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水灌溉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田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水田节水灌溉的现状

据2009年省水利厅统计,现有水田灌溉面积262万hm2。全省平均灌溉净定额6300m3/hm2,毛灌溉定额12000m3/hm2,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0.5左右。5a间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了5%。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①大中型灌区建筑物配套率有所提高,减少了跑、冒水量;②全省的节水灌溉面积有所提高,全省工程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20万hm2以上,各类示范区的建设起到了有效的典型引导和带动作用,工程节水面积大幅增加。除工程节水之外,我省以灌溉制度推广为核心的非工程节水措施对全省水田节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15a的推广,目前全省浅型节水灌溉制度已全面推广,大水漫灌现象基本消除,田间净灌溉定额从过去的7500~8250m3/hm2,降到了目前的6300~6750m3/hm2,下降15%~20%,仅此一项就节水40亿m3/a左右,为全省水田的大发展、快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近年推广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将在浅型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再节水30%~40%,净灌溉定额可降到4500m3/hm2以下,按灌溉水利用系数0.5计算,地表水毛灌溉定额可降到9000m3/hm2以下,这将为省的水田打开极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这项技术仅推广10万hm2左右,潜力巨大。

二、对水田节水灌溉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

尽管省水田节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问题依然较多。

1)各级政府对水田节水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根据省水资源公报,2009年全省水田用水总量为210亿m3,占农业用水总量的95%,占社会用水总量的67%。预计到2015年,当水田面积达到333万hm2时,按现在灌溉水平,全省水田用水总量将超过300亿m3,地下水持续下降,部分河流出现断流,一些地区或流域出现大面积渴水的现象不可避免。但是,目前各地对水田节水工作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各部门投资还没有完全形成合力,节水方面的宣传教育没有有效开展,一个全社会重视节水、励行节水的氛围没有形成。

2)节水灌溉工程基础落后。省水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始于1998年,建设历史很短,大量投资主要用于骨干工程和配套建筑物建设。全省468处灌区渠道工程中,有357处渠道属于半永久或临时性渠道,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配套率在60%以下。因此,有限投资只能用于解决主要矛盾,节水工程投资很少,节水工程严重缺乏,灌溉用水浪费严重。节水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9%,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5以下,节水灌溉水平较低。

3)节水有效机制没有建立。目前全省灌溉依旧实行年亩收费制,现行水价仅为成本水价的40%左右。水的商品性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中认识不足,体现不足。在农业税取消后农民对缴纳水费的自觉性严重不足。一个计量供水、按方收费,价格合理、自觉交费的良性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灌区水价严重偏低,还造成灌区缺少工程维护费用,水管单位服务下降,供用水矛盾激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当前亟待进行水价改革,实行计量收费,建立节水新机制。

4)对水田节水技术的推广工作重视不够。相对工程节水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更直接、更有效、更省钱。但是近年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功能严重下降,技术培训、推广网络和人员严重不足,部分地区陷于停滞。部分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重项目轻技术,重投资轻管理,对功省效宏的技术推广工作重视不足。

三、提高对水田节水灌溉的认识

3.1深化认识,把节水灌溉作为战略工程

1)要把节水灌溉当作解决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战略工程来抓。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省水田面积飞速发展,2000年至今,全省水田新增87万hm2,井灌水稻面积大幅增加。但随着河道来水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需水、生态用水“四水”齐增,势必造成水资源日益紧缺,因此,必须把农业节水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工程,认识抓好。

2)要把节水灌溉当作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来抓。水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因素,社会和经济发展必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以水定目标、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通过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确定现代农业发展格局,要把节水工作当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手段抓好抓实。

3)要把节水灌溉当作农业增产农民增效的新举措来抓。几年来,全省各地拓宽融资渠道,大上节水工程,建设了大量水田节水示范区,渠道防渗里程大幅增加,工程节水效果日益显著,起了扩大面积、增加产量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而且节水工程的建设,减少了渠道维修费用,缩短了灌溉周期,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为“乡村文明,生产发展”创造了条件。

3.2配套推进,把节水灌溉作为系统工程

节水灌溉体现了从源头、经渠系到田间的全过程,为此,应实行工程措施节水与非工程措施节水并重,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做到节水技术集成群体联合,措施连用,形成完整配套的节水系统性工程。

