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污染现状

环境污染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污染现状

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城市 环境污染 保护 建设

1 城市环境污染与资源现状

城市规划的前提取决于经济以及人口的密度,环境问题和巨大的资源压力与之成正比,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增长,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紧张与浪费。

1.1 分析大气的污染成分

目前已知大气存在污染的成分多达100多种,主要是人为污染和自然污染,例如:工业废气,火山爆发等,尤其是人为因素对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在工业生产中污物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工业污染性质繁杂,种类繁多,另外严重的人为污染是交通运输中造成的,例如汽车尾气,它排放集中,直接给人们造成危害,迫使呼吸系统病变,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是重要污染源,再者,各种研发的空气喷雾造成了空气污染,增加了有毒物质。另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同样也污染空气,例如:大量的粉尘废气,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进入空气中造成危害,改变空气质量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1.2 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涉及如下三点:(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生活排放污水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有资料显示,有一半的废水是生活排出的;(3)农业中用的化肥、农药,通过雨水进入到到河流中后,使地表水受到污染。

据相关环境部门调查,我国城镇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中的污水每天至少有l亿吨。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已受到污染,全国不适合鱼类生存水占到1/3,不能用于灌溉的占到1/4,严重污染的已达到了90%,有一半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标准,40%的水已不适合饮用,甚至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导致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的罪魁祸首。

1.3 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主要涉及到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另外,也包括农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废物。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后才能丢弃,否则就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固体污弃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被废弃的某物品有可能是废物,但如果转换一定条件,废弃物也能为资源。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就是利用废物的这个双重性,使固体废物减量、无害化,并且变成资源。对于不能利用和一定会产生污染的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

1.4 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根据分贝高低大致可以分为高低两种,低噪音对人体是无害的,在相对的条件下甚至对提高工作效率有帮助,但是高强度的噪音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他可以造成人的精神紊乱,情绪急躁,对人的生理机能造成损害,对神经系统,心脏系统,血管系统,内分泌等都有影响,有研究显示,在噪音下孕育的孩童体重低下,甚至发育不良。高强度噪音主要来自工厂,交通,高强度喇叭,施工现场,和人群密集的地方。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娱乐场所和商场等消费场所的增加,噪音污染更为严重,俨然发展成了城市污染灾害之一。

2 防治污染的措施

2.1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当在维持现有城市的能源与交通状况的前提下,找出危害广,影响大的最严重污染物,以便能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理。城市规划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1)合理工业布局;(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3)绿化造林。

2.2 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生活污水主要是有机物的污染,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就没那么简单了。虽然每个城市水污染的程度各异,但仍可普遍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治:(1)提倡节约用水,对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实在不能用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水管道中;(2)划分区域用水,在污染严重区域开办废水处理基地,尝试多种处理方法,采用新的科学方法净化水,严格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倒入江河湖海中。

2.3 固体废物污染的整治措施

对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一般采取填埋,焚烧等。目前,我国大面积能够填埋的土地已经发展到稳步阶段,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妥善处理固体废物达到极限,要缩减填埋场地,避免浪费,尽可能将填埋的气体形成资源。焚烧垃圾要将垃圾进行分类,将可燃性的垃圾采取焚烧的方式,尤其东海沿海区域采取此种方式能够尽可能的保留土地的资源,这也是要求了根据不同地区土地环境的特性来采取不同固体废物处理的方式。

2.4 噪音污染的整治措施

随着我国降噪技术的不断完善,很多领域都采用降噪材料和降噪技术,城市发展造成工业,运输业的规模增大,所以在很多场合中都需要进行降噪技术,考虑经济利益等因素,降噪的可造作性来自:在控制环节,设计环节,工厂车间等进行降噪,通过隔离声源,减少振幅,吸纳声响和消除声响等技术进行噪音污染的城市治理,降低噪声,对于相对空旷的地方和很少人去的工作场所相对能放宽对噪声降低的要求,城市建设中的增加绿化水平能够有效的降低噪音污染。

3 结语

总之,人们的生存离不开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这也是经济发展的依托,也体现了人们城市发展和文明发展的程度和象征,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非常有必要进行城市污染的问题跟进并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通过现代环境治理的理论方法,根据现有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寻找污染环境的根源,进行危害治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做到人类社会环境统一协调发展,为子孙后代提供可持续的资源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宇.浅析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09(05).

[2]车丽荣.浅析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加强环境保护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

[3]杨君.浅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镇绿地景观与环境保护规划[J].河南建材,2015(01).

