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叙事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案例一:孩子打架之后。
强强和明明是两个较调皮的小朋友,平时也常常在一起玩耍。有一次,因为争抢玩具,强强用手抓了明明的脸,明明的脸立刻出现一道道抓痕,让人看着非常心疼,老师马上带明明去医务室对伤口处理。放学后,老师向明明妈妈说了这件事,也找了强强妈妈谈了这件事。告诉她们这两个小朋友还是好朋友,强强也不是故意的,家长不要责备孩子。但毕竟明明受伤了,从教育的角度强强应去看望明明,让强强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关心同伴。强强的妈妈放学后即刻带着强强去看望明明。第二天,明明奶奶接明明回家时候,情绪很激动地指着强强大声说:“强强,你妈妈给你留指甲是让你抓人的吗?”老师马上上前劝阻,强强被吓坏了,哇哇大哭。强强妈妈来接儿子看着儿子哭得泣不成声也很心疼。这件事发生以后,尽管老师在中间做了大量调节工作,但两家长见面却像仇人一样,装作看不见。倒是强强和明明,早就忘记这件事,好像没有什么发生一样,还是继续一起玩,一起闹。
通过这件事,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总结经验,引领家长反思做到几点:首先,遇到这种事要理性处理,不必为孩子事伤身心。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小朋友咬伤、抓伤、打伤,作为家长肯定会非常心疼,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此时,家长一定要保持理性。三四岁的孩子处于行动思维阶段,不会用语言来解决矛盾和与人沟通,当两个人之间发生矛盾或者过度兴奋的时候,他们最直接的反应是用行动解决或表达,而非语言。而且孩子做这些动作时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没有处心积虑,没有要报复谁或者欺负谁的想法。他们可能前一分钟还在争斗,下一分钟又玩在一起。其次,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受伤孩子一方的家长,不要把对方孩子的这些行为看成是有意的行为。如果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幼儿园,家长更是应该依靠老师来解决,尽量避免直接与对方家长理论,更不能向对方孩子施加压力,用训斥、恐吓等方式对待孩子。这样做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相反,还会把双方家长牵扯进来,使原本孩子之间的无意行为,演变成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最后,作为伤害方孩子的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要积极主动向对方家长表达歉意,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望慰问受伤的小朋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事情尽快解决,而且可以引导孩子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不可怕,关键是家长如何处理,如果处理得当,坏好事,将成为孩子接受教育的良好契机。
案例二:当孩子身边有位 “特殊”的同伴。
说到这个“特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特殊的,尤其是孩子。每个孩子有着不同的遗传基因,不同的长相特点,不同的身体条件,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不同的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殊性。这里的特殊是指智力发育迟缓、患有自闭症等某些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孩子。如果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家长会怎么想呢?如果这个特殊的孩子对同伴影响不大,家长或许不会太在意,如果有某些方面的影响,家长可能就会担忧:怕自家的孩子被伤害,怕自家的孩子会模仿他或者学习不好的行为。班里曾遇到这样一个事例:有个智力发育迟缓的小男孩,各方面能力明显弱于同伴,行为较为古怪、脾气暴躁又喜欢打人。一学期下来,部分家长了解知道了这个小男孩,会提议调座位,不让自家孩子和该小男孩坐同桌。面对这种特殊的孩子要平等对待,这给教师很大的压力。但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认真对待这种事情的发生。如何与家长沟通这方面事呢?
