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课程学习材料

学校课程学习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课程学习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课程学习材料

学校课程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实践;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1−0003−04

发展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全面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名牌战略,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化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中南大学根据社会需求、学科发展、专业布局特色,结合“大材料学科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重点教改项目,提出“资源-冶金-材料-应用”的链式大材料学科理念和以此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依托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营造出一种注重过程、宽容失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了一支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性学习过程管理机制和鼓励探索实践的保障机制。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立足学科群体优势,构筑起一个跨学科的大材料本科人才成长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的开放式综合平台,实施连续一贯的研究思维熏陶,推进层次递进的科研实践过程,创建了以“学科文化-创新实践-制度保障”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训练体系,提出了“三导—三练—三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形成了以大学科为基础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体系,并进行了实践。通过不断交叉发展和共享建设,大材料学科群现已建成7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特色专业,1位国家教学名师,1位省级教学名师,1个国家教学团队。2005~2010年间,大学科的本科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68篇,获国家和省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和创新创业竞赛9项 ,“升华杯”创业计划竞赛及科技作品竞赛50项,数学建模和大学生英语等各种学科竞赛国家国际级44人次,省级16人次项,参与申请专利12项。

一、立足共享,凸显优势,树立“资源-冶金-材料-应用”的大学科理念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自然资源不断消耗,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与资源紧密相关的材料学科应该结合资源、提取、应用来统筹发展,与相关学科更广泛的交叉融合。发展中的材料学科,要求的人才应具备深厚的和宽广的知识储备、强大的工程实践与设计和创新能力、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强烈的资源观和环保意识、科学的思辨方式,因此,需要在更大的学科背景下、开放的学习环境中,采用科学和个性化的培育模式。

中南大学拥有从资源到制备加工等完整的优势学科体系,学科内涵关联递进,经50多年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和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南大学特色的大材料学科群。该学科群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工程、国防)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国家创新群体,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学科群联合承担了6项“973”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打破了教学与科研的条块分割局面,将科研与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带动教学的新风气。以大学科为背景,构筑互为交叉的学科基础,建立大的教育与训练平台,通过大师的引导和大项目的支撑,将学习自交给学生,以多元多向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具有大视野、大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材料类杰出人才。在大学科理念指导下,以“资源-冶金-材料-应用”为主线,对“矿物加工工程”“有色金属冶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结合课程体系、实践实训、拓展训练、综合素质、非智力因素等,开展多方位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培养视野开阔、基础宽厚、个性鲜明、乐于探索、勇于创新,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团队协作意识的大材料创新人才。

二、宽容失败,鼓励探索,营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人才成长氛围

大材料学科群拥有8位院士、109位博导、156位教授的强大师资队伍和大量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对学生有极大的示范作用。实施本科生学业成长导师制,引导学生尽早接触专业信息和了解学科前沿,更好融入学术团队和培养探索精神,帮助学生建立学业规划和选择专业及课程,使学生从入学起就有引导、有指导、有鼓励、有关注,减少盲目性,提高适应性,促进素质养成。近年来,学校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为人先、不怕失败的拼搏精神,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打造坚实的湖湘文化精神基础,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营造“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科人文精神,形成极具感染的学科文化魅力和促进研究性学习的人才成长氛围。

树立“参与过程的成长即成果”的理念,开展特色品牌活动,营造敢于钻研勇于探索的学术和创新氛围,重视实践、实训,强调过程参与,容许失败。通过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名家论坛、开放论坛、网上论坛等,利用教学和研究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形成开明、活泼、合理、自由、民主的学术环境。通过院士及大师上讲台,开设学科前沿、尖端技术和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和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激发研究兴趣。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引领学生 “以探索为乐、以求知为乐,以创新为乐”,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与创业素质。

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德育和素质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依托团中央委托学校建设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 等10余个网站开展多主题网上交流和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高校网络德育系统和德育示范基地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大力扶持和鼓励学术科技创新型社团和兴趣爱好型社团。确立“服务社会、增强责任、全面发展”的主题思想,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以“三下乡”和“四进社区”为主要形式的多种多样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设立专项经费,建立考核制度,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行量与质的考核。

