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笔从戎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走过北风萧瑟,看惯长河日落。敕勒川上的一曲牧歌,伴随着驼铃响彻。遥远的丝路古道,依稀还有牧马人漂泊。那是一条千年前的漫漫旅途,也是如今我们熟悉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指的是在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那么便让我们随着这尊“侍女小憩骑驼俑”一同梦回盛唐,感受那条美丽的漫漫丝路吧。
从这尊“侍女小憩骑驼俑”上来看,首先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女子坐于驼背上小做歇息的景象,生动表现了漫漫丝路上,人困驼乏的画面。该俑出土于唐墓,陶质原本为红色,施有彩粉,但因年代久远,色已脱落。然而,我们还能清晰地看到,驼背上的女俑身着圆领右衽长袍,足蹬长靴。从服饰上来看,该女子应是身处于唐代。左右分梳的发辫自两侧下垂,可看出这名女子尚未出嫁。不难想象,千年前的那场旅途她并非独自一人,很可能是驼队中的一名侍女。透过她,我们依稀还能听见千年之前的丝路上悦耳的驼铃声声,窥视强汉雄风,聆听盛唐夜唱。
大地西行,满载绫罗绸缎的车队缓缓前行,去向云和山的彼端。昔日的“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造就了这场伟大的行程。张骞奉旨出塞,班超投笔从戎,玄奘西天取经……从雄汉到盛唐,由富宋到刚明,丝绸之路从未停止过属于它的故事,正如那一车车丝绸未曾停止、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一样。西去的同时,他们也曾带回无数西方诸国的奇珍异宝。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而中国人也知道了遥远的西方生活着一群与我们肤色、语言、生活完全不同的人。这条丝路不仅是一条古时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更是一条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融的友谊之路。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初中历史考试作了重大的改革,在中考中历史实行了“开卷考试”,这样一来好像历史就变成了副科的副科,在学科中的比重似乎比其它副科更轻一些,使得学校与教师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更是缺乏激情,历史课在学生的心目中好像可有可无。其实历史是初中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初中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不应该完全把目光只是放在中考上,要探讨课堂教学的调整和改革,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结合历史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如果按照课本去讲,那只会是干巴巴年代与名字的堆积物,学生不仅无兴趣去学还会越听越烦。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其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还是人类文化典故的载体之一。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穿插一些历史典故,充分利用典故的故事性,可以帮助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初中历史教材中就有许多成语典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点进行历史知识的解读,以一个成语典故作为历史某一事件的阐述载体,必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毕竟就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讲故事“的方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举例说,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中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时,教师如果只是把这个战役定义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从课文中阐述“前秦80万军队对东晋8万军队在肥水展开斗争,东晋最终取得胜利”,那稍显枯燥,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毕竟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学生已经从课文中获得,教师在进行“复读”那肯定难以让学生产生新鲜感。而如果教师以成语教学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淝水之战”、“草木皆兵”这两个成语典故为核心主题,展开故事性的教学,则必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专注于课堂。又如,在学习东汉班超出使西域的知识点时,教师也以“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两个成语典故着手,进行教学组织。“投笔从戎”写的是班超为报效祖国,放弃文书工作,毅然从军;而后一个成语写他在通往西域的途中,临危不惧,果断的斩杀匈奴使者,胜利完成东汉赋予他的使命。通过这两个成语可以把历史事件进行一个高度的概括,并很好的描述了班超这个人物形象,写出他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片段。而学生在学习中,也会被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典故所征服,不仅学习兴趣大增,文史知识也得到了提高。通过以上的几个例子,教师可以把“成语典故”作为教学的支点,在此之上,让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其他章节的学习中,也找出与历史背景和人物相关的历史典故,并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增加师生交流的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更为广泛的搜索,找出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这无疑可以增强学生资料收集和分析的能力,也可以间接的扩大学生的课外知识阅读量,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二、利用影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历史的追溯和记录已经不在单纯的依靠文字,而是充分的利用了各种科技,历史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在是死板的文字,而是是有血有肉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现代人对历史的演绎和追溯方式,把历史影音资料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动”的历史画面中,认知历史。