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怎样区分上下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典诗歌鉴赏,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必考的一种题型,从考试情况来看,考生得分偏低,普遍反应较难。下面就结合我在高考复习中的经验,谈谈如何鉴赏古典诗词。
一、整体感知,读懂古诗词
1.读懂诗题,明白意旨
一首诗歌,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题目。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人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窗户和眼睛。标题常常能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是古典诗词鉴赏的开端。题目内容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写人的,如高适的《别董大》;表地点的,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表时间的,如白居易的《暮江吟》;表事件的,如陆游的《书愤》。从诗题就可以看出诗歌的内容。
2.知人论世,读懂诗歌
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时,要读懂作品,既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和为人、思想、风格。还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比如,我们在读杜甫《蜀相》时,除了对作品中诸葛亮的生平和功绩有所理解,还要对杜甫一生遭际、政治理想,以及杜甫写这首诗的心境作全面深入的探究。才能明白这首咏怀诗借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诗人功业未就的感慨。
3.学会诗词翻译,读懂古诗词
要读懂古诗词,要学会诗词译文,古诗词翻译注重意译,而不讲“字实”,即将古诗词的意象、意境、主旨等基本内涵译到就行了,再译文过程中,尽量多使用诗中原有的词语,将修饰“意象”的定语多保留,另外还要根据句子常式句的成分规则,对省略句、倒装句、句子词语错位现象要学会处理,译文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用联想和想象使诗词图景画面生活化。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中,邯郸驿定逢冬至,定语“邯郸”,保留,“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词语错位,应为“想得夜深家中(人)坐)。译文到位才能鉴赏到位。
二、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感情主旨
诗歌是形象和抒情性的统一。诗歌中的感情是通过诗歌中描写的形象表达出来的。所以,在理解诗歌时必须先从鉴赏诗歌形象入手,进而把握诗歌传递出来的感情。诗歌形象包括意象和人物形象。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根据现实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景。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诗人塑造的客观形象,也可以是诗人自己。因此,只有真正地了解诗歌中的形象,才能更好地鉴赏诗歌思想感情。作为考生要积累一定量的意象。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归类,供复习备考之用:1.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杨柳、长亭、南浦、酒等。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佳节、捣衣等。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有仇,或悲伤心情,或渲染悲凉、凄凉气氛,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鸟、斜阳等。4.抒怀类意象,或表达不屈不挠,坚强坚贞,或显示高洁的品质,如、梅花、松、柏、竹、疏离、冰雪、草木等。5.爱情类意象,表达爱恋、爱情、相思之情,如红豆、莲、连理枝、燕、孔雀等。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投笔、长城、楼兰、请缨、羌笛等。7.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阔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五柳、东篱、三径等。
意境可称为境界,是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它是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是由意象组成的,意象是诗歌艺术最小的意义单位,而意境则是诗歌整体的艺术境界,能把握一首诗的意境,则能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怎样鉴赏诗歌意境呢?首先熟悉掌握诗歌意境的基本特征:(1)表现特征:情景交融 (2)结构特征:虚实相生,分造境和写境两种。(3)审美特征:韵味无穷。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次,掌握意境的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3)掌握常见意境词:(1)表现宏阔:苍凉、苍莽、辽阔、壮阔、壮丽、雄浑、高远、深远等。(2)表现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明净、婉转等。(3)表现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4)表现冷淡:暗淡、渺茫、寥落、萧条等。
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