首先,告知家长现代全纳教育理念,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纳教育理念已经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认可,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内,所有儿童都应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正常化的环境中成长才是最有利的,这样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实践证实。其次,让家长明白“特殊”这个词只是存在于我们大人的意识中,孩子的脑中却没有什么“特殊”的概念,孩子在接纳有特殊需要的同伴时那么的自然。就如案例里的这个小男孩,如果小朋友懂得多帮助他谦让他,他是不会伤害同伴的,家长怕被欺负是多于的担心。基于这点可以让家长在家提醒孩子在园多多帮助这有特殊需要的同伴。最后,指导家长同步教育好孩子,激发做个有爱心的好孩子。以讲故事形式让孩子多了解特殊群体,培养孩子懂得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且班里有个特殊需要的同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对所有小朋友的发展都十分有益。再说,“特殊”同伴的存在也会冲击着我们大人的思想意识,考验着我们的理念和爱心,考验着我们的宽容与接纳精神。
案例三:我家的孩子太老实,容易吃亏。
教学生涯中,经常有家长反馈:“我家孩子很老实,别人说一他不敢说二,会不会容易被骗、被欺负,老师,帮我们多看管下孩子。”“老师,我家的孩子太老实了,在幼儿园被欺负,他不敢向老师说,回家也不敢说,容易吃亏。”……..这种情况担忧的家长不在少数。其实即使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家长也同样会有这样的担心。毕竟家里通常就一个孩子,全家人都让着他,没人和他争抢,现在到了幼儿园,都是家里的宠儿,几十个“小太阳”放一块儿,谁会让着谁呢?甚至,有的家长会教孩子在园被欺负了要以牙还牙。作为家长,对孩子有所担心可以理解,但教孩子欺负别人的做法却极不可取。
(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在《C#程序设计》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用培养学生软件系统分析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传统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在对C#程序设计基本概念讲解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的设计方法和过程,由浅入深的提出案例教学理念。目的在于加深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C#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案例讨论
0引言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结构化程序设计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理念的转换。为了提高大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和科学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和国际上的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程序设计课程。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大量的知识需要通过编程实践才能熟练的掌握。当前,C#程序设计语言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之一,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将该语言作为工科类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能力。在传统的《C#程序设计》的授课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基础理论,如语法结构及原理的讲解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使得学生对语言类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或者虽熟练掌握了语言的语法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早在20世纪初,哈佛大学的mba课程中就采用了案列教学的理念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案例教学灵活多样,可以充分调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引起了国内众多高校教师的研究和重视。针对这一情况,为了达到加强培养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和解决科学工程问题能力的目的,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在教学中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并有效的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1案例教学与实践
针对学生的专业和层次差异,我校对部分专业的大一新生开设了《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由于C#语言是一种面向程序设计语言,它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中的三种基本结构作为局部代码设计的基础。因此需要学生先理解了结构化再深入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然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授课内容,在详细讲解基本概念和语法的基础上,如果设计恰当的实际案例,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手段有效的结合,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案例教学要与简单的例子教学区分开来。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对语法能力的运用,教材往往会配以适当的例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打印九九乘法表,牛顿迭代法方程求解等,这些例子往往只针对某一具体的语法现象进行讲解。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改善教学效果。但这些例子缺乏知识点的前后贯穿,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我们认为,案例教学除了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兴趣性外,还应该具有贯穿教学实践过程的特点。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案例和例子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并不能完全的割裂开来,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案例教学应该包括例子教学,是众多例子的有机结合过程。
