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桥的俗语

有关桥的俗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桥的俗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桥的俗语

有关桥的俗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路桥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影响因素

0 前言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中由于各环节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早期破损和使用问题的隐患,不但给沥青路面施工带来技术上的问题,而且给整个路桥建设造成制约,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关键性问题。本文根据沥青路面建设的总体经验和具体实际,在分析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主要因素的前提下,对沥青路面施工中管理和技术环节展开了探讨,提出了实际沥青路面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技术的角度防范沥青路面问题。

1 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因素

(1)施工环境造成的影响。沥青路面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的现实,在路面的转弯处和边角处容易造成坡度过大和路面狭窄,形成了施工机械行走不便,机械性能发挥不良,进而影响施工的质量,容易造成路面起伏,产生坑洼和毛边。

(2)施工技术执行不力。摊铺施工技术是沥青路面施工的关键环节,摊铺机械行走的速度、碾压的次数、震动的频率和幅度等技术环节容易受到现实施工条件的制约,进而产生工艺不到位的问题,出现了因技术执行不力而造成沥青路面质量问题。

(3)路基问题。路基是沥青路面施工的关键环节和部位,因一些单位抱有侥幸和急功近利摊铺的事项,没有对路基施工予以重视,使路基整体强度和性能不足,产生反射裂缝,降低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2 沥青路面施工中技术和管理的要点

(1)沥青路面试验的要点

首先,做好施工前的试验工作,在沥青混凝土摊铺层开工之前,用每一种沥青混合料摊铺出长度不少于200米的一段试验路,检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其次,对沥青路面施工应用混合料和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缺陷进行调查和了解,确保沥青路面施工的关键物质环节不出现问题。最后,做试铺要认真取样分析,把好质量关。

(2)确保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的质量是铺好路面的基本条件,首先应从材料进场的检验、加工、结构抓起,照制度,狠落实,从颗粒形状、尺寸、松软质和黏附性等指标进行逐一检察,保证集料质量合格。

(3)加强施工工艺的管理

规范施工工艺是沥青路面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的关键,首先,建立健全高效的项目组织机构,使每个人的工作行为融合到整个施工中。第二熟悉国家现行的规范及公路施工工艺标准,弄懂各分项工程施工的方法。

(4)路面摊铺技术

沥青路面摊铺环节中摊铺机是关键,建议全套摊铺设备尽量用相同品牌,同一型号;现场技术人员要懂得摊铺机的主要性能,能准确操作和及时调整相应的程序。热接缝施工时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再最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半幅施工时,应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碾压时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0~15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下封层施工。

3 沥青路面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沥青路面基层的准备。沥青路面基层施工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得铺筑沥青面层。同时做好基础的高程控制,确保基层的厚度和强度。

(2)沥青路面的放养测量。沿路面中心线和四分之一路面宽度处设置样桩,标出混合料松铺厚度。当采用自动调平摊铺机时,应放出引导摊铺机运行走向和标高的控制基准线。

(3)沥青路面接缝的施工。施工缝施工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热接缝方法,施工时应将先铺的已铺混合料留下10~20cm宽度暂时时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接缝施工中要精心操作,做好补压夯至密实,达到密实、整齐地完成沥青路面的接缝施工。

4 结语

路桥施工中沥青路面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技术性工作,要从系统的观点和出发,在认识到路桥施工中沥青路面质量控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基础上,牢固树立路桥施工中沥青路面施工的技术观和质量控制观,时刻将技术环节放在首位,在加强路桥施工中沥青路面建设管理的前提下,使整个路桥施工中沥青路工程中的各重要环节,处于技术可控的范围内,通过沥青路面施工的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出沥青路面施工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实现为沥青路面施工服务,为路桥施工质量的全面提高提供有效的保障,开辟出沥青路面施工的新捷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一个手段,是确保路桥施工质量的主要方式,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和角度上看待沥青路面施工问题,形成一套以技术为核心,结合管理、激励等措施和方法,整体提升路桥施工的水平,确保工程各项任务和目标的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有关桥的俗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导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90-01