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现状;保护措施

1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1.1地表水污染

2014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地表水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调研、走访,经过分析、整合、总结最后的数据表明:目前我们国家地表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各类湖泊、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不同省份或不同地区的土壤地质、温度湿度、周围环境等有所差别,因此,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也不相同。农村地区地表水常见的情况是重金属超标、激素超标和抗生素超标,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威胁。

1.2地下水污染

除了对地表水的勘查外,相关部门对我国农村地下水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调研,最终权威部门给社会和群众提供了最直观的数据,这些数据清楚地说明了我国农村地下水存在以下的问题:(1)达到国家标准的地下水总量非常低,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不达3%;(2)质量达到可直接提供给人类饮用的水量和供农业灌溉的水量不及25%;(3)总体质量上,我国地下水的近60%为最低质量。这些问题说明了我国农村地下水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也警示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1.3水源污染

在我国农村,除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问题外,水源的污染也是不能忽略的,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饮用水和农业生产所需用水的水质、水量均处于标准线以下,尤其是水源污染严重。这也是农村地区癌症高发,农作物减产、死亡的直接原因。

2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2.1饲养鸡鸭等生禽。

在众多污染物或有害物中,有较大一部分是饲养鸡、鸭等生禽而产生的尿液和粪便,这些垃圾都没有进行任何的处理和过滤等,就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不仅影响环境,对群众的用水和农业灌溉等也都有影响。

2.2化学试剂的使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对农作物进行培养或杀虫等工作中,无可避免地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因我国的农业土地面积较大,种植农作物种类数量繁多,故而,化学试剂造成的污染不容小觑。

2.3生活垃圾。

我国人口众多,农民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农民自己产生的生活垃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垃圾来源。农村的相关设施不健全,比如垃圾降解处理、污水过滤缺乏等,这些使得生活垃圾也成为污染源之一。

2.4企业废水。

目前我们国家为了发展农村经济,都在大力扶持农村或乡镇的企业和工厂,随着产量的增加,废水的产出也在与日俱增,由于人们的意识不到位,环保观念不强,相关领导不重视,相关部门不严格执法,使这些废水被直接排出,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3农村水环境保护措施

3.1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正如上面所论证的,现在存在的问题较严重,已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以及群众的关注,这要求我们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政策来处理和解决。解决问题要从污染物和有害物的排放处开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搭建管道结构,集中解决污染物和有害物;(2)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群众生活垃圾的置放。

3.2农村水治理技术的应用

由于地区、省份和农民所处环境的不同,使得在污染物和有害物的认识和处理方面存在不同困难,要求相关部门就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解决。针对不同的有害物、不同的污染程度,来实施不同的处理,采用科学、合理、符合当地情形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

3.3加强管理、增强保护水环境意识

要保护水环境不受污染,除了合理控制和技术的应用,还有两点也很重要,(1)群众的环保意识。只有从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这个意识,才会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行为。这一点要通过组织教育、宣传讲解、举例阐述等方法来向大家说明,并引领他们的思想进行转变,要让他们意识到污染物和有害物处理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以及对于水资源保护的义不容辞,人人有责。在思想上的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的积累,相关部门也要组织学习小组,进行相关的实践学习,包括理论应用和技术操作,可以带领农民到示范村进行考察和学习,多交流,学习经验。(2)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的监管。废水处理结构搭建起来后,对于污染物和有害物处理的技术、方式、流程等,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都要有相关的规章以及大家认可的一些人负责和监管。

4结语

纵观全文,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的污染物和有害物对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引发国家、社会、相关部门、领导和群众的关注和重视,使得对污染物和有害物的处理以及环保方面的重要性理解得更加深入,因此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理解到位,更要用实际行动来处理、来维护这件事情,使其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黄山松.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工程与建设,2014(02).

[2]肖勤.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01).