在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实践中,案例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教学效果的高低和教学实践的成败。一个好的案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问题的动力。因此,在C#程序设计通过有浅入深的几个相关教学案例,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案例可以是解决一项实际的工程问题,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小游戏,五子棋,黑白棋等。
下文介绍了作者在《C#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设计的一些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编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1猜心游戏
猜心游戏是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游戏者首先默想一个整数(要求在设计区间内,本例为),然后在不同的数字卡片中进行有无判断,最后,可以根据游戏者的有无判断,准确的计算出游戏者默想的整数,具有一定的可玩性和趣味性,能成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性和学习的兴趣。游戏界面如图1所示。
设计原理:
计算机内数值都以二进制存储,字节内由低到高每个二进制位置代表的数值大小是不同的。如:二进制10001001代表的十进制数的137。
设计步骤:
第1步:数字卡片设计,如第1张数字卡片,要求卡片中十进制整数的相应二进制数值的第0位为1,如图1中卡片所示。第2张数字卡片则列出十进制整数中相应二进制数值的第1位为1的整数,依次类推。
第2步:顺序切换卡片,并记录游戏者对卡片的“有”“无”判决的状态。即判断游戏者心中默念数字是否在该卡片中,并记录判决结果。
第3步:在显示完最后一张卡片后,根据游戏者对所有卡片“有”“无”状态判决,计算所采数值。如:1001001计算所默想猜数。
知识贯穿:
程序界面的设计与布局,循环程序设计,数字筛选,二进制原理,位运算等。
1.2评委打分及案例延伸
设计原理:
评委打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排名竞争的方法,要求记录每个评委的打分,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和取平均值得到打分。
设计步骤:
第1步:记录每个评委的打分。
第2步:通过打擂法,找出最大打分、最小打分。
第3步:掉最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剩余打分总分并求平均。
第4步:输出最后打分值
知识贯穿:
数组定义和赋值;打擂法求最大数和最小数;数字的输出。
案例延伸:本案列设计较为简单,在实际设计中,可以通过该案例中对数值的输入,延伸至数值的排序,例如,学生成绩的录入和排序,在排序过程中,怎样保持在分数排序后,分数与学号或姓名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可以进一步对数值的平均值,方差等进行分析以及绘图等。这样通过简单的案例延伸,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加了案例的设计效果。
1.3集合升级器设计
设计原理: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C#下集合有数组,ArrayList(动态数组),HashTable(哈希表)。为了便于理解这几种集合的优缺点,设计集合升级器程序。
设计步骤:
第1步:定义数组存储当前课堂对象信息Person[],人数在上课下课过程中要有增加或减少,而数组的缺点是不能动态扩展和伸缩。
第2步:继续提出改进方案,定义动态数组ArrayList存储课堂对象,可以动态伸缩。缺点,伸缩会引起索引值的重新更新,寻找固定对象不好表达。
第3步:继续提出改进方案,定义哈希表HashTable结构存储课堂对象,哈希表的数据通过键值(key)和值(value)来组织的。可以通过key定位固定对象。
设计思考:
课堂对象有老师和学生两类对象构成,在读出集合信息时遇到类型转换问题。能不能限制类型安全机制,如只能有教师对象或学生对象。需要使用泛型集合机制限定集合类内元素是同一类对象。如果既要包含教师类又要包含学生类怎么解决呢?通过定义教师类和学生类的父类Person来限定类型,如泛型集合List<Person>。但是缺点是动态伸缩同样会引起索引值更新,不好查找固定元素。可以通过泛型集合Dictionary<ID,Person>,通过key和value两部分遍历访问内部元素。该实例大大加深了C#下几种集合类型的理解,为后续编程打好基础。
2结束语
在《C#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教学案例,可以使乏味枯燥的基本理论变得趣味生动。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的手段,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通过3个案例,介绍了在C#程序教学中,案例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脱离了为教语法而写代码的旧有模式,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通过几年来,对我校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C#程序设计能力,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性。为了充分发挥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案例的设计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改进,做到与时俱进,以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文中的常见案例的设计和分析,也给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空间。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秋香,王云.VisualC#.NET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马云吉.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2):46-47.
[3]WingJM.Computationalthinking[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06,49(3):33-35.
[4]杨炼,邹超伟,毛韶阳.应用型本科院校C++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21):95-97.
