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夜来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9月13日晚间,在美联储第六次议息会议上,主席伯南克宣布了美联储将实施新的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3)。这是美国第三次使用这个本没有多少实践经验的货币工具来医治市场顽疾。
央行通常存在三种干预市场的货币手段:调息、调准备金,以及更为高级的公开市场操作。量化宽松是一种创新的工具,但一直缺少实战经验,最早仅可以追溯到2000年日本一次失败的购买国债行动。
此次量化宽松政策打算每月购买400亿美元MBS—一种机构抵押贷款证券,没有时间和数量限制。美联储的如意算盘是,在经过数种传导链条后,可以刺激劳动力市场。
MBS是金融银行卖出的房贷,房贷是银行业质量最好的贷款,虽然有时事实可能不全如此。按照银行业的会计原则,存款是银行的一种负债,贷款是资产。美国的创新金融工具是可以将资产证券化:将贷款资产打包出售给华尔街上的金融工具爱好者后,银行可以贷出更多的钱。但是,前提得是有人对此感兴?趣。
美联储现在充当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固定买家,用意在于它可以让银行在存款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也可以再次进行放贷。贷款充足则可以压低利率,利率更低,人们则会更乐于消费。消费可以提升GDP,这会让企业增加资本支出,最后得以雇佣更多的人—美联储得偿所愿,就业市场复苏。
理论上这逻辑没错,但可惜市场从来没这么容易投桃报李。
这里面的问题在于很难判断市场上的失业率到底是来自一种周期,还是结构性的就业低迷。后者则需要产业升级才可以拯救。
花旗银行的报告显示,2010年至今美国增加了400万个就业岗位。2007年至2008年,美国裁减了850万个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尽管在2009年推出了两轮的量化宽松政策,但美国的就业市场一直未回到金融危机以前。
如果这种对抗周期性失业率的方式连短期的作用都未达到,那么则很难指望其能长期有效。
量化宽松这个工具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实际不增加负债。当美联储印出了每月400亿既无上限也无时间节点的钞票后,通过买入某种东西,是可以做到资产负债表平衡的。简单点理解就好比A向B借了400亿,B出了借条给A。A和B的总体资产不变,但可以让A多400亿的流动资金。
伯南克喜欢这个货币工具的原因在于理论上资产负债表平衡就不会制造通货膨胀。
大部分投资者通常无法预知这里面的会计用意,而通胀向来就是一种预期。如果存在这种预期就会加大并影响人们买入原材料的行为,这最后也会推高商品价格。
尽管这个工具很美妙,但它不能改变就业数据,并且还会带来通货膨胀,因为前两次已经证明了。
关于市场的几件事
欧洲
9月17日这周会公布一些重要的数据。比如英国的CPI、德国的经济景气度、德国的PPI(工业价格),以及整个欧洲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欧元最近的走势很有意思。事实上,欧央行的负债比美国政府要更大。但在美国推出QE3后,欧元还是大涨,它的通胀理应高于美国。不过投资者认为欧洲经济低迷,通胀的概率低,因此可以推高欧元价格。这证明了通胀出现不出现有时真的只是一种预期啊。
美国
美国在9月17日这周将公布制造业指数以及新屋开工率,后者比较重要。此次的QE3神奇的地方在于没有时间限制,也就是说不会再有QE4、QE5……了。此后有需要只要增加每月的购买金额即可。这样就不需要繁复的论战会了。美联储用这种办法,如果不是选举原因的话,那只能说明美联储知道美国的复苏数据长远看,是糟糕的。如果从这层意思理解的话,那么QE3出来后的各国股市弹冠相庆的局面也不可为继.
