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声音的传播速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声音在物体中传播速度的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钢铁、水、空气。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2、声音是一种波。可以被人耳识别的声(频率在20 Hz-20000 Hz之间),我们称之为声音。物理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3、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20000 Hz的声音,最敏感是200-800Hz之间的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例外:软木500 m/s,小于煤油(25℃)、蒸馏水(25℃)等),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空气(0℃)331m/s,空气(15℃)340m/s ,空气(25℃)346m/s 。在物体中传播速度的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钢铁、水、空气。声音根据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也与温度和阻力及密度不同都有关。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来源:文章屋网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 m/s.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因此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例如锣鼓的振动能产生声音:流动的河水发生振动能产生声音:吹笛子时。笛中空气柱的振动也能产生声音.使物体发出声音的途径往往不同.有的是通过击打使其发声的,有的是通过拨动使其发声的.有的是通过吹奏使其发声的.
例1 (2015・梅州)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1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 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
解析:当喇叭发声时,喇叭的振动将推动周围空气振动.并传到肥皂膜上.带动肥皂膜振动.
答案: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人们若要听到声音.除了要有发声物体外,还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没有介质,即使物体在振动,人也听不到声音.如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到真空罩中,你看到手机屏在闪光。却听不到手机铃声.
例2 (2015・滨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C.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解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故A正确: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错;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错:要想听到声音,必须有传播声音的介质.D错.
答案:A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但是也有例外.例如声音在软木中的传播速度就比在水中的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倒3 (2015.广安)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 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洋的深度是( )m.
解析: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 s返回海面.声音传播了两个深度的路程.所以该处海洋的深度为1 500 m/sx2 s=3 000 m.
答案:3 000
科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声现象”时.同学们必须掌握两个科学方法:(1)理想实验法.在抽气机不断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变弱,说明空气越稀薄,传播声音的能力越弱.实验中无法将罩内空气全部抽出.就无法获得理想的真空.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科学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2)转换法.人们用容易观测到的现象(物理量)显示不容易观测的现象(物理量)是研究物理的一种常见思路.例如,音叉的振动我们看不见.但观察到发声音叉溅起的水花,知道音叉在振动:鼓面的振动我们看不见.观察到鼓面上的小纸屑在跳动可以判断鼓面在振动.
例4 (2015・桂林)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第三章1认识声现象答案
基础训练
1、振动;介质
2、固体、液体、气体;340
3、振动;Hz;50
4、真空不能传声
5、琴弦;鼓膜
6、振动
7、(1)变小
(2)介质
8、9、10、11、
AABA
12、解:s=vt=340m/s×0.2×60s=4080m
因声音有反射,所以河面宽为:L=s/2=2240m
拓展提高
13、0.15
14、这个成绩不正确,因为声音从起点传播到终点也需要时间。百米赛跑场上,
正确的计时是裁判从看到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记录,而不是听到枪声时计时。
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这样就少了声音从起点传播到终点的那些时间,实际成绩应比12.5s多一些
15、(1)声音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16、(1)声音可以在细棉线中传播
(2)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比细棉线更好
(3)声音在传播中被阻断了
(4)不能
第三章2乐音的三个特征答案
基础训练
1、频率;频率;频率
2、密;高
3、振幅;振幅;振幅;远近;远
4、特色;音色;音色
5、音色;响度
6、响度;音色
7、8、9、10、11、
BAABA
拓展提高
12、D
13、不同;音色;响度
14、(1)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2)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15、(1)3
(2)不能;没有控制变量
(3)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声是由摆动产生的,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第三章3噪声答案
基础训练
1、①②③④
2、音调;空气
3、噪声;振动
4、声源处
5、振动;声源处;声;电
6、dB;传播过程中
7、8、9、10、
