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管理流程

科技管理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管理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管理流程

科技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

    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系统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差异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均数均用(x±s)表示。见表1。实行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的接诊时间为(1.2±0.6)分钟,无护理差错、医患纠纷,311份护理记录完整,319例患者满意。未实行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的接诊时间为(4.1±1.2)分钟;3例出现护理差错(其中1例因医护人员经验不够,造成输液错误;2例因为基本操作不够熟练);2例发生医患纠纷,均是医护人员因为紧张、服务态度不好;182份护理记录完整,178例患者满意。

    2讨论

    医院在实施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之前,先开展了接诊人员培训工作。以自愿参与为原则,向全院招收接诊学员,进行统一培训,最后进行实例模拟考试。依据能者居上的原则,选取可以快速正确评估患者病灶、病情,并且面对意外可以从容镇静处理的医护人员。医院内接诊救护人员应与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及时联系,询问患者病情、症状以及将要到达的时间,可以在患者运送到达医院之前就做好患者所需药品、仪器的准备,减少患者进行交接时所需时间[3],也减少医护人员在进行交接中出现慌乱的情况。开设了绿色通道,当危重患者运送到医院后,医院等待的医护人员将患者从绿色通道送入抢救室,节省患者进入抢救室的时间,及时挽救患者生命。本资料中的接诊时间,观察组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关键环节管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在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中,医院会制定统一的表格[4],医护人员按照表格项目填写患者情况,交接时如实记录并签字,使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以往病情的了解与关注,也避免医护人员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本资料中,观察组医患纠纷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完整记录份数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护人员交接时记录及签字的流程模式具有良好效果。本资料中观察组护理差错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推测可能与护理记录表的运用有关。患者入院后,接收双方的医护人员根据护理记录可以快速评估诊断患者病灶与病情,准确用药,减少了错误的发生率。签名制度会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避免了医患纠纷。护理关键环节管理的流程模式的顺利进行与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密不可分的,[5]资料中采用的流程模式是经过本院资深急诊科医护人员总结自身丰富经验与抢救护理知识编制而成,其实用性非常高。能够参与流程模式研究的医护人员均为本院优秀的医护人员,参加培训教学以后,又经实例模拟考试合格后才进入此次研究,所有医护人员对急诊护理质量流程已经非常熟悉,应变能力均较强。此次研究能够顺利进行与医护人员自身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说明急诊科护理与医护人员的培训与选拔也有一定关系。

科技管理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案例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230-01

1.引言

二十一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物流成为“第三利润源泉”,谁掌握了物流和配送,谁就掌握了市场。发展现代物流、构建现代供应链,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市场空间,并形成适应未来市场需要的、以下游需求为导向的产、供、销系统,正成为诸多企业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作为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培养物流人才,解决高级物流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开展关于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研究,是培养合格物流人才的必要环节。因此,针对《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刻不容缓[2,3]。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它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案例一般包括三大要素。案例对于人们的学习,研究,生活借鉴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案例的教学是通过案例向人们传递有针对性的教育意义的有效载体。因此,人们常常把案例作为一种工具进行说服,进行思考,进行教育。因此,案例在人们的研究中形成了一定的书写格式,标准样式,为人们更好的适应案例情景提供很多方便[1]。经济管理课程经常采用案例教学的手段,通过经典企业的实例,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研究成功或失败的管理经验。

物流管理,相较于工程专业的课程,拥有自己的课程体系框架,也具有丰富的案例,如能把案例教学较好的用于本科物流课程的教学当中,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本科生真正从学习中获取实践经验,作到学以致用。

2.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引入案例教学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包含的方面非常广泛,涉及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精益生产等先进的学科知识,单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不能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现代物流管理,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本质和精髓。如以现有企业的成敗作为典型案例形成教学方案,通过课堂场景设置,典型案例分析,加上讲解和讨论来组织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增加了本科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课程应用的能力和效果,是一种非常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案。

具体的方案设计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教师主导型。案例的组织主要依靠教师平时的积累和资料的收集,贯穿在章节和知识点中,进行教学。尤其对于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国内外知名企业都有很多成败的具体案例,结合教学大纲的知识点,针对具体的理论和模型,设计典型案例,穿插在课堂理论知识点讲解之中,会引起学生对课程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的兴趣,更会保障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的透彻和全面,同时教师主导型的案例教学方式更加适用于具体模型和算法实施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的讲解中。比如物流节点的选址,具体的选址方法的介绍,以及物流节点的选址和多物流节点选址的方法讲解中,都可以不同程度的穿插案例教学,使得同学们更加具体、全面的掌握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最终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第二类是学生主导型。通过日常的教学任务,每节课教师都根据知识要点留取作业任务,由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相关案例材料支持知识点的应用。主要以较为易懂、易掌握的知识点的学习为主,由教师引导,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形成以小组式的案例汇报,最终以课堂讨论的方式,确认学生案例的选取正确度和理解的深刻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深度,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不管是哪种类型,最后都形成贯穿课程知识点的案例库,每个学期都不断丰富案例库,供各个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共享取用。案例教学生动、形象的把知识点的应用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促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为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物流人才奠定基础和平台。