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3篇

(一)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环境的污染。

现代化农业一方面带来了传统农业不可比拟的效益,同时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导致农田土壤污染,甚至是大气和地下水污染。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直接影响着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另外由于农村循环经济没有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目前,农业废弃物的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废弃物(秸秆)和养殖业废弃物(养殖畜禽粪便)。每年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农作物秸秆数量40%左右随处堆放或就地焚烧,养殖业由于养殖方法落后,环保意识不强,对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能力不足,大量畜禽粪便未经有效处理处置,随意直接排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空气质量。

(二)生活污染加剧。

农村生活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改变,各种用水器及洗涤剂逐渐增加,但农村地区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和设施,生活污染物仍然沿袭旧的方式随意丢弃,直接排放,对周围环境尤其是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直接影响农村环境及生活。

(三)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近年国家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村乡镇企业明显增多,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能耗高、污染重、治理技术水平落后的工业企业也逐渐转移到城镇和农村,轻视对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及组合,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注重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环境效益,加速了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农村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

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缺乏,无法自觉地保护环境,更意识不到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的不良影响。部分企业经营者受经济利益驱动,在污染防范和治理上消极对待,农民对于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不会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二)体制落后,机制不畅。

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一直实施块块管理,无法有效杜绝地方保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削弱了环境监管力度。某些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侧重经济发展,而不注重环境质量,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不够,错误的执政理念,加上农村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对破坏环境缺乏必要的监管和适当的处罚措施,没有形成环境监控和管理惩治体系。

(三)新型技术薄弱。

目前,我国环保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较少,并在农村环境保护上尚无认定的成熟技术和治理模式,适用性和时效性技术的缺失严重制约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

(一)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要坚持环保投入优先的原则,对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尽快改变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切实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地,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

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从总体上对“面的污染”配套建设基础性设施,使区域环境得到有效控制;

2.结合农村生活污染分散的特点,对“点的污染”采取集中、就地、分散的方式建设投入少、运行管理方便的配套处理设施,使相对独立的小环境问题得以解决。

逐步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城乡统筹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

(二)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大力推进节地、节水、节能、节肥等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1.推广节约型技术,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要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全面推广实施化肥测土配量、机械化深耕使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鼓励农家肥、无害化处置后的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应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低容量喷雾器械,减少农药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

2.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例如农膜回收再利用,实施秸秆还田和沼气发电,发展生物能源。

3.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现有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依据土地消纳能力,进行畜禽粪便还田。根据水质要求和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的种类、数量,合理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坚决禁止化肥养鱼。

(三)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对新建企业提高环保准入门槛,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引导乡镇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推行集约化经营、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推动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完善体制, 加强农村环境监管。

目前,农村的环境污染防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已有的农村环境保护体质也不完善。为有效落实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应迅速建立完善一个上下统一、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农村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开展农村环境状况评价工作,定期公布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刘雪艳,孟祥德.论生态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与对策选择[J].前沿,2011,1.

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4篇

1、生活垃圾污染

由于农村城市化,各种不易降解的工业制品大量进入农村并被广泛使用,如电子产品、塑料和注塑产品等,但对于这类难降解工业制品却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给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此外,我国农村生活垃圾还具有随意露天堆放的特点,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天约有1.2亿t生活垃圾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全部露天堆放,这不仅占用了大限的土地资源,同时还使垃圾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不断向外界释放,污染周边环境。

2、活污水排放

由于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和不足的问题,污水的排放也是农村的另外一个污染源。每年农民日常生活产生超过2500t的生活污水全部直接排入周围的环境,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构成了极大的环境隐患。

3、工业污染

(1)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工业污染。由于地方财政需要,乡镇企业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但由于乡镇企业在创办时缺乏统筹规划、布局不合理,加上某些乡32020镇企业为获取最大利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肆意排放污水、废气等,使得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环境的最主要污染源。有数据显示,全国乡镇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已经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

(2)城市工业污染转嫁农村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随着全国环保工作的稳步推进,很多在城市或其近郊无法生存的污染企业,借着农村招商引资的东风,纷纷来到广大农村安营扎寨。由于相应的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的缺位,这些外来的企业在成为一个个地方财政利税大户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污染大户。

4、毁林造田,占用耕地,兴建土木

由于农民整体环保意识不强,为增加经济收入,部分农民将树林砍伐作为农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分能力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此外,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多,许多农民将自有耕地擅自作为宅基地,导致农业用地大量减少。同时,经济水平的提升,农民对住宅要求更高而重建住宅,但住宅建设无规划,阻断小区域地表层流,导致部分天然水渠水位下降或干涸,修建的人工河渠变成臭水沟的现象产生。同时住宅建设还导致了局部性灰霾产生。

5、生物质燃烧导致大气污染

我国广大农村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燃料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时间是以秸秆甚至乡间杂草作为主要燃料。这些秸秆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烟尘,成为农村一个重要污染源。

二、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1、经济单一,收入低

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低,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只顾当前利益,没考虑子孙后来的未来生活,此外当前的农业化发展水平不高,以人工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虽然已经有部门机械化,但不能工业化发展或大面积发展。