关键词关键词:软件需求工程;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2018302
0引言
《软件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软件需求工程的过程、任务、常用的分析模型与建模技术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需求领域的各项方法与技术,具备作为软件需求工程师所需的专业能力[1]。由于《软件需求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课程重点在于阐述一般原理和方法,对于如何基于这些原理指导实践阐述的不够。因此,采用传统的偏重于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很多学生感到内容抽象枯燥,常常是似懂非懂,甚至觉得本课程没什么实用价值,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了课程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对软件需求工程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分析为主线,通过案例设置教学问题,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2]。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其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实践经验,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
为了改善教学效果,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软件需求工程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的思想,更好地掌握软件需求理论,本文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软件需求工程》教学模式研究。
1基于案例的《软件需求工程》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是对软件需求各方面的技术,用案例分层次地进行教学,根据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结合理论进行需求获取、需求分析、规格说明、需求验证、需求管理等需求开发过程学习,体现需求工程的原理和实践。通过采用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能力。教学方法的实施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1.1理论教学
采用分步递进的案例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以下3步:
(1)教师先系统讲授需求工程每一步需要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在讲理论知识时针对比较抽象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穿插一些案例,但案例一般不宜过长,不适合论证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例如:在讲到需求获取技术时,会讲到需求获取是需求工程中最重要的过程,获取用户需求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解决了困难才能获取完整的用户需求。对怎样解决困难,学生会很迷惑,这时就应该通过案例说明,可以举这样一个案例:假如要给一个企业开发一个财务管理系统,该企业的会计年龄较大,缺乏计算机知识,不想使用财务软件管理账务,因此对需求信息的收集工作采取消极态度,不愿与需求分析人员交谈,这就是进行需求获取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①先给老会计讲解使用财务软件管理账务的优点;②演示操作计算机的简单过程;③演示已有的财务软件,主要演示处理数据的速度。通过教师讲解案例,进一步阐述相关理论的现实应用及意义,加深学生对该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2)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教师拿出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如: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根据讲授的理论知识,系统地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需求获取章节讲授结束后,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来分析需求获取的整个过程:确定需求开发计划、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确定调查对象、获取需求信息时应采用的方法[1]。在获取需求信息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获取对象给需求分析人员提供软件需求。通过教师分析案例让学生学习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在学生充分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之后进行此步骤。例如,教师在讲完“软件需求获取、需求分析、规格说明、需求验证”知识点后,学生选择一个案例,分组练习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每组由4~6名学生组成,每组学生担当不同的角色。这种案例一般是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需要用较长的时间分析。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亲自获取相关信息,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案例的具体内容安排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只给出指导性意见。案例实施时,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案例分析方案。要求运用软件需求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按照需求过程规范分阶段实施,各小组应独立完成项目,每个阶段都要有成果;接下来,小组成员向全体学生讲解案例,讲解结束后其它小组就此案例进行讨论,共同研究需求分析过程;最后教师评分总结,并要求该小组写出案例分析的相关文档。
1.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实践题目主要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软件系统,内容要尽可能结合工程技术实际。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6名学生,每组选择不同的实验题目,严格按照需求工程过程完成,并编写过程材料。实践教学中采用分阶段的案例教学法,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规格说明和需求验证4个阶段,每一阶段教师要制定具体实施要求[4]:①需求获取阶段:要求先制定需求获取计划,组长给成员分配任务,并到相应的单位进行调研,获取需求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获取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撰写需求文档;②分析阶段:要求小组成员对获得的用户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对于错误和不确定的需求,小组相关成员要再次进行调研,找相应用户获取完整、正确的需求。采用一种建模技术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建模时对组内成员要进行分工协作,例如:学生的实践题目是信息管理系统,应该采用结构化的需求分析技术,用到的建模技术主要是分层的数据流图,可要求1名学生画顶层的数据流图,2名学生画中间层数据流图,2~3名学生画底层的数据流图;③规格说明阶段:要求学生以文档的形式给出在需求获取阶段和需求分析阶段所获得的所有用户需求和需求模型,即规范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说明书采用IEEE标准830-1998模板,描述语言采用自然语言,最后需求规格说明书要打印提交;④验证阶段:要求学生采用正式评审的方式进行,本组部分成员和其它小组的部分成员组成评审会,并扮演不同的角色,组长扮演评审会的主持人,组内成员扮演作者和记录员,其它组的组长扮演评审专家。实践结束后,教师要对每组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并给出相应的成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结语
《软件需求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符合课程建设的要求[5]。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改革。经过近两年的基于案例的软件需求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证明该方法能寓理论于实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对促进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知识点教授与案例分析的有机结合等。在今后的教学模式实施中,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以保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毋国庆.软件需求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彭佳红,彭佳文,曹晓兰.基于案例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 11(11):6062.
