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线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线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三线兵工企业 技能人才 建设

当今人才的竞争已从基础科学、应用科学领域延伸到了工艺技能领域。随着我国兵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技能人才需求日益扩大。如何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使用、考核和激励,建设一支技能水平高、岗位配套、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

1 企业概况和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

豫西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军品分公司(前身为河南红阳机械厂)位于河南省南召县境内,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企业,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国家三线建设期间在豫西南建设的豫西弹药基地中的总装厂。

截止2013年11月,红阳公司共有技能人员1045人,占人员总量的70.3%。其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技能人员总量的81.2%;40岁及以上的占技能人员总量的61%;中级工及以下职业资格的占技能人员总量的91.3%。

由此可以看出红阳公司技能人才队伍严重存在着总量不足、文化程度不高、技能等级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等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岗位流动机制不畅、人员培养方式单一、技能人才缺乏士气等。

2 三线兵工企业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2.1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三线兵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兵工企业正在由“需求牵引市场”向“技术引导和创造需求”转变。加快技术装备现代化,快速提升生产能力实现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三线兵工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技术装备的现代化,为提高三线兵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提供了可能,但如果不拥有操作这些新技术、新装备的技能人才,这些技术装备就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其作用大打折扣。因此,在加大技术装备现代化力度的同时,三线兵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掌握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

2.2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三线兵工企业适应人才配置市场化的需要。随着企业间人才竞争的加剧,三线兵工企业有相当数量的车工、铣工、电工、钳工、焊工等主要工种的技能人才流失,已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当前三线兵工企业必须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减少技能人才的流失数量,同时增强对社会上优秀技能人才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加盟。只有这样,三线兵工企业的技能人才队伍才能充满活力,才能适应新式发展的需要。

3 加强三线兵工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为顺利解决以上问题,实现跨越发展,三线兵工企业必须根据问题症结所在,完成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

3.1 细化技能岗位管理,合理配置技能人才资源。①细化技能岗位分类管理。根据生产工艺分工对技能的要求,将技能岗位分为专业型技能、复合型技能、简单型技能三类,将此作为针对性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基础。②细化技能岗位资格管理。明确每个技能岗位的岗位资格,包括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要求、特行资质、工作年限、身体状况等,在实现精细化、标准化岗位管理的基础上,以岗位资格要求促进技能人才形成自身改善提高的内生动力,同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2 建立职业化、市场化的激励评价体系。要加快建立以岗位薪酬制度为主要形式,待遇标准与业绩贡献相统一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工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

①畅通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空间,促进骨干技能人才职业化发展。一是建立“职业技能专家”制度。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序列。以岗位序列为基础,通过相匹配的地位、待遇、事业平台等激励,提高其专注于技术创新和技能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明确岗位责任并落实事业平台。将完成企业赋予的科研试制与生产任务、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工艺与技能难题、领导本工艺与技能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履行传帮带义务、培养后备人才等作为其岗位职责,并采用任期制,根据考核结果动态管理。②完善技能评价机制,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一是大力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主要包括初、中、高级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评。职业资格认证是衡量职工技术水平的基本尺度。二是建立技能人才创新成果和绝技绝活认证制度。组织专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技能人才参加单位的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在工作实践中考查和选拔人才。公司建立分级分类认证体系,对技能人才的革新成果或先进操作技术进行认证,制定相应等级标准,每年开展认证,一方面使其成为技能人才的特长标志,另一方面实现高技能的推广传承。③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有效调动技能人才积极性和创造力。一是使技能人才薪酬收入与市场价位接轨。将平均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作为基本要求,其中,简单型技能和低等级技能人才收入实现与市场价位接轨,复合型技能人才和高等级专业型技能人才收入要略高于市场价位。

二是使技能人才薪酬收入实现内部平衡。要使技能人才薪酬收入与全员劳动生产率、企业效益和经营者收入相协调,合理把握比例关系;使骨干技能人才的薪酬收入与相应等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相协调,促进管理、技术和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三是完善合理体现技能含量的劳动定额标准。将其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充分体现复合型技能岗位和高级专业型技能岗位的特点和工作量。

④鼓励自我提升和岗位成才。在聘任重要岗位上的技师、高级技师时,可根据单位的推荐意见和专业评审机构的评价,对自学能力强、在技能竞赛和职业鉴定等活动中表现突出,具备高超技艺或绝活的技能人员进行直接聘任,提升工资待遇并赋予更多职责。同时鼓励引导有自学意愿的职工参加与本岗位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凡取得与从事工种相关的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的,按学历等级发放一定的津贴。

3.3 完善技能人才多样化培养机制。①建立网上培训课堂。在公司网站上设立培训模块,抽调优秀的培训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员工只要登录网站就能自主学习。②充分发挥教学机构在培养技能人才上的主导作用。一是依托企业技工学校,根据企业科研、生产需要调整专业设置,特别要根据企业未来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选办专业,改革教学方法,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和实际能力培养,使技工学校真正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基地和平台;二是为适应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通过与地方职业院校“双主体”的培养方式,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优势互补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新模式,培养既掌握高超技艺和技能,又熟悉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的高技能人才。③协议化的“名师带徒”制度。选拔有创新成果和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导师,培养有潜力、肯钻研的年轻技能人才,通过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④打造复合型的生产操作多面手。人员与生产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在三线军工企业别突出。企业应建立打造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机制,让生产不饱满的技能人员具备多项技能,在歇工期支援生产饱满的生产线,从而打破生产障碍,有效缓解生产和人员间的矛盾。

3.4 构建系统化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①建立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围绕终身学习理念,构建职前、职后连贯相通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做到培训工作有原则、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②建立内部岗位“能上能下”动态机制。在明确岗位任职资格的基础上,对技能人才按照“核心板块低就业、高工资,辅助板块高就业、低工资”的原则进行配置,推动高技能人才向主业集中,向保住核心能力的方向配置。③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具备较高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④建立分层分级培训的指导思想。工艺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对传统技能的要求大幅度降低,而对知识型、复合型技能的要求大幅度提升,直接要求在技能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上要实现分层分级的差异化,体现针对性。⑤建立和应用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提高培训的时效性。通过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和标准体系,评估员工培训的机会成本,结合培训的实际效益,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或方向。

3.5 加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树立一批技能人才先进典型和楷模,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关心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夏春良.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5).