将体验多种学习经历、感受不同文化氛围作为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手段。针对材料学科不断与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叉的特点,利用学科门类多、学科性公司多以及国际交往频繁的优势,对学生提出了体验不同学习经历、感受不同文化氛围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产学研早期结合感受创新氛围、企业公司顶岗历练体验创业过程。通过校际、国际交流、聘请国外教师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感受不同文化、领略不同思维特征。三年来,已选派200多名学生赴美国普度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里兹大学、芬兰罗瓦涅米技术学院、挪威科技大学进行学习,每学年邀请国外专家到大材料学科开办讲座超过50次。根据课题情况,鼓励学生到学科性公司实习或勤工俭学,以增强学生在不同研究群体的经历。鼓励学生辅修管理或经济类的课程,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国外学校的课程,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更大范围的学科背景、文化蕴含和教育特点。

三、注重过程,激励创新,建立“认识—探索—创新”的研究性学习体系

研究性学习具有内容的开放性,过程的自主性,方式的多元性等特点。中南大学依据自身的特色和培养理念,以强化探索实践和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以营造氛围和提供手段为途径,以个性化培养和团队精神为内涵,以兴趣驱动和参与体验为基调,以自主选题和自行实验为核心,提出了“名家引导、问题引导、课题引导”“思辨训练、探究训练、拓展训练”“兴趣驱动、研讨促动、多元互动”的“三导—三练—三动”研究性学习模式。通过名家引领、课题导入、问题探索和课题解析,激发本科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以参与科学研究为切入点,进行思维、认知、分析、辩识能力的训练。在大学科背景中,进行贯通式的拓展训练,在实际创新创业环境中,进行多层次的探究训练。通过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和课题,形成学习的兴趣驱动力,通过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和社团活动,进行不同主题的研讨,达到多元互动和学术提升。与此同时,不断完善“重参与、重过程、重成长”的评价制度,改变以往重分数、重结果的评价方法,以实践训练、思维拓展、了解社会和奉献社会为导向,建立注重过程的学习实践评价体系,突出“过程完整、时间保证、训练系统”,强调参与、重视程序、强化过程、淡化结果、激励创新。

以“循序渐进提高基本能力、引导求知激发探索兴趣、成果转化及应用激励实战体验”为出发点,构筑“层次递进的训练平台、激发兴趣的探索平台、拓展能力的实战平台”三大功能互补的实践平台。利用中南大学大材料学科群的资源优势和学科建设的优势,整合国家和部省级重点实验室资源和学科性公司的资源,构筑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训练平台和进行科研开发和创新创业实战训练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研究、设计、模拟、创造和实训的自由探索空间,把学生直接置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的创新创业环境中,通过“教科产”的有机结合,使教育与科技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

利用“训练—探索—实战”贯通式条件保障,进行“认识—实践—创新”层次递进的训练。发挥大材料学科的整合优势,建立实训平台全面开放制度,设立创新基金,推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实现实践平台的高效利用。三年来,大材料学科先后投入8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以学科群为整体统筹规划,将平台按功能划分为相应的功能区,拥有的5000余台套设备均向本科生开放,保障了研究性学习和探索实践,每学年约4000大材料学科学生受益于资源的开放共享。大学科群共有的探索平台,为建立四年不断线的必修实践课程体系和层次递进的基本能力养成实践体系提供了资源保障。低年级采用引导型训练模式,开设新生课程,通过研讨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所从事领域的概念、前沿、进展以及研究方法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高年级采用研究型训练模式,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开设“企业案例分析”等课程,综合了解行业的技术发展现状,结合承担的国家及省部科研课题进行科研探索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着重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相关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以“大学科—教学学院—指导教师—实践项目”为主线,建立大材料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长效机制。一是成立大材料学科创新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组,负责建章立制和组织协调,旨在加强大材料学科群中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平台建设,提高培养质量等。二是建立大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机构,鼓励跨学科组成团队,组织跨学科探索研究,以项目组为研究核心,各学院成立执行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实施研究性学习。三是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制度,结合国家和社会在学校设立的项目,建立国家、企业、学校、学院四级创新创业资助体系,形成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社会调查、科学研究四种创新创业实践类型。四是开放教师科研课题,联合大材料学科群各课题组,设立面向本科生的勤工俭学岗位,提供更多的参加科研和生产的机会。五是利用学科性公司作为学生产学研早期结合的主要载体,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将单一封闭的学校教育置于开放环境之中,使教学内涵、手段直接与现代生产相匹配,形成动态的、开放的、与现场同步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六是通过“双参三联合”, “定单式培养”等方式,使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学生提早参加企业的相关研发活动。通过课题组与学生双向选择、学生交叉组队自主立项等措施,形成了各种参与科研的形式和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团队,实现科学研究与学生培养的有机结合。