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案例教学法应是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推崇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势必会成为培养本科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手段;同时案例教学势必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也为高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案例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5409701-5647735.html 

[2]侯秀英. 提高《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学习兴趣教学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3:181-182 

科技管理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科群;管理流程;虚拟学科

学科群资源管理是管理流程的主体,本文针对学科群资源的获取、分类、提交、过滤、审核、和评估等相关流程进行研究。

学科群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资源分类、初始化资源库、资源提交和入库、资源过滤和审核、资源分享和、资源维护和评估等。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 学科群资源库分类研究

在虚拟学科群系统运行中,不同的用户需求不同,这就需要对各种请求设置不同的资源库。本文将学科群资源库分为事件资源库、问题资源库。

1.1 事件资源库

为了快速解决用户提出请求,系统将已有的事件解决方法存放在事件资源库中供服务中心进行查找。

1.2 问题资源库

当事件管理不能对用户请求做出解决时,事件升级为问题,这就需要二线工作人员在问题资源库中进行相关查找,或研究解决方案。

2 学科群资源库管理用户分类研究

在学科群资源库管理的过程中,不同流程实现的功能不一样,此时通过设置角色,让每个角色只负责处理一部分功能,通过给用户赋予不同的角色让用户参与不同的流程处理,这样可使学科群资源库管理的流程清晰化。本文根据流程的参与者将学科群资源库管理的角色分为:

2.1 学生

在系统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是学科、学科群知识的学习者,也是学科、学科群知识的创造者,通过学科群知识的学习,前沿综合实践的研究,提出新问题,新请求。

2.2 教师

作为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将教师分为一般学术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带领、指导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某一学科群领域进行研究,并对学科群资源库内容进行编辑、更新、审核、评估、归类等管理,解答学生针对学科群内容提问请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自己综合水平也得到整体提升。

2.3 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分为一般型和专家型两类,负责学生和教师用户的统计管理,同时对用户提出的系统运行管理等请求进行解决,并进行系统问题的更新、审核、评估、归类等管理。教师也是可以兼顾系统管理员的。

3 学科群资源库管理子流程研究

知识管理是个复杂的过程,包含多个子流程,即:提交流程、删除流程、变更流程和评估流程。每个流程都规定了相应的输入输出以及要达到的目标,每个流程由多个角色参与处理,每个角色也可以参与多个流程。

3.1 提交流程

提交过程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学科群的教学资源进行编辑,而是对编辑内容进行审核。首先是资源编辑,由老师或者学生完成此操作,其次,编辑后确认无误后进行内容提交,交由普通教师或者最低级的系统管理员进行审核,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再提交给专家教师或者高级系统管理员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方可录入到学科群的资源库,对没有通过审核的内容,返回给提交者。

3.2 删除流程

学科群资源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管理过程是动态的,当中过期的资源会不定时的被清理掉,或者是使用率不达标的内容会被清理,以此保障资源库有足够的剩余空间存放新资源,保持资源库中的内容常新。

3.3 更新流程

资源库管理的另一重要操作就是新内容的添加更新,目的都是为了保持资源库的新鲜度。资源的更新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对原有资源的内容向更宽更深的层次挖掘。

3.4 评估流程

评估的流程是根据资源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过滤评估,日常操作由普通教师和最低级的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无法解决的问题才会被提交给专家教师或者高级系统管理员,以此种方式评估资源库内容,使得资源库被充分利用,内容不断更新,形成良性的循环过程,最终达到实现学科群资源库内容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科技管理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教学改革;实践平台

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2005年1月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正式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CS CMP-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时代来临标志,供应链管理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专业人士所了解并应用。为了适应这一全新管理思想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国内高校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纷纷开设了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课程。然而,由于课程开设较晚,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基础条件有限,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该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的培养模式,阐述了在本专业开设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课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信管专业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课程的任务及要求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课程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实现原理、功能构成、解决方案及应用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研究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与运作,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活动,通过反馈的信息流、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素质,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具备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新的理念、新的视点对供应链管理进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探析

1.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策略采用“认识运用评价构建”的技术路线,从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化,最终达到灵活应用的水平。