三线建设范文第2篇

=A(n)cos[ n+ ]

(4-57)

式中,表示载波的角频率。所以 =A(n)cos[ ]cos( n)-A(n)sin[ ]sin( n)

式中

= A(n)cos[ ]

(4-59)

= A(n)sin[ ]

(4-60)

这就是我们希望获得的同相和正交两个分量,根据 、,就可以对各种调制样式进行解调,三大类解调的算法如下:

调幅(AM)解调:

A(n)=

(4-61)

调相(PM)解调:

=

(4-62)

(4-63)

调频(FM)解调

在利用相位差分计算瞬时频率,即 = - 时,由于计算 要进行除法和反正切运算,这对于非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来说是较复杂的,在用软件实现时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计算瞬时频率:

对于调频信号,其振幅近似恒定,设 =1,则

式(4-66)就是利用 、 直接计算的近似公式。这种方法只有乘减运算,计算比较简便。最后得到的软件无线电数字正交解调的通用模型,如图4.2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图4.2 数字正交解调的通用模型

4.2.2模拟调制信号解调算法

1. AM解调

信号表达式:

s(n)=A(n)cos( )

( (4-67)式中, ;为调制信号; 为载波初始相位。

对信号进行正交分解,得到同相和正交分量:

同相分量:

=A(n)cos

(4-68)

正交分量:

= A(n)cos

(4-69)

对同相和正交分量平方之和开方:

= +m(n)

(4-70)

减去直流分量就可得到调制信号m(n)。这种方法具有着较强的抗载频适配能力,即本地载波与信号载波之间允许一定得频率偏差。当由于传输信道或其他一些原因而造成本地载波与信号的载频之间存在频差和相差时,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可表示为:

(4-71)

(4-72)

式中, = - ; = - ; 、 表示差频和差相可以是常量也可以是随机变量。 为本地载波的角频率: 是本地载波的初始相位。

对同相与正交分量平方之和开平方得:

= +m(n)

(4-70)

所以,AM信号用正交解调算法解调时,不要求载频严格的同频同相。从以上分析过程中可知,理论上失配可以任意大,但由于失配时,同相和正交分量相当于调制在以失配频率为载频的载波上,严重失配时,信号会超出数字信道而发生失真。

2. DSB解调

信号表达式:

S(n)=m(n)cos

(4-74)

对信号进行正交分解得:

同相分量:

=m(n)

(4-75)

正交分量:

=0

(4-76)

解调时要求本地载频与信号载频同频同相,此时,同相分量输出就是解调信号。同频同相本地载频的提取,可以利用数字科斯塔斯环获得。数字科斯塔斯环既可以用软件实现也可以利用专门的数字信号处理硬件来实现。

3. SSB解调

信号表达式:

s(n)=m(n)cos sin

(4-77)

对信号正交分解得:

同相分量:

=m(n)

(4-78)

正交分量:

= (n)

(4-79)

4. FM解调

信号表达式:

s(n)= cos[ + ]

(4-80)

式中,k为比例因子, 为常数。

对信号进行正交分解得;

同相分量:

= cos[ ]

(4-81)

正交分量:

= sin[ ]

(4-82)

对正交与同相分量之比值反正切运算:

然后,求相位差分,即可求得调制信号:

- =m(n)

(4-84)

为了讨论方便,这里及以下对比例因子k及常数 忽略。

FM信号用正交解调方法解调时,也具有较强的抗载频失配(指失配差频和差相是常量,非随机变量)能力,本地载波与信号的载波存在频差和相差时,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可表示为:

= cos[ + ]

(4-85)

= sin[ + ]

(4-86)

同样对正交与同相分量之比值反正切及差分运算,就可得到调制信号:

当载波失配差频和差相是常量时,解调输出只不过增加了一个直流分量 ,减去直流分量 就可得到调制信号m(n)。

4.2.3数字调制信号的解调算法

1. ASK解调

信号表达式:

s(n)= cos( + )

(4-88)

式中,为输入码元,且=0、1;g(n一m)是幅度为1,宽度为码元传输速率倒数的矩形脉冲门函数。

ASK的解调算法与AM解调一样:对信号进行正交分解,得同相和正交分量:

同相分量:

= cos( )

(4-89)

正交分量:

= sin( )

(4-90)

对同相与正交分量平方之和开方:

A(n)= =

(4-91)

计算A(n)后,再对A(n)进行抽样判决,就可恢复出调制码元信号。

ASK的正交解调性能与AM一样,具有较强的抗载频失配能力。

2. MASK解调

信号表达式:

s(n)= cos( + )

(4-92)

式中, 为输入码元,且 。

解调方法与ASK一样,对信号进行正交分解,得同相和正交分量:

同相分量:

= cos( )

(4-93)

正交分量:

= sin( )

(4-94)

按照式(4-91)计算瞬时幅度A(n):

A(n)=

(4-95)

计算出A(n)后,再进行抽样多电平幅度判决,就可恢复出调制码元信号。

MASK解调性能与ASK一样,具有较强的抗载频失配能力。

3. FSK解调

信号表达式:

s(n)= cos

(4-96)

式中,为载波角频率间隔, 为输入的码元,= +1,-1 。

FSK解调类似于FM解调,对信号进行正交分解,得同相和正交分量:

同相分量:

= cos( n)

(4-97)

正交分量:

= sin( n)

(4-98)

按照式(4-64)计算瞬时频率f(n):

n)= arctg -arctg

在计算出瞬时频率f(n)后,对f(n)经抽样门限判决,即可恢复出传输的数据。

4. MFSK解调

信号表达式:

s(n)= cos[( + )n]

(4-100)

式中, 为输入码元,且 。

MFSK解调类似于FSK解调,对信号进行正交分解,得同相和正交分量:

同相分量:

= cos( n)

(4-101)

正交分量:

= sin( n)

(4-102)

按照式(4-99)计算瞬时频率f(n):

f(n)=

(4-103)

在计算瞬时频率f(n)后,对f (n)抽样多电平门限判决,即可恢复出数据。

5. MSK解调

信号表达式:

s(n)=

(4-104)

