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赞美秋天的诗

赞美秋天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赞美秋天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赞美秋天的诗

赞美秋天的诗范文第1篇

2、秋天是画,是彩云,是流霞,是成熟,是收获。赞美秋天,赞美丰收的图景,赞美这绚丽多姿的秋天风采,珍惜这“人到中年”的美好时光。

3、秋天的阳光像水晶般透明清澈,水亮水亮地在天地间流淌。

4、秋天是一种廓然空阔的心绪,秋天是一种淡然惬意的闲适。

5、风,轻轻地,温和的吹着,是美丽的秋姑娘姗姗而来。

6、金黄色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

7、秋雨绵绵,连续几天的秋雨,把人们带入了寒气逼人的深秋。

8、清晨,东方冉冉升起一轮太阳,散发出金黄柔和的光芒,秋天的田野里,到处都充满了收获的美丽。

赞美秋天的诗范文第2篇

清平乐・候蛩凄断

(宋)张炎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释】

清平乐: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

蛩(qióng):蟋蟀。

练:素白未染之熟绢。

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愁损:愁杀。

兰成:庾信的小字。庾信是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

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梧叶:梧桐之叶,其最易引发秋感。

【经典背后】

春风秋雨,这一切本应带给人以喜悦。然而自古以来,愁苦的诗人总是能在任何时候找到悲伤的理由。秋天,百花凋残,众芳芜秽,诗人在冰凉的雨夜叹老嗟卑,那滴沥三更的雨水,就这样声声入耳,打在不眠不休的人心上。

秋天是一个适合感伤的季节,一个人的内心在经历了夏天的狂热之后,进入了一种沉淀似的状态。夏天过于炎热,人们心绪不宁;而在秋季,花朵已经凋残,绚烂的一切已经归于沉寂,只有那霜叶枫树不失时机地点染了有些萧瑟的景物,它那比花朵还要鲜艳的颜色被诗人看在眼里,得到了深沉的爱赏。

赞美秋天的诗范文第3篇

进颈项,抬头看,原来是一棵大树,浓密的叶片被水气锁着,布满清晨的上空。风摇动叶片,悠悠然,坠落一滴滴露珠。在乱草覆盖的小径上散步,刚踏进去几十步,鞋面便被什么湿漉漉地打湿了。一抹会意的微笑,从我脸上漾了开来。我知道那是谁在和我嬉戏――露珠,它就像春天遗漏下的珍珠,又像夏日挥撒下的诗句,滚圆而晶莹凝结于秋叶、草尖。秋天来了,是秋天的诗行从天而降,溅落在你的脚背上了。

秋到叶尖露自凉――我突然地感悟到,这句话的丰富涵义。早些时候,我也知道露珠的生出,是由于

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并且用手拈动过它们娇小的身躯。然而那时还小,不知道它发生在什么季节。那时,似乎也根本没有季节的概念,也就不知道,只有秋天的露珠才最浓,最重。不知道,每当秋天来临,大雁南归之时,它们就那么如期地,布满树叶、草芽,凝结如水,仿佛赶赴一场约会。

第一次知道露的生长,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夜。那一次,到朋友家里小住,吃罢晚饭,她的父亲

坐在院中赏月。同学的母亲已过世,她的父亲很孤单。奇怪的是,朗月当空,老人却不和平时一样空身将坐,而是头上戴了一顶草帽,硕大的帽沿遮住了他半个身子。我问同学,伯伯赏月,为什么还要头戴草帽呢?同学也疑惑不知,遂上前去问,伯伯说,秋天天凉,而且夜晚要下露水的啊。我抬起头,发现院子的空中,是高耸着的桐树。树凝了露珠,坠下来,清凉如雨。

后来的一次,我在秋天的月夜下独坐,渐渐地,襟上无端潮了起来,我很安然地接受了夜的潮气,故

意坐至深夜,收起白天晒在院中的衣裳,至房中,发现它们也同样是潮湿着的,是那种湿漉漉的回潮的感觉。果如当年伯伯所说,秋天的夜晚,露水悄然而至,清凉的雾气,将你严密地围裹了。从此,每当秋天的夜晚,有月圆满在天穹,那时候,我总会找个时间,独自赏月。我若赏月,是必戴了凉帽的,有露的夜晚,不止是为了防止高树滴露,深蓝方格布面的凉帽,同时也给了我一半的温暖,那一丝一丝的温暖,能让我一时忘记了孤单。