[3]何成万.注重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软件工程教学实践[J].软件导刊,2008,7(7):17617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模式;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案例教学法与数据库教学
案例教学法,也称之为范例教学法,从词源上看,“范例”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意思是“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案例教学的特点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教师的策划指导,运用相关典型案例,以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其识别、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塑造有利于将来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沟通、协作、管理等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案例与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把一些典型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深入地思考,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的同时,结合任务的完成,从而及时而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的掌握。
案例与任务,前者侧重于教,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后者则侧重于学,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案例与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法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或规则,通过案例更有效地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法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质是培养学生实践学习的能力。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如“Visual FoxPro 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该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
2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现
“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对于文科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技术基础课;对于理科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它还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课程,我院该课程主要讲授的是“Visual FoxPro 6.0”,这也是毕业设计的主选程序设计语言。
课前,教师先将一个真实的系统开发实例,在多媒体教室演示,让学生进行自由操作并发表意见。待实例演示结束,教师明确指出演示的系统就是Visual FoxPro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它要完成的并不是单纯的程序设计,而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就有了一个让学生学有所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绪和思绪,激发学生参与Visual FoxPro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对Visual FoxPro课程还感到陌生的时候,抓住最佳教学时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这个案例是贯穿在每个章节中的,最终完成该系统的开发。在后续的讲课中通过对各个具体案例的精心解析,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Visual FoxPro的基本风貌,学会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还能从其具有示范性的制作过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积累自己的开发经验。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本质,学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路和方法。如何在可视环境下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步骤;通过一个个具有针对性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很快能熟悉Visual FoxPro的应用环境;从而实现由易到难,边学、边练、边提高的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就清楚地了解了:
为什么要学习数据库;
为什么要学习Visual FoxPro;
学习了这门课程能做什么;
这种程序设计语言与同类语言相比具有什么样的特色;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通过设计、编写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践练习,从而达到怎样的水平。
这样,学生从开始就了解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以及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的将要面临的总体任务,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3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独特的案例教学法加之以互动的授课形式,使学生在深入浅出的课程中,通过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每周的课时安排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各占一半,案例教学法按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两个环节加以实施。
3.1课堂教学
教师组织案例教学要为实现课堂的教学目的服务,有计划地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所采用的案例的目的。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案例,自己先对案例进行分析,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总之,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地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思考并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本身在组织案例过程中也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1)选准实例,课前认真备课,尽量做到巧妙地把课本的理论知识融合到案例中。(2)课堂上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调动他们的讨论气氛,力求营造出一个“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3)认真总结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引导学生辨清是非曲直,从而掌握所学内容。
对于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我会随即要求学生画书,重要的还要留作业抄写、甚至告知学生这是期末考试的内容。当然,在试卷中不会原样出现,而是通过实践问题灵活地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因为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时,学生往往专注于代码的编写而忽略理论知识,对灵活处理实际问题和下一步的学习形成障碍。完成作业和通过考试都是“任务”,作为大专院校,我们的学生既要学会“实战”还要知道“实战”的理论基础。所以,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教学中的实践操作知识,在讲解命令功能和结构的同时,还要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命令的几种常用形式,并留作业、布置相关的上机练习任务。并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演示。(1)在命令窗口输入命令的实例,展示效果。(2)提出一个实际的任务,动态编写一个简单的应用实例。(3)对于较繁杂的应用,演示一个事先制作好的实例,将其中的要点一一指出,并动态演示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运行效果。