中国
9月17日这周还将公布汇丰中国PMI的预览值,如果继续低迷,中国股市上周的涨幅将悉数交出。9月17日市场出现了反水就说明人们不认为乐观进场的资金是持续性的。不过,成交量看起来还不错。比如上证就已经走出了每天300多亿元的水平线,基本可以保持在600亿的量能上。这个信号倒是不坏。
雪花缓缓地坠落,落在我的脸上化为一滴水,我的心就像种子一样期待春天。我家在外地,过年可以回去了。可是,爸爸高兴地对我说:“爷爷要来过年。”我的心像被蜜蜂蜇了一下,“爷爷要来……”
我不喜欢爷爷,他总是那副僵硬的表情,眼睛里透着犀利,笑时露出一张牙口不齐的令人尴尬的笑容。爷爷总穿着中山装,戴着军帽,走起路来,总把双手搭在背后,像个司令模样。我想这就是我的哥哥姐姐所害怕的爷爷,也是最孤单的爷爷。
爷爷来了,笑声也渐渐失去灿烂,笑声也渐渐少了,屋子里总透着一种严肃的气氛。“十斤!”爷爷叫着,我顿时惊了一下,我差点都忘了爷爷给我取的小名,因为我生下来体重有十斤,所以爷爷就叫我十斤,家里也只有爷爷这样叫我,我的心仿佛突然被一种温馨所包裹:“爷爷,怎么了?”“十斤,爷爷带来了一包萝卜干给你,你小时候最喜欢吃萝卜干了。”我的心情全没了,“爷爷,现在谁还吃这个。”爷爷的脸色变得尴尬起来。“十斤,爷爷不知道你现在喜欢吃什么,你告诉爷爷,你要什么,爷爷一定给你买。”我没理睬他,径直走回了房间。余光中我似乎看到了他歉意的目光,我真想说声“对不起”,可我还是什么都没说。
第二天早上,爸妈上班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爷爷。爷爷说他出去溜达溜达,而我则在家里看电视。大约两个小时后,爷爷回来了,见我还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便说:“十斤,歇会儿,电视看多了对视力不好,还有这么看得浪费多少电啊?”我窃笑了一下:“爷爷你是舍不得钱还是担心我的眼睛啊?”爷爷叹了口气走回他的房间去了。
有一天,放学回家,爷爷站在门口东张西望。“爷爷,干什么呢?” “回来了,爷爷看你还不回来,所以在门口瞧瞧。你这吃的是什么呀?”我笑着说:“鸡柳,要不来一条?”爷爷迟疑地拿起一条放嘴里,“啊,这么辣!”我大声笑了起来。“十斤,这么辣,少吃点啊。”晚上,妈妈气冲冲地推开房门:“你又去买油炸的东西了,跟你说了多少遍油炸的东西吃了对身体不好,你就是不听。”我趴在床上不吭声,心想,一定是那多事的爷爷告的密!
爷爷从小就要管我,我就这样趴在床上,静静地回想……
记得小时候的一天早晨,爷爷又来叫我起床了:“十斤,快起来!要迟到了。”我一动都没动。过了一会爷爷又过来了,语气比刚才严肃了一点:“快起来,快起来!姐姐早就去学校了。”我装作没听见。过了一会爷爷再过来,这时他的声音是最恐怖的:“你不起来,是不是不想上学了!”“是,就是!”我还在嘴硬。爷爷火冒三丈,就像一只老虎向我扑来,他一把拖起我往肩上一扛,拎着我的拖鞋,就上路了。一路上我拼命挣扎着:“干什么?我不上学,不上学!”我踢着爷爷,扯着他,拉着他的耳朵,而爷爷无动于衷。就这样他把我扛到了教室。那天我坐在教室里,虽然知道他在教室外站了很久,就是不肯去看他一眼。应该是从那时开始,我对爷爷有了抵触。
很奇怪,现在回想起,我的心里居然流淌着一股奇怪的温暖,我怎么啦?
前几天我睡觉老是踢被子,终于有感冒的迹象。但这几天醒来时却发现被子总是盖得好好的,我想我是不是睡觉安稳了,或者是妈妈帮我盖的吧!顿时心里洋溢着母爱的温暖。
一天夜里,我醒来了,上了趟洗手间,这时有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向我走来,我赶紧假装睡着了,他帮我盖好了被子,接着用手背摸了摸我的额头,还轻轻叹了一口气。这手的温度,手上的粗糙和僵硬的老茧还有那松口气的样子,不是爷爷还会是谁?我缓缓睁开眼睛,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背影似乎有些孤寂。
一个星期过去了,爷爷要回老家了,临走前,他对我欲言又止,最后只是拍拍我的肩膀,要我听妈妈的话,不要再淘气。看着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突然有种想要流泪的冲动。从小爷爷就关心我,希望我好,但我总是排斥他,甚至故意和他作对。在晶莹的泪光中,眼前仿佛又浮现出爷爷把我扛进教室后渐渐远去的背影,爷爷黑暗中为我盖好被子后慢慢离去的背影。
爷爷,对不起!我是一个记仇的人。对不起!我愿意把我化为星星,在遥远的家乡你能看到我的笑容,因为你好久没看到我笑了。我愿意把我化为你的微笑,能让你多一份表情,多一份温暖。
爷爷,多么希望与你牵手。
(指导教师苗文娟)
我家住在一所上档次的小区,房子户型偏大,出租户大都合租。
对门的邻居因为孩子转学的缘故搬家,便将四室两厅进行出租。做梦都没想到,新搬来的租客是一群老头老太和一只金毛狗。
2个老头和3个老太成为新邻居!说实话,我心中颇为忐忑。“他们都七老八十了,儿女怎么放心他们出来租房呢?!……万一病了怎么办?万一煤气忘关怎么办?”