1)因地制宜,突出抓好节水模式设计――靠科技节水。工程措施上,按照田成方、渠成网、林成荫、路畅通标准,大力建设防渗渠道工程;技术措施上,改变传统灌溉模式,推广控制灌溉节水模式;机制上,实行计量供水,推行按方收费,用水价杠杆调节供求关系;在节水模式化栽培上,重点推广两段式育苗、抛秧和钵体摆栽,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标准化、规范化。

2)增加投入,突出抓好节水资金整合和项目实施――靠资金整合推进节水。1998年省水利厅首次建节水示范区,节水率达30%,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效果。为了发挥示范区的整体效益,该县制定了全县节水改造工程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灌区节水发展目标和节水改造标准。在这一总体框架下,把农业开发资金、土地整理资金合理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成了一个合力推进、竞相发展的态势,取得良好效果。新时期,各地应通过地方政府,加强各部门的资金整合,本着统一规划、强化整合、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推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

3)搭建平台,突出抓好节水灌溉试验和示范――靠科技成果节水。2000年以来,全省各地以节水农业和绿色农业战略为主导,通过建示范区、技园区,全力打造精品典型,有效拉动了节水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全省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试验示范,起到了节水、增产、高效、节能、减排的作用,推广面积日益扩大,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率,起到了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工省效宏的效果。

3.3强化领导,把推广节水灌溉科技成果作为责任工程

节水技术推广成效的好坏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必须在机制上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必须攻破难点问题。

1)从宣传机制入手,典型引带到位。部分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思想比较落后,受传统生产方式影响比较深,接受新的科技和新的生产方式比较缓慢,在这种情况下,要动员乡村干部并启发一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愿意接收新鲜事物的农民带头示范科技成果,并对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重点指导,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搞好服务,做到推广一片、稳定一片,效益一片。通过典型引带,让农民看到节水的效益,并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使一部分农民由感性上的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认可,全面推动节水灌溉工作。

2)从培训机制入手,重点推进到位。采取分级、分批的办法进行技术培训,分县、乡两级进行培训。县级集中培训师资力量,各乡镇直接培训到农户;组织典型户分批到水稻灌溉试验站进行现场培训,让示范户不但从理论上加深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要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实际操作本领,通过田间、地头言传身教,让农民掌握节水新技术。

3)从指标机制入手,任务落实到位。要制定推广计划,层层落实推广任务,明确县、乡推广指标。各级干部要改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躬亲引带,真抓实干,为农民解决难题,为农民上门服务。

节水灌溉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喷灌技术;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65

农业灌溉用水是将水源引入到田地,然后浇灌农作物,目前我国已有的节水灌溉体系包括调配水资源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工程、农作物节水技术和节水技术的应用管理。节水灌溉技术工程是节约农业用水的重点,节水灌溉技术工程中还包括防止渗漏技术、喷灌技术、管道运输技术、逐步渗透技术、改进灌溉技术和对抗干旱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是浇灌技术中的重要技术,本文主要对喷灌技术进行分析。

1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利用水泵压力或者不同高度的水流之间形成的水压通过压力管道将灌溉用水输送到田地间,这些水再经过田地间的喷头喷洒出来形成细小的水注,全方位均匀的落在农作物中,实现农作物的浇灌。喷灌方式最大的优势是节约用水,减少人力,该方法适宜各种各样地形土地。这种方法除了有优点外还有容易受风的影响和投资高的缺点。综合该灌溉技术的优缺点,人们认为该技术的优点大于缺点,对水资源的节约有重要意义。

2 喷灌技术的问题

2.1 受外部环境影响大

喷灌技术是通过地面的水龙头旋转喷射将水形成水滴装喷射到土地中,水滴先落在农作物表面或者土壤表面,随着喷灌的水量增多,水分逐渐渗透入土地,实现浇灌的目地。在喷洒过程中水滴重量有限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外部环境的风比较大,可以将水滴吹到其他区域的土壤,甚至吹到更远的地方,浪费水资源。当外部的温度较高时,落在农作物和土壤表面的水滴容易增发,使灌溉的水量不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2 投资大推广困难

喷灌设备的安装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配,当然技术也是需要资金来提供的。但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既缺少水资源,又缺少资金,导致喷灌技术实施非常困难。这就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经济到这个地方去,促进当地发展的同时节约水资源。