式中,T为码元持续时间; 为输入码元,且 =+1,-1。

=

是为保证相位连续而加入的相位常数。

MSK信号的解调同FM,对信号进行正交分解,得同相和正交分量:

同相分量:

= cos

(4-105)

正交分量:

= sin

(4-106)

按照式(4-64)计算瞬时频率f(n):

在计算出瞬时频率f(n)后,对f(n)抽样判决,即可恢复出码元。

6. GMSK解调

GMSK信号与MSK信号相比,仅对输入数据多加了一个预调制滤波器。因此,可按MSK信号那样解调后,再经一个滤波器 = ( 为预调制滤波器频率响应),即可求得码元。

7. SFSK解调

信号表达式:

s(n)= cos

(4-108)

SFSK信号解调方法同MSK解调,对信号进行正交分解后,按照式(4-107)计算瞬时频率。在计算出瞬时频率f(n),对f(n)抽样判决,即可恢复出码元。

8. PSK解调

信号表达式:

s(n)= cos[ + ]

(4-109)

式中, = , 。

对信号进行正交分解后,得同相和正交分量:

同相分量:

= cos( )

(4-110)

正交分量:

= sin( )

(4-111)

按照式(4-62)求得瞬时相位:

=

(4-112)

在计算出瞬时相位后,对 抽样判决,即可恢复数据。在解调时需要本地载波与信号载波严格的同频同相,同频同相可由数字科斯塔斯环获得。

9. MPSK解调

信号表达式:

s(n)= cos[ + ](4-113)

式中, ,。

MPSK信号解调方法同PSK。在计算出瞬时相位后,对抽样进行多电平门限判决,即可恢复出码元数据。

10. QPSK解调

信号表达式:

s(n)= cos( )+ sin( ) (4-114)

式中 , 为双极性数据。

对信号进行正交分解,得到同相和正交分量:

同相分量:

=

(4-115)

正交分量:

=

(4-116)

由信号形式可知,I, Q分量即为恢复出的并行数据,经抽样判决,恢复出码元数据后,在并串变换,就可恢复出串行码元数据。

11.QAM解调

信号表达式:

s(n)= cos( )+ sin( )

(4-117)

式中, , = 。

对信号进行正交分解,得到同相和正交分量:

同相分量:

=

(4-118)

正交分量:

=

(4-116)

对同相、正交分量两路信号进行抽样判决,即可恢复出并行数据,经并串变换后可得所传输的数据。

第五章 基于多相结构的实信号信道化发射机 5.1实信号多信道发射机模型 5.1.1信道划分与低通滤波器组

为建立实信号多信道发射机的数学模型,首先,对实信号的数字谱做如下信道划分:

(5-1)

式中,为第i信道的归一化中心角频率,I为数据内插率。

基带信号经内插低通滤波,再与复本振 相乘,可实

现将第i个信道的数字谱搬移到频带的目的。经过复本振 后,信号变为

复信号,故I路合成信号需取实部后再输出。为使I个采样率为 的基带信

号能够压缩在实信号所表示的频谱范围内传输,内插因子取为2I。其实现结

构如图5.1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图5.1实信号输出信道化发射机的直接实现

图中每个低通滤波器的带宽均不大于,并且对应的原型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为

(5-2)

5.1.2真实信道中心频率

引用系统采样频率 ,第i信道的归一化中心角频率公式可重写为

(5-3)

式中,

当 , 这是不允许的。因此,后面的 个信道的计算公式为

(5-4)

式中,

需要指出,由式(5-3 )得到的实信号信道存在着对应的镜频 ,并且信道总数受数据内插倍数I的限制。图5.2为对应4个实信道的频谱分配图

SHAPE \* MERGEFORMAT

图5.2 实信号的信道划分示意图

转贴于

注意实信号的频谱应为正值,由式( 5-3 ) , ( 5-4 )可推出真实信道的中心频率为

(5-5)

(5-6)

进一步由式(5-5 ) , ( 5-6)容易求出相邻信道中心频率距离为.

5.2基于多相滤波器的实信号信道化发射机建模

由图5.2可得:

并定义:

代入式(5-6)可得:

把 代入式(5-8)可得:

(5-9)

定义: = =DFT

代入式(5-9 )可得:

则有:

=

(5-12)

最后得:

y(n)=

(5-13)

式中, =MOD(n/I),MOD表示取余数。

整个实现过程如图5.3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图5.3 实信号信道化软件无线电发射机数学模型

对于基于多相滤波器的实信号信道化发射机模型的几点说明:

(1)多相滤波器的设计步骤

实现多相滤波器设计的步骤是:(1)根据原型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确定所需要的滤波器类型和阶数N ; (2)求出对应的冲击响应h(n) ; (3 )由下式确定多相滤波器:

m=0,1,2,…,I-1

(5-14)

若根据频率响应求得的滤波器阶数N不是I的整数倍,则需要进行反向设计,即设定滤波器的阶数N为I的整数倍后再重新计算各阶系数。利用Matlab中的REMEZORD函数可以方便求出采用最佳逼近最大最小准则算法所需的原型滤波器阶数N。

(2) DFT可以由快速算法FFT来完成。

第六章 软件无线电发射机系统仿真

本章将构建一个基于多相滤波器的实信号信道化发射机仿真系统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以验证其可行性。

6.1基于多相滤波器的信道化发射机系统仿真

在基于多相滤波器的实信号信道化发射机仿真设计中,信道数、内插倍数和信道频率的划分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仿真设计时进行了综合考虑,且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对信号进行处理,不断提高系统工作效率。仿真采用Matlab软件的M文件来实现。

6.1.1仿真系统结构示意图

基于多相滤波器的8信道信道化发射机仿真结构如图6.1所示。基本参数如下:信道数:8

调制模式:AM

SHAPE \* MERGEFORMAT

图6.1 多信道信道化发射机仿真结构

图中,I=8为输入信号对应的信道号,Y(n)为输出信号。

6.1.2仿真系统参数说明

(1)信道数

信道化发射机主要用在对某一带宽内的所有信道进行发射的场合,所以其信道数应很大,但考虑到计算机的实际运算能力,信道数不能设置过大,而且在系统仿真中信道数量的增加只会增加计算负担,对于验证系统可行性没有多大贡献。由于信道化滤波器的最先一步运算为FFT2变换,所以信道数最好为2的整数次幂,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基于以上考虑,信道数设置为8。