例如,在表单设计初期,先展示一些有趣的小例子,如编写一个电子时钟(如图1)、求任意随机数(如图2)、几何变形(如图3)、动画演示(图4)等题目。引出对象的属性和事件,然后再逐渐加大难度,学生理解了对象的属性,自己就会找到相关属性。接下来让学生设计一个判断是否是闰年的表单。再往下就让学生考虑简易计算器的设计、调色板的设计,由浅入深,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大大的提高。在兴趣的激发和目标的指引下,逐渐引入抽象术语和名词,从顺序结构又引入了分支结构及循环结构。为了目标,为了兴趣,学生欣然地接受。
图1电子时钟
图2求任意随机数
图3几何变形
图4动画演示
3.2上机实践
在上机实践课中,首先提示本次上机练习的主要任务、提示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点、教学实例在教师机的存放位置。在此之后,首先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指导书上的或补充的例题,掌握知识点的基本功能。其次要求学生阅读理解教学实例,然后模仿制作,完成实际应用任务。在学生操作练习一段时间后,还要讲解练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协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最后,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成果以及采用与教学实例不同的思路和方式制作的成果,鼓励创新。这样就完成了以 “布置任务介绍方法实践操作完成任务归纳结论”为顺序的教学过程。
4布置“综合任务”,提高教学深度
通过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能够做习题,或完成一个个小任务,还要有一定的深度。怎样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完成综合任务呢?我们会进一步要求学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编写一个学生成绩管理或图书借阅管理方面的模拟管理软件,完整地强调程序设计的思路、实现的方法,而软件的外观风格、实现手法要求尽量多种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将软件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小的“案例”,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在学期末,综合每人自己的各个“任务”成果,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管理软件。这样在案例的驱动下明明白白地学习,一步一步地学有所成。为学生今后的实际应用和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5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之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使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比较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把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更让他们了解一个语言的精髓。而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利用何种教学手段、采用何种网络资源,重要的是把握课程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借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制定蕴含先进教学理念的正确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商利民. 试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案例及其研究价值[J]. 教师教育研究,2004(6):56-60.
[2] 徐安凤,黄河涛. 浅析案例教学在高校计算机语言课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05(14):38-40.
[3] 朱金生,刘耀辉.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66-6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畜牧兽医 中等职业学校 《猪病防治》课程
引言
本人对案例教学法做了积极的探讨,在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2010级至2013级的423名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巧用案例教学法,发现其教学效果很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学,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目的明确、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青睐,实践证明很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
1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教学现状
1.1生源的现状及其特点
目前的中职学生因生源等原因,大多是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案例教学法适应能力不强。但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快,动手能力强。
1.2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教学能力有限,缺乏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因而在案例分析的力度和深度上都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思想认识的局限, 案例教学法虽好, 但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却不大容易, 尤其是对传统教学方法有较强依赖性的教师来说, 更是把案例教学简单地等同于举例说明,潜意识里有意无意地拒绝接受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 致使教学效果一般。
1.3案例教学的教材不规范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的案例教学教材,没有统一的案例教学资料,缺乏案例教学资源库,大多是任课教师自编,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规范性,难以满足现代案例教学的要求。
1.4教学方法单一
不少教师没有完全破除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病,教学方法单一, “填鸭式、满堂灌”常而易见,学生被动学习, 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上课无积极性,无成就感, 甚至是应付式上课,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底,忽视了师生的双边交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
2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效果
2.1案例教学实践性强,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面对的是一线生产岗位, 主要培养面向基层一线工作岗位服务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通过典型案例教学, 能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2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乐学
所选用的案例来源于畜禽生产工作实际, 案例真实,说服力较强。 有些案例直接由学生讲述, 然后通过大家共同分析讨论, 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再结合多媒体辅助、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案例之中,做中学,学中做, 有利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和理解。 比如在《猪病防治》课程的“猪链球菌”病防治的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设置在实验室,教学辅助材料就有病猪 、临床诊断的器械、实验室检验设备、兽药等,创设仿真环境,让学生进行临床检查、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兽药的使用等,让学生能动脑又动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是主体, 教师为主导。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去探索、 去思考, 便于学生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相关问题, 通过认真思考, 提出解决办法。