怀着这些疑虑,我跟新邻居们打起了交道。让我大吃一惊,哇!这是一群蛮有文化的“潮老人”呢。
5个人里面,两人在退休前是高级工程师、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妇联干部、一个是家庭主妇。其中两对老夫妻分别住楼上两个自带洗手间的卧房,一个守寡的王老太单独住楼下的一个房间。
观察他们的生活方式后,我发现他们竟是一群充满激情、努力工作的“创业族”,还是追求浪漫、不做家务的“老清新”。
每个上午都是他们的创业时间――老人们合开了一个网上的手工蛋糕店。老太太们做饼干、烤面包、亲手雕刻彩虹蛋糕;老头儿们进行包装、网上营销、在“微信”和“有邻”等软件上与客户沟通……11点左右,快递小哥准时上门“收件”,将蛋糕饼干发送到订户手中。
11点半,钟点工带着买好的菜来烧中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老人们则在吃饭后午休1小时,然后一起去公园遛弯,去老年大学上课。晚上,他们一般在小区食堂吃饭,回来看了新闻就早睡……
2
老人们对邻里很慷慨,经常送甜点给我们吃,连讨厌养狗的楼上人家都渐渐接纳这群新邻居了。
我上小学的女儿珊珊很快和邻居爷爷奶奶们混熟了,她有不懂的功课就去请教他们,都能得到耐心的解答。老人们的心态超级年轻!周末不工作,张老头开着车,拉着大家到处玩。他们邀请我们一家人周末去玩了几次。
玩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的两对老夫妻感情都很好,一对是原配,一对是“夕阳恋组合”――有各自不同的儿女。
寡居的王老太,是金毛狗的主人,她身体最差,吃饭最挑剔、穿着最讲究,大家都很照顾她。
这群老人都是昆曲迷。他们拉拉唱唱,有板有眼,对门经常传来二胡声和优美的曲调,笑声歌声一直不断。
我对这些老人没人照顾表示担心时,我老公幽默地说:“担心什么啊?!没看到这群老小孩比我们还贪玩,他们爬山比我们都快吗!?”
我老公跟这群老人颇有共同语言。他很欣赏老人们这样“合租养老”、“共同创业”的模式。听说,他们的微店生意很好,每月收入比退休工资高不少呢。然而,我总觉得这样的群租不安全,认为老人的子女太不负责。
老公则说:“老人组团创业和合租养老,在国外是一种常态的方式,在国内大城市会越来越多。老人为子女活一辈子,难得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若是能自给自足,不给子女增添经济负担,那就更好了!”
3
令人欣慰的是,老人的子女们经常来看望。他们来的时候都带大包小包的东西,甚至送我们邻居礼物,拜托平时多关照一点。看得出,这些子女们都蛮孝顺的。这让我不理解――为什么老人们不跟他们住呢?