(2)调制波形

语音信号虽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但它的频谱和时域波形都比较杂乱,不能清晰地反映数字信道的问题所在,所以本节不选择语音信号。AM调制对于信道衰减敏感,本节选择一些常见波形作为调制波形,可以很容易判断发射机的性能。

6.2实验结果与分析

整个仿真程序(Matlab程序)如下。

a=[1.0 1.0 1.0 1.0 1.0 1.0 1.0 1.0];f=[1.0 2.0 3.0 4.0 5.0 6.0 7.0 8.0];

I=8;n1=200;Fs=25.0;fs=Fs*2*I;kf=12.5;

for k=1:I

for r=1:(n1+I)

m(k,r)=a(k)*(1.0+0.5*cos(2*pi*f(k)/Fs*(r-1)));

end

end

[n0,f0,m0,w]=remezord([8,12.5],[1 0],[0.001 0.001],fs);

b=remez(287,f0,m0,w);

figure(1)

polt(20*lof10(abs(fft(b))));

grid;

for r=1:36

for k=1:I

h(k,r)=b((r-1)*I+k);

end

end

for r=1:(n1+I)

for k=1:I

mk(k)=m(k,r);

end

mfft=fft(mk);

for k=1:I

x0(k,r)=mfft(k)*exp(j*pi/(2*I)*(k-1));

end

end

for r=1:(n1+I)

for k=1:I

x00(k,(2*r-1))=x0(k,r);

x00(k,2*r)=0;

end

end

for k=1:I

for r=1:(n1+I)

x00k(r)=x00(k,r);

end

for r=1:36

hk(r)=h(k,r);

end

y0=conv(x00k,hk);

for r=1:n1

y0(r)=y0(r)*exp(j*pi/2*(r-1));

end

for r=1:n1

y(k,r)=y0(r+36);%*(-1)^(k-1)*exp(j*pi/I*(k-1));

end

end

for k=1:I

for n=1:n1*I

if mod((n-1),I)==0

y00(k,n)=y(k,(n-1)/I+1);

else y00(k,n)=0.0;

end

end

end

for n=I:(n1*I-I)

yout(n-I+1)=y00(1,n)+y00(2,n-1)+y00(3,n-2)+y00(4,n-3)+y00(5,n-4)+y00(6,n-5)+y00(7,n-6)+y00(8,n-7);

end

point=512;

yy(1:point)=yout(101:(100+point));

for n=1:point

yy(n)=(y(n)+0.001*randn)*(0.42323-0.49775*cos(2*pi*(n-1)/point)+0.07922*cos(4*pi*(n-1)/point));

l(n)=fs/point*(n-1);

end

yy1=real(yy);

pp1=abs(fft(yy1));

ppm1=max(pp1);

figure(3)

plot(l(1:256),20*log10(pp1(1:256)/ppm1));

grid on;

pp=abs(fft(yy));

ppm=max(pp);

figure(2)

plot(1,20*log10(pp/ppm));

I=8, =25kHz 时的8个调幅(AM)信号的信道化发射机仿真结果见图6.2

图6.2 8路信道化软件无线电发射机仿真结果

由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给出的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本章讨论了系统仿真的总体设计构想,主要完成了利用Matlab完成8信道信道化发射机系统仿真,系统仿真已达到预期目标。

总结

软件无线电成为21世纪无线通信领域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软件无线电是以开放体系结构为基础,在硬件的平台上应用软件工程技术来实现具有最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各种无线通信方式和功能的系统。软件无线电己成为当前新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深入研究了采样率变换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相滤波结构的信道化发射机模型。

虽然我在设计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是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设计。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首先,深入讨论了软件无线电中的采样定理、多速率变换技术和信号处理算法,接着给出信道划分方法和真实信道中心频率的计算公式,推导和建立了基于多相滤波器的实信号信道化发射机的数学模型,最后仿真验证了基于多相滤波器的实信号信道化发射机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建立了基于多相滤波器的实信号信道化发射机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了系统仿真,证明该系统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此次设计增强了我对软件无线电领域的了解,且通过对软件无线电发射机实现与仿真的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软件无线电中的信号处理理论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Walter Tuttlebee编著.杨小牛,楼才义,邹少承,赖兰剑译.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实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 杨小牛,楼才义,徐建良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 沈兰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5-7.

[4] 郑君里,杨为理,应启晰.信号与系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231-235.

[5] 王金龙、沈良、任国春、蔡跃明,陈瑾,吴启晖编著。无线通信系统的DSP实现,人民邮电出版社

[6] Ulrich L.Rohde,Jerry C.Whitaker著.王文桂,肖晓劲译.通信接收机:DSP、软件无线

电和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20-132

[7] 王际兵,赵明,姚彦.DSP&FPGA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电子产品世界.1999(2):

[8] Alistar Munro. Mobile Middleware for the Reconfigurable Software Radio,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00, 38(8): 152-161.

[9] Jose曲Mitola著,赵荣黎,王庭昌,李承恕译.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一应用于无线系统工程中的面向对象的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1-39.

[10] R.Kohno and S.Haruyama.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of software radio, Trans.IEICE,2001, 84-B (7), 1111一1119.

[11] Uwe Meyer-Baese编著.刘凌,胡永生译.数字信号处理的FPGA实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2] Tuttlebee Walter. Advances in Software Defined Radio. IEE Electronics Systems and Software,2003

[13] A.J.Truter, E.M.Wolmarans. A Software Defined Radio Architeture with Power Control for 3G WCDMA Systems.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00

[14] 张志勇等编著.精通MATLAB 6.5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5] 约.Cz普罗克斯,马苏德.萨勒赫编著,刘树棠译.现代通信系统一使用MATLAB,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16] 薛年喜编著.MATLAB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7] 胡广书编著.数字信号处理一理论、算法与实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三线建设范文第3篇

现代主义随后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现代主义大师。20世纪80年代,系统的构成主义理论被引入中国,国内高校纷纷开设设计专业。而后,不光是包豪斯的理论教学被引入,包豪斯在当时最为先进的工作坊教学形式也开始成为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随着大规模深入的教学改革,构成设计逐渐融入细化的专业分类,形成更符合各设计专业发展的基础课程。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三维构成取代了原有的立体构成,增添了更多建筑和景观的专业元素,而在此之中,课程的重点就是讨论材料、空间与建筑。