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教师可以以近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某个片段为教学资料,让学生从中判断其剧情是否遵循历史进行改编,如果与历史记载有出入,那可以让学生对此进行评述,甚至可以让学生担任“编剧”,从史实的角度出发,对人物事件进行编排。通过这样的影像教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对学生的历史学生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结合社会焦点事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几乎没有障碍。初中学生虽然没有进入社会,与社会亲密接触,但是这并不妨碍社会各种信息传入校园,也并不妨碍学生读取社会各种信息。特别是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的传播更是“无孔不入”,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学生也开始关心社会问题,对各种信息都怀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进入社会信息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从时代的发展出发,在教学中注意以社会焦点事件为背景,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阐述,在学生已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如教师可以从近段时间一些省市争夺“100周年纪念日”的归属为导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对这一社会事件进行分析,根据个人的判断,对这起“纷争”做出相应的评述,并说明自己的判断的理由。通过社会历史事件的分析,学生一方面可以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也可以解决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从实用性的角度,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之下,才会完全融入课堂,而教师也才能顺利的把信息传达给学生,保证传输与接收双方的同步有效进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新的教科书体现了初中历史课程特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到目标让学生参与制定,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只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努力进取、勇于探索,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一定会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只要我们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一定会走向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参考文献】
我梦见自己来到了长安,看那“龙衔宝盖,风吐流苏”的盛况。东市西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大明宫上“万国衣冠拜冕旒,朱雀街旁,仪仗整齐,旌旗招展……我梦见自己来到了扬州,看那大运河上,帆移影动,绵延数里。清风明月夜,赏二十四桥景,听玉人吹箫声……我梦见自己来到了齐鲁大地,看见了那“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的富庶景象。大街小巷路不拾遗,黄发垂髫怡然自得……我梦见自己来到了塞北,那大漠孤烟下,长河落日旁,汉家将士正策马奔腾,追赶残敌,要让匈奴见识汉军威武,告诉他们“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我梦见自己来到了西域,大唐铁军正在秣马厉兵,准备开疆拓土,扬中华声威,震四方蛮夷……
我梦见了苏武,他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却在胡天飞雪中顽强地挺立着,双眼遥望大汉的天空,以自己的躯体竖起一座伟岸的丰碑……我梦见了司马迁,他用残缺的身体一笔一画地延续着生命的传奇,笔端流淌出来的不仅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也有一种傲世的骨气与一种独立的人格……我梦见了班超,他毅然投笔从戎,仗剑天涯,在春风不度的地方,建功立业,挥洒血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那是任侠尚武的阳刚之气,那是开拓进取的时代强音……我梦见了李白,他广袖飘飘,衣裾渺渺,在风中舞步,在月下独酌,举手投足尽显豪放飘逸。月光洒满了酒杯,也酒满了他的华服,我仿佛看见一个民族的遗世独立,一个文化的绝代风华……我梦见了唐太宗,这个雄才大略的伟人,宵衣旰食,日理万机,与他的贤臣良将肝胆相照,群策群力,共同开创一段流芳百世,泽被万年的旷世传奇……。
梦回汉唐,因为“汉唐”二字是我们民族内心深处最强烈的起搏;梦回汉唐,因为那是一个威服四海,气吞万里的盛世;梦回汉唐,因为那里有我们曾经失落的光荣与梦想……当我们民族迈开复兴的脚步,去际会新的历史大潮的时候,我们需要信仰,需要力量,需要汉唐的风骨与气象,我们要再造雄汉盛唐。
朱家角的水乡,是古典人文图画,是古代上海的温床,悠然穿梭的小船,带给了她最初的人间繁华,灌输给她的是深厚的江南风雅底蕴,在带给她收获的同时,也为她塑造了最初的思想情怀。
但,西装旗袍、十里洋场,还是最根本的印象,那些幽雅的旗袍是令人心动的,那油亮的爱司头是高贵的,来来往往的黄包车在外滩穿梭,钟表店的伙计掂量着时光的价钱,形形的时髦广告遍布街头,霓虹倩影的大街小巷成了大众的游乐天堂,花花世界的百乐门是最繁华的风月宝地,那俏语嫣然似乎会在每一个人的心头缠绵,她姿态轻盈的旗袍背影是路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还有那些歌舞厅里飘出的曼妙爵士,向所有人诉说着一个“玫瑰玫瑰我爱你”的传说......