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参入科研活动。一是学校顶层设计自由探索项目,供学生选择,通过答辩,确定是否立项资助;二是学生提出研究计划,自组研究团队,经学校或学院评审后给予立项资助;三是通过双向选择以助研形式参与老师的课题。三年来,大材料学科提供514项科研课题供学生开放研修,近700名学生获得了“中南大学本科生自由探索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教育行动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启航行动计划”“米塔尔创新创业奖”立项资助计划的支持,每年约有750名学生通过自愿选择参与科研,300人次学生参与交叉科研课题的研究,C/C复合材料、生物冶金、高性能铝合金、铜合金和镁合金等国家重大项目吸纳了200多名本科生参与研究。

四、和而不同,彰显特色,有效实施大材料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大材料人才观的理念,贯彻“和而不同,彰显特色”的思路,以资源-冶金-材料-应用为学科主线,按照“卓越性、创新性、个性化、国际化” 的原则,构建大材料学科的柔性培养方案。新培养方案设置通式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培养四类课程平台,压缩总学分的同时将选修课比例提高到35%左右、实践环节学分达到30%以上,设置了8学分以上的课外研学学分。大材料学科内各专业课程对大材料学科的学生100%开放选修,保障大材料学科各专业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以“促进开放选学、交叉学科基础、突出专业特色、贯通素质养成”为目标,构筑融合大材料特色的弹性课程体系。大材料学科低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有相同的学科基础课,一年级课程全部打通,高年级学生有各具特色的专业课,针对大学科群的发展开设前沿讲座课和专题讲座课、学术研讨等。通过“开放实验、开放课程、开放课题”的三开放促进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开放选学中强化学科基础和深化专业知识,在交叉选修中拓宽视野和养成素质。

在校期间,学生有2次跨大类和大类内选专业的机会,还有3次自主选择教学进程、学习课程和授课老师、毕业出口的专业方向的机会,最大限度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大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和开展探索实践,修满其他专业10个必修课学分和10个选修课学分可以获得相应专业的辅修证书,修满50个其他专业的学分(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可以获得双学位。为满足学生对学习的更高层次的需求,采取成立教改班小班上课和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进行因材施教和大信息量教学,加深基础课程和加大选修门类。经1~2年的集中强化基础后,在导师指导下逐步进入相应的研究团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强化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大学科为背景的创新人才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能力培养新模式研究与实践,在大材料学科学生中,已经形成了自觉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研究性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在大材料学科的立体化实践体系的训练中,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动手、交流合作等能力不断提高。对本科生全开放的学科群“训练-探索-实战”的立体化实践平台,每年可接受约4000名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科研基本能力训练、探索研究和创新创业体验。教授们的科研团队参与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每年吸引大量的本科生组成研究性学习团队进行科研探索。大材料学科所有学生通过参与大型综合实验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个专题的研究,经历“实验方案制定-实验研究-材料制备和检测-数据分析与整理-论文撰写”等全过程实践,得到全方位训练。冶金工程专业0202班的刘芳洋同学,一年级进入理科教改班学习,二年级开始参加科研实践活动,三年级进入到刘业翔院士的科研团队开展研究训练。刘院士亲自为其制定了学习和研究计划,让其参与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开创性工作,进行实验平台的搭建和一系列探索性实验,体验从方案制定、可行性分析、设备选型论证、实验室建设等的独立工作经历。他和老师一起搭建了湖南地区第1套太阳电池光电性能测试系统,建成一套超高真空溅射与蒸发系统和用于薄膜材料电学性质测量的霍尔效应测试系统,现已发表了6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参加3项专利的申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0502班周立斌同学和0402班的高冠华同学,从大二开始进入国家973首席科学家邱冠周教授的科研团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参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撰写出的英语论文被“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 C(SCI,影响因子为4.0)”录用。郭学益教授指导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结合湖南省的经济特色与生态问题,以“橘子油提取及应用于‘白色污染’泡沫塑料回收利用”为题进行创业设计,2006年获得湖南省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计划创业竞赛金奖和最佳创意奖、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和优秀团队奖、第三届中国青年创业项目洽谈会暨科技创业成果博览会铜奖。

参考文献:

[1]宋保维,崔景元. 结合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32-33.

[2]张存库,田小平,陈梅,等. 基于第二课堂建设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90-91.

[3]吕改玲,蔡琼. 大学的学科群建设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46-49.

[4]眭依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兼谈美国著名大学的成功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9.

[5]刘凡本.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2002年“全球化教育改革”专刊.