今天,生物学已经成为21世纪带头学科之一,生物工程已成为21世纪龙头产业,生物科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生物科学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应如何上好每一节新课更是每个教师重点考虑的命题。"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亦是如此。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之于课堂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如果新课引入的好,则能先声夺人,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思维方向,,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思维方向和探索目标,为上好一节课打下成功的基础。导入新课方法多种多样,情况因人而异。本文将平时用的几种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物和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生物问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中,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也可创设如下情景: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顷刻之间举国哀痛,世界震惊。从北国林海到南疆渔村,从天山牧场到江南水乡,辽阔的中华大地,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韩卓生博士强调,在地震发生后的两到三天内,最紧迫的事情是搜寻幸存者和救治伤员,在随后的几天或几周内,应重点做好防止传染病爆发的工作,特别是防止腹泻和呼吸系统感染之类的传染病流行。历史上也素有"大震之后必有大灾"的说法。那么,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防治为什么如此急迫?应该如何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呢?教师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兴趣,导入新课。

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的产生有赖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教学法把讲授新课之前的复习解释为对上一节课或新近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检查和复习。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也认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如在《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知识: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有什么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什么传递给子代的过程?学生明确: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实质上是基因的遗传。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和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那么,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小桥的呢?启发学生从基因、DNA、染色体等方面分析,自然地导入新课。又如在《人的性别遗传》一节中也可用复习旧知识的方法导入新课:教师先展示问题:(1)说出基因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2)说出控制豌豆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学生思考问题,交流答案: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后代从亲代获得了一定的基因后,就表现出相应的性状;近亲结婚会使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教师利用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人的性状也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人的性别是不是一种性状的表现?是不是由基因控制的呢?学生展开讨论,作出猜测。由此导入新课。利用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教师应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并巧妙设疑,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导入

生物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生物问题生活化,可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是随时都能派上用场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门学科,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平时要认真观察、思考,从生活中发现生物知识及其应用,多收集生活中典型的与生物有关的现象,在引入新课时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如在《用药和急救》一节中,在第二课时学习"急救"知识时,教师可如此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你该怎么办?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应该如何处理?当你发现有人因为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时,你将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学生小组内讨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引入到"急救"知识的学习中来。

4.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新课

教学法也十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传统的导入方法以外,还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作为课堂的切入点。 如在《生物的变异》一节中可从学生的经验入手导入新课: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耳垂性状是有耳垂,两个孩子中,一个孩子有耳垂,另一个孩子无耳垂。质疑: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有耳垂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另一个孩子的耳垂与双亲不同,是发生了变异。进一步引导:生物的变异是不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研究变异对人类的活动有什么影响?学生思考、猜测,教师利用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新课学生自主产生疑问,会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5.从分析资料导入新课

如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节中教师先展示资料:结球甘蓝(圆白菜)的叶球大小是一种生物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长成的叶球月重1-3千克;引种到后,最大的竟达6.5千克。学生分析资料中的现象,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存在,明确什么是生物的遗传,什么是生物的变异。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6.从生活俗语入手导入新课

生活俗语是由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寓意深刻,常常蕴含着许多生物知识。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俗语导入新课,一是深入浅出,使教学内容和生活经验联系紧密。二是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和谐,寓教于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同样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课,教师还可从俗语入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生活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俗语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7.利用风俗民情导入新课

在课堂上以风俗民情导入新课,既能让课堂不枯燥无味,又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如讲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壮族庆祝"蚂拐节"的录像。配以文字解释:蚂拐为壮语,即青蛙,壮族是稻作民族,视青蛙为雷神保护神,是到人间来管理雨水的。引导学生思考:壮族人民为什么把青蛙视为雷神保护神?青蛙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既提高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了解青蛙、认识青蛙的探究兴趣。

8.利用古诗词导入新课

古代的诗词、成语中也包涵一些生物知识,用来引入新课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如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师播放配乐配画诗《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质疑:这首诗描写了鸟的哪些繁殖行为呢?学生分析并交流诗句中有关鸟类的繁殖行为。教师及时肯定丰富的知识储备,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再一次走进鸟的世界,一起去探讨鸟的生殖和发育问题。如此,学生欣赏古诗词,在古朴典雅的乐声中,品味自然的美丽,领略生命的精彩。又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如:介绍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导入新课、利用科学家的故事导入新课、利用小品导入新课、通过实验导入新课等等。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每节课还可设计几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不同的教学条件,面对不同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相应的导入方式。总之,教无定法,新课的导入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理应见仁见智,适时调整,灵活多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教学趋于完美。

有关桥的俗语范文第3篇

一、综合性学习的分类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要求不尽相同,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版七—九年级)的教材编排来看,六册书每册安排了三次综合性学习共18次。内容包括:

(一)体验感受型:《学会利用图书馆》、《献给教师节的一份特殊礼物》、《我和亲人的故事》。

(二)调查采风型:《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为本地人物立传》、《文学采风》、《旅游资源调查》、《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调查》。

(三)主题探究型:《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桥》、《环保小课题研究》、《从古诗看古代交通》、《神话》、《妇女解放》。

(四)实践创作型:《编一份手抄报》、《编演短剧》、《举办中外戏剧知识大赛》、《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

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一)体验感受型

体验感受型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和方法。注重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常用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例如,《学会利用图书馆》目的是让学生突破语文学习的小课堂,置身于社会的大课堂,去寻求教育资源。要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设施和服务项目,了解有关借阅规则;了解图书目录知识,学习检索书目的方法;能利用图书目录借出自己喜欢的书。此次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热情、扩大了阅读面、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调查采风型

这种研究性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它要求研究者先通过调查了解相关的事实材料,然后进行整理,形成调查报告或相应的研究成果。学习过程中常用到调查法、访问法、观察法、文献法等。例如,《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首先要用调查法搜集资料。搜集了解国家有关社会用字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明确国家有关社会用字的规定要求;学生自查作业中的错别字、不规范用字,记录到调查表中;在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不规范用字,记录到调查表上;带上字典在街道、乡村找错别字、不规范用字并记录到调查表上;搜集一些有关错别字的笑话或故事。其次用归纳法整理资料。小组对搜集的错别字、不规范用字进行整理分析,归纳错别字、不规范用字形成的原因,总结预防,纠正错别字的方法,可以编成顺口溜,歌谣等。对于《文学采风》这种语文活动,学生就需要深入到民间开展调查访问,向自己的亲人、当地比较有名望的老人、民间文学工作者等搜集民歌、山歌、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的相关资料;也可以亲自到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的现场进行采集;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材料搜集完成后则需要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编订成有本地特色的《民间故事集》、《民歌、山歌集》、《谚语、俗语、歇后语集》等等,组织学生开展“民间故事展演”、“谚语、俗语、歇后语大比拼”等活动。总之,调查采风类的课题,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在调查中,要注意与被调查对象的沟通,让其提供尽可能多的准确信息。同时,还要对调查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总结归纳,从而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调查采风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品质,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有关桥的俗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识字 教学 趣味 方法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认识了字,并能牢固掌握,才能顺利的进行阅读,才能运用所学的字叙事说明、表情达意。要想让学生有效地识字,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引导学生进行趣味阅读、趣味分析、趣味游戏,在识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趣味识字的一些方法。

1.游戏法。利用顺口溜、猜谜语、唱儿歌等方式帮助学生识字。如:教“甜”字的儿歌是“要问甘蔗甜不甜,先用舌头舔一舔”。再如教“秋”用字谜帮助记忆“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

2.歌诀俗语法。如:雨田“雷”、白水“泉”、人王“全”、舌甘“甜”、日月“明”、小土“尘”、田力“男”等。

3.图画猜字法。如:出示图片“人靠树休息”,猜(休)。图片“两棵树”,猜(林),“三棵树”树多了就是森林(森)。

图片“一人在前,一人在后跟随”(从),在图上再加一人(众)。

4.部首法。把同部首的字进行归纳帮学生识字。(1)身体的一部分,一般用“月”部。如:脑、膀、胸、腿、腰等。(2)用手和臂完成的用“扌”部。如:打、把、推、拉等。(3)跟脚有关的一般用“足”。如:跟、跑、跳、踢等

5.比较法。重视形近字的比较进行识字。(1)音不同的形近字。如:“幸”与“辛”、“喝”与“渴”、“外”与“处”、“千”与“干”等。(2)形状相同,结构单位多少不同的字。如:“床”与“麻”、“今”与“令”等。(3)笔画相同,位置不同的字。如:“土”与“士”,“田”、“由”、“甲”等。(4)音同的形近字。如:“辩”与“辨”、“狠”与“很”等。(5)音近形近的字。如:“晴”、“清”、“蜻”、“请”、“情”等。(6)音异形近的字。如:“贪”与“贫”等。