孤单是很容易令人伤感的,亦很容易让人摇动起怀念。怀念从前美好的事情,怀念从前快乐的时光。

记得谁说过,当我们还是怀念过去的时候,我们就都已经老了。于是孤单也是使人伤感到流泪的时刻。

露凝集在夜晚,没有人发现它重视它,更不会有人欣赏,它当亦是寂寞孤单的了。不管怎样,赏露的

夜晚,我必是孤独的,我郑重而认真,因而绝不以为是闲情的来临。露无色而晶莹,我观察过,因而喜欢。它那晶莹中闪现出的圆润,是水以及水珠所不具有的,也是不能代替的。露珠来自大自然,是大自然的的女儿。一颗露珠的生出,与自然万物散发出的水气有关,它们是水气凝结而成的精华,因此我说,露珠是大自然的精灵,是我所以要赞美的,喜爱的。

这是大自然的精灵,从泥土和植物里氤氲出来,在草叶上集结,化成晶莹的水珠,于是也和泥土植物

一样朴素无华。你凝视它的时候,它仿佛也在凝视你,你发现它时,它似乎照见了你的影子,你认真去看,又刹时间消弥无存。露珠的心里惟有晶莹,真诚地托举出自己的全部,纯洁到毫无保留。

欣赏一枚露珠,要在没有太阳的早晨才行。只要起得早,到田野的荒草里去,就能看见钻石般的大颗

露珠,在茂盛的草叶上到处颤动,闪烁出五彩缤纷的光点。太阳一出来,那露珠就很快消弥了,快到你看不见它蒸腾而去的踪迹。它化成一道看不见的水气,升到天空,就变成了云朵,变成了雨后的彩虹。日落月升,暗夜来临,它才又一次化成露珠,变作大自然的女儿。人是有生命的,生生死死,明明灭灭。露珠也是有生命的,凝凝聚聚,循环往复。露珠的天堂,灿烂而阳光。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如是,露珠亦如是罢?所以,我总觉得,露珠是有眸子的,你以一双迟

疑着的目光面对它时,它也用迟疑的目光面对着你。我经常想,每一颗露珠,都能照得见一个人的心,多好,它能知道一个人的忧伤、爱恋,多好?正如它预告我们,它的到来,正是秋天的到来一样,它的使命,不但为了点缀美好的秋天,而且让我们坚硬冰冷的心,一点点温润起来,让爱的心沾满了潮湿。

在许多人眼里,秋天不只是收获的季节,它还是高树落叶,清瑟远山。它可燃起你的希望,也能惹来

你的无限愁肠。它像一排雁阵一样,牵动心扉,又如飘飞的黄叶,旋起莫名的感伤。它凝结在你的眉头,使沉甸甸的日子,揉进了秋思与惆怅。而晶莹的露,在人的眼里,更像一滴泪。但令人欣慰的是,它也同时,唤醒了我们的乐观和坚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写:“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句以露珠的姿态出现,写尽对秋天万般赞美的情怀,告诉我们为什么与秋天有着前世今生的不解之缘。

赞美秋天的诗范文第4篇

――题记

一阵风悄悄吹来,久违的、流浪的秋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秋,来了,带来了一身的梦。

秋,是收获的季节。

柔和成熟的气息笼罩着整个大地。果园里和田野里处处都奏响了丰收的赞歌,玉米高兴地蹿上了秆头,石榴乐得笑开了脸,柿子喜得满脸绯红,肥硕的鸭梨晶莹得如同十五的月盘……它们一起欢呼着:秋来了!