2.3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4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学环节有学生阅读理解、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代表发言、辩论、归纳总结等,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实践动手能力等,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可从调查问卷的资料就可以说明,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法。从2010级至2013级的423名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可知,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习兴趣的占98.7%;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占97.36%;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占98.6%;认为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占100%。
2.5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则是消极的接受者,教师提供理论知识,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这种教学法将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方面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
2.6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愈来愈受重视。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升培训实效, 案例教学法因擅长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被教师采用。教师首先必须搜集、 整理合适的案例, 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应有较深刻的认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抓住时机, 组织协调好。最后, 教师还应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这样才能在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 从而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3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设计及实施步骤
3.1案例课程的设计
3.1.1确定教学目标
这是案例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师教学材料的收集和组织、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等活动才能有方向、有序地进行下去。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猪病防治》为例。该课程是集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提升职业能力的课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满足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的一线的饲养管理人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及动物药品、动物饲料、养殖器械经营和销售人员所必需的猪病防治知识和技能需要。该课程的教学,根据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目的就是设法让学生乐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以致用。本人在教学上巧妙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设法让学生进入本人设计的案例中,感受其真实的情景,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分析、思考,解决案例上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上,把该课程学习与整个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一个系统,课程中每一个模块的内容之间也是在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各自虽然独立但又是相互联系,层次递进的,起着承上启下作用。设计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都认真考虑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都认真分析。比如讲“猪瘟”这个病的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是这样设计:
3.1.2知识与技能
掌握猪瘟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要点和有效的防控措施;借助图片、视频、录像等能识别出该病的主要症状、剖检变化;懂得本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3.1.3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导(讲、演)和学生的练,从一个猪病案例,让学生从病原、病状、剖检病变以及诊断要点和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学习分析, 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3.1.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以提升学生各种能力。
3.1.5选择好合适的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选择案例,而是以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围绕教学实践中的影响力大的问题来组织案例选择。案例选择是否适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
在进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对于“猪链球菌”模块的学习,本人是这样设计案例的:
案例:某猪场饲养猪228头,其中母猪12头,其中哺乳仔猪52头,35公斤左右的小猪72头,其余是60公斤左右中猪。已按常规做了免疫接种。2013年6月23日早上,饲养员报告说有2头小猪已死亡在猪栏里。饲养员还说昨天就有两栏体重在35公斤左右的小猪吃料减少,看到有一头小猪的左前肢出现跛行,饲养员以为是猪打架的原因造成跌伤,没有太注意。请兽医速去诊治。
兽医进行临床检查,发现猪体温升到40~41.2℃,猪眼结膜潮红,流泪,有鼻液,呼吸浅而快。有的病猪在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可见有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有5头小猪倒地侧卧,神经症状, 四肢作游泳状;有的病猪表现一肢或多肢关节肿胀,高度跛行,甚至不能起立。
兽医对死亡的小猪进行剖检,可见各器官充血、出血;心包液增多,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脾肿大1~3倍,呈暗红色,边缘有黑红色出血性梗死区,脾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着; 胃和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肾肿大、充血和出血;神经症状死亡的猪脑膜充血、出血,个别脑膜下积液, ,脑实质有化脓性炎症变化。跛行的病猪关节肿胀、充血,滑液浑浊,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
经过兽医的综合诊断,这猪场的猪患的是猪链球菌病。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用阿莫西林,恩诺沙星、安痛定等药物的进行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阅读案例请思考以下问题:
猪场兽医是怎样确诊该病的?
对有相似病状的病有哪些?怎样进行鉴别诊断?