2、环保不重视,教育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

(1)基层干部对环保意识的重视不足。地方基层干部一味追求经济发展,没有正确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农村环保工作没有被提上重要日程。在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环保规划不够重视,环境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盲目地引进许多污染型企业,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乡镇企业对环保意识的淡薄。企业是追求利润的主体,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缺乏清洁生产的环境保护意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二是治污意识不强,不能从源头与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污染源;三是缺乏环保法律意识,对污染事故没有引起重视,存在侥幸心理,使得环保部门行使监督执法权时遇到重重阻力。

(3)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淡薄。一是农民缺乏大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污染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环境破坏现象无动于衷,比如滥用化肥、农药,并使用毒性强、难降解或国家禁止的药品,不按国家规定或药物的使用规范,大剂量盲目使用等。而且随着经济条件变好,一次性消费品增多,特别是塑料制品的使用更为突出。二是对环境保护的概念仅停留在表面上、直观上的感性认识,其治污措施也仅仅停留在“卫生意识”的层面上。三是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比如污染产生前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在污染事故发生后才采取补救措施。四是农民维权意识比较薄弱,缺乏遏制环境污染行为的主观能动性。当侵权行为发生时,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农村环保投入低

由于城市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政府对城市的规划、环境的治理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视,而地处偏远的农村却很难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同时,乡镇财政很难通过财政渠道得到污染治理及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的资金和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4、农用环保产品及环保农业技术滞后目前我国农业技术较为落后,包括除虫/草技术、灌溉技术、施肥技术等都较为传统,使得资源浪费较高,污染较为严重。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采用大量肥料、农药、塑料薄膜等都具有一定毒性或难降解性,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5、环保法规不完善,监管缺失

农村环保相关的环律法规不完善,而且缺乏监管机构。此外,在发现环保问题时处理不及时,失职和不作为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对策

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一旦农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污染,农村经济发展就会严重制约。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农村环境污染。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仅要向农村基层干部宣传,而且还要强化广大群众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同时,还要加大农村中小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环保教育,加深学生的环境意识。通过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能自觉地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提倡文明生活方式,逐步营造一种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荣,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耻的社会氛围,为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奠定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

2、有效控制工/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

在全国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和污染防治示范,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和监管体系。加强农药和化肥使用安全管理,制定农药和化肥使用的标准体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沼气,使畜禽粪便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3、加快环保农业技术的发展,加大环保农资用品的开发

根据农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整理农民的需求信息,并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推动环保农业技术的发展,加大环保农资用品的开发研究,做到因地制宜,将农业的科研经费投入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加大对农业技术、环保农资产品开发及推广的资金扶持力度。在发展先进农业技术使用的同时,也要发挥政府机构、农业科研部门、农业环保监督部门以及与农民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4、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并成立有效的监督部门

目前,我国颁布实施了一些有关农村环境与资源方面的法律及地方法律,但就整体而言,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也缺乏可操作性,此外,在农村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不少领域,我国还存在着法律上的空白,因此,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执法监督的力度,从法律制度上保护农村环境不受污染。

5、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加大农村环保投入

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加大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成立专门的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并建立监督机制,对环保资金的流入以及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保证物尽其用,人尽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农村污染的治理和防治工作。

四、结语

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 DF413.6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环境现状

1、农村生活污染

据《中国环境年鉴2008》数据显示,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00Mt,生活垃圾120Mt。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初步建立了一套村、镇、区(县)、市分工合作的垃圾处理模式,但受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在大多数农村,尤其是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仍较为严重,存在随意倾倒、就地焚烧等现象。据统计[1],全国只有不到25%的农业家庭的垃圾能得到统一收集处理,其余都丢弃到附近河沟、房屋周围。由于不少乡镇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等直接排入附近河道,除造成地表水污染外,也影响到地下水水质,对已村内水井为水源的村,影响尤为严重。

2、农业面源污染

在现代农业中,为提高作物产量,化肥、农药、农用地膜被大量应用。2009年,我国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分别为5.40 (折纯)、0.17、0.11Mt,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55万hm2。[2]而施用的农药仅有30%左右能被作物吸收,其它大部分都流失到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对土壤的污染,形势已经十分严峻。