3 喷灌的方式以及适用性

3.1 固定管道式喷灌

固定管道式喷灌是将主要走水的管道埋在地下,水流也直接在地下流动对土地进行灌溉,这种喷灌方式的节水效果不太理想,但是其灌溉效果十分明显。而且这种灌溉方式不经过地上浇灌,受环境的影响小,可以适用于环境温度高,风大的地区进行土地灌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喷灌方式的投入非常高,这种灌溉方式主要节水的环节是在水的运输过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3.2 半移动式管道喷灌

半移动式管道喷灌的主要运水管道固定,分支的喷射管道是可以移动的,在分支处可以将管道拆接,以便于浇灌不同区域的土地。半移动式管道适合浇灌面积大的区域,可以根据不同区域土地干旱程度调整浇灌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但是半移动式管道有它的缺点,就是需要专业人员定期维护管理,防止分支管道的损坏,减少因管道原因提高的资金花费。

3.3 中心支轴式喷灌

中心支轴式喷灌是将分支管道的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就以固定一端为中点,呈环状喷灌土地。这种灌溉方式的应用是有一定要求的,需要灌溉土地中没有阻碍物存在,能够使水资源分散到足够大的范围,主要适用于平原地区和大范围的农场。但是中心支轴式喷灌面积只是圆形喷灌,一些边边角角的土地无法喷灌,这是这一灌溉方式的一个弊端。为了克服中心支轴式灌溉的弊端,现在科学技术研发了可以采用分支管道进行水平移动浇灌,浇灌面积不仅可以呈圆形,还可以呈矩形,方便了带走边角的土地浇灌。为了使灌溉方便,可以根据不同地形土地采用不同类型的灌溉方式。

3.4 纹盘式喷灌

纹盘式喷灌需要应用软水管道,由软水管道来供应喷头喷水,软管和喷头是一个整体,软管呈盘形围绕在喷头周围,在灌溉时可以调节软管的盘曲实现边走边喷。喷头的喷射范围可以进行调节,最大可以喷射到10m。这种喷灌方式适用于投资小喷灌单位范围大的土地。

3.5 滚移式喷灌

节水灌溉技术范文第3篇

一. 喷灌 水源工程、首部装置、输配水管道系统和喷头等喷灌系统形式:管道式喷灌系统和机组式喷灌系统

a管道式喷灌系统:以输配水管网为主体,在我国使用比较广泛。

b机组式喷灌系统:结构紧凑,使用灵活,机械利用率高,单位喷灌面积的投资较低,在农业节水灌溉中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二. 微灌

微灌是利用微灌设备组装成微灌系统,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田问,通过灌水去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水技术。微灌可以非常方便地将水施灌到每一株植物附近的土壤,经常维持较低的水应力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微灌省水、省工、节能,灌水器的工作压力一般为50一150kpa;灌水均匀度高,可达80一90以上;增产、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但微灌系统投资一般要远高于地面灌;灌水器出口很小,易堵塞,敌对过滤系统要求高。微灌系统组成: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以及流量、压力控制部件和量测仪表等。

微灌系统形式: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灌和渗灌。

a. 滴灌

滴灌是利用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滴头,或与毛管制成一体的滴灌带将压力水以水滴状湿润土壤,滴灌灌水器的流量为2~12L/h。

节水灌溉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田间持水量;灌溉指标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85-1

水分是作物得以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原料,向作物体输送营养的媒介,影响作物本身细胞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因此水分条件适当与否,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高低和品质的优劣都有直接影响。吉林省人均地表水量为1428m3,只占全国人均地表水量2400m3的60%,亩均水量604m3,仅为全国亩均水量1849m3的32.7%。由此可见吉林省水资源贫乏。水资源在吉林省是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应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走节水灌溉之路,实施节水灌溉技术作为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

1 旱田作物需水关键期

需水关键期,是指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最多、对水分反应最敏感时期,通常称需水关键期。这时作物生长发育处在生殖阶段,结实器官逐渐发育到成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期,随着水分增加产量也随着提高。此时水分缺少,结实器官发育受阻,孕穗不充分、授粉不良、籽粒不饱满,直至减产,此时严重干旱可减产50%。