二、三维构成设计的创新点

1.从结构出发理解材料

朝仓直巳在《艺术与设计的立体构成》一书中提到,三维构成与平面构成最大的差异体现在重力。重力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材料本身的重力,当所有材料集中在同一个水平面时,可以产生肌理。追求平面肌理效果的创作较少受到材料重力的限制,但是当材料被使用在三维空间之后,空间的形成就开始受到材料自身重力的限制。其次,空间形态的产生离不开结构,而结构本身的重力与结构形成的空间的矛盾使空间既有了限制,又有了新的可能。教师可指定一种材料,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结构,形成不同的空间。以线材为例,要求学生从结构出发,进行三维构成作业的练习,在练习中体会材料的重力与结构(图1、2、3)。

2.从材料出发强调空间肌理

三维构成强调构成元素对应的形态材料的运用,即点材、线材、面材以及块材的认识与创作,要求学生在练习中理解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只依据材料的体积大小和比例出发的设计,在空间形态上往往会缺乏材料本身的性格,而材料本身的肌理是决定作品性格乃至作品空间氛围的最主要的元素。强调材料肌理容易停留在二维空间内,所以在三维构成中从材料出发,应尝试增加肌理的维度。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材料的形态进行专题研究,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同一肌理材质进行简单加工,完成点材、线材、块材的构成作业。以木材为例,不同颜色、纹理、密度、触感的木材有不同的构成结果。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颜色相似但肌理不同的木材进行创作,在对比中感受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空间氛围感(图4、5、6)。

三、三维构成设计与建筑空间的衔接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与建筑设计基础相比,三维构成更侧重于对于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建筑设计基础则是更严谨、更精细的艺术。在建筑设计基础中,学生需要拥有抽象概括能力和对空间形态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空间限定要素的灵活使用能力,以掌握建筑形式和建筑群体结构。

1.三维构成与建筑设计基础衔接的难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从基础课三维构成进入专业课建筑设计基础时,第一个难点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三维构成强调对空间形态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而建筑设计强调空间作为实体的形式、结构和内涵。第二个难点在于空间的发挥与制约这一对矛盾。三维构成鼓励学生在设计思维上从二维向三维转变,在此过程中强调维度增加带来的丰富性,而学生往往对于空间的限定要素缺少认识。建筑空间由顶面、立面和底面三个限定要素围和,随着要素形式的改变,建筑空间随之产生变化。第三个难点在于尺度,三维构成设计注重抽象元素而对尺度的限制性不强,而建筑设计基础的尺度相对严格。单元训练可从平面构成出发,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一个二维的构成布局并结合线与面将其转化为三维空间,在保证一个立面或角度固定相同的情况下,创造出多种三维空间的可能性。在完成三维空间后转换角度,学生从多方面对比原始的平面构成布局,体会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的差异,这也是在初步理解建筑空间平面与空间流线的生成机制(图7、8、9)。

2.光影出发的作业理解建筑空间

安藤忠雄是光线运用的大师,他曾经说过:“建筑设计就是要截取无所不在的光,并在特定场合去表现光的存在。建筑将光凝结成最简约的存在,建筑空间的创造即是对光之力量的纯化和浓缩。”以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为例,教堂内厅结构非常简单,只有弥撒台背后的主立面镂空出十字架,神圣的十字架以撒入室内的光线表现,使这座教堂被冠以“光之教堂”的美称。采光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却往往得不到重视。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中结合光线,能更早地将空间与光影的关系引入讨论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增加空间限定要素的练习,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固定空间单位的立面限定要素中加入光影元素,鼓励学生在立面上进行创作,体会光线下不同的立面形态给限定空间带来的变化,使学生对建筑空间与光影有最直观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入光线改变对空间不同的影响,以及不同立面与光线的互动关系(图10、11、12)。

3.结合简单的材料表现建筑空间

建筑的表现与材料的运用息息相关。西方建筑以石材为主,中国建筑则以木材为主,由此承载东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工业革命以来,新材料的出现与运用为建筑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现代建筑打破了单一的材料为主体与技术的局限。从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对玻璃的使用,到1889年法国巴黎第四届世博会埃菲尔铁塔对钢材的运用,每一次材料的革新都为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革命式的突破。材料也是凸显术和技术两个方面教与学的要求纳入课程考核与评价,促进全面实施艺术与技术融合的教学、激励与引导的策略,不论理论课还是各种实践课,在单元测验、阶段考试以及结课考核中,都要包含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对于毕业设计,要求将艺术表现的研究与制作手段的探索结合起来,既考核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质量,又评价作品艺术表现水准和制作水平。

4.在融合中实现重构

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是开放的和兼容的结构,要包容和吸收各种启发式、自主式、研究式教学与学习的方式、方法与艺术,兼收并蓄各种教学、学习方式的优势,处理好艺术教育元素与技术教育元素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艺术与技术的渗透与融合中,不断探索、创新,调整融合结构,优化融合方式,从而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通常来说,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并不是绝对的等比例融合,大多数情况是非等比例融合。偏重艺术的课程中艺术元素多于技术元素,偏重技术的课程中技术元素多于艺术元素,都是正常的、合理的,只要融合了这两种知识元素,就体现了艺术与技术融合的核心意涵。通过融合、重构,可以形成新的形式、架构、体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日益广泛和深入,艺术专业教育中的艺术元素与技术元素间的联系、交融与融合更加紧密。教师要特别注重和大力促进艺术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使其贯穿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目标、课程、手段、导向等环节探索其融合、重构的创新模式。基金项目:该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14年度重大项目“‘艺术+技术’数字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41014)的研究成果。

作者:许臣思 陈果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注释:

①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4.

②陈劲松.从艺术性角度看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艺术教育,2012(10).

③刘明彬.论艺术与技术.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0).

④任广军.艺术与技术关系的历史演进.艺苑,2015(3).

⑤李波荣.艺术与技术的辩证法——现代视觉文化中的设计导向.艺术生活,2012(2).

⑥杨东.浅析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才智,2015(21).

⑦张可隽.浅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美术大观,2013(10).