农民开着大车来到了田野里,唰唰唰!玉米落到大车里。

那一声声“砰砰”有力的撞击,撞击出丰收的音符,撞击出成熟的果实,撞击得人人脸上笑开颜。

秋,是花开的季节。

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正值中秋时节开放,故有“八月中秋桂花香”之说。唐代的宋之问又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佳句。

九月竞怒放。如若能重九赏菊,真乃人生之雅事。黄巢更有脍炙人口的《不第后赋菊》,诗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意双关,耐人寻味。

十月芙蓉千般态。国庆节前后是芙蓉花开的季节,不禁又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那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还有王维的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虽风格不同,却皆是赞扬。

秋,又是感怀的季节。

探春初组“海棠诗社”是在秋日,湘云醉卧磐石也是在秋日,一场红楼梦事中的潇湘馆还好吗?是否已满是黄花堆积,枯竹留青,憔悴依旧,却不知是否依旧留有黛玉的美人斑?

关上思想的闸门,回到现实中,闻秋风瑟瑟,看梧桐叶落,望北燕南归,不禁感叹人生变故之快,喜怒哀乐之无常,耳畔依稀响起李清照的那首《声声慢》: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赞美秋天的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穆旦;存在;苦难;悖论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07-01

一、外在时空的背弃:《赞美》

大部分九叶派诗人注重表现都市生活的荒芜与空虚,而穆旦的《赞美》却将视角对准了农村,表现了在抗战过程中农民百姓所受到的苦难与无奈,对抗争精神的赞美。他在抗战的背景下看到了底层人民的不幸,出于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和愤懑表达了对农民处境的思考,《赞美》所体现的是人与外在时空的分离。且看《赞美》第二节:

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

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

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

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农夫的形象不仅是代表一个个体,这个个体是农夫群体的代表。这个群体是一个历朝历代一直受苦至今的农民形象。作者在最后带给读者一丝暗示,但究竟是颠覆历史的曙光,还是续写历史的征兆,答案在其后的第三节中:

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

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

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

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为了他我们是不能给以幸福的,

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第三节通过环境的描写农民的家园,优美的生存环境和凄惨的生存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第二节对农民的同情来自于时间,第三节的对他们的苦难描写来自于空间。穆旦的《赞美》内容是描写苦难,“赞美”苦难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而这种抗争精神的神圣感和悲剧感更在这悖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内在自我的背弃:《我》

穆旦对于生存环境的苦难的敏感来源于他对于自我存在的深刻认识,《我》揭示了作者会如此正视苦难的哲学层面原因。这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苦难,只能在自我挣扎、自我毁灭中走向死亡,而自我的无法解脱、无法融入他人这一点是人类被外在世界所抛弃的内因。

从子宫割裂,失去了温暖,

是残缺的部分渴望着救援,

永远是自己,锁在荒野里,

遇见部分时在一起哭喊,

是初恋的狂喜,想冲出樊篱

伸出双手来抱住了自己,

幻化的形象,是更深的绝望,

永远是自己,锁在荒野里,

仇恨着母亲给分出了梦境。

第一段开头作者就省略了“我”的主语。“从子宫断裂”的意象代表了生来自我就是孤立无援的、不完整的,真正的自我被抛弃在社会历史之外,被置于“荒野”之中。人的本源性存在状态只能是一种生命本能、孤独的、自由的状态,这就是人的真实的、本来的境况。用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到的此在说来解释即是,此在不只是存在着,而且能意识到这种存在,并力图追问存在的意义,在追问意义时人就是此在。在此在中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选择自己本身,获得自己本身;二是失去自身,获得自己本身。对应的是“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自从与母体分离的一刻起,人就必须适应日常生活的公众性,却又因为独立存在而无法彻底融入其中。而人的此在就是“非本真状态”,即自身与自我分离的一个状态。

在三四节中,作者渴望自身与自我的相遇结合,写出外求与自闭的两难境地。作者拥抱臆想中的自我,但却发现只是个幻象。绝望是最为深刻的人生体验,这种恐惧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害怕,它无有怕的确定对象,无处不在地包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被肯定存在的只有欣喜、绝望、仇恨等情绪。

在穆旦的诗歌中,改变了以往僵化的关于存在与自我的观点,用象征主义手法讨论人类所遭受的苦难和苦难的原因。他反复地审视外界,审视特定群体(例如《赞美》中的农夫),发现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的弱点。读穆旦的诗歌,可以获得一种普世性的哲学思考,是存在、自我与现实之间的背离与平衡,是读者同穆旦一起面对的发自内心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