经过多年实验研究,玉米需水关键期为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大豆需水关键期为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高粱需水关键期为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谷子需水关键期为孕穗期、开花期。

在需水关键期进行灌溉,灌溉1mm水量可使亩产增加2—5kg。

2 旱田作物需水关键期节水灌溉指标

作物节水灌溉指标,由当地气候条件、当时天气状况,土壤含水量大小,作物的形态、水分生理和群体动态综合因素来判断,确定灌溉指标。

2.1 播前灌溉

吉林省西部是半干旱地区,春季干燥多风,降水少,3—5月降水量为40—50mm,十年九旱。播种时遇到春旱,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种子发芽出苗、缺苗和断条,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因此播前灌溉,不仅能够增产,满足种子发芽出苗所需水分,同时还提高了播种质量,改善苗期营养条件,促进苗全、苗壮,为农业丰收打下有利基础。播前灌溉,一般在播种前7—10天进行,灌溉定额为30—40mm。水资源贫乏的地方,应进行抗旱坐水种。

2.2 旱田作物苗期节水灌溉指标

各种作物在苗期由于植株较小,叶面积不大,蒸腾量小,需水较少。在调亏灌溉技术理念中,苗期是作物最佳的调亏阶段。所谓调亏灌溉技术就是作物在干旱胁迫下,处在缺水对作物影响不大,甚至适当缺水能改善生理功能的生育阶段。水分亏缺不一定降低产量,一定时期的有限缺水还可能产生补偿效应。后期遇见干旱时,若干生理功能超过了一直充分供水的生理功能。所说“蹲苗”,能抑制禾苗徒长,迫使根系向纵深发展构成强大根系,增强抗旱性。使作物更好利用土壤水,从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为产量丰收打下有利基础。一般播前灌溉的地段,苗期不需要灌水。当田间持水量<40%,可进行小定额补充灌溉。苗期水分过大,可造成减产。田间持水量在55%—60%时产量最高。

2.3 玉米丰产节水灌溉指标

玉米各需水关键期灌溉指标,根据土壤含水量状况确定。当土壤含水量降至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定为灌溉指标。玉米拔节期,田间持水量

2.4 大豆丰产节水灌溉指标

采用需水关键期灌溉指标,分枝期田间持水量<60%,开花期田间持水量<80%,结荚期田间持水量<60%时进行灌溉,灌溉定额30mm。

2.5 高粱丰产节水灌溉指标

高粱需水关键期灌溉指标,拔节期田间持水量<55%,孕穗期——开花期田间持水量<80%,灌浆期田间持水量<60%时进行灌溉,灌溉定额30mm。

2.6 谷子丰产节水灌溉指标

谷子需水关键期灌溉指标,孕穗期——开花期田间持水量<70%时进行灌溉,灌溉定额为30mm.

节水灌溉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农田水利;推广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使用日益紧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中,对于水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水农业的发展就无从提起。我国对于农业的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那么农业用水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节制的进行农业的灌溉,将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所以要对农业灌溉用水进行技术上的改革,实行节水灌溉。

一、当前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农业高速发展,用水过多,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加剧城乡用水矛盾,破坏生态平衡。

2、建设规模过大,投资能力不足,许多灌溉工程未建成即投入生产运用;投产之后,又由于资金缺乏,设备不能正常维修养护,有效灌溉面积呈衰减趋势。

3、建成的灌溉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单位无自,使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4、水利院校的教育和教材内容重视水工结构的设计理论,忽视管理科学与实践。加上部分水利建设项目常以形象工程表现政绩,而对项目管理及其效果缺乏监测制度和评价指标;所以,就形成“重工程、轻管理,重大型、轻小型,重骨干、轻配套,重建设、轻效益”的社会思潮。由此可见,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需要政府加大工程续建配套的财政投入,从长远发展考虑,最根本的办法是培养具有新知识和新思维的后继人才。

二、推广节水灌溉的措施

1、深刻理解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

我国人口资源庞大且发展状况不均,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居民聚集,而内陆部分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我国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农业生产用地较大,用水量也巨大,为各个国家之首。每年用于种植生产用水约为4000亿立方,是整个国家总用水量的四分之三,可为消耗巨大。然而有效用水仅占其中的25%~40%,浪费程度较高,而我国又属于水资源缺乏国家。因此,在农田水利中进行节水灌溉不仅可以为我国节省大量水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为我国进入现代化农业时代铺平道路。