假如你是猪场兽医,你认为应该如何控制这个猪病?
请你根据诊断结果,出具治疗该病的处方。
假如这猪发生跛行是因打架所致关节扭伤,你应该怎样确诊?你又怎样处理这个病例呢?
这个案例里,包含有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养猪生产中猪疫病的防治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很有趣味。
3.2实施案例教学的内容步骤
在课堂实施的基本过程概括为:案例导入――问题情境的建立――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总结拓展――评价与反馈。下面以《猪病防治》课程“猪链球菌”的学习为例,细致地逐一分析每一个步骤。
3.2.1做好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按教师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学生根据老师给予的案例和思考题进行自主学习,查阅有关资料,寻找问题答案;分好学习小组,学生的层次搭配均匀,好中差都有,每个学习小组6个人,任命小组长;实验室准备相关的教辅材料;教师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3.2.2案例引入
案例引入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与学生打招呼、讨论事先布置的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介绍有关案例的趣闻轶事、介绍本次课的教学活动安排等方式进行。在这门课里,本人是在课前将案例打印出来,直接发给学生。上课开始直接导入,目的主要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案例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告诉学生这个案例讨论的难度、在整门课程中所占的位置、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等,以及接下来的活动计划、活动要求、时间安排等。
3.2.3问题情境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案例中包含了多个问题,同时也包含了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 案例教学的课堂就像是随着一连串问题不断深入的课堂,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边看案例边进行思考。 案例教学是否能成功进行,问题的创设成了关键环节。 由于这些问题很可能是学生在未来实践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刺激物,而且为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背景。本人所创设的猪病案例是真实而很有代表性,生产实践中都可能遇到,很有应用性 。
3.2.4案例呈现
案例呈现给学生的时间和方式可能因为教学目标、案例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本人是用文字资料结合多媒体视频结合一起,运用视、听、说的效果,将案例呈现给学生。这种文字和录像形式结合起来的案例,由于它直观、生动,形象,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案例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案例呈现方式,是一种保留学生的新鲜感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时本人尝试人物角色扮演、表演小品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3.2.5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一般围绕着前面问题情境的建立展开,讨论的是案例里的核心问题,并要得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因此案例讨论可以按以下四个阶段展开:讨论开始――讨论案例的核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讨论实施策略。小组成员充分讨论,小组长做记录,归纳成员的意见。 通过这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将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都想到,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交锋碰撞,虽然最终也许并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但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及障碍己经被师生充分地预见和了解到了。
开展有效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本人的角色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主。如在这个猪病案例中,引导、启发学生应用已学过的诊断猪病方法入手。让学生懂得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分析、思考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听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观点多给予表扬并加以肯定,让学生树起信心,积极投入案例的分析学习之中,同时也关注学习掌握知识较慢的学生。首先是案例分析,小组长收集组员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陈述,并接受和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和质疑。小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让每一学生都能得到演讲的锻炼机会。由于学生的理论素养或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归纳各小组的观点。
3.2.6总结和知识的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己的收获, 指出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并言简意赅加以补充说明。 教师通过对案例多角度的解读和总结,强化前面所讨论的内容;通过对整堂课的学习过程的反思,提出案例讨论中的长处与不足,给予学生鼓舞;提示后续的案例,分发参考资料,为下堂课的教学提供准备。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对案例进行总结,将案例提出的问题一一做讲解,强化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点,并拓展所学知识,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以上这个猪病案例,让学生掌握怎样诊断猪细菌性疾病,怎样进行类症鉴别,这些知识与技能对今后应用于生产上非常有用。
3.2.7评价与反馈
教学评价 ,一是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更强调过程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不仅重视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获得的成果,而且更重视案例学习时学生参与的全过程。 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以这两个方面作为依据,评价的实施可通过明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设计评价工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结合的方式实现。 二是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要建立以教师的自评为主,管理者、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