雪茄烟袅袅升起,梧桐树的倒影开始抽象,映衬了酒吧里的欢乐,高根丝袜的平静间,是关于中国下午红茶的西方演绎。无处不在的精致生活憧憬着美丽的梦想,于是南京路的有轨电车成了时髦的象征,西洋建筑的深处有了为生活奔波的职场人群,苏州河的码头也成了冒险家的摇篮。一天的辛苦,只为一夜风流,这是旧上海精神的风雅极至。
黄浦江畔的明珠日夜闪烁,荡起多少写不尽岁月的沧桑与萧条,记录多少说不尽市井百态的悲欢,这一切留在越剧演出间各派戏迷的争斗里,留在亭子间里的乌鸦麻雀之间,留在报童的呼喊声中,也留在早期的电影传奇中,尽管坎坷,尽管艰辛,但仍给上海留下了一幅动情的生活画卷,使人一直为之动容。
还有些怀念使人难忘,这应该是阮琳玉的悲婉人生,周璇的浪漫热血,蝴蝶的惊世容颜,张爱玲的风华绝代、鲁迅先生的盖世文章;还有便是的风流、艺人的才情、劳动者的艰辛。
其实我们应该还要记得一些英魂,是的,那就是“一二八”的激战,上海民众、全国民众在那里第一次对法西斯大声说不!当然还有“八一三松沪抗战”里最壮烈的谢团长和他的八百壮士!这是风月上海被人遗忘的另一面,国难关头下,连都上街游行救国,连电影明星都投笔从戎,连黑帮都前赴后继拼死抗敌,这本是她骨子里与身俱来的高尚品格——别人有,她也有!
在中职学校,与专业技能课相比,由于学生学习目的不同,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认为历史课可有可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淡漠,这给历史教学增加了困难。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成了值得中职历史老师认真探索的问题。几年的实践使我认识到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让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历史与现实的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中职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创设历史与现实的情境,使学生感知社会,清楚地了解社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与现实进行正确的理解,从而产生探寻人生的愿望,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从而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在讲述《丝绸之路》一课时,通过提问学生“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由来和联系时事热点“一带一路”建设两个环节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教学片段,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张骞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功绩结合起来,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张骞出使西域对内加强了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外打通了一条中国和西方的交通路线,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使同学们对丝绸之路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感悟。讲述过程中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二、提高素质,吸引学生关注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首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知识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中的知识结构,总结方法、技巧、不断加强学习,研究教学方法,丰富知识。知识丰富了,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讲解,才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注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讲课艺术,力求授课时清楚、生动、富有感染力,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于我们是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底子薄弱,不愿学习,他们是奔着学习职业技术来的。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笔者尽量结合现在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以及同学们感兴趣的“互联网+”等新事物,把它们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学,使学生们明白学习历史可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可以激发个人的聪明才智、可以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从而产生对历史这门课的兴趣。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将老师的讲述、讲解、演示等与学生的讨论、探究等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
在讲述东汉蔡伦造纸一课时,我插入了东汉蔡伦造纸过程的视频,联想万众创新、“互联网+”等新思维、新概念,提出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运用“司马光砸缸救人”和“曹冲称象”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幻灯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资料具体化,寓教于乐,使同学们在开心和快乐中尝到学习的滋味,从不愿学习到热爱学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