因素,才能使定额管理制度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4 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