有一天,退休前做工程师的张老头的儿子和媳妇顺路来看望。不巧,老人们全都出去了,他们便在我家坐了一会儿。
聊了一会儿之后,张老头的媳妇解开我心中的疑惑:“我爸黄昏恋时,我们开始很反对!但他和李阿姨是多年的朋友,又是老年大学的同学,我们也尊重他们的感情……刚结婚时,我们住在一个屋檐下,李阿姨的子女也来看望,毕竟不是一家人,我们小辈之间相处很别扭。或许是这个原因,他们想到搬出来。只是出乎我们意料,他们竟然跟别人合租创业,弄得像小年轻一样……”
说到另一对孙老夫妻,张老头的媳妇告诉我说:“孙老头夫妻是小城的知识分子,退休后卖掉家乡的房子给儿子媳妇在上海付了首付,然后一直带孙子。这不,孙子出国读中学了,他们闲着没事干,老家又回不去,家里又需要钱,所以才琢磨着创业。孙老太太自学烘焙,还去厨师学校进修过,他俩是创业的发起者,也是微店最大的股东,股份占一半。”
我大吃一惊――我原以为老人开微店只是玩一玩,没想到产权如此明晰,搞的是股份合作制呢。
4
新邻居搬来3个月后的一天,居委会的大妈和王老太的子女一起找上门来。我和楼上的邻居,被一起邀请去跟老人们恳谈,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从他们的对话中,我听出寡居的王老太,家境很优渥,子女非常反对她“群租创业”。
王老太的女儿委屈地说:“我们家的别墅,她就是住不惯。我们愿意给她买个小套,请保姆伺候也不要,给她介绍老伴也不要,送她到贵族养老院也不要,她就一定要合租养老……我们都是爱面子的人,让老太太出去租房住,别人怎么说我们呢?……”
王老太的儿子则气愤愤地说:“都说现在的孩子悖逆啊,我看这老人们也有叛逆期。你说,他们凑到一起租房子图愉快,我们儿女反背个不孝的骂名!”
……
听着儿子女儿的一肚子苦水,王老太委屈起来:“年纪大了,到哪儿都是孤独。有些老朋友一起玩,有些事情每天可以做,比养在豪宅里等死要好!……你们啊,从不关心我的需求。我为你们活了一辈子,为你爸委屈一辈子,难道就不能过几年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看到王老太儿子女儿一脸的不高兴,其他的老人们纷纷做起他们的思想工作。张老头拿出最近的一份体检报告给他们看:“我们定期体检、均衡饮食、请保姆做家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你看,你妈心情愉快就血压正常,各项指标都比去年好了很多!再说了,我们住在一起可以彼此照顾。”
王老太的儿子说:“实在要搬出去,我花钱送你们去老年公寓吧。那里条件要好得多……”
老人们七嘴八舌,说了老年公寓和养老院很多的不妥之处。还说他们这群已经熟识10来年的“老年大学校友”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最重要的是,另外的两对夫妻经济都不富裕,还需要创业的收入来补贴儿孙呢!
孙老夫妻实事求是地说:“我把我们的两室一厅租出去,一个月4000块。抵掉这边的房租,我一年白赚两万。做微店,我一年能赚个五六万。若是去养老院坐吃山空,我怎么给儿孙积财呢?……你们都是孝顺孩子,我们理解你们。可怜天下父母心,趁着老胳膊老腿还能赚点钱,做老人的总不想成为小辈的累赘,希望小辈们活得别太累……”
这番发自肺腑的话语,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连原本立志要拆散“老合伙人”居委会大妈,也被感动了。
她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老人们为什么不能选择自己的租友呢?……咱们还是想想怎么保证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吧!”
王老太的儿女们被大家说得哑口无言。最终,大家提出――“老人要每天量血压、测血糖、装一个固定电话、每天早晚发微信报平安,保姆临走时检查煤气并开窗、社区医院的医生每周上门检查”等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临走前,王老太的儿女们再三拜托我们多照应。下楼的时候,他们还悄声发牢骚说:“老小孩,老小孩,越老越不懂事。一点都不听话……”
有趣的是,这群“老清新”们才不管呢,一会儿功夫,昆曲的声音又响起来。
点评:
三年前,67岁的奶奶带着“”中被扭伤的双腿和盼望爷爷归来的思念之情去世了。那年,我刚九岁,奶奶临死前的情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她躺在病床上,乱蓬蓬的头发全白了;瘦削不堪的脸,仿佛青铜铸的一样,她把干瘪的胳膊和瘦骨嶙峋的手指放在被子上面,抓住被子,好像自己不让人拉走一样。她瞅着爸爸,颤微微地说:“我不行了,双喜的爷爷回来,告诉他生活得很好……”话音刚落就咽气了。
三年后的今天,奶奶的愿望实现了。
5月1日傍晚,一位身穿西装的老人提着一个大包,在我家门前徘徊。他刚跨进我家的旧门台,听听响着的录音机,看着面前的新瓦房又退了回来。这时正在听录音机的爸爸疑惑地站起来。那人紧盯着爸爸的脸说:“你是根生吧?”