BBAC
拓展提高
11、C
12、从减弱噪音的三种途径上考虑: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植树造林;
在高速公路两旁修建隔音墙,即是通过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音的传播
13、(1)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2)表面粗糙、多孔
(3)隔音效果还可能跟填充物的厚度、填充的松紧程度有关
第三章4声与现代科技答案
基础训练
1、回声;大
2、超声波;声呐
3、能量;振动
4、5、6、7、
BCCD
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这个介质可以是空气、水、金属等等物质,但是介质必须客观存在。比如,在真空中,声音就不会传播的。举个例子,假如你出在外层宇宙空间中,那么就是一个原子弹在你耳朵边上爆炸,你也是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无法传播。
在各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密度越的大的物体,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越快。
(来源:文章屋网 )
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考试中的探究性试题可能考查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也可能考查探究过程中的部分环节。本文针对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环节进行策略和技巧辅导。结合试题分析解决该环节问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科学探究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和核心。爱因斯坦曾说:“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这类题目。往往要求同学们根据题目中提供的物理实验、日常现象或一段文字资料等进行发散思维。提出一个或多个有探究价值的物理问题。此类问题往往具有很大程度的开放性。但也不是随便提出一个问题就可以得分的。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词是:甲(物理量)与乙(物理量)有关吗?甲(物理量)增大或减小,乙(物理量)也增大或减小吗?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有什么规律?等等。关于如何提问题,从标准上讲,要符合三条:(1)提出的问题与物理有关。避免出现提出的问题和没学习过物理的人提的问题一样。(2)提出的问题有探究价值。避免简单、无价值的提问。(3)提出的问题要能探究。有明确的探究方向。隐含着探究的方案。避免提出的问题无法实验操作。
在操作上的建议是:(1)要使提出的问题与物理知识有关。同学们要尽可能用课本上的语言表述。不要用口头生活语言。许多同学往往忽视这个问题。例如。在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直接提出: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什么关系?(2)针对某一现象提出一个与某物理量有关的问题效果最好。例如。小刚观察到大雾天,高速公路一般都要封闭;普通的公路上,司机都打开黄色的雾灯。雾灯还一闪一闪的。针对此现象。我们可以提出:雾灯用黄色光的原因是什么?黄色光与其他颜色的光相比穿透能力如何?不同颜色的光穿透雾的能力是否相同?等相关物理问题。
例1 住楼房的同学有这样的体验:一楼的居民在室内说话。楼上的住户是不易听到的;但一楼的人轻轻地敲击水管。声音就沿铁管传播出去。楼上的住户能听得很真切。请对上述现象中的条件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物理问题。
分析:对这样的题。同学们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现列举并分析如下:
1.声音传播的远近和介质(材料)有关系吗?(√)
2.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吗?(√)
3.为什么人们能够听到铁管的声音?(×)
4.为什么人们能够听到铁管的声音。而听不到说话的声音?(×)
5.人说话和敲铁管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6.物体振动就会发出声音吗?(×)
上面问题1和2抓住了两个不同现象的共同特征。抓住了问题实质(说话和轻轻敲水管,说明声音的大小基本相同,关键是声音传播的介质不同,导致声音减弱或消失)。提出的问题使用了物理语言。与物理有关,可探究。有价值。属于较好的答案。而问题3和4提出的问题是生活语言。且问题的本质不是物理问题。所以错误。问题5和6虽然使用了物理语言陈述,但没有找到二者的本质联系,也不正确。
例2 在日常生活中。小明发现妈妈往暖壶中灌水时,不用看,往往听声音就能够判断出水位的高低。快满时灌水就停止了。小明很好奇。针对此现象。请你提出一个可供探究的物理问题。
分析:处处留心皆学问。妈妈根据声音判断出暖壶中水位的高低。这要联想到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灌水发出声音是暖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随着水面高度增加,空气柱长度变短,振动的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妈妈可根据音调高低变化判断暖壶中水位的高低。所以。我们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什么关系?
2.灌水发出声音的音调和暖壶内空气柱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3.妈妈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征来判断暖壶中水位高低的?
4.妈妈是根据音调的高低来判断暖壶中水位高低的吗?
例3 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动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分析:同样响度的声音从不同介质中传播。人可听见的距离不同,所以应从声音传播的能量损失或传播的最大距离与介质关系方面来提问。
1.声波在固体中传播时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少吗?
2.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
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距离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远吗?
自我检测:
1.我们知道,在雷雨天,先看到闪电,然后听到雷声。对此现象。你能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常识,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吗?
2.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发现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可探究的物理问题。你知道孙青想的问题是什么吗?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