[6]钟梅,周杭霞.英国密德萨斯大学的团体协作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94-96.

[7]崔改梅.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战平台[J].教育探索,2006(11):28-29.

[8]陈分雄,叶敦范,杜鹏辉.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活动[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 29-31.

学校课程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质量监督是为了追求一定的质量保证而采取的方法策略和行动措施的监督管理过程。要保证质量监督实施的有效性必须确保这个管理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快速地掌握总过程的各种元素质量信息汇总,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调节问题、控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远程教育的质量监督同样也具有这样的共性,是时刻监管远程教育发展的管理机构。丁兴富在其著作《远程教育学》中指出“远程教育的质量意味着远程教育院校以其教育产出和服务满足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劳动力培训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和能力。由于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宗旨、教育使命和教育模式上的不同,远程教育在质量观念上也必然会对传统教育提出革新和挑战。”所以说,要确保远程教育长足健康的发展,这样的监督管理机构是必不可少的且非常重要的。

一、构建远程质量监督体系的意义

构建远程质量监督体系的核心意义就是保证远程质量监督体系的长足发展。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说。

(一)质量监督体系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通过远程教育培养出来的学员,其学业成果的影响因素颇多,比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员的素质、网络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要想对这些影响学员学业成果的因素加以控制,使其能在标准化范围内只有小额波动,简而言之,就是对远程教育的全过程实时监督、检测和分析,使得教学管理部门能够及时调整,纠正偏差,采用合理的调整方案,进而保证远程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较高的质量。

(二)质量监督体系优化了教学管理部门

保证远程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实效作用,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管理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保证人才质量而实施的一系列工作与活动。通过教学质量监督这一质量监督部门,保证了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不断优化持续运转,增强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二、远程教育质量监督体系的结构

(一)美国高等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结构

整个远程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统被分为7个项目,共包括24项评估标准。

1.学校支持评估指标

大学应制定出一份详细的技术实施计划,其中包括技术安全措施,以保障信息传递的标准性、整体性和有效性。教学网络传递系统应在技术上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学校应建立中央管理系统,为整个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提供及时和全面的技术支持和维护。

2.课程开发评估指标

在远程互联网络的开发、设计和传递过程中应建立一套最低质量标准的指导策略;应建立定期检查教学内容的制度,以保证教学内容达到课程设计的标准;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并将能力发展当作课程学习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学过程评估指标

应充分重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保证和促进这种联系和交往;应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提出的问题提供及时和建设性的反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4.教学组织评估指标

在教学开始前应向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应为每名学生提供一份表达清晰的课程设置资料;学生应有充足使用图书资料的机会;师生应就作业完成的时间及教师的作用批改和反馈等达成一定协议。

5.学生服务评估指标

应向学生提供一份关于整个教育计划的详细资料;应向学生提供有关信息技术操作的培训;在这个学生过程中应向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技术帮助服务;建立学生投诉制度,及时和准确地回答有关问题。

6.教师培训评估指标

应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并且鼓励教师使用各种技术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应为教师提供从课堂教学向在线网络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帮助;学校应有专门的技术指导和咨询人员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向每位任课教师提供有关技术材料。

7.教学效果评估指标

对远程网络教育的教学效果进行多方面评估;在评价整个教育过程的效率时应充分考虑入学率、成本、毕业率和设备使用率等因素;应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准确性。

(二)我国现代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我国学者提出的质量保证体系从教育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及审核、课程发送、学习者支持、学习者评价5个方面规定了质量保证应有的环节。

1.教育系统设计

在开展远程教育之前,教学机构应当根据远程教育和远程教育管理学生的实际需要详细设计自己的教育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测试。系统设计包含的内容有:设计、开发、发送课程的完整过程和具体任务,明确远程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了解生源特征和情况,选择教学及学习支持的媒体,确立所有活动的时间表并检查其可行性,设计获取反馈、评估的方法等内容。

2.课程设计及审核

该环节应重点关注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教学策略与评估方式之间是否保持一致,如何保证学习材料的质量及如何对学习材料进行评估与修改。具体包括:明确表述课程及模块的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材料计划,建立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策略,描述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及教学策略间的联系。分析学习者之前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明确教学媒体选择与学习者获取的原则,列举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和支持的渠道,充分设计学习材料的结构和内容,考虑学习材料的交互与反馈,制定学习活动的时间表等内容。制定合理的管理或检查程序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取得机构外同行对教学策略、学习材料质量等内容的认可后方可批准远程教育课程,审查学习中心的设备和师资,制定学习材料的更新及修订方法。