(1)认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构成,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对企业经营及,国民经济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供应链管理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理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订单与客户关系管理、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的组织方式与控制策略。进一步了解一体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构建供应链管理的艰巨性。

(3)供应链管理评价。分析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供应链环境下的多赢机制与价格策略,供应链绩效报告等。

(4)构建企业供应链系统。在Internet环境下,探讨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利用软件开发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构建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系统。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互动游戏、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地调查、企业供应链调研与策划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社会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交互式、讨论式、启发式、案例讨论、模拟仿真等教学手段,逐步建立及完善校内网络课程学习网站,包括课程资源、在线实训、在线交流和在线测试等栏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

三、信管专业的教学深化

该课程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除了运用上述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特色,继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类高等工科院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过程中,一直把培养学生掌握企业信息化知识,掌握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与开发作为计算机技术、数据优化与融合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交叉融合的方法之一。为此,2007年秋,在校教改基金的扶持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研发”的项目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教研室老师及信管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系统使用Microsoft公司的SQLserver 2000和Borland公司的JBuilder 2006 Enter-prise等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系统实现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订单管理、分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仓储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系统功能。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有效地丰富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精讲、演示、提问、提示、研讨、评析”相衔接的新课堂教学体系。精讲就是简要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背景,明确提出培养训练要求;演示是教师不但要向学生剖析系统实现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要点,还要向学生演示关键步骤和环节;提问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接近、发现、解决问题;提示是结合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要给予同学必要的提示;研讨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及时收集共同性的问题并讨论,以达到总结和强化的目的;评析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恰当的、有效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补充分析。紧密结合以上6个环节,给学生营造一种主动探索性的学习环境,改变学生按图索骥,完成任务了事的被动模式。通过系统的有序组织,规范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再到素质的转化。

科技管理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156-0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16 号 ) 中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及其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所组成的课程系统。它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保障,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及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国家对现代物流业的高度重视,我国物流业和物流教育都获得快速发展,物流人才被列为我国 12 类紧缺人才之一。现代社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某一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来说,其职业定位对应的不再是单一的职业层次,而是一个就业岗位群。

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类:企业物流就业岗位群,存在着原材料采购、储存保管、包装、分拣、配装、分销计划、运输、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等岗位群。社会物流就业岗位群,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等岗位群。国际物流就业岗位群,有销售,业务、海运操作、空运操作、报关,报检、保税(物流园区)人仓储管理、船务臊作、海运客服、空运客服、单证员等岗位群。为此制定物流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物流中心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专业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快递中心、货运公司,从事连锁配送、仓储堆场、运输、计划调度、车辆配载及货运等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企业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大型制造企业的进、销、存业务岗位以及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管理岗位,从事企业采购、仓储保管、连锁配送、销售、生产调度、信息服务、现场管理等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国际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跨国物流公司、国际贸易公司、进出口公司,从事跟单、单证制作、国际货运、物流信息管理等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极强的职业性和科学性,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不单纯是课程问题,其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关系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关系到能否满足物流行业企业的需要以及物流行业的发展。下面以黑龙江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做以阐述。

(一)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物流管理人才成长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树立现代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发展观,突出物流高职教育特色,突破传统学科化的课程体系,围绕就业导向和物流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和基础知识系统为基础,开发设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物流管理工作岗位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物流管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始终,来开发设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使学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又学会做人的本领;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拓展为前提,开发设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黑龙江职业学院在建设国家骨干院校项目中,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步骤如下:

1.组建课程体系开发小组,了解企业所需物流人员的工作岗位。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组成了由物流行业和典型企业相关主管、毕业生和教师参加的多层次、多单位共同参与的高职课程体系开发小组。先后对龙运物流园区、圆通物流有限公司、黑龙江凯莱物流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物流采购联合会等企业和物流行业协会以及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广泛调研,明确了企业所需物流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 (群),如表1所示。

2.总结物流岗位的工作任务,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研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物流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依据行动领域归纳、分析与序化结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领域,从而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以专业学习领域为例,如表2所示),并对应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以物流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工学深度融合及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制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注重设计课程教学评价与反馈系统设计和开发相关教学资源。结合黑龙江地区的物流产业特点和结构的调整,聘请行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教师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评估和论证;对评估意见综合考虑,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三、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保障体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运转需要以下条件作为保障。一是校企共同进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其为核心;二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其为根本;三是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制度建设,其为实现的必要条件。以上三因素需要密切配合,不断完善才能放大课程体系的功能,发挥其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根据不同高职院校所处区域经济特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理念,进行本土化吸收与改造,积极构建基于物流行业和企业物流管理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提升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 毅,刘存山,邹炽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