三线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全疏散;火灾;设计;设置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个城市的现代化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同时高层建筑消防和火灾情况下的安全疏散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现代化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途径多、时间快、危害大、相对疏散就比较困难,很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对国内外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是因为没有可靠的安全疏散设施或管理不善,招致火烧、缺氧窒息、烟气中毒和房屋倒塌而死亡。故现代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合理性,已成为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

1 现代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难点

1)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时间长。

加拿大国家委员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算出高层建筑内的人群通过1.1m宽的楼梯通道疏散到室外所需要的时间(表1)。由表中可看出,疏散同样的人数,楼层多少所需的疏散时间差异很大。

表1 一个楼梯的安全疏散时间

2)规模大、人员多的高层建筑,由于疏散通道处理不好,紧急疏散时容易出现混乱拥挤情况。

3)各种竖井未作防火分隔处理,火灾时由于烟囱效应拔烟拔火的作用大,导致蔓延快,给安全疏散增加了困难。

4)目前国内消防登高车数量还达不到要求,最大工作高度有限,不利于高层火灾的疏散抢救。

2 走道疏散设置

有些高层旅馆、办公楼、多功能大楼等建筑,将疏散楼梯、电梯和空调设备、服务用房等布置在建筑平面中心部位,其走道成环行或双走道。国内外采用这种布置方法的日趋增多,采用这种布置,即将垂直疏散楼梯、电梯和辅助用房等布置在建筑平面的中央,而将办公、客房等用房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形成环行或双向走道。这两种形式的疏散走道,其优点在于不论走道何处被火堵截,人们都能顺利地疏散到楼梯间和其他安全地点,从而为人们安全疏散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在设计中,宜结合疏散平面的具体布置,积极采用直接、简捷、便于疏散的走道。

3 安全疏散距离设置

安全疏散距离一般指高层建筑的房门或住宅门到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限制这个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尽快疏散到安全地点,避免造成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确定安全疏散距离,要考虑到房间的使用性质,人员密集程度和疏散能力等因素。例如,医院中的病人,行动困难,重病人还要人扶着或推着走。又如,旅馆的客人来往频繁,不熟悉疏散路线和疏散设施,紧急疏散时容易惊慌,走错路,延误疏散时间;再如教学楼的学生,人员较密集,又是青少年,火灾时容易失去理智,出现混乱拥挤情况;还有,袋形走道两旁或尽端的房间,因只有一个出口,如这种走道过长,被火封住的可能性增多,则允许最大安全疏散距离应严些,因此,确定安全疏散距离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区别对待。具体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安全疏散距离

4 疏散楼梯设置

高层建筑由于垂直疏散距离长,在建筑设计中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在平时,垂直交通的通道,一是电梯,二是楼梯。发生火灾时,工作电梯往往因为断电而停止运行,疏散楼梯则成为人们从上而下的唯一通道,设计上必须保证疏散楼梯的安全,具体应满足以下安全疏散距离条件。

4.1 防烟防火效果好

火灾实例和试验结果表明,防烟楼梯间阻挡烟火效果最好,因为这种楼梯间在入口处设有前室,并设有防烟和排烟投施,或者设有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采用防火门。封闭楼梯间次之,因为这种楼梯间设有自行关闭的单向防火门,在一定时间内能阻挡烟气窜入楼梯间;敞开楼梯间仅三面有墙,而面向走道和房间一面全敞开,一旦起火,往往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因此,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宜采用防烟楼梯间;建筑高度在32m以下的二类高层建筑,宜采用封闭楼梯间。考虑到高层住宅都设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不利于节约投资,加上住宅的防火分隔一般都比较好,住宅内的人员对疏散路线比较熟悉,因此,可分别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住宅,可设敞开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90h的防火门,12~18层的上述住宅,应采用封闭楼梯间,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4.2 楼梯通道应明确、简捷

为了避免人员在紧急疏散时不迷失方向,贻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事故,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在各层不应改变位置,上下直通,在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高层建筑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通向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宜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时,宜在首层与地下层或半地下层入口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这样,一可避免从上层向下疏散的人员误入地下室而不能脱险,二是万一地上层或地下室起火,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阻止火势相互蔓延。

4.3 疏散楼梯宜直通屋顶平台

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发生火灾时楼梯被烟火封住的可能性很大,当下部楼层起火时,烟火向上蔓延快,容易切断人员向下疏散的通路,则上层人员不得不向上疏散。如果疏散楼梯能通向平屋顶,人们跑到屋顶平台,借助其他安全疏散设施予以脱险,如跑到另一疏散楼梯进行安全疏散,设有直升飞机停机坪,借助直升飞机安全疏散等。因此,每栋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座疏散楼梯宜直通屋顶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4.4 楼梯间不应设有危险物

在楼梯间内用汽油清洗、储存可燃物、设置煤气炉等都发生过火灾爆炸事故,有的造成了严重损失和伤亡事故。为了保障高层建筑内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安全,利于人员安全疏散,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前室,不应设烧水间、可燃物品储存室、可燃气体管道、易燃或可燃液体管道和影响疏散的突出物。考虑到高层住宅铺设煤气管道的实际需要,如必须在楼梯间设置时,只能局部水平通过,但通过的管段必须加设保护套管。

4.5 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梯和扇形踏步

这种踏步由于宽度的变化,在紧急情况时人流密集拥挤,容易使人摔倒,出现踩死踩伤人员和造成堵塞楼梯通路的情况。但考虑到有的高层建筑的螺旋梯和扇形踏步,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大于10度,而且每级离扶手0.25m的地方,深度又大于0.22m,快速疏散与一般楼梯情况大体相似,不易出现摔倒情况,可以不加限制。

4.6 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

实践证明,这种楼梯一是可以节省建筑面积,二是在发生火灾时,因不易受到楼内的烟火威胁,可供人员紧急疏散和消防战士直接从室外进入建筑内部起火部位进行扑救。但这种楼梯应有较严格的要求,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度不应大于45度,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m。为了防止火灾时火焰从门窜出将楼梯烧坏,影响安全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在楼梯周围2.00m内的墙上除设置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

5 避难层和避难间设置

避难层和避难间是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国内外规模大、层数多的综合性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避难层和避难间。从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安全脱险、避免伤亡事故出发,结合我国目前具体情况,总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和避难间,并宜满足相关要求。