3.课程发送

课程发送环节应该注重对课程教学过程和发送的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具体包括:明确规定教学系统中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制定计划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检查评价,定期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收集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数据,监督记录其他相关人员的行为,制定详细的监督课程发送计划,监督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并定期进行评价。

4.学习者支持

学习者支持环节应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对学习者进行学术和非学术支持。具体包括:制定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目标,为学习者提供详尽的课程资料等。

5.学习者评价

学习者评价环节应该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具体包括:通过评价过程对学习者的表现和进步给予恰当的、快速的反馈,协调评价过程涉及的各种评价标准,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过程进行监督等内容。

三、如何构建远程教育质量监督体系

首先,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应该从观念上意识到远程教育需要一个质量监督的机构,明确远程教育质量监督机制的核心理念――确保远程教育的长足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理念。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除了可以增加公众的认可、信息的公开与反馈外,还能保证远程教育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办学单位在日常工作中自觉执行工作流程并保持不断改进,提高远程教育的各项工作水平。

其次,规范办学单位的办学行为,将理念付诸实践。办学单位要适学生的需要规范培训者的行为。互联网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在教育方法、学习手段、评价方式等多方面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网络远程教育,为愿意获取知识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机会。但是远程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补充、延伸与学历、学位挂钩,并且远程教育的学历、学位为国家承认,为避免个别远程教育机构徇私舞弊行为,远程教育主办高校内部监督职能的发挥就必不可少。从教学实施、学习过程到教学效果评价,主办高校都要做到有效的监督。

远程教育监督需校、院监督相结合:一是学校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其中教学督导老师由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相对较高的老师担任。教学督导老师主要负责监督学院远程教育的质量,重点是教学环节其中包括基础课、专业课以及毕业论文的质量。教学督导以定期、不定期检查方式进行。二是院级对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校级监督相比,院级监督更加具体、全面。监督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准备环节其中包括教案、多媒体课件等等,教学展示环节以及教学的态度;第二,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其中包括在线学习时间是否完成、作业是否提交等等;第三,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议。

学校课程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一、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和各位同学沟通交流,学生普遍反映实际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听不懂,开不了口。从教学的角度,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听说的重视不够。很多老师在听说课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多数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中没有独立的口语教学课程,听说课程中听力训练占到了教学的绝大部分,口语训练相对很少,甚至是到了可有可无的程度,而且整体来看,学生对读写课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听说课。听和说,这两个最基本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的程度不够。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效果。我们的外语听说课教学大多遵循着放听力材料,学生听,然后教师对答案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多数是大班上课。对于听力材料,学生大多没有选择权,针对性不高,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而且大学扩招使学校的师资力量短缺,听说课大多是大班上课,也影响教学效果。

3.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教研投入不够。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繁重,师资相对较少。英语教师普遍存在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教研和学习进修的问题。

4.软硬件投入不够,计算机技术培训缺乏。一方面学校对英语教学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不足,很多教研室没有电脑设备,或者电脑设备陈旧,管理使用不善。而很多语音教室,设备故障率很高,大量的设备得不到良好的维护,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缺少对英语教师进行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导致很多老师缺乏相关的操作技能。

二、多媒体技术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优势

1.教学方式更加个性化。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在课堂上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口语对话、讨论等教学模式,其具备的互动式教学功能,使得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增强;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复练习听说,甚至可以改变听力材料的语速,可以让学生进行摹仿跟读和语音对比。这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不正确发音,练习语音语调。现代多媒体技术方便得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材料。现在最新的语音教室,学生对着话筒练习口语,有助于消除某些学生说英语的恐惧心理,增强口语能力。

2.教学资源更加全方位立体化。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非常方便的从校园网、因特网、教学光盘和自主学习平台上得到大量的学习材料,丰富和补充课堂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按照自己的需要全方位的扩展自己的能力。

3.教学展示更加情景化。多媒体技术需要教授的语言信息以优美的视觉画面和标准的语音,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语言的交际功能,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提高效率。而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4.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现在的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上学习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形式使得教学内容得以延伸到课外,,多渠道地增加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发展机率。

三、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英语听说课的改革需要学校的支持。负责大学英语的职能部门、系、教研室和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集思广益,确定听说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领导加强管理,在教学资源配置上有所倾斜,努力探索和推进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要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本校教学资源的状况来进行。在英语听说课教学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1.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听说技能与其它语言技能相结合。由于语言的各项技能是互相关联和互相促进的,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同时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训练。近些年开始试点的四、六级网考,绝大多数题型都是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考察。通过发挥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快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要取长补短,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课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它们在教学中做到优势互补。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有它的优点和可取之处,并不能完全摒弃。英语听说教学是一门技能训练,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大量的操练。通过将新技术和传统模式结合,我们要努力找出一条更好的路子来。