6.字义法。根据字的本义组词识记。如:闻:闻听、见闻 游:游戏、游泳 看:看见、观看等。

7.拆字法。如:“呢” 口字旁,右边与“尺”比较,把捺去掉,换成“北”的右半边;“美” 上下结构,上面是“羊”没有尾巴,下面是“大”。

8.加减法。如:勾+钅=钩,辱+衤=褥,哪―口=那,梅―木=每。

9.组词法。如:轮:车轮,桥:木桥,旱:干旱等。

10.圈画法。学习每课找两个最难的字画上圈引起学生注意。如:威、蒙、溪等。

11.字理法。根据字的由来识记。如:炙:炙热,用火烤肉,炙烤。鸣:鸟叫为鸣,鸣叫、鸡鸣等。

12.象形法。利用象形字特征。如:山、石、田、土、方、日、月、水、火、土等。

13.会意法。如:一人大,不正歪,三日晶,小土尘,日月明等。

14.指示法。用象征符号表意。如:刃、本、未等。

15.形意法。利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如:“青”有虫是“蜻”,有目是“睛”,有日是“晴”,有心是“情”。

16.直观法。如:“看” 用手遮太阳,一般手都会斜举在眼角上面,所以,“看”字上面是斜手,下面是“目”。

17.故事法。如:揠:《揠苗助长》的故事,株:《守株待兔》的故事等。

有关桥的俗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6-0056-03

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反映,在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学科没有出头之日,许多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甚至产生转行念头。实际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目标。我们必须加强信息技术课研究性学习,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学生可以参与的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其次,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设置不同层次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相应信息技术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教学内容上,密切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安排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主动探索。还有,教学内容要有延伸性,可以与社会、自然、语文、美术等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下面,笔者就以“说不尽的桥――桥之美”网页制作综合实践为例,来谈谈信息技术课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有效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第四册网页制作综合实践部分,内容是对以前所学网络知识及网页制作的综合运用及延伸。通过学习,学生已经掌握网上信息的收集、处理和FrontPage 2003网站制作方法、技巧,但内容、方法还是比较零散的,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使用和实用意识。因此。以知识整合来强化知识系统性很有必要。笔者决定将这部分内容和《初中语文》第三册《说不尽的桥》做一次尝试整合。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学完制作一个简单网页、文本、图片、表格、多媒体信息加工、链接后,已初步掌握了加工素材的方法和能力。网站制作侧重培养学生信息集成能力:网站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网站自评、小组互评使学生领会网站的编排原则、页面布局方法、色彩搭配形式,提高他们审美能力。以语文中主题单元为内容制作网站,学生感觉新鲜,有新意,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建立起系统分析问题的概念,站在全局角度规划信息、集成作品。

2.完整经历网站布局的设计、网站制作、网站调试、网站评价的过程。

3.对《说不尽的桥》的素材进行集成、筛选、加工、处理。

4.网站制作中各种技巧的综合运用。

四、教与学策略设计

1.教学策略

(1)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歌引入,展示济南正在建设的小清河上的桥的图片,引领大家通过制作网站来完整介绍桥的有关知识。问题引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调查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及思考的能力。

(2)以任务为驱动,制定总课题《说不尽的桥――桥之美》,把桥梁的知识、桥的历史、形形的桥、济南桥的调查作为必选主题,其他小课题自选,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表现形式来体现主题思想,将教学重点、难点逐个攻破,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采用实践调查、网络搜索、课堂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进行自我探究。

(2)指导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实地调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先期准备工作

设计和制作网站,不仅是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多媒体信息进行加工,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网站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沟通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因此,在主题选择定位上,笔者进行了如下设置:

介绍桥相关知识:①介绍桥的作用、特点、分类。②从古到今、从结构到造型,介绍形形的桥。③介绍桥之最。④介绍黄河大桥、燕山立交桥等等济南特色桥。

介绍桥文化艺术:①桥与山水。②桥与园林。③桥与文艺,有关桥的古诗、对联、俗语、谚语、成语、桥的传说、关于影视和绘画中的桥。

描绘心目中的桥:①人们用桥造出的新词,桥在其中的含义。②设计我心中的桥――我是桥梁设计师来设想未来的桥。

开展实践活动:①为“济南燕山立交桥”写一份“司机指南”。②目前,过街天桥形同虚设,原因在哪里?做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建议访问的素材网站:

;。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是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作为背景音乐,展示中国最高的石拱桥――赵州桥,目前济南正在建设的立交桥、小清河上漂亮的桥的图片等引入主题。发问:如果你是一位网站制作人。用怎样的图片、视频、声音来展示“桥之美”?用怎样的文字来介绍渲染“桥之美”?用怎样的网络布局来体现“桥之美”?

二是小组协作、主动探讨

针对城市中立交桥、过街天桥现状,组织一次社会实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