6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设置

为保证高层建筑在火灾时人员能快速疏散到安全场所,高层建筑内应按以下要求合理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房间,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和商业营业厅等人员密集场所、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等,均应设置应急照明。

2)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其地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5Lx,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房间的应急照明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3)应急照明灯宜设置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0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疏散指示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m。

4)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池时,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7 消防电梯设置

消防电梯是火灾时运送消防人员、消防器材以及抢救伤员的重要垂直交通工具。发生火灾时,为了保障消防人员的安全,必须切断电源,普通电梯即停止运转。如没有考虑设置消防电梯,消防人员只好穿着战斗服、带灭火器材攀登高楼,这不但要消耗消防人员的大量体力,更重要的是贻误灭火战机。因此,高层建筑必须按相关要求设置消防电梯。

8 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设置

目前,国内外许多层数多、规模大、人员多的旅馆和多功能高层建筑都设有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为发生火灾时直升飞机疏散人员用,其作用非常大。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公共建筑,宜按以下要求设置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

1)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距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m。

2)停机坪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每个出口宽度不应小于0.9m。

3)应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设消火栓。

4)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和应急照明灯。

9 结束语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已成为近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由于自身的许多特点,它的安全疏散设计也成为重中之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远远不及上述内容,为了使得安全疏散达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仍要求设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共同努力研究。

参考文献

三线建设范文第5篇

__县公安局自开展"三基"工程建设以来,立足实际、真抓实干,按照"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总体思路,以"三所三队"为重点,积极争取县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重视和支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面向基层倾斜,迅速掀起"三基"工程的建设热潮。一年多来,该局的基层实力明显增强,基础工作开展迅速,保障机制逐步健全,民警素质显著提高,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在警务机制改革、无房派出所建设、基层装备配备以及班子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强基点,高起点谋划

"三基"工程建设开展以来,__县公安局新一届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议和全局中层干部会议进行讨论研究,根据上级公安机关关于"三基"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的基层基础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三基"工作联系和扶持制度,明确了各基层单位"三基"工作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同时将公安机关开展"三基"工程建设的相关精神、要求和具体内容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分管领导作了详细汇报,积极争取县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期间,县委__书记和政府__县长以及分管政法的县领导先后来该局就"三基"工程开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多次深入基层单位进行现场办公,当场拍板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县委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为该局划拨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了该局12个无房派出所的征地、规划和立项等具体事宜。总之,__县委政府对该局"三基"工程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切实加强对"三基"工程的领导协调,__县公安局还专门成立了由局长__同志挂帅、__政委和其他党委委员参加的"三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从各部门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统筹全局"三基"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各基层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确立了各自开展"三基"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为了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既定任务,徐宏伟局长还与各党委委员、各党委委员与各自分管单位层层签定了任务目标责任状,旨在"强基固本"的"三基"工程建设在该局全面展开。

!二、抓重点,高效能推进

在"三基"工程建设中,该局以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为切入点,全力充实基层一线战斗力。一是精简机关、充实基层。20__年9月份,该局按照5%的比例精简局机关人员,全部充实到基层一线,同时把新招录的3名见习民警也安排到基层一线实战单位,通过此举,该局基层所队和一线实战单位警力达到了121名,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单位尤其是派出所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规范机构设置、进行机构改革。20__年年初,__市局将该局确立为全市县级公安机关规范机构设置的试点单位,率先进行机构改革。对此,该局党委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党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成立了由局长__同志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的机构改革领导组,负责该局机构改革设置方案的起草、制定和具体实施。按照"创新机制、提高效能,整合机构、优化配置,强化基层、夯实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该局党委积极争取县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支持与配合,经过40余天紧锣密鼓的辛勤努力,机构改革终于全面完成。这次机构改革响应了上级公安机关"整合职能配置,规范机构职能设置,优化警力资源,推动警力下沉"的号召,改革完成后,该局由原来的33个单位精简为28个(其中执法勤务机构9个,综合机构3个,直属机构2个,派出机构14个),基层一线民警占到全局民警的86%,派出所警力占到全局警力的41.6%,真正为建立"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警令畅通,职能、机构、序列和称谓规范统一,职责、权限一致的县级公安机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派出所打、防、管、控一体化能力。20__年9月份,该局以__派出所办公大楼建成使用为契机,将__派出所和刑侦x中队合署办公,并组建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充实了__交警中队,在此基础上试点推行了"一所三队"模式。该模式运行一年多来,__地区的治安和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两抢一盗"案件降到了五年来的最低点,重大恶性案件发案数也明显下降,砂河地区的人民群众纷纷拍手称快。事实证明

,"一所三队"模式有效地整合了警力和资源配置,增强了战斗力,使派出所成为出警迅速、反应灵敏的综合性战斗实体。目前,该局正在积极筹划,准备在该县__、__两个重点集镇也实行"一所三队"模式,以切实增强对上述两个地区的治安防控能力。