“你……”爸爸惊叫了一声,快步迎上去,接过提包,一下子扑在那人的怀里,连声说:“爹,我是根生,我是根生……”晶莹的泪珠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啊!来客原来是我爷爷。
听奶奶说,解放前夕,爷爷随部队去了台湾。一去30年,杳无音信。前几年有人从台湾归来,说爷爷在台湾当了少将,已经退役了。现在国家欢迎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爷爷悄然归来,回到了生养他的故乡。
晚上,院子里挤满了人。爷爷和乡亲们谈开了:“30年来,家乡变了。要不是这个旧门台,我就找不到家了。”
“爷爷,这次留在家乡吗?”我问。
爷爷说:“这次,我不住下了,以后我要来的。”
第二天早晨,爷爷一起来就急着去上坟。我们全家都陪着他去。来到曾祖父母坟前,爷爷摆上从台湾特意带来的供品:桔子、香蕉、糕点……点上香烛说:“多少年了,每到清明,我都在桌上放上两盏酒,两双筷子,面向故乡,望着你老人家……”
说着“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拜了三拜,哽咽着说:“爸爸、妈妈,不孝儿了回来了。”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爸爸、妈妈的眼睛也湿润了。我鼻子一酸,泪水也涌了出来。接着我们又祭奠了奶奶。回家的路上,奶奶生前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爷爷在家住了几天,又参观了学校,游览了华岩寺,走门串户,乡亲家几乎走了个遍。
爷爷要走了,县政府派来了小轿车,乡亲们也都赶来送行。赶来送行的宋镇长紧握住爷爷的手说:“刘先生,欢迎你下次再来!”爷爷连连点头说:“好,好,一定要来,一定要来。谢谢!谢谢!”爷爷转身抚摸着爸爸肩膀说:“叶落归根,我一定回来的。你就给我在祖坟旁边留一穴之地吧!”
爷爷依依不舍地上了汽车。车终于开了。我不断地挥动小手,高喊着:“爷爷,早回来!爷爷早回来!”这喊声震动着村庄和田野。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回声:“早回来—早回来—。”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奶奶在笑。
【简评】
各地方台的电影展播中,我惊讶地发现周星驰在上世纪90年代的几个作品被解禁了――《济公》、《算死草》和《古拳术大战空手道》。最后一部原名《破坏之王》,进入大陆自然要入乡随俗,有幸被某位审片的领导“御赐”了如此富有爱国心的片名。而且审片领导也很尽心尽职,删掉了不少会吓坏小朋友的血腥场面和教坏小朋友的亲热镜头。周星驰也许该庆幸自己近20年前的作品能重见天日;我也该庆幸在VCD风靡大街的年代就在一位大叔的鞋盒子里淘到了《破坏之王》未删减版。在今天看来,周星驰电影中很多台词和暗示仍是很“三俗”的。但人民群众当中处处有高人,需要被一部电影教育得痛哭流涕?
《破坏之王》一脉相承了《唐伯虎》、《大内密探》,情节无厘头,周氏人马搭班,仔细看还能发现当时没红起来的古巨基在跑龙套。它与上述影片唯一的不同是:它也许没有那么经典,所以在众多经典中略显边缘。当然,它也无力再掀起周星驰的热潮,因为它只是电视台在非黄金时段打发时间的一部合家欢电影,和电影频道播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港产功夫片的安排无异。
大陆影迷出于尊敬之情将周星驰称为“星爷”;约十年前周星驰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更愿意被叫做“星仔”,以永葆青春。可周星驰真的老了,他总以一头白发出现在公众面前,雷同者还有赵本山;他的电影已经进入了电视台播出的怀旧档,恨不得与李小龙、狄龙、许冠杰等人的影片放在同一时间段。《长江七号》已经是两三年前的旧账,而且是一部温情的儿童片;《功夫》的特技还算宏大,它表达了周星驰对功夫的追寻和热爱?《破坏之王》早在15年前就玩儿过了。