2、推广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

⑴平整土地,设计合理的沟、畦尺寸与灌水技术参数。植物种植对地表的要求首先体现在平实程度和土壤质量。这能够保证作物种植的稳固程度以及含水量的多少,使作物生长发育保湿程度有所保证,此外需要进行储水沟、垄等的标准化设计,设计出能够合理放出水源的数据参数。这是增加用水效率和节水成效的必要手段。研究表明,在入畦单宽流量为3~5L/s时,灌水定额随畦长而变,当畦长由100米改为30米时,灌水定额减少150~204m3/hm2;当畦长30~100米时,畦单宽流量从2L/s增加到5L/s,灌水定额可降低150~225m3/hm2。对灌区进行深层渗漏的对比试验,灌水定额小于675m3/hm2,基本不发生深层渗漏;灌水定额825~990m3/hm2时,约有150m3/hm2水产生深层渗漏;灌水定额1350m3/hm2时,有一半水成为深层渗漏水。

⑵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发展局部湿润灌溉。采用新的方法,在利用传统灌溉优势的同时改变其浪费水源,作业量大而效果不好的缺陷,进行具有针对性而非整体性的模式,这种方式节约了大量操作而由于蒸发引起的总水量浪费,并给作物用水增加一个缓冲余地,避免过多或过少,大大增加水的使用效果,并且让植被根部得到温和养护,使其向下发展,对于牢固植物,促进强壮生长等有良好效果。

⑶改进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改进放水方式,把传统的沟、畦一次放水改为间歇放水,进行间歇灌(又称波涌灌),被称为80年代地面灌水技术的一大突破。间歇放水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由于土壤孔隙会自动封闭,在土壤上层作为一个密闭的空间,水在压力的作用下流速提高,在此情况下若初始水量相等的情况下,该技术下的水流速为普通方式的1倍到十几倍,速度加快的条件下水向地下的流失量会相对减少,这样的优势体现在灌溉的均匀程度,节约用水,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0.8~0.9。

⑷改进沟畦放水设施。改进沟畦放水设施,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输水)或地面移动闸门孔管(用于管道输水)放水,这种方法自动化程度较好,避免了人工由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导致的效率损失,这类器械在我国尚未大量投入使用,仅处于尝试阶段。

⑸大力发展节水保墒膜上灌。膜上灌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覆盖,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入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由于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只占田间灌溉面积的1%~5%,其他面积主要依靠旁侧渗水湿润,因而膜上灌实际上也是一种局部灌溉。膜上灌形式有开沟扶埂膜上灌、培埂膜上灌、膜孔灌、沟内膜上灌、膜缝灌、格田膜上畦灌、膜侧膜上灌等多种。膜上灌作物有棉花、蔬菜、玉米、小麦等。地膜栽培和膜上灌结合后具有节水、保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和促进作物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

三、完善节水灌溉的制度保障

⑴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农民用水管水组织。一是让农民自愿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节水灌溉技术。二是在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上,应该采取政府扶助支持,建立节水灌溉专项资金,农民对不在政府计划内的灌溉区域自主投资。三是从管理和产权上看,凡是能将工程产权落实到户的,通过农户独有或规范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将产权明晰到个体农户。灌区农民要通过成立灌溉用水协会,参与灌区制度改革和管理运行,增强灌区管理的透明度,让农民交明白水费。

⑵加强管理,发挥水价对节水的杠杆作用。现在农村的节水灌溉设施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在使用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因此在农村在实行水价的奖惩机制,实行水价定额制,以约束管理,节约用水。

⑶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政府加大投资,企业助资,个人集资等,以多种方式加大对大中型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对陈旧的无法运行的老设备进行重新改造。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加大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大力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节水灌溉设备,并做好节水灌溉宣传力度。

⑷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灌溉发展计划要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保持现有土地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农民对节水灌溉工程投入的积极性。有关部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灌溉发展计划,要因地制宜地采用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搞好优化设计,搞好示范,努力把成本降下来。

⑸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节水灌溉设备的使用维修技术,同时完善节水灌溉设备质量检测体系,确保把质优价廉的产品用到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