三、破难点,困境中求进

(一)在从优待警方面

__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由于县财政困难,公安公用办公经费一直与罚没款挂钩,但也是捉襟见肘,异常困难。三基工程建设开始后,该局新一届党委积极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想方设法落实保障措施。两年实现三大跨越。一是20__年就全额落实了人均2.7万元的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二是20__年5月份顺利完成了公务员工资的套改,三是落实了基层一线民警每人每月300元的值勤补助。此外,该局党委还积极落实从优待警措施,不断提高民警的生活待遇。一是以新110指挥中心大楼建设为契机,建成了两栋可容纳76户民警住宿的集中宿舍楼,解决了大部分民警长期分散居住的问题,便于了集中调度、统一指挥。二是投资60余万元对看守所和家属楼通向大街的道路进行了路面硬化,解决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出行难题,得到了全局民警的一致好评。三是针对基层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现状,从20__年开始,进行了两次全局民警免费体检,通过科学仪器和先进的检测手段,及早发现病患,及时予以治疗。同时对患病和生活困难的民警予以特殊照顾,以捐款捐物、帮其家属就业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塑信心、度过难关。四是落实了民警休假制度,多次分批组织民警到海南、广西等地疗养参观,以休促干,有效地防止了民警亚健康问题的出现。此外,该局还为全局民警每人投保了一份意外伤害保险,确保民警在执法执勤过程中一旦受到意外伤害后,能够得到及时迅速的治疗,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12个无房派出所全部开工建设。20__年以前,全局14个派出所只有两个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场所,其余12个全部是租房或者借房办公,车辆装备陈旧落后、派出所民警的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侦查办案效率也十分低下。"三基"工程建设开始后,该局紧紧抓住国家开展中部地区无房派出所建设的大好时机,多方争取、积极筹措,全面展开无房派出所建设工程,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该局__派出所新办公楼和新建的__派出所分别于20__年9月份和20__年8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余10个派出所今年“五一”前也可全部搬迁入住。二是110指挥中心大楼建设工程顺利交付使用。该局在经费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未雨绸缪、超前规划,自20__年开始背负巨债进行了110指挥中心大楼建设工程,该工程占地1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耗资近1000万元,于今年8月份建成使用,是整个__市县级公安机关办公条件最好、设施最完善的110指挥中心大楼。三是积极开展“天眼工程”建设。该局以指挥中心大楼建设为契机,于20__年4月份启动了"天眼"工程建设,在县城主要街道、路口、党政首脑机关和金融单位安装了12个远程电子监控探头,图象汇集到指挥中心屏幕墙,实现了对上述重点部位的24小时监视控制。此外,该局在其他硬件工程建设上也全面开花,取得了可喜成果。一是在20__年9月份筹资50万元,启用了新建的行政拘留所,结束了多年来刑事犯罪人员与行政违法人员混关的局面,使该县的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二是为看守所投资20万元,重新改造安装了监所数字化监控系统和标准高压电网,并且新购置了一部囚车。三是先后共筹资400余万元购置了42辆警车,同时多方努力争取到省厅配发的30台电脑和70套单警装备,全部发放到基层一线实战单位,有效地激发了基层民警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四是投资为办公室新添置了数码摄像机、照像机、激光打印机、复印一体机等先进设备,提高了后勤保障的科技含量,形成了高效快速的后勤保障服务机制。五是针对__爆炸物品管理形势严峻的现状,投资50万元购置了两台爆炸物品探测仪,花费两万元从省厅警犬繁育基地购买了一条警犬,并派专人带犬到省厅参加搜爆犬培训,用于该局的爆炸物品搜寻探测。为了给警犬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训练场所,并能够繁育后代,该局于去年5月份投资50万元兴建了占地两亩的警犬基地,并将再购入五条警犬,用于搜爆和查缉。

(三)在警力保障方面

__县常住人口26万,流动和暂住人口常年保持在4万人以上,治安形势十分严峻。按照人口和警力比例万分之十计算,应配备警力300名左右,而__县公安局现有民警仅有141名,警力缺口高达160余名。由于警力严重不足,该局14个派出所中二人所就有12个,民警们往往身兼数职、常年高负荷工作,严重制约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三基"工程建设开展以来,该局积极推行群防群治体系建设,采取三项有效措施,有效地缓解了警力严重不足的状况。一是20__年11月份,该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本着"公开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通过笔试、面试、体能测试和体检等环节的层层选拔,从历年来政法类院校毕业生中招收了102名协勤人员,并按照"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的要求全部充实到基层所队协助正式民警开展工作。二是充分发掘民力资源,健全基层治保和内保组织,积极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去年该局先后在__、__两个治安形势复杂的地区组建成立了派出所治安巡逻队,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逻控制,有效遏制了街头盗窃、抢夺案件的高发势头。三是积极探索农村警务机制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农村和社区警务室。按照"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的要求,该局于去年1月份、3月份在治安形势复杂、外来人员众多的__镇__村和__乡__村相继成立了两个驻村警务室,承担起流动人口管理、治安防范控制和打击私采滥挖的三项重任。此后,该局又以招收文职协勤人员为契机,先后在全县的52个农村、33个学校和7个社区成立了92个警务室,切实加强对上述区域的治安管控力度。

此外,该局在公安信息化建设方面也不断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坚持"科技强警"战略,积极开展"金盾工程"二期建设。去年以来,该局先后投资60余万元购 置了90台电脑,使全局计算机总数达到120台,计算机拥有率达到92%,基层所队局域网覆盖率已达100%。____系统、____系统、____系统、____系统、__x系统、____系统等信息数据库的的数据录入稳步推进。目前,该局正在进行公安信息网四级网的建设工程,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全局公文网上传输、信息共享等网上办公业务。

四、攻弱点,练强硬精兵

在开展基层基础建设的同时,__县公安局抓住"追不上、打不赢、说不过"的弱点问题,积极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使全局民警的身体素质、战术技能、业务知识以及执法办案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一是坚持每日晨训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民警们积极参加,通过一年多的坚持锻炼,全局民警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增强。二是全面落实"三个必训"制度。继续对新任民警进行了初任培训,对新任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了任职培训,对基层一线民警进行实战训练,参训率达到100%。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大练兵"活动。该局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采取分散练兵和集中培训想结合的方式,在战术技能、业务水平、法律业务、治安管理和执法办案等方面苦练基本功,取得了良好效果。活动中该局还提出了"以干促练,以练提干"的口号,就是将"大练兵"活动置于具体工作中,检验练兵成果,显示练兵成效,同时以练兵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20__年,该局共立各类刑事案件596起,比上年同期提高23%,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03起,比上年同期提高16%,重特大刑事案件立案218起,破案132起,破案率为61%。现发的9起命案全部破获,并破获了1997年的命案积案1起。共打击处理各类犯罪嫌疑人404人,抓获在逃犯78名。移送201案323人。共受理查处各类治安案件1462起,比去年提高44%,打击处理各类违法人员1710人,比去年提高33%,其中行政拘留637人,比上年同期提高43%。在年终市局组织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该局百名民警破获刑事案件绝对数为226.92起,百名民警移送绝对数为204.49人,百名民警批准逮捕绝对数为__.10人,百名民警查处治安案件绝对数为759.62起,百名民警治安拘留绝对数为317.95人,五项数据增幅均位列全市第一。累累战果无不显示了大练兵的强大功效,证明大练兵的确是提高公安民警素质,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

五、显亮点,树先进典型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AI文章写作

高效、专业、量身定制满意为止!

开始体验

相关期刊更多

百年潮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军工文化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装备维修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