3.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除了课堂学习,课外学习活动也是极为重要的。它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问。通过结合网络的优势,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指定一些课外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既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也可以是来自光盘,电视等各种渠道。在听说课实践中,发现适当补充一些电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影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接触和学习英语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

4.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要改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网络化教学中教师应该承担起多重角色,即要是课堂学习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也要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练习听说的兴趣,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听说教学评价机制需要改革。传统听说教学模式的评估是终结性评估,成绩完全取决于期末一次考试。现在很多学校的听说教学评价采用了形成性评价。笔者认为改形成性评估的方式更加灵活,而且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估活动中,进行自评、互评,这样的评价体系让学生成为了评价主体,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对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现在社会,对于大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88-191.

学校课程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一)概念界定

奥数即奥林匹克数学,这项国际性竞赛活动的内容为数学,它集中体现了我国的素质教育思想。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小学奥数。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读物的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心智过程”。数学阅读是通过对数学符号、图形、文字语言的相互转换,学生内部形成一系列的信息编码和加工过程,实现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并进行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解决。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将语言识别与转换、信息筛选、逻辑推理等在内的能力总和。

(二)奥数与数学阅读关系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奥数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旨在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和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小学奥数的现状调查

(一)方法概述

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的步骤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

2.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归纳。

3.建立《小学生奥数学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然后进行访谈。

(二)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学校程度不同,学生对待奥数学习的认识也不同。分别抽取x市重点、普通及私立学校各一所,各70名,总共发放问卷210份。按学段分:小学低年级70人,小学高年级140人;按性别分:男生123人,女生87人。回收208份,剔除无效问卷8份,有效率96.2%。问卷调查后,选择一些学生进行访谈。

(三)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包括六个方面:奥数学习的兴趣、奥数学习的动机、对奥数的关注度、奥数学习的形式、奥数学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奥数学习材料的阅读。

(四)结果分析

1.奥数学习的兴趣

选择“很感兴趣”、“比较感兴趣”、“没兴趣”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17%、36%、47%。数据分析:一半多的学生对奥数学习感兴趣,他们认为奥数学习十分有意思;也有学生认为有些解题方法在学校课堂教学是涉及不到的;一部分学生认为奥数的解题技巧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等等。

2.奥数学习的动机

选择“自身爱好”、“父母要求”、“学校要求”、“其他”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35%、57%、4%、4%。数据分析:其动机主要来源于外界的要求,只有三分之一多的学生学习奥数是因为自身爱好。他们提到当地重点初中或者普通初中的重点班在招收学生的数学测试卷中会涉及奥数题目,没学习过奥数就会在考试中处于劣势;不过也有学生提到家长希望因此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一部分是为了参加数学竞赛,等等。

3.对奥数的关注度

选择“经常”、“很少”、“不关注”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39%、56%、5%。

4.奥数学习的主要形式

选择“辅导机构”、“家人辅导”、“教师教学渗透”、“自学”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67%、10%、12%、11%。学生的奥数学习主要通过外界的辅导教学,很少是自己自主学习。

5.奥数学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选择“很大”、“比较大”、“没有”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25%、27%、48%。

6.奥数学习材料的阅读

选择“独立自主思考”、“教师带领下读题”、“其他”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35%、57%、8%。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看到一道题目时找不到解题思路,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完题目后他们就能立即解决问题。

(五)结论

1.学生对奥数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外界。

2.奥数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有明显影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学生是否擅长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程度越高的学生,奥数的学习对学习成绩有越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

数学阅读能力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在参考了以往对于数学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一线优秀小学教师进行访谈,数学阅读能力在小学奥数学习中的渗透以下方面入手。

(一)数学阅读材料的形式

数学阅读材料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奥数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要尽量清晰明了;奥数题目应该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奥数来源于生活,学生可以使用所习得的奥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深刻体会到奥数学习内容的“有用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学习材料,适时指导,使他们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数学阅读能力是奥数学习中必备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是对以往教学中主要由教师读题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摒弃,其提倡的是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及独自解决问题为特征的数学阅读学习。

学校课程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1、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它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

2、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认识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学习的价值的认识,它是学习态度的基础。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