3、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

在国家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畜禽养殖业规模越来越大。2009年,全国大牲畜中牛、马、猪、羊和家禽的存栏量分别为4602万只、145万匹、64539万头、26733万只、106亿只。[3]畜禽每年排放粪便总量达到2500Mt。虽然近几年来环保部门高度重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推广了沼气池、干湿分离和肥料化处置等技术,但限于农户认识不到位、政府监管不到位等因素,仍有部分畜禽粪便、污水直接排放到周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畜禽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养殖污染已成为当地村庄环境尤其是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4、农林废弃物污染

农业生产每年产生大量废弃物,其中,农作物秸杆700Mt,蔬菜废弃物100Mt,肉类、农作物加工场产生的废180弃物50Mt。这些废弃物仅有一小部分被再利用。据统计,我国的秸秆还田率还不到30%,大部分地区采取直接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随着,秸秆禁烧力度的逐渐加大,秸秆焚烧现象有所减少,但在村内大量堆放,被雨水淋湿腐烂后,又对周边水体造成较大污染。

5、周边企业污染

在许多环境恶劣的村庄,除受以上几种污染外,更为明显的是受到周边企业,尤其是土小企业的污染。受城市环境监管力度的加大,许多重污染企业逐步向农村迁移,尤其是一些非法的土小企业,由于门槛低、上马快、位置较为隐蔽,往往成为环境监管的漏网之鱼,而其几乎没有任何治污设施的特点,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成因分析

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上的差异。这是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在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的调控下,我国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环境实行差别化管理,致使农村地区的环保标准和资金投入均低于城市,农民的合法环境权益受到漠视,在城市环境逐步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却日趋恶化。在城乡二元模式下,农民合法环境权益被漠视,农民环境知情权、参与权、请求保护权得不到保障,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地位缺失,致使农村环境保护标准降低、农村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甚至在个别地区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2、对面源污染等重视度不够。与全国不少地区一样,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长期被排除在环境污染控制范围之外。多年来农民逐渐丢弃了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农业增产增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农民往往不愿意利用秸秆、人畜粪便等生物资源,带来面源污染加剧。

3、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在农村污染治理上,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存在技术、经济障碍,从而出现“想治但治不起”、 “建起来转不动”等情况。

4、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及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农村环保涉及行业及管理部门众多,但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尚不够完善,同时,缺乏有针对性的农村环保法律制度,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在农村还普遍存在。

三、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统筹城乡环保一体化。要彻底解决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就必须要实现国家对农村、城市环境的一体化考虑和同等保护。具体来说,对于农村地区的点源性环境问题,要严格执行现有的环境保护法规,真正发挥法律的调控作用,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环境权益。而对于农村地区的面源性环境问题,则要增强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主导性作用,增加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通过政策扶持和财政激励等物质引导措施向农村引入“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产生活方式,从经济上鼓励农民采取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利用财政支持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力推广生态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并减少废物向农村环境中的排放,只有如此,才能彻底解决农村地区的面源性环境问题。

2、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发与推广。[4]

一是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把工业污染防治中的清洁生产理念应用于农业。如,对面源污染,应组织制定并实施化肥、农药的减量化计划,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农药合理使用技术,以行政或经济手段介入,对化肥使用量实行全面的有计划削减。如以“三品”基地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生态化发展。

二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很多,有直接还田、堆沤发酵还田、作气化原料、制造有机肥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利用方式。如如皋市正重点推行秸秆打捆回收、秸秆机械还田、推广秸秆造粒,利用生物质发电等,使秸秆综合利用多样化。

三是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应完善和强化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按照生态养殖、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当前十分成熟的沼气技术上,进一步完善、整合,形成适应各地不同情况的粪便综合利用技术。

四是适合农村社区的污水、垃圾处置系统。当前,农村治污技术和设施基本上移植自城市,往往导致水土不服,处理效果不好。只有高效率、低投入、低运行成本的处理技术,才符合中国国情。水污染治理方面,可根据情况,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沼气化、人工湿地等技术或多种技术的综合。生活垃圾方面,除纳入政府统一的处置系统之外,可通过推广垃圾分类、资源化等,实现源头减量,降低处置成本。

3、从严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环保部门要立足工业企业,尤其是重污染的企业,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现象,及时调整思路,将环境监管的重心向乡镇、农村偏移,对违法排污行为,要从严打击。要拓展环境举报渠道,发挥群众作用,扩大环境监管覆盖面,使隐藏在农村偏僻角落的违法排污行为无处遁形。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报告.民生201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中国环境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环境年鉴2010[M ].北